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舞蹈服饰的艺术表现

中国民间舞蹈服饰的艺术表现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艺术表现(论文文献综述)

吉璐[1](2021)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民间舞表演教学模式研究》文中认为在五千年的发展之中,我国各民族呈现出融合的趋势,由此使得民族舞蹈兼容并包,并不断推陈出新,延伸出丰富的舞蹈文化形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在民间舞表演教学中,基于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应该融入文化信仰,使学生领悟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优化课程设置,使传统文化有机渗透;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从民间舞蹈本身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民间舞蹈中进行文化渗透。

蒋燕君[2](2021)在《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民族民间舞蹈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绚丽的民族瑰宝。文旅融合的发展促进了传统艺术与教育的开发与结合。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是高校舞蹈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地方高校应正确面对现实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挖掘当地民族民间舞蹈资源,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民族民间舞蹈人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和民族民间优秀舞蹈文化的传承。

宋佳昱[3](2021)在《服饰文化视角下武术服饰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代表性项目,其发展对中国体育的影响举足轻重,而武术服饰作为武术的外在表征,对武术内在文化的表达与传播具有重要影响。2020年武术入选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无疑对武术国际化的发展又推进了一步。国际化发展就要有国际性的语言。服饰自产生那天起,就天然的具有符号表征作用。因此,武术服饰就是武术运动员的第二层皮肤,代表着中国,代表着武术。如何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展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以及中国武术文化,并让他们也参与进来,则需要对武术服饰的文化表达进行新的解读。因此,对武术服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从服饰学、文化学角度撰写此文,不同于以往研究视角里只强调武术服饰的表演用途,此文从整个服装发展史、武术史及民族文化发展史出发,结合美学、传播学、服装学、色彩学、面料学等,在对武术服饰物象特征及审美意蕴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思考。结合东西方服饰演变发展特点对武术服饰文化表征进行分析;结合现代奥运服饰的发展趋势、中国舞服、戏衣的服饰文化特点以及当代“新中装”的设计理念对武术服饰进行再思考。本文撰写的视角及逻辑是,首先从武术里看服饰;其次从服饰里看文化、看武术、看体育;再次从文化里看服饰、看体育、看武术;最后通过把文化、服饰、体育、武术相互揉碎融合在一起之后,再一次从武术里看服饰。本研究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与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武术服饰的物象特征与审美意蕴,发现:1.武术服饰在自身发展和文化氛围的双重驱使下,产生了具有时代风貌的物象特征。古代武术服饰具有等级分明、功能性强;繁复艳丽、宽松飘逸;多元融合、时尚前卫的物象特征。近代武术服饰具有从传统宽衣向西式窄衣转变及喜爱深沉素净颜色物象特征。现代武术服饰具有由规范化向标准化;范式稳定、装饰繁复;性别模糊、设计感不足的物象特征。2.武术服饰的审美风尚具有中国传统服饰审美观念的继承和西方现代服饰审美观念融入的特点。武术服饰的意蕴差异主要突显在三个方面,即古今武术服饰之间、男女武术服饰之间、套路服饰与散打服饰之间的意蕴差异。古今武术服饰的意蕴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为创新性与继承性;第二个为阶级性与标志性。男女武术服饰的意蕴差异主要表现在阳刚性和阴柔性、模糊性和代表性两个方面。套路服饰和散打服饰的意蕴差异则主要表现在现代性和传统性、体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3.武术竞技比赛服饰未来的发展可以学习现代奥运服饰的优点。积极运用及研发新型面料,提升武术服饰的科技范儿;充分运用色彩原理,提高武术比赛服饰的公平性及艺术性;优化设计理念,更新设计手段,提升武术服饰质感。武术舞台化发展过程中,表演服饰可以借鉴中国舞服和戏衣的长处。提高武术动作与武术服饰的整合性;提升武术服饰艺术表现张力;提高专业武术表演人员的艺术修养。武术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其服饰可以从新中装的设计理念中汲取灵感。注重传统技艺与现代服装制作技术的结合与创新;重构中国传统武术服饰,助力传统武术走向大众;打破思维定式,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时尚。

