一、肿瘤的靶向介入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2022)在《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文中提出1概述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严重威胁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1-3]。原发性肝癌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和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癌(combined hepatocellular-cholangiocarci-noma,c HCC-CCA)3种不同病理学类型,
钊梦媛,张国梁[2](2021)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切入点与难点》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多数发现时已经是中晚期,生存期短,预后差。近年来,中医药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在改善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增强免疫力、延长生命等方面有着显着疗效。就原发性肝癌的中西医治疗现状进行了综述,结合临床治疗特点提出中医药治疗的切入点与难点,以期为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提供一定的参考。
李卿,梁斌[3](2021)在《化疗栓塞联合替拉扎明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肝癌TACE后肿瘤复发率较高,这可能与栓塞后肿瘤缺氧及残存肿瘤细胞缺氧应答有关。替拉扎明是一种靶向缺氧细胞毒性药物,可以增强肿瘤放疗和化疗效果。TACE联合替拉扎明治疗肝癌有望达到协同抗肿瘤作用。本文就TACE治疗肝癌的原理与不足、替拉扎明靶向缺氧细胞毒性治疗机制及现状、TACE联合替拉扎明治疗肝癌的可行性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剑锋[4](2021)在《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onsmall-cell lung cancer)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化疗是指南推荐的基础治疗方案,然而很多老年晚期NSCLC患者身体储备较差不能化疗或不能耐受化疗副作用不得不停止化疗,还有部分患者化疗效果一般,化疗后很快出现进展,因此治疗手段相对局限。“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辨证治疗为主线,以冷消融微创治疗为关键节点,具有低损伤、可持续的特点。前期诸多研究结论显示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临床效果较好,然而针对老年患者这一特定人群的研究较少,冷消融联合中药这一治疗模式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是否能够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还需要进一步评价;同时通过总结该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的治法和组方用药,以及作用机制有望进一步优化该治疗模式,增加患者获益。[研究目的]临床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能否达到常规化疗水平,以期为这类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提供可持续、低损伤的治疗选择;2.总结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3.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手术前后中医证候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规律,探索冷消融术后中医证候变化特点及适用方药,以期优化该模式提高治疗效果。实验部分:1.评价冷消融联合中药对比化疗、单纯冷消融和单纯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疗效;2.基于免疫调控和血管生成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肺癌小鼠的作用机制。[研究内容]临床部分1.倾向得分匹配基线信息:基于多中心肺癌真实世界治疗数据,纳入316例样本,分为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化疗队列,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匹配87对;2.生存分析:比较两队列中位OS,中位PFS和生存率,COX回归筛选预后独立影响因素;3.筛选“优势人群”: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的优势人群特征;4.评价疗效与安全性:评价两队列实体瘤疗效,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KPS评分,不良反应;5.中医证素变化和组方治法研究: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的中医证素变化和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实验部分实验分为实验一和实验二两部分,两组造模、分组及干预相同。1.造模:建立老龄Lewis肺癌小鼠模型。2.分组:分别随机分组40只和45只老龄Lewis肺癌模型小鼠为①模型组,②冷消融联合中药组,③冷消融组,④化疗组,⑤中药组。3.干预:①模型组:仅造模,②联合组:冷冻消融手术和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③冷消融组:冷冻消融手术;④化疗组:腹腔注射顺铂3mg/kg,1次/周,共2周;⑤中药组:中药灌胃1次/天,共14天;隔天记录体质量并测量瘤径,非中药干预组予生理盐水灌胃,非化疗干预组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非冷消融干预组予切开缝合。4.指标:实验一观察生存期;实验二计算小鼠的脾脏和胸腺的脏器指数,肿瘤生长/转移抑制率,流式检测小鼠脾脏组织CD4+、CD8+、CD4+/CD8+比值;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IL-2、IL-10的表达;WB检测小鼠肺和肿瘤组织HIF-1α、VEGF、MMP-2和MMP-9的表达。