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江淮JH-A小麦半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研究

新型江淮JH-A小麦半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研究

一、新型江淮JH—A型小麦半精量排种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瞿江飞,赵武云,史瑞杰,戴飞,张仕林,王锋[1](2021)在《棘轮式间歇充种胡麻播种机设计与试验》文中认为为实现胡麻种植作业中的播量控制,保证胡麻播种均匀性,设计一种棘轮式间歇充种胡麻播种机。该播种机以小型拖拉机为动力源,采用外槽轮式小籽粒排种器,可一次性完成开沟、播种、覆土等作业。分析和确定种箱、排种器、棘轮、开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结构参数,设计一种棘轮控制间歇式充种装置并分析其工作原理。田间试验表明:播种深度合格率为91.2%、播种间距合格率93.5%、总排种量稳定性变异系数5.5%、各行排种一致性2.8%,平均播种深度为40 mm,平均相邻行距为180 mm,漏播率为1.2%,各项技术性能满足胡麻生产种植的农艺技术与对应标准要求。

邓丽君,乔滕菲[2](2021)在《基于EDEM的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文中提出为实现小麦的精量排种,设计了一种精量小麦排种器。对排种器进行设计计算,最终确定排种器为锥盘式,型孔数量为50个,锥角为30°。采用EDEM软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当转盘转动速度为19.38r/min、型孔长度平均值为7.95mm、小麦种子外层厚度为8.20mm时,作业合格率为89.55%,单粒率可达到50.80%,符合排种器的作业要求。试验结果表明:排种器具有行间的排量较足和一致性好的特质,在小麦的播种过程中,系数的变异已经控制在10%以内。根据测量的秧苗数量计算面积,小麦每667m2可达到4万株,分蘖的数量为3~10株,分蘖完成后每667m2达25万株,可以满足小麦种植的实际需求。

刘富玺[3](2019)在《试验小区的小麦精密播种装备及测试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田间育种、品种对比是进行良种繁育的重要科学手段,而小区育种作为选育良种、优化栽培技术的有效途径,通过小区精密种植模式可减少种子用量、提高作物单产,然而小区育种较难实现精密播种。小区精密播种机作为农业田间小区试验的重要工具,可满足一般播种质量要求,然而对于小面积试验小区化种植而言,针对精确种植即定点定位研究种子、植株间生长发育竞争等相关问题时,小区播种机往往达不到要求,还需依赖人工播种,并且影响小区精密播种机播种质量的因素复杂,尚缺乏完善的小区精密播种评价体系,生产实际中理论设计值与田间播种有差异,这些都限制了小区精密播种技术的发展。本文针对试验小区小麦精密种植需求,设计了导轨式小区精密播种平台,搭载了新型环带式精密排种器和气吸式精密排种器,进行了田间试验,探究开沟器、土块径对播种质量的影响。基于上述田间试验进一步提出精准定位播种技术,另设计了精准定位播种装置并进行田间试验,为小区精密播种技术提供了新的装备支撑。本文所做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针对宁麦13,使用栅条板均匀打孔模拟精密排种器进行室内和田间开沟播种试验,结合国家标准《单粒(精密)播种机试验方法》的试验要求,补充对精密播种的播种质量评价体系,提出垂直播种行方向纵向偏移指标补充评价播种质量,并结合土壤块径、茬口等环境因素形成小区精密播种评价体系。2、根据栅条板模拟精密排种器排种过程不连续,设计环带式精密排种器、气吸式精密排种器,配合开沟器搭建播种装置平台,为了达到播种直线性稳定要求,设计导轨式精密播种装置平台进行田间试验完成对播种装置的测试评价。3、针对导轨式精密播种装置搭载的气吸/环带式精密排种器—双圆盘/条带旋耕开沟组合,进行粒距为1.5cm、3cm和4.5cm的重复试验,发现气吸式条带开沟组合在播种粒距为4.5cm时播种效果最优,合格率达70%以上,重播率15%左右、漏播率12%左右,开沟器及开沟后土壤块径大小对播种质量是有影响的。为了避免落种过程及土壤地表对播种的影响,结合穴播播种方式提出一种新型播种方式—精准定位播种技术。4.为了达到精准定位播种要求,设计一套与精准定位播种技术相适应的播种装置,完成样机的设计制造,进行样机的田间试验,获得新型播种装置的播种性能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地表高低不平对装置播种深度有影响,行距粒距可控,数据准确可靠。

