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刘肖[1](2021)在《血清尿酸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血清尿酸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1.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患者48例、诊断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 D)的患者45例为观察组以及同期至我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45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检测其血清尿酸(uric acid,UA)水平,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及化学指标,分析血清尿酸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血管性痴呆的关系。2.所有受试对象均记录其一般情况及相关病史,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有无吸烟饮酒嗜好等一般情况,以及有无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病史。均在禁食一夜(12h)后于次日清晨在肘正中静脉抽取静脉血6ml,其中3ml送至本院检验科,进行尿酸、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的测定;另外3ml送至中心实验室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型的测定。3.将阿尔茨海默病组和血管性痴呆组患者分别按照是否携带ApoE e4等位基因各分为两个亚组:ApoE e4等位基因携带组和ApoE e4等位基因非携带组,分别比较阿尔茨海默病组和血管性痴呆组组内两个亚组的血清尿酸水平,分析ApoE e4等位基因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是否与血清尿酸水平相关。结果1.阿尔茨海默病组血清尿酸水平(242.94±97.58)umol/L低于对照组尿酸水平(284.07±97.63)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earson分析提示血清尿酸水平与MMSE评分成正相关(r=0.8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尿酸是AD的保护因素之一(OR=0.996P=0.048)。2.与对照组相比,阿尔茨海默病组ApoE e4等位基因携带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携带ApoE e4等位基因是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OR=3.636 P=0.023);在AD亚组内,ApoE e4等位基因携带组的尿酸水平(184.53±72.98)umol/L较非携带组(269.48±96.59)umol/L低,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04)。3.血管性痴呆组血清尿酸水平(336.53±86.98)umol/L较对照组(284.07±97.63)umol/L高,差异有显着性(P=0.009)。行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血糖以及是否携带ApoE e4等位基因等混杂因素后,提示尿酸是Va 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OR=1.006P=0.048)。4.与对照组相比,血管性痴呆组ApoE e4等位基因携带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携带ApoE e4等位基因是Va 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OR=6.647 P=0.005)。结论1.尿酸是AD发病的保护因素之一,AD的发病机制可能与氧化应激有关。2.尿酸是Va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3.携带ApoE e4等位基因是AD和Va D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ApoE e4等位基因对AD的影响可能与尿酸水平有关。
伍媛[2](2021)在《补肾益脑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及对Hcy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补肾益脑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Hcy水平的影响,评估其安全性,为临床工作者及研究者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按照随机数字分配法,纳入符合中医及西医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上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片口服,治疗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补肾益脑方,治疗2个月,共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用简易智能量表(Mini Mmental State Examination,简称MMSE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简称ADL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简称Mo CA量表)、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简称Hcy)以及中医症候评分表来观察其治疗结果,另外也需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最终共有57例患者完成本次研究,其中对照组29例,治疗组28例。整理数据结果显示:(1)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MMSE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及Mo CA量表评分组内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使AD患者的认知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水平提高,但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2)两组受试者治疗前后Hcy水平组内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组间比较(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使AD患者的Hcy水平下降,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3)比较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后的中医症状变化情况,治疗组在改善AD患者脾肾阳虚型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4)两组受试者临床疗效对比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评价两组的用药安全性,两组均未出现明显副作用。