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观成化青花发色(论文文献综述)
胡嘉慧[1](2021)在《清代陶瓷装饰中的女性题材研究》文中认为
郭佳[2](2021)在《“风筝”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顾彩虹[3](2019)在《清康熙五彩瓷“仕女雅集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清康熙是五彩瓷发展的一个巅峰时期,不仅在工艺技术方面有了新的成果,装饰纹饰方面也相对更为完备和成熟。受明清之际盛行的雅集风气的影响,五彩瓷纹饰中出现了表现“仕女雅集”的图像,并在康熙时期发展成熟。“仕女人物纹”是康熙五彩瓷中较为流行的装饰纹饰,多表现女性游园、梳妆、教子等内容,随着社会风气的转变,女性逐渐参与到文艺活动中,“仕女雅集图”成为当时流行的主题之一,它在精湛的画技,完善的瓷胎、釉料等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又结合时代的审美要求,形成独特的风格。图中仕女形象的塑造非常生动、环境景物的描绘也较为细致,构图随着器型和对画面要求的不同而改变,色彩搭配莹润古雅,画面的质感十分精致,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仕女人物纹饰的发展情况。本课题主要研究清康熙时期五彩瓷器上的“仕女雅集图”,首先借助于对女性雅集活动发展过程的爬梳、对五彩瓷工艺、流行主题的分析来了解清康熙时期“仕女雅集图”的整体发展概况,然后通过对图中仕女的形象、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场所等多方面的解读和分析,研究“仕女雅集图”所要传达的对女性理想化的审美要求,并进一步探讨其所发挥的宣教作用。
徐林林[4](2017)在《青花艺术的创新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青花艺术的创新既是对传统青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又是基于现代创新理念指引下产生的全新艺术形态,开创了青花艺术创作异彩纷呈的新格局。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人心,迎来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繁荣。这也使得近几十年来的青花艺术充满了一种昂扬向上的张力与锐气,其主要的代表人物是以施于人、秦锡麟、白氏兄弟为主流的艺术家群体。参与青花艺术创作的群体增多,社会需求更大以及人们不同审美需求的变化,需要我们找到既能弘扬传统,又能面向未来的发展方向。青花艺术的创新以艺术家个性化的表现形式在进行探索,在更宽泛的艺术领域中发展,并且这样的发展始终处在不断的探索与外延中。艺术家群体不断探索、创新,突破原有思维框架的束缚,从全新的视角关注青花艺术。在青花艺术的创新中不断探求新的发展,新观念的注入拓宽了青花艺术的表现空间,使得青花艺术向着多元、自由、个性的方向发展。青花艺术如何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人们的审美需求,成为进行青花艺术创新的价值所在,也是本课题探讨的主要内容。
袁连山[5](2017)在《成化斗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成化斗彩,自产生到如今,一直受到很大的关注度。成化斗彩的出现,也标志着我国彩瓷艺术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成化斗彩,不是无源之水,亦非无本之木,其源头近追可以追到宣德时期的青花五彩瓷器,远溯可以到磁州窑、定窑,这些瓷器一定程度上都对斗彩的产生起到了影响。同时,斗彩又对之后彩瓷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清三代诸如珐琅彩、粉彩瓷器的产生,使得彩瓷与传统的釉色瓷器成为我国瓷器的两大品种,相互促进和发展。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是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目前成化斗彩的一个研究现状,包括前人的一些文章,出版的书籍,还有这几十年来景德镇御窑厂发掘的简况。第二章,主要是对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几种彩瓷作出了说明。着重比较了斗彩和五彩瓷器。事实上,在古代五彩和斗彩是没有严格的区分标准的。尤其是青花五彩和斗彩,在本质上,其工艺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的一个结合。这种强行的人为区分,其本身的科学价值也并不是很大。第三章,主要是对斗彩的源头作一个考察,将斗彩之前的彩瓷工艺进行了一个简要的梳理,试图找出斗彩产生的原因。在这里,主要叙述了宣德青花五彩的影响,又简要提及了红绿彩瓷器,和这之前釉下彩以及釉上彩发展的一个概况。同时,成化皇帝自身的因素,以及参与烧造的御窑厂的督陶官,在这一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第四章,主要介绍了成化斗彩的典型器物,从纹饰、造型、用彩和胎体等方面入手。