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屑粉煤灰微电解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铁屑粉煤灰微电解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一、铁屑粉煤灰微电解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段东玲[1](2020)在《镁碳微电解处理酚类物质的效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我国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含酚废水的高效处理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含酚废水难降解、高生物毒性的特点使得其在生物处理方面有一定的挑战。有研究表明,将微电解技术作为含酚废水的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COD、提高B/C,为后续生物处理降低负荷,提高可生化性。但传统铁碳填料在运行中易发生板结现象,导致出水恶化,因此寻找高效绿色的微电解材料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中选用镁碳填料作为微电解材料,通过对其在含酚废水中的效能研究,证实镁碳微电解的实用价值。本课题所选用镁粒材料主要组成为氧化镁和镁单质,其平均半孔径为35.62nm,孔隙体积为0.001 cc/g,比表面积为0.29 m2/g,几乎无吸附性能。在降解粗酚废水的性能测试中,镁碳微电解表现出60.33%的总酚去除率和35.15%的CODcr去除率,两项指标均高出同等条件下铁碳材料A和B处理效果10%-15%,体现了镁碳微电解的高效性。镁碳质量比、曝气量、初始p H及反应时间是影响镁碳微电解降解酚类物质效能的重要因素。当镁碳质量比为3.2:1、曝气量为4.1 L/(L·min)、初始p H为5.2、反应时间2.4h时,镁碳微电解降解间苯二酚的去除率及CODcr去除率最佳,分别为70.68%、45.35%;当镁碳质量比为3.4:1、曝气量为4.0L/(L·min)、初始p H为5.0、反应时间为1.4h时,镁碳微电解降解邻苯二酚的去除率及CODcr去除率最佳,分别为93.36%、64.28%;当镁碳质量比为3.2:1、曝气量为4.1L/(L·min)、初始p H为5.0、反应时间为2.5 h时,镁碳微电解降解苯酚的去除率及CODcr去除率最佳,分别为47.88%、32.15%。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过程中,间苯二酚以不同速率朝着不饱和度降低的方向进行转化,使得间苯二酚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同步下降。当间苯二酚的转化达到最大限度,而其转化的中间产物仍然能够继续被氧化,此时间苯二酚去除率停滞而CODcr去除率持续下降。基于此规律,结合GC-MS检测所得产物种类,可对间苯二酚的降解途径进行推测。

解方[2](2020)在《臭氧/微电解协同预处理印染废水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染料和各种助剂,普遍具有色度高、可生化性差的问题,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效果差且很难达标排放。对此,本文拟在生化处理前先对废水预处理,降低色度,降解水中有毒物质以提高废水可生化性。因此,本文对比分析了三种工艺(臭氧/微电解协同、微电解、臭氧)对两种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效能,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臭氧/微电解协同工艺(Ozonated Internal Electrolysis,OIE)中不同因素对模拟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得出OIE工艺处理实际废水时的最佳运行参数,并进行了填料重复利用试验,在此基础上用动态连续的方式运行OIE工艺检验在此状态下的处理效果。研究发现,微电解工艺(Internal Electrolysis,IE)和臭氧工艺(Ozonation,O3)对两种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效能都不及OIE工艺。OIE工艺处理酸性媒介红B(Eriochrome Red B,ERB)和活性艳蓝KN-R(Remazol Brilliant Blue R,RBBR)模拟废水能有效去除色度、苯胺,提升B/C并去除部分COD,对ERB废水和RBBR废水的COD去除率分别可达69.10%和42.13%,对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7.67%与89.90%,对苯胺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7.96%和64.66%。降低初始染料浓度,增加填料量和臭氧量,提升废水的初始p H值均能提高OIE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各因素对ERB废水染料浓度去除的影响很小,对RBBR废水的影响较大。当OIE工艺用间歇式的方式处理实际废水时其最适运行参数为:p H值=11、气体流量为0.6 L/min、填料量为750 g/L、臭氧气体浓度为4.94 mg/L。此时的B/C能从0.12提高到0.60左右,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8%以上和50%以上且重复利用填料可以保持处理效能。OIE工艺在动态连续试验中的色度去除率能稳定在84%左右,出水B/C能保持在0.4以上。综上所述,OIE工艺作为印染废水的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降低废水色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并且在连续运行的过程中依然有着理想的处理效果。该工艺对色度高、毒性大但COD低、SS低的印染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梅凤仙[3](2020)在《酸析—芬顿—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油墨清洗废水的研究》文中认为油墨清洗废水是印刷企业在清洗各类印刷设备中产生的一类典型废水,但目前对这类废水的研究较少。因此,根据油墨清洗废水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高COD浓度、可生化性差和乳状废液等特点,本研究依次采用酸析-芬顿预处理、水解酸化-SBR深度处理的组合工艺处理油墨清洗废水。酸析-芬顿对油墨清洗废水预处理实验研究表明:硫酸酸析效果优于盐酸,当废水p H值在3~4范围内,色度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大于90%、60%;光芬顿出水水质优于常规芬顿,但考虑实际处理成本和进一步生化需要,选用芬顿氧化作为预处理手段,单因素实验确定芬顿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 H值为3.5、H2O2/Fe2+摩尔比为15、H2O2投加量为12 ml/L、反应时间为90 min,COD去除率达77.25%;正交实验发现影响芬顿氧化油墨清洗废水处理效果的主次顺序为:H2O2投加量>H2O2/Fe2+摩尔比>p H值,经过酸析和芬顿预处理,油墨清洗废水的COD降低至1200 mg/L,B/C值提高至0.319。水解酸化-SBR深度处理实验研究表明:经过22 d连续运行深度处理成功启动,水解酸化反应器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9 h,此时系统内COD去除率稳定在28%,出水p H值为6.26,VFAs累积量达到290.8 mg/L;不同HRT时挥发性酸组分含量顺序均为乙酸>丙酸>丁酸>甲酸,水解酸化出水B/C值提高至0.445;水解酸化-SBR组合工艺在稳定运行20天内对油墨清洗废水COD、NH3-N、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16%、83.4%、74.8%,出水浓度已符合国家新出台的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组合处理工艺处理废水的COD动力学研究表明:通过实验数据求得芬顿氧化反应的反应级数为2.04,芬顿法降解油墨废水的COD动力学方程为r=4.28×10-6C2.04,基于Monod方程对水解酸化阶段进行初步的动力学分析,发现水解酸化反应器的动力学参数K和水力停留时间、污泥性质、进水有机物浓度等有关系。