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认知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即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益脑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阿尔茨海默病,能够使其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降低Hcy水平,并有效改善脾肾阳虚的症状,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的负担。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李文达[3](2021)在《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的分布规律,进一步分析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中医证素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根据纳排标准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东直门医院,诊断为痴呆症的患者共60例。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采集,如性别、年龄、病程、烟酒史、既往病史等,并进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测定与记录、相关量表的评分收集。应用的量表包括: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神经精神症状问卷(NPI)、痴呆证候要素量表(PES-D/11)。对调查数据进行核对与整理后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所应用的分析方法包括卡方检验、Shapiro-Wilk(S-W)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相关分析及线性分析等,探讨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Hcy水平、中医证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 一般资料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痴呆患者60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0岁,最大者97岁;男性患者28人,平均年龄为75.57± 10.97岁;女性患者32人,平均年龄为77.62±7.13岁,男女比例约为1:1.14。60例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0人,血管性痴呆患者23人,混合性痴呆患者15人,其他类型痴呆2人。相比于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妄想、淡漠及刻板运动更多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P<0.05)。60例痴呆患者中,轻度痴呆患者12人,中度痴呆患者33人,重度痴呆患者15人。重度痴呆组的NPI总分显着高于轻度痴呆组(P=0.03),且更容易出现幻觉症状(P=0.02)。患者既往史中伴高血压史42人,脑血管病史30人,高脂血症史26人,糖尿病史25人,冠心病史17人。伴糖尿病的患者可能有较低的Hcy水平(P=0.02)和较低的激越攻击症状发生率(P=0.03)。患者的年龄、性别、烟酒史、病程长短与患者出现精神行为症状及Hcy水平无明显相关。2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关系分析:本研究中精神行为症状条目共12项,分别为妄想、幻觉、激越攻击、抑郁低落、焦虑、欣快、淡漠、脱抑制、易激惹、刻板运动、夜间行为、进食障碍。每项12分,总分共144分。对Hcy水平与NPI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痴呆患者的Hcy水平越高,NPI得分越高,在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中,这种正向影响关系更紧密。在12项症状条目中,出现淡漠症状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二者呈正相关(P=0.03)。3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素的关系分析:本研究纳入中医证素共11个,包括阳亢、毒盛、阴虚、脾虚、阳虚、髓减、血虚、肾虚、气虚、血瘀、痰浊。其中伴有阳亢证素的痴呆患者有更高的Hcy水平(P=0.01)。4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通过分析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发现伴有阳亢证素的患者NPI评分更高(P<0.01),且会出现更多症状条目表现(P<0.01)。在具体症状条目中,伴脾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P=0.02);伴血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1);伴阴虚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P=0.01);伴阳亢证素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P=0.01)以及易激惹症状(P=0.01);伴毒盛证素者更可能伴有夜间行为症状(P=0.03)。结论:1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出现和加重可能与其Hcy水平相关。2伴有淡漠症状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且其淡漠程度可能与Hcy水平呈正相关。3伴有阳亢证素表现的痴呆患者可能有更高的Hcy水平、更多的精神行为症状类型及更严重的精神行为症状表现。4痴呆患者的中医证素与精神行为症状间存在相关性:伴脾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进食障碍症状;伴血虚、毒盛证素的患者更可能出现夜间行为症状;伴阴虚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妄想症状;伴阳亢证素的患者更可能伴有激越攻击症状以及易激惹症状。
魏淑贤[4](2020)在《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异常的疗效分析》文中认为背景: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步入了老龄化社会。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病包括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病和老年性血管硬化等逐渐增多,给社会、医疗、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血管性痴呆是除阿尔茨海默病之外第二大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类型。相关研究表明,脑组织受损后的神经生物学改变与血管性痴呆精神症状存在密切联系,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血管性痴呆患者,脑内特定区域胆碱能细胞减少,多奈哌齐能提高细胞突触间乙酰胆碱水平,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有研究证实,单一使用多奈哌齐无法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尽管尚未批准对痴呆相关性精神病的药物疗法,但通常在标签外使用抗精神病药。