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一、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生率关系的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倩莹[1](2020)在《喹恶啉类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喹恶啉类药物是一类具有广谱抗菌促生长作用的化合物,主要品种有卡巴氧、喹乙醇、乙酰甲喹、喹烯酮和喹赛多。随着喹恶啉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其毒性问题尤其是遗传毒性和致癌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使用也因此受到禁止或严格限制。尽管喹恶啉类的遗传毒性研究已开展多年,但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原型药物上,无法证实遗传毒性与代谢物之间的关系。喹烯酮在多项体内和体外遗传毒性测试系统中呈阳性。喹烯酮代谢组群的致癌性预测结果提示其对大鼠具有致癌性,在临床使用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乙酰甲喹的临床前毒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毒性和遗传毒性。因此,喹烯酮和乙酰甲喹的致癌嫌疑不容忽视。本研究开展了喹恶啉类主要N-O基团还原代谢物的遗传毒性研究,并依据FDA和OECD指导原则以及《食品安全性评价程序和方法》中的GB15193原则,对乙酰甲喹和喹烯酮的致癌性进行了研究。1、喹恶啉类主要代谢物的遗传毒性研究通过Ames试验、V79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喹恶啉类主要N-O还原代谢物(脱二氧喹乙醇、脱二氧卡巴氧、脱二氧乙酰甲喹、脱二氧喹烯酮、N1脱氧喹烯酮和N1脱氧乙酰甲喹)的遗传毒性进行了研究。1.1 Ames试验试验菌株为TA97、TA98、TA100、TA102和TA1535。脱二氧喹乙醇、脱二氧卡巴氧、脱二氧乙酰甲喹最高浓度为5 mg/皿,脱二氧喹烯酮最高浓度为2.5mg/皿,N1脱氧喹烯酮和N1脱氧乙酰甲喹最高浓度为1.25mg/皿。对照组包括阳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DMSO)和空白对照组,在加和不加S9代谢活化系统条件下检测受试物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不论加与不加S9,喹恶啉类代谢物对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变菌落数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未超过2倍,且无剂量反应关系,表明脱二氧喹乙醇、脱二氧卡巴氧、脱二氧乙酰甲喹、脱二氧喹烯酮、N1脱氧喹烯酮和N1脱氧乙酰甲喹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具有致突变性。1.2 V79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受试物设三个浓度(67、33.5、16.75μg/m L),并设阳性对照组、溶剂对照组(DMSO)和空白对照组。结果显示,不加S9,67μg/m L脱二氧卡巴氧作用V79细胞18h,畸变率为13.0%,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不加S9,67μg/m L脱二氧乙酰甲喹作用V79细胞6和18h,畸变率分别为12.0%和16.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不加S9,67μg/m L N1脱氧乙酰甲喹作用V79细胞6和18h,畸变率分别为16.5%和18.0%,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加S9,67μg/m L N1脱氧乙酰甲喹作用V79细胞6h,畸变率为19.5%,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不加S9,33.5μg/m L N1脱氧乙酰甲喹作用V79细胞6和18h,畸变率分别为13.0%和15.0%,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加S9,33.5μg/m L N1脱氧乙酰甲喹作用V79细胞6h,畸变率为14.0%,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加与不加S9,N1脱氧喹烯酮、脱二氧喹烯酮和脱二氧喹乙醇对V79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1.3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20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20组,雌雄各半,分别为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药物组。试验结果表明,5g/kg b.w.脱二氧卡巴氧和脱二氧乙酰甲喹能够引起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显着增加(p<0.01)。0.31和0.16g/kg b.w.N1脱氧乙酰甲喹引起雄性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显着增加。5和2.5g/kg b.w.脱二氧卡巴氧和各剂量组的N1脱氧乙酰甲喹在雌性小鼠上是阳性。脱二氧喹乙醇、N1脱氧喹烯酮和脱二氧喹烯酮各剂量组在小鼠上的微核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以上结果表明,N1脱氧乙酰甲喹,脱二氧乙酰甲喹和脱二氧卡巴氧除在Ames试验中为阴性外,在其余遗传毒性试验中均为阳性,且遗传毒性大小与原型一致,即为N1脱氧乙酰甲喹>脱二氧乙酰甲喹>脱二氧卡巴氧。脱二氧喹乙醇,N1脱氧喹烯酮,脱二氧喹烯酮在三项遗传毒性试验中均为阴性。2、乙酰甲喹的致癌性研究采用SPF级昆明小鼠400只(随机分4组,每组雌雄各50只),SPF级Wistar大鼠440只(随机分4组,每组雌雄各55只)。混饲给药,乙酰甲喹在日粮中添加浓度分别为0、25、55和110mg/kg,小鼠持续喂养78周,大鼠持续喂养104周。小鼠在第26、52和78周定期采样,大鼠在第26、52、78和104周定期采样。试验期间观察动物日常表现。对定期剖检和染毒结束的动物进行血常规和血清生化分析,并进行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计算存活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肿瘤发生率和基准剂量。血常规结果显示,乙酰甲喹引起小鼠血常规指标,如HGB、HCT、MCV、MCH、RDW、PCT、PDW等发生显着性变化,提示乙酰甲喹能够引起血液的毒理学变化。血清生化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乙酰甲喹对肾脏和肾上腺具有毒性作用。另外,乙酰甲喹引起小鼠ALP、ALB、ALT和AST显着下降,第52周乙酰甲喹雄性小鼠组的肝脏系数和第78周乙酰甲喹雌性小鼠组的肝脏系数均显着降低。大鼠血清生化结果表明,第26周,M110组ALP、ALT和AST显着高于空白组。第52周,M110组ALP和ALT显着高于空白组。第78周,乙酰甲喹雌性大鼠组的ALB显着高于空白组,M110组AST和ALP显着高于空白组。第104周,乙酰甲喹组AST显着高于空白组,M110雌性大鼠组的ALB和TBA显着高于空白组。另外,脏器系数表明,M25组(第26周)雌性大鼠的肝脏系数和M110组(第52周)雌性大鼠的肝脏系数均显着下降。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第52和第78周乙酰甲喹组小鼠的肝脏和第52、78和104周乙酰甲喹组大鼠的肝脏均发生明显的病理学损伤。