[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下文简称“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分别入组96和220例,倾向得分匹配87对,两组中位OS分别为12个月和10.3个月(P>0.05),两组6个月、1年、2年、3年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05)。2.匹配后联合队列和化疗队列中位PFS分别为4.7个月和4个月(P<0.05),6个月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4.2%和18.4%(P<0.05),联合队列患者PFS>6个月的机会是化疗队列的3倍。3.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①联合队列,LY%是独立保护因素,CCI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②化疗队列,LY%和KPS是独立保护因素,NEUT%,KPS,CCI、NLR和临床分期是独立危险因素。4.优势人群特征:本研究中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优势人群特征:年龄≤80岁且优势与年龄呈负相关;CCI评分≤9;Ⅲb、Ⅲc、Ⅳa期;LY%>20%。5.KPS评分:治疗后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KPS>化疗队列患者KPS(P<0.05)。6.实体瘤疗效评价:联合队列的疾病控制率26.83%>化疗队列13.79%(P<0.05)。7.本次研究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病位证素以肺、脾、肾为主;病性证素虚症以气虚、阳虚、阴虚为主,实证以血瘀、痰湿为主,冷消融术后血瘀、阳虚证素显着增加(P<0.05);气虚用黄芪、五味子等;阴虚用麦冬、熟地等,健脾益肾用茯苓、白术等;阳虚用细辛、干姜等;血瘀用乳香、没药、三七等;痰湿用半夏、陈皮等;痰热用川贝母、浙贝母等。8.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与冷冻消融术后契合的新方组合:①乳香,没药,干姜,山楂;②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五味子;③桃仁,赤芍,红花,细辛,干姜,体现温通活血化瘀治法。实验部分实验一1.冷消融联合中药组(简称“联合组”)小鼠平均生存期28d明显高于模型组19d、化疗组22 d(P<0.05);冷消融组24 d、中药组23 d和化疗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二1.体质量:化疗组小鼠的体质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这三组小鼠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化疗组(P<0.05)。2.瘤体质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的小鼠瘤体质量均小于中药组和模型组(P<0.05)。3.转移肺结节数量: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小鼠肺转移结节数量少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肺转移结节数量多于联合组(P<0.05)。冷消融联合中药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2.95%、25.85%、22.16%和1.98%,肺转移抑制率分别为50%、28.91%、23.67%和34.12%。4.脏器指数: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大于模型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小于联合组(P<0.05)。5.流式细胞术检测:联合组和冷消融组小鼠脾脏组织中CD4+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的表达均低于联合组(P<0.05);各组CD8+的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各组CD4+/CD8+均低于联合组(P<0.05);联合组和冷消融组CD4+/CD8+>1。6.ELISA 检测6.1 IL-2: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2IL-10:各组IL-10的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冷消融组、化疗组和中药组(P<0.05)。6.3IFN-γ:各组IFN-γ的表达>模型组(P<0.05);化疗组和中药组<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化疗组、中药组(P<0.05);7.Western Blot 检测7.1 VEGF和HIF-1α①肺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小鼠VEGF的表达>联合组(P<0.05);冷消融组和中药组肺组HIF-1α表达>联合组(P<0.05),中药组HIF-1α表达>冷消融组(P<0.05)。②肿瘤组织:各组VEGF和HIF-1α表达<模型组(P<0.05);各组VEGF的表达均>联合组(P<0.05)。各组HIF-1α的表达>联合组(P<0.05)。7.2 MMP-2和MMP-9①肺组织:MMP-2:各组小鼠MMP-2表达<模型组(P<0.05);联合组<其他各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②肿瘤组织:MMP-2: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MMP-9:联合组、冷消融组和化疗组<模型组(P<0.05);中药组>联合组(P<0.05)。[研究结论]1.对于老年晚期NSCLC患者,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模式在延缓病情进展、增强近期疗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优于常规化疗,在总体生存获益方面相当,因此可以作为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不能化疗或者化疗效果不好的患者的治疗选择。2.年龄<80岁,CCI评分≤ 9,肿瘤临床分期为Ⅲb、Ⅲc、Ⅳa期,LY%>20%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更适合接受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3.