目前很多学者致力于使用喹硫平治疗痴呆患者的精神障碍,认为喹硫平除了可以改善精神障碍,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目的:本研究致力于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精神行为异常的疗效分析,为临床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用药指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3月——2019年9月在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神经内科住院就诊符合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入院后14天内病情稳定的情况下,根据随机数字表及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实验组给予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多奈哌齐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评估患者认知功能、精神行为症状、日常生活能力。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既往史,包括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及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常见慢性病构成比等,运用SPSS24.0软件对以上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符合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MMSE的量表得分均不同程度的降低,ADL和NPI量表的得分均不同程度的升高,两组患者之间的量表评分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较用药前,MMSE量表得分均有所升高,ADL、NPI量表得分均下降,且用药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实验组MMSE量表得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DL和NPI量表的得分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和单用多奈哌齐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精神行为症状;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较单用多奈哌齐治疗效果更好,且两种治疗方式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着性差异。
董宣如[5](2020)在《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文中指出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指记忆力或其他认知功能进行性减退,但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且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是正常老化到痴呆的过渡阶段。关于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损害特点与转归,各项研究成果互相矛盾。鲜少有研究从MCI的不同病因来解释矛盾的研究结果。事实上,MCI的病因来源多样,最主要的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的病理侵害,因此本研究假设:不同病因导致的轻度认知障碍会呈现不同的认知损害特点和转归,而这可能也是先前研究结果相互矛盾的原因之一。另外,大量针对MCI的研究关注情节记忆,少量研究涉及前瞻记忆,罕有研究关注MCI的内隐记忆,尤其是概念性内隐记忆。本研究利用神经心理学测验和心理学实验法,探索阿尔茨海默病型轻度认知障碍(以下简称AMCI)和血管型轻度认知障碍(以下简称VMCI))的包括前瞻记忆和概念性内隐记忆在内的认知损害特点、相关因素,并通过6-36个月的随访,了解其变化规律,为后续更好地进行认知干预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具有良好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神经心理学测验或测验组合,供后续大规模社区筛查使用。本论文一共包含四个研究。1、研究一调查了社区411位60岁以上老人基线的认知功能。结果如下:(1)基线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32.3%,痴呆的总患病率为1.7%;(2)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和认知正常人群在年龄、受教育年数、文化程度、是否吃鱼、上网和摄影等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高龄是个体罹患轻度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而受教育年数是避免轻度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3)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和认知正常人群在记忆、注意力、执行能力、语言流畅性、视空间能力、定向能力等认知领域都存在显着性差异;(4)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抑郁测验得分、抑郁比例高于认知正常人群,日常生活功能相对于认知正常人群受损;(5)根据ROC曲线,从正常人群中筛选轻度认知障碍人群最有效的测试是: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 CA)总分,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07(敏感性88.2%,特异性78.8%),蒙特利尔认知评估结合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的延迟回忆和日常生活功能量表,在保证良好敏感性的同时,可获得更高的特异性;(6)VMCI人群注意力受损情况比AMCI人群严重,而AMCI人群的即刻回忆功能比VMCI人群受损严重。2、研究二利用类别产生范式研究了被试的概念性内隐记忆。发现VMCI概念性内隐记忆功能完好,AMCI概念性内隐记忆功能受损,VMCI在“职业”的类别产生任务中,概念性内隐记忆成绩显着高于AMCI。概念性内隐记忆和语言流畅性、分类流畅性成绩呈显着正相关,提示前额叶也参与到内隐记忆过程。3、研究三利用基于事件的非聚焦条件的前瞻记忆任务研究了被试的前瞻记忆,发现AMCI、VMCI和正常被试相比,前瞻记忆差异不显着。4、研究四对232名基线被试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96+7.686个月。结果发现:维持诊断不变,进展为轻度认知障碍或痴呆,逆转为正常等多种转归并存。记忆和语言是正常和MCI相互转化时的重要领域,填图、记忆和抽象能力测验在随访过程中成绩容易改善。基线的听觉词语学习测验的即刻回忆、延迟回忆和分类流畅性是正常进展到轻度认知障碍的最好预测量表,基线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总分及抽象能力分测验等测验可预测轻度认知障碍逆转为正常。总而言之,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功能较正常人群呈现全面的损害。两种不同病因的轻度认知障碍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和血管型轻度认知障碍VMCI——的认知功能损害领域及程度不同,内隐记忆和前瞻记忆的损害情况也有差异,转归多样,年龄、受教育年数与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相关。本研究为不同病因来源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特点提供了新的研究证据。研究成果有助于临床对不同病因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准确诊断;对同一个体完整的情节记忆、前瞻和内隐记忆的研究有助于对个体的记忆系统进行更为深入、全面的理解。