尹雪薇[4](2021)在《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舞蹈反映生活,是通过典型化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以个别反映一般,以特殊反映普遍。艺术家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提炼,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孔雀》舞剧中的“孔雀”的手势、舞步、力与技术都是杨丽萍经过提炼、美化、技艺化、节奏化了的自然形象。一个或几个动作从不同方位和角度、用不同速度和幅度,赋予不同情感,进行合规律且合目的的运动,就会产生变化无穷的舞蹈语言。这种个别性、特殊性、独创性的动作姿态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较复杂的有规律的创作活动。本文研究舞剧《孔雀》的舞蹈意象,主要探讨舞剧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和舞台建构两方面,进而总结《孔雀》舞蹈意象的审美特征。以舞蹈动作为主与服饰妆容、手持道具共同组建的身体意象是其舞蹈意象的核心;由舞台布景、灯光、调度构建的舞台设计是其舞蹈意象呈现不可忽视的辅助材料,美妙动人的肢体语言与精湛丰富的舞美设计共同促成了《孔雀》独特的舞蹈意象,形成了《孔雀》特殊的艺术之美。论文主体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概述《孔雀》的剧情内容与思想内涵,对舞剧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两方面作扼要说明,梳理出作品表达的三个层面,即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完善、生命的升华;第二章对《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进行考察分析,文中先对个性化的身体动作做人物角色的分点论述,再结合其各自的表现风格归纳出萨朵抒情明畅、嘎雅朴实勃发、乌鸦写意滑稽、时间与神灵含蓄深沉的身体意象情感特性,进一步总结出身体意象的哲理性内涵;第三章对《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的舞台建构进行分析阐述,主要从舞台的景观布置、灯光照明、舞台空间调度方面入手。这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情绪表达,都是促成舞剧舞蹈意象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剧中舞者的舞蹈表演搭配精致唯美的舞台设计,共同营建了《孔雀》的诗性意蕴和意境,也使《孔雀》幻化出惊艳的现代感;第四章是对舞剧的意象特征做两方面的归纳阐发,首先概括《孔雀》舞剧舞蹈意象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建构,表现为由感觉到表象、由表象到想象、由想象到意象三个层次的连续递进,然后阐述舞剧情景契合、虚实相托、意蕴多重的意境特点。

张凯[5](2021)在《甘肃临夏地区与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回族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民族变迁与融合,在曲折的生存过程中扎根于中华大地,多元化的成分促使了回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民族心理。自回族形成以来,回族文化便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共同作用下不断演化,最终形成属于本民族的文化习俗。回族舞蹈作为我国民族民间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本民族舞蹈文化特质,由于受到居住环境、地理位置、民风民俗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使得各地区的回族舞蹈既有其相同之处,又有各自特点。临夏和昌吉作为我国仅有的两个回族自治州,回族舞蹈在发展过程中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两地的回族舞蹈展现出各自的特征,对两地区舞蹈进行对比分析,有利于回族舞蹈今后的研究和发展。本文以两地区回族舞蹈异同研究为切入点,首先对两地区的历史形成、地理环境、文化特征进行了阐述,进而依据文献资料查阅,田野调查、实地走访、交流学习等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两地区回族舞蹈动作语汇、舞蹈风格特点、舞蹈服饰特点、舞蹈道具使用、舞蹈创作情况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对比研究分析,希望通过此论文写作,在两地区回族舞蹈创作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今后回族舞蹈的发展尽微薄之力。

