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基于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新算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书玉,王婷[1](2021)在《FIR数字滤波器的智能优化算法设计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有限冲激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数字滤波器的智能优化算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优化算法设计将数字滤波器设计问题转化为误差函数最小化问题,相比传统的设计方法,智能优化算法更易确定通带和阻带的边界频率,降低计算复杂度并且减小幅频响应在通带和阻带上的误差。从收敛速度、通带波纹、阻带衰减等角度分析和比较了遗传算法、进化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在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上的特点,着重讨论了粒子群算法中惯性权重等参数的改进策略。
余宁[2](2021)在《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检测算法优化设计研究》文中指出轨道检测是工务人员掌握轨道几何形位变化的重要方法,而准确的测量结果是精准指导工务维修、有效降低工务维修成本的关键因素。本文主要针对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中存在优化空间的检测算法,充分分析检测算法的基本原理后以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为应用平台对其进行优化;此外,还对目前轨道检测系统没有的检测项目(坡度和竖曲线)开展了检测算法的试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分析了基于惯性基准法的轨道不平顺检测原理,设计了三个梯形窗并联形式的通带波动更小,过渡带衰减更快的高通滤波器并针对不同设计截止波长人工生成了对应的带限轨道不平顺用于评判不同类型的滤波器的检测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三个梯形窗并联形式的高通滤波器对轨道不平顺的检测结果更加准确。(2)对于大半径曲线检测,本文分析了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中曲线识别算法对大半径曲线的检测结果偏差较大的原因,而后基于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通过调整检测系统对摇头陀螺的比例系数以及对曲率和曲率变化率进行低通滤波和重新设置大半径曲线检测算法的参数,结果表明经此方案优化后算法对大半径曲线识别的准确性大幅提升;此外还针对检测算法在原理上存在的不足探索并试验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曲线特征点检测算法,该算法具有更高的普适性和准确性,但不足在于计算量较大,算法实时性较差。(3)对于水平检测,本文分析了检测系统对水平的检测结果在曲线特征点处存在鼓包的现象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案,第一种是通过设计通带波动更小,过渡带衰减更快的数字滤波器用于检测水平,结果表明在滤波器截止波长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将鼓包现象大幅减小甚至消除;第二种是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优化方案,通过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函数、分解层数和阈值可以将鼓包现象完全消除。(4)基于捷联式惯性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立坡度和竖曲线检测的数学模型;对于坡度检测,设计并实验了三种坡度检测算法并分析对比三种算法的检测结果,结果表明基于互补滤波的检测算法对坡度的检测结果最优;对于竖曲线检测,依托于其数学模型设计相应的检测算法,并结合坡度的检测结果分析了算法对竖曲线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张艺伦[3](2020)在《基于Filtered-OFDM的子带滤波器以及峰均比抑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第五代(5G)移动通信已经逐步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为满足5G超高速数据传输速率、高可靠性和低连接延迟等需求,需要研究新型的无线空口波形。在过去几年中多种候选波形被各方提出,滤波的正交频分复用(F-OFDM)便是其中的一种。与4G采取的OFDM系统相比,F-OFDM系统在继承传统OFDM系统的一系列优点的前提下,具有高频带利用率、参数自由度高、带外泄露小等优点。而对F-OFDM系统收发两端的子带滤波器组的设计与优化,以及对其高峰均比的抑制,都对其在5G通信系统中的应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本论文主要针对F-OFDM系统中子带滤波器组以及峰均比抑制技术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包括以下内容:首先介绍了OFDM系统的基本原理,对比分析了F-OFDM系统和传统OFDM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给出F-OFDM系统基带信号具体生成流程,总结F-OFDM系统作为新一代候选空口波形中的优缺点。F-OFDM系统的关键在于子带滤波器组的设计,本文根据阻带衰减、过渡带宽等技术指标介绍了FIR滤波器设计的几类常见方法。F-OFDM系统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配置子载波间隔、保护间隔长度、子载波数、调制方式等参数,本文首先给出了一个基于双子带的时频资源分配方案。对于子带滤波器的设计,首先对最常见的窗函数法展开详细研究,仿真对比了几类窗函数的优缺点。随后设计优化了基于凯撒窗的子带原型滤波器,通过凯撒窗参数可调的特点设计出有着较高阻带衰减的子带原型滤波器以抑制带外泄露。通过仿真分析其较传统窗函数有更好的滤波性能。