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物流理念在国际货运中的运用(论文文献综述)
黄雅琦[1](2021)在《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物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靖开航[2](2020)在《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2010年以来,中国进入WTO之后,越来越多的并更加频繁的参与到各国的货运代理的业务之中,从海外流进大量的物流性企业和贸易公司进入到中国的物流市场之后,中国国境内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海运的业务进出口量日益增加。给出于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货运代理造成了供不应求的阻碍和冲击,再然后加上中国自身的物流企业和国际货运的起步较晚,很多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等客观因素,其中更重要的是缺乏营销的一些创新精神,仍旧停留在提供很多基础的功能性物流运输服务上,比如报关、运输、仓储等,获取市场份额的手段就是价格的比拼。在这种传统的营销的模式下,中国本土企业越发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导致我国的传统物流企业和货运代理竞争越来越无力,进而失去与外资货运代理企业竞争的能力。大部分的物流市场被外资企业所占据。其中的每个国家的海运业务都是国际进出口业务运输中处在最中心的位置,用海洋作为运输的特点是运量十足大、开销很低、航路非常广,这就成为了各个物流企业和货运代理公司都要相互竞争的首要目标市场。其中DGF(DHL Global Forwarding)就是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本文从DGF国际海运业务的整体发展现状出发,对其所处环境做出细致分析,结合自身的优劣势情况,对公司国际海运业务的营销提出几点建议。
宋铁峥[3](2020)在《基于C-ERP的铁路物流信息平台优化研究 ——以沈阳铁路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行业作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以中国铁路总公司为核心,由各个地方铁路局作为主要组成部分,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中,逐渐建立起适用于当前时代发展的现代铁路特色物流体系。由于现代物流行业每天都在迅猛变化,现代物流管理体系的发展和改革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整个物流运输市场依然面对着激烈的竞争和淘汰,各个地方铁路局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互联网形式的管理方法,来推进铁路运输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为适应现代物流市场的多方面竞争,铁路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需要从软件、硬件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提升物流管理水平。本文以沈阳铁路局作为研究和分析对象,针对当前沈阳铁路局的物流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引入了CRM(现代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的概念,将其应用到铁路运输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体系中,同时主要结合ERP(企业资源计划体系)的相关知识理论,通过对C-ERP的相关概念进行详细论述,结合当前沈阳铁路局信息物流平台发展状况,建立设计基于C-ERP模式的现代信息物流平台管理模型。从确立CRM模型到运用ERP整合物流管理系统,建立基于C-ERP的现代信息物流平台管理,设计网络技术架构,最后对项目的预期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该项目实施、发展的保障措施。本文基于C-ERP模式优化设计沈阳铁路局现代信息物流平台系统,为沈阳铁路局铁路运输现代信息物流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刘晓琴[4](2020)在《中欧班列运营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成都国际货运班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欧班列是我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铁路国际货运枢纽的国家战略工程。从2011年第一辆中欧班列从重庆开行发展到现在的全国共56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铁路网络通达17个欧洲国家。除此之外,国家也积极联合东南亚国家,参与规划、投资和建设通往东南亚的铁路网络。这个运行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集装箱国际货运铁路列车,是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重要载体,是推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陆地“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铁路是国家运输的命脉,政府角色和职能在铁路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国家政府机构铁道部,肩负政府和企业双重职能。2013年铁道部被撤销,我国在铁路运营上实现“政企分开”。政府角色和职能在铁路运输中也随之发生改变。中欧班列从无到有,是在铁路改革进程中新兴的国际铁路产品,政府角色和职能随着中国铁路改革也在快速适应和转型。从开始的“既掌舵又划桨”、到“掌舵”、再到“服务”,中欧班列的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试图从新公共服务理论出发,研究分析中欧班列在其发展中政府角色和职能的相关问题。本文通过对中欧班列整体发展现状、各地方中欧班列发展现状、其他国家国际铁路货运发展的历史等,以成都国际货运班列为例,论述中欧班列在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面临如下困境:沿路国家铁路运营协调时间长,解决问题慢;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政府信息传达交流不及时;服务时效性弱和人员结构调整频繁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得出政府职能在中欧班列中的困境原因主要有:沿线国家的影响和合作不深入;国家宏观政策不细化;地方政府角色和职能不清晰;政府推动国企改革步伐缓慢和政府公共服务人才储备不足等。基于登哈特夫妇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本文从国家与国家之间、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政府和国际货运班列之间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政府职能积极从“掌舵”转变为“服务”,政府积极推动各地国际货运班列公司向市场化转换,公务员提高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中欧国际货运班列持续发展,真正成为带动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成为促进各国经济和资源有效分配的百年陆海新通道。