成化斗彩的器型都比较小,而纹饰较为多样,虽为斗彩瓷器,在用彩方面,亦不显得艳俗,并且胎体也显得轻薄、温润,可以说,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比较雅致的,而这很可能也与成化本人的审美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一节里,同时简要分析了其纹饰受到藏族区的影响以及伊斯兰文明的影响的原因所在。主要是通过对萨迦寺历史的梳理,以及从中央政府与这一地区的关系入手,推测斗彩瓷器除了供应皇室使用外,还是作为当时皇室赏赐边远地区贵族的一种重要的物品而长期存在。第五章,则是成化斗彩对之后瓷器发展的影响,着重说明了清三代对成化斗彩的瓷器的继承和仿造。所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毫无疑问,雍正时期是我国瓷器史上另一个高峰,而这一时期,对成化朝瓷器的仿造也很精妙,但是,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这其中还是有很多的差异的。故而,在这章的最后部分,对成化斗彩和清三代的瓷器作出了一个比较,以及对成化斗彩的鉴定作了一个简要的说明。最后是结论部分,对文章之前的部分进行一个简短的概括总结。
于渊[6](2015)在《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文中研究表明陶瓷修复,古已有之。新石器时代已有钻孔补陶的实物出现。瓷之修复最早的“锔匠锔瓷”的场景也在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出现。有文献记载的应为明代隆庆五年(1571)刊刻的《墨娥小录》以及清代嘉庆二十六年(1815)刊刻的《景德镇陶录》。文献中都有了明确关于粘合陶瓷的记载。可以说与中国制瓷业第一个高峰相生相伴,瓷器修复已经诞生并且发展。到了解放后,随着各文物部门的发展、文物买卖交流的兴起以及现代科学技术下产生的新的粘合剂、作色材料、喷涂材料设备的进步,古陶瓷修复翻开了新的章程!本文以我在从事了古陶瓷修复工作三年的基础上,在文物保护原则的指导下,对中国古陶瓷修复的起源,发展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归纳探讨。文章大体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古陶瓷修复历史的追溯归纳,并以“锔瓷”为主进行介绍。接下来则对当今修复的主流:现代修复从流程上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将自己修复过的具体案例作为辅助,同时也将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此外,还将对“舶来技术——金缮修复”进行简单描述。最后一个部分则是关于陶瓷修复行业衍生出来的一种对老瓷改造做法的研究与探讨,以及对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和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的申请进行探讨。
周洁[7](2014)在《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及呈色机理研究》文中提出青花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清新的色调,素雅的纹饰,莹润的釉色而引起人们的喜爱。其中康熙青花瓷以其鲜丽、古雅幽靓、层次分明的色调的特点,为其他朝代青花瓷所无法比拟。康熙青花瓷具有如此独特的呈色效果,主要依赖于其所使用的青花着色料——钴土矿,然而这种优质的天然钴土矿日渐稀少。因此本文以探索再现研制康熙青花色料为目的,参照古代康熙青花瓷的样品,结合现代制瓷工艺,进行了康熙青花的再现研究工作,较好的再现研制出了康熙青花瓷,并利用多种测试分析技术,结合色料配方的化学组成及工艺对青花色料的呈色机理进行了探讨,论文共分为以下三个部分: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青花瓷的定义和青花瓷的起源,并重点介绍了元、明、清三代青花瓷所使用的青花原料及呈色特点,归纳总结了再现研制康熙青花瓷的研究现状,分析并指出了再现研制康熙青花瓷研究的不足之处,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为课题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在总结分析古代康熙青花瓷的基础之上,探索利用现代制瓷工艺条件,开展了用现代化工原料替代天然钴土矿进行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结合硅酸盐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XRD)、色差仪(NF-333)、偏光显微镜等现代分析技术,探讨了色料配方中化学组成及制备工艺对青花色料的呈色影响,进一步探讨了青花色料的呈色机理。研究表明:1)Mn/Co、Fe/Co值约为4、0.3时,青花色料呈色效果较好。2)在合成的青花色料中,随着Fe/Co值的升高,色料中形成绿色FeAl2O4晶体,同釉熔体中的FeSiO3、Fe3O4共同作用,使青花色料的呈色由明蓝逐渐向暗蓝色转变;随着Mn/Co值的升高,青花色料中形成灰褐色MnAl2O4、Mn0.83Al1.96Fe0.21O4晶体,同时釉熔体中的Mn3O4与钴离子发生取代,三者共同作用,使青花色料的呈色由明蓝色逐渐向灰青色转变。