以上结果提示肝脏是乙酰甲喹主要毒性靶器官。脏体比结果表明,第26周,M110组雌性大鼠脑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第52周,M25组雄性大鼠脑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M110组睾丸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M55和M110组雌性大鼠肺脏系数显着低于空白组。第104周,M25组雄性大鼠心脏系数和肺脏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乙酰甲喹组雌性大鼠脾脏系数和脑的脏器系数显着低于空白组。小鼠脏体结果表明,第52周,M55组雌性小鼠心脏系数显着低于空白组;M55组睾丸和附睾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M110组雄性小鼠脑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第78周,M25组雌性小鼠肺脏、子宫和卵巢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M55和M110组雌性小鼠脑的脏器系数显着低于空白组,M110组雄性小鼠脾脏系数显着低于空白组。另外,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乙酰甲喹组的心脏和脑出现轻微病变,而肺脏、脾脏、睾丸、子宫和卵巢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与空白组比较,乙酰甲喹组的病变发生数显着增加,表明长期暴露乙酰甲喹对大鼠心、脑、脾脏、肺脏、睾丸、子宫和卵巢有一定毒性作用。本研究观察到空白组大鼠和小鼠肿瘤主要发生在生命后期,符合自发性肿瘤特征。乙酰甲喹以25、55和110mg/kg饲料添加量饲喂小鼠78周和饲喂大鼠104周具有致癌性。本研究发现第一例大鼠肿瘤出现在第62周M25雌性大鼠组,乙酰甲喹对大鼠的致癌潜伏期相对于空白组明显提前。乙酰甲喹所致小鼠肿瘤类型主要有肝癌、脾脏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血管肉瘤、肺腺瘤、肾上腺皮质瘤、乳腺纤维瘤、乳腺腺管瘤、睾丸间质细胞瘤和黑色素瘤。乙酰甲喹所致大鼠肿瘤类型主要有垂体腺瘤、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白血病、肝癌、肺间皮组织瘤、肺腺癌、黑色素瘤、子宫平滑肌瘤、肾上腺皮质瘤、卵巢颗粒瘤、乳腺纤维瘤、乳腺腺管癌、鳞状细胞癌和睾丸间质细胞癌。与空白组相比,乙酰甲喹能够引起新的肿瘤类型出现,在小鼠为脾脏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甲状腺C细胞癌、肾上腺皮质瘤和睾丸间质细胞癌;在大鼠为室管膜肿瘤、卵巢颗粒瘤和肾上腺皮质瘤。以上的肿瘤性病变发生率与空白组比较均显着增加,表明乙酰甲喹对小鼠和大鼠均具有致癌性。釆用Bayesian BMD系统软件,选择Dichotomous Hill模型,计算BMR(benchmark dose response)为5%时控制乙酰甲喹致癌的基准剂量为0.0102 mg/kg。鉴于乙酰甲喹在我国大量、广泛使用,其对靶动物和消费者的致癌风险应引起重视。3、喹烯酮的致癌性研究采用SPF级Wistar大鼠4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雌雄各50只。剂量设计依据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和90天喂养试验,设定喹烯酮在饲料中添加浓度依次为300、100和50mg/kg。持续喂养104周,在第52、78和104周定期采样。试验期间观察大鼠日常表现。对定期剖检的大鼠进行大体剖检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血常规和血清生化,计算存活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肿瘤发生率和基准剂量。结果显示,试验结束时,空白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存活率在雌性分别为60%、60%、54%、60%,在雄性分别为52%、54%、58%、60%。提示各剂量组在试验结束时存活均超过50%,符合致癌试验相关标准。在本研究中,第52周,喹烯酮组雌性大鼠AST、ALT和TG显着低于空白组,Q100和Q300组雌性大鼠CREA显着低于空白组;第78周,喹烯酮组雌性大鼠TBA显着高于空白组,Q50组雌性大鼠AST显着低于空白组。上述变化的血清生化指标存在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喹烯酮组肝脏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表明肝脏是喹烯酮慢性毒性的主要靶器官。血清生化结果显示,第52周,喹烯酮组钾离子浓度与空白组相比具有上升趋势,Q100和Q300组雄性大鼠钠离子浓度显着低于空白组。该结果表明喹烯酮可能诱导体内水盐失衡。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发现喹烯酮组肾脏和肾上腺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且病变发生数显着高于空白组,提示肾脏和肾上腺也是喹烯酮慢性毒性的主要靶器官。脏体比结果表明,第52周,喹烯酮组雌性大鼠子宫和肺脏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第78周,Q50组雄性大鼠心脏和肺脏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Q100组雄性大鼠脾脏和脑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Q300组卵巢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Q300组睾丸和附睾系数显着低于空白组。第104周,Q50组雄性大鼠心脏和脾脏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Q100组雄性大鼠心脏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Q300组雄性大鼠肺脏、睾丸和附睾的脏器系数显着低于空白组,脑的脏器系数显着高于空白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喹烯酮组心脏和脑出现轻微病变,而肺脏和脾脏发生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肺巨噬细胞聚集、脾脏淋巴滤泡增生。喹烯酮组大鼠生殖器官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子宫腔扩张、卵巢囊泡、睾丸萎缩、输精管腔扩张和睾丸间质增宽等。与空白组比较,喹烯酮组的病变发生数显着增加,表明长期暴露喹烯酮对大鼠生殖器官、心、脑、脾脏和肺脏有一定毒性作用。在本研究中,喹烯酮饲喂大鼠104周后,肿瘤发生率显着增加。肿瘤类型主要有垂体腺瘤、肝癌、脾癌、肾癌、肺腺瘤、肺间皮组织瘤、子宫平滑肌瘤、卵巢透明细胞癌、乳腺纤维瘤、乳腺癌、淋巴组织样的黑色素瘤、肾上腺皮质瘤、睾丸间质细胞癌和结肠癌。与空白组肿瘤类型相比,喹烯酮能够引起新的肿瘤类型出现,如肾癌、卵巢透明细胞癌和肾上腺皮质瘤。本研究发现第一例肿瘤出现在第55周Q100雌性大鼠组,喹烯酮致癌潜伏期相对于空白组明显提前。因此,喹烯酮对大鼠具有致癌性,该结论与喹烯酮代谢组群的致癌性预测结果相一致。鉴于喹烯酮在猪饲料中推荐使用剂量为50~75mg/kg饲料,本试验说明喹烯酮(50~300mg/kg)具有致癌性,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釆用Bayesian BMD系统软件,选择Dichotomous Hill模型,计算BMR为5%时控制喹烯酮致癌的基准剂量为0.0308mg/kg。