其次,为了达到更加逼近理想频率响应函数的目标,本文研究了神经网络及其优化与应用,提出基于变速率BP神经网络的F-OFDM子带滤波器设计方法,利用BP神经网络设计子带滤波器,通过对BP神经网络的优化加快收敛速度,并最大程度降低带外泄漏。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变速率BP神经网络的子带滤波器较传统窗函数法有更好的带外泄漏抑制能力。OFDM系统一大劣势是高峰值平均功率比,而F-OFDM系统由于也是多子载波叠加所以同样存在这类不足。文章首先介绍了系统峰均比的意义,研究对比了OFDM与F-OFDM系统的峰均比性能,仿真发现在拥有相同数目的子载波的前提下,两者的峰均比性能大致相同。随后研究了传统OFDM系统常见的几类峰均比抑制方法,并根据新的F-OFDM多带系统进行优化,具体包括:(1)剪切滤波是一种简单高效的峰均比抑制方法,针对F-OFDM信号,研究了通过复用子带滤波器的迭代剪切滤波算法。(2)部分序列传输技术是一种无失真的峰均比抑制算法,针对其在大分组时遍历搜索求最优的次数过高计算复杂度大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布谷鸟算法的部分序列传输技术——CS-PTS算法,通过智能算法降低搜索次数并可以略微提升峰均比抑制性能。(3)针对F-OFDM系统信号的特点提出以子带为分组的部分序列传输SG-PTS算法,在不改变峰均比抑制性能的前提下大大降低计算复杂度,且不需额外分组模块精简系统结构。(4)在新的SG-PTS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提出MSG-PTS算法,改进SG-PTS可选旋转相位数较少的不足,增加可选相位数以提高峰均比抑制性能,与传统算法相比计算复杂度得到降低,并且可以达到几乎相同的峰均比抑制水平。(5)提出MSG-PTS与剪切滤波联合算法,兼容概率类算法无失真与畸变类方法简单高效的优势,在略微增加系统误码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峰均比抑制性能。
马梦瑶[4](2020)在《基于ADMM算法的二维FIR数字滤波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科学的高速发展,使得计算机及其相关硬件处理数据的能力大大提高,内存容量快速增加,这也为二维数字滤波器带来越来越广阔的应用和发展前景。相比于无限脉冲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IIR)滤波器,有限脉冲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由于具有内禀稳定性和可实现精准线性相位等显着特点而备受专家学者关注,同时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中。二维FIR数字滤波器的优化设计,是信号处理领域一个经典但仍具挑战的问题。当滤波器阶数较大时,脉冲响应系数及逼近频率点的数目大,导致算法计算复杂度高。此时,计算量大是设计问题最主要挑战之一。近年来,交替方向乘子算法(Alternation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因其严格的理论保证以及在处理大规模凸优化问题上较好的性能,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二维FIR滤波器的最小二乘(Least Square,LS)设计和约束最小二乘(Constrained Least Square,CLS)设计应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最大分划,并结合松弛技术,提出基于最大分划松弛ADMM(Maximally Split and Relaxed ADMM,MS-RADMM)的二维 FIR 滤波器最小二乘设计和约束最小二乘设计。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研究了基于MS-RADMM算法的二维FIR数字滤波器LS设计。针对二维线性相位和非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最小二乘设计,应用交替方向乘子法,研究设计问题的并行优化方法。通过对优化模型最大分划,并采用最近提出的一种加速技术,提出一个具有高度并行结构且以标量计算迭代更新的最大分划松弛ADMM算法。分析了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讨论了算法的收敛性,并给出了使算法快速收敛的参数设置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最大分划松弛ADMM具有高度并行结构,计算效率更高,且可应用于非矩阵频率格点情况下。2.研究了基于MS-RADMM算法的线性相位二维FIR数字滤波器CLS设计。在第1项LS设计的基础上,增加滤波器幅值误差约束,研究线性相位二维FIR滤波器的CLS设计。将LS设计的最大分划松弛ADMM算法推广到CLS设计,提出可标量化的最大分划松弛ADMM。分析了算法的收敛性,讨论了算法的参数设置问题,并仿真研究了误差约束上界对算法收敛性的影响。通过与其他二维FIR数字滤波器CLS设计方法的比较可知,本文方法降低了优化模型的维度,可方便进行并行处理,计算效率更高。同时,因其可应用于非矩阵频率格点情形,可设计出性能更好的滤波器。
黄荣[5](2019)在《基于惯性测量和数字滤波的舰船升沉运动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舰船在海上作业过程中会受到海浪等海洋环境因素的扰动,被动地产生沿天向轴的往复升沉运动。升沉运动提取在舰载机起降、舰载武器发射、舰船物资补给和深海采矿作业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确测量舰船升沉运动十分必要。本文首先在充分了解海浪属性及升沉运动产生原理基础上,建立了海浪扰动数学模型和升沉运动数学模型。其次,针对惯导系统高度通道不稳定特性,在导航解算中置惯导垂向速度和位移为零;针对半固定系垂向加速度中升沉信息同主动运动、系统误差的不同频率分布特性,引入数字滤波技术,通过两次积分与三次高通滤波实现升沉运动测量。接着,针对现有滤波方法存在相位误差和幅值误差的缺陷,进行高通滤波器的创新设计,提出了基于互补原理的无时延高通滤波器设计方法;并针对变化海况下的升沉测量需求,引入滑动窗口进行海况的实时监测与分析,实现了能跟随海况变化的自适应高通滤波器设计。最后,文章从计算机仿真和物理平台试验角度验证了升沉测量方案的有效性和新滤波算法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新滤波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升沉测量误差缩减约10倍,相比固定参数不变方法缩减约0.5倍;物理试验表明,新滤波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升沉误差缩减约2倍,相比固定参数不变方法测量精度提高了0.5倍。本文提出的升沉运动测量方案和自适应滤波方法能成功实现高精度、近似无时延的升沉测量,滤波器能根据不同海况实时、自适应调整滤波参数,具有良好的自适应能力,可以满足复杂海况下的舰船升沉运动测量需求。