韩凯旋[4](2020)在《高级氧化法预处理叶酸生产废水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叶酸,是一种水溶性的维生素B复合体之一。叶酸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难降解废水,其废水组成成分复杂,主要含蝶啶类化合物、L-N-对氨基苯甲酰谷氨酸、2,4,5-三氨基-6-羟基嘧啶硫酸盐,属于有机物浓度高、盐度高、难降解物质多的化工废水。叶酸生产工艺在中国已近三十年,废水问题一直没有彻底解决,成为制约叶酸生产发展和应用的瓶颈。本文为解决叶酸生产废水的处理问题,使用铁炭微电解-Fenton法(Fe/C-Fenton)、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NZVI/Ni/DM)和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Fenton法(NZVI/Ni/DM-Fenton)三种高级氧化技术对叶酸生产废水进行预处理,以COD和NH3-N的去除率为考察指标,分析了各种方法的pH值、反应时间、投加量等反应条件对叶酸废水处理的影响效果,探讨了降解机理和降解动力学,为实际工业生产需求提供理论依据。(1)以铁屑为零价铁,加入活性炭,铁炭原电池反应中会产生大量Fe2+,加入H2O2,形成Fenton反应,从而构筑铁炭微电解-Fenton体系。考察了铁炭微电解-Fenton技术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初始pH、铁炭比、铁炭投加量、反应时间、H2O2投加方式、H2O2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初始pH、铁炭比、反应时间和H2O2投加量对叶酸生产废水处理效果影响很大。在pH为3,铁炭比2:1,双氧水用量为800mmol/L,反应时间120min的最佳条件下,对叶酸生产废水COD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36.87%和77.68%,同时BOD5/COD由0.13提高到0.40。铁碳微电解-Fenton试剂联用预处理叶酸生产废水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2)以硅藻土为载体,镍为掺杂金属负载纳米铁,制备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NZVI/Ni/DM)复合材料,以提高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增强其反应活性。对负载铁镍的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比表面积分析、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进行表征。通过扫描电镜发现纳米铁镍大部分均匀负载到硅藻土上,并均匀分散。负载后的硅藻土比表面积37.74m2/g,孔径10.20nm,孔容0.11cm3/g。考察了NZVI/Ni/DM处理叶酸生产废水过程中,pH、反应时间、温度等对反应进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状态下,pH控制在1-3范围内,反应时间240min,摇床转速100r/min,材料的投加量为3g/L。COD的去除率最高可达50%,NH3-N去除率80%。BOD5/COD由0.13提高到0.42。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NZVI/Ni/DM)处理叶酸生产废水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拟合。(3)将NZVI/Ni/DM复合材料的还原反应与Fenton氧化反应相结合,构筑NZVI/Ni/DM-Fenton反应体系。研究结果表明:pH控制在1-3范围内,反应时间240min,摇床转速150r/min,材料的投加量为3g/L,双氧水投加量为800mmol/L。处理后的废水,COD去除率达到59.17%,NH3-N去除率达到89.43。BOD5/COD由0.13提高到0.45,可生化性显着提高。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Fenton法(NZVI/Ni/DM-Fenton)处理叶酸生产废水的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拟合。

熊泽[5](2019)在《精制棉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精制棉用途广泛,为现代轻纺、医药、化工、军工等工业的重要原料之一。精制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煮黑液与漂白废水,在工业应用中多通过物化-生化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水中有机污染物大大降低,但直接排放对环境仍存在一定影响,且生产中水资源消耗大,严重制约了精制棉行业的发展。当前精制棉生产工艺成熟,生产时水耗量难以降低,如何将废水回收循环利用成为解决精制棉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经处理排放的精制棉废水进行深化处理,探究精制棉废水回用问题。其主要研究包括用吸附法处理精制棉废水,选取较优吸附剂,并优化吸附参数;用Fenton法与Fe/C微电解法处理精制棉废水,探究其反应最佳条件,并将Fe/C微电解与Fenton联用,确定反应效果;通过比较废水与用CaO/NaAlO2进行去氯离子预处理的废水经过Fe/C微电解-Fenton联用处理后效果,确定氯离子对Fe/C微电解-Fenton的影响,GC-MS分析废水被处理后成分;以反渗透对废水进行处理,通过废水中试实验和车间回用实验确定废水回用效果。结论如下:(1)用煤质活性炭、椰壳活性炭、活性炭纤维、沸石四种吸附剂对废水进行处理,影响大小为人造沸石>活性炭纤维>椰壳活性炭>煤质活性炭;将人造沸石与活性炭纤维相比较,活性炭纤维添加量为10g/L,吸附时间为3h,吸附温度为30℃,废水p H值为6时,废水COD去除率达30%;人造沸石当投加量为10g/L,吸附时间为4h,吸附温度30℃,p H为6时,COD去除率达到38.12%。(2)用Fenton法处理精制棉废水,在500ml的废水中,当p H为3、H2O2添加量为1ml、Fe SO4添加为0.6g时,废水的COD去除率为44%;用Fe/C微电解进行实验,反应时间3h时,废水的COD去除率达20.21%;若Fe/C微电解与Fenton法联用,COD去除率达65.625%。(3)用CaO/NaAlO2法处理废水中的氯离子,其影响因素为n(Ca2+):n(Cl-)>n(Ca2+):n(Al3+)>反应时间。当n(Ca2+):n(Cl-)比为11:1,n(Ca2+):n(Al3+)比为6:1,反应时间为2h时,氯离子去除率达84.11%,对处理后废水继续进行Fe/C微电解-Fenton联用实验,其COD去除率由65.625%提升至81.25%,后经GC-MS分析,废水中主要的9种有机污染物大部分已经去除,只存在少量的γ-谷甾醇残留。(4)用反渗透处理精制棉废水,经两级反渗透处理后COD基本去除,氯离子降低到55mg/l以下,废水可达回用标准;对废水进行中试实验,废水COD与氯离子降低在10mg/L以内,将废水用于精制棉漂洗工段,棉浆粕各项指标与同批次棉浆粕相比均在正常,废水达标回用。

