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医学院学报》总目录2004年第23卷

《云阳医学院学报》总目录2004年第23卷

一、《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文献综述)

付鹏[1](2021)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研究》文中提出自《史记》至《清史稿》以来的二十六部正史中,共有七部含艺文志或经籍志:《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稿·艺文志》。这七部正史目录中均有医籍着录材料。在辑录和编码7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材料,形成“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史料长编”的前提下,主要进行两大部分的研究内容。第一部分是正史医籍目录的具象文本研究。第一章至第七章分别以七部正史目录出现的历史顺序,分为七章。以七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为中心,重点探讨其编撰、体例和内容。编撰方面主要介绍正史医籍目录的撰修史、一代内府藏书与编目史和正史目录的史料来源。体例方面主要介绍正史医籍目录文本的撰写原则和法度、与相关目录的部类比较和编撰体例特点。内容方面其一是细类分析下引述文本和种卷计数研究,其二是相关问题论述作为细类分析的拓展与延伸,其三是据细类分析统计和绘制7幅各部正史目录细类种、卷分布图,以图表直观形象地展示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内容的内部结构。编撰、体例和内容的三个方面是立足于正史医籍目录文本本身的全面阐述,共同构成本文对于七部正史医籍目录的具象文本研究。第二部分是正史医籍目录通史研究与正史目录利弊评价。一方面,对于正史目录医籍着录之实,绘制正史医籍目录类系流变图,将正史医籍目录史分为两个阶段和三个时期,并分析提炼它们的内部分期和时期特征。首先分为汉至元阶段,以纪一代藏书为特征;明至今阶段,纪一代着述为特征。在此范畴下,又划分汉至隋、唐至元和明至今三个时期。其中汉至隋时期又可分为《七略》至《汉志》时期(西汉至东汉[前33至前7间—56至106间])和七分与四部共荣时期(三国至隋[235-597]);特征是六略之一,医分为四。唐至元时期分《隋志》至二唐志时期(唐至五代[629-1060])和宋国史志至《宋志》时期(宋元[1016-1345]);特征是子部医方,从方至科。明至今时期分《明志》至《清志稿》时期(明至20世纪80年代末[1441-1989])和王绍曾《清史稿艺文志拾遗》至《清史艺文志》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1992至今]);特征是一代医着,类属森然。另一方面,对于正史目录着录之事,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不同价值和发挥的多种功用,以及正史目录的缺陷。通过上述两方面的阐述,以期更加客观地评价正史医籍目录。通过本文的史料汇编(“附录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史料长编”)和系统研究(正文),一是能够补充和纠正已有专门正史目录医籍着录资料的缺憾(附录)。二是对正史目录中的医籍目录首次进行通史性地整理和研究,填补正史目录之医籍目录研究空缺(第一章至第七章)。三是提出不同于传统以朝代变迁分期的正史医籍目录史分期新观点,更能反映其本质特征(第八章)。四是运用数据图表,展示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特点与类系流变(第一章至第七章最后一节、第八章第四节)。五是分析正史医籍目录的利弊,提出“志书不同、价值迥异”的新认识(第九章)。本研究能较为清晰深刻地展现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的基本情况,揭示正史医籍目录史的一般规律,于医古文、中医文献、医学史等领域的研究有所借鉴,乃至为今后开展史志、私家、官修目录医籍着录和古代医学专科目录打下研究基础。

杜丽[2](2020)在《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厘清川乌头与草乌头分化应用的时间节点及毒、效特点,搜集历代乌头方剂,构建方药数据库,对炮制、用量、用法、剂型、配伍药物、主治病证等进行数据挖掘,探讨乌头增效减毒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归纳法梳理中医历代文献方药资料,探讨乌头的毒效特征及影响毒效的相关因素,考辨川、草乌分化应用的由来;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频数统计、聚类分析等方法,探讨乌头的增效减毒方法及其与主治病证相关的用药配伍规律。结果:1.川乌头与草乌头分化应用的时间节点至少在唐朝后期,已早于宋代本草记述而先于临床应用。2.川、草乌的毒效特点为疏利迅速、开通关腠,大辛大热、祛风逐寒,毒紧性烈、善起沉疴,引经报使、直达病所;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包括剂型、炮制、用法、用量、病证、配伍、体质等。3.通过合理配伍可增效减毒,常用方法有:配伍辛味之品以祛邪,诸辛并用,祛风湿邪,辛温同用,祛瘀止痛;配伍辛香之品以行气活血;配伍苦咸寒之品以疗痈疡;配伍息风止痉药以疏风;配伍温里之品以温脏祛寒;配伍有毒药物以毒攻毒。配伍甘味之品以缓毒;配伍益气补脾之品以扶正克毒;配伍酸敛药物以制辛烈;配伍滋阴之品以防伤阴;配伍寒凉药以制热毒。4.川乌最常配伍温里、祛风寒湿、补虚、息风止痉、祛痰、活血化瘀等药物,如肉桂、防风、当归、天麻、天南星、川芎等,主要治疗痹证、中风、痛症、疮疡病类、头痛等疾病,常见证候有寒痛证、虚寒证、风寒湿证、痰瘀互结证、寒凝气滞证等。草乌最常配伍祛风湿、祛痰、活血化瘀、息风止痉、补虚、温里等药物,如羌活、半夏、乳香、天麻、甘草、干姜等,主要治疗疮疡病类、痹证、痛症、骨伤科等疾病,常见证候有寒痛证、风寒湿证、热毒证、风寒冷毒证等。结论:1.乌头毒效一体,其祛风逐寒、温经止痛之效与辛烈温燥之毒,皆源于其味之辛、性之热。2.川乌、草乌二者的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温经逐寒,通痹止痛,其主要中毒机制为倾损中和、泄人真元、燥热耗阴、损伤胎元,草乌的药力更强、毒性更大,川乌毒性稍缓、兼有温补之功。3.古代乌头多以炮制品入药。川乌、草乌多配伍辛、温,归肝经、脾经的药物。4.性味既是乌头毒、效之源,亦是影响毒效发挥的关键。合理调整乌头剂量,可控毒减毒,结合给药途径、剂型、主治病证、年龄、体质等因素,酌情施药,是保证乌头临床安全用药的有效方法。

