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马共同投资修建水力发电工程(论文文献综述)
梁振轩[1](2021)在《双层博弈视角下“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 ——以“印太地区”为例》文中认为
杨润萌[2](2021)在《河南三线建设略论》文中研究说明
周璐[3](2021)在《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洪涝模拟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文中提出洪涝灾害是我国最常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其中,洪涝模拟作为重要的防洪非工程措施,对防洪减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降雨、洪涝特性分析及成因研究,结合数据资料的收集与处理,运用ArcGIS及DHIMIKE,构建了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分布式洪涝耦合模型,并根据暴雨资料设计不同降雨情景,进行了不同降雨情景下洪涝模拟预测及分析,最后结合土地利用类型与行政区划,开展了不同降雨情景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洪涝特性及成因研究。基于对研究区域自然条件及降雨数据的分析及计算,利用5年滑动平均法与Mann—Kenddall检验法分析降雨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结合历史洪涝灾害及洪涝特性分析洪涝成因,为后续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形成洪涝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和地形地貌:近年来降雨呈现弱显着增长趋势,下游降雨多于上游,且暴雨中心有向下游移动的趋势,增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岗、坡、洼相间的复杂地形及河道的坡度平缓,导致坡面更易滞水,排洪不畅,遇连续强降雨时极易形成洪涝灾害。(2)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分布式洪涝耦合模型研究。以ArcgGIS为处理平台,结合研究区域平原水系的特点进行河网优化并提取流域;结合地形地貌、土壤数据及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处理所需数据并通过物理参数确定或经验参数估算的方法确定模型参数初值;耦合了 MIKE SHE分布式水文模型与MIKE 11河道水动力模型,构建了分布式洪涝耦合模型,并进行了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模型评价指标中,确定性系数在0.803-0.936之间,效率系数在0.666-0.866之间,洪峰相对误差在-6.72%-8.10%之间,洪量相对误差在-17.80%-18.82%之间,并通过了 20130726暴雨洪涝资料的进一步检验,分布式洪涝耦合模型模拟精度良好,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域的洪涝演进过程。(3)不同降雨情景下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洪涝模拟预测及灾害风险评估。基于对暴雨资料的统计与分析,计算了一日/三日/七日不同设计频率下的降雨情景,并利用已建立的分布式洪涝耦合模型,进行了不同降雨情景下洪涝模拟预测,并进一步分析了洪涝淹没结果;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际需求构建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合不同降雨情景下洪涝淹没结果及土地利用类型、行政区划等信息,展开了基于格网尺度/行政区划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洪涝灾害风险等级的整体分布格局为由上游向下游递增,在局部分布上呈现洼地分布点、城镇聚集点处的风险等级高于周围的情况。整体的洪涝灾害风险等级随着重现期及雨期的增加而提升:从格网尺度来看,一/三/七日设计降雨中,中高风险、高风险地区占比随重现期的增加分别增加了 61/88/105km2、237/250/315km2、301/323/390km2,增长幅度随之增加;从行政区划来看,整体的洪涝灾害风险等级的最高提升率达17.5%。中高风险区及高风险区的占比达31.67%-44.2%,主要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地区以及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田富有[4](2021)在《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全球贫困关联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消除各种形式的贫困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的首要目标。至2017年,全球的贫困率仍然高达9.2%。在所有贫困人口中,80%的极端贫困人口生活在农村,65%以上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对于生活在农村的贫困人口,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不仅是他们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他们进行劳作的生产资料。本文主要从水土资源利用角度认知全球贫困,利用地理大数据方法,对全球的水土资源开发程度进行评价。利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对水土资源利用情况与贫困之间的关联关系。最后,利用对贫困较为敏感的水土资源开发因子,对全球贫困集聚区——赞比西流域进行了具体分析。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分析流域在生态环境可持续前提下,实现不同粮食自给保障水平的水土资源开发潜力。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方法,发现贫困率具有显着的空间依赖性,具有显着的集聚特点,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地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出现了显着的“高—高”集聚,在欧洲出现了显着的“低—低”集聚。(2)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从水资源利用、水能资源利用、水库建设等三个方面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进行评价,利用关联规则挖掘的方法分析其与全球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水库密度、小水电的开发比例、水资源的利用率与贫困之间有较强的关联性。