张婷婷[6](2019)在《基于最小二乘法的ⅡR数字滤波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们的生活早已迈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滤波技术也随之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学科,也成为一项不可替代的技术,已被应用到很多领域当中,例如在语音和图像处理、通信等领域。对比连续时间系统,离散时间系统有很多优点,例如敏感度低、精度高以及可以实现大规模集成等。正是因为这些优点,所以离散时间系统在体积和重量方面都很有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数字滤波器的研究愈加浓厚,传统的模拟滤波器在实际应用中逐渐被淡化。因此,如何设计出高性能的数字滤波器成为数字化时代的一个研究热点和重点。在灰度连续变化的图像中,如果有个点和周围相邻像素的灰度值相差很大,人眼就很容易感知到这个点的存在,这种情况就认为这个点是一种噪声。灰度突变在频域中表示的是高频分量,而低通滤波器就是滤除高频分量,减少图像噪声。同样,高通滤波器就是减少平滑区域中的灰度级变化,突出边缘灰度级的细节。在图像预处理中,图像滤波是必不可少的处理技术,图像对滤波器的线性相位要求很严格,数字滤波器的性能好坏直接决定了后续图像处理及分析的有效性和可靠性。FIR和ⅡR数字滤波器在信号处理领域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FIR数字滤波器没有闭合形式设计公式,故难以精确控制通带、阻带及边缘频率,设计时需要反复计算,且FIR滤波器没有可控制的极点,所以要达到和ⅡR数字滤波器相当的滤波特性,需要的阶数更高,导致信号通过系统之后延时增加。ⅡR数字滤波器是用两个多项式之比的有理分式来逼近频率特性,可用较少的阶数得到很好的滤波特性,相位特性呈非线性,因此设计具有线性相位的ⅡR数字滤波器对于图像滤波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1)针对ⅡR数字滤波器系统函数因存在分母所导致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近似方法,能够将其转化为线性优化问题,大大降低了优化难度。(2)基于以上思路设计了新的基于最小二乘法的ⅡR数字滤波器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设计的ⅡR数字滤波器在满足既定的幅频响应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线性相位。(3)利用本文提出的方法设计了实用的图像滤波器,通过计算并分析滤波后图像的客观评价指标,得出本文方法设计的ⅡR数字滤波器对图像滤波效果好于典型设计方法。
王佩佩[7](2017)在《注水肉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文中认为注水肉是指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向宰杀前或宰杀后的禽畜体内注水以增加重量的鲜肉,成为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一大公害。传统的注水肉检测方法(感官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近红外光谱法)存在缺陷,生物电阻抗谱(BIS)技术可以准确反映鲜肉注水引起的肉品导电频率特性变化,为此本文探索性的设计了一种基于BIS测量的注水肉检测系统,重点研究了系统涉及的FIR数字滤波、注水肉识别等数据处理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了基于BIS测量原理的注水肉检测系统,该系统以FPGA芯片EP4CE15F17C8为控制核心,控制AD9744生成多频率正弦波(Multisine)激励信号,同时控制AD9248同步采样激励和响应信号,进行FIR滤波后由USB上传到上位机,经FFT处理后得到等间隔频率为16kHz,频率范围为16kHz-1024kHz的2048点BIS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2)设计了基于FPGA的FIR数字滤波器。首先,将FIR数字滤波器的一般公式按照分布式算法(DA)进行优化。其次,通过FDATool提取滤波器系数。接着,使用Quartus II软件设计了顶层模块、地址模块、查找表模块、移位相加模块以实现滤波,并使用Modelsim软件进行波形仿真验证功能实现。最后,利用纯电阻和三元件的BIS测量值和标准值对该检测系统进行了标定,标定幅值误差在1.2%以内,标定相位误差在0.4°以内。(3)实现了注水肉和肉品新鲜度的识别。首先,通过自制检测仪对新鲜肉(猪、牛、羊)注水前后的BIS进行测量,并用标准阻抗仪对新鲜肉注水前后的标准阻抗幅值进行测量,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BIS和标准阻抗值的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识别注水肉,识别率为100%。其次,每隔30min使用自制检测仪对新鲜肉的BIS进行测量,时间持续48h,采用PLS建立校正集和预测集的阻抗谱和时间的校正模型和预测模型来区分肉品新鲜度,准确度为100%。本文验证了 BIS测量技术识别注水肉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实现便携式注水肉检测仪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吴琼[8](2017)在《基于Lp椭圆误差最小化和RUL重加权的FIR滤波器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今社会,随着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几乎所有的工程技术领域都要运用到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而数字滤波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环节,那么数字滤波器的设计问题就成为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问题。