肖扬[6](2019)在《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法预处理甲硝唑制药废水的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形势依旧非常严峻,其中工业制药废水的超标排放现象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是工业制药废水难处理,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效果不好;二是部分新型处理技术成本高,实际应用难。而甲硝唑制药废水具有CODcr高、生物难降解等特征,需要经预处理去除部分CODcr提高可生化性。本文以甲硝唑制药废水为处理对象,选取了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法、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法工艺三种预处理方法,并以CODcr去除率和可生化性BOD5/CODcr这两个水质参数指标考察了这两种工艺联合时经预处理后对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所得结论如下:(1)铁碳微电解预处理铁碳微电解预处理甲硝唑制药废水时最佳工艺参数:废水初始pH值:3.0;固液比:250 g/L;铁碳质量比:2:3;曝气量:15 L/min,此时CODcr去除率达最大,为34.1%。(2)Fenton氧化法预处理Fenton氧化法预处理甲硝唑制药废水时最佳工艺参数:废水初始pH值:3.0;H2O2投加量:50 mL/L;H2O2/Fe2+摩尔比:60:1,此时CODcr去除率达最大,为13.1%。(3)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法工艺预处理第一步,Plackett-Burman实验筛选出了三个对CODcr去除率影响显着的因素,分别是H2O2投加量、固液比和铁碳质量比。随后在响应面优化实验中,以CODcr去除率、BOD5/CODcr为因变量,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次曲面方程拟合,拟合模型与实测值相关性较好,能够用于最优值预测。通过模型曲面图分析三个关键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时,发现三个因素的两两交互作用不显着。并且,通过对模拟方程进行最优值计算求解,得到理论最佳工艺参数:过氧化氢投加量为40.4 mL/L、固液比为449.2 g/L和Fe-C质量比1.4:1,此时最佳CODcr去除率为42.5%,而BOD5/CODcr为0.33。对比铁碳微电解和Fenton氧化法单一预处理时的CODcr去除率,发现组合工艺的去除效率明显要比单一工艺高许多。第二步,利用动态连续实验验证响应面优化法得出的最佳预测值,发现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氧化法预处理方法对甲硝唑制药废水的的CODcr去除率最高能达到40.8%,此时BOD5/CODcr最高为0.31。说明这种组合工艺能够高效地去除废水中的CODcr,提高废水可生化性。第三步,通过对经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氧化法预处理前后的甲硝唑制药废水进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发现波长位置在225和319 nm的甲硝唑吸收峰存在微小的红移。对比预处理前后废水紫外-可见光光谱图发现对应甲硝唑的两个吸收峰,230 nm波长位置的吸收峰消失了,320 nm位置的吸收峰在322 nm处出现,并且峰的面积大小有很明显下降,这表明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氧化法在预处理甲硝唑制药废水时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主要有机物—甲硝唑并且在成本核算中发现每处理1.0 L废水需花费0.76元,说明这种耦合工艺是一种经济的预处理方法。综上,认为经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氧化法在预处理甲硝唑制药废水时是一种高效、稳定、经济可行的预处理方法。