徐亚慧[2](2018)在《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防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白痢(pullorum disease,PD)病原为鸡白痢沙门氏菌,主要危害1020日龄以内的雏鸡,该病发病率较高,常导致鸡群大量死亡。在雏鸡阶段做好保健措施,到后期鸡只发病少,饲养管理会比较顺利,经济效益会明显上升。目前,对鸡白痢除检疫净化外,利用广谱抗生素作为雏鸡开口药是现在常用的预防措施,但是用抗生素做开口药存在两个弊端,一是会导致雏鸡肠道菌群平衡难以构建,二是容易损伤雏鸡的肝肾,造成免疫抑制。家禽在结束用药后仍具有易感性,在普通环境下仍能再次感染,致使后期疾病频发。而中药具有低毒、低残留、低毒副作用等特点,为促进畜牧业长久发展,确保动物性产品的质量,因此,开发能够安全代替抗生素的绿色中草药便成了畜牧业的迫切需求。本论文研究应用马齿苋发酵物对人工感染沙门氏菌的雏鸡进行防治试验,观察对雏鸡白痢的防治效果,同时进一步研究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肝、肾,免疫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为马齿苋发酵物在养禽业中作为新型绿色开口药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观察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本试验设置了马齿苋发酵物高、中、低剂量组,非发酵马齿苋高、中、低剂量组,氟苯尼考组与阳性、阴性对照组,每组20只肉鸡,检测各组人工感染雏鸡白痢后雏鸡的发病、死亡和治愈情况。发现4 mL/L马齿苋发酵物与氟苯尼考对雏鸡白痢防治效果相当(P>0.05),两者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在预防试验中能显着性抑制肉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P<0.05);在治疗试验中能显着提高肉鸡的治愈率(P<0.05)并减少肉鸡的死亡率(P<0.05)。说明4 mL/L马齿苋发酵物对该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为了评价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的安全性和免疫力,本试验选用60只1日龄的健康肉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第1组根据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预防试验结果,推荐自1日龄连续饮用4 mL/L马齿苋发酵物;第2组自1日龄连续0.15 g/kg氟苯尼考(说明书剂量)饮水,每日1次;第3组全程饮用新鲜自来水。分别于7d、14d心脏采血测定各组鸡ALT、AST、BUN、CRE、IgA、IgG和IL-2水平以及测定各组鸡的免疫器官指数。结果发现:马齿苋发酵物组所测ALT、AST、BUN、CRE指标均未见异常(P>0.05),并明显提升了IgG和IL-2水平(P<0.05),明显提高了肉鸡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氟苯尼考组明显提升了肉鸡BUN、CRE水平(P<0.05),明显降低了IgG、IL-2水平(P<0.05),明显降低了胸腺指数和法氏囊指数(P<0.05)。为了评价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90只1日龄的健康雏鸡,随机分成3组,每组30只。第1组自1日龄连续饮用4mL/L马齿苋发酵物;第2组自1日龄连续0.15 g/kg氟苯尼考(说明书剂量)饮水,每日1次;第3组全程饮用新鲜自来水。于7d、14d、21d分别测定各组盲肠微生物菌群。结果显示:马齿苋发酵物组显着降低了肉鸡盲肠中的沙门氏菌数量(P<0.05),明显升高了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氟苯尼考组也明显降低了沙门氏菌的数量(P<0.05),同时也明显减少了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P<0.05)。结论:4 mL/L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防治效果明显,可代替氟苯尼考作为养禽业的新型绿色开口药。