旷远礼[8](2014)在《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现状研究》文中提出放眼世界,伴随着世界经济的突飞猛进,目前国内外的各类艺术品收藏也随之大热起来。在整个艺术品市场兴盛的大背景下,景德镇的陶瓷艺术也同样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并取得较大发展。青花绘画作为景德镇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迎来了历史发展的新契机。当前景德镇青花陶瓷绘画无论是在艺术家人群数量或风格门类上都是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难以比拟的。本文以景德镇青花绘画的三大群体的绘画现状为主线,着重探寻三大群体的艺术家们的创作心理和所存在的问题,对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现状作进一步的剖析。“学院派”经过完整的教育体系培养有着宽广的艺术视野,同时对陶瓷工艺掌握较好,这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代表的“学院派”艺术家在景德镇陶瓷绘画上一直独树一帜并成为中坚力量的主要原因。景德镇民间工艺美术师在传统技艺的传承上一直都起着可替代的作用,景德镇传统青花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凝结了景德镇历代陶瓷匠师们的集体南智慧和创造。越来越多的外来画家的加入为景德镇陶瓷绘的大行列中来也为景德镇的陶瓷绘画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的冲击,以及很多新的艺术题材、艺术观念也开始影响着景德镇青花绘画的发展,使得如今的景德镇的青花陶瓷绘画的形式与题材更加丰富。但是外来画家来景画瓷面临着绘画与青花工艺的脱离的尴尬状况,缺乏工艺青花陶瓷绘画同样是没有生命力的。今天的景德镇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了,更多的艺术群体的加入必将进一步推动景德镇青花绘画的发展。本课题选题依据是将“学院派”和景德镇工艺美术师以及外来画家青花绘画现状作为一个整体并结合他们各自的特点和创作背景;从物质化审美、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青花艺术的价值体现等几方面对景德镇青花绘画做一次更深入的研究。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了解和研究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现状及其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万行[9](2013)在《浅谈我国彩瓷艺术的形成与发展》文中认为中国彩瓷是中国陶瓷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开始生产瓷器,最初生产的瓷器呈青色,称之为"青瓷",以后逐渐生产白瓷。白瓷在隋代烧制已有一定的水平。白瓷的出现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件大事,它是后来各种瓷器的基础,没有白瓷就不会有后来五彩纷呈、百色争艳的青花、釉里红、古彩、斗彩、粉彩等各种彩
赵丹丹[10](2013)在《我国古陶瓷修复中修复材料应用的研究》文中指出古陶瓷是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产物,是研究人类历史活动的实物资料,古陶瓷在流传过程中会有脏污、损伤、缺失等问题,修复古陶瓷时会使用到各种修复材料,那么从传统到现代,都有哪些修复材料,其原理是什么,有何利弊,在具体的古陶瓷修复实践中应该怎样选择,在修复过程中怎样更科学、合理地修复古陶瓷,这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古陶瓷修复材料应用为主线,从历史、理论、实践等多方面的角度探寻古陶瓷修复材料的应用,并结合修复案例,在研究、继承、发展古陶瓷修复的基础上,探索古陶瓷修复的科学修复措施。笔者认为古陶瓷修复技术不只是一种传统的手工技艺,更是需要借助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的文物保护科学。古陶瓷修复中修复材料的应用,应该以科学的修复理论为主导,适当融入更先进的材料,二者相辅相成。有针对性解决修复不当导致的实际问题,并且,必须坚持正确的古陶瓷修复原则及标准,以便科学、安全地进行修复工作,防止古陶瓷在修复过程中遭受不必要的损伤。
二、近观成化青花发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近观成化青花发色(论文提纲范文)
(3)清康熙五彩瓷“仕女雅集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5 时间及相关概念界定 |
1.5.1 清康熙时期 |
1.5.2 康熙五彩瓷 |
1.5.3 仕女画 |
1.5.4 “仕女雅集图”的定义 |
2 仕女雅集活动的发展 |
2.1 女性集会活动的“文艺化” |
2.2 女性在雅集活动中身份的嬗变 |
