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论文文献综述)
张婕[1](2021)在《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然科学》是在科学思潮和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由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创办的自然科学类刊物。这份杂志于1928年3月创刊,至1937年6月因抗战迁校暂停出版,1948年复刊,现有8卷29期。其办刊宗旨在注重科学应用、研究科学原理的同时,期冀修持读者的科学人格,它记录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岭南地区高校传播科学的一段历史。文章通过对《自然科学》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剖析,以其刊载的科学内容及实业文章为中心,展现1928-1937年《自然科学》的成长历程,借此考察其学科发展及传播知识的状况,进而丰富近代科学期刊史的研究。文章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明确选题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动态、写作思路与资料来源。正文分为三章,首先是《自然科学》的概述。从杂志创刊缘由入手,对1928-1937年和1948年《自然科学》办刊经过细致梳理,了解刊物的作者群体,厘清办刊经费、栏目设置、读者主体等基本情况。《自然科学》办刊时间长、栏目丰富,作者群体主要为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教员,其发刊主要面向高校师生、实业家和普通民众。然后对《自然科学》刊载的文章进行归纳性研究,包括学科知识的系统分类,化学系、地理学系、地质学系和生物学系师生外出参观考察撰写的研究报告以及部分作者从事实业的相关工作经验等。以杂志刊登的文章作为主体展开研究,可考察《自然科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对国内尚在建设中的学科范式提供的思路和方法。最后探求《自然科学》与“科学”的交互,以其为主线,分析《自然科学》在科学内容的宣传、科学方法的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上所发挥的作用,重点分析其对两广实业难以为继等问题提出的真知灼见。结语部分通过将《自然科学》与其他刊物进行对比,阐述其蕴含鲜明的时代性、专业性、普及性和指导性,并试图从其学术影响上作出评价,最后简单提出《自然科学》还可进一步在学科史、工业史和思想史等研究方向上深化。《自然科学》存在时间久,发行期数多。它丰富岭南地区的学术内容,为地区科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中富含的深刻内涵需要认真审视,细致研究。
李翰琳[2](2020)在《明代名物文献题录》文中研究表明灿烂的明代文化承前启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黄金时期之一,不管是在衣食住行,还是经济、文艺、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其无可替代的独特之处。名物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通过对明代名物文献的研究,我们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目前名物学研究,多是碎片化的专书或专词研究,尚没有针对名物文献的系统性专门题录问世。基于此,本文选取目录学和名物学相结合的新颖角度,广泛地收集明代名物文献,沿袭《中国古籍总目》的科学分类,以名物文献题录的形式揭示明代名物文献的丰富内容,包括:作者生平事迹、版本情况、序跋原文、书籍体例、内容、成书背景、考订真伪、补充逸闻轶事、品题是非等。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阐明本文的写作缘由与研究意义、名物学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凡例部分对本文的编撰原则和体例进行了说明。正文部分将收集整理的106种明代名物文献,按其在《中国古籍总目》中的类别分归为经、史、子、集、丛5部,部下分类,类下分属。由于子部谱录类的器用之属和花木鸟兽之属所含文献种类繁杂,所以此两属下又再分小类。第一为经部,收录对各类经传进行名物诠释的专书,下分诗类、四书类、小学类。第二为史部,收录明代科学技术类名物文献与海外物产的名物文献,下分政书类、地理类。第三为子部,所涵盖明代名物文献种类最多,下分7类:兵家类收录有关兵器军械的名物文献。农家类下分综论之属、作物之属、园艺之属、牧养之属,收录有关农产品分类辨识与使用畜养的名物文献。医家类收录医用本草类名物文献。艺术类收录图文并茂的画谱类以及琴类名物文献。谱录类下分5属:汇编之属收录综合汇编的谱录类名物文献;器用之属包括有关器、杂物、文房、服饰、香类的名物文献;饮食之属收录与茶有关的名物文献;花木鸟兽之属包括花木鸟兽合编、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三小类;观赏之属收录有关观赏石品的名物文献。杂家类收录综汇闲适玩好之事物的名物文献。类书类收录名物专编之类书。第四为集部,仅收录屠本畯《离骚草木疏?》。第五为丛部,收录《总目》中未编入前四部,仅合录于各丛书子目的名物文献。最后是结语与索引。