孔令俊[5](2019)在《LZ集团货运中心营销策略研究》文中指出现如今的物流产业,极大地提高了社会整体生产效率,降低了货运成本,货运物流对于提高产品流通效率、改善服务理念,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加快现代化物流的创新,资源能够优化配置,整个经济运行速度加快发展,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意义深远。兰州LZ集团货运中心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实施国家战略的重点项目试点之一,其建设作为甘肃省“十三五”标志性标杆工程,也是甘肃为了响应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建立的项目,是甘肃省战略地位提升的标志性工程,对推动兰州市乃至甘肃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兰州市凭借其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已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货运集散枢纽核心城市,LZ集团货运中心规划总面积73平方公里,以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兰州LZ铁路货运中心、兰州公路集装箱中心站位核心重点项目,其中兰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国家一级铁路国际物流园和全国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之一,预计2020年,LZ集团货物吞吐量将达到2400万吨,LZ集团货运中心将积极主动的承接兰州市这一货运发展的潜在优势,加快并拓展国际货运业和外贸货运业,旨在建设成为西北地区知名的国际货运集散地。本文分析了LZ集团的物流产业,使用SWOT分析方法、STP分析法并且结合现代的经典物流的一些理论,明晰LZ货运集团如何面向现代社会进行变革,实现做强及做大,向现代物流的跨越式发展,同时为其他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参考和新的视角。通过分析LZ集团货运中心业务开展过程中以及市场业务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当前我国货运中心发展大环境,考虑LZ集团货运中心内部环境,结合信息化经济发展热点,开展自身物联网服务业务,建设满足现代化物流行业的快运路线,实现货运运输新模式。同时,加强促销策略,加强网上推广,优化促销策略。
闫雪芳[6](2015)在《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的交通运输系统中,铁路运输系统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当今世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铁路货运公司这样的传统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会对我国物流系统的发展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对于现代物流业的迫切需要必然会为铁路货运改革带来良好的发展契机,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铁路货运资源,实现物流现代化不仅能够提升物流行业的竞争力,同时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构建和谐铁路也会产生深远的意义。本论文首先分析了铁路货运改革的背景及其对国家经济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的意义。紧接着论述了国外学者对重载运输、流程便捷化、物流规模化的铁路货运改革情况,并对市场营销的策略和系统的货运平台的建立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出这些发达国家铁路货运发展的趋势。同时,本文列举、分析了国内学者对于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的观点和看法。其次,分析了国内的货运改革背景和国外铁路发展变革历程及现状,指出我国货运市场需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铁路货运所面临的竞争十分激烈,形式不容乐观。通过分析我国铁路货运的现状和各国铁路货运改革的成功经验,得出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由于资金缺口、能力不足和市场需求不旺盛等因素,我国铁路货运改革只能采取“渐进式”的方法。紧接着本文结合现代物流理念,提出我国铁路货运改革出发点是信息技术应用和营销理念的推广。第三,分析了铁路货运改革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影响因素,运用DEMATEL方法定量分析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根据量化结果进行因果分类和重要性分析,指出现代物流理念指引下,影响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我国铁路货运改革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物流理念的铁路货运改革思路,主要是从体制改革、物流中心建设、营销体系建立、信息技术应用角度提出建议。最后,结合呼和浩特铁路局货运改革的实践,依据车站物流设备和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根据各货运中心如今的经营情况,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具体罗列出货运业务中存在的优劣势和改革中的机会和威胁,从中找出对货运改革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货运改革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明确今后货运改革的发展方向。使我国铁路货运发展成为有较强竞争力的、适应市场多样性变化的货运代表。
王宇[7](2014)在《西行追梦》文中研究说明从骆驼到卡车,从丝绸瓷器到机电装备,千年丝路梦,现代交通行。这是一场中国交通现代物流路演行动,也是一次现代物流理念的全面传播。向西,向西,一直向西,我们找寻的不是飘逝在时空岁月里的驼铃声,而是"五通促发展,共建经济带"的中国梦想。丝绸之路国际卡车集结赛穿越苏豫陕8月14日上午九点半,当交通运输部党组成员、运输司司长刘小明与江苏、河南、陕西、宁夏、甘肃、新疆六个省区交通运输厅代表共同按下活动启动按钮的时候,天空已经飘起了密
