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论文文献综述)
张薇[1](2021)在《用生物学社团提升初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年我国《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提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三大方面、六大素养。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明发展高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含四大素养,但是最新的初中阶段生物学科《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还在草拟阶段,常态生物课堂的教学又由于课改的惯性思维,难以顾全发展初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初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相对滞后,培养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问题。本研究设计并实施了四种类型的生物社团案例,研究开展生物社团活动对初中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参加生物社团活动学生的生物学知识内化、生物学原理应用素养提升最为明显。说明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学到更多的生物学事实、概念、与生物相关的科技自然、生物经典实验,并且能更好地将学到的生物学知识应用于辨识生物现象、解决问题、运用到日常生活。2.参加生物社团活动学生的生命科学思维、生命科学实践素养提升很大,其中学生的制定计划、操作能力、活动态度、合作意识层面提升最大。但生命科学思维、生命科学实践素养比生物学知识内化、生物学原理应用素养的提升要慢。3.参加生物社团活动学生的生命科学态度素养有提高,说明社团的开展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合作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社会责任感。但与其他素养相比提升较小,说明生命科学态度的养成不是一年的社团活动就能显着提升的,需要持续地开展社团活动。本研究从理论探索到教学实践证明了通过社团活动提升初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希望能为广大一线初中生物教师在生物社团活动中落实发展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吴仁武[2](2021)在《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中国以其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使其被西方赞誉为“世界花园之母”。19~20世纪,西方国家在华进行了长期和大规模的植物考察、采集和引种活动。中国竹类植物自然分布广泛并且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利用历史,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把竹类植物作为在华采集和引种的一类主要植物。对美国在华竹类植物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价中国植物资源对世界的贡献,为今后植物引种史研究、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本研究以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其历史背景,调查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和引种竹类植物的时间阶段、采集地和属种等,对主要采集人员的采集活动进行重点分析,最后探讨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活动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展开的。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打开,原本让欧洲各国在华植物采集、引种工作受阻的屏障被打破,使其采集、引种活动迅速展开并且收获丰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间的采集引种活动趋于有序。欧洲各国在中国近代的植物采集、引种活动对美国来华植物采集活动有一定激励作用。在美国联邦政府鼓励、经济发展需求的促进、相关机构积极组织以及拥有一批热衷植物采集、引种专业人员的前提下,最终促成了美国来华开展植物采集、引种活动。(2)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时间跨度为1840~2010年。根据收集到的标本数据,美国在华共采集2 238份竹类植物标本。可鉴定的竹类植物隶属25属(占中国现有竹类植物属的73.5%),120种(含变种、变型,占中国竹种的22.5%),采集最多的属为簕竹属、刚竹属和箭竹属,采集最多的种为托竹、桂竹以及青秆竹。采集地涉及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65个市、自治州82个区(县以及县级市)。(3)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时间跨度为1898~2010年。经统计,美国农业部从中国引种了390份(其中306份直接引种);阿诺德树木园从中国引种了8种竹类植物;美国竹子协会从组织人员从中国引种了138种竹类植物,其中直接引种126种。可鉴定的竹类植物隶属28属(占中国竹类植物属的82.3%),185种(占中国竹类植物种的34.6%),13变种,20变型以及25品种,引种最多的属为刚竹属、簕竹属和箭竹属。(4)经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标本信息,共计45个采集者和采集队,在众多采集者中,莫古礼采集的标本数量最多。对美国农业部植物引种清单和《威尔逊植物志》的整理和分析,共计314份竹类植物从中国直接引种到美国,其中312份包含引种人信息,莫古礼、梅耶和威尔逊的引种量最多。莫古礼在华工作期间,共采集727号1840份竹类植物标本,隶属于20属93种(含变种、变型);共引种255份竹类植物到美国,分属于18属81种(含变种和变型)。(5)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后大大增加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多样性;竹类植物在美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形式也受到中国的影响,随着竹类植物的广泛应用,其竹类苗圃朝着精细化、品种化方向发展;莫古礼等人在华对竹子的研究,使得竹子分类学有了快速的发展,其在华期间莫古礼共发表3个属,55个竹类植物新类群和6个变种;竹类植物的引种成功,使得美国竹产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华采集期间,采集者们也深受中国竹文化的影响,他们对中国竹文化的传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张鑫,王辉,李东霞[3](2020)在《植物标本制作的研究概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对植物标本制作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研究,对植物标本制作方法和改良方法进行综合论述,为植物标本制作、保存的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殷越阅,周仕俊,庞海红,胡榜文,王文章,曾广莹,王和鹏[4](2020)在《药用植物腊叶塑封标本制作技术》文中研究说明提出了药用植物腊叶塑封标本制作中采集——压制——装订上台纸——塑封等各环节的方法,尤其针对标本制作中存在的变色、叶片脱落等问题提出了用5%酒精溶液浸泡、0.3%沸盐水浸泡、烘干箱烘干、硅胶干燥、醋酸铜溶液保色等解决方案。