张浩宇[7](2019)在《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迈进,伴随着工农业活动的不断开展,有大量高毒性酚类物质进入到环境并形成有机污染,对于难降解有机酚类废水的处理研究也成为了近些年来水处理研究中的热点,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法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氧化技术在处理难降解有机酚类废水时具有见效快、周期短的优点,同时其研究程度不深,在活化过硫酸盐技术领域和联合其它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里仍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本试验研究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处理难降解对硝基酚(PNP)废水,通过体系内的微电解作用和活化过硫酸盐作用实现降解废水中的对硝基酚的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微电解填料的优选;微电解法和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处理对硝基酚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反应条件对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处理对硝基酚的反应速率的研究。试验分别以铁碳和铁铜作为微电解填料,在相同条件下对比两种微电解组合的PNP和COD的去除效果,结果发现,采用活性炭作为微电解填料的铁碳微电解较铁铜微电解的PNP和COD的去除效果更好且反应速度更快。研究了铁碳微电解法处理对硝基酚废水时铁碳投加量、铁碳比、初始pH、反应时间等单因素对PNP和COD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对200mL的200mg/L的模拟对硝基酚废水的最佳处理条件为:Fe投加量为40g/L,铁碳比为2: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20min,此时PNP的去除率达到94.4%,COD的去除率达到47.8%。研究了铁碳微电解法降解对硝基酚废水的动力学模型,微电解法降解废水中的PNP和COD均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方程为l/C-1/C0=kt,拟合曲线分别为y=0.0008x-0.0095 和 y=0.00002x+0.0009,相关系数分别为 R=0.989 和 R=0.984。研究了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处理对硝基酚废水时过硫酸钠投加量、铁碳投加量、铁碳比、初始pH、反应时间、过硫酸钠投加时间等单因素对PNP和COD的去除效果的影响。对200mL的200mg/L的模拟对硝基酚废水,在过硫酸盐投加量为5mmol/L,Fe投加量为60g/L,铁碳比为2:1,pH值为3,反应时间为120min,过硫酸钠投加时间为反应开始即加入的反应条件下,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对PNP的去除率达到98.3%,对COD的去除率达到64.3%。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各反应因素对PNP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铁投加量>初始pH>过硫酸盐投加量>铁碳比,最佳反应条件为:过硫酸盐投加量为5mmol/L、铁投加量为40mg/L、铁碳比为1:1、初始pH为3,此时PNP的去除率为98.26%;确定了各反应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顺序为:铁投加量>过硫酸盐投加量>铁碳比>初始pH,最佳反应条件为:过硫酸盐投加量为]10mmol/L、铁投加量为60mg/L、铁碳比为2:1、初始pH为3,此时COD的去除率为63.67%。研究了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降解对硝基酚废水的动力学模型,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降解废水的PNP和COD分别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方程分别为lnC-lnC0-kt和1/C-1/C0=kt,拟合曲线分别为y=0.0249x+1.2834和y=0.00005x+0.0002,相关系数分别为R=0.989和R=0.975;在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降解PNP和COD的动力学模型中,各反应因素影响反应速率常数k的影响效果不同。

谭彩玲[8](2018)在《富湾油库污水COD去除技术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的重要物质。石油库作为油品储运的仓库单元,在生产、储运过程中对水的大量运用,随之产生大量含油污水,对环境、水体造成了污染。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富湾油库库容4.8万立方米,属于二级油库。油库在生产中产生的含油污水,涵盖了清洗油罐废水、油罐底水、设备清洗及常见的自然降雨积水和油库区域生活用水等。这些污水有COD含量较高、成分复杂、水量时常骤变、处理难度较大、排放不连续以及变化规律性较差等诸多特点。针对油库的污水特点和管理现状,如何有效去除污水中COD含量,作为未来油库发展、乃至石油产业发展必须解决的重点难题。在本次的研究中,主要针对富湾油库的污水处理装置的存在问题,探索最为有效的COD去除方法,提出油库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构想,解决油库现时污水COD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是油库污水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以上背景,本次课题针对富湾油库污水COD去除技术开展实验研究。首先介绍本次研究的理论背景、意义,分析油库的污水处理现状,有针对性的研究当前污水COD的处理方法及研究内容。深入分析常见污水COD去除技术的处理方式,包含物理吸附法、化学混凝沉降法、化学转化法等。开展超滤分离和电解法两项实验,并对两项实验去除油库污水中COD的效果进行对比。提出混凝-超滤组合工艺这种新型的去除COD方式,在对过滤膜、混凝剂开展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油库的污水管理现状,对混凝-超滤组合工艺这一新型COD去除方法的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本次针对富湾油库污水COD去除方法开展实验研究、总结,对各种方法的可行性作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前瞻性的展望,以供油库在生产经营过程当中加以参考、借鉴,进一步提升油库污水中COD去除的效率、提升污水净化水平,最大化去除水中的COD,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石油产业“绿色”、“环保”生产发展进一步深化的步伐。

王静,骆欣,杨永利[9](2017)在《钆对微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以粉煤灰替代活性炭,用废铁屑及具有催化性能的稀土Gd作为微电解材料处理有毒有害苯胺废水,探究Gd对处理苯胺废水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法优化与确定了本方法处理苯胺废水的有关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及优化组合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 H>Gd投加量>反应时间>粉煤灰铁屑质量比,优化组合条件:p H为3.5,质量浓度3.0 g/L的Gd溶液的投加量16 m L,反应时间1.5 h,粉煤灰、铁屑质量比为1:2,在此条件下苯胺降解率为85.7%,Gd使苯胺的降解率提高了16.4个百分点。

豆静茹[10](2017)在《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黄姜皂素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其组成比较复杂,废水中糖分、有机物、氨氮含量较高。未降解的皂苷是含一种表面活性剂,皂素废水具有酸度低、色度大、可生化性差等特点,在处理过程中极易产生泡沫,处理难度较大。探索出一条经济实用的黄姜皂素预处理工艺对黄姜皂素废水生物处理具有一定意义。本文在大量实验基础上,以陕西省华县某皂素生产厂家的废水为原料,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组合工艺的方法对皂素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发现该工艺能显着降低黄姜皂素废水的COD值及色度,为黄姜皂素废水的生物降解提供了保障。本文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在铁碳微电解阶段最佳的反应条件是:pH值为3、铁碳微电解填料投加量为45g/100mL、反应时间为120min、曝气量控制在10-15mL/min。反应结束后调节出水pH为9.0,废水COD值从97000mg/L降至58006mg/L左右,COD去除率为40.2%,色度从11833度降至6248度,色度去除率为47.6%。除此之外还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由0.27增至0.49。通过研究发现影响COD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反应时间>p H值>曝气量>铁碳填料投加量;影响色度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pH值>曝气量>铁碳填料投加量>反应时间。铁碳微电解技术对皂素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2)根据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得出经微电解处理的皂素废水在Fenton氧化工艺阶段最佳的反应条件是:pH值为3、2+Fe浓度为2500mg/L、双氧水投加量为100mL/L、双氧水投加的方式为多次投加、反应时间为90min。反应结束后调节出水p H为9.0,废水COD值从97000mg/L降至9765mg/L左右,COD去除率达89.7%,色度从11833度降至1767度,色度去除率达84.5%,大幅度的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B/C值升至0.63。影响COD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pH值>2+Fe浓度>双氧水投加量>反应时间;影响色度去除率主要因素依次为:双氧水投加量>2+Fe浓度>pH值>反应时间。铁碳微电解技术与Fenton氧化工艺组合处理皂素废水效果良好。(3)采用IR、UV、GPC、HPLC、TOC、GC-MS等谱图分析手段研究了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前后有机物种类及数量的变化规律,证实预处理可明显改善废水水质。经过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组合对皂素废水进行预处理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使其能达到可生化处理的要求。