水资源利用率受人均可用水资源量和贫困率的影响,在贫困的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率通常很低。在贫困率高于38.7%的国家中,用水比例通常低于6%。贫困率高的国家水库密度通常很低。当贫困率超过5%时,发现83.1%的国家水库密度通常小于0.31/104 km2。小水电开发比例较高的国家贫困率通常较低,当小水电开发比例大于27%时,78.0%国家的贫困率通常小于4.9%。(3)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扩张程度和农业投入情况三个方面对全球的土地资源利用个情况进行评价,并分别分析其与贫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实际与潜在产量之比反映的土地资源利用强度与贫困高度相关,实际与潜在产量之比越高,贫困率越低。实际与潜在耕地面积之比通过非线性关系与贫困高度相关。化肥的消费与贫困率也有极显着的非线性相关特征。就农业投入情况而言,非贫困国家的化肥消耗量为198.64kg/ha;而贫困国家的化肥消耗仅为28.59kg/公顷。(4)赞比西流域是全球典型的集中连片贫困率高发区,针对流域内国家分析贫困敏感的水土资源开发指标的利用现状。利用地理大数据和情景分析的方法,分析流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发潜力。考虑到流域内水资源是水土资源利用的限制因子,因此以水资源管理为核心,展开情景分析。考虑灌溉扩张和水库建设,利用地理大数据的方法解决该流域地面数据较为缺少的问题。结果发现:流域平均水资源利用率仅为2.84%,流域内水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流域小水电开发比例6.21%,水库密度处于较低的水平。流域的实际与潜在产量比值约为0.23,实际单产与潜在单产差距较大。流域内国家的耕地扩张程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流域内的后备耕地资源十分丰富。平均化肥使用量大约为35kg/ha,远低于全球平均的化肥使用量140kg/ha的水平,因此,就农业投入而言,赞比西流域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戴永红,张婷[5](2019)在《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理念、实践与趋势:从“古杰拉尔主义”到“莫迪主义”》文中认为南亚地区始终是印度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印度对外援助政策也主要集中于南亚国家及地区。冷战期间,印度的南亚外交政策目标在于建立和确保其在南亚的主导地位,其南亚援助政策带有强烈的霸权色彩。冷战后,印度的南亚外交政策开始在确保南亚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推行改善与邻国关系的睦邻政策,即"古杰拉尔主义",秉持着"睦邻友好,不求相应回报"的理念,其南亚援助政策也开始面向更大范围的南亚邻国。莫迪政府执政以来外交政策更为积极,更加注重地区外交政策,坚持"印度第一,邻国优先"的理念,形成了带有亲和色彩的"莫迪主义",其南亚援助政策更积极有为。随着印度南亚外交政策理念的发展变化,印度的南亚援助有了多元化的趋势,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三圈层式"的双边援助为中心,辅之以南亚区域多边援助为支点的周边对外援助模型。印度2019年大选尘埃落定,新一任政府的南亚政策是否会有所变化,南亚援助政策是否会受到影响,未来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发展新方向会是什么,值得我们思考。因此,总结分析冷战后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变化,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窥见印度南亚政策的利益关联,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开展。
吕海敏[6](2019)在《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针对城市地铁系统在地面沉降与洪涝灾害(后文中简称为沉涝灾害)联合作用下的风险问题,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判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工具、暴雨内涝管理模型(SWMM)等手段展开研究。研究工作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定性到定量的逐步细化的分析方法。研究过程中重点探索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科学与工程问题:地铁系统灾害风险源的识别与风险评估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中的模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与评估指标模糊数的确定问题;地面沉降诱发的城市地铁系统易损性问题;不同暴雨强度与沉降环境下的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问题;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营与防灾对策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工作取得如下的创新性成果:(1)提出了新的专家意见调查方法与模糊AHP中模糊数的确定方法针对传统专家调查法的不足,提出“19度标”专家调查与系统分析法;即各评估指标对于目标风险的影响程度通过19来量化的方法。通过统计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和每个得分被选择的次数,用对应的模糊数来反映评估指标的重要程度。该方法分别用来确定区间模糊AHP、三角模糊AHP以及梯形模糊AHP中的对应模糊数。将提出的专家系统分析法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用来构造对应模糊判断矩阵,作为应用实例对地铁系统建设期风险以及影响安全风险的因素进行识别。(2)评估确定了地面沉降诱发的地铁系统沉降风险等级通过分析区域地面沉降风险来获取地铁系统沿线的沉降风险,从而反映地铁系统的沉降风险。在主观层面,基于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专家系统分析法运用到梯形模糊AHP中,来确定评估指标的梯形模糊权重;在客观层面,针对现有集对分析法的不足,提出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法。