李伟[4](2018)在《稻茬麦小区免耕播种试验与小区播种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受稻麦轮作区难耕难种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影响,免耕播种技术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年来,稻麦轮作区形成了一系列免耕播种技术模式,但是由于缺乏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尤其缺乏适用的小区试验精准播种技术,不能对各种免耕播种技术模式的效应机理进行解析,从而造成对各种免耕播种技术模式区域适应性不能进行准确评价,阻碍了免耕播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本文首先对稻茬麦的几种播种技术模式进行研究,应用种子区微气候测试仪对不同播种技术模式的种子区微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根系三维重构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对不同免耕播种方式、播种密度的根群体指标、地上部表型指标进行定量,为评价不同免耕播种技术模式的区域适应性及合理密植提供参考。在小区试验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小区试验用精密播种技术的特征,结合对现有的小区播种机技术特点的分析,提出新型小区播种机的技术要领,进而以此研发试制出新型小区播种机并进行了小区播种试验装置的试验检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不同播种技术模式下种子微气候动态及对出苗影响。设置免耕露播覆草、免耕条播覆土、免耕戳播和传统耕作四种播种方式,并对种子区微环境进行动态监测,结合种子萌发立苗情况对不同播种方式的区域适应性进行快速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技术模式下种子区微气候变化存在差异,免耕条播覆土、免耕戳播处理种子区微气候较好且出苗率较高,为四者中较佳播种方式。(2)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地下部的响应。从根系构型的思路建立稻茬麦的株间根系竞争定量方法,利用根系构型数字化仪将小麦根系构型拓扑进行数字化,使用Pro-E软件进行模拟重构,进而利用数据分析处理软件MATLAB对模拟的3D根系构型进行分析,探求使用3D根系构型指标进行根系竞争定量化的实现方法,以期探索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下稻茬麦时空分布特征,为当地合理播种方式、播种密度的选取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相较于人工模拟免耕条播,免耕戳播处理下,邻株之间根系生长有较明显的‘此消彼长’现象,随着播种密度的降低,竞争指数波动趋于平缓;受邻株影响,两种播种方式均出现不同程度‘行间拓展’的方向性生长现象,相较而言,免耕戳播根系生长的方向性更加明显;相较于人工模拟免耕条播,免耕戳播在各时期各土层根系水平夹角整体表现为:行向>行间,表明免耕戳播方式下,根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更趋向于向行间拓展,并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小,行间、行向拓展趋势减弱。(3)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地上部的响应。使用图像处理软件Digimizer对各时期小麦表型指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两种播种方式,单株叶长、平均茎秆长、单株叶面积、平均叶宽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减小而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同种播种密度下,人工模拟免耕条播各指标均大于免耕戳播。(4)小区免耕精密播种试验装置的设计与试验。设计了导轨式小区精密播种试验装置并进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裸播覆土试验下,播种合格指数在60.82%~71.34%,且随着播种粒距的增加,合格指数变大,漏播指数在18.11%~26.77%,且随着播种粒距的增大而减小;开沟播种试验下,播种合格指数在56.45%~64.72%,漏播指数在22.62%~29.89%,同样随之播种粒距的增加而减小。

王伟康[5](2016)在《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文中提出江淮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地区主要的耕作制度是稻麦轮作制,现稻麦种植方式存在秸秆焚烧严重、能源消耗高、作业成本大、种肥用量大和淡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随着种植成本的不断增加以及政府对禁止秸秆焚烧的力度加大,稻麦少免耕的种植方式迅速发展,现大部分小麦播种机作业时,采用的时从动地轮进行施肥播种,而从动地轮容易打滑,影响施肥播种质量,另一方面排水沟效果也不好,排水沟两侧的土壤松软,容易坍塌,造成回土增加,影响开沟效果,使其出苗率受到影响,针对实际需求,本课题查考国内外小麦播种机技术现状,设计一种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以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对我国粮食增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机具整体结构进行设计,确定机具的工作幅宽为3.3m,播种行数22行,播种行距15cm,播种深度3~5cm。机具主要由三点悬挂机构、旋耕开沟、播种施肥装置、播量控制等构成,配套功率为62.5kW的拖拉机,一次作业可以完成旋耕、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项作业工序。2、确定各关键部件的类型或结构,对播种机的旋耕开沟装置、整体仿形机构、双圆盘开沟器等关键部件进行详细分析计算。根据各关键部件的设计参数,与合作单位完成第一轮和第二轮样机的加工制造,并对样机进行初步的田间试验。3、针对传动地轮打滑严重导致施肥播种不均匀以及调节外槽轮工作长度不易控制种肥量的问题,采用了电控驱动种肥轴的方式进行排种排肥,其工作稳定,电源电压安全可靠,种肥量控制调节方便,施肥播种精确性高,种子和化肥的投入量少,资源消耗少。4、针对现有小麦播种机排水沟不够理想,在现有旋耕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加装开沟刀盘和护沟装置,机具在旋耕的同时完成开沟作业,紧接着通过护沟装置对开沟两侧的土壤加固,保证开沟形状整齐工整,后面播种整体装置完成播种、覆土、镇压等作业步骤,实现了机具的多功能作业要求,简化了机具作业工序,提高效率、节约成本。5、运用Proe5.0建模软件绘制各零件三维模型并完成虚拟样机的整体装配。并且通过ANSYS分析软件对机具关键部件进行有效的模态振动分析与静力学分析。6、样机完成后,在江苏省盐城市淮海农场对机具进行了小麦室内和田间播种试验。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发现,该机具工作稳定可靠,具有良好的通过性,各项主要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可用于稻麦播种作业,一机多用。