李甲民[3](2020)在《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立足中医形神观,以魂强魄弱的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中医五神辨治方法与传统中医辨治方法在中风病患者形、神、心理状态三个方面的改善情况,探究缺血性中风病形神病变过程,以期为缺血性中风病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首先进行预试验,一方面评估试验设计的可行性,另一方面为正式试验样本量估计提供依据。正式试验中试验对象需经两轮筛选,第一轮根据团队前期研制且经过信效度检验的《“魂”要素评定表》、《“魄”要素评定表》筛选出符合“魂强魄弱”型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第二轮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于“魂强魄弱”型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中选取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证患者各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两组患者再分别分为两组:对照组1(阴虚风动证)60例、试验组1(阴虚风动证)60例、对照组2(气虚血瘀证)60例、试验组2(气虚血瘀证)60例。对照组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育阴通络汤治疗、试验组1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魂益魄汤治疗;对照组2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补阳还五汤治疗、试验组2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安魂益魄汤治疗。对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形(NIHSS评分)、神(“魂强魄弱”证候积分)、心理状态(SAS、SDS评分)和相关安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在受教育程度方面,高学历的人所占比例较大。在职业分布方面,“个体私营、机关干部、科教文卫”人数较多。2.疗效评价(1)NIHSS评分比较: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NIHSS评分均降低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心理状态: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SDS、SAS评分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魂强魄弱”证候积分:治疗后,试验组较对照组证候积分均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神学说指导下的的安魂益魄汤相比于传统中医辨治方法,在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患者形、神、心理状态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短时间应用安全可靠。

李永莲[4](2018)在《高校学报的内向性与其所属高校实力的相关性探索》文中指出根据武书连"2014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和"2014年中国734所大学各学科排行榜"、2012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以及中国知网的数据等,对"985"高校、"211"高校、普通本科高校、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等4个层次高校学报的内向性与其高校综合实力、学科建设水平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同时对内向性与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学报的内向性客观存在,与主办高校综合实力、学科实力存在一定关系,但是相关性较弱,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也不强。

刘雯[5](2017)在《阿胶与不同动物来源皮胶的多元多息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鉴定项和含量测定项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提高其实用性。运用多元多息分析方法对阿胶及其他动物皮胶进行检测,借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检测数据进行归纳分析,力求找到阿胶与其他动物皮胶的差异,为阿胶的真伪鉴别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鉴定项和含量测定项检测方法对收集到的不同厂家阿胶以及不同动物皮胶样品进行检测,验证药典方法,寻找应用中的不足,开展优化研究。分别应用UV、HPLC、ICP-MS、离子交换色谱等方法对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进行检测,利用检测数据建立多元统计分析模型,对其进行区分。结果:1.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鉴定项进行了优化,增加了牛皮胶特征多肽和猪皮胶特征多肽的检测,能够有效鉴别出掺牛皮胶和猪皮胶的阿胶伪品;建议以模糊校正因子为指标制定阿胶特征多肽的含量范围,大约在0.8~1.4之间,为掺伪阿胶的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2.对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的含量测定项进行了优化,更改了流动相与进样体积;采用一测多评的方法,以甘氨酸为参照控制L-羟脯氨酸、丙氨酸、L一脯氨酸3种氨基酸的含量,实现利用甘氨酸一种对照品同时测定样品中4种氨基酸的含量。3.将13个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种动物皮胶聚为两大类,猪皮胶聚为一类,其他动物皮胶聚为一类。4.应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法对18批阿胶、伪品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样品进行了蛋白质含量测定,结果阿胶、牛皮胶、马皮胶蛋白质含量结果比较相近,猪皮胶的含量稍低。2批网购伪品阿胶与1批假福胶蛋白质含量与正品相近,无显着差异。5.测定了25批不同动物皮胶17种氨基酸的含量。建立了不同厂家17种AA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和东阿阿胶;建立了不同动物皮胶17种氨基酸含量的O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阿胶、牛皮胶、马皮胶、猪皮胶4种动物皮胶,并且由OPLS-DA散点图得出结论L-脯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在4种动物皮胶中的含量差异较大,是4种动物皮胶的差异性成分。6.测定了3个厂家17批阿胶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总结了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范围;建立了不同厂家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东阿阿胶和宏济堂阿胶。7.不同动物皮胶以及不同厂家阿胶样品Cl-,SO42-,NO3-,PO43-4种阴离子含量有差异,其中,猪皮胶含有PO43-,而其他动物皮胶未检出;华鹏阿胶中只检出Cl-,SO42-,两种阴离子,其他动物皮胶及其他品牌阿胶中均检出Cl-,SO42-,NO3-三种阴离子;猪皮胶中Cl-含量较高;宏济堂阿胶SO42-含量最高,其他品牌阿胶及其他动物皮胶均是Cl-含量最高。8.建立了 4种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1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不同动物皮胶,并且由OPLS-DA的S-Plot图得出结论Na、K、Ca、Mg4种元素在不同动物皮胶中的含量差异较大,是4种动物皮胶的差异性元素。结论:优化后的药典方法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强,更适于阿胶中4种氨基酸的含量测定及掺假阿胶的鉴定;不同厂家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在紫外光谱、蛋白质含量、AA含量、游离AA含量、微量元素含量及阴离子含量上有差异。紫外光谱法可以有效区分猪皮胶和其他动物皮胶;17种AA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和东阿阿胶;17种氨基酸含量的OPLS-DA模型,能够有效区分阿胶、牛皮胶、马皮胶、猪皮胶4种动物皮胶;4种游离氨基酸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福牌阿胶、东阿阿胶和宏济堂阿胶;17种微量元素含量的PLS-DA模型,能够有效的区分阿胶、牛皮胶、马皮胶、猪皮胶4种动物皮胶。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阿胶的药典方法进行了优化,并采用模式识别的方法实现了对不同厂家、不同动物皮胶的识别,为阿胶的质量评价及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冯帅[6](2014)在《基于化学—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连翘药材质量评价与品—质相关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在当前国内外中药材系统质量评价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资源分布广、临床用药量大的道地药材连翘为样品,建立连翘的生物指纹图谱、化学指纹图谱。从连翘生物物种遗传物质鉴别和化学成分定性定量鉴别等多方面、多角度评价中药的真伪优劣。综合研究中药材连翘品种和质量的内在关联,建立全新的中药品-质相关系统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以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技术(RAPD)、DNA条形码技术(DNA Barcoding)等现代生物方法建立连翘的生物指纹图谱(确定品种真伪);以紫外光谱法(UV)、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等现代分析方法建立连翘的化学活性成分指纹图谱(确定质量优劣)。建立正品连翘化学、生物指纹图谱后,通过市售连翘药材及常见伪品金钟花的相应图谱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上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从生物和化学指纹图谱品—质相关的角度,建立中药质量系统评价体系。结果:1、建立了连翘药材四种提取溶剂的紫外光谱图,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连翘药材的紫外谱线组图非常接近,有其共有特征峰,表明其主要成分团在不同产地样品中是相同或类似的。2、建立了以连翘苷为内标参照峰的连翘药材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20个共有峰作为连翘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峰,且共有峰面积均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3、进行气-质联用分析,确定了各产地连翘药材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共检测出19个共有峰,且共有峰面积均占总峰面积的90%以上。提出以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p-蒎烯:α-蒎烯:香桧烯=(3.34±0.5):1:(0.8±0.3)的相对含量比例作为鉴定连翘挥发油成分的辅助指纹性指标。4、建立了连翘种子PAGE指纹图谱,得出8条共有带,且带的显色深浅、宽窄、泳动率相似,占总峰面积的80.9%-96.2%。5、RAPD扩增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态条带比率为61.11%,表明试验的12个产地连翘样品之间RAPD条带多态性高,遗传多样性丰富。6、利用ITS2序列、ITS2二级结构,辅以trnH-psbA区序列,实现了正品连翘及其伪品的快捷鉴别。7、建立了正品连翘化学、生物指纹图谱后,对市售连翘药材及常见伪品金钟花进行了分析鉴别。从正反两个方面验证了上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8、药材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研究显示,果实色泽、表面斑点的分布情况与连翘的两种主要有效成分确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药材绿褐色、表面斑点密集者的质量明显优于绿色、斑点散生者。建议将连翘药材表面斑点密集度作为重要的性状鉴别指标。结论:本研究较全面系统地开展了中药材连翘的品质相关研究,在连翘产地加工方法筛选、UV、HPLC指纹图谱、连翘挥发油组分及其比例关系、生物指纹图谱、连翘性状特征与指标性成分含量以及连翘蛋白指纹图谱和HPLC、GC化学成分指纹图谱之间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取得了一些可喜发现和突破。初步建立了连翘药材的多元多息指纹图谱,为连翘的品种鉴别和质量评价提供了更为准确、有效的系统评价方法和依据。