汪若青[3](2020)在《敦煌唐代咸亨至仪凤年间的宫廷写经》文中指出武则天为父母做功德所抄的《金刚经》《妙法莲华经》是唐代官写佛经的典范,赖敦煌遗书得以保存。每部经卷分作经序、经文和题记三个部分。武氏所撰《金刚经序》《妙法莲华经序》抄冠于每部佛经卷首,序文结构严整,融汇了赞颂经文与发愿祈福两种文体。所抄两部佛经的版本取鸠摩罗什译本,经文与《大正藏》本之间存在异文。各卷尾题后书列题记,依次记录该卷的抄写时间、抄经书手、用纸张数、装潢匠人、校经僧俗、详阅大德、写经判官、写经使等信息。这次抄经活动缘起于武后母亲杨氏夫人辞世,约始于咸亨二年(671),止于仪凤二年(677)。所调抄经、校经书手来自门下省、秘书省、弘文馆及东宫左春坊等中央官署,所征用校经僧众主要来自长安各皇家寺院,书手们固定且长期服役,僧众们在整个写经活动的前、中期与书手合作紧密。每卷经文抄、校工作基本由两人以上负责。抄经任务的分配上,每部经文均由一人独立负责抄写,单人效率约一天一部《金刚经》、一至两天一卷《妙法莲华经》。校经任务的分配上,每卷经文的校读工作由多人校一卷逐渐演变为单人校一卷,书手多校《金刚经》,僧众仅校《妙法莲华经》。参与详阅经卷的高僧大德基本固定,他们与皇室渊源深重,是高宗至武周年间长安佛教界的主干。此外,中央官署选派一使一判官监护,写经使代表皇室监管写经活动,具体事务则由判官负责。题记中所展现的抄经活动严谨运作的画面,与实际可能并不相符。各卷经文中都有比例不小的主观错谬,大部分经卷中没有校改痕迹,装潢手也有失误,说明实际的执行过程并不严格。尽管这次抄经活动被视作唐代皇家写经功德活动的一个缩影,其规范的经序内容与题记格式表明,这也只是一次日常的皇室佛教活动。
张旭[4](2019)在《编目与造藏 ——唐宋之际的经录与藏经》文中认为藏经为佛教典籍之总汇,包括经律论三藏等汉译佛典与本土僧俗撰写的佛教撰述文献。从两晋南北朝时期,便有经藏之建立,执掌经藏的律僧随之而撰写经录,以纪译经之人代,甄别疑伪,勘定单本与重翻。唐宋之际的经录与藏经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此时期有三大时代背景。一、隋唐时期,决定经典入藏的权力逐渐由僧人收归统治阶层,王权在经藏的建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整理经藏的同时诞生了许多敕撰经录。在此背景下,入藏录开始被创造出来,中国撰述文献的入藏成为经录学家们关心的问题。二、唐代中后期,历经安史之乱、会昌灭佛与黄巢之乱,政局之动荡对此时期之佛教典籍打击重大。三、从藏经的角度来看,唐宋之际是书籍形态从写本向刊本过渡的关键时期,佛教藏经也经历了这一变化。以往的研究专注于唐AI写作本藏经和宋代刊本藏经,而对处于这一过渡时期的宋AI写作本藏经关注不足。本论文首章着眼于写本藏经向刊本藏经转化的过程,关注产生于江南地区的宋AI写作本藏经和该地区的南方系刊本藏经之间的联系,提出写本藏经经历了从唐AI写作本藏经每纸28行的行款到宋代江南地区写本藏经每纸30行的变化,并揭示出江南地区的写本藏经可能影响到在湖州刊刻的《思溪藏》行款。第二章主要关注中晚唐之际的动乱对佛教典籍的影响,以《贞元录》的文本演变为引子,探讨会昌灭佛以后,宣宗和懿宗时期西明寺僧人重整经藏的举措。中晚唐的动乱时局还导致经典之异本间出,文本的讹脱衍倒问题严重,僧人校勘经典、比勘异本的必要性逐渐凸显,在此情况下中晚唐时期的品次录逐渐创立,诞生了《经源录》和《开元释教录广品历章》两大经录。第三章主要探讨唐代前期,经典入藏的权力收归上层以后,僧人拟定入藏标准的过程中对中国撰述文献的态度。从早期经录到隋唐时期的入藏录、综合目录,撰述文献的收录方式与类目不断演进,最终智昇在《开元释教录》中为撰述文献开设《贤圣集》一目,虽然收录的经典尚少,但相对前人的经录,为一重大突破。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图书馆[5](2003)在《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方便读者了解国内造纸期刊刊登的主要文章,本刊从2003年第二期开始,新增“国内造纸期刊题录”专栏,陆续刊登2002年以来国内出版的造纸期刊所发表的主要文章的题录,供读者参考。专栏中所列文章的具体内容,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图书馆均有馆藏,可供读者查阅。
朱月梅,徐豁[6](2002)在《CNKI数据库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根据多年从事CNKI镜像站点工作的体会,对CNKI数据库的产品体系、服务模式及检索系统功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旨在宣传、普及、推广CNKI数据库的应用,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并对提高CNKI数据库的利用率提出了具体措施。
冯丽丽[7](2006)在《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文中提出