乔晨羽[6](2020)在《苏南民间舞蹈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研究》文中指出苏南民间舞蹈是在江南独特的地域环境、自然生态和人文背景下所孕育产生的文化艺术,它是中国民间舞蹈的重要一环,是我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资源。它深刻的反映了苏南地区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本论文以苏南民间舞蹈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为研究方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以苏南地区的文化生态为切入点,探讨苏南民间舞蹈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与各类文化因素的相互关联。从不同角度观察解读苏南民间舞蹈,进而探究在生态环境影响之下苏南民间舞蹈所呈现的艺术特点。苏南民间舞蹈经历了史前文明的孕育、吴国阶段的发展、隋唐时期的鼎盛和宋代以来的融合四个历史阶段,第二章通过对苏南民间舞蹈历史源流的梳理,一定程度地掌握了其发展规律。第三章依次从“原生态民间舞蹈”、“次生态民间舞蹈”和“再生态民间舞蹈”三个层次进行阐述,对当代苏南民间舞蹈做出分类探讨,确定其当代生存现状。第四章主要从教育价值、艺术美学价值、文化价值、社会功能价值四个方面对苏南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解读,最后从传承策略和创新方式两方面对苏南民间舞蹈的未来进行展望。本文以发展传统文化、保护地域文化为出发点,以探究苏南民间舞蹈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为落脚点,同时将苏南民间舞蹈“不变中包含万变”的发展方式与当代社会相结合,希望能够为民间舞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学术价值,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韩汝旭[7](2020)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作品中运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体育舞蹈是一项集体育与舞蹈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既具有体育的竞技性,又包含了舞蹈的艺术性,同时还表达了音乐、文学、美学等不同领域的文化特色,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世界掀起风潮。舞蹈,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劳动中,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一种方式,其中,舞蹈作品是舞蹈内容里最直观的呈现形式,在体育舞蹈作品中,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体育舞蹈作为西方文化的代表,与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国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使东西方文化交相辉映、相互渗透,在此过程中,中国民族文化冲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是必然的趋势,中国的体育舞蹈在这种环境和趋势下,逐渐成长起来。体育舞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作品的呈现是民族文化和舞蹈艺术相融合的纽带,而民族文化在与舞蹈艺术融合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挑战和检验,向世人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也使人们对体育舞蹈产生了新的认识。为推动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使中国体育舞蹈作品站在世界舞台上,近年来,国人对体育舞蹈作品进行了创新和探索,既是中国体育舞蹈的大胆革新,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特色。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舞蹈,少数民族舞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和象征,是最能展现中华民族风貌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云南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它拥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它也是最能代表少数民族舞蹈进行“发言”的。本研究以体育舞蹈作品中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运用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影像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归纳分析法等,对体育舞蹈的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和体育舞蹈作品进行了认真梳理和分析,寻求体育舞蹈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异同点和融合点,深入挖掘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资源,提出运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体育舞蹈作品,在创作时结合的依据、原则和方法,并给出案例进行详细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体育舞蹈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虽在文化底蕴、审美意识和艺术特点上存在差异,但两种舞蹈从历史文化上都属于各自的民族舞蹈,呈现形式可以保持一致,是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可运用于体育舞蹈作品的先决条件。2.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演性愈加凸显,优秀的体育舞蹈作品主要在:动作、音乐、题材、服饰、妆容和道具方面,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和特色,受到了人们的好评和世界舞台的肯定,但同时也存在着体育舞蹈作品运用不当、运用片面和对民族文化理解不透彻、思想局限等问题。3.结合前人成功经验,依据体育舞蹈的赛事评分标准,体育舞蹈和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遵循合理性、创新性、技术性、艺术性等原则,提出具有云南少数民族舞蹈风格的体育舞蹈作品。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给出的建议如下:1.“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不仅仅是指狭义的少数民族舞蹈,更代表的是一种精神概念和文化概念,应将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高度提炼、总结,大量挖掘与剖析更多的可能性,运用于体育舞蹈作品之中。2.借鉴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内容以及体育舞蹈作品创作的方式方法,结合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从动作、音乐、题材、服饰、妆容、道具方面,选取能够突出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题材,在作品的编排中加入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配合云南少数民族音乐和妆容、道具等,进行结合运用。3.在运用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进行作品创作时,应找准其定位,确定体育舞蹈的核心地位,不能丢掉体育舞蹈原本的特点,要以体育舞蹈的编排要素为基础,采用适合的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进行结合,从而发挥出两种舞蹈的融合魅力。