侯晓[7](2014)在《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及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系统总结导师在子宫腺肌病诊治方面的临证经验及科研成果,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通过观察腺肌病模型大鼠血清细胞因子以及子宫组织中细胞凋亡调控指标的变化,探讨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免疫失衡及细胞凋亡异常的干预机制,为临床有效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以Wistar雌性大鼠为实验对象,采用将子宫内膜与肌层缝合的外科手术诱导法,复制腺肌病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的50只大鼠随机分为疾病模型组、活血消瘤方高、中、低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各10只。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的炎症细胞因子水平,包括IL-2、IL-4、IL-10及IFN-γ;大鼠子宫形态学观察后,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荧光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Livin mRNA和Smac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一:子宫腺肌病模型组大鼠体内IFN-γ/IL-4及IL-2/IL-10的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说明疾病大鼠体内存在着Thl向Th2漂移的病理状态。药物干预后,各治疗组Thl类细胞因子IFN-γ及IL-2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大鼠体内IFN-γ/IL-4及IL-2/IL-10均较疾病模型组明显上升,其中高剂量组疗效最佳,治疗后较疾病模型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实验二:L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异位内膜>在位内膜>正常内膜,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或P<0.05)。Smac蛋白表达水平: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三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或P<0.05)。模型组大鼠子宫组织中Livin蛋白和Smac蛋白的表达呈现明显的负相关(P<0.01)。药物干预后,活血消症方各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均可明显降低大鼠异位内膜中Livin蛋白及Livin mRNA表达,且在下调Livin蛋白的表达方面,高、中剂量及米非司酮组三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组和米非司酮组疗效优于低剂量组(P<0.05);在降低Livin mRNA方面,高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中剂量组(P<0.01),中剂量组与米非司酮组疗效相当,均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0.01)。活血消症方各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大鼠子宫内膜中Smac蛋白和Smac mRNA表达。在上调Smac蛋白的表达方面,高、中剂量及米非司酮组三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中剂量组疗效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P<0.01),米非司酮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性(P<0.05),其中治疗后高、中剂量组及米非司酮组Smac蛋白表达水平较疾病模型组显着提高(P<0.01),而低剂量组与疾病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在上调Smac mRNA方面,高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米非司酮组(P<0.05),但各治疗组与中剂量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着性(P>0.05),干预后各治疗组Smac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疾病模型组比较均有显着提高(P<0.01)。结论:1.Th1/Th2漂移是导致子宫腺肌病发病的机理之一。2.抑制凋亡因子Livin的过度表达和促凋亡因子Smac的表达抑制状态所致的细胞凋亡能力下降可能在子宫腺肌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3.活血消症方通过多方向、多靶点及多效性作用机制改善体内的免疫失衡状态,加强免疫监管,防止“免疫逃逸”;并能诱导异位内膜的细胞凋亡,抑制异位病灶存活,控制疾病发展。