采用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法和现有集对分析法,分析评估指标实际值与等级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对研究区地面沉降脆弱性等级进行评估。采用梯形模糊AHP和集对分析法,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式,对上海市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基于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运用GIS工具提取出地铁系统沿线的沉降风险等级。(3)评估确定了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等级采用主客观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等级。主观上,将专家系统分析法应用到区间FAHP,评估指标的权重通过区间模糊数来反映,建立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客观上,采用投影寻踪法确定评估指标的客观权重,即通过客观权重修正主管权重,从而确定评估样本的模糊聚类中心矩阵和模糊聚类隶属度矩阵,进而对样本进行分级。以上海市地铁系统的风险评估为例,在区域洪灾风险等级的基础上,确定地铁系统沿线的风险等级来反映地铁系统的洪灾风险,从而构建了洪灾对上海市地铁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结果显示,中心城区的地铁系统处于洪灾高风险区。(4)进行了地铁系统沉涝灾害的情景模拟预测运用SWMM与GIS之间的数据转换技术,提出地表水流扩散算法,用来模拟不同暴雨情景和不同沉降环境下的地表积水深度。提出了地铁系统车站出入口是否进水的概化计算公式,用来判断不同暴雨情景下车站是否会发生雨水倒灌。以上述(2),(3)中获得的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系统沉降高风险和洪灾高风险所在区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不同暴雨情景和不同沉降条件下的定量计算的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在极端暴雨情景下,内涝积水多发生在地面沉降严重的区域,中心城区沿黄浦江边区域以及长宁区和杨浦区部分区域容易发生积水现象;对车站进水情况的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系统11号线龙耀路站、杨树浦路站、10号线新江湾城站和殷高东路站有可能出现车站进水现象。(5)提出了上海市地铁系统等重大基础设施防灾对策的规划建议根据对上海市地面沉降诱发的城市基础设施风险评估分析结果,建议将嘉定汽车城、宝山钢铁厂和浦东机场等重要基础设施所在区域纳入现有地面沉降分区中更高一级的防治区。地铁系统的防灾措施按照沉涝灾害风险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防治I级、II级、III级、IV级和V级。中心城区地铁系统线路位于沉涝防治I级。进一步地,将中心城区地铁系统车站的防汛排涝措施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防洪排涝I-I级、I-II级、I-III级、I-IV级和I-V级。沿黄浦江边的龙耀路站、杨树浦路站等建议采用I-I级防汛排涝措施。
陈静怡[7](2019)在《20世纪美国波士顿高技术城市转型研究 ——以128公路区为中心》文中指出波士顿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波士顿的城市发展历史中,城市转型可以说是它的历史标签之一。从17世纪波士顿的建城伊始到20世纪末,波士顿经历过三种不同的城市类型:1630年至19世纪初的港口城市,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的工业城市,20世纪20年代至今的高技术城市。而且,在20世纪波士顿作为高技术城市的发展过程中,128公路区作为它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地,还经历了三次高技术产业内部的转型。波士顿在美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在经济、文化还是科技方面,都处于美国城市的领先地位。历史上,经历过多次转型的波士顿,特别是20世纪高技术产业的三次转型,依然保持着城市的雄厚实力,这一点确实值得关注。本文主要从波士顿城市发展的历史入手,着重分析20世纪波士顿以128公路区为中心的高技术城市转型,并归纳总结波士顿创新变革的原因和经验借鉴。本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绪论、正文和结语。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和方法。正文部分分三个章节:第一章是对20世纪前波士顿城市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回顾,同时也对20世纪前波士顿由港口贸易城市转向工业城市进行了分析。第二章是本文的重点章节,以波士顿128公路区为中心,论述了20世纪20年代后波士顿从工业城市转型为高技术城市的历程,以及这近一个世纪以来128公路区作为美国典型性的高技术区,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次重大转型及原因。第三章主要是分析论述了波士顿128公路区发展的启示,以及波士顿作为美国重要的高技术城市的发展前景。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并探讨波士顿城市创新变革经验对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借鉴作用。本文研究以波士顿128公路区的发展与高技术产业转型为重点,深入研究波士顿城市发展转型的缘由及其未来发展前景,既可了解现代化进程背景下高技术城市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也可对我国亟需转型的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