与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相比,有限冲击响应(FIR)数字滤波器具有内禀稳定性,而且能够做到精确的线性相位,使得FIR数字滤波器设计问题得到了广大学者的普遍关注,且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工业领域中。然而精确线性相位的FIR数字滤波器通常会产生大的信号延迟,这是实际应用当中所不希望的。与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相比,只考虑幅值性能而无相位响应要求的FIR数字滤波器可以按最小相位系统实现,还能在保证所设计的幅值响应特性的同时,使滤波器中具有最低的群延迟。本文考虑这类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问题,首先概述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回顾了FIR数字滤波器的研究现状。在准备了必要的优化基础知识,介绍了FIR数字滤波器的分类、常用的设计准则和设计方法等之后,本文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1.研究了最小Lp范数逼近问题的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IRLS)算法。Lawson最先提出应用于求解线性minimax问题的IRLS算法,每一次迭代都用上一次迭代得到的逼近误差函数的绝对值与当前加权函数相乘,来更新权函数。但原始的Lawson算法不仅收敛速度慢而且有时需要重新启动算法。J.Rice和K.Usow两位学者在Lawson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的Lawson算法(本文称之为RUL-IRLS算法),并将算法推广到一般的Lp范数最小化问题中,本文对这一IRLS算法做了重点研究。2.研究了FIR数字滤波器约束Lp幅值误差最小化设计的迭代约束Lp椭圆误差最小化(ICMEE-p)方法,以及结合RUL-IRLS算法用以求解其中Lp椭圆误差最小化问题的一个具体算法。已有的求解FIR数字滤波器约束Lp幅值误差最小化设计问题的一个方法是ICMEE-p方法,该方法与基本的IRLS算法结合,求解每次迭代得到的Lp椭圆误差最小化问题,只适用于p取较小值的设计例子。当p取较大值时,基本的IRLS算法会出现不收敛的情况。本文用RUL-IRLS算法求解其中的Lp椭圆误差最小化问题,与ICMEE-p算法相结合后,得到一个新的设计算法,称为ICMEE-p-RUL算法。设计实例表明:本文提出的ICMEE-p-RUL算法在p取较大值时依然能够快速收敛,且可高效求解FIR数字滤波器约束Lp幅值误差最小化设计问题。3.研究了具有时域约束的FIR Nyquist数字滤波器Lp幅值误差最小化设计问题并提出求解该问题的ICMEE-p-RUL算法。当脉冲响应系数受时域约束时,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问题是高度非凸的,求解非常困难。线性时域约束容易结合到ICMEE-p算法中,将具有线性时域约束的Lp幅值误差逼近问题转化为一系列凸问题。本文进一步与RUL-IRLS算法结合得到求解FIR Nyquist数字滤波器最小Lp幅值误差设计问题的ICMEE-p-RUL算法。设计实例说明了ICMEE-p-RUL算法的有效性。
刘兆田[9](2016)在《多元优化过程记忆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研究》文中提出数字滤波器是数字信号处理的重要组件之一,其被广泛的用于控制系统、音频和视频处理系统、通信系统、图像处理系统等。其中,经典数字滤波器根据网络结构主要分为有限脉冲响应滤波器(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FIR)和无限脉冲响应滤波器(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 filter, IIR)。FIR滤波器因为极高的稳定性、易于具有严格的线性相位特性和易于设计实现而被优先的选择使用。FIR滤波器有很多设计和实现方法。其中最优设计法可设计出既有好的衰减特性又有好的边缘频率的FIR滤波器。最优FIR滤波器设计过程是在一定的优化准则下使用某种算法进行参数寻优的过程。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最优FIR滤波器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其中采用群智能优化算法进行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多元优化过程记忆算法(Multivariant Optimization process memorise Algorithm, MOA)是一种全新的群智能优化算法,该算法具有较强的解决非线性离散优化问题的能力。通过构造MOA结构体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硬件资源的优势,MOA算法克服了诸如粒子群优化算法、蚁群优化算法、遗传优化算法等早期群智能优化算法受计算机内存容量和处理速度限制的缺点。MOA算法的主要思想是运用MOA结构体来实现搜索信息的共享和搜索过程的记忆,从而实现全局和局部搜索的交替进行,进而实现全局寻优。本文就是使用MOA算法来进行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的尝试。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最优FIR滤波器设计找到新思路和提供有意义的参考,同时丰富MOA这一新算法的应用领域。本文首先分析了FIR滤波器的特性,介绍了最优FIR滤波器的设计准则,讨论了用窗函数设计法和参数辨识设计法设计FIR滤波器的局限性。进而引入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对影响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寻优特性的参数作了反复的试验和详细的讨论。最后,将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运用于四种类型的FIR滤波器的最优设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设计效果;通过对比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验证了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的可行性、稳定性和设计优势。