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治疗老年晚期NSCLC治法以益气、养阴、温阳、补肺、健脾、益肾等扶正治疗为主线,不同阶段兼顾活血化瘀、燥湿化痰等祛邪治法,同时老年晚期NSCLC患者,特别是冷消融术后的患者阳虚血瘀证候普遍存在,应重视温通活血化瘀治法。4.冷消融联合温通活血化瘀中药组方在延长生存期,抑制转移方面效果较好,其机制与促进抗肿瘤免疫,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5](2021)在《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文中指出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国80%以上HCC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CC通常是一种富血供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被公认为是不可切除HCC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专家们经讨论针对《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版进行更新。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6](2021)在《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文中指出肝细胞癌(HCC)是起源于肝细胞的恶性肿瘤,中国80%以上HCC患者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CC通常是一种富血供肿瘤,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一方面阻断肿瘤血供,同时在肿瘤局部聚集高浓度的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发挥最大限度的杀伤作用,被公认为是不可切除HCC治疗的首要治疗方法。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专家们经讨论针对《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ACE)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版进行更新。
田文泽[7](202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多因素及生存预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不同治疗手段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时间和生存率的影响,探讨影响中晚期肝癌生存预后的相关因素,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肝癌患者生存的影响,为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治疗中晚期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以201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广东省中医院住院部住院的诊断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住院病例系统查阅诊断为“肝恶性肿瘤”患者,导出后逐一翻阅患者住院资料,严格遵照纳排标准进行纳入,记录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住院次数、个人史(吸烟饮酒史)、家族恶性肿瘤病史、TNM分期(具体记录T、N、M分期及转移部位)、CLNC分期、BCLC分期、发病时肿瘤数目及肿瘤最大直径、门静脉癌栓侵犯情况、肝静脉侵犯情况、肝内胆管扩张情况、有无病理确诊及病理类型、肝硬化及肝炎背景情况、Child-Pugh评分及分级、AFP、CA199、抗病毒治疗、治疗方法、初始发病症状、中医药干预时长、中医药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小于3个月不评分)症状评分以及生存时间等,建立原始数据库。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取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同时根据不同的治疗模式及治疗手段对患者进行分组,计算1、2、3年生存率,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1)随访时间截止2020年12月31日,死亡208例,失访13例。本研究22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mOS为12.0(95%C1 10.2,13.7)个月;总体1年、2年、3年生存率为46.15%、15.39%、6.33%;按治疗手段分组,手术组1年、2年、3年生存率为70.97%、16.13%、9.68%;介入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1.13%、17.29%、7.52%;免疫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23.08%、7.69%;靶向治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9.68%、19.35%、8.06%;化疗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62.96%、11.11%、7.41%;纯中医药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32.70%、11.32%、1.92%。按治疗模式分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单一治疗组39.62%、13.21%、1.9%;两种联合治疗组40.86%、16.13%、6.5%;综合治疗组 66.7%、20.0%、10.67%。(2)中医药干预方面,本研究纳入的221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均接受过中医药治疗,总干预时长2785个月,平均每位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时长12.60±10.40个月,按接受中医药干预时间分组,3-6个月组别症状缓解率为16.67%,6-12月组别症状缓解率为89.66,大于1年组别症状缓解率为100%。辨证分型方面,以肝郁脾虚证最多,共113例(51.1%),预后最好(mOS=12.5个月);以肝肾阴虚证及湿热瘀结证预后最差(mOS分别为8.5个月及8.0个月)。