蔡颖隆[8](2019)在《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以马来西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构想,这翻开了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合作的新篇章。“一带一路”倡议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为合作的基本框架,着力打造和开拓一个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创繁荣的新型模式。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得益于融入世界,中国希望让世界共享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成果,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美好愿景。在“五通”之中,着力加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设施联通,则有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意味。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沿线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意义重大。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近年来获得中国承包工程项目金额最大的马来西亚为研究对象,力图分析中国参与马来西亚基础设施的现状以及影响我国企业参与该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因素。本文通过运用案例和数据,分析了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状况,探究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和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现状和前景,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参与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最后,通过对比的方法,分析中国企业参与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并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一、重大项目的推进离不开宣传上的重视,企业一定要在前期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宣传和说明工作,让民众充分理解项目开展的长远意义,减少项目开展不必要的阻碍:二、中国企业一定要重视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提前寻求规避风险的方案以及风险事后弥补措施,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周期长、资金量大,项目的中断对双方都有较大的损失,因此做好风险的控制极其重要;三、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完善利益的分配格局,互利共赢才是真正能让双方都受益的结果,中国企业要避免零和思维,让双方在合作中都能取得合理的收益,共同维护与东道国长远的合作伙伴关系。
王培家[9](2019)在《基于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变化研究》文中认为河床演变是河流地貌研究的重要内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河流形态变化是挟沙水流与河床物质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河床形态变化的进程。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重要的国际河流,云南省境内的澜沧江是我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下游地区为典型的山区河流,河谷呈中低山-宽谷相间的特征。上世纪90年代以来,澜沧江中下游大规模梯级水电开发,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显着的变化,加之下游人类活动影响的加强,是否造成澜沧江下游河流形态发生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亟待开展相关研究加以探索。鉴于此,本研究选取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河段,基于长时序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比选山区河流水体解译方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区域和典型河段尺度分析了澜沧江下游河流形态时空变化特征;结合现场验证和实地访谈,以及室内试验,探讨了澜沧江下游河流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对比分析单波段阈值法、水体指数法和监督分类法在山区河流水体解译中的应用,监督分类法解译效果相对较好,该方法提取的澜沧江下游水体轮廓清晰,质量较高,更适用于地形起伏较大阴影较多的山区河流的水体提取。(2)基于Landsat影像对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除部分宽谷河段外,其余河段平面形态变化不显着,但瞬时水面面积和平均宽度均呈一定程度的增加。该河段沿岸岸线1993-2017年总体呈增长态势,左岸岸线长于右岸,但平均变迁率和平均变迁速度均小于右岸。在冲淤变化上,1993-2017年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侵蚀面积大于淤积面积,其中景洪坝和橄榄坝宽谷河段河流形态变化最为明显。(3)橄榄坝和景洪坝河流形态变化显着,侵蚀面积大于淤积面积。其中,景洪坝2006-2015年瞬时水面面积和江心洲面积呈减少趋势,但边滩面积有所增加。河道以侵蚀为主,侵蚀面积为0.36km2,右岸侵蚀较左岸明显,允景洪水文站至景洪老桥岸段侵蚀明显。在橄榄坝河段,2003-2016年瞬时水面面积和边滩面积呈增加趋势,江心洲面积有所减少。尤其在西双版纳傣族园、曼瑙、曼龙等区域变化明显。从河道冲淤来看,2003-2016年该河段冲刷面积为0.31km2,淤积面积为0.11 km2。橄榄坝右岸以侵蚀为主,左岸则以淤积为主。(4)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变化主要受梯级水电开发、河道治理和河道采砂等因素的影响。梯级水电开发显着改变了下游水砂关系,主要表现为削减了洪水水位,减少了宽谷河段的泥沙沉积;河道整治显着降低了橄榄坝河段的洪水位,护岸工程人为限制了景洪坝上段的河道侵蚀;在上游来砂减少的情况下,大规模的河道采砂加速了典型河段河流形态变化。研究对明晰强人类活动干扰下山区河流形态变化特征以及河流泥沙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徐天奇[10](2019)在《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联络和陪同口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同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逐渐上升。