程秋涛[10](2015)在《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距离保护是输电线路故障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过渡电阻一直是影响其保护性能的重要因素。智能电网中,对端信息易于获取,在原有距离保护投入的基础上,引入对端信息可提高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本文在综述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端电气量(电压和电流)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新方法,旨在解决传统距离保护存在的受过渡电阻变化影响等问题。本文基于输电线路的1模等值电路,利用发生故障时故障点处电压相等的特点,推导出了某一特定频率下的保护原始方程;接着将保护原始方程中的双曲正、余弦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并分别采取三种方法忽略高阶项进行近似,得到三种保护实用方程,利用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求解得出故障距离;最后比较三种保护实用方程的故障距离估计准确性,并综合考虑算法的计算量,从中选出最优的一种算法。级数展开与简化计算是本文工作的创新点。为了利用所提出的新方法实现保护性能改善,在双端电气量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需要利用数字带通滤波器滤得暂态信息中的特定频率分量的信息,为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满足本算法需要的FIR数字带通滤波器。本文最后选用某地区长度为300km,电压等级为500kV的双端供电的输电线路进行了线路故障EMTP仿真验证,利用MATLAB实现了所提出的保护性能改善新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原理是可行的,并且不受过渡电阻和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具有能够直接反映故障距离的特点。
二、一种基于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新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基于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新算法(论文提纲范文)
(1)FIR数字滤波器的智能优化算法设计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技术 |
1.1 FIR数字滤波器的幅频特性 |
1.2 传统方法设计数字滤波器 |
1.3 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数字滤波器 |
1.4 差分进化算法优化设计数字滤波器 |
1.5 粒子群算法优化设计数字滤波器 |
1.5.1 惯性权重的改进 |
1.5.2 学习因子的改进 |
1.5.3 粒子群算法的其他改进策略 |
2 结论 |
(2)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检测算法优化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轨道几何不平顺检测背景 |
1.2 轨道检测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内轨道检测系统发展现状 |
1.2.2 国外轨道检测系统发展现状 |
1.3 我国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2 轨道检测中高通滤波器研究与优化设计 |
2.1 轨道不平顺的测量方法 |
2.1.1 弦测法 |
2.1.2 惯性基准法 |
2.2 高通滤波器在轨道检测中的应用 |
2.3 数字滤波器 |
2.3.1 数字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
2.3.2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
2.4 轨道检测系统使用的数字高通滤波器及其特性 |
2.4.1 窗函数滤波器 |
2.4.2 轨道检测系统中使用的高通滤波器 |
2.5 基于梯形窗函数的高通滤波器优化设计 |
2.5.1 滤波器设计 |
2.5.2 滤波器特性及幅度-波长响应对比 |
2.6 滤波器性能验证 |
2.6.1 单一波长轨道不平顺性能验证 |
2.6.2 带限轨道不平顺性能验证 |
2.7 本章小结 |
3 曲线检测算法优化 |
3.1 曲线特征点 |
3.2 曲率检测算法 |
3.3 检测系统中曲线识别算法 |
3.3.1 基本原理 |
3.3.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 优化方案 |
3.5 结果对比 |
3.6 机器学习算法在曲线检测中的应用探索 |
3.6.1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曲线特征点检测 |
3.6.2 训练集数据预处理及分类类别 |
3.6.3 模型训练及预测 |
3.6.4 不足及展望 |
3.7 本章小结 |
4 水平检测算法优化 |
4.1 水平概述 |
4.2 轨道检测系统中水平检测算法 |
4.2.1 检测算法基本原理 |
4.2.2 检测算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3 水平检测算法优化 |
4.3.1 基于数字滤波的优化方案 |
4.3.2 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优化方案 |
4.4 本章小结 |
5 坡度及竖曲线检测算法研究 |
5.1 坡度及竖曲线概述 |
5.2 坡度检测的基本原理 |
5.3 坡度检测算法及检测结果分析 |
5.3.1 基于加速度计的坡度检测算法及检测结果分析 |
5.3.2 基于陀螺仪的坡度检测算法及检测结果分析 |