刘绍俊[5](2019)在《浅谈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技术》文中研究表明在生物学科中,常常提到动植物标本的制作,就植物标本制作而言,进行植物标本制作,除了能够为生物研究提供标本,或是用于装饰和工艺品制作外,还能够作为植物研究的基本材料,做好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就显得至关重要,要保证制作的标本能够长时间的保存,就需要正确的认识植物标本制作技术,把握有效的保存技术应用,这对于提升整体植物标本的制作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以及保存三个关键环节进行研究,为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提供一些思路参考。
李超,张培育,徐军,张敏[6](2019)在《蜡质标本制作与保存对沉水植物稳定同位素的影响》文中认为实验通过模拟传统方法制作和保存蜡质标本,旨在探究制作和保存的不同阶段对3种沉水植物碳、氮稳定同位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制作和保存标本的过程均会对沉水植物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产生影响。植物标本压制的过程显着降低了沉水植物平均碳稳定同位素值,其中马来眼子菜下降了1.78‰,穗花狐尾藻下降了0.98‰,金鱼藻下降了0.72‰。在压制过程中氮稳定同位素值只有金鱼藻显着下降了1.1‰。沉水植物标本制作的浸泡过程使穗花狐尾藻和马来眼子菜的碳稳定同位素值分别出现了1.00‰和0.52‰的上升,金鱼藻的碳稳定同位素值增长小于0.08‰,氮稳定同位素值没有显着变化。沉水植物对标本制作和保存的过程响应存在种间差异。在制作和保存过程中对植物碳稳定同位素产生的影响大于氮稳定同位素值。因此建议,如果所研究对象的稳定同位素生态学差异小于3‰,蜡质标本的样品需要进行实验校准,不然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孟世勇,刘慧圆,余梦婷,刘全儒,马金双[7](2018)在《中国植物采集先行者钟观光的采集考证》文中提出基于文献与标本的研究,本文重新梳理和考证了中国植物采集先行者钟观光先生的采集历史。钟观光是我国第一个进行大规模植物标本采集的学者,已知其最早的标本采自1912年(采集于北京),最晚的是1933年(采集于浙江)。目前能够确定的钟观光采集的馆藏标本计10,228份,其中大部分保存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标本室(PEY,4,584份)、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PE,2,966份)和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BNU,2,032份),共计9,582份,约占钟观光馆藏标本总数的93.7%。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植物标本馆、爱丁堡植物园标本馆、美国哈佛大学植物标本馆等亦存有少量钟观光采集的标本(16份)。
赵新宇,孙璐[8](2017)在《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标本室的建设与完善》文中认为介绍了加强植物标本室建设的意义及其必要性,认为植物标本是农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直观教具,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植物标本室的建设与完善是农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分析了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标本的管理与维护方法,旨在为植物生产类专业标本制作提供理论依据。
王广艳[9](2015)在《植物标本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植物标本在植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有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2种类型。该文阐述了腊叶标本在采集时的注意事项及浸制标本的制作方法。笔者根据野外采集及教学经验,总结了植物标本在植物学教学中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为植物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为本科生将来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金兰,程伟燕,陈宇杰,刘海萍[10](2014)在《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植物标本是从事植物分类区系、形态解剖与系统进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依据。植物标本与诸多宏观、微观生物学科领域息息相关。尤其分类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世界各地博物馆所收藏的成千上万植物标本的比较研究。植物标本在生物学科研,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科学研究方面,它是新种发表和新分布区记述的唯一可检测和研究的证据。在教学方面,一件姿态栩栩如生的植物标本是最好的教具。通过标本的展示可增强课堂直观感,使学生可以轻松的接受有关信息,可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植物标本的制作是生物科学学者必须掌握的技术,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论文提纲范文)
(1)用生物学社团提升初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 |
1.1.2 生物学科课程目标的要求 |