二、铁屑粉煤灰微电解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屑粉煤灰微电解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镁碳微电解处理酚类物质的效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含酚废水概述
        1.1.2 含酚废水的处理方法
    1.2 微电解技术概况
        1.2.1 微电解技术发展历程
        1.2.2 微电解材料概述
        1.2.3 微电解技术耦联生物工艺
    1.3 铁碳微电解概况
        1.3.1 铁碳微电解技术作用机理
        1.3.2 铁碳微电解技术应用研究
    1.4 铝碳微电解概况
        1.4.1 铝碳微电解技术作用机理
        1.4.2 铝碳微电解技术应用研究
    1.5 课题研究的来源、目的与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1.6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实验方法与材料
    2.1 实验方法
    2.2 检测及分析方法
        2.2.1 常规项目检测
        2.2.2 酚类物质的检测
        2.2.3 材料表征手段
    2.3 实验仪器及药品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药品
第3章 镁碳微电解材料性能探究
    3.1 镁粒特性分析
        3.1.1 镁粒基本特征
        3.1.2 镁粒的微观形貌分析
        3.1.3 镁粒中所含元素分析
        3.1.4 镁粒的孔分布分析
    3.2 镁碳微电解反应体系性能测试
        3.2.1 镁碳微电解对酚类物质的降解效能
        3.2.2 镁碳微电解降解粗酚前后水样BOD_5/COD_(cr)变化
        3.2.3 镁碳材料重复使用对微电解效能的影响
    3.3 不同材料的微电解反应降解粗酚对比
        3.3.1 降解效能对比
        3.3.2 经济性对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镁碳微电解处理含酚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研究
    4.1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效能研究
        4.1.1 单因素实验研究
        4.1.2 响应面优化
    4.2 镁碳微电解处理邻苯二酚的效能研究
        4.2.1 单因素实验研究
        4.2.2 响应面优化
    4.3 镁碳微电解处理苯酚的效能研究
        4.3.1 单因素实验研究
        4.3.2 响应面优化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动力学及产物分析
    5.1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反应动力学分析
        5.1.1 间苯二酚去除动力学分析
        5.1.2 COD_(cr)去除动力学分析
    5.2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产物与降解途径分析
        5.2.1 镁碳微电解处理间苯二酚的产物分析
        5.2.2 镁碳微电解反应中间苯二酚的降解途径推测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他成果
致谢