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开始呈现出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对于口译员的需求也就随之增大。本实践报告依托的是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作者想要完成这次口译任务,必须要很清楚地了解合同签字仪式的流程,作者通过在网络上查阅与合同签字仪式相关的资料,对合同签字仪式流程以及注意事项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咨询了翻译团队有关合同签字仪式的具体内容,对本次口译实践任务做了相对充分的准备。作者受赵克庆先生委托参加本次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并担任联络陪同口译员,在完成论文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对本次活动的翻译团队进行咨询。作者参加本次活动担任联络陪同口译员。本次活动联络口译任务包括陪同马拉维代表团进行日常用餐、景点参观和旅游购物等活动。这次口译活动主要陪同对象是马拉维代表团。本报告不同于服务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代表团的联络陪同口译实践报告,本报告的研究对象是马拉维代表团。马拉维英语的特点与其他国家的英语有很大区别,本报告主要对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并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增译法、省译法、重组法、转换法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作者要对于口译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词汇术语要有一定的储备,并且提前和发言人做好沟通工作。与马拉维代表沟通时要总结他们的发音方式及特点,通过这次口译实践,作者知道了自身的一些不足,将会在未来的工作学习中改善自己。本报告的特色在于研究燃煤电站项目的英语语言特点来探讨适宜的口译策略以及基于马拉维文化的马拉维英语特点。本报告将会为今后对马拉维英语的研究提供借鉴。
二、中马共同投资修建水力发电工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马共同投资修建水力发电工程(论文提纲范文)
(3)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洪涝模拟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流域洪涝模拟研究进展 |
1.2.2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2章 研究区域概况 |
2.1 基本概况 |
2.1.1 地理位置 |
2.1.2 地形地貌 |
2.1.3 气象条件 |
2.1.4 水文水系 |
2.1.5 地下水条件 |
2.1.6 社会经济 |
2.2 降雨特性分析 |
2.2.1 降雨分布计算 |
2.2.2 降雨特性及其对洪涝的影响 |
2.3 洪涝特性分析 |
2.3.1 历史洪涝灾害 |
2.3.2 洪涝成因及特性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研究区域分布式洪涝耦合模型构建与模拟研究 |
3.1 模型原理 |
3.1.1 MIKE SHE分布式水文模型 |
3.1.2 MIKE 11水动力模型 |
3.2 数据来源 |
3.3 数据处理 |
3.3.1 统一投影坐标系 |
3.3.2 河网及地形数据 |
3.3.3 气象数据 |
3.3.4 土地利用数据 |
3.3.5 土壤数据 |
3.4 分布式洪涝耦合模型构建 |
3.4.1 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 |
3.4.2 水动力模型构建 |
3.4.3 MIKE SHE/MIKE 11耦合 |
3.5 模型参数初值确定 |
3.5.1 物理参数确定 |
3.5.2 经验参数估算 |
3.6 参数率定与模型验证 |
3.6.1 参数率定 |
3.6.2 模型验证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不同降雨情景下洪涝模拟预测及灾害风险评估 |
4.1 设计降雨情景 |
4.1.1 设计依据 |
4.1.2 设计降雨计算 |
4.1.3 设计雨型及时程分配 |
4.2 不同降雨情景下洪涝模拟预测及分析 |
4.2.1 一日设计降雨情景 |
4.2.2 三日设计降雨情景 |
4.2.3 七日设计降雨情景 |
4.3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构建 |
4.3.1 指标体系建立 |
4.3.2 指标权重确定 |
4.3.3 指标数据标准化 |
4.4 不同降雨情景下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
4.4.1 基于格网尺度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
4.4.2 基于行政区划的洪涝灾害风险评估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和参加科研情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4)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全球贫困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2章 全球贫困认知研究进展 |
2.1 .贫困研究的相关进展 |
2.1.1 贫困的定义 |
2.1.2 贫困研究的相关学科 |
2.1.3 空间贫困理论 |
2.2 贫困与资源之间的关系 |
2.2.1 贫困与水资源关系的理论 |
2.2.2 贫困与土地资源之间关系研究 |
2.3 资源利用贫困 |
2.3.1 环境洛伦兹曲线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4 地理大数据与贫困、水土资源利用评估 |
2.5 基于数据挖掘的贫困认知方法 |
2.5.1 聚类分析 |
2.5.2 关联分析 |
2.5.3 决策树 |
2.5.4 随机森林 |
2.5.5 相关性分析 |
第3章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格局认知 |
3.1 引言 |
3.2 基于货币指标的全球贫困评估 |
3.3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格局认知 |
3.3.1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情况 |
3.3.2 全球贫困空间分布格局认知 |
3.4 小结 |
第4章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全球水资源开发评估 |
4.1 引言 |
4.2 水资源开发评估指标集构建 |
4.2.1 水资源利用评估 |
4.2.2 全球水能资源利用评估 |