陈伊尔[8](2020)在《融合视野下的和田赛乃姆舞蹈形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和田古称“和阗”“于阗”,是西域三十六国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大国,也是古老的乐舞之乡。汉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实行对西域最高军、政管辖,加深了与中原文化的交流。随着西域文化的东传,于阗乐舞西风东渐至中原宫廷,被吸收应用、颇具影响,唐代尤盛。当代和田维吾尔传统音乐舞蹈与于阗乐一脉相承,“和田赛乃姆”作为和田维吾尔传统音乐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该地区因其在历史的轴线中受于阗乐影响以及多种文化的融合而呈现出现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舞蹈语言以及独特的融合性乐舞风格。赛乃姆是维吾尔民间较为普遍的一种歌舞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一种集歌、舞、乐、诗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和田赛乃姆”便是广泛流传于新疆和田地区的民间传统乐舞,也是和田众多民间舞之一种,它能够直观反映和田人民的生产生活、艺术技巧、审美创造,也能代表和田传统文化范式,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于历史的变迁以及自然生态等各种原因,和田赛乃姆便作为融合下的产物,在和田地区的沙漠绿洲中闪闪发光。因为一些舞台演绎,使得和田赛乃姆走出和田进入人们的视野,但却仅有一篇期刊论文介绍和田赛乃姆。无论舞台表现还是文字记载,都诠释了和田赛乃姆在现时人群中的文化记忆。当我以好奇、向往之心前往和田当地,却发现对和田赛乃姆的认知形象、文字,与和田原生的和田赛乃姆还有待扩充与深入。于此,本文以“融合视野下的和田赛乃姆”为题,有以下四个目的:1、溯源和田赛乃姆发生、发展、衍变的文化土壤,从而利用生态特点诠释和田赛乃姆融合性文化特点;2、寻找和田赛乃姆原生形态,并厘清对和田赛乃姆原生形态的多样认知并进行梳理整合;3、解构和田赛乃姆在作品编创对舞蹈元素的运用与审美价值,从而对和田赛乃姆现代编创意义与舞蹈特点进行剖析与重构;4、思考现时对融合性视野下和田赛乃姆文化清源的意义,从而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发展、研究、转型提供一个新的可能视角。于融合视野下分析和田赛乃姆,不但“知新”与“明真”,并且“思考”与“发展”。本文以前人对维吾尔赛乃姆等研究成果结合本人实地调查为基础,以和田维吾尔人生产、生活方式和民俗活动等文化背景为依托,运用艺术学、舞蹈学、生态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从艺术本体生发起源角度、社会生活融入角度、区域文化相互影响与比较角度对和田赛乃姆的融合性发展样态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从而进行初步的“和田赛乃姆”的探究,以及通过本人田野调查提出一些新的观点,最后在分析下认为,和田赛乃姆是一舞多表、动态流动、汇聚融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之珠”。

田恬[9](2020)在《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研究》文中指出体育舞蹈源自西方,传入我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作为一种具有健身、社交、娱乐等多种作用的体育样式,体育舞蹈吸引了众多的参与者。民族特色的缺乏是体育舞蹈在中国传播、发展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民族化成为体育舞蹈的发展趋势,而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融入则是体育舞蹈民族化的重要手段。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融入,不仅在丰富体育舞蹈表现形态、强化体育舞蹈健身价值中有着突出的作用,对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传承与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论文以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探讨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对策,从而促进民族体育舞蹈的发展以及创新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传承方式。体育舞蹈民族化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应用,既要注重形式层面的应用,将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如民族服装、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融入到体育舞蹈之中,也要深入地发掘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文化内涵,使体育舞蹈成为彰显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体育舞蹈则是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应用的产物。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界定了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体育舞蹈概念,在深入分析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内涵、特征以及体育舞蹈内涵的基础上,以文献研究法、访谈研究法、录像分析法等为研究工具,解读了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现实困境,包括传承主体不足、资源开发薄弱、运用方法陈旧、推广工作不力,从主客观两个角度阐释了困境的成因,将时代环境的变化以及文化环境的转变作为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传承困境的主要因素。其次,论文分析了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特点、论述了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与体育舞蹈的共生性,从丰富体育舞蹈的开发资源、创新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传承方式、壮大体育舞蹈运动群体、提高体育舞蹈审美效果、探索了中国民族舞蹈元素融入体育舞蹈的意义,并从民族服饰元素、民族音乐元素、民族舞蹈元素三个角度探讨了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运用的形式。最后从拓展运用主体、丰富运用资源、创新运用方法、加强推广实施四个角度提出了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运用的对策,主张以非遗传承人、体育舞蹈演员、体育舞蹈教师为中国民族舞蹈元素运用的主体,从加强民族舞蹈元素资源搜集、做好民族元素资源归类、细分民族舞蹈运用元素三个角度丰富运用资源,从以需求为导向、以编排为重点、以融合为目标出发创新运用方法,并以学校、社区为推广对象,重点发挥好网络推广的价值。