(3)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面,22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预后生存的单因素分析得出住院次数、T分期、CNLC分期、BCLC分期、门静脉侵犯、ECOG评分、KPS评分、Child-Pugh级别、介入总次数、治疗模式、中医干预时长等11个相关预后因子。再逐一将上述11项预后相关因素引入Cox模型,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后(LR向前法),最终得出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共4项,包括门静脉侵犯、ECOG评分、介入总次数及中药干预时间。其中系数最大为ECOG评分(1.096)。结论:(1)我院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征:以男性为主,中老年居多,大部分有烟酒史,合并肝炎及肝硬化,接受中医药治疗程度良好。(2)中医辨证方面,中晚期肝癌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多,预后较好。辨证分型为湿热瘀结证及肝肾阴虚证预后最差。(3)多种治疗联合相较于单一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临床中结合每位患者的情况,可在其可耐受的情况下联合多种治疗手段来加强肿瘤控制,再加上中医药治疗减毒增效,扶正抑瘤,从而使患者拥有更好的生存治疗及生存获益。(4)本研究认为影响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门静脉侵犯、ECOG评分、介入总次数及中药干预时间。
王辉[8](2021)在《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旨在回顾性评价以我院为中心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相关临床数据资料,分析讨论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靶向药物在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总结我院在用药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为临床医生加强对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全程管理、更好的实现对晚期肝癌患者的个体化和精准化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通过收集于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我科被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172例。收集的相关数据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既往病史、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常规、肝胆系肿瘤标志物等血生化指标、影像资料、治疗史、疗效情况、不良反应及生存现状等信息。通过医疗办公系统查询及电话咨询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跟踪随访。再将纳入该研究课题的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未进行治疗的患者(A组),仅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B组),仅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C组),接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的患者(D组)。制定本研究所需要观察的指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客观反应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总生存期(m OS)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 PFS)。分析各组的治疗效果及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最后将统计到的数据汇入SPSS 2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算出各组患者生存曲线,各组之间生存曲线的差异性使用Log-rank检验,P<0.05被认为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最后得到各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情况、总生存期曲线、无进展生存期曲线及治疗期间出现的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再对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该联合用药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1.根据2010版m RECIST疗效评价标准得出:在靶向单药治疗组45例患者(B组)中,PR比例为22.22%(10/45),SD的比例为37.8%(17/45),PD的比例为40%(18/35),ORR的比例为22.2%,DCR的比例为60.0%;在免疫单药治疗组56例患者(C组)中,PR的比例为25.0%(14/56),SD的比例为35.7%(20/56),PD的比例为39.3%(22/56),ORR的比例为25.0%,DCR的比例为60.7%;在联合治疗组的36例患者(D组)中,CR 1例(2.80%),PR占比为63.9%(23/22),SD占比为22.2%(8/36),PD的比例为11.1%(4/36),ORR比例为66.7%,DCR比例为88.9%;2.各组6个月疗效比较:联合治疗组D组的ORR比例为66.7%,与B组及C组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6.7%vs.22.2%和25.0%,P=0.001<0.05;联合治疗D组的DCR比例与B组及C组之间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88.9%vs.60.0%和60.7%,P=0.0034<0.05.3.通过Kaplan-Meier统计分析法得出三组的生存曲线看,A组、B组、C组的m OS分别为8.5个月、10.7个月和10.9个月,D组的m OS尚未达到,各组之间的m 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B组和C组m PFS分别为4.6个月和5.0个月,D组、未达到,各组患者的m PFS存在显着差异,P=0.009<0.05.4.B、C、D三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AE)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联合治疗组及单独免疫治疗组不良反应以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较为常见;而靶向单药治疗组则是手足反应等较常见。各组患者极大部分不良反应均小于III级,处于可耐受范围内。结论:1.靶向及免疫单药治疗、靶向联合免疫治疗对晚期原发性肝癌均显示出一定良好的疗效,不管单药治疗还是联合治疗均能显着提高晚期原发性肝癌的ORR、DCR,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显着延长患者的m OS和m PFS,且不良反应温和可控。2.联合用药方案相比单药方案在ORR、DCR、OS及PFS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在达到疗效叠加的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是晚期肝癌患者较佳的治疗选择。