4.2.3 全球水库建设情况 |
4.2.4 水资源开发评估指标小结 |
4.3 水资源开发现状及空间格局分析 |
4.3.1 全球水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
4.3.2 全球水能资源利用空间格局分析 |
4.3.3 全球水库建设空间差异分析 |
4.4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资源开发评估小结 |
第5章 水资源利用与贫困关联认知研究 |
5.1 引言 |
5.2 水资源开发与贫困的关联认知方法 |
5.3 .贫困与水库建设之间的关系 |
5.3.1 水库密度与贫困 |
5.3.2 贫困与单位河流长度水库数 |
5.3.3 水库水储率与贫困 |
5.4 .贫困与水能资源的利用 |
5.4.1 小水电开发比例与贫困 |
5.4.2 人均水力发电量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
5.5 .贫困与水资源利用 |
5.6 贫困与水资源开发的关系 |
5.7 水资源开发与贫困之间的关联机制分析 |
5.7.1 水能资源开发与贫困的联系 |
5.7.2 水资源利用关于贫困之间的联系 |
5.7.3 水库建设与贫困之间的显着联系 |
5.8 讨论 |
5.9 小结 |
第6章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土地资源利用评估方法 |
6.1 引言 |
6.2 全球土地资源利用评估指标集构建 |
6.2.1 耕地的利用强度评价 |
6.2.2 土地扩张程度的评价 |
6.2.3 农业投入情况评价 |
6.2.4 土地资源利用评估指标小结 |
6.3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空间分布格局 |
6.3.1 全球耕地资源禀赋分布情况 |
6.3.2 全球耕地利用强度情况 |
6.3.3 全球耕地扩张程度 |
6.3.4 全球农业投入情况 |
6.3.5 土地资源利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
6.4 基于地理大数据的土地资源利用评价小结 |
第7章 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关联认知研究 |
7.1 引言 |
7.2 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之间关联认知方法 |
7.3 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之间的关系 |
7.3.1 各个贫困等级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
7.3.2 贫困与土地资源利用之间的联系 |
7.4 全球土地资源利用与贫困显着关联分析 |
7.4.1 土地利用程度与贫困之间的联系 |
7.4.2 耕地扩张与贫困之间的联系 |
7.4.3 贫困国家的农业投入关联分析 |
7.5 讨论 |
7.5.1 农业发展与扶贫之间的利弊权衡 |
7.5.2 地理大数据方法 |
7.6 小结 |
第8章 赞比西流域“零贫困”的水土资源潜力分析 |
8.1 引言 |
8.2 赞比西流域水土资源开发现状 |
8.2.1 流域概况 |
8.2.2 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 |
8.2.3 流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
8.3 赞比西流域水土资源利用情景分析方法 |
8.3.1 情景分析方法 |
8.3.2 数据 |
8.3.3 不同土地覆被耗水 |
8.3.4 两种情境下灌溉耗水估算 |
8.3.5 三种情景下的水库建设耗水估算 |
8.3.6 环境流量估算 |
8.4 流域水资源开发前景评估 |
8.4.1 土地利用耗水量估算 |
8.4.2 两种情景下的灌溉耗水量 |
8.4.3 水库建设耗水量估算 |
8.4.4 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的水资源分配分析 |
8.5 讨论 |
8.5.1 流域水土资源开发潜力 |
8.5.2 气候变化对流域未来的潜在影响 |
8.6 小结 |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
9.1 主要结论 |
9.2 主要创新点 |
9.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所研究161 个国家不同收入分组表 |
附录二 所研究161 个国家不同地区的分组表 |
附录三 所研究161 个国家贫困等级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5)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理念、实践与趋势:从“古杰拉尔主义”到“莫迪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
二、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理念 |
(一)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动机 |
(二)“古杰拉尔主义”与印度的南亚援助政策 |
(三)“莫迪主义”与印度的南亚援助政策 |
三、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实践——南亚对外援助新模型 |
(一)以“三圈层式”的双边援助为中心 |
1.南亚“传统中心受援国” |
2.南亚“外围受援国” |
3.南亚“新增受援国” |
(二)以南亚区域多边援助为支点 |
(三)印度南亚援助政策效果分析与评价 |
四、印度南亚援助政策对“一带一路”的影响及其未来走向 |
第一,南亚援助额将会持续增加。 |
第二,南亚援助将更有针对性。 |
(6)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沿海城市沉涝灾害 |
1.1.2 地铁系统发展概况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内容 |
1.4 数据来源 |
1.5 技术路线 |
1.6 论文结构 |
第2章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2.1 引言 |
2.2 地铁系统灾害及风险综述 |
2.2.1 建设期常见灾害 |
2.2.2 运营期常见灾害 |
2.2.3 地铁系统灾害特点 |
2.2.4 地铁系统风险分析 |
2.2.5 分析总结 |
2.3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现状 |
2.3.1 定性评估方法 |
2.3.2 定量预测方法 |
2.3.3 综合评判法 |
2.3.4 分析总结 |
2.4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2.4.1 地面沉降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2.4.2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的影响 |