宋亚南[8](2014)在《基于数据挖掘的金元四大家脾胃用药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通过建立金元四大家方药数据库,对他们的组方用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比较,找出金元四大家皆重脾胃的数据证据。2、通过数据证据的支持,完善脾胃学说和金元四大家各自的学术体系。方法:1、数据库医案的数据来源:刘完素《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张从正《儒门事亲》;李东垣《脾胃论》;朱丹溪《丹溪心法》;2、在Win7平台上,使用excel,将他们着作中涉及的方药进行数据库录入,建立金元四大家的方药数据库,再将数据导出,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和clementine12.0对数据库进行挖掘,以求找出四家皆重脾胃的数据证据。结果:此次研究共收集到方剂1078首,其中刘完素196首;张从正206首;李东垣66首,朱丹溪610首。1、频数分析显示,刘完素中药使用频率前10位是炙甘草(75)、茯苓(54)、白术(49)、人参(47)、大黄(45)、当归(43)、生姜(41)、黄芩(34)、木香(34)、陈皮(33);张从正中药使用频率前10位是甘草(59)、大黄(49)、当归(31)、生姜(30)、牵牛(28)、人参(25)、川芎(25)、白术(24)、黄芩(21)、滑石(20);李东垣中药使用频率前10位是人参(30)、甘草(30)、陈皮(28)、白术(27)、升麻(25)、黄芪(23)、柴胡(21)、当归身(16)、黄柏(14)、茯苓(14);朱丹溪中药使用频率前10位是茯苓(162)、生姜(149)、炙甘草(148)、陈皮(133)、人参(123)、半夏(105)、白术(103)、当归(98)、川芎(73)、白芍(71)。2、在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时,将刘完素的支持度设置为5%,置信度设置为50%,得到关联规则147组;将张从正的支持度设置为3%,置信度设置为30%,得到关联规则107组;将李东垣的支持度设置为10%,置信度设置为70%,共得到关联规则133组;将朱丹溪关联规则设置为3%,置信度设置为50%,共得到关联规则138组。3、通过聚类分析得出:刘完素核心药物组合10对:葛根和藿香;三棱和茴香;黄芪和桑白皮;黄连和黄柏;石膏和滑石;薄荷和栀子;槟榔和泽泻;干姜和半夏;白芍和当归;茯苓和白术。张从正核心药物组合9对:黄柏和黄连;防风和麻黄;薄荷和芒硝;炙甘草和枳壳;滑石和石膏;茯苓和泽泻;陈皮和木香;生姜和半夏;当归和白芍。李东垣核心药物组合6对:茯苓和泽泻;黄柏和苍术;羌活和防风;升麻和柴胡;当归身和炙甘草;甘草和黄芪。朱丹溪共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1对:砂仁和藿香;细辛和白芷;胆南星和枳实;升麻和柴胡;防风和羌活;黄柏和知母;桔梗和枳壳;熟地和生地;黄芩和黄连;白术和人参;陈皮和半夏。结论:中医脾胃学说源远流长,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对脾胃的生理、病理做了阐述,及至金元时代,各大医家都有所发挥,尤其以李东垣为代表,形成了补土派。近年来对于脾胃学说的研究不胜枚举,而对于金元四大家学术体系的研究,也一直都是中医学研究的重点。通过查阅金元四大家原着,我们发现,四家皆重脾胃,不独东垣。然而后世研究者,包括各类中医高校教材,多将研究重点放在他们各自在寒凉、攻下、补土、滋阴方面的建树,较少有研究者将除李东垣以外的三家重视脾胃的部分整理出来。通过以上数据证据的支持,可以证明无论是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还是聚类分析当中,脾胃用药都得以体现。在频数统计中,金元四大家的方药频率排序在前10位的药物,多数为脾胃要药。而在关联规则分析中,多对脾胃药对出现,以及脾胃药物和其它归经药物配伍出现。聚类结果显示核心药物组合中,脾胃药对占重要地位。以上数据证据皆显示金元四大家无论是在药物使用频率还是方剂配伍中,都非常重视脾胃学说,善用补益脾胃之品。

王巍[9](2013)在《闽台名医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 ——陈修园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文中认为陈修园是清代着名的医药学家,近几年来国内诸多学者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不断的研究,但缺乏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整体探讨。而且,陈修园着作多,内含的信息量巨大,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信息中隐藏着的方剂配伍特色及其规律,用传统的解读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医学家的学术思想,不仅仅是在其理论研究方面,更重要的是其在理论指导下运用于临床实践中的方剂的研究。而陈修园的临证处方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反映出其独特的组方用药配伍特色。目的:本课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陈修园着作中的方剂组方配伍特色及其规律,试图从中发现陈氏的辨证、治法、选方、用药、药对的使用等情况;探索陈修园的组方用药思想及规律,总结出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的陈修园组方用药配伍特色和规律。方法:以陈修园的着作,即《金匮要略浅注》、《伤寒论浅注》、《医学实在易》、《医学从众录》、《女科要旨》、《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时方歌括》中记载的方剂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共选取组方350首方剂。首先进行方剂的预处理,使中医方药的概念性描述转变为有数据特性的描述;把原始数据,诸如症状、病机、药名、功效、中药类别、剂量、中药毒性等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本元素中口语化的、习惯用语等不规范的语言转换成统一的规范化语言,以保证数据挖掘结果的科学性。选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5为平台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分类关联规则分析三种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进行数据挖掘研究,从药物综合分析、症状分析、药物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分析、病机分析以及治法分析等几方面探讨陈修园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结果:结果显示陈修园着作中方剂的组方配伍有如下特点:(1)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方面:药物四气,主要集中在寒、温、平;性味配伍则注重辛、甘、苦的应用;药物归经上多用归于脾、胃、心、肝、肾经之药;说明用药既重性味,也重归经。(2)组方用药方面:补气药用药频次最多,为506次;补血药次之,为169次;二者主要药物如人参、白术、黄芪、山药、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在陈修园临证处方中,内服中药大量使用补虚药。(3)陈修园常在黄芪、人参、炙甘草温补的同时配伍黄连或黄芩等苦寒之药,体现其温中寓寒,补中寓攻的配伍特色。(4)高频核心药物中包含着四君子汤、四物汤、逍遥汤、八珍汤的组成,说明陈修园临证处方多侧重于使用补脾胃、益气血的治法。(5)陈修园妇产科临证用药多集中在川芎、当归、白芍、炙甘草、人参、熟地黄等为核心,从中仍可看出陈修园治疗妇产科疾病亦多侧重于使用补脾胃、益气血的治法。(6)在高频治法中发现陈氏擅长运用补益法,这与高频证候、高频中药及中药分类相一致,也说明陈修园以脾胃为中心的特点。(7)从舌象,脉象,症状综合分析陈修园临床治疗多以虚证、气滞证、外感证等为主要证型。(8)在症状与药物对应关联分析中,看出陈修园祛病“存津液”的学术思想。(9)本课题既证明了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药进行研究是可行的,也探讨总结出了陈修园处方用药配伍的一些特点,对挖掘、继承清代着名医学家陈修园的学术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结论:陈修园着作中的方剂集中体现了其学术思想,反映出其独特的配伍规律,但由于所涉信息量巨大,对这种海量信息的处理,单纯依靠传统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为此本课题采用了建立在中医药传统理论基础之上,最前沿的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方法,对陈氏方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分析,从陈氏方的配伍变化中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本课题拓展了开发方剂配伍规律知识软件的思路,推动了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学历代名方研究中的应用,为中医药科研、临床医疗实践以及中医药数据软件开发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谢晓娟[10](2013)在《绞股蓝总皂苷对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nephrin、VEGFmRNA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绞股蓝总皂苷对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VEGF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条件性永生化小鼠足细胞在33℃传代培养,37℃分化14天后,更换含1%胎牛血清、5.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使细胞同步化24小时后,随机分为:(1)A组:正常糖(NG,葡萄糖5.5mmol/L)组,(2)B组:高渗对照组(葡萄糖5.6mmol/L+甘露醇24.4mmol/L)、C组:高糖(HG,葡萄糖30mmol/L)组、D组:HG+缬沙坦10-5mol/L(HG+VALl0-5mol/L)组、E 组:HG+缬沙坦(HG+VAL10-6mol/L)组、F组:HG+缬沙坦10-7mol/L(HG+VAL10-7mol/L)组、G 组:HG+GPs 高剂量组(葡萄糖 30mmol/L+Gypenosides,Gpsl2ug/ml)、H 组:HG+GPs 中剂量组(葡萄糖30mmol/L+Gypenosides,Gps6ug/ml)、Ⅰ组:HG+GPs 低剂量组(葡萄糖30mmol/L+Gypenosides,Gps3ug/ml)分别作用24小时。用RT-PCR检测小鼠足细胞中nephrin和VEGF mRNA表达水平。结果:1.刺激24小时后,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刺激组的nephrinmRNA表达降低(P<0.01),VEGF mRNA 表达增多(P<0.01),高渗组的 nephrin、VEGFmRNA 表达无明显改变。2.与HG组比较,绞股蓝总皂苷干预组可提高高糖诱导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 mRAN表达,下调VEGFmRNA表达,并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P<0.05或P<0.01);低浓度绞股蓝总皂苷作用效果不明显(P>0.05)。缬沙坦有同样的作用,高剂量作用优于低剂量,高、中浓度间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3.缬沙坦调节VEGFmRNA表达作用较绞股蓝总皂苷作用无显着差异(P>0.05),调节nephrinmRNA作用较绞股蓝显着(P<0.01)。结论:1.高糖作用可使体外培养足细胞nephrin mRNA表达下降、VEGFmRNA表达增多;2.绞股蓝总皂和缬沙坦能同时明显增加高糖诱导的nephrinmRNA的表达,抑制足细胞分泌的VEGF mRNA的过表达,提示绞股蓝总皂苷肾脏保护作用与其部分地通过上调足细胞nephrin、下调VEGF表达来实现的;3.不同剂量的绞股蓝总皂存在一定差异,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优于低剂量组,且效果与缬沙坦类似。