1.1.3 初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现状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 |
1.2.1.1 核心素养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1.2 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现状 |
1.2.2 社团的研究现状 |
1.2.2.1 社团的国外研究现状 |
1.2.2.2 社团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初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
2.1.2 初中生物社团 |
2.2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杜威“从做中学”理论 |
2.2.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生物社团活动的案例设计 |
3.1 确定研究对象 |
3.2 研究对象的特征分析 |
3.3 活动案例设计 |
3.3.1 社会实践类活动案例 |
3.3.2 生活实践类活动案例 |
3.3.3 实验实践类活动案例 |
3.3.4 生态环保类活动课例 |
3.4 评价方案 |
3.4.1 评价原则 |
3.4.2 评价方式 |
第4章 活动案例的实施效果分析 |
4.1 学生访谈分析 |
4.2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纸笔测试卷成绩分析 |
4.2.1 实验前对照班和实验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差距 |
4.2.2 实验后对照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变化情况 |
4.2.3 实验后实验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变化情况 |
4.2.4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差距 |
4.3 生命科学实践、生命科学态度素养评价表的分析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2)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中国具有丰富的植物资源 |
1.1.2 欧洲国家来华考察、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 |
1.1.3 美国在华考察、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 |
1.1.4 竹类植物对美国的影响 |
1.2 相关概念 |
1.2.1 竹类植物 |
1.2.2 植物标本 |
1.2.3 植物引种 |
1.3 竹类植物分布概况 |
1.3.1 世界竹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分布概况 |
1.3.2 中国竹类植物多样性及其自然分布概况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6.1 研究时间 |
1.6.2 数据来源 |
1.6.3 地名考证 |
1.6.4 学名核准 |
1.6.5 人名核实 |
1.7 技术路线 |
2 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的时代背景 |
2.1 中国近现代社会背景 |
2.2 欧洲各国在华考察、采集和引种植物 |
2.2.1 欧洲国家对中国植物资源的初步认识 |
2.2.2 鸦片战争之前欧洲国家在中国植物的专业性采集 |
2.2.3 鸦片战争之后欧洲国家在中国植物的专业性采集 |
2.3 美国国内因素对植物采集、引种的推动 |
2.3.1 联邦政府对植物引种的鼓励 |
2.3.2 美国经济发展需求对植物引种的促进 |
2.3.3 相关机构对植物采集、引种工作的积极组织 |
2.3.4 热切追求和探索外来植物的采集者 |
2.4 美国在中国近代考察、采集和引种植物史略 |
2.4.1 初始时期(19 世纪) |
2.4.2 高峰时期(20 世纪上半叶) |
2.4.3 有序时期(20 世纪下半叶) |
3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历史研究 |
3.1 采集时间 |
3.1.1 1840~1915:竹类植物标本采集包含在全面植物采集中 |
3.1.2 1916~1948:专门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并展开研究 |
3.1.3 1949~2010:中美联合考察和采集竹类植物标本 |
3.2 采集种类分析 |
3.2.1 属、种数量总体分析 |
3.2.2 簕竹属 |
3.2.3 刚竹属 |
3.2.4 箭竹属 |
3.2.5 矢竹属 |
3.3 采集地分析 |
3.4 小结 |
3.4.1 促进了美国对中国竹类植物资源情况的了解 |
3.4.2 开启和加强了竹子分类学的研究 |
3.4.3 辅助了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 |
4 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历史研究 |
4.1 引种时间 |
4.1.1 1898~1915:引种初始阶段 |
4.1.2 1916~1948:引种高峰阶段 |
4.1.3 1949~2010:引种有序阶段 |
4.2 引种种类分析 |
4.2.1 属、种数量总体分析 |
4.2.2 刚竹属 |
4.2.3 簕竹属 |
4.2.4 箭竹属 |
4.3 引种地分析 |
4.4 竹类植物的运输 |
4.5 联邦植物引种园分析 |
4.5.1 联邦植物引种园总体介绍 |
4.5.2 种植竹类植物的植物引种园 |
4.5.3 乔治亚海岸植物园 |
5 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人员分析 |
5.1 采集和引种人员总体概况 |
5.1.1 标本采集人员及采集数量 |
5.1.2 引种人员及引种数量 |
5.2 莫古礼(FLOYD ALONZO MCCLURE,1897~1970) |
5.2.1 生平简介 |
5.2.2 在华主要采集、引种和研究竹类植物活动 |
5.2.3 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统计 |
5.3 梅耶(FRANK NICHOLAS MEYER, 1875~1918) |
5.3.1 生平背景 |
5.3.2 为美国农业部来华植物采集、引种活动概述 |
5.3.3 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 |
5.4 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1876~1930) |
5.4.1 生平背景 |
5.4.2 为阿诺德树木园来华植物采集、引种活动概述 |
5.4.3 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种类数量 |
5.5 与美国采集、引种相关的其他人员 |
5.5.1 费尔柴尔德(David Grandison Fairchild, 1869~1954) |
5.5.2 萨金特(Charles Sprague Sargent, 1841~1927) |