3 清康熙五彩瓷“仕女雅集图”的发展情况 |
3.1 清康熙五彩瓷“仕女”主题的流行 |
3.2 清康熙五彩瓷工艺的完备 |
4 清康熙五彩瓷“仕女雅集图”的画面分析 |
4.1 程式化的女性形象 |
4.1.1 头面 |
4.1.2 肢体 |
4.1.3 妆饰 |
4.2 文艺与生活共存——女性雅集的活动内容 |
4.2.1 琴棋书画 |
4.2.2 仕女婴戏 |
4.3 家居园林——女性雅集的活动空间 |
5 清康熙五彩瓷“仕女雅集图”中的女性审美理想 |
5.1 妇容要求 |
5.2 妇才要求 |
5.3 妇德要求 |
6 清康熙五彩瓷“仕女雅集图”的宣教作用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4)青花艺术的创新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当代语境中的青花艺术 |
1.1 何为青花艺术 |
1.2 青花艺术的时代烙印 |
1.2.1 融入文人画意境 |
1.2.2 借鉴民间青花的表现手法 |
1.2.3 现代审美观念的影响 |
第二章 青花艺术的推陈出新 |
2.1 题材的丰富与突破 |
2.2 造型与装饰的延伸 |
2.3 工艺技巧力求革新 |
2.3.1 物质媒介性 |
2.3.2 技巧性 |
2.4 创作观念引领下的新发展 |
第三章 青花艺术的多元化探索 |
3.1“道器合一”的剖析 |
3.2“形式意味”的初探 |
3.3 现代青花的传统韵味 |
3.4 观念化的意象表达 |
第四章 青花艺术创新实验的意义 |
4.1 彰显深厚的人文情怀 |
4.2 实践与感悟:基于个性化语言的创作尝试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成化斗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二章 斗彩的释名 |
第一节. 瓷器的几种装饰方式 |
第二节. 斗彩及其与其他几种彩瓷的区别 |
第三章 斗彩的起源 |
第一节. 釉下彩和釉上彩的发展 |
第二节. 红绿彩的影响 |
第三节. 明初瓷器的影响 |
第四节. 宣德五彩的影响 |
第五节. 成化皇帝和斗彩瓷器 |
第六节. 御窑厂的影响 |
第四章 成化斗彩的种类和特征 |
第一节. 成化斗彩的种类 |
第二节. 成化斗彩的用彩 |
第三节. 成化斗彩的胎体 |
第四节. 成化斗彩的用途 |
第五章: 成化斗彩的影响及鉴定 |
第一节. 明末的斗彩 |
第二节. 清三代的斗彩 |
第三节. 成化斗彩的鉴定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古陶瓷修复的起源与发展 |
1.1 早期有记载的陶瓷修复 |
1.2 锔瓷 |
1.3 陶瓷的现代修复及修复类型 |
第二章 陶瓷商业性修复的具体流程 |
2.1 瓷器的病害类型 |
2.2 修复前的准备 |
2.2.1 修复合同的签订及修复方案的制订 |
2.2.2 做好翔实的工作记录 |
2.3 修复工序 |
2.3.1 拆分与清洗 |
2.3.2 粘接 |
2.3.3 配补打磨找平 |
2.3.4 上色 |
2.3.5 做旧 |
2.4 修复冲线的新技法 |
2.5 金缮 |
2.6 思考 |
第三章 老瓷改造之美 |
3.1 老瓷改造 |
3.2 可移动文物修复的相关资质的申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承诺书 |
(7)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及呈色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青花瓷的定义 |
2.2 青花瓷的起源 |
2.3 历代使用的青花原料及呈色 |
2.3.1 元代 |
2.3.2 明代 |
2.3.3 清代 |
2.4 青花瓷着色料的研制和呈色机理的研究现状 |
2.5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及预期 |
2.5.1 课题主要内容 |
2.5.2 课题主要预期 |
3 康熙青花瓷着色料的再现研制 |
3.1 相关测试分析技术及实验用仪器 |
3.1.1 相关测试技术方法简介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3.2 康熙青花瓷标本的综合分析 |
3.2.1 古瓷片的外观呈色分析 |
3.2.2 康熙青花瓷的胎、釉及料的元素组成分析 |
3.2.3 康熙青花瓷的特点分析 |
3.3 康熙青花瓷基础坯、釉的确定 |
3.3.1 实验用坯的确定 |
3.3.2 青花瓷面釉的确定 |
3.4 康熙青花色料合成的工艺实验 |
3.4.1 色料合成煅烧温度实验 |
3.4.2 SiO_2/Al_2O_3对色料呈色影响实验 |
3.4.3 Fe、Mn、Co 含量对青花色料的呈色影响实验 |
3.4.3.1 Mn/Co 与 Fe/Co 对色料呈色影响实验 |
3.4.3.2 Co 含量对色料呈色影响实验 |
3.4.4 青花色料绘画前的混料对青花呈色效果影响的实验 |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1 色料煅烧温度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
4.2 SiO_2/Al_2O_3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