5.3.3 基于互补滤波的坡度检测算法及检测结果分析 |
5.4 竖曲线检测的基本原理 |
5.5 基于陀螺仪竖曲线检测算法及检测结果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基于Filtered-OFDM的子带滤波器以及峰均比抑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FBMC技术 |
1.3.2 GFDM技术 |
1.3.3 UFMC技术 |
1.3.4 F-OFDM技术 |
1.4 论文的研究意义 |
1.5 论文主要章节安排 |
第二章 OFDM和F-OFDM系统研究 |
2.1 OFDM技术基本原理 |
2.1.1 OFDM的优缺点 |
2.2 F-OFDM系统基本原理 |
2.2.1 F-OFDM的优缺点 |
2.3 数字滤波器的研究 |
2.3.1 窗函数法 |
2.3.2 频率采样法 |
2.3.3 等波纹最优化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F-OFDM子带滤波器设计 |
3.1 F-OFDM子载波划分 |
3.2 多子带滤波器系数设计 |
3.3 基于窗函数的F-OFDM子带滤波器设计 |
3.4 改进窗函数的F-OFDM子带滤波器设计 |
3.4.1 基于凯撒窗的滤波器设计 |
3.4.2 基于凯撒窗设计的F-OFDM子带滤波器的仿真 |
3.5 基于神经网络的F-OFDM子带滤波器设计 |
3.5.1 BP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 |
3.5.2 基于变速率的BP神经网络设计滤波器的算法及仿真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F-OFDM峰均比抑制的研究 |
4.1 F-OFDM系统中髙峰均比的问题 |
4.1.1 F-OFDM系统中峰均比定义 |
4.1.2 F-OFDM系统峰均比的CCDF |
4.1.3 F-OFDM系统的峰均比仿真 |
4.1.4 OFDM系统的峰均比抑制方法 |
4.2 F-OFDM系统迭代剪切滤波算法的仿真分析 |
4.3 F-OFDM系统CS-PTS算法的仿真分析 |
4.4 F-OFDM系统子带分组PTS算法的仿真分析 |
4.4.1 SG-PTS算法 |
4.4.2 改进的MSG-PTS算法 |
4.5 F-OFDM系统MSG-PTS与剪切滤波联合算法的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基于ADMM算法的二维FIR数字滤波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ADMM算法研究现状 |
1.2.2 二维FIR数字滤波器研究现状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2章 基本知识 |
2.1 ADMM算法基础 |
2.1.1 标准ADMM算法 |
2.1.2 模型拟合问题的最大分划ADMM算法 |
2.1.3 模型拟合问题的最大分划松弛ADMM算法 |
2.2 二维FIR滤波器基本概念 |
2.2.1 二维FIR滤波器频率响应 |
2.2.2 二维FIR滤波器优化设计问题与优化准则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MS-RADMM算法的二维FIR滤波器LS设计 |
3.1 引言 |
3.2 基于MS-RADMM算法的二维FIR滤波器LS设计 |
3.2.1 线性相位二维FIR滤波器 |
3.2.2 非线性相位二维FIR滤波器 |
3.3 MS-RADMM的计算复杂度 |
3.4 算法收敛性分析及参数设置 |
3.5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MS-RADMM算法的二维FIR滤波器CLS设计 |
4.1 引言 |
4.2 基于MS-RADMM算法的二维FIR滤波器CLS设计 |
4.3 MS-RADMM的计算复杂度 |
4.4 算法收敛性分析及参数设置 |
4.5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作者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以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5)基于惯性测量和数字滤波的舰船升沉运动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升沉运动测量研究现状 |
1.2.2 惯性导航发展与现状 |
1.3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基于惯性测量的升沉运动原理分析 |
2.1 引言 |
2.2 海浪与升沉运动 |
2.2.1 海浪运动 |
2.2.2 升沉运动 |
2.3 基于惯性导航的运动测量原理 |
2.3.1 常用坐标系与坐标转换 |
2.3.2 捷联惯导系统基本原理 |
2.3.3 捷联惯导系统机械编排 |
2.3.4 惯性测量误差分析 |
2.4 升沉运动惯性测量方案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通无时延升沉测量滤波器设计 |
3.1 引言 |
3.2 数字滤波技术 |
3.2.1 数字滤波方法 |
3.2.2 滤波器基础理论 |
3.2.3 滤波器比较与选取 |
3.2.4 传统滤波器存在的问题 |
3.3 升沉测量用高通无时延滤波器设计 |
3.3.1 设计方案 |
3.3.2 具体实现过程 |
3.4 新滤波器特性分析 |
3.4.1 误差分析 |
3.4.2 幅相特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实时海况监测的滤波器自适应设计 |
4.1 引言 |
4.2 滤波器指标分析 |
4.3 海况监测与滤波器改进 |
4.3.1 海况监测流程 |
4.3.2 滑动窗口设计 |
4.3.3 海况分析 |
4.3.4 滤波器指标设计 |
4.4 系统整体流程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升沉运动测量仿真与试验 |
5.1 引言 |
5.2 升沉运动测量仿真 |
5.2.1 海况仿真 |
5.2.2 惯性测量仿真 |
5.2.3 升沉运动滤波仿真 |
5.3 升沉运动测量试验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6)基于最小二乘法的ⅡR数字滤波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数字滤波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数字滤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FIR数字滤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2 ⅡR数字滤波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论文主要工作与结构安排 |