崔向东[8](2014)在《铁路既有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体制下,铁路货运在中国企业心中长期以来一直保持“铁老大”的形象。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资料与人民的物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大,促进了物流行业的繁荣。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内河运输并不发达,一直以来,铁路运输在我国中长途运输业中承担起骨干的作用。面对世界市场经济下激烈的竞争,各国都争先调整格局,发展综合交通运输、多式联运、运输集装化,为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面对国际运输市场全球化运输行业激烈的竞争,为让铁路货运在市场中立足生存,保证铁路运输在中国特色的骨干作用,政府部门对铁路货运给予了高度重视,颁布了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以及铁路“十二五”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在货运改革的形势下,将铁路既有货运站转型为具有深厚物流特性的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将铁路运输专业知识与现代物流理论相结合,建立具有先进水平的铁路物流中心站点,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联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运输成本,从而提高整体利益、增加我国铁路运输的竞争力。文章首先对国内外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建设与发展现状分析,结合我国铁路货物运输改革情况,对比分析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优势与不足,从系统的角度分析铁路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文章对现代物流的相关知识以及现代物流学在目前世界的使用情况进行介绍,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与铁路货运站、普通物流中心的功能分别进行对比,明确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的建成目标以及应具备的功能。接着,重点阐述了铁路货运站向铁路物流中心转型策略以及相关技术保障与方法。分析适合转型的货运站的条件,应具体转成的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的定位、其具体转型的方法与实施途径,从人才的培养、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方面讲述未来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运营管理技术保障。结合包头货运中心转型案例进行分析,对铁路货运站转型过程中,在具体运营方面,针对其制度、办理品类、服务范围以及业务流程进行分析与总结,为加快铁路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尽快投入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范晓林[9](2011)在《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物流业作为一个集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西部地区独特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以及区位优势,决定了其强大的物流需求及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将为推进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最合理的综合服务,从而对西部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产生深远的影响。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主要优势依托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具有较强大的物流需求。近年来,依托丰富的绿色农畜产品和煤炭、电力、绒毛、稀土、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资源,借助西部地区一批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的竞争与合作,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良好。经济的持续高涨带动了消费品流通市场的大发展和逐年庞大的外需贸易,形成了强大的物流需求。由于外生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素质的提高,使得企业对物流环境的改善变得尤为迫切,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提上议程。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己是其必然选择,这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国加入WTO为西部地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和发展规则。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使通讯、交通、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特别是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条件。利用外资的渠道也逐步拓宽。国家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建设了若于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随着这些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都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大好机遇。目前,中国学界对国内物流业研究较多,成果也很多。特别是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式把物流业列入调整和振兴十大产业后,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同时对中国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理论与应用研究必须有新突破和提升。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历史、地理区位、基础设施、市场发育程度、体制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现代物流发展一直比较滞后,理论研究成果也较为零散,对西部区域物流研究成果也较为鲜见。本论文研究将弥补学界对西部地区物流研究之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本论文从区域物流视角切入,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精益物流和准时制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为基础,在梳理学界已有研究成果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状况基础上,分析了西部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劣势条件及面临着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及西部大开发新10年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路、原则、战略定位及基本构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架构体系和政策体系。