2.4.3 分析总结 |
2.5 地铁系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现状 |
2.5.1 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
2.5.2 地铁系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
2.5.3 分析总结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地铁系统灾害风险源识别与评估 |
3.1 引言 |
3.2 专家咨询系统 |
3.2.1 传统问卷调查法 |
3.2.2 “1~9 度标”专家系统分析法 |
3.3 评估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
3.3.1 传统层次分析法(AHP) |
3.3.2 基于三角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
3.4 案例分析 |
3.4.1 工程背景 |
3.4.2 风险因子识别 |
3.4.3 基于专家系统确定模糊判断矩阵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 |
4.1 引言 |
4.2 基于梯形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
4.2.1 梯形模糊数的概念 |
4.2.2 梯形模糊AHP |
4.3 基于集对分析法的区域地面沉降风险评估 |
4.3.1 集对分析法的原理 |
4.3.2 集对分析模型 |
4.3.3 区间中值集对分析模型 |
4.4 实例应用 |
4.4.1 风险因子识别 |
4.4.2 梯形模糊AHP确定指标权重 |
4.4.3 SPA确定脆弱性等级 |
4.4.4 综合风险 |
4.4.5 分析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 |
5.1 引言 |
5.2 基于区间FAHP确定主观权重 |
5.2.1 区间模糊数及区间模糊矩阵的定义 |
5.2.2 区间FAHP求权重 |
5.3 基于投影寻踪法确定客观权重 |
5.3.1 差分进化算法 |
5.3.2 投影寻踪模型 |
5.4 组合权重模糊聚类洪灾风险评估 |
5.4.1 组合权重计算方法 |
5.4.2 模糊聚类模型 |
5.5 实例分析 |
5.5.1 构建评估体系 |
5.5.2 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
5.5.3 组合权重风险分析 |
5.5.4 沉涝灾害风险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情景模拟预测 |
6.1 引言 |
6.2 基于SWMM与 GIS沉涝灾害分析 |
6.2.1 SWMM模型原理 |
6.2.2 SWMM模型与GIS集成 |
6.2.3 SWMM与 GIS沉涝模拟 |
6.3 积水扩散模型 |
6.3.1 积水扩散算法 |
6.3.2 算法的优点 |
6.4 实例研究 |
6.4.1 划分汇水子面积 |
6.4.2 SWMM计算地表径流 |
6.4.3 不同暴雨情景积水分析 |
6.4.4 不同沉降环境积水分析 |
6.4.5 分析讨论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上海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防灾规划对策 |
7.1 引言 |
7.2 地铁系统沉降防治对策建议 |
7.2.1 区域地面沉降防治区划 |
7.2.2 地铁系统沿线沉降防治建议 |
7.3 地面沉降对防汛工程的影响 |
7.3.1 防汛工程沉降特征 |
7.3.2 地面沉降对防汛墙的影响 |
7.4 地铁系统洪灾防控对策建议 |
7.4.1 上海市防洪排涝对策规划 |
7.4.2 地铁系统防洪建议 |
7.4.3 地铁系统站点防洪排涝对策建议 |
7.4.4 地铁系统车站排水措施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建议 |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
8.1.1 地铁系统风险源识别与方法研究 |
8.1.2 地面沉降对地铁系统沉降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8.1.3 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
8.1.4 地铁系统沉涝灾害情景模拟预测研究 |
8.1.5 上海地铁系统安全运营防灾对策建议 |
8.2 主要创新点 |
8.3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附录A 济南地铁建设综合风险调查问卷 |
附录B 集对分析法计算指标联系度 |
附录C 地面沉降风险调查问卷 |
附录D 高风险区地铁系统沉降量 |
附录E 地铁系统洪灾风险调查问卷 |
附录F 区间模糊AHP判断矩阵 |
附录G 积水扩散伪代码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7)20世纪美国波士顿高技术城市转型研究 ——以128公路区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与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意义 |
二、研究现状及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一章 20世纪前波士顿城市发展历史概述 |
第一节 港口城市的兴衰(1630 年至19 世纪初) |
一、波士顿作为港口城市的兴起 |
二、波士顿港兴起的原因 |
三、波士顿港口城市的衰落 |
第二节 向制造业城市发展(19 世纪初至20 世纪初) |
一、波士顿作为制造业城市的兴起 |
二、波士顿制造业发展的表现 |
三、波士顿制造业兴起的原因 |
四、波士顿传统制造业的衰落 |
第二章 20 世纪波士顿128 公路区的三次转型 |
第一节 波士顿128公路区概述 |
一、波士顿128号公路的起源 |
二、128公路高技术区的形成 |
第二节 以军用技术为主导的时期:20 世纪20 年代至60 年代 |
一、20 世纪20 年代波士顿向军用技术转型的原因 |
二、波士顿军用技术产业的发展 |
第三节 以小型计算机为主导的时期:20 世纪70 年代至80 年代中期 |
一、波士顿由军用技术向小型计算机技术转型的原因 |
二、“马萨诸塞奇迹”的出现 |
三、“马萨诸塞奇迹”的衰退 |
第四节 以多元化产业为主导时期:20 世纪80 年代后半期至20 世纪末 |
一、128公路区向多元化产业转型的原因 |
二、八九十年代波士顿多元化产业的发展 |
第三章 20世纪波士顿城市转型的启示与发展前景 |
第一节 波士顿128公路区转型的启示 |
一、波士顿128公路区发展的经验借鉴 |
二、波士顿128公路区的反思 |
第二节 波士顿城市发展的前景 |
一、2000 年后生物技术的发展 |