(2)臭氧/微电解协同预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印染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1.2.2 印染废水处理方法
        1.2.3 处理方法对比分析
    1.3 臭氧/微电解协同工艺研究进展
        1.3.1 臭氧/微电解协同工艺原理
        1.3.2 臭氧/微电解协同工艺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试验用水与试验试剂
        2.1.2 微电解填料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装置
    2.3 试验方法
        2.3.1 模拟废水试验
        2.3.2 实际废水试验
    2.4 检测方法
3 臭氧/微电解协同工艺处理模拟废水研究
    3.1 工艺比选
        3.1.1 三种工艺对COD的去除效果
        3.1.2 三种工艺对染料浓度的去除效果
        3.1.3 三种工艺对苯胺浓度的去除效果
        3.1.4 三种工艺的可生化性提高情况
    3.2 初始染料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1 ERB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RBBR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填料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1 填料量对ERB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3.2 填料量对RBBR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4 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4.1 OIE工艺处理模拟废水时的pH值变化
        3.4.2 初始pH值对ERB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4.3 初始p H值对RBBR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5 臭氧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5.1 臭氧投加量对ERB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5.2 臭氧投加量对RBBR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3.6 动力学及降解历程分析
        3.6.1 动力学分析
        3.6.2 降解历程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臭氧/微电解协同工艺处理实际废水研究
    4.1 实际废水正交试验
    4.2 实际废水运行参数优化
        4.2.1 对pH值的优化
        4.2.2 对臭氧气体流量的优化
        4.2.3 对臭氧气体浓度的优化
        4.2.4 对填料量的优化
    4.3 微电解填料重复利用试验
    4.4 实际废水连续运行试验
    4.5 铁离子溶出研究
    4.6 臭氧/微电解协同工艺处理成本分析
    4.7 中试设计
        4.7.1 设计概况
        4.7.2 设计计算
        4.7.3 设计图纸
    4.8 本章小结
5 结论
    5.1 结论
    5.2 展望和建议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3)酸析—芬顿—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油墨清洗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课题来源
        1.1.2 课题背景
    1.2 油墨清洗废水性质
        1.2.1 油墨清洗废水来源
        1.2.2 油墨清洗废水的性质与危害
    1.3 油墨清洗废水处理技术现状
        1.3.1 物化处理技术
        1.3.2 生化处理技术
    1.4 水解酸化-SBR废水处理研究现状
        1.4.1 水解酸化
        1.4.2 SBR工艺
        1.4.3 水解酸化-SBR联用处理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实验水质与方法
    2.1 实验用水来源与水质
    2.2 工艺流程
    2.3 实验装置及运行条件
        2.3.1 酸析实验
        2.3.2 芬顿实验
        2.3.3 水解酸化-SBR实验
    2.4 实验试剂与仪器
        2.4.1 实验药品
        2.4.2 实验仪器
    2.5 检测指标与方法
        2.5.1 常规分析方法
        2.5.2 挥发性脂肪酸的测定
        2.5.3 水中有机物的变化
第三章 酸析-芬顿法预处理油墨清洗废水
    3.1 引言
    3.2 酸析预处理对油墨清洗废水的破乳特性
        3.2.1 pH值对COD去除的影响
        3.2.2 pH值对色度的影响
        3.2.3 酸析后可生化性的变化
    3.3 芬顿预处理对油墨清洗废水有机物的降解特性
        3.3.1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
        3.3.2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
        3.3.3 芬顿后可生化性的变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解酸化-SBR工艺深度处理特性
    4.1 引言
    4.2 水解酸化反应器启动
        4.2.1 启动期COD的变化特征
        4.2.2 启动期pH值的变化特征
        4.2.3 启动期VFAs的变化特征
    4.3 SBR反应器的启动
        4.3.1 启动期MLSS的变化特征
        4.3.2 启动期COD的变化特征
    4.4 HRT对水解酸化反应的影响
        4.4.1 HRT对 COD的影响
        4.4.2 HRT对B/C的影响
        4.4.3 HRT对pH值的影响
        4.4.4 HRT对 VFAs的影响
    4.5 水解酸化-SBR组合工艺稳定运行期效果分析
        4.5.1 COD去除效果及分析
        4.5.2 NH3-N去除效果及分析
        4.5.3 TN去除效果及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组合处理工艺COD降解动力学特性
    5.1 引言
    5.2 各段处理工段有机物变化
    5.3 芬顿降解废水COD动力学分析
        5.3.1 反应级数与速率方程
        5.3.2 芬顿反应动力学研究
    5.4 水解酸化反应器初步动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本文特色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高级氧化法预处理叶酸生产废水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物化法处理化工废水
        1.1.1 混凝沉淀法
        1.1.2 吸附法
        1.1.3 气浮法
        1.1.4 吹脱法
        1.1.5 三维电极法
    1.2 生物法处理化工生产废水
        1.2.1 好氧生物处理
        1.2.2 厌氧生物处理
    1.3 高级氧化技术
        1.3.1 铁炭微电解法
        1.3.2 光化学氧化法
        1.3.3 芬顿氧化法
        1.3.4 硅藻土及纳米铁的研究
    1.4 叶酸生产废水的特性
    1.5 选题科学依据
        1.5.1 课题研究意义
        1.5.2 课题研究内容
        1.5.3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指标测定方法
        2.3.1 实验水样
        2.3.2 COD测定方法
        2.3.3 氨氮测定方法
        2.3.4 废水BOD_5的测定
    2.4 表征方法
        2.4.1 X射线衍射分析
        2.4.2 比表面积分析
        2.4.3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4.4 扫描电镜
    2.5 反应动力学分析
第3章 铁碳微电解-Fenton法预处理叶酸生产废水
    3.1 引言
    3.2 实验操作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反应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3.3.2 正交实验
        3.3.3 废水可生化性
        3.3.4 与传统工艺比较
        3.3.5 反应动力学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预处理叶酸生产废水
    4.1 引言
    4.2 实验操作
        4.2.1 硅藻土的组成及结构分析
        4.2.2 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的制备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材料表征结果分析
        4.3.2 反应条件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4.3.3 反应动力学分析
        4.3.4 废水可生化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硅藻土负载纳米铁镍-Fenton法预处理叶酸生产废水
    5.1 引言
    5.2 实验操作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5.3.1 反应条件对处理结果的影响
        5.3.2 反应动力学分析
        5.3.3 废水可生化性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精制棉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精制棉废水概况
        1.2.1 精制棉原料成分及其生产工艺
        1.2.2 精制棉蒸煮黑液
        1.2.3 精制棉漂洗废水
    1.3 当前精制棉企业废水处理工艺
    1.4 常用废水深度处理技术
        1.4.1 生物法
        1.4.2 吸附法
        1.4.3 膜分离法
        1.4.4 化学法
    1.5 本课题选题背景意义、技术路线、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1 本课题选题背景及意义
        1.5.2 技术路线
        1.5.3 研究内容
        1.5.4 创新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吸附剂处理精制棉废水
        2.3.2 CaO/NaAlO_2处理、Fenton法与Fe/C微电解法处理精制棉废水
        2.3.3 反渗透法处理废水
    2.4 主要分析方法
        2.4.1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2.4.2 硝酸银滴定测定氯离子
第3章 吸附剂处理精制棉末端废水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吸附剂原料
        3.2.2 吸附剂前处理
        3.2.3 不同种类吸附剂投加量对废水的影响
        3.2.4 吸附时间对废水的影响
        3.2.5 废水pH对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3.3 不同种类吸附剂投加量对废水的影响
    3.4 吸附时间对废水的影响
    3.5 温度对废水吸附效果的影响
    3.6 废水pH对吸附剂吸附效果的影响
    3.7 较优吸附效果验证
    3.8 实验小结
第4章 Fenton法与Fe/C微电解法处理废水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Fenton法中H_2O_2添加量对废水的影响实验
        4.2.2 Fenton法中FeSO_4添加量对废水的影响实验
        4.2.3 Fenton法中pH对废水的影响实验
        4.2.4 Fe/C微电解反应时间对废水的影响实验
        4.2.5 Fe/C微电解-Fenton联用处理废水实验
    4.3 Fenton法中H_2O_2添加量对废水的影响
    4.4 Fenton法中FeSO_4添加量对废水的影响
    4.5 Fenton法中pH对废水的影响
    4.6 微电解反应时间对废水的影响
    4.7 Fe/C微电解-Fenton联用处理废水
    4.8 实验小结
第5章 CaO/NaAlO_2预处理-Fe/C微电解-Fenton联用处理废水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CaO/NaAlO_2预处理废水正交实验
        5.2.2 n(Ca~(2+)):n(Cl~-)对氯离子去除的影响实验
        5.2.3 CaO/NaAlO_2预处理与Fe/C微电解-Fenton联用对COD影响
        5.2.4 GC-MS水质分析
    5.3 CaO/NaAlO_2预处理废水正交实验及方差分析
    5.4 n(Ca~(2+)):n(Cl~-)对废水氯离子的影响
    5.5 CaO/NaAlO_2预处理与Fe/C微电解-Fenton联用对COD影响
    5.6 GC-MS分析
    5.7 实验小结
第6章 反渗透膜处理废水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反渗透法处理废水实验
        6.2.2 反渗透装置中试实验
        6.2.3 回用水漂洗精制棉实验
    6.3 反渗透膜处理废水实验室试验
    6.4 反渗透膜处理废水实验中试实验
    6.5 反渗透回用水漂洗精制棉棉浆粕
    6.6 实验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致谢