论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理论基础系统完整;二是目标定位明确,有一定的战略前瞻性;三是物流架构体系比较独特;四是论文部分内容在相关研究领域属首次提出。论文的不足体现在:一是对现代物流的相关政策解读不够,导致论文中缺少深入的理论分析;二是第一手实证资料较少,文献资料较多,故使该论文对整个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的微观研究不够;三是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现代物流发展在中国尚属初阶段,论文有些观点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张玉成[10](2009)在《贵州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中国加入WTO,物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铁路物流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物流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服务。本文通过对铁路货场物流节点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贵州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探讨贵州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选择方式,以贵州南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货场为例,详细分析铁路货场向物流中心转型的对策,从而找出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方法。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介绍,介绍物流基础理论;第二部分介绍国内外及贵州省物流现状;第三部分贵州铁路货运的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第四部分提出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和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方法;最后,以贵州南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铁路货场为例,分析如何将依附铁路的单一的铁路货场转为现代的物流中心。
二、现代物流理念在国际货运中的运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物流理念在国际货运中的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2)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1.2.1 研究思路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2.1 营销基础理论与分析工具 |
2.1.1 PEST分析 |
2.1.2 五力模型 |
2.1.3 SWOT分析 |
2.1.4 7PS营销理论 |
2.2 物流公司营销的相关文献 |
2.3 海运业务营销的相关文献 |
2.4 文献述评 |
第3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现状与问题 |
3.1 DGF公司概述 |
3.1.1 DGF公司简介 |
3.2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的营销现状 |
3.3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的中存在问题 |
3.3.1 服务产品结构单一 |
3.3.2 服务价格缺乏竞争性 |
3.3.3 传统营销渠道缺乏新颖 |
3.3.4 缺乏核心竞争力 |
3.3.5 人员流动性较大 |
3.3.6 信息传递滞后 |
3.3.7 缺乏品牌效应 |
第4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环境分析 |
4.1 宏观环境分析 |
4.1.1 政治环境分析 |
4.1.2 经济环境分析 |
4.1.3 社会环境分析 |
4.1.4 技术环境分析 |
4.2 行业环境分析 |
4.2.1 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
4.2.2 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 |
4.2.3 同行业之间的竞争 |
4.2.4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
4.2.5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
4.3 微观环境分析 |
4.3.1 DGF公司的优势 |
4.3.2 DGF公司的劣势 |
4.3.3 DGF公司的机会 |
4.3.4 DGF公司的威胁 |
4.4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环境总结 |
第5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组合 |
5.1 产品策略 |
5.1.1 现有产品细分 |
5.1.2 定制化产品 |
5.2 价格策略 |
5.2.1 企业的营销额 |
5.2.2 企业的成本 |
5.3 渠道策略 |
5.3.1 一级关系渠道 |
5.3.2 二级关系渠道 |
5.4 促销策略 |
5.4.1 价格促销 |
5.4.2 沟通促销 |
5.5 人员策略 |
5.5.1 外部营销 |
5.5.2 内部营销 |
5.6 服务过程策略 |
5.6.1 建立规范的服务方式 |
5.6.2 进行有效的补救措施服务 |
5.7 有形展示策略 |
5.7.1 环境要素 |
5.7.2 人文要素 |
第6章 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
6.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 |
6.1.1 重视营销管理人才 |
6.1.2 加强营销队伍建设 |
6.1.3 加强公司员工的培训 |
6.1.4 制定绩效考核制度 |
6.2 风险管控措施 |
6.2.1 完善的风险措施 |
6.3 信息技术保障措施 |
6.3.1 引进全球化信息系统 |
6.4 企业文化保障措施 |
6.4.1 制度层 |
6.4.2 物质层 |
6.4.3 精神层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7.2.1 研究不足 |
7.2.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3)基于C-ERP的铁路物流信息平台优化研究 ——以沈阳铁路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思路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方法 |