二、《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提纲范文)

(1)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章 《汉书·艺文志·方技略》
    第一节 编撰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种卷计数与略序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二章 《隋书·经籍三子·医方》
    第一节 编撰
        一、四部分类的出现与定型
        二、七分法的复古与成熟
        三、七分与四部共荣
        四、七分与四部融合
        五、关于撰者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分集甲乙丙
        二、细类分析
        三、医方、道经、佛经的种卷计数与序文
        四、相关问题论述
        五、种卷分布
第三章 《旧唐书·经籍志·丙部子录》之经脉类与医术类
    第一节 编撰
        一、盛唐开元官修目录《群书四录》《古今书录》
        二、中、晚唐时期的官修目录编修活动
        三、《旧唐志》的编撰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经脉类、医术类种卷计数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四章 《新唐书·艺文志·丙部子录》之明堂经脉类与医术类
    第一节 编撰
        一、《新唐志》的撰修背景
        二、《新唐志》的史料来源
        三、《新唐志》的补史艺文志目录性质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明堂经脉类、医术类种卷计数
        三、种卷分布
第五章 《宋史·艺文志·子类·医书类》
    第一节 编撰
        一、《宋史》的撰修背景
        二、《宋志》的史料来源
        三、《宋志》的补史艺文志目录性质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宋志·医书》种卷计数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六章 《明史·艺文志·子类·艺术类·医术》
    第一节 编撰
        一、《明史》的撰修经过
        二、明代内府藏书与编目
        三、《明志》的史料来源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明志·医书》种卷计数
        三、种卷分布
第七章 《清史稿·艺文志·子部·医家类》
    第一节 编撰
        一、《清志稿》的撰修经过
        二、清代内府藏书与编目
        三、《清志稿》的史料来源
        四、《清志稿》后的相关目录撰修活动
    第二节 体例
    第三节 内容
        一、细类分析
        二、《清志稿·医家》种卷计数
        三、相关问题论述
        四、种卷分布
第八章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流变
    第一节 汉至隋时期: 六略之一,医分为四
        一、《七略》至《汉志》时期(西汉至东汉,[公元前33至前7间—公元75至106间])
        二、七分与四部共荣时期(三国至隋,[235-597])
    第二节 唐至元时期: 子部医方,从方至科
        一、《隋志》至两唐书时期(唐至宋初[629-1060])
        二、宋国史志至《宋志》时期(宋元)(1016-1345)
    第三节 明至今时期: 一代医着,类属森然
        一、《明志》至《清志稿》时期(明至20世纪80年代末)(1441-1989)
        二、王绍曾《清志稿拾遗》至《清志》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1992至今)
    第四节 正史医籍目录类系流变
第九章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利弊
    第一节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特点
        一、正史医籍目录的各本特征
        二、正史医籍目录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得失
        一、正史目录的共性利弊
        二、正史医籍目录的价值与缺陷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正史目录医籍着录史料长编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2)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乌头相关文献研究
    一、乌头名称衍变及川乌、草乌分化考辨
    二、乌头产地及基原考证
        (一) 产地考证
        (二) 基原考证
    三、乌头之毒
        (一) 毒性源流
        (二) 中毒机制
        (三) 中毒表现
        (四) 中毒解救
        (五) 使用禁忌
        (六) 配伍禁忌
        (七) 炮制减毒
        (八) 配伍减毒
    四、乌头性效
        (一) 性味归经
        (二) 功效主治
        (三) 性效特点
    五、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
        (一) 药材品质
        (二) 用量
        (三) 用法
        (四) 剂型
        (五) 配伍
        (六) 煎煮时间
        (七) 病证
第二部分 乌头减毒增效用药规律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 数据库选择标准
        (二) 乌头方信息数据库构建
    三、研究方法
        (一) 数据挖掘技术
        (二)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三) 统计学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 历代含乌头方剂基本情况分析
        (二) 给药途径分析
        (三) 炮制分析
        (四) 剂型分析
        (五) 其它毒效相关因素分析
        (六) 量效关系研究
        (七) 乌头方配伍规律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一、乌头毒效的辩证关系
        (一) 毒效一体
        (二) 毒效两面性
    二、影响乌头毒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一) 炮制
        (二) 剂型
        (三) 单复方及是否含酒
        (四) 用量
        (五) 给药途径
        (六) 配伍方法
    三、乌头主治病证用药规律分析
        (一) 痹证
        (二) 痛症
        (三) 寒痛证
        (四) 风寒湿证
        (五) 中风病
        (六) 疮疡病类
        (七) 虚寒证
        (八) 热毒证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3)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一、预试验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对象
        (三)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结果
        (五) 研究结论
    二、正式试验
        (一) 样本量的估算
        (二) 研究对象
        (三) 诊断标准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结果
讨论
    一、试验结果分析
        (一) 一般资料分析
        (二) 疗效评价指标分析
        (三) 临床疗效比较
    二、传统中医辨治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概况
    三、传统中医对于缺血性中风的认识存在局限性
    四、中医五神辨治缺血性中风的必要性
        (一) 前期研究基础
        (二) 中医五神学说简述
        (三) 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辨治缺血性中风的意义
    五、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的辨治
        (一) 缺血性中风中医魂、魄紊乱的病因
        (二) 基于“疾病过程论”的缺血性中风中医魂、魄紊乱病机演变
        (三) 缺血性中风魂强魄弱型的治则治法及方药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五神“魂”、“魄”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4)高校学报的内向性与其所属高校实力的相关性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二) 检索方法
    (三) 指标设计
二、结果
三、讨论与结论