黄道成[3](2015)在《浅谈种鸡场鸡白痢的诊治与净化》文中指出鸡白痢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给养禽业造成较大损失。文中全面阐述了鸡白痢沙门氏菌病在病原学、传染方式、致病机理、临床症状的特点和病理变化的复杂性。雏鸡以白色下痢、衰竭和败血症为特征,成年鸡则主要表现为生殖器官受损害。确诊需作细菌分离和鉴定。防制上以预防为主,彻底根除鸡白痢病必须狠抓种鸡的检疫净化工作,辅以日常消毒和投服敏感药物。在种鸡场鸡白痢病的净化上,笔者以直接经验总结认为,掌握正确的检疫方法和判断标准,确定科学的检疫时间,加强对净化种鸡的管理是种鸡净化工作成败的关键,检疫净化仍然是目前防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病最有效的办法。

王丽宏,周军坡[4](2013)在《一例蛋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诊治体会》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11月上旬,辛集市某鸡场引进2400只雏鸡,4日龄开始出现病鸡,先后用氨苄西林、强力霉素治疗3天无效,随后几天发病陆续增多,且每天死亡10~20只,遂前去就诊,经综合诊断确定为雏鸡沙门氏菌感染。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

吴鹏威[5](2013)在《半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环境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指出为了研究半开放式鸡舍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测定了辛集新绿公司马庄养殖基地的一栋半开放式鸡舍,该鸡舍鸡舍高度(舍内梁下)为3m,舍内净跨度为8m,舍内长度为28m,人字型彩钢板屋顶,存栏2490只。利用环境检测仪对该鸡舍纵向(鸡舍进风口、中间、出风口)和垂直方向(鸡笼上层、中层、下层)的温度、湿度、风速、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氨气浓度等指标进行了长期动态监测,并且对舍内鸡群的采食量、产蛋率、蛋重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春季,舍内外温差为2.4℃,湿度差为4.5%。鸡舍出风口的温度比中间位置的温度高0.3℃,比进风口位置的温度高1.4℃,上层鸡笼比下层鸡笼平均温度高2.3℃,中层比下层鸡笼温度高1.2℃;湿度则是中间位置为46.4%,分别比进风口和出风口高3.2%和2.5%,下层鸡笼的湿度为46.2%,分别比中层和上层鸡笼高5.1%和9.3%;进风口二氧化碳浓度为1483mg/m3,比中间和出风口分别低40mg/m3和86mg/m3;光照中间的最高为40lx,分别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光照度高22lx和15lx;风速在出风口位置基本处于无风状态,进风口的平均风速为0.03m/s,中间的平均风速为0.04m/s;舍内氨气的平均浓度为4.3mg/m3;温度与湿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918)拟合方程为:y=-22.338+9.337x-0.297x2。中间的平均采食量小于进、出风口的平均采食量,差异显着(P﹤0.05),上层采食量极显着低于中、下层的采食量(P﹤0.01),下层的蛋重显着高于上、中层的蛋重(P﹤0.05)。2.夏季,舍内外温差为1.9℃,湿度差为6.5%。鸡舍进风口、中间、出风口三个位置的温度均达到了30℃以上,其中进风口最高达到了31.5℃,上层和中层鸡笼温度高于下层,达30℃以上;进风口的相对湿度为64.1%,比中间和出风口的相对湿度分别低4.6%和6.3%,下层鸡笼的相对湿度较大为78.6%,比中层和上层鸡笼的相对湿度分别高11.9%和20.7%;进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为1393mg/m3,比中间和出风口分别低165mg/m3和42mg/m3;夏季中间和出风口的平均光照都在40lx以上,进风口的光照强度只有13lx,进风口和中间的风速大于出风口的风速,均能达到0.1m/s以上;夏季舍内氨气平均浓度较低为3mg/m3;温度与湿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876)拟合方程为:y=-417.270+35.796x-0.656x2,温度与风速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 R2=0.881)拟合方程为:y=-3.999+0.255x-0.004x2。中间的采食量显着低于进、出风口的采食量(P﹤0.05),出风口的产蛋率显着高于进风口和中间的产蛋率(P﹤0.05)。3.秋季,舍内外温差为2℃,湿度差为1.3%。进风口的平均温度为19.8℃,比中间和出风口分别高0.4℃和1℃,鸡笼上层温度为19.2℃,比中层和下层分别高1.2℃和2.9℃;出风口的相对湿度最大为54.5%,比进风口和中间的相对湿度分别高4.4%和3.3%,下层的相对湿度为50.5%,比中层和上层的相对湿度分别高9%和18.7%;进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对较低为1504mg/m3,比中间和出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别低266mg/m3和534mg/m3;中间位置的平均光照强度最大为22lx,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光照强度分别高8.3lx和3.6lx;中间的平均风速为0.07m/s,进风口的平均风速为0.05m/s,出风口的平均风速仅为0.01m/s;舍内平均氨气浓度为3.6mg/m3;温度与湿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903)拟合方程为:y=-90.756+17.742x-0.530x2,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呈二次回归关系(P<0.01,R2=0.824)拟合方程为:y=2584.503-46.003x+0.202x2。出风口采食量显着高于进风口的采食量(P﹤0.05),极显着高于中间采食量(P﹤0.01),进风口蛋重显着高于中间蛋重(P﹤0.05),中间的产蛋率显着低于出风口的产蛋率(P﹤0.05)。4.冬季,舍内外温差为12.6℃,湿度差为5.4%。中间位置平均温度为12.5℃,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平均温度分别高1.6℃和1.5℃,上层鸡笼比下层鸡笼平均温度高4.5℃,比中层平均温度高1.9℃;中间位置的相对湿度为52.7%,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相对湿度分别高13.6%和9.2%,中层的相对湿度为47.2%,比上层和下层的相对湿度分别高0.6%和1.6%;冬季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进风口的二氧化碳浓度为2764mg/m3,中间二氧化碳浓度为2811mg/m3,出风口二氧化碳浓度为2901mg/m3;中间光照强度较大为58.3lx,比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光照强度分别大31.9lx和35.6lx;风速在进风口、中间和出风口三个位置的平均风速均在0.02m/s以下;舍内氨气的平均浓度为6mg/m3。下层采食量和平均蛋重均显着高于上、中层的采食量和蛋重(P﹤0.05)。5.半开放式鸡舍舍内环境在纵向和垂直方向上因季节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差异,导致舍内不同位置的鸡群的生产性能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鸡舍鸡群的均匀度不理想。从半开放式鸡舍整体环境参数来看,在冬季舍内最低平均温度能维持在8℃以上,氨气浓度相对较高,但在规定范围内,能够保证鸡群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在夏季舍内的平均温度较高,舍内没有很好的降温措施来降低鸡群的热应激,因此夏季鸡群的生产性能有所降低,而在春秋季节,舍内湿度较低,其它环境因素均在蛋鸡适宜生产的范围内,鸡群的生产性能不受影响。