(6)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法预处理甲硝唑制药废水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
        1.1.2 工业废水的治理任重道远
        1.1.3 工业制药废水的环境危害
    1.2 制药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2.1 物理法
        1.2.2 化学法
        1.2.3 组合工艺法
    1.3 铁碳微电解和Fenton法的作用机理
        1.3.1 铁碳微电解机理研究
        1.3.2 Fenton氧化法机理
        1.3.3 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氧化法
    1.4 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课题研究目的
        1.4.2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分析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2 实验用水水质
    2.3 分析方法
第三章 铁碳微电解预处理实验
    3.1 正交实验
    3.2 单因素实验
        3.2.1 固液比的影响
        3.2.2 废水初始pH值的影响
        3.2.3 铁碳质量比的影响
        3.2.4 曝气量的影响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enton氧化法预处理实验
    4.1 正交实验
    4.2 单因素实验
        4.2.1 H_2O_2投加量的影响
        4.2.2 废水初始pH值的影响
        4.2.3 H_2O_2/Fe~(2+)摩尔比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法预处理实验
    5.1 Plackett-Burman筛选实验
    5.2 响应面优化实验
    5.3 连续动态验证实验
    5.4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5.5 工艺成本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致谢

(7)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
        1.1.2 课题来源
    1.2 对硝基苯酚废水的特性、来源和危害
        1.2.1 对硝基酚的特性
        1.2.2 对硝基酚废水的来源
        1.2.3 对硝基酚废水的危害
    1.3 酚类化合物废水处理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物理法
        1.3.2 焚烧法
        1.3.3 生物法
        1.3.4 经典的高级氧化法
    1.4 微电解法和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法研究进展
        1.4.1 微电解法
        1.4.2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法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2 试验材料与分析方法
    2.1 试验药品与试验仪器
        2.1.1 试验药品
        2.1.2 过硫酸盐的选择依据
        2.1.3 试验仪器
    2.2 试验水样及试验材料预处理
        2.2.1 试验水样
        2.2.2 试验材料预处理
    2.3 试验方法
        2.3.1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试验方法
        2.3.2 微电解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试验方法
    2.4 水样分析方法
        2.4.1 pH值的测定
        2.4.2 对硝基酚的测定
        2.4.3 COD的测定
    2.5 参数的计算
        2.5.1 PNP去除率
        2.5.2 COD去除率
3 微电解法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试验研究
    3.1 微电解填料的选择
    3.2 微电解法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影响因素研究
        3.2.1 Fe/C的投加量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3.2.2 铁碳比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3.2.3 初始pH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3.2.4 反应时间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3.3 微电解法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动力学研究
        3.3.1 微电解法降解PNP的动力学模型
        3.3.2 微电解法降解COD的动力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试验因素研究
    4.1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的影响因素研究
        4.1.1 过硫酸钠的投加量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4.1.2 铁碳的投加量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4.1.3 铁碳比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4.1.4 溶液初始pH值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4.1.5 反应时间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4.1.6 过硫酸钠的投加时间对对硝基酚处理效果的影响
    4.2 正交试验
    4.3 本章小结
5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对硝基酚的降解动力学和机理研究
    5.1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1.1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降解PNP的动力学模型
        5.1.2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法降解COD的动力学模型
    5.2 反应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2.1 过硫酸钠的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2.2 铁碳的投加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2.3 铁碳比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2.4 初始pH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5.3 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体系降解对硝基酚的反应机理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富湾油库污水COD去除技术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目的
        1.1.1 富湾油库生产管理概况
        1.1.2 富湾油库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1.3 污水处理方法研究现状
        1.3.1 国外处理方法的研究
        1.3.2 国内研究方法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方法及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常用的污水COD处理方法研究
    2.1 物理吸附法的研究
        2.1.1 活性炭吸附
        2.1.2 沸石吸附
        2.1.3 活性氧化铝
        2.1.4 粉煤灰吸附法
    2.2 化学混凝沉降的研究
    2.3 化学转化法的研究
        2.3.1 超临界水氧化法
        2.3.2 催化氧化
        2.3.3 臭氧氧化法
    2.4 生物法的研究
    2.5 电化学法的研究
        2.5.1 电解法
        2.5.2 微电解法
    2.6 超滤膜分离法的研究
    2.7 油库COD去除方法的应用现状
        2.7.1 COD去除方式缺点概述
        2.7.2 关于超滤膜分离法与电解法的问题研究
    2.8 本章研究结论分析
第三章 油库污水COD去除的对比实验
    3.1 超滤分离法实验研究
        3.1.1 超滤分离法原理
        3.1.2 超滤膜分离法性能参数
        3.1.3 超滤分离过程中的现象
        3.1.4 油库污水水质分析
        3.1.5 实验装置及内容
        3.1.6 超滤分离法实验结论分析
    3.2 电解法去除COD实验研究
        3.2.1 电解法去除COD影响因素分析
        3.2.2 实验装置
        3.2.3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3.2.4 正交实验
        3.2.5 试验结论分析
    3.3 实验对比分析
    3.4 本章研究结论
第四章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污水COD去除的研究
    4.1 富湾油库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4.2 本课题的改进工艺构想
    4.3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的污水COD去除实验研究
        4.3.1 试验用超滤膜性能研究
        4.3.2 试验用混凝剂性能研究
        4.3.3 实验研究
    4.4 混凝—超滤组合工艺经济分析与评价
        4.4.1 经济分析理论
        4.4.2 油库污水COD处理成本分析
        4.4.3 国内外设备经济技术比较
        4.4.4 经济性研究结论
    4.5 本章研究结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钆对微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方法
    1.2 检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实验
        2.1.1 粉煤灰、铁屑质量比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
        2.1.2 p H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
        2.1.3 反应时间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
        2.1.4 Gd对苯胺降解率的影响
    2.2 正交实验
3 结论