(5)阿胶与不同动物来源皮胶的多元多息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阿胶来源和历史沿革
    第二章 《中国药典》阿胶药材标准的历史沿革
    第三章 阿胶质量评价现代研究进展
        1 氨基酸
        2 微量元素
        3 蛋白质/多肽
        3.1 等电聚焦电泳法(IFE)
        3.2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别(PAGE)
        3.3 凝胶色谱法
        3.4 质谱法
        4 挥发性成分
        5 水溶性成分
        6 DNA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第一章 阿胶药材的常规检测
        第一节 性状鉴别
        1 实验样品
        2 性状观察结果
        3 小结
        第二节 水分测定
        1 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节 水不溶物测定
        1 仪器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HPLC-MS鉴别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液质条件
        2.3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二章 2015年版《中国药典》阿胶检测方法的商榷与优化
        第一节 氨基酸含量测定项的商榷与优化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精密度试验
        2.6 重复性试验
        2.7 稳定性试验
        2.8 加样回收率试验
        2.9 校正因子的计算
        2.10 校正因子的重现性考察
        3 小结
        第二节 HPLC-MS鉴定项的优化
        1 仪器与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液质条件
        2.3 实验结果
        3 小结
    第三章 阿胶药材的质量评价研究
        第一节 阿胶与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的配制
        2.2 蛋白质标准溶液的配制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线性关系考察
        2.5 精密度试验
        2.6 重复性实验
        2.7 稳定性实验
        2.8 样品测定
        3 小结
        第二节 阿胶与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紫外光谱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光谱条件
        2.3 精密度实验
        2.4 稳定性实验
        2.5 结果
        2.6 统计分析
        3 小结
        第三节 阿胶与不同动物皮胶样品的19种氨基酸含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2 样品测定
        2.3 统计分析
        2.4 小结
        第四节 阿胶中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峰定位实验
        2.2 方法学考察
        2.3 样品测定
        2.4 多变量统计分析
        3 小结
        第五节 不同动物皮胶中4种阴离子含量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方法学考察
        2.2 样品测定
        3 小结
        第六节 不同动物皮胶的ICP-MS微量元素分析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供试品溶液的配制
        2.2 标准溶液的配制
        2.3 仪器参数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样品测定及结果
        3 多变量统计分析
        4 小结
结语
    1 药典方法的优化
    2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蛋白质含量分析
    3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紫外光谱分析
    4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19种AA含量分析
    5 阿胶中4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分析
    6 离子交换法测定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中4种阴离子含量
    7 阿胶及不同动物皮胶的ICP-MS微量元素测定
    8 创新点
    9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6)基于化学—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连翘药材质量评价与品—质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中药质量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章 连翘的本草考证
    第三章 连翘的生物学特征
    第四章 连翘属植物的鉴别
    第五章 连翘的现代研究概况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第一章 实验药材的常规检测
        第一节 实验药材的采集、产地加工、性状鉴别
        1 实验药材采集原则
        2 实验药材
        3 产地加工
        4 性状鉴别
        5 小结
        第二节 实验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
        1 试剂、仪器与样品
        2 方法
        3 小结
        第三节 实验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1 水分含量测定
        2 总灰分测定
        3 65%乙醇浸出物测定
        4 小结
        4.1 连翘药材水分的控制
        4.2 连翘药材总灰分的测定
        4.3 连翘药材浸出物的测定
        第四节 实验药材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1 连翘苷的含量测定
        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 测定法
        1.4 标准曲线的绘制
        1.5 方法学考察
        1.6 连翘苷含量的测定结果
        2 连翘酯苷A的含量测定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3 测定法
        2.4 标准曲线的绘制
        2.5 方法学考察
        2.6 连翘酯苷A含量的测定结果
        3 小结
        3.1 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3.2 连翘苷含量测定
        3.3 综合分析
    第二章 不同产地连翘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第一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紫外谱线组法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供试药材
        1.2 仪器
        1.3 试剂
        2 试验方法
        2.1 提取溶液的制备
        2.2 光谱条件
        2.3 方法学考察
        2.4 样品测定
        2.5 结果分析
        3 结果
        3.1 检测结果
        3.2 不同产地加工的紫外光谱及光谱数据比较
        3.3 不同产地同一提取液的紫外吸收峰位比较
        3.4 不同产地同一提取液的共有吸收峰位的紫外吸收强度比较
        3.5 聚类分析及相似度评价
        4 小结
        4.1 连翘紫外谱线组共有图谱的建立
        4.2 不同产地连翘共有特征峰紫外吸收强度比较
        4.3 紫外谱线组法对连翘药材区域性的鉴别
        第二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HPLC指纹图谱研究
        1 试剂、仪器与样品
        1.1 试剂、仪器
        1.2 供试药材
        2 连翘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2.1 供试品提取溶剂的优选
        2.2 供试品提取时间的选择
        2.3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的选择
        2.4 连翘HPLC色谱条件的确定
        2.5 对照品实验
        2.6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
        3.1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连翘HPLC指纹图谱
        3.2 连翘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
        3.3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连翘HPLC指纹图谱的影响研究
        4 小结
        4.1 连翘HPLC色谱条件的选择
        4.2 连翘HPLC指纹图谱分析
        4.3 不同产地加工方式连翘的HPLC图谱分析
        第三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GC-MS指纹图谱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和试剂
        1.2 供试药材
        2 方法
        2.1 挥发油的提取、分离
        2.2 GC-MS测定
        2.3 方法学考察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产地连翘的总离子流图
        3.2 共有峰的识别
        3.3 连翘挥发油GC-MS特征峰的选择
        3.4 聚类分析
        4 小结
        4.1 不同产地连翘挥发油检出化学成分分析
        4.2 连翘挥发油指标性成分及其相互比例的分析
        4.3 聚类结果分析
        第四节 连翘化学指纹图谱对市售连翘药材的鉴别
        1 实验药材
        2 市售连翘药材的常规检测
        2.1 市售连翘药材的薄层鉴别
        2.2 市售连翘药材的水分、灰分、浸出物测定
        2.3 市售连翘药材的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3 市售连翘药材的化学指纹图谱鉴别
        3.1 市售连翘药材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3.2 市售连翘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
        3.3 市售连翘药材的GC-MS图谱鉴别
        第五节 连翘化学指纹图谱对正品连翘和伪品金钟花的鉴别研究
        1 实验药材
        2 性状鉴别
        2.1 植物学特征
        2.2 药材性状特征
        3 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测定
        4 连翘和伪品金钟花的化学指纹图谱鉴别研究
        4.1 金钟花果实的紫外谱线组法鉴别
        4.2 金钟花果实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
        4.3 金钟花果实的GC-MS色谱图鉴别
    第三章 不同产地连翘药材的生物指纹图谱的建立
        第一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供试药材
        2 实验方法
        2.1 试剂配制
        2.2 蛋白质提取方法
        2.3 蛋白含量测定
        2.4 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3 实验结果
        3.1 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3.2 蛋白电泳结果
        3.3 蛋白电泳指纹图谱绘制
        3.4 聚类分析结果
        4 小结
        4.1 连翘种子蛋白PAGE电泳分析
        4.2 聚类分析
        4.3 连翘蛋白PAGE电泳指纹图谱分析
        第二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RAPD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材料
        2 试验方法
        2.1 DNA的提取
        2.2 PCR反应体系
        2.3 数据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RAPD扩增结果
        3.2 RAPD扩增多态性分析
        3.3 聚类分析
        4 结论
        4.1 RAPD扩增结果
        4.2 聚类分析
        第三节 不同产地连翘的DNA条形码研究
        1 试验材料、仪器和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
        1.3 供试品
        2 试验方法
        2.1 DNA的提取
        2.2 PCR扩增
        2.3 测序
        2.4 聚类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PCR扩增结果
        3.2 DNA测序结果
        4 小结
        第四节 连翘生物指纹图谱的应用
        1 实验药材
        2 连翘与金钟花的生物指纹图谱鉴别
        2.1 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
        2.2 RAPD
        2.3 DNA条形码
    第四章 连翘药材品-质相关研究
        第一节 连翘药材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1 不同产地连翘药材的性状聚类分析
        2 差异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2.1 不同产地连翘药材连翘苷、连翘酯苷A含量
        2.2 果实形状、色泽、斑点密集程度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
        2.3 fisher判别
        3 小结
结语
    1 连翘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1.1 连翘紫外谱线组法研究
        1.2 连翘高效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1.3 连翘挥发油GC-MS研究
    2 连翘生物指纹图谱研究
        2.1 连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研究
        2.2 连翘RAPD生物指纹图谱
        2.3 连翘DNA序列分析
    3 连翘的品-质相关性研究
        3.1 连翘药材性状特征与内在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4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5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附表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详细摘要