二、高新技术向中心城市的扩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波士顿128公路区大事年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8)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以马来西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选题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方法与文章结构 |
五、本文创新与难点 |
第一章: 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原因分析 |
一、基础设施概念的界定 |
二、基础设施建设对所在国经济的影响 |
三、中国对外基础设施建设的内在推动力 |
第二章: 对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 |
一、基础设施发展现状 |
二、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与中国企业参与情况 |
三、重点项目分析———马来西亚东海岸衔接铁路 |
第三章: 中国企业参与马来西亚基础设施建设优劣势分析 |
一、优势分析 |
二、劣势分析 |
第四章: 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的对策及建议 |
一、树立理念方面 |
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方面 |
三、做好企业的具体工作方面 |
结论 |
参考文献 |
(9)基于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河流形态变化研究 |
1.2.2 河流形态演变方法研究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地貌特征 |
2.1.2 气候特征 |
2.1.3 人类活动及水土流失状况 |
2.2 数据源与预处理 |
2.2.1 数据源选择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三章 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水体提取方法 |
3.1 水体信息提取方法 |
3.1.1 单波段阈值法 |
3.1.2 多波段指数法 |
3.1.3 监督分类法 |
3.1.4 水体提取结果的精度评价 |
3.2 河道信息目视解译方法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变化特征 |
4.1 澜沧江景洪-关累段河流形态变化 |
4.1.1 河面变化 |
4.1.2 各河段平面形态演变特征 |
4.2 澜沧江景洪-关累段河流冲淤变化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典型河段河流形态变化 |
5.1 景洪坝河段 |
5.1.1 河道形态变化 |
5.1.2 冲淤变化 |
5.2 橄榄坝河段 |
5.2.1 河道形态变化 |
5.2.2 冲淤变化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变化影响因素 |
6.1 梯级大坝建设 |
6.2 河道治理 |
6.3 河道采砂 |
6.4 其他影响因素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 |
7.1 讨论 |
7.1.1 山区性河流水体提取方法 |
7.1.2 山区性河流形态变化研究 |
7.1.3 山区性河流形态变化影响因素 |
7.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联络和陪同口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口译任务介绍 |
2.1 背景介绍 |
2.2 内容介绍 |
2.3 客户要求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口译过程描述 |
3.1 译前相关准备 |
3.1.1 燃煤电站项目的口译特点 |
3.1.2 口译理论及相关资料准备 |
3.1.3 马拉维风土文化禁忌收录 |
3.1.4 马拉维英语发音特点归纳 |
3.1.5 外交礼仪及外交用语操练 |
3.2 口译任务实施 |
3.2.1 计划制定 |
3.2.2 任务实施 |
3.2.3 应急预案 |
3.3 译后质量监管 |
3.3.1 听众现场反馈 |
3.3.2 委托人员评价 |
3.3.3 质量结果调查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功能对等理论在合同签字仪式口译实践中的应用 |
4.1 理论阐释 |
4.2 案例分析 |
4.2.1 省译法 |
4.2.2 增译法 |
4.2.3 重组法 |
4.2.4 转换法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口译实践总结 |
5.1 口译问题及思考 |
5.2 译者的职业素养 |
5.3 项目启示与展望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四、中马共同投资修建水力发电工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双层博弈视角下“一带一路”风险与挑战 ——以“印太地区”为例[D]. 梁振轩. 外交学院, 2021
- [2]河南三线建设略论[D]. 杨润萌. 上海大学, 2021
- [3]徒骇河宫家闸上游流域洪涝模拟与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 周璐. 山东大学, 2021(12)
- [4]基于地理大数据的水土资源开发利用与全球贫困关联分析[D]. 田富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 2021
- [5]印度南亚援助政策的理念、实践与趋势:从“古杰拉尔主义”到“莫迪主义”[J]. 戴永红,张婷. 南亚研究, 2019(03)
- [6]城市地铁系统沉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防灾对策[D]. 吕海敏. 上海交通大学, 2019(06)
- [7]20世纪美国波士顿高技术城市转型研究 ——以128公路区为中心[D]. 陈静怡.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8]中国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 ——以马来西亚为例[D]. 蔡颖隆.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19(09)
- [9]基于多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澜沧江景洪至关累段河流形态变化研究[D]. 王培家. 云南大学, 2019(03)
- [10]马拉维燃煤电站项目合同签字仪式联络和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 徐天奇.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