1.4.2 技术路线 |
1.5 可能的创新点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 |
2.1.1 C-ERP |
2.1.2 铁路现代物流 |
2.1.3 铁路物流信息平台 |
2.2 文献综述 |
2.3 铁路物流信息管理与C-ERP物流信息管理 |
2.3.1 铁路物流信息管理与C-ERP物流信息管理的共同点 |
2.3.2 铁路物流信息管理与C-ERP物流信息管理的差异性 |
2.3.3 基于C-ERP建设铁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沈阳铁路局物流信息平台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 |
3.1 沈阳铁路局物流现状分析 |
3.1.1 沈阳铁路局货运物流政策环境 |
3.1.2 沈阳铁路局主要货运中心货运量分析 |
3.1.3 沈阳铁路局货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
3.2 沈阳铁路局物流信息平台现状及问题分析 |
3.2.1 沈阳铁路局物流信息平台发展现状 |
3.2.2 沈阳铁路局物流信息平台问题分析 |
3.3 沈阳铁路局实施优化信息物流平台的可行性分析 |
3.3.1 实施优化信息物流平台具备政策条件及地域优势 |
3.3.2 实施优化信息物流平台具备资源条件及技术优势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沈阳铁路局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基于C-ERP的优化研究 |
4.1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基于C-ERP的优化需求分析 |
4.1.1 优化现有信息平台业务流程 |
4.1.2 提高现有信息平台信息化程度 |
4.1.3 提高现有信息平台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
4.2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基于C-ERP的优化方向 |
4.3 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基于C-ERP的优化构建 |
4.3.1 确立客户服务CRM模型 |
4.3.2 运用ERP整合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模式 |
4.3.3 基于C-ERP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管理 |
4.3.4 技术架构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项目的预期效果评估及实施、发展的保障措施 |
5.1 项目的预期效果评估 |
5.1.1 效率评估 |
5.1.2 管理评估 |
5.1.3 服务评估 |
5.2 项目实施、发展的保障措施 |
5.2.1 系统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体系 |
5.2.2 构建多方良好伙伴关系 |
5.2.3 加强信息管理制度的标准化建设 |
5.2.4 建立健全物流信息平台运行保障机制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中欧班列运营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成都国际货运班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五、论文结构 |
六、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二章 中欧班列运营中的政府职能现状 |
第一节 中欧班列的总体发展概述 |
一、中欧班列雏形的形成(2005年-2010年) |
二、中欧班列的初步探索和发展(2011年-2016年) |
三、中欧班列的深入探索和发展(2017年-至今) |
第二节 中欧班列的政府职能发展现状 |
一、跨境铁路“全能型政府”表现(2005年-2012年) |
二、跨境铁路“掌舵型政府”表现(2013年-2017年) |
三、跨境铁路“服务型政府”日渐成型(2018年-至今) |
第三章 成都国际货运班列运营中的政府职能分析 |
第一节 成都国际货运班列的发展 |
第二节 成都国际货运班列“服务型政府”取得的初步成果 |
第三节 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运营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 |
一、沿路国家铁路运营协调时间长,解决问题慢 |
二、国家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 |
三、班列公司信息上传下达交流不及时 |
四、中欧班列公共服务意识薄弱 |
五、中欧班列人员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 |
第四章 中欧班列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困境原因 |
第一节 政府与沿线国家的影响和合作不深入 |
一、中欧班列各沿线国家铁路发展不均衡 |
二、中欧班列与各沿线国家在法律、安全等方面合作不深入 |
第二节 国家层面对中欧班列发展政策不细化 |
一、政府支持中欧班列的配套政策不完善 |
二、政府和市场分工不清晰 |
三、地方政府无序竞争 |
四、国家大数据平台需要更进一步发展 |
五、政府危机管理意识弱 |
第三节 中欧班列发展中政府角色和职能不清晰 |
一、政府在市场运作中角色不清晰 |
二、政府推动国企改革步伐缓慢 |
三、政府公共服务人才储备不足 |
第五章 中欧班列中服务型政府优化路径 |
第一节 中央对外继续加强与沿线国家铁路的深入合作 |
一、中央政府加强与各国之间的联系 |
二、中央政府加强与各国的深入合作 |
第二节 国家继续完善细化中欧班列运营宏观政策 |
一、完善中欧班列相关政策 |
二、进一步理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
三、各地方政府促进各班列公司有序健康竞争 |
四、建立国家层面统一大数据平台 |
五、建立国家层面中欧班列重大事件应急方案 |
第三节 各地方政府积极提高公共服务职能意识 |
一、明确政府的“公共服务”角色和职责 |
二、政府加快推动班列公司积极向市场化转换 |
三、建立公共服务人员人才库和服务绩效评估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LZ集团货运中心营销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及结构框架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结构框架 |
2 相关基础理论 |
2.1 STP策略理论 |
2.1.1 STP理论介绍 |
2.2 4P营销组合理论 |
2.2.1 4P营销组合理论介绍 |
2.3 PEST及 SWOT分析理论 |
3 LZ集团货运中心营销现状及问题 |
3.1 LZ集团货运中心情况概述 |
3.1.1 基本情况 |
3.1.2 人员情况 |
3.2 LZ集团货运中心货运问题分析 |
3.2.1 LZ集团货运中心PEST分析 |
3.2.2 地域经济发展方向对铁路运输影响 |
3.2.3 产品结构单一 |
3.2.4 LZ集团面临的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
3.2.5 人员思维及意识落后 |
4 LZ集团货运中心营销环境分析 |
4.1 外部营销环境分析 |
4.1.1 宏观环境分析 |