孙振华[10](2020)在《河北民间舞蹈“赵州扇鼓”传承与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赵州扇鼓是流传在河北省赵县境内的一种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因其所用之鼓形似团扇而得名。它起源于汉代,盛行于明末清初,其明快、活泼、诙谐、风趣的艺术风格,深受当地人民喜爱。每逢农闲时节、丰收之后以及各种庆典上赵州扇鼓便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于2007年入选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受新兴文化冲击、人民物质观念的影响,赵州扇鼓虽然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但是现今发展的状况却不尽人意,传承艰难。身为燕赵儿女,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河北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发掘诸多现实意义,为河北民间舞蹈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本文主要以五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是对赵州扇鼓的历史渊源进行概述。分别从赵州扇鼓所处的生存环境、历史起源和发展脉络三个方面来进行总结和梳理。第二章主要是分析赵州扇鼓的艺术特色,从舞蹈表现形式、舞蹈动作特征、舞蹈风格特点三个方面来对赵州扇鼓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赵州扇鼓舞蹈艺术。第三章对赵州扇鼓舞蹈的文化内涵、功能和价值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赵州扇鼓的生存环境以及艺术特征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功能和价值,突出其文化艺术价值的重要性。第四章是对赵州扇鼓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通过对赵州扇鼓的实地考察,总结赵州扇鼓近年来发展的情况,并对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第五章是笔者对赵州扇鼓今后的传承与发展提出的一些个人见解。根据赵州扇鼓的实际发展状况笔者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旨在推动赵州扇鼓今后能够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艺术表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艺术表现(论文提纲范文)

(1)传统文化影响下民间舞表演教学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传统文化与民间舞蹈的关联
    (一)民间舞蹈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二)传统文化使民间舞蹈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三)传统文化能够为民间舞蹈创新所用
二、传统文化影响下民间舞表演教学模式研究
    (一)融入文化信仰,使学生领悟民间舞蹈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二)优化课程设置,使传统文化有机渗透
        1.开设舞蹈服饰课程,渗透传统文化
        2.开设传统文化课程,使学生深入体会舞蹈精髓
    (三)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
    (四)从民间舞蹈本身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
        1.结合传统文化讲解民间舞蹈的风格
        2.结合舞蹈的体态、动律渗透传统文化
    (五)分析不同地域文化对民间舞蹈的影响
    (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民间舞蹈中进行文化渗透
三、结语

(2)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菏泽民族民间舞蹈挖掘传承现状
二、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民族民间舞关注度不够高
    (二)教师教学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陈旧
三、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创新路径
    (一)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民间舞蹈的兴趣
        1.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2.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
    (二)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
        1.加强专业教师的理论知识学习。
        2.加强专业教师的舞蹈技能培养。
        3.加大对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
    (三)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
        1.优化民族民间舞蹈课程设置。
        2.拓展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空间。

(3)服饰文化视角下武术服饰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3 文献综述
    3.1 相关概念
        3.1.1 文化
        3.1.2 服饰
        3.1.3 服饰文化
    3.2 武术服饰发展现状研究
        3.2.1 服饰文化研究
        3.2.2 服饰美学研究
        3.2.3 武术服饰研究
    3.3 综述小结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比较分析法
        4.2.3 录像观察法
        4.2.4 逻辑分析法
        4.2.5 访谈法
5 武术服饰的物象特征
    5.1 古代武术服饰的物象特征
        5.1.1 等级分明、功能性强
        5.1.2 繁复艳丽、宽松飘逸
        5.1.3 多元融合、时尚前卫
    5.2 近代武术服饰的物象特征
        5.2.1 传统宽衣向西式窄衣的转变
        5.2.2 弃明、艳择深、素的颜色偏好
    5.3 现代武术服饰的物象特征
        5.3.1 规范化向标准化的转变
        5.3.2 范式稳定、装饰繁复
        5.3.3 性别模糊、设计感不足
6 武术服饰的审美意蕴
    6.1 武术服饰的审美风尚
        6.1.1 中国传统服饰审美观念的继承
        6.1.2 西方现代服饰审美观念的融入
    6.2 武术服饰的意蕴差异
        6.2.1 古今武术服饰的意蕴差异
        6.2.2 男女武术服饰的意蕴差异
        6.2.3 套路服饰与散打服饰的意蕴差异
7 武术服饰未来发展的再思考
    7.1 武术竞技比赛服饰未来发展的再思考
        7.1.1 奥运服饰对武术竞技比赛服饰设计理念上的启发
        7.1.2 武术竞技比赛服饰未来发展的建议
    7.2 武术舞台表演服饰未来发展的再思考
        7.2.1 中国舞服、戏衣对武术表演服饰设计理念上的启发
        7.2.2 武术舞台表演服饰未来发展的建议
    7.3 武术传统健身服饰未来发展的再思考
        7.3.1 “新中装”对武术传统健身服饰设计理念上的启发
        7.3.2 武术传统健身服饰未来发展的建议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一)
附录 (二) 图片引用详细信息表