冯丽丽[8](2006)在《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文中研究指明
二、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论文提纲范文)
(1)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三节 写作思路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一章 《自然科学》基本概况 |
第一节 创刊缘由 |
第二节 编者群体 |
第三节 出版发行 |
第二章 《自然科学》中的科学知识 |
第一节 学科知识 |
第二节 调查报告 |
第三节 工作经验 |
小结 |
第三章 《自然科学》与科学宣传 |
第一节 着译书籍,传播科学新知 |
第二节 辩驳学术,推广科学方法 |
第三节 立足岭南,反思科学精神 |
小结 |
结语 |
第一节 与其他刊物的比较 |
第二节 特点 |
第三节 评价 |
余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自然科学》目录 |
致谢 |
(2)明代名物文献题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凡例 |
1.经部 |
1.1 诗类 |
1.2 四书类 |
1.3 小学类 |
2.史部 |
2.1 政书类 |
2.2 地理类 |
3.子部 |
3.1 兵家类 |
3.2 农家类 |
3.2.1 综论之属 |
3.2.2 作物之属 |
3.2.3 园艺之属 |
3.2.4 牧养之属 |
3.3 医家类 |
3.4 艺术类 |
3.5 谱录类 |
3.5.1 汇编之属 |
3.5.2 器用之属 |
3.5.2.1 器 |
3.5.2.2 杂物 |
3.5.2.3 文房 |
3.5.2.4 服饰 |
3.5.2.5 香类 |
3.5.3 饮食之属 |
3.5.4 花木鸟兽之属 |
3.5.4.1 合编 |
3.5.4.2 花草树木 |
3.5.4.3 鸟兽虫鱼 |
3.5.5 观赏之属 |
3.6 杂家类 |
3.7 类书类 |
4.集部 |
5.丛部 |
结语 |
书名索引 |
作者索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高频次收藏单位简称表 |
附录二 名物文献丛书类版本收藏单位表 |
致谢 |
(3)敦煌唐代咸亨至仪凤年间的宫廷写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凡例 |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与释义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一章 宫廷写经的分布与外部特征 |
第一节 敦煌宫廷写经与经卷保存状况 |
第二节 疑伪卷与宫廷写经的写本特征 |
第二章 经序与写经活动的缘起 |
第一节 经序的留存情况和经序、经文关系的判断 |
第二节 经序录文与文本结构分析 |
第三节 武后为父母追福活动的缘起与影响 |
第三章 《金刚经》《妙法莲华经》经文比对研究 |
第一节 经文内容、结构与文本保存情况概述 |
第二节 《金刚经》《妙法莲华经》异文整理 |
一 《金刚经》异文整理 |
二 《妙法莲华经》异文整理 |
第三节 对经文异文等诸问题的思考 |
一 有关写经所据底本是否统一的问题 |
二 从经文中的错谬看抄经活动的严谨程度 |
第四章 题记所见写经活动的具体运作 |
第一节 题记中的时间所反映的问题 |
一 抄经活动起讫时间推定 |
二 抄经人抄写速度推测 |
三 抄经人、非僧众校经人被抽调时间推测 |
四 传世史料中的改元时间与写经题记中日期的比对 |
第二节 “抄”“校”程序中书手间及书手与僧众的互动 |
一 抄经人的来源与称谓 |
二 抄校人员的组合关系 |
第三节 题记中的寺院与僧众 |
第四节 写经判官、写经使与其选任标准 |
结语 |
附录一 |
附录二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编目与造藏 ——唐宋之际的经录与藏经(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起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与具体内容 |
第一章 “刊本时代”的写本藏经 |
引言 |
第一节 宋AI写作本藏经概况 |
一、金粟寺之历史与《金粟山藏经》 |
二、《法喜寺藏经》 |
三、《海惠院藏经》 |
四、《崇明寺藏经》 |
五、《景德寺藏经》 |
六、其他宋AI写作本藏经 |
第二节 宋AI写作本藏经的写造时间和卷数 |
一、唐藏抑或宋藏 |
二、“写造非一时” |
三、“起首写造”与藏经的写造时间 |
四、《金粟山藏经》与宋AI写作本藏经之卷数 |
第三节 宋AI写作本藏经与刊本藏经三系说 |
一、行款 |
二、千字文帙号 |
第四节 写经题记与宋代造藏人员的分工 |
第五节 宋AI写作本藏经之流传 |
一、《秘殿珠林》与清宫所藏宋AI写作本藏经 |
二、叶恭绰与上海图书馆藏《金粟山藏经》 |
小结 |
第二章 新出文献与佛教经录藏经的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考辨 |