赵昌,马亦龙[9](2021)在《血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6大常见恶性肿瘤,第4大肿瘤致死病因。近年来,介入治疗逐渐应用于部分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并且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众多医师及学者的认可。特别是随着介入治疗方案及技术的完善,使得肝癌介入治疗的运用更加有效。为了给予患者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需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选取最适宜的治疗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该文对目前中、晚期肝癌以血管介入为基础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秦建民[10](2021)在《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指征与选择策略》文中研究指明原发性肝癌发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症状,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符合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20%-40%.目前外科切除仍是原发性肝癌主要根治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肝功能失代偿、肿瘤体积过大、剩余肝体积过小、肝内多发转移、癌栓侵及大血管或胆管、远处转移等因素限制手术切除或肝移植.近年来,随着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外科技术和器械发展,以及新的分子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制,使得一部分无法手术切除或肝移植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过转化治疗,改善肝功能、缩小肿瘤体积、使脉管癌栓缩小或消失、促进剩余肝脏体积代偿性增大,最终得以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极大提高了原发性肝癌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
二、肿瘤的靶向介入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的靶向介入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
2 筛查和诊断 |
2.1 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与监测 |
2.2 肝癌的影像学检查 |
2.2.1 超声显像 |
2.2.2 CT和MRI |
2.2.3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2.2.4 核医学影像学检查 |
2.3 肝癌的血液学分子标记物 |
2.4 肝癌的穿刺活检 |
2.5 肝癌的病理学诊断 |
2.5.1 肝癌病理诊断术语 |
2.5.2 肝癌病理诊断规范 |
2.5.3 肝癌病理检查要点 |
2.5.4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2.5.5 转化/新辅助治疗后切除肝癌标本的病理评估 |
2.5.6 肝癌病理诊断报告 |
2.6 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及路线图 |
3 分期 |
4 治疗 |
4.1 外科治疗 |
4.1.1 肝切除术的基本原则 |
4.1.2 术前病人的全身情况及肝脏储备功能评估 |
4.1.3 肝癌切除适应证 |
4.1.4 肝癌根治性切除标准 |
4.1.5 手术切除技术 |
4.1.6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策略 |
4.1.6.1潜在可切除肝癌的转化治疗 |
4.1.6. 2 新辅助治疗 |
4.1.6. 3 辅助治疗 |
4.1.7 肝移植术 |
4.2 消融治疗 |
4.2.1 目前常用消融治疗手段 |
4.2.2 基本技术要求 |
4.2.3 对于直径3~5 cm的肝癌治疗选择 |
4.2.4 肝癌消融治疗后的评估和随访 |
4.2.5 肝癌消融与系统抗肿瘤治疗的联合 |
4.3 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是肝癌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193-198]。 |
4.3.1 TACE的基本原则 |
4.3.2 TACE适应证 |
4.3.3 TACE禁忌证 |
4.3.4 TACE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199-200] |
4.3.5 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
4.3.7 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193](1)肝硬化程 |
4.3.8 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 |
4.3.9 TACE治疗注意点 |
4.4 放射治疗 |
4.4.1 外放射治疗 |
4.4.2 质子束放射疗法与内放射治疗 |
4.5 系统抗肿瘤治疗 |
4.5.1 一线抗肿瘤治疗 |
4.5.2 二线抗肿瘤治疗 |
4.5.3 其他治疗 |
4.5.3. 1 中国医药学治疗 |
4.5.3. 2 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 |