(4)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孔雀》舞剧思想内容概述
    第一节 舞剧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
        一、吉祥美好的孔雀萨朵
        二、黑乌鸦路斑
        三、旋转的时间与超凡的神灵
    第二节 舞剧情节构思
        一、剧情和矛盾冲突
        二、《春》《夏》《秋》《冬》四幕的时间演进
第二章 《孔雀》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
    第一节 《孔雀》身体意象建构的舞蹈语言
        一、个性化的身体动作
        二、象征性的服饰和妆容
        三、寓言性的道具
    第二节 《孔雀》身体意象的情感特性
        一、萨朵身体意象的抒情性
        二、嘎雅身体意象的勃发性
        三、乌鸦身体意象的滑稽性
        四、时间和神灵身体意象的含蓄深沉性
    第三节 《孔雀》身体意象的哲理内涵
        一、人性的寓言
        二、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第三章 《孔雀》舞蹈意象的舞台建构
    第一节 作为情感铺垫的场景设置
    第二节 作为舞蹈意象渲染的舞台照明
        一、舞台灯光的呈现和提示
        二、投映景塑造假定性空间
    第三节 作为舞剧外部结构的舞台调度
        一、队形线条与情绪表达
        二、“对话”与平衡
第四章 《孔雀》舞蹈意象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孔雀》舞蹈意象的结构层次
        一、由感觉到表象——孔雀物态的情态化处理
        二、由表象到想象——原型启发的形象创作方法
        三、由想象到意象——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联结聚合
    第二节 《孔雀》的意象与意境
        一、情景契合,情动于中
        二、虚实相生,互为引导
        三、象外之意,发人哲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甘肃临夏地区与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和选题依据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研究状况
        (二)国外研究状况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甘肃临夏回族舞蹈文化
    一、文化生境
        (一)自然环境
        (二)历史源流
        (三)社会生态
    二、舞蹈形态
        (一)表演形式及内容分类
        (二)舞蹈基本动律特征
        (三)服饰道具使用风格
第二章 新疆昌吉回族舞蹈文化
    一、文化生境
        (一)自然环境
        (二)历史源流
        (三)社会生态
    二、舞蹈形态
        (一)表演形式及内容分类
        (二)舞蹈基本动律特征
        (三)服饰道具使用风格
第三章 两地回族舞蹈形态比较
    一、异同比较
        (一)舞蹈动作形成
        (二)舞蹈风格特征
        (三)舞蹈服饰特点
        (四)舞蹈道具形态
        (五)舞蹈创作对比
        (六)舞台表演情况
    二、异同原因
        (一)历史沿革的影响
        (二)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人文环境的影响
第四章 对两地回族舞蹈异同的思考及展望
    一、回族民间舞教学方面
    二、回族舞蹈作品创作方面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及社会实践情况
致谢