徐建中[6](2012)在《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雏鸡死亡的主要受温湿度、饲养密度、光照等外部条件影响,通过研究分析,提出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相应措施,对温度、湿度、饲养密度、光照、卫生防疫通风换气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提出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不断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张英[7](2012)在《冬春季不同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变化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冬春季不同类型蛋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变化的关系,分别测定了陕西大匠公司超大规模密闭鸡舍、标准化密闭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禽养殖场有窗半开放鸡舍3种类型鸡舍冬春季环境参数的变化及其与蛋鸡产蛋性能的关系。3种类型鸡舍分别为大匠公司单栋12万只8层层叠式全自动控制工艺鸡舍1栋,单栋7000只三层阶梯式标准化密闭鸡舍1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畜禽养殖场单栋5000只有窗半开放鸡舍2栋。分别测定了5栋鸡舍冬春季不同环境控制模式下的CO2浓度、O2浓度、NH3浓度、温度、风速和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水平,以及各舍鸡群的产蛋率、破蛋率、死淘率等经济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冬春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比较:各类鸡舍氧气均与外界氧气浓度差异不显着;单栋5000只半开放鸡舍舍内外温差最小,舍内温度最低,CO2、NH3和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均显着低于其它鸡舍(P﹤0.05);12万只超大规模密闭鸡舍CO2、NH3浓度、温度和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等环境参数均显着高于半开放鸡舍和7000只标准化密闭鸡舍(P﹤0.05)。2冬春季鸡舍内各类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冬季鸡舍氧气浓度与有害气体浓度、温度均呈显着负相关关系(P﹤0.05),有害气体浓度之间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春季单栋7000只半自动常规密闭鸡舍和12万只超大规模密闭鸡舍各环境参数之间均有较强的相关性(P﹤0.05),单栋5000只半开放鸡舍各环境参数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3冬春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关系:冬季12万只超大规模鸡舍呼吸性粉尘浓度和全尘浓度均与产蛋率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破蛋率呈显着正相关(P﹤0.05);春季12万只超大规模鸡舍呼吸性粉尘浓度与破蛋率也呈显着正相关(P﹤0.05),但与产蛋率没有显着相关性(P>0.05),CO2、NH3浓度、温度等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也均没有显着相关性(P>0.05);不同类型鸡舍生产性能比较结果显示,12万只超大规模蛋鸡舍的破蛋率、死淘率显着高于其它鸡舍(P﹤0.05),产蛋率显着低于其它鸡舍(P﹤0.05)。综上所述:1、半开放式鸡舍冬季鸡舍温度相对较差,在部分低温情况下,影响蛋鸡生产性能,密闭式鸡舍温度优良;冬季半开放式鸡舍有害气体浓度相对较低,标准化密闭式鸡舍相对较高,超大规模鸡舍有害气体浓度最大;冬季鸡舍粉尘浓度是影响蛋鸡产蛋性能的重要环境因素。2、春季各类型鸡舍环境参数的整体变化规律与冬季大体一致,其中,超大规模鸡舍舍内有害气体浓度有所下降,半开放鸡舍舍内温度有了大幅提高,均达到鸡生产所需的正常范围。春季各种类型鸡舍内环境因素均未见对蛋鸡生产性能产生影响。