王名超[6](2020)在《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期痴呆病的中医证型与组方用药规律。为中医临床治疗老年期痴呆病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本研究包括综述和数据挖掘两部分。综述从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中医治疗方法,现代医学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数据挖掘:对2014年—2019年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保健科)和脑病科住院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进行统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进行处方统计。然后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采用复杂系统熵聚类、关联规则Apriori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近年来该院治疗老年期痴呆的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结果:经过筛选,整理出痰瘀阻络型、脾肾两虚型、痰浊蒙窍型、髓海不足型、心肝阴虚型、瘀血内阻型6型共300首方剂。治疗痰瘀阻络型老年期痴呆病91首处方中的高频中药有:川芎、炒桃仁、白术、黄芪、茯苓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0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5首新方。治疗脾肾两虚型老年期痴呆病65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白术、茯苓、党参、黄芪、石菖蒲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2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6首新方。治疗痰浊蒙窍型老年期痴呆病50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茯苓、清半夏、白术、石菖蒲、陈皮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2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6首新方。治疗髓海不足型老年期痴呆病45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酒萸肉、熟地黄、茯苓、山药、石菖蒲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12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6首新方。治疗心肝阴虚型老年期痴呆病33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甘草、生地黄、白芍、玄参、麦冬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6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3首新方。治疗瘀血内阻型老年期痴呆病16首处方中高频中药有:炒桃仁、川芎、黄芪、甘草、茯苓等,分析出常用配伍药对,提取6个核心组合,进一步得出3首新方。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分析,总结出治疗老年期痴呆病的中医临床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主要有痰瘀阻络、痰浊蒙窍、瘀血内阻3个邪实为主的证型,脾肾两虚、髓海不足、心肝阴虚3个正虚为主的证型。总结出:方药病证对应、祛痰化瘀为主、补肾不忘健脾、祛邪扶正兼用、安神开窍贯穿始终等组方用药规律,供临床参考。
尹苓[7](2020)在《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研究背景:痴呆是老年人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伴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变革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等多种因素,痴呆及阿尔兹海默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超过10%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国家在过去20-30年间,痴呆发病率基本保持稳定水平,据分析其重要原因在痴呆的早期筛查和相关危险因素的有效防控。尽早发现这种疾病可能会有助于减缓功能衰退和减少相关的护理费用,但在中低收入国家中,痴呆的诊断覆盖率却低至5%至10%。在我国,接近60%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农村老年人痴呆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老年人。然而由于农村缺乏专业医生,更多痴呆患者未得到充分诊断和识别。为了早期可靠的诊断痴呆,需要有效的筛查策略。痴呆的精确诊断既复杂又困难,需要综合全面的临床、神经心理、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等,这在农村有限的经济和医疗卫生条件下很难实现。因此,在初级医疗保健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需要一种可以筛查出痴呆的简单程序。目前已经有许多经过验证的筛查测试和自评问卷用于评估认知功能,包括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和记忆障碍自评表(Ascertain Dementia 8-item Informant Questionnaire,AD8)等。MMSE 由 Folstein 等于 1975 年研制发表,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筛查认知功能损害,在国内外均广泛应用,常在痴呆筛查的第一阶段应用,筛查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注意力、语言和视空间能力等方面。AD8测试是是一个8项内容的问卷,由华盛顿大学阿尔茨海默氏病研究中心于2005年开发的,旨在识别个体判断力、记忆、定向和功能方面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可能与早期认知能力下降有关,它可以是自评问卷,也可以由照料者来提供有无上述变化。AD8的结果与MMSE的结果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MMSE或者AD8作为筛查工具,它们之一测试阳性时,预示着可能存在认知损害,但痴呆的最终诊断还需要结合病史和神经心理学测试进行进一步评估。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高文盲率和有限的教育可能会使认知筛查工作进一步复杂化,而包括MMSE在内的复杂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对于农村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来说很难熟练掌握。因此,目前更需要一种更适合在农村使用的替代性的简单工具。日常生活能力减退是痴呆的核心症状之一。