汪强,赵莉,张子福,田东丰,韩新峰,林勇翔[6](2014)在《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芝麻机械种植存在的技术难点,基于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理念,开展我国芝麻机械种植信息收集,并引进、筛选和改制了适于芝麻种植的中小型实用机械设备7台(套),提出了芝麻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机械种植试验结果表明:芝麻机播适宜行距为33.340cm,适宜播种量为0.3kg/666.7m2;播后苗前适宜除草剂为99%乙草胺;秸秆还田免耕机播基施复合肥25kg/666.7m2+追施尿素5kg/666.7m2处理的产量最高,达151.0 kg/666.7m2,比秸秆不还田处理增产16.25%;化学间定苗虽与人工间定苗处理产量相近,但比人工间定苗节省劳动力成本100元/666.7m2以上,并能有效控制苗期杂草和苗荒。2009-2012年,开展了9点次芝麻机械种植高产示范,平均产量116.3kg/666.7m2,比非示范区增产34.2%。

孙铁波,刘碧俊[7](2009)在《基于Pro/E的排种盒三维造型的设计》文中指出排种盒是播种机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播种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外槽轮式排种器应用范围最广。排种盒为其中的关键零件,其形状复杂,模具的加工难度较大。为此,利用Pro/E强大的三维实体建模功能,可以完成排种盒的三维造型,为模具的数控加工打下基础,解决了排种盒模具制造的难点问题。

刘碧俊[8](2007)在《基于Pro/E的排种轮三维造型设计》文中提出排种器是播种机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的好坏是影响播种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外槽轮式排种器应用范围最广。排种轮为其中的关键零件,其形状复杂,模具的加工难度较大。为此,利用Pro/E强大的三维实体建模功能,可以完成排种轮的三维造型,为模具的数控编程打下基础,解决了排种轮模具制造的难点问题。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柳立新[9](2002)在《新型江淮JH—A型小麦半精量排种器的设计研究》文中提出排种器是播种机的关键部件,随着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广泛应用,要求研制出适应农艺要求的排种器,我们采用精播与条播相结合的原理设计出新型排种器,该排种器设计新颖、技术指标先进、通用性、互换性好,已获国家专利。柳立新

柳立新[10](2002)在《新型小麦精量排种器》文中研究说明

二、新型江淮JH—A型小麦半精量排种器的设计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江淮JH—A型小麦半精量排种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棘轮式间歇充种胡麻播种机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2 关键部件设计
    2.1 排种器设计
        2.1.1 排种器选择
        2.1.2 排种量计算
    2.2 排种箱容积确定
    2.3 棘轮式间歇充种装置
    2.4 开沟器结构设计
        2.4.1 开沟器选择
        2.4.2 开沟器入土角确定
    2.5 覆土器设计与参数确定
3 试验验证
    3.1 试验方案
        3.1.1 对播种器进行固定台架播量调节试验
        3.1.2 田间试验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 结论

(2)基于EDEM的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主要结构与工作原理
    1.1 主要结构
    1.2 锥盘装置设计
        1.2.1 锥盘锥角及直径
        1.2.2 导条设计
        1.2.3 型孔设计
2 精量排种器作业分析
    2.1 小麦种子在锥盘上的力学分析
    2.2 小麦种子充入型孔力学分析
    2.3 投种过程力学分析
    2.4 EDEM仿真试验与优化
        2.4.1 排种器仿真设计
        2.4.2 单因素仿真试验
        2.4.2.1 导条形式对充种效率的影响
        2.4.2.2 型孔个数对充种效率的影响
        2.4.2.3 锥盘转动速度对充种效率的影响
        2.4.2.4 锥盘锥角对充种效率的影响
    2.5 正交仿真试验
3 试验
    3.1 试验基础与条件
    3.2 播种均匀试验
    3.3 播种行间相同性试验
4 结论