6 美国在华采集、引种竹类植物的影响 |
6.1 丰富了美国竹类植物种类 |
6.2 加强了竹类植物在美国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
6.2.1 模拟自然,营造复层群落结构 |
6.2.2 仿生产性竹林,构建单层群落结构 |
6.2.3 人竹共生,竹与人居环境融合 |
6.2.4 供应竹苗,精细构建竹类苗圃 |
6.3 加快了竹子分类学的研究 |
6.4 促进了美国竹产业的发展 |
6.5 开启了对中国竹文化的认知和传播 |
7 结论与讨论 |
7.1 结论 |
7.2 讨论 |
8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图表目录 |
图目录 |
表目录 |
附表 |
附表1 美国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名录 |
附表2 美国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名录 |
附表3 莫古礼在华采集竹类植物标本名录 |
附表4 莫古礼在华引种竹类植物名录 |
附表5 莫古礼在华研究期间发表的竹类植物新种名录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致谢 |
(3)植物标本制作的研究概述(论文提纲范文)
一、蜡叶标本 |
(一)蜡叶标本的制作 |
1. 吸水和压制过程。 |
2. 上台纸和保存。 |
(二)腊叶标本的优缺点 |
(三)腊叶标本的改良技术 |
1. 保色处理。 |
2. 吸水干燥过程改良。 |
3. 记录签和采集签的改良。 |
4. 保存处理改良。 |
二、覆膜标本(塑封标本) |
三、树脂标本 |
四、浸渍标本 |
五、结论 |
(4)药用植物腊叶塑封标本制作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 |
2 药用植物标本的压制及修整定型 |
2.1 药用植物标本压制 |
2.2 药用植物标本消毒、修剪整理、定型 |
3 药用植物标本装订及塑封 |
4 特殊药用植物标本的特殊处理 |
4.1 垫白色卫生纸 |
4.2 铺硅胶吸水干燥 |
4.3 用0.3%沸盐水或5%酒精溶液浸泡 |
4.4 烘干箱烘干 |
4.5 醋酸铜溶液浸泡保色 |
4.6 削枝条,切块茎 |
(5)浅谈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标本的采集要点 |
2 植物标本的制作要点 |
3 植物标本的保存 |
(8)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标本室的建设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1 加强植物标本室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 |
1.1 提升教学质量 |
1.2 增强本科毕业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
1.3 标本可以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 |
2 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
2.1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
2.2 采集标本的工具及用途 |
2.3 标本的制作 |
2.3.1 腊叶标本的制作 |
2.3.2 浸渍标本的制作。 |
3 标本的管理与维护 |
3.1 标本的管理 |
3.2 标本的维护 |
(9)植物标本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植物标本的类型 |
1.1 腊叶标本 |
1.2 浸制标本 |
1.2.1 绿色植物标本浸制 |
1.2.2 黄色植物标本浸制 |
1.2.3 红色植物标本浸制 |
1.2.4 白色植物标本浸制 |
1.2.5紫色植物标本浸制 |
2 植物标本在植物学教学中的作用 |
2.1 植物标本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桥梁 |
2.2 植物标本为植物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
2.3 植物标本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植物学的积极性 |
2.4 植物标本为本科生将来继续研究生的学习奠定基础 |
2.5 植物标本可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
(10)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植物标本的概述 |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 |
三、常见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
(一) 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
(二) 植物浸渍标本的制作方法 |
四、植物标本的作用 |
(一) 植物标本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
(二) 植物标本在教学中的作用 |
五、植物标本的应用前景 |
四、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论文参考文献)
- [1]用生物学社团提升初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D]. 张薇. 扬州大学, 2021(09)
- [2]美国在华采集和引种竹类植物历史及其影响研究[D]. 吴仁武. 浙江农林大学, 2021(01)
- [3]植物标本制作的研究概述[J]. 张鑫,王辉,李东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0(26)
- [4]药用植物腊叶塑封标本制作技术[J]. 殷越阅,周仕俊,庞海红,胡榜文,王文章,曾广莹,王和鹏. 陕西林业科技, 2020(01)
- [5]浅谈植物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技术[J]. 刘绍俊.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19(18)
- [6]蜡质标本制作与保存对沉水植物稳定同位素的影响[J]. 李超,张培育,徐军,张敏. 水生生物学报, 2019(03)
- [7]中国植物采集先行者钟观光的采集考证[J]. 孟世勇,刘慧圆,余梦婷,刘全儒,马金双. 生物多样性, 2018(01)
- [8]植物生产类专业植物标本室的建设与完善[J]. 赵新宇,孙璐.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4)
- [9]植物标本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 王广艳. 安徽农学通报, 2015(21)
- [10]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及其在科研、教学中的作用[J]. 金兰,程伟燕,陈宇杰,刘海萍. 现代交际,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