4.1.2 行业环境分析 |
4.2 内部营销环境分析 |
4.2.1 营销能力分析 |
4.2.2 财务能力分析 |
4.2.3 组织能力分析 |
4.3 LZ集团货运中心业务优劣势分析 |
4.3.1 优势分析 |
4.3.2 劣势分析 |
4.3.3 机会分析 |
4.3.4 威胁分析 |
4.3.5 SWOT组合分析 |
5 LZ集团货运中心STP策略分析 |
5.1 分品类货运预测 |
5.2 市场细分 |
5.3 目标市场选择 |
5.4 市场定位 |
6 LZ集团货运中心货运营销策略分析 |
6.1 产品策略 |
6.1.1 提升零散货运份额 |
6.1.2 拓展集装化运输 |
6.1.3 提升服务创新能力 |
6.2 价格策略 |
6.2.1 实现运输产品定价制度多样化 |
6.2.2 改革指定路径计费方法 |
6.2.3 加强议价项目管理 |
6.3 渠道策略 |
6.3.1 改革货运主渠道 |
6.3.2 发展货运代理 |
6.3.3 开展电子商务 |
6.4 促销策略 |
6.4.1 强化广告促销 |
6.4.2 加强在线促销 |
6.4.3 优化销售促进策略 |
6.5 人员策略 |
6.5.1 规范服务标准 |
6.5.2 建立专职营销队伍 |
6.5.3 加强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
6.5.4 建立货运营销激励机制 |
6.6 流程策略 |
6.6.1 完善客户业务受理流程 |
6.6.2 发展快捷运输提升时效保障 |
6.7 有形展示 |
6.7.1 实时公示铁路货运信息和运力情况 |
6.7.2 加强技术装备改造 |
6.7.3 建设智能化仓管系统 |
7 LZ集团货运中心货运营销策略的保障实施 |
7.1 加强货运市场信息收集及处理 |
7.2 推进现场作业运输服务质量 |
7.3 完善零散货物快运服务平台 |
7.4 完善营销制度建设 |
7.5 拓展货场服务功能,满足客户不同需求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6)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2 国内外铁路货运发展现状对比研究 |
2.1 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2.1.1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业发展历程 |
2.1.2 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业发展现状 |
2.2 国外铁路货物运输发展现状分析 |
2.2.1 各国铁路货运发展现状 |
2.2.2 国外铁路货运发展趋势 |
2.3 国内国外的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对比 |
2.4 以现代的物流理念为基础改革铁路货运 |
2.4.1 现代物流理念 |
2.4.2 铁路货运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
2.4.3 铁路货运改革的定位思路 |
2.5 小结 |
3 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
3.1 影响铁路货运改革的因素 |
3.1.1 宏观环境 |
3.1.2 微观影响因素 |
3.1.3 影响铁路的货运改革的具体指标 |
3.2 DEMATEL方法分析 |
3.2.1 DEMATLE方法概述 |
3.2.2 DEMATLE分析模型 |
3.2.3 DEMATLE分析结果 |
3.2.4 研究结论 |
3.3 小结 |
4 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铁路货运改革策略研究 |
4.1 建设更加灵活的经营平台 |
4.1.1 铁路运输企业功能扩展 |
4.1.2 实现管理模式转变为水平化结构 |
4.1.3 标准化管理,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
4.2 铁路货运站向物流结点发展 |
4.2.1 铁路货运站向物流结点发展的必要性 |
4.2.2 铁路物流中心发展趋势 |
4.3 完善铁路货运营销体系 |
4.3.1 加强货源组织 |
4.3.2 完善运价体系 |
4.3.3 建立市场营销体系 |
4.3.4 完善分销渠道和营销服务系统 |
4.3.5 开发和创新产品组合,努力塑造品牌 |
4.3.6 完善货物运输代理制 |
4.4 推动铁路运输信息化 |
4.4.1 铁路信息化的意义 |
4.4.2 铁路信息化现状 |
4.4.3 铁路信息化策略 |
4.5 小结 |
5 实例分析——呼和浩特铁路局货运改革SWOT分析 |
5.1 呼和浩特铁路局基本概况 |
5.1.1 呼铁局基本情况 |
5.1.2 货运场站及其发到运量状况 |
5.1.3 战略装车点建设情况 |
5.2 SWOT分析法 |
5.3 呼和浩特铁路局货运具有的内部优势(S) |
5.4 呼和浩特局铁路运输的内部劣势(W) |
5.5 呼和浩特铁路局运输面临的外部机会(O) |
5.6 呼和浩特铁路运输面临的外部威胁(T) |
5.7 通过SWOT分析得出的结论 |
5.8 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7)西行追梦(论文提纲范文)
丝绸之路国际卡车集结赛穿越苏豫陕 |
北斗导航指引前进方向 |
点线面立体传播物流理念 |
丝绸之路国际卡车集结赛穿越宁甘新 |
宁夏丝绸之路新梦想和能源大通道 |
兰州国际道路运输研讨开启新思路 |
丝绸之路国际卡车集结赛路演收官 |
(8)铁路既有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功能分析 |
2.1 铁路货运站运营现状及趋势 |
2.2 铁路货运站优缺点分析 |
2.2.1 铁路货运站优势分析 |
2.2.2 铁路货运站劣势分析 |
2.3 现代物流理念概述 |
2.3.1 铁路货运站转型融入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
2.3.2 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 |
2.4 铁路现代物流中心与普通物流园的功能对比 |
2.5 铁路现代物流中心与铁路货运站功能对比 |
2.6 铁路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的优劣势分析 |
2.6.1 优势分析 |
2.6.2 劣势分析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铁路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策略 |
3.1 铁路货运站适宜转型的条件 |
3.1.1 铁路货运站的分类 |
3.1.2 铁路货运站适宜转型的条件 |
3.2 铁路货运站的转型类型定位 |
3.2.1 根据铁路货运站服务地域辐射范围定位 |
3.2.2 根据铁路货运站的类型定位 |
3.3 铁路货运站向铁路物流中心转型的实现途径 |
3.3.1 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的基本模式 |
3.3.2 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站的转型途径 |
3.4 铁路货运站向物流中心转型的管理经营模式 |
3.4.1 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的管理和经营模式现状分析 |
3.4.2 铁路货运站转型的管理经营策略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铁路既有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实施技术保障 |
4.1 运营管理制度保障 |
4.1.1 运价制度的保障 |
4.1.2 利益分配制度的保障 |