王长平,李剑虹,韦春波[8](2011)在《低温环境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文章阐述了低温环境对商品肉鸡体重、采食量、增重、饲料转化率、成活率、死亡率、疾病、肉质和行为等方面的影响。1体重大量研究表明适当降低育雏初始温度不影响肉仔鸡出栏体重。Harris等进行的商品肉用仔鸡常规低温育雏试验结果表明,8周龄时初始育雏温度为30.8℃的低温组体重与33.3℃或35℃的高温组体重相比无显着差异。

张美玲,宋咏,罗敏,王鲜忠[9](2010)在《有效防治鸡白痢,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文中提出我国是世界上家禽生产的大国,禽蛋、禽肉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其中,禽蛋人均占有量22公斤,已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而禽肉人均占有量11.5公斤,发展空间还很大。近年来我国的

李睿[10](2008)在《低温和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试验研究低温和硒水平对0-4周龄笼养蛋雏鸭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采用两因素有重复设计,两因素分别是环境温度和硒水平。设两个温度水平,分别为低温和适温,适温为雏鸭的正常育雏温度。温度控制要求为1-7日龄为30~33℃,8-14日龄为28~30℃,15-21日龄为24~26℃,22-28日龄为21~25℃。低温处理前三天温度与适温舍相同,第四天开始控制为低于适温舍5±1℃,第28天时与适温舍温度相同21℃。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硒(亚硒酸钠)0.2mg/kg(适硒)、0.4mg/kg (中硒)和0.8mg/kg (高硒)组成3种试验日粮。将1日龄健康金定母鸭雏216只,按试验设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鸭。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低温使全期日采食量升高,而使日增重降低,在低温环境下提高饲粮硒水平,能使日采食量有所下降,而日增重有上升的趋势。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处理组对血清中K和Na影响显着(P<0.05);温度对血清中K、Na和Cl影响不显着(P>0.05),低温有使血清K上升的趋势;硒对血清中K、Na和Cl影响不显着(P>0.05)。(2)不同处理组对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和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影响显着(P<0.05);温度或硒对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与球蛋白之比影响均不显着(P>0.05)。(3)不同处理组对血清中尿酸和肌酐影响显着(P<0.05);温度对血清中尿酸和肌酐影响显着(P<0.05),对血清中尿素氮影响不显着(P>0.05);硒对血清中尿酸、尿素氮和肌酐影响均不显着(P>0.05)。(4)温度或硒对CO2、pH、渗透压和阴离子间隙均没有达到显着水平(P>0.05)。温度和硒的交互作用对CO2、pH、渗透压和阴离子间隙无显着影响(P>0.05)。(5)温度对血清中T3影响极显着(P<0.01),在低温条件下添加硒使血清中T3显着降低(P<0.05)。温度对血清中T4影响不显着(P>0.05),中硒水平显着提高了血清中T4的浓度(P<0.05)。温度对血清中皮质醇影响不显着(P>0.05),低温使血清中皮质醇有增加的趋势;硒对血清中皮质醇影响不显着(P>0.05),但随硒添加量的增加,血清中皮质醇有下降趋势。(6)不同处理组对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影响差异显着(P<0.05),在低温条件下,随硒添加量的增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有升高趋势。低温显着增加了血清丙二醛的含量(P<0.05),硒对血清丙二醛没达到显着水平(P>0.05)。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转化率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等变化情况,表明低温条件下,适当提高饲粮硒添加水平(本试验推荐适宜的添加量为0.4mg/kg)可缓解冷应激对雏鸭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生率关系的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生率关系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喹恶啉类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1.2.1 喹恶啉类遗传毒性研究
        1.2.2 喹恶啉类代谢与遗传毒性研究进展
        1.2.3 喹恶啉类(原型和代谢物)致癌性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目标
第二章 喹恶啉类主要代谢物的遗传毒性研究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药物与试剂
        2.2.2 溶液配制
        2.2.3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4 试验动物、细胞株和菌株
        2.2.5 Ames试验
        2.2.6 V79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2.7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2.2.8 统计学分析
        2.2.9 基准剂量分析
    2.3 结果
        2.3.1 Ames试验
        2.3.2 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
        2.3.3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2.3.4 遗传毒性的基准剂量
    2.4 讨论
    2.5 结论
第三章 乙酰甲喹的致癌性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药品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3 试验动物
        3.2.4 加药饲料制备
        3.2.5 剂量选择
        3.2.6 试验设计
        3.2.7 观测指标
        3.2.8 数据处理和分析
        3.2.9 基准剂量分析
    3.3 乙酰甲喹对小鼠的致癌性结果
        3.3.1 临床观察
        3.3.2 体重变化
        3.3.3 摄食量
        3.3.4 血常规指标
        3.3.5 血清生化指标
        3.3.6 脏器重量
        3.3.7 脏器系数
        3.3.8 病理学检查结果
        3.3.9 乙酰甲喹对小鼠致癌的基准剂量
    3.4 乙酰甲喹对大鼠的致癌性结果
        3.4.1 临床观察
        3.4.2 体重变化
        3.4.3 摄食量
        3.4.4 血常规指标
        3.4.5 血清生化指标
        3.4.6 脏器重量
        3.4.7 脏器系数
        3.4.8 病理学检查结果
        3.4.9 乙酰甲喹对大鼠致癌的基准剂量
    3.5 讨论
    3.6 结论
第四章 喹烯酮的致癌性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药品与试剂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3 实验动物
        4.2.4 加药饲料制备
        4.2.5 剂量选择
        4.2.6 试验设计
        4.2.7 观测指标
        4.2.8 数据处理和分析
        4.2.9 基准剂量分析
    4.3 结果
        4.3.1 临床观察
        4.3.2 血常规指标
        4.3.3 血清生化结果
        4.3.4 脏器重量
        4.3.5 脏器系数
        4.3.6 病理学检查结果
        4.3.7 喹烯酮对大鼠致癌的基准剂量
    4.4 讨论
    4.5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试验期间动物体重变化
    试验期间肿瘤性病变
个人简历
致谢