(7)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及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一、子宫腺肌病与免疫学研究进展
        (一) 细胞免疫与子宫腺肌病
        (二) 体液免疫与子宫腺肌病
        (三) 细胞因子与子宫腺肌病
    二、子宫腺肌病与细胞凋亡研究现状
        (一) 细胞凋亡与子宫内膜
        (二) 各种细胞凋亡相关因子与子宫腺肌病
    三、古代文献中子宫腺肌病相关论述的研究
        (一)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证候相关的论述
        (二)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病因病机相关的论述
        (三) 古代文献中与子宫腺肌病治则治法及方药相关的论述
        (四) 小结
导师治疗子宫腺肌病主要学术思想总结
    一、导师小传
    二、导师治疗子宫腺肌病经验总结
        (一) 审病求因,血瘀致病
        (二) 紧扣治则,治法灵活
        (三) 主要经验方方药分析
    三、导师在子宫腺肌病领域主要科研成果
实验研究
    实验一 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条件
        三、实验药品及器械
        四、实验仪器
        五、实验方法
        (一) 大鼠阴道涂片
        (二) 大鼠子宫腺肌病模型建立
        (三) 实验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法
        (四) 实验取材方法
        (五) 实验检测方法
        六、数据统计
        结果
        一、造模结果
        (一) 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建立情况分析
        (二) 行为学观察
        (三) 组织形态学观察
        (四) 各组间子宫重量及子宫系数比较
        二、各组大鼠血清指标检测情况
        (一) 各组大鼠血清IFN-γ浓度检测结果
        (二) 各组大鼠血清IL-4浓度检测结果
        (三) 各组大鼠血清IFN-γ/IL-4比值
        (四) 各组大鼠血清IL-2浓度检测结果
        (五) 各组大鼠血清IL-10浓度检测结果
        (六) 各组大鼠血清IL-2/IL-10比值
        讨论
        一、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的选择
        (一) 子宫腺肌病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二) 外科手术诱导法建立子宫腺肌病模型的依据
        (三) 模型复制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二、子宫腺肌病与Th1/Th2漂移
        (一) 实验指标的选择以及与子宫腺肌病的关系
        (二) 子宫腺肌病大鼠模型体内出现Th1/Th2漂移的机制分析
        三、活血消症方对模型大鼠体内Th1/Th2的漂移的干预机制分析
        (一) 活血消症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立论依据
        (二) 活血消症方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三) 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的调节作用
    实验二 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动物
        二、实验条件
        三、实验药品及试剂
        四、实验仪器
        五、实验取材方法
        六、实验检测方法
        (一) 实验光镜切片制备方法
        (二) 大鼠子宫组织相关指标免疫组化S-P法检测方法
        (三)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方法
        七、数据统计
        结果
        一、免疫组化结果
        (一) Livin蛋白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情况
        (二)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组织中Livin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三) Smac蛋白在正常内膜、在位内膜及异位内膜中表达情况
        (四) 各组大鼠子宫内膜中Smac蛋白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五) 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内膜组织中Livin和Smac表达的相关性
        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Livin mRNA和Smac mRNA结果
        (一) 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情况
        (二) 各组大鼠内膜组织中Smac mRNA的检测结果
        讨论
        一、子宫腺肌病与细胞凋亡
        二、Livin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三、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四、Livin与Smac在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相关性
        (一) Smac通过与BIR结构结合抑制Livin抗凋亡作用
        (二) Livin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促进Smac降解
        (三) Smac促使Livin自身泛素化
        五、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参加科研课题
详细摘要