1.4.1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2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数字滤波器典型设计方法 |
2.1 数字滤波器概述 |
2.1.1 数字滤波器分类 |
2.1.2 数字滤波器性能指标 |
2.2 约束最小二乘设计FIR数字滤波器 |
2.3 ⅡR数字滤波器典型设计方法 |
2.3.1 用模拟滤波器设计ⅡR数字滤波器 |
2.3.2 IRMMPE算法设计ⅡR数字滤波器 |
2.3.3 SMSOF算法用于ⅡR数字滤波器的最小二乘设计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最小二乘法设计ⅡR数字滤波器 |
3.1 最小二乘法概述 |
3.2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ⅡR数字滤波器设计 |
3.2.1 非线性优化问题带来的困难以及解决思路 |
3.2.2 将传统非线性优化问题近似为线性优化问题的推导 |
3.2.3 ICLS算法设计 |
3.2.4 ICLS算法与SMSOF算法用于最小二乘对比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客观评价指标 |
4.1.1 滤波器客观评价指标 |
4.1.2 图像相似度评价指标 |
4.2 ⅡR数字滤波器设计仿真结果与分析 |
4.2.1 ICLS算法设计ⅡR数字滤波器结果与分析 |
4.2.2 ICLS算法与用模拟滤波器设计ⅡR数字滤波器结果对比与分析 |
4.2.3 ICLS算法与IRMMPE算法设计ⅡR数字滤波器结果对比与分析 |
4.3 图像滤波结果对比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附录B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7)注水肉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注水肉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
1.2.1 注水肉注水方式 |
1.2.2 注水肉检测方法 |
1.2.3 BIS检测注水肉的可行性分析 |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2 生物电阻抗谱测量理论 |
2.1 生物组织等效电路模型 |
2.2 生物电阻抗测量方法 |
2.3 本章小结 |
3 注水肉检测系统设计 |
3.1 注水肉检测系统总体设计 |
3.2 检测系统外设主要模块 |
3.2.1 数模转换模块 |
3.2.2 注水肉测量前端模块设计 |
3.2.3 响应信号采集模块 |
3.2.4 USB模块 |
3.3 检测系统软件主要模块 |
3.3.1 Multisine激励信号的生成 |
3.3.2 FIFO数据缓存 |
3.3.3 USB接口模块设计 |
3.4 检测系统数据传输 |
3.4.1 USB固件程序设计 |
3.4.2 USB接口驱动 |
3.4.3 调试 |
3.4.4 USB数据传输 |
3.5 本章小结 |
4 检测系统的FIR数字滤波设计和标定 |
4.1 数字滤波器 |
4.1.1 FIR数字滤波器理论 |
4.1.2 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特点 |
4.1.3 FIR数字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
4.1.4 分布式(DA)算法 |
4.2 FIR滤波器设计 |
4.2.1 滤波器设计指标 |
4.2.2 FIR数字滤波器的参数提取与量化 |
4.3 基于FPGA的FIR数字滤波器设计 |
4.3.1 FIR数字滤波器实现方案设计 |
4.3.2 总体设计 |
4.3.3 主要模块设计及实现 |
4.4 注水肉检测系统的标定 |
4.5 本章小结 |
5 基于偏最小二乘的实验数据处理 |
5.1 注水肉BIS实验数据采集方案设计 |
5.1.1 实验模型设计 |
5.1.2 肉类阻抗谱测量实验 |
5.2 偏最小二乘法理论基础 |
5.2.1 PLS建模思想 |
5.2.2 注水肉识别的PLS建模流程 |
5.3 实验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
5.3.1 建立注水肉识别模型 |
5.3.2 建立肉品新鲜度区分模型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和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基于Lp椭圆误差最小化和RUL重加权的FIR滤波器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FIR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基础 |
2.1 优化基本概念 |
2.1.1 无约束优化与约束优化 |
2.1.2 凸优化与非凸优化 |
2.2 FIR数字滤波器基本概念 |
2.2.1 FIR数字滤波器及其频率响应 |
2.2.2 最小相位FIR数字滤波器 |
2.3 FIR数字滤波器优化设计问题 |
2.3.1 逼近误差及其约束方法 |
2.3.2 常用目标函数 |
2.3.3 常见约束优化设计问题 |
第3章 最小L_p范数逼近的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算法 |
3.1 最小L_p范数逼近问题 |
3.2 基本的IRLS算法 |
3.3 任意L_p范数最小化设计的RUL-IRLS算法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FIR数字滤波器约束L_p幅值误差最小化设计的ICMEE-p-RUL算法 |
4.1 引言 |
4.2 最小相位FIR数字滤波器约束L_p幅值误差设计问题 |
4.3 基本的ICMEE-p算法 |
4.4 与RUL-IRLS算法结合的ICMEE-p算法 |
4.5 设计实例与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具有时域约束的FIR Nyquist滤波器L_p幅值误差最小化设计 |