(6)苏南民间舞蹈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内容及主要创新点
    五、研究方法
第一章 苏南民间舞蹈的生态境况
    1.1 自然生态——“水文化”下的苏南民间舞蹈
        1.1.1 “水文化”与苏南舞蹈的关系
        1.1.2 “水文化”下多种文化类型的苏南民间舞蹈
    1.2 社会生态——“吴文化”下的苏南民间舞蹈
        1.2.1 “吴文化”与苏南舞蹈的关系
        1.2.2 “吴文化”下多种文化类型的苏南民间舞蹈
    1.3 生态环境下苏南民间舞蹈的艺术特点
        1.3.1 动作特点
        1.3.2 服装道具特点
第二章 苏南民间舞蹈的发展流变
    2.1 孕育——史前原始舞蹈
        2.1.1 史前文明
        2.1.2 图腾舞风
    2.2 发展——乐舞在吴国的初步产生
        2.2.1 吴国乐舞概况
        2.2.2 吴越两国乐舞交汇
    2.3 鼎盛——大繁荣下的六朝隋唐乐舞
        2.3.1 承上启下的六朝乐舞
        2.3.2 鼎盛的唐朝乐舞
    2.4 融合——宋至民初戏舞与革命舞蹈
        2.4.1 “戏”与舞
        2.4.2 “俗”与舞
        2.4.3 融贯中西革命舞蹈
第三章 当代苏南民间舞蹈的类型
    3.1 原生态苏南民间舞蹈
        3.1.1 原生态苏南民间舞蹈概况
        3.1.2 原生态苏南民间舞蹈分类
    3.2 次生态苏南民间舞蹈
        3.2.1 次生态苏南民间舞蹈概况
        3.2.2 次生态苏南民间舞蹈的探索
    3.3 再生态苏南民间舞蹈
        3.3.1 原貌型舞蹈作品
        3.3.2 改编型舞蹈作品
        3.3.3 创作型舞蹈作品
第四章 苏南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
    4.1 苏南民间舞蹈的当代价值体现
        4.1.1 苏南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
        4.1.2 苏南民间舞蹈的艺术美学价值
        4.1.3 苏南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
        4.1.4 苏南民间舞蹈的社会功能价值
    4.2 苏南民间舞蹈的探索之路
        4.2.1 传承策略
        4.2.2 创新方式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采风访谈记录
附录二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作品中运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1.1 国家方针政策的推动
        1.1.2 体育舞蹈项目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
        1.1.3 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客观趋势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体育舞蹈
        2.1.2 体育舞蹈作品
        2.1.3 中国民族舞蹈
        2.1.4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
        2.1.5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
        2.1.6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关于体育舞蹈作品的相关研究
        2.2.2 关于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的相关研究
        2.2.3 关于体育舞蹈作品创作的相关研究
        2.2.4 关于民族舞蹈元素运用于体育舞蹈作品的相关研究
    2.3 国外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影像资料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归纳分析法
        3.2.5 案例分析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舞蹈的概况
        4.1.1 体育舞蹈的起源
        4.1.2 体育舞蹈的分类
        4.1.3 体育舞蹈的特点
        4.1.4 体育舞蹈的内容
    4.2 中国民族舞蹈的概况
        4.2.1 中国民族舞蹈的起源
        4.2.2 中国民族舞蹈的分类
        4.2.3 中国民族舞蹈的特点
        4.2.4 中国民族舞蹈的内容
    4.3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概况
        4.3.1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起源
        4.3.2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分类
        4.3.3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特点
        4.3.4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的内容
    4.4 体育舞蹈与云南少数民族舞蹈之间的异同点
        4.4.1 两种舞蹈之间的不同之处
        4.4.2 两种舞蹈之间的相同之处
    4.5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运用于体育舞蹈作品中的现状
        4.5.1 动作方面
        4.5.2 音乐方面
        4.5.3 题材方面
        4.5.4 服饰方面
        4.5.5 妆容方面
        4.5.6 道具方面
    4.6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运用于体育舞蹈作品中易存在的问题
        4.6.1 思想局限
        4.6.2 运用不适
        4.6.3 运用片面
    4.7 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作品中的运用
        4.7.1 创作结合的依据
        4.7.2 创作遵循的原则
        4.7.3 创作运用的方法
        4.7.4 案例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融合视野下的和田赛乃姆舞蹈形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选题来源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背景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条件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应用价值
    1.4 研究述评
        1.4.1 赛乃姆与各地赛乃姆