4.1.3 供应链管理制度的保障 |
4.2 信息网络技术保障 |
4.2.1 构建信息系统的意义 |
4.2.2 数据库信息系统的建立 |
4.2.3 货物电子技术的应用 |
4.3 综合性人才的保障 |
4.3.1 物流人才的引进和人员的培训 |
4.3.2 完善人才绩效考核的方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铁路货运站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的案例分析 |
5.1 包头货运中心站概况 |
5.2 包头铁路货运站向包头货运铁路现代物流中心转型的策略 |
5.2.1 以铁路为依托建立物流中心 |
5.2.2 实施办法 |
5.3 转型成果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主要内容 |
四、论文研究方法 |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现代物流发展理论 |
第一节 现代物流概述 |
一、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
二、现代物流业的基本内涵 |
第二节 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一、发达国家物流理论 |
二、中国的现代物流理论 |
第二章 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业演进历程及发展现状 |
第一节 中国物流业发展概况 |
一、中国物流业演进历程 |
二、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
三、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
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点 |
三、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主要类型 |
第三节 中国西部地区物流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
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与产业的相关性分析 |
第四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宏观性问题 |
一、政府关于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理念问题 |
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问题 |
三、产业结构布局与调整问题 |
四、现代物流市场行为规范性问题 |
五、宏观管理体制与机制问题 |
六、现代技术支撑与人才支撑方面的问题 |
第三章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SWOT分析 |
第一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分析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现有基础优势 |
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资源优势 |
三、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优势 |
四、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地缘优势与亲缘优势 |
五、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
六、西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现代物流中心城市 |
七、西部地区后发优势凸显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劣势条件分析 |
一、西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比较恶劣 |
二、国家及地方政府发展政策资源的稀缺 |
三、西部地区物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 |
四、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整体落后 |
五、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体制不健全 |
六、西部地区物流业人力资源匮乏 |
第三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条件分析 |
一、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快速稳定发展为物流业提供了保障 |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为西部地区物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三、经济全球化为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国际视野 |
四、国家物流发展规划及省级物流发展规划为西部地区物流业提供了依据 |
五、扩大内需为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 |
六、"兴边富民"行动促进边境地区物流业发展 |
第四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挑战因素分析 |
一、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内部挑战因素分析 |
二、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外部挑战因素分析 |
第四章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
第一节 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
一、现代物流业的功能定位 |
二、影响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功能定位的主要因素 |
三、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功能定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四、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功能定位 |
第二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
一、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
二、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
三、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目标要求 |
第三节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阶段 |
一、第一阶段:"十二五"期间(2010-2015年) |
二、第二阶段:"十三五"期间(2015-2020年) |
三、第三阶段:"十四五"期间(2020-2025年) |
第五章 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系构建 |