(2)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防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研究进展
        1.1.1 病原学
        1.1.2 流行病学
        1.1.3 临诊症状
        1.1.4 病理变化
        1.1.5 致病机理
        1.1.6 诊断
        1.1.7 防制措施
    1.2 马齿苋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2.1 黄酮类化合物
        1.2.2 萜类化合物
        1.2.3 生物碱类化合物
        1.2.4 多糖
        1.2.5 香豆素类
        1.2.6 其他成分
    1.3 马齿苋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1.3.1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1.3.2 抗氧化作用
        1.3.3 抗肿瘤作用
        1.3.4 保肝作用
        1.3.5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1.3.6 其他作用
    1.4 中药发酵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中药发酵技术的历史
        1.4.2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
        1.4.3 现代中药发酵技术的优势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药品
        2.1.3 试验菌种
        2.1.4 主要试剂
        2.1.5 主要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防治
        2.2.2 安全性试验
        2.2.3 免疫指标测定
        2.2.4 肠道菌群测定
    2.3 数据处理
3 结果
    3.1 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防治试验结果
        3.1.1 攻毒后临床症状
        3.1.2 攻毒剂量试验结果
        3.1.3 预防试验结果
    3.2 治疗试验结果
    3.3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4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免疫指标的影响
        3.4.1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gA的影响
        3.4.2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gG的影响
        3.4.3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L-2的影响
        3.4.4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3.5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4 讨论
    4.1 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防治效果的影响
    4.2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ALT、AST、BUN和CRE的影响
    4.3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血清中IgA、IgG和IL-2的影响
    4.4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
    4.5 马齿苋发酵物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详细摘要

(3)浅谈种鸡场鸡白痢的诊治与净化(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病原学
3 流行病学
4 致病机理
5 临床症状
6 病理变化
7 诊断
8 防治措施
9 种鸡场鸡白痢的净化与体会
    9.1 认真制订贯彻执行鸡白痢沙门氏菌检疫净化方案和综合防治办法
    9.2 熟练掌握检疫净化方法和判定标准
    9.3 确定科学的检疫时间
    9.4 加强净化种鸡的管理

(5)半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环境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畜舍环境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半开放式鸡舍简介
    1.3 畜舍环境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3.1 温度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3.2 湿度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3.3 光照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3.4 风速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3.5 有害气体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3.6 粉尘对畜禽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1.4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1.5 研究目的及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时间地点与试验动物
        2.1.2 鸡舍建筑结构及建筑参数
        2.1.3 试验设计与日粮组成
        2.1.4 主要仪器
    2.2 试验动物的饲养与管理
    2.3 计算及统计方法
3.结果分析
    3.1 春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1.1 春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1.2 春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1.3 春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1.4 春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3.1.5 春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夏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2.1 夏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2.2 夏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2.3 夏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2.4 夏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3.2.5 夏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秋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3.1 秋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3.2 秋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3.3 秋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3.4 秋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3.3.5 秋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4 冬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3.4.1 冬季舍内温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4.2 冬季舍内湿度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4.3 冬季舍内其它环境参数分布及其变化规律
        3.4.4 冬季温度与其它环境参数的回归分析
        3.4.5 冬季舍内环境质量变化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讨论
    4.1 春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4.2 夏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4.3 秋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4.4 冬季舍内外环境参数变化及其对生产性能影响的分析
    4.5 半开放式鸡舍性能的分析
5.结论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致谢

(6)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雏鸡死亡原因分析
    1.1 育雏温度
    1.2 湿度
    1.3 饲养密度
    1.4 光照
    1.5 通风换气
    1.6 鸡舍卫生和疾病预防工作
2 降低雏鸡死亡率的对策探讨
    2.1 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
    2.2 调节好湿度
    2.3 控制好饲养密度
    2.4 制定合理的光照制度
    2.5 保持正常的通风换气
    2.6 搞好卫生和消毒, 控制疾病发生