(8)基于数据挖掘的金元四大家脾胃用药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正文
    一、刘完素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1.1 研究方法
        1.2 刘完素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1.3 小结
    二、张从正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方法
        2.2 张从正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2.3 小结
    三、李东垣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方法
        3.2 李东垣方药数据库挖掘结果
        3.3 小结
    四、朱丹溪方药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4.1 研究方法
        4.2 朱丹溪方药数据挖掘结果
        4.3 小结
    五、金元四大家脾胃用药比较与讨论
        5.1 高频药物比较
        5.2 高频药物归经及比较
第二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文献综述
    综述一:金元四大家的脾胃观研究现状
    综述二: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闽台名医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 ——陈修园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1.1 数据挖掘概念
    1.2 数据挖掘的特点
    1.3 数据挖掘的应用范围
    1.4 数据挖掘的作用
    1.5 数据挖掘的过程
第二章 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2.1 在中医药信息化中的应用
    2.2 在中医药专家研究中的应用
    2.3 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应用
    2.4 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2.5 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2.6 在临床医学诊断中的应用
第三章 数据准备
    3.1 研究对象
        3.1.1 数据来源
        3.1.2 数据选取标准
    3.2 数据预处理
        3.2.1 方剂名称规范化
        3.2.2 症状中舌象规范化
        3.2.3 症状中脉象规范化
        3.2.4 症状规范化
        3.2.5 证候规范化
        3.2.6 治法规范化
        3.2.7 病机规范化
        3.2.8 中药规范化
        3.2.9 炮制中药名规范化
        3.2.10 中药忽略处理
        3.2.11 中药剂量单位规范化
        3.2.12 中药类别,功效规范化
        3.2.13 中药毒性规范化
第四章 数据处理
    4.1 数据库
        4.1.1 数据库简介
        4.1.2 数据库表
    4.2 程序简介
        4.2.1 开发环境简介
        4.2.2 数据挖掘算法Apriori
        4.2.3 参数设置
第五章 数据挖掘结果与分析
    5.1 药物挖掘结果与分析
        5.1.1 药物四性分析
        5.1.2 药物五味分析
        5.1.3 药物归经分析
        5.1.4 药物毒性分析
        5.1.5 药物剂量分析
        5.1.6 药物分类分析
        5.1.7 药物功效分析
        5.1.8 单味核心药物分析
        5.1.9 高频药物所属分类分析
        5.1.10 舌象与药物关联分析
        5.1.11 脉象与药物关联分析
        5.1.12 两味药物关联分析
        5.1.13 三味药物关联分析
        5.1.14 四味药物关联分析
        5.1.15 五味药物关联分析
    5.2 症状分析
        5.2.1 单一症状频次分析
        5.2.2 舌苔分析
        5.2.3 脉象分析
        5.2.4 症状组合分析
        5.2.5 单一症状与单味药物关联分析
        5.2.6 单一症状与两味药物关联分析
        5.2.7 单一症状与三味药物组合的关联分析
        5.2.8 单一症状与四味药物组合的关联分析
        5.2.9 单一症状与五味药物组合的关联分析
        5.2.10 单一药物与症状组合的关联分析
        5.2.11 症状组合与药物组合的关联分析
    5.3 病机分析
        5.3.1 药物与病机关联分析
        5.3.2 症状与病机关联分析
        5.3.3 药物、症状与病机分析
        5.3.4 治法与病机分析
    5.4 方剂治法分析
    5.5 妇产科用药特点分析
        5.5.1 两味药物间关联分析
        5.5.2 三味药物间关联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10)绞股蓝总皂苷对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nephrin、VEGFmRNA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细胞
    (二) 实验药品
    (三) 主要试剂及配置
二、实验方法
    (一) 足细胞培养及鉴定
        1. 足细胞培养
        2. 小鼠足细胞的鉴定
    (二) LDH法药物浓度测定
        1. 取样
        2. 酶标仪法乳酸脱氢酶活性测定
    (三) 分组、给药
    (四) 观测指标
    (五) RT-PCR
        1 足细胞总RNA的提取
        2. 逆转录
        3. PCR扩增反应
    (六) 统计分析
三、结果
    (一) LDH吸光光度结果
    (二) 总RNA的提取鉴定
    (三) 荧光定量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 RT-PCR的检测结果
四、分析讨论
    (一) 足细胞鉴定
    (二) Nephrin、VEGF与足细胞损伤
    (三) 药物作用
        1. ARB药物与糖尿病肾病
        2. 绞股蓝总皂苷在DN中的应用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文献综述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参考文献

四、《郧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23卷总目次(论文参考文献)

  • [1]正史目录医籍着录研究[D]. 付鹏.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基于“毒-效-证”相关性的乌头用药规律研究[D]. 杜丽.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3]基于中医五神学说运用安魂益魄汤治疗魂强魄弱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的临床研究[D]. 李甲民.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高校学报的内向性与其所属高校实力的相关性探索[J]. 李永莲.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8(02)
  • [5]阿胶与不同动物来源皮胶的多元多息质量评价研究[D]. 刘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 [6]基于化学—生物指纹图谱技术的连翘药材质量评价与品—质相关研究[D]. 冯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4)
  • [7]活血消症方对子宫腺肌病模型大鼠Th1/Th2漂移及细胞凋亡机制的影响研究[D]. 侯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4(04)
  • [8]基于数据挖掘的金元四大家脾胃用药的比较研究[D]. 宋亚南.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9]闽台名医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 ——陈修园临证处方用药配伍特色研究[D]. 王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3(10)
  • [10]绞股蓝总皂苷对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nephrin、VEGFmRNA表达的影响[D]. 谢晓娟.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13(04)

标签:;  ;  

《云阳医学院学报》总目录2004年第23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