(3)试验小区的小麦精密播种装备及测试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精密播种农艺研究现状
        1.2.2 小区播种机研究现状
    1.3 工作假说及研究内容
        1.3.1 工作假说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栅条板式精密排种器的播种试验
    2.1 模拟精密排种器试验
        2.1.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 试验现象分析
        2.2.1 播种高度对播种质量的影响
        2.2.2 播种粒距对播种质量的影响
        2.2.3 纵向偏移
    2.3 环境因素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环带式/气吸式精密排种器的设计
    3.1 环带式精密排种器
        3.1.1 环带式精密排种器总体结构
        3.1.2 环带式精密排种器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
        3.1.3 主要结构的设计与参数的确定
        3.1.4 充种与清种装置的设计
        3.1.5 选取合适的孔带
    3.2 气吸式精密排种器
        3.2.1 型孔孔径的选取
        3.2.2 气室真空度的选择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导轨式小区精密播种装置田间试验
    4.1 基于导轨式的田间试验平台搭建
        4.1.1 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
        4.1.2 开沟部件选取
        4.1.3 排种器配置运动平台
        4.1.4 工作原理
    4.2 田间开沟播种试验
        4.2.1 前期试验与环境描述
        4.2.2 清茬播种试验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精准定位的播种装置研发
    5.1 基于精准定位的播种装置的设计
    5.2 基于精准定位的播种装置的田间播种试验
    5.3 测试评价精准定位播种装置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4)稻茬麦小区免耕播种试验与小区播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内研究动态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思路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播种技术模式下稻茬麦种子区微气候特征及出苗效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2 测试项目与方法
        2.2.1 种子区微气候测试
        2.2.2 出苗状况调查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处理土壤破碎情况
        2.3.2 不同播种技术模式下种子区微气候日变化特征
        2.3.3 不同播种技术模式下种子区微气候特征对小麦立苗的影响
    2.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根系分布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试内容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根系竞争指数的影响
        3.2.2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空间分割区域根系分布的影响
        3.2.3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根系包络土体体积的影响
        3.2.4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根系水平夹角的影响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稻茬麦地上部的动态响应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4.2.2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茎秆生长的影响
        4.2.3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叶面积的影响
        4.2.4 不同播种方式、播种密度对稻茬麦叶宽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稻茬麦小区免耕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研究
    5.1 小区免耕机械化精密播种技术的提出
        5.1.1 小区试验的稻茬麦精准播种技术要求
        5.1.2 基于轨道式小区精播技术的提出
    5.2 导轨式小区免耕精密条播播种装置的设计
        5.2.1 方案设计
        5.2.2 导轨式小区免耕精密条播播种装置总体设计
        5.2.3 排种器试验参数的确定
        5.2.4 传动方案的选择
        5.2.5 播种装置横向移位定位方案的设计
    5.3 田间试验
        5.3.1 裸播覆土试验
        5.3.2 开沟播种试验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