        1.4.2 和田乐舞
    1.5 研究难点
        1.5.1 研究重难点
        1.5.2 拟采取措施与方法及可行性
    1.6 研究方法及视角
        1.6.1 研究方法
        1.6.2 实验手段
2 关于和田赛乃姆的生存背景阐释
    2.1 关于和田赛乃姆
    2.2 关于和田赛乃姆的自然生态环境
    2.3 关于和田赛乃姆的人文生态环境
    本章小结
3 和田赛乃姆田野调查个案
    3.1 个案一:和田赛乃姆之和田说
    3.2 个案二:和田赛乃姆之米提孜说
    3.3 个案三:和田赛乃姆之于田说
    3.4 个案四:和田赛乃姆之墨玉说
    本章小结
4 和田赛乃姆舞蹈舞台呈现分析
    4.1 个案一:“无言中的妙境”《远古灯舞》
    4.2 个案二:“相同下的碰撞”《于阗女》
    4.3 个案三:“欢庆中的继承”《和田赛乃姆》
    本章小结
5 融合视野下的和田赛乃姆文化阐释
    5.1 作为民间的和田赛乃姆
    5.2 作为舞台的和田赛乃姆
    5.3 作为非遗的和田赛乃姆
    5.4 作为研究的和田赛乃姆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9)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核心概念界定
        1.4.1 民族舞蹈
        1.4.2 体育舞蹈
        1.4.3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
    1.5 研究意义
        1.5.1 理论意义
        1.5.2 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时代特征
    3.2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传承模式
        3.2.1 基于家庭式的传承模式
        3.2.2 基于师徒制的传承模式
        3.2.3 基于团体式的传承模式
        3.2.4 基于政府部门的传承模式
    3.3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传承与运用的瓶颈解读
        3.3.1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传承主体缺失
        3.3.2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资源开发薄弱
        3.3.3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运用方法陈旧
        3.3.4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推广力度羸弱
    3.4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传承与运用瓶颈的因素分析
        3.4.1 主观因素分析
        3.4.2 客观因素分析
    3.5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融在体育舞蹈中运用的意义与实践
        3.5.1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与体育舞蹈的共生性
        3.5.2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运用的现实意义
        3.5.3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实践
    3.6 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对策
        3.6.1 拓展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运用主体
        3.6.2 大力开发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运用资源
        3.6.3 创新中国民族舞蹈元素的运用方法
        3.6.4 加强民族体育舞蹈元素的推广实施
    3.7 民族体育舞蹈的推行实例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河北民间舞蹈“赵州扇鼓”传承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赵州扇鼓的历史渊源
    一、赵州扇鼓的生存环境
    二、赵州扇鼓的历史起源
    三、赵州扇鼓的发展脉络
第二章 赵州扇鼓的艺术特色
    一、赵州扇鼓的舞蹈表现形式
    二、赵州扇鼓的舞蹈动作特征
    三、赵州扇鼓的舞蹈风格特点
第三章 赵州扇鼓的文化内涵及功能价值
    一、赵州扇鼓的文化内涵
    二、赵州扇鼓的艺术功能
    三、赵州扇鼓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赵州扇鼓的发展现状
    一、赵州扇鼓传承人体系
    二、赵州扇鼓的发展现状
    三、赵州扇鼓传承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
第五章 赵州扇鼓传承与发展路径思考
    一、完善机制,保障传承
    二、革新元素,创作精品
    三、引入校园,推动发展
    四、迎合市场,创新经济
    五、利用媒介,扩大宣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服饰的艺术表现(论文参考文献)

  • [1]传统文化影响下民间舞表演教学模式研究[J]. 吉璐. 大众文艺, 2021(24)
  • [2]文旅融合背景下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研究——以菏泽学院为例[J]. 蒋燕君. 菏泽学院学报, 2021(06)
  • [3]服饰文化视角下武术服饰的研究[D]. 宋佳昱.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4]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D]. 尹雪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甘肃临夏地区与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对比研究[D]. 张凯.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6]苏南民间舞蹈的历史流变与当代价值研究[D]. 乔晨羽. 江南大学, 2020(01)
  • [7]云南少数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作品中运用的研究[D]. 韩汝旭.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融合视野下的和田赛乃姆舞蹈形态研究[D]. 陈伊尔. 新疆师范大学, 2020(07)
  • [9]中国民族舞蹈元素在体育舞蹈中的运用研究[D]. 田恬. 西南大学, 2020(01)
  • [10]河北民间舞蹈“赵州扇鼓”传承与发展研究[D]. 孙振华.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中国民间舞蹈服饰的艺术表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