4.3 青花色料中 Fe、Mn、Co 含量对其呈色的影响 |
4.3.1 不同 Fe/Co 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
4.3.2 不同 Mn/Co 对色料呈色的影响 |
4.3.3 Co 含量对色料呈色影响 |
4.4 青花色料绘画前的混料对青花呈色的影响 |
4.5 最优配方及关键工艺因素的确定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硕士毕业生信息表 |
(8)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现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 |
1.3 本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
1.4 青花绘画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
1.4.1 概念界定 |
2 景德镇青花绘画发展的历史概要 |
2.1 元明清景德镇青花绘画的发展 |
2.2 民国景德镇青花绘画的发展 |
2.3 当代景德镇青花绘画 |
3 珠山八友对景德镇青花陶瓷艺术的影响 |
4. 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现状及个案分析 |
4.1 学院派青花绘画现状 |
4.1.1 注重现代审美意识与传统工艺结合 |
4.1.2 注重陶艺与现代艺术观念相结合的青花艺术 |
4.2 景德镇民间青花陶瓷绘画现状 |
4.2.1 从事青花艺术创作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
4.2.2 青花绘画制瓷工匠 |
4.3 外来画家来景德镇参与青花陶瓷绘画状况 |
5 景德镇青花绘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5.1 物质化审美对景德镇青花陶瓷艺术的影响 |
5.2 景德镇传统青花技艺的传承问题 |
5.3 外来画家来景德镇画瓷对景德镇青花陶瓷绘画的冲击 |
6 怎样认知当代青花绘画作品的的艺术价值 |
7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件 |
(10)我国古陶瓷修复中修复材料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古陶瓷及其损坏 |
第一节 古陶瓷的历史简况 |
第二节 古陶瓷价值、特点与破损 |
一、 古陶瓷的价值 |
二、 古陶瓷的基本性能特点 |
第二章 从文物修复历史和理论看古陶瓷修复 |
第一节 文物修复历史的简要回顾 |
一、 西方修复史 |
二、 东亚文物修复简史 |
第二节 文物修复理论分析 |
一、 对文物修复的认识 |
二、 文物修复理论的区域差异 |
第三节 古陶瓷修复原则 |
第三章 古陶瓷修复实例 |
第一节 案例一:宋吉州窑瓷枕 |
第二节 案例二:景德镇白釉执壶 |
第三节 案例三:汉代羌族双耳羊头黑陶尊 |
第四章 古陶瓷修复材料的应用分析 |
第一节 清洗材料 |
一、 古陶瓷需要清洗的原因 |
二、 陶器和瓷器在清洗中的区别 |
三、 常见的清洗材料介绍 |
四、 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清洗材料 |
五、 清洗材料有可能产生的危害 |
第二节 粘接材料 |
一、 粘接剂概念 |
二、 粘接剂的种类及其特点 |
三、 作为介入材料,该如何正确选择 |
第三节 补全材料 |
一、 补全的目的 |
二、 选择补全材料应该注意的要求 |
三、 补全材料可分为四大类 |
四、 应根据修复对象的实际情况和配补材料的特点选择配补材料 |
第四节 做色上釉 |
一、 颜料和仿釉材料的分类 |
二、 常用做色上釉材料的优缺点 |
三、 在作色时要根据材料的优缺点进行选择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近观成化青花发色(论文参考文献)
- [1]清代陶瓷装饰中的女性题材研究[D]. 胡嘉慧.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2]“风筝”元素在陶瓷装饰中的应用研究[D]. 郭佳.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3]清康熙五彩瓷“仕女雅集图”研究[D]. 顾彩虹.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19(03)
- [4]青花艺术的创新实验研究[D]. 徐林林. 青岛大学, 2017(01)
- [5]成化斗彩研究[D]. 袁连山. 南京大学, 2017(08)
- [6]古陶瓷修复技艺的传承与发展[D]. 于渊. 山西大学, 2015(02)
- [7]康熙青花色料的再现研制及呈色机理研究[D]. 周洁.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4(09)
- [8]景德镇青花绘画的现状研究[D]. 旷远礼. 景德镇陶瓷学院, 2014(09)
- [9]浅谈我国彩瓷艺术的形成与发展[J]. 万行. 景德镇陶瓷, 2013(04)
- [10]我国古陶瓷修复中修复材料应用的研究[D]. 赵丹丹. 南京艺术学院,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