第一节 构建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架构体系 |
一、西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构架及发展重点 |
二、西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基本构架及发展重点 |
三、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现代物流业的衔接带 |
第二节 促进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
一、改善西部地区物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 |
二、增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微观条件 |
三、构建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后记 |
(10)贵州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1 绪论 |
1.1 选题研究的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方法及手段 |
1.5 论文内容及创新 |
1.5.1 论文的内容 |
1.5.2 论文的主要创新 |
2 相关理论概述 |
2.1 第三方物流与铁路货运业 |
2.2 基于现代物流的铁路货运功能与模式介绍 |
2.2.1 基于现代物流的货运功能 |
2.2.2 基于现代物流的几种转型模式介绍 |
2.3 铁路货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必要性 |
3 贵州物流发展现状及市场特点 |
3.1 国内外物流现状 |
3.2 贵州物流发展现状 |
3.2.1 贵州省物流体系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3.2.2 基于物流供给的物流资源状况分析 |
3.3 贵州省主要物流设施现状 |
3.4 贵州省物流市场特点 |
4 贵州铁路货运的现状及发展现代物流的SWOT分析 |
4.1 贵州铁路货运现状 |
4.2 贵州铁路货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SWOT分析 |
4.2.1 铁路货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优势 |
4.2.2 铁路货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劣势 |
4.2.3 铁路货运发展第三方物流的机会 |
4.2.4 铁路货运发展第三方物流面临的威胁 |
4.2.5 SWOT分析结论 |
4.3 贵州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先决条件 |
4.3.1 理念创新 |
4.3.2 体制创新 |
4.3.3 技术创新 |
5 贵州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 |
5.1 贵州铁路货运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及定位 |
5.1.1 贵州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总体战略目标 |
5.1.2 贵州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定位 |
5.2 贵州铁路货运业现代物流系统总体框架 |
5.3 贵州铁路货运物流的系统功能 |
5.3.1 信息服务功能 |
5.3.2 配送功能 |
5.3.3 流通加工功能 |
5.3.4 装卸搬运功能 |
5.3.5 仓储功能 |
5.3.6 运输功能 |
5.4 贵州铁路货运物流网络系统方案 |
5.5 贵州铁路货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措施 |
5.5.1 形成铁路货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型的创新机制 |
5.5.2 争取国家及地方政府对物流企业的支持 |
5.5.3 抓紧铁路物流企业发展规划拟定及市场开发 |
5.5.4 在主辅分离过程中加快铁路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步伐 |
5.5.5 结合路网和场站建设改造,加快铁路物流中心的转型发展 |
5.5.6 加强学习借鉴、合作创新与人才培养 |
5.5.7 转型模式的选择 |
6 案例分析:贵州南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模式 |
6.1 贵州南林物流有限责任公司基本情况 |
6.2 南林公司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构想 |
6.2.1 南林公司创立铁路物流中心的定位 |
6.2.2 物流中心的组织创新 |
6.2.3 铁路物流中心经营机制转型 |
6.2.4 盈利机制的转换 |
6.2.6 加强人才的培养 |
6.3 南林公司向现代物流转型的方案设计,实施步骤 |
6.3.1 方案设计 |
6.3.2 实施步骤 |
7 结论与建议 |
致谢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录 |
四、现代物流理念在国际货运中的运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有限公司物流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黄雅琦. 广西大学, 2021
- [2]DGF公司国际海运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 靖开航. 山东大学, 2020(05)
- [3]基于C-ERP的铁路物流信息平台优化研究 ——以沈阳铁路局为例[D]. 宋铁峥. 大连交通大学, 2020(06)
- [4]中欧班列运营中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以成都国际货运班列为例[D]. 刘晓琴.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4)
- [5]LZ集团货运中心营销策略研究[D]. 孔令俊. 兰州交通大学, 2019(01)
- [6]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我国铁路货运改革研究[D]. 闫雪芳.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4)
- [7]西行追梦[J]. 王宇. 运输经理世界, 2014(15)
- [8]铁路既有货运站向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站转型策略研究[D]. 崔向东.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3)
- [9]中国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发展研究[D]. 范晓林.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0)
- [10]贵州铁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转型的对策研究[D]. 张玉成. 贵州大学, 2009(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