(7)冬春季不同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变化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养禽环境控制研究进展
        1.1.1 家禽养殖环境的概念及现状
        1.1.2 国内外养禽环境控制工艺
    1.2 不良环境因素对家禽的影响
        1.2.1 环境温度对家禽的影响
        1.2.2 环境湿度对家禽的影响
        1.2.3 有害气体对家禽的影响
        1.2.4 光照对家禽的影响
        1.2.5 粉尘对家禽的影响
    1.3 开放鸡舍与密闭鸡舍工艺及其优缺点
        1.3.1 开放式鸡舍
        1.3.2 密闭式鸡舍
    1.4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冬季不同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变化关系的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半开放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测定
        2.1.2 半自动普通密闭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生产性能测定
        2.1.3 超大规模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生产性能测定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冬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比较
        2.2.2 冬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变化规律
        2.2.3 冬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的关系分析
    2.3 讨论
        2.3.1 冬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因素分析
        2.3.2 冬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因素变化特点分析
        2.3.3 冬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因素与蛋鸡经济性状的关系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春季不同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变化关系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半开放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测定
        3.1.2 半自动普通密闭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生产性能测定
        3.1.3 超大规模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生产性能测定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春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比较
        3.2.2 春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变化规律
        3.2.3 春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的关系分析
    3.3 讨论
        3.3.1 春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因素分析
        3.3.2 春季不同类型鸡舍环境因素变化特点分析
        3.3.3 春季不同类型鸡舍蛋鸡经济性状的变化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有效防治鸡白痢,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论文提纲范文)

1. 鸡白痢的流行特点
2. 鸡白痢的临床症状
    2.1. 胚胎感染
    2.2 雏鸡白痢
    2.3 育成鸡白痢
    2.4 成年鸡白痢
3. 鸡白痢的病理剖解变化
    3.1 胚胎感染
    3.2 雏鸡白痢
    3.3 育成鸡白痢
    3.4 成年鸡白痢
4. 鸡白痢的病原
5. 鸡白痢的药物治疗
    5.1 中草药治疗
    5.2 抗生素与磺胺类药物治疗
    5.3 微生物制剂治疗
6. 鸡白痢的综合防制措施
    6.1 消毒
    6.2 雏鸡的选择与饲养
    6.3 执行定期检疫措施。
    6.4 做好引进种鸡的管理工作
    6.5 药物预防
    6.6 特异性预防
    6.7 益生素
    6.8 新型饲料添加剂
        6.8.1 聚合物添加剂
        6.8.2 有机酸制剂
        6.8.3 饲料酶
7. 总结

(10)低温和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中国蛋鸭生产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1.1 蛋鸭生产现状
        1.1.2 蛋鸭生产的发展趋势
    1.2 蛋鸭笼养的优缺点
        1.2.1 优点
        1.2.2 缺点
    1.3 寒冷应激的研究进展
        1.3.1 寒冷应激的一般概念
        1.3.2 动物对寒冷应激反应的生理机制
        1.3.3 寒冷应激对动物的影响
        1.3.4 寒冷应激的防制措施
    1.4 笼养蛋鸭育雏
        1.4.1 常规蛋鸭育雏概述
        1.4.2 低温育雏发展概述
        1.4.3 低温育雏的效果
        1.4.4 低温育雏技术展望
    1.5 微量元素硒的研究进展
        1.5.1 硒的理化性质
        1.5.2 硒在动物与体内的吸收、代谢与排泄
        1.5.3 硒的生理生化作用及调节
        1.5.4 硒缺乏及中毒的临床表现
    1.6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及试验目的
        1.6.1 选题依据
        1.6.2 试验目的
    1.7 课题来源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2.2 试验饲养管理
    2.3 试验日粮
    2.4 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2.4.1 生产性能
        2.4.2 血样的采集
        2.4.3 血清中激素的测定
        2.4.4 血清中代谢物浓度的测定
        2.4.5 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试验结果
    3.1 饲养试验结果
        3.1.1 不同处理对笼养蛋雏鸭日增重的影响
        3.1.2 不同处理对笼养蛋雏鸭日采食量的影响
        3.1.3 不同处理对笼养蛋雏鸭饲料转化率的影响
    3.2 血清生化指标结果
        3.2.1 不同处理对血清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对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对血清尿酸、尿素氮、肌酐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对血液血气指标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对血清T3、T4 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3.2.6 不同处理对血清中总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4.1 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4.2 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2.1 对血清无机离子含量的影响
        4.2.2 对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球比的影响
        4.2.3 对尿酸、尿素氮、肌酐的影响
        4.2.4 对血液血气指标的影响
        4.2.5 对血清T3、T4 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
        4.2.6 不同处理对总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生率关系的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喹恶啉类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研究[D]. 刘倩莹.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2)
  • [2]马齿苋发酵物对雏鸡白痢的防治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D]. 徐亚慧. 河北农业大学, 2018(03)
  • [3]浅谈种鸡场鸡白痢的诊治与净化[J]. 黄道成. 养禽与禽病防治, 2015(03)
  • [4]一例蛋雏鸡感染鸡白痢沙门氏菌的诊治体会[A]. 王丽宏,周军坡. “创新技术与管理;迎接畜牧业面临新挑战”论文集, 2013
  • [5]半开放式鸡舍不同季节环境参数变化规律及其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 吴鹏威. 河北农业大学, 2013(03)
  • [6]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措施[J]. 徐建中. 畜牧兽医杂志, 2012(06)
  • [7]冬春季不同鸡舍环境参数与蛋鸡经济性状变化关系的研究[D]. 张英.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01)
  • [8]低温环境对商品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J]. 王长平,李剑虹,韦春波. 中国家禽, 2011(04)
  • [9]有效防治鸡白痢,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J]. 张美玲,宋咏,罗敏,王鲜忠. 中国动物保健, 2010(02)
  • [10]低温和硒对笼养蛋雏鸭生长及生化指标的影响[D]. 李睿. 东北农业大学, 2008(03)

标签:;  ;  ;  

不同温度育雏与雏鸡白痢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