一、《贞元录》的版本与流传 |
二、增窜与删改——从古写经到刊本藏经 |
三、《贞元录》的增补与晚唐五代时期经藏的整理 |
第二节 品次录的生成与流变 |
一、品次录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敦煌文献中的品次录与《大集经》的异本 |
三、《高丽藏》初雕本《一切经源品次录》 |
小结 |
第三节 俄藏黑水城TK326号写本考辨 |
一、刊本藏经在西夏的流传情况 |
二、TK326号写本与《契丹藏》密切相关 |
三、《护净经》诸版本关系的再考察 |
四、从唐代中原写经到《契丹藏》 |
小结 |
第三章 中国撰述类文献在经录中的演变 |
引言 |
第一节 何为“中国撰述文献” |
一、概念的界定 |
二、《阅藏知津》与撰述文献的分类 |
第二节 中国撰述文献之兴起 |
一、经典之传译 |
二、经藏之建立 |
三、着述之风潮 |
第三节 早期目录中的中国撰述文献 |
一、道安《综理众经目录》 |
二、僧佑《出三藏记集》 |
三、《梁世众经目录》《魏世众经目录》《齐世众经目录》 |
四、《众经别录》 |
五、法经《众经目录》 |
第四节 入藏录与中国撰述文献 |
一、费长房《历代三宝纪》 |
二、彦琮《众经目录》 |
三、静泰《众经目录》 |
四、道宣《大唐内典录》 |
五、明佺《大周刊定众经目录》 |
六、智昇《开元释教录》 |
第五节 《西明寺录》与道宣的杂藏 |
一、《西明寺录》的结构 |
二、唐代前期的皇家官藏与《西明寺录》入藏录的复原 |
三、《西明寺录》与《大唐内典录·入藏录》 |
四、道宣与西明寺的“杂藏”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秘殿珠林续编》所载宋AI写作本藏经 |
附录2: 现存宋AI写作本藏经 |
后记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
(6)CNKI数据库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CNKI数据库产品体系介绍 |
1.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D(1994年~现在) |
2.中国期刊题录数据库CJDB(1994年~现在) |
3.中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CDMD(2000年~现在) |
4.中国重要报纸专题全文数据库CCND(2000.6~现在) |
5.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数据库CPCD(2000年~现在) |
6.中图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CD2000) |
7.中图科学计量指标数据库(CSI—CD2000) |
8.中国专利数据库CPD(1985年9月~现在) |
9.图书数据库 |
10.多媒体教育资源库 |
11.其它专业知识类数据库 |
二、CNKI数据库服务模式 |
三、CNKI数据库全文检索系统功能 |
(一)基本检索功能 |
1. 检索范围 |
2. 初级检索 |
3. 二次检索 |
(二)高级检索 |
(三)输出功能 |
1. 显示题录: |
2. 显示题录摘要: |
3. 网上浏览全文: |
4. 下载全文: |
5. 机上摘录功能: |
(四)检索的使用方法与步骤 |
1. 登录全文检索系统 |
2. 选取检索范围 |
3. 选取检索字段 |
4. 输入检索词 |
5. 进行检索 |
(五)全文浏览器的使用 |
四、提高CNKI数据库利用率的措施 |
1.提高检索人员的素质 |
2.大力开展多种渠道的宣传工作 |
四、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论文参考文献)
- [1]国立中山大学《自然科学》研究[D]. 张婕.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2021
- [2]明代名物文献题录[D]. 李翰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3]敦煌唐代咸亨至仪凤年间的宫廷写经[D]. 汪若青.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4]编目与造藏 ——唐宋之际的经录与藏经[D]. 张旭. 浙江大学, 2019(07)
- [5]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J].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图书馆. 造纸信息, 2003(02)
- [6]CNKI数据库及其应用[J]. 朱月梅,徐豁.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02(01)
- [7]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J]. 冯丽丽. 造纸信息, 2006(11)
- [8]国内造纸期刊题录(摘录)[J]. 冯丽丽. 造纸信息, 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