日常生活能力包括以下两方面:基本日常生活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研究表明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是痴呆早期阶段的特征。痴呆早期常常出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该能力所涉及的活动必须依赖较高的认知水平才能完成。既往研究中报道的其在人群中筛查痴呆时敏感性约在87.2%~95.1%之间,特异性约在74.7%~90.3%之间。因此,对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评估可作为筛查痴呆的有效手段,目前已经开发了许多经过验证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来识别与痴呆相关的功能障碍。Pfeffer 功能活动问卷(Functional Activities Questionnaire,FAQ)和Lawton 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 of Lawton,IADL)是常用的工具性日常生活功能评估工具,通常用于量化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许多研究发现Pfeffer功能活动问卷(FAQ)和Lawton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能够区分健康个体和认知缺陷者,因此将它们用于筛查痴呆将很有价值。然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在我国农村居民中筛查痴呆的效用一直尚未被评估。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通过前后两部分的大规模人群研究先后评估汉语修订版的功能活动问卷(FAQ)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在山东农村地区老年人群中区别有无痴呆的能力,以期找到一种简单的适合农村老年人群的痴呆筛查策略。二、研究目的:调查山东省聊城市闫楼镇老年人群中痴呆患病状况,分别探究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工具——功能活动问卷(FAQ)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识别痴呆的相关危险因素。三、研究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山东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中FAQ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托于山东省科技惠民计划,于2014年8月到12月,对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闫楼镇二郎庙、北李等53个村中年龄在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共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一般资料、生活方式、疾病史的采集和认知障碍的初步筛查。认知评估筛查采用AD8、MMSE等,经MMSE和(或)AD8筛查测试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痴呆,建议受试者进行第二阶段的调查。第二阶段,针对第一阶段MMSE和(或)AD8筛查阳性的部分参与者进行进一步细致的痴呆调查研究,采集认知障碍病史(包括主诉和现病史),进行体格检查,并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及日常生活能力、抑郁状态、血管因素、精神行为评估等,调查工具有病史采集表、日常认知量表(Everyday Cognition,ECog)、词语流畅性测验(verbal fluency test,VFT)(动物、水果、蔬菜)、波士顿命名测验(Boston naming test,BNT)、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AVLT)、Fuld 物体记忆测验(Fuld object memory evaluation,FOM)、WISC积木测验(block design,BD)、数字广度测验(digit span test,DST)、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画钟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功能活动问卷(FA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哈金斯基缺血量表(Hachinski ischemic scale,HI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CDR)、神经精神问卷(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questionnaire,NPI)等。其中,FAQ用于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共包括10项日常活动项目。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961名MMSE和(或)AD8筛查测试阳性的参与者。参与者中痴呆的诊断依据DSM-Ⅳ诊断标准。研究对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筛查得分、FAQ得分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分析了 FAQ与MMSE、AD8的相关性、痴呆与FAQ的关联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确定功能活动问卷(FAQ)筛查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辨别能力,并分别按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分层,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层中FAQ筛查痴呆的能力。同时分析了痴呆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最终纳入的961名参与者,其中有84名(8.7%)被临床诊断为痴呆,归入痴呆组;余877人(91.3%)归入非痴呆组。2.两组认知筛查量表和FAQ得分比较:痴呆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AD8平均得分和FAQ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后,FAQ总分与MMSE得分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302,P<0.001);FAQ总分与AD8得分呈较弱正相关(r=0.221,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AQ是痴呆的影响因素,OR(95%CI)=1.21(1.17~1.25),P<0.001;矫正了其他因素后,OR(95%CI)=1.13(1.08~1.18),P<0.001,即FAQ每增加1分,患有痴呆的可能性增加1.13(1.08~1.18)倍。5.ROC曲线分析:FAQ量表得分以5/6分为分界值判别痴呆(即FAQ≥6分判定为痴呆):曲线下面积(AUC)=0.899;敏感性=94.1%;特异性=75.1%。FAQ的判别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判别能力随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而变化。受教育程度越高,敏感性越低,特异性越高。在文盲人群中判别能力稍差(AUC=0.891,敏感性=96.7%,特异性=68.8%),敏感性高,特异性较差,有较高的假阳性率。6.