4.5.3. 3 对症支持治疗 |
4.6 肝癌自发破裂的治疗 |
5 声明 |
(2)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切入点与难点(论文提纲范文)
1 PLC的研究现状 |
1.1 西医对PLC的认识 |
1.2 中医对PLC的认识 |
2 PLC的治疗 |
2.1 PLC的西医治疗 |
2.2 PLC的中医治疗 |
3 中医药治疗PLC的切入点 |
3.1 单纯中医药治疗 |
3.2 与西医联合治疗 |
3.2.1 中医联合手术治疗 |
3.2.2 中医联合介入治疗 |
3.2.3 中医联合射频消融术 |
3.2.4 中医联合放射疗法 |
3.2.5 中医联合全身化疗方法 |
3.2.6 中医联合靶向、免疫疗法 |
3.3 常用于治疗的PLC中成药(包括静脉注射剂药物) |
4 中医药治疗PLC的难点 |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难以统一 |
4.2 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达到“带瘤生存” |
4.3 延缓肿瘤复发与转移 |
5 结语 |
(3)化疗栓塞联合替拉扎明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ACE治疗肝癌的原理与不足 |
2 替拉扎明靶向缺氧细胞治疗机制及现状 |
3 TACE联合替拉扎明治疗肝癌的可行性与潜在问题 |
(4)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现代医学治疗进展 |
1. 肺癌的流行病学 |
2. 老年患者的特殊性 |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治疗措施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二)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中医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认识 |
2.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中医特征 |
3.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原则 |
4. 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中医治疗作用 |
5.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
6. 中医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优势与不足 |
7. 中医药治疗晚期肺癌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中医证素治法分析 |
前言 |
研究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队列研究和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结果 |
研究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队列患者术后证素变化和治法组方分析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结果 |
讨论 |
1.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多中心队列研究方法 |
2.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中西医结合模式的创新探索 |
3. 冷消融联合中药模式是局部与全身治疗的有机统一 |
4. 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结果分析 |
5. 不同治疗方法优势人群特征分析 |
6. 冷消融术后患者的证素变化分析 |
7. 冷消融术后的治法组方规律分析 |
8. 临床部分的研究小结 |
第三章 冷消融联合中药干预老龄Lewis肺癌小鼠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
前言 |
实验一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生存期的影响 |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2. 实验结果 |
实验二 冷消融联合中药对老龄Lewis肺癌荷瘤小鼠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
1. 实验材料、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
2. 实验结果 |
讨论 |
1. 转移是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
2. 血管生成和免疫抑制是转移的重要机制 |
3. “温通活血化瘀”治法抑制转移的理论探讨 |
4. 醒消丸是“温通活血化瘀”治法的代表方剂 |
5.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冷消融联合中药抑制转移过程 |
6. 实验研究的结果分析 |
7. 实验部分的研究小结 |
结语 |
1. 研究结论 |
2. 创新与不足 |
3. 思考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病例报告表 |
附录2 ECOG和KPS评分标准 |
附录3 |
个人简历 |
(7)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多因素及生存预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1.1 现代医学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 |
1.1.1 手术切除 |
1.1.2 肝移植 |
1.1.3 局部消融治疗 |
1.1.4 TAE和TACE |
1.1.5 放射治疗 |
1.1.6 靶向治疗 |
1.1.7 免疫治疗 |
1.1.8 全身化疗 |
1.1.9 放射性核素免疫治疗 |
1.1.10 抗病毒治疗 |
1.2 祖国医学对肝癌的研究进展 |
1.2.1 病名 |
1.2.2 病因病机 |
1.2.3 中医辨证分型 |
1.2.4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研究 |
1.2.5 中成药联合西医治疗中晚期肝癌研究 |
1.3 预后因素概况 |
1.3.1 乙型肝炎病史 |
1.3.2 肝硬化背景 |
1.3.3 门脉癌栓 |
1.3.4 Child-pugh分级 |
1.3.5 甲胎蛋白 |
1.3.6 病理类型 |
1.3.7 肿瘤大小 |
1.3.8 中医辨证分型 |