(5)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
    1.2 国内外播种机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播种机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播种机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总体结构设计
    2.1 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设计要求
        2.1.1 小麦播种机农艺要求
        2.1.2 机具配套动力与设计要求
    2.2 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的总体设计
        2.2.1 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总体结构与工作原理
        2.2.2 机具功耗计算
        2.2.3 旋耕部件传动系统设计及转速的确定
        2.2.4 电控施肥播种传动总成设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关键部件设计
    3.1 旋耕刀辊的设计与优化
        3.1.1 开沟刀片选型
        3.1.2 开沟刀盘正反转确定
        3.1.3 刀片数量及布置
        3.1.4 刀盘直径的计算
    3.2 护沟装置设计
    3.3 播种施肥部件的设计
    3.4 开沟器仿形机构的设计
        3.4.1 开沟器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要求
        3.4.2 双圆盘开沟器的特点
        3.4.3 开沟器的参数设计
    3.5 排种器的研究
        3.5.1 排种器设计要求
        3.5.2 外槽轮排种器选定
        3.5.3 外槽轮排种器的排量计算
    3.6 镇压轮装置设计
    3.7 种肥箱设计
        3.7.1 对种肥箱的要求
        3.7.2 结构特点
        3.7.3 种肥箱容量的计算
    3.8 小麦播种控制系统设计
        3.8.1 控制系统总体结构
        3.8.2 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虚拟样机与关键部件有限元分析
    4.1 虚拟样机
        4.1.1 三维建模软件Proe简介
        4.1.2 虚拟样机的设计
    4.2 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4.2.1 有限元技术介绍
        4.2.2 刀轴的模态分析
        4.2.3 护沟器的静力学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播种机样机的性能试验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条件
    5.3 台架试验与分析
        5.3.1 试验材料与设备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样机田间性能试验
        5.4.1 田间种肥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测试
        5.4.2 田间播深一致性测定
        5.4.3 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
        5.4.4 田间小麦出苗率测定
        5.4.5 第一轮样机试制
        5.4.6 第二轮样机试制
        5.4.7 田间性能试验结果比较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点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点
    6.2 发展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引进和筛选
    1. 2 芝麻机械种植试验设计
        1.2.1油菜茬芝麻旋耕机播不同行距试验
        1.2.2麦茬芝麻免耕机播不同行距试验
        1.2.3不同机播播种量对芝麻出苗和生长发育影响试验
        1.2.4芝麻机械种植条件下秸秆还田与简化施肥试验
        1.2.5麦茬免耕机播芝麻除草剂筛选
        1.2.6不同播种方式与间定苗方式对芝麻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试验
    1. 3 芝麻机械种植与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中试与示范
2 结果与分析
    2. 1 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引进和筛选
        2.1.1芝麻种植机械调研
        2.1.2芝麻种植机械引进
        2.1.3筛选与改制适于芝麻种植和田间管理的机械设备
    2. 2 芝麻机械种植试验研究与分析
        2.2.1油菜茬芝麻旋耕机械播种的适宜行距
        2.2.2麦茬芝麻免耕机播的适宜行距
        2.2.3不同播种量对芝麻出苗数和产量影响
        2.2.4芝麻机械种植条件下秸秆还田与简化施肥效果
        2.2.5麦茬免耕机播芝麻除草剂筛选
        2.2.6不同播种与化学间定苗方式对芝麻生长发育和产量影响
    2. 3 芝麻机械种植与农机农艺配套技术中试与示范结果与分析
    2. 4 芝麻机械种植与农机农艺配套关键技术
        2.4.1播前准备
        2.4.2机械播种
        2.4.3化学除草
        2.4.4田间管理
3 讨论

(7)基于Pro/E的排种盒三维造型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基于Pro/E的排种盒的三维造型方法
    2.1 创建排种盒底座
    2.2 创建排种盒前后实体
    2.3 创建排种盒前面凸台、U槽和通孔
    2.4 创建排种盒左面实体
    2.5 创建排种盒右面实体
    2.3创建排种盒右面上长形孔及排种盒上孔
3 结束语

(8)基于Pro/E的排种轮三维造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基于Pro/E的排种轮的三维造型方法
    2.1 设计排种轮二维截面图形
    2.2 用【拉伸】命令创建排种轮圆柱实体
    2.3 用【混合】命令创建排种轮右端
    2.4 用【混合】命令创建排种轮左端
    2.5 用【拉伸】命令创建排种轮十字槽
3 结束语

(9)新型江淮JH—A型小麦半精量排种器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排种器的设计
3 排种器的改进设计
    3.1 从几何尺寸上保证新型排种器的安装尺寸
    3.2 保证其排种性能
4 性能指标测试结果
5 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5.1 排种均匀性好
    5.2 机组功耗低
    5.3 种子破碎率小
    5.4 通用性、互换性好,经济效益高
6 结论

四、新型江淮JH—A型小麦半精量排种器的设计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棘轮式间歇充种胡麻播种机设计与试验[J]. 瞿江飞,赵武云,史瑞杰,戴飞,张仕林,王锋.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1(04)
  • [2]基于EDEM的小麦精量排种器设计与试验[J]. 邓丽君,乔滕菲. 农机化研究, 2021(03)
  • [3]试验小区的小麦精密播种装备及测试评价[D]. 刘富玺. 南京农业大学, 2019
  • [4]稻茬麦小区免耕播种试验与小区播种技术研究[D]. 李伟.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8)
  • [5]小麦旋耕开沟播种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王伟康.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4)
  • [6]芝麻种植机械调研及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研究[J]. 汪强,赵莉,张子福,田东丰,韩新峰,林勇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4(02)
  • [7]基于Pro/E的排种盒三维造型的设计[J]. 孙铁波,刘碧俊.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09(08)
  • [8]基于Pro/E的排种轮三维造型设计[J]. 刘碧俊. 农机化研究, 2007(01)
  • [9]新型江淮JH—A型小麦半精量排种器的设计研究[J]. 柳立新. 中国农机化, 2002(06)
  • [10]新型小麦精量排种器[J]. 柳立新.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02(04)

标签:;  ;  ;  

新型江淮JH-A小麦半精密排种器的设计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