5.1 引言 |
5.2 设计问题描述 |
5.3 ICMEE-p-RUL算法 |
5.4 设计实例与比较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研究工作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多元优化过程记忆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二章 最优FIR滤波器设计基础 |
2.1 FIR滤波器的特性 |
2.2 最优FIR滤波器设计准则 |
2.3 FIR滤波器的系统辨识设计算法 |
2.3.1 FIR滤波器参数辨识的数学基础 |
2.3.2 与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等价的参数辨识问题 |
2.4 FIR滤波器的设计指标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多元优化过程记忆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 |
3.1 MOA算法的理论基础 |
3.1.1 MOA基本思想和基本框架 |
3.1.2 多元化结构和交替寻优方式 |
3.1.3 多远优化过程记忆算法的特点 |
3.1.4 MOA算法的基本流程 |
3.2 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 |
3.2.1 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的数学描述 |
3.2.2 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流程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1 窗函数FIR滤波器的设计 |
4.2 系统辨识法FIR滤波器设计 |
4.3 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 |
4.3.1 MOA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的参数设置 |
4.3.2 其他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相关参数设置 |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下一步工作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10)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输电线路保护发展状况 |
1.2.2 我国输电线路保护配置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输电线路保护研究的基础 |
2.1 输电线路的故障类型 |
2.2 输电线路模型的建立 |
2.3 线路保护研究关注的问题 |
2.3.1 保护的基本要求 |
2.3.2 距离保护的特性 |
2.3.3 过渡电阻的影响 |
2.4 采样数据来源和时域方程 |
2.4.1 采样数据的来源 |
2.4.2 时域方程的优势 |
2.5 本章小结 |
3 距离保护耐阻性能改善新算法 |
3.1 相模变换 |
3.1.1 相模变换技术 |
3.1.2 相模变换矩阵选取 |
3.2 耐阻性能改善新算法的推导 |
3.2.1 故障点电压方程 |
3.2.2 保护原始方程 |
3.2.3 保护实用方程的建立 |
3.2.4 保护实用方程的分析 |
3.2.5 保护方程的求解 |
3.3 新算法的验证流程 |
3.4 本章小结 |
4 故障仿真与故障信号处理 |
4.1 输电线路故障仿真 |
4.1.1 线路仿真模型建立 |
4.1.2 单相接地短路故障 |
4.1.3 两相相间短路故障 |
4.1.4 两相短路接地故障 |
4.1.5 三相短路故障 |
4.2 故障仿真波形分析 |
4.3 故障信号处理 |
4.3.1 数字滤波器 |
4.3.2 带通滤波器设计 |
4.3.3 故障信号滤波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5 算法验证及结果分析 |
5.1 算法的验证 |
5.1.1 故障距离计算流程 |
5.1.2 故障距离计算结果 |
5.2 结果比较和误差分析 |
5.2.1 择优选取算法 |
5.2.2 算法误差分析 |
5.3 距离保护整定值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今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四、一种基于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的新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FIR数字滤波器的智能优化算法设计综述[J]. 张书玉,王婷. 电子技术应用, 2021(05)
- [2]数字式轨道检测系统检测算法优化设计研究[D]. 余宁.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3]基于Filtered-OFDM的子带滤波器以及峰均比抑制的研究[D]. 张艺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5)
- [4]基于ADMM算法的二维FIR数字滤波器设计[D]. 马梦瑶.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4)
- [5]基于惯性测量和数字滤波的舰船升沉运动计算方法研究[D]. 黄荣. 东南大学, 2019(06)
- [6]基于最小二乘法的ⅡR数字滤波器设计研究[D]. 张婷婷. 兰州大学, 2019(09)
- [7]注水肉检测系统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 王佩佩. 西安理工大学, 2017
- [8]基于Lp椭圆误差最小化和RUL重加权的FIR滤波器设计研究[D]. 吴琼.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7(02)
- [9]多元优化过程记忆最优FIR滤波器设计算法研究[D]. 刘兆田. 云南大学, 2016(02)
- [10]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D]. 程秋涛. 西安科技大学,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