1.4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2.1 研究方法 |
2.1.1 研究路线图 |
2.1.2 病例来源 |
2.1.3 纳排标准 |
2.1.4 治疗方案 |
2.1.5 治疗分组 |
2.1.6 录入临床数据资料 |
2.1.7 生存时间 |
2.1.8 统计分析 |
2.2 研究结果 |
2.2.1 基本资料的统计描述 |
2.2.2 接受治疗的基本情况 |
2.2.3 基线资料的对比 |
2.2.4 随访生存结果 |
2.2.5 中医药干预及治疗效果情况统计结果 |
2.2.6 总体生存预后分析 |
2.2.7 不同治疗模式的生存分析 |
2.2.8 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的生存预后分析 |
2.2.9 免疫治疗组和非免疫治疗组的生存分析 |
2.2.10 靶向治疗组和非靶向治疗组的生存分析 |
2.2.11 化疗组与非化疗组的生存预后分析 |
2.2.12 介入组和非介入组的生存预后分析 |
第三章 讨论 |
3.1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特征 |
3.1.1 基本资料 |
3.1.2 肝炎及肝硬化背景资料 |
3.1.3 AFP及CA199的分布情况 |
3.1.4 肿瘤数目及血管侵犯情况 |
3.1.5 发病症状 |
3.1.6 中医辨证分型 |
3.2 影响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生存预后因素 |
3.2.1 门脉癌栓侵犯 |
3.2.2 ECOG评分 |
3.2.3 介入总次数 |
3.2.4 中药干预时长 |
3.3 中晚期肝癌患者不同治疗手段的生存预后情况 |
3.3.1 手术治疗 |
3.3.2 介入治疗 |
3.3.3 靶向治疗 |
3.3.4 免疫治疗 |
3.3.5 化疗 |
3.4 问题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肝癌的局部治疗 |
2.1.1 手术切除 |
2.1.2 消融治疗 |
2.1.3 肝移植 |
2.1.4 介入治疗(TACE) |
2.1.5 放射治疗 |
2.2 肝癌的全身治疗 |
2.2.1 靶向治疗 |
2.2.2 免疫治疗 |
2.2.3 联合治疗 |
2.3 总结与展望 |
第3章 材料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资料收集 |
3.3 研究方法 |
3.3.1 治疗方法 |
3.3.2 观察指标 |
3.3.3 统计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各组患者一般情况 |
4.2 各组方案临床疗效情况 |
4.3 单药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总生存时间(OS)情况比较 |
4.4.各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情况比较 |
4.5 各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9)血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
2 肝动脉放射栓塞术 |
3 介入治疗联合射频消融治疗 |
4 介入治疗联合放射性治疗 |
5 介入治疗联合靶向治疗 |
6 介入治疗联合免疫治疗 |
7 介入治疗联合靶向和免疫治疗 |
8 肝癌介入治疗的未来展望 |
(10)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指征与选择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指征 |
2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策略 |
2.1 改善肝功能 |
2.2 增大剩余肝体积的转化治疗 |
2.3 缩小肿瘤体积、灭活大血管或胆管癌栓的转化治疗 |
2.3.1 全身化疗: |
2.3.2 介入治疗: |
2.3.3 放疗: |
2.3.4 分子靶向药物治疗: |
2.3.5 免疫治疗: |
3 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手术切除或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预防 |
4 结论 |
四、肿瘤的靶向介入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J]. Bureau of Medical Administration,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22(03)
- [2]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切入点与难点[J]. 钊梦媛,张国梁.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09)
- [3]化疗栓塞联合替拉扎明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J]. 李卿,梁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21(08)
- [4]冷消融联合中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D]. 王剑锋.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5]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J].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华内科杂志, 2021(07)
- [6]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1年版)[J].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专委会. 中华医学杂志, 2021(24)
- [7]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多因素及生存预后分析[D]. 田文泽.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8]PD-1抑制剂联合靶向药物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观察[D]. 王辉. 吉林大学, 2021(01)
- [9]血管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研究进展[J]. 赵昌,马亦龙.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1(05)
- [10]原发性肝癌转化治疗指征与选择策略[J]. 秦建民.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