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痴呆的危险因素,发现增龄(P<0.001,OR=1.093)、脑梗塞病史(P<O.001,OR=3.078)、文盲(P<0.01,OR=7.646)是痴呆的危险因素。第二部分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方法:本研究依托于科技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专项—阿尔茨海默病痴呆前阶段干预新方法的研究(中国延缓老年痴呆和失能的随机化对照多模干预研究,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modal Intervention to Delay Dementia and Disability in China,MIND-CHINA)项目,于 2018 年 3 月到 9月,对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闫楼镇53个村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常住居民开展老年痴呆和失能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收集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生活方式、认知障碍病史、其他疾病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学测验。调查工具有一般信息调查表、生活行为习惯调查表、既往病史和现患病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认知评估采用主观记忆减退问卷、主观记忆减退自评量表、AD8、MMSE、词语流畅性测验(VFT)(动物、水果、蔬菜)、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画钟测验(CDT)、数字广度测验(DST)、连线测验(TMT);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采用张明园修订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抑郁状态采用老年人抑郁状态评定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使用哈金斯基缺血量表(HIS)评估血管性因素;步行速度测试评估体能。其中,张明园修订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中的工具性日常活动量表(IADL)用于评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包括12项日常活动项目。本研究最终纳入了 5173名参与者。参与者中痴呆的诊断依据DSM-IV诊断标准。研究对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一般人口学资料、认知筛查得分、IADL得分进行了统计学比较,分析了 IADL与MMSE、AD8的相关性、痴呆与IADL的关联性,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IADL筛查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并分别按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年限分层,进一步分析不同分层中IADL筛查痴呆的能力。并分析了痴呆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最终纳入的5173名参与者中,有147名(2.8%)被临床诊断为痴呆,归入痴呆组;余5026人(97.2%)归入非痴呆组。2.两组认知筛查量表和IADL得分比较:痴呆组MMSE平均得分明显低于非痴呆组,AD8平均得分和IADL平均得分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吸烟、饮酒等因素的影响后,IADL总分和MMSE得分呈中等程度负相关(r=-0.407,P<0.001);IADL得分和AD8得分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78,P<0.001)。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IADL是痴呆的影响因素,OR(95%CI)=1.9(1.8~2.1),P<0.001;矫正了其他相关因素后,痴呆仍与IADL有相关性,OR(95%CI)=1.4(1.2~1.5),P<0.001。IADL每增加1分,患有痴呆的可能性增加1.4(1.2~1.5)倍。5.ROC曲线分析:IADL量表得分以14/15分为分界值判别痴呆(IADL≥15分判定为痴呆):曲线下面积(AUC)=0.921;敏感性=81.0%;特异性=90.9%。IADL的判别痴呆的最佳分界值和判别力随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变化不大。6.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痴呆的危险因素,发现增龄(P<0.001,OR=1.10)、脑梗塞病史(P<0.05,OR=1.81)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受教育年限增加(P<0.05,OR=0.90)是痴呆的保护因素。四、研究结论和意义:1.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水平与认知水平有相关性,痴呆患者会出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的下降。2.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用于区分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痴呆患者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体效能,将可用于简化农村地区的痴呆筛查程序,提高痴呆检出率。3.FAQ量表和IADL量表对痴呆均具有较高的判别能力,将有希望作为替代工具用于山东农村老年人的痴呆筛查。4.增龄、受教育水平低、脑梗塞等是痴呆的危险因素,在农村地区应积极科普宣教,提高教育水平,预防脑血管病,将有望降低痴呆的发病率。
畅苏瑞[8](2020)在《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中医药治疗认知障碍疾病的优势。方法:本研究参考《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员手册5.1.0版》,检索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 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PubMed)、考克兰图书馆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出版社研制出版的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Embase)。检索截止于2020年2月1日。纳入标准:(1)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研究对象为老年期血管性痴呆(VaD)、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3)治疗组用中药制剂,或联合安慰剂,对照组服用西药,或服用安慰剂,或二者同时服用。检索限制语言为中文或英文。提取内容包括:研究基本信息、研究特征、样本量、干预措施、治疗前后疗效评价指标结果、不良反应情况。按照“Cochrane风险评估清单”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值。如果同一个疗效评价指标有3个及以上研究,即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森林图形式呈现。按照预先设定的亚组进行异质性检验:“疗程”(VaD:≤