(10)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对照表
1 绪论
    1.1 黄姜和皂素的简介
    1.2 皂素废水带来的污染
        1.2.1 传统皂素生产工艺
        1.2.2 皂素废水的水质特点
        1.2.3 皂素废水处理难点
    1.3 皂素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
        1.3.1 物理化学法
        1.3.2 生化处理法
        1.3.3 自然生态处理方法
    1.4 铁碳微电解法
        1.4.1 铁碳微电解方法的原理
        1.4.2 微电解的影响因素
        1.4.3 铁碳微电解法的优缺点
        1.4.4 微电解技术应用研究现状
    1.5 Fenton氧化工艺概述
        1.5.1 Fenton工艺氧化原理
        1.5.2 Fenton反应影响因素
        1.5.3 Fenton反应的优势与不足
        1.5.4 联合使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工艺
    1.6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预处理皂素废水的最佳条件
    2.1 试验内容及研究方法
    2.2 废水来源及其水质特点
    2.3 实验仪器及试剂
        2.3.1 实验仪器
        2.3.2 实验装置
        2.3.3 实验药品
    2.4 实验方法
        2.4.1 微电解阶段实验方法
        2.4.2 Fenton反应阶段实验方法
    2.5 实验测定项目及实验方法设计
        2.5.1 实验测定项目
        2.5.2 单因素优选法
        2.5.3 正交实验法
    2.6 铁碳微电解反应各因素的影响实验
        2.6.1 单因素实验
        2.6.2 铁碳微电解正交实验
        2.6.3 铁碳微电解最佳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2.7 Fenton反应的各因素影响实验
        2.7.1 单因素实验
        2.7.2 Fenton反应的正交实验
        2.7.3 Fenton氧化反应在最佳条件下的处理效果
    2.8 本章小结
3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检测及分析
    3.1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红外谱图(IR)分析
        3.1.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1.2 分析结果
    3.2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紫外谱图(UV)分析
        3.2.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2.2 分析结果
    3.3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
        3.3.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3.2 分析结果
    3.4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总有机碳(TOC)分析
        3.4.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4.2 测试结果
    3.5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凝胶渗透色谱(GPC)的分析
        3.5.1 实验用品与仪器
        3.5.2 测试结果
    3.6 预处理后黄姜皂素废水的气质联用分析(GC-MS)分析
        3.6.1 分析方法与仪器
        3.6.2 分析结果
    3.7 本章小结
4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四、铁屑粉煤灰微电解法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镁碳微电解处理酚类物质的效能研究[D]. 段东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2]臭氧/微电解协同预处理印染废水研究[D]. 解方. 北京林业大学, 2020(03)
  • [3]酸析—芬顿—水解酸化-SBR工艺处理油墨清洗废水的研究[D]. 梅凤仙.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20(02)
  • [4]高级氧化法预处理叶酸生产废水试验研究[D]. 韩凯旋.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5]精制棉废水深度处理及回用研究[D]. 熊泽. 武汉工程大学, 2019(03)
  • [6]铁碳微电解耦合Fenton法预处理甲硝唑制药废水的研究[D]. 肖扬. 上海大学, 2019
  • [7]微电解/活化过硫酸盐处理对硝基酚废水的试验研究[D]. 张浩宇.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8]富湾油库污水COD去除技术可行性研究[D]. 谭彩玲.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9)
  • [9]钆对微电解法处理苯胺废水影响的研究[J]. 王静,骆欣,杨永利. 水处理技术, 2017(07)
  • [10]黄姜皂素废水预处理研究[D]. 豆静茹. 陕西科技大学, 2017(01)

标签:;  ;  ;  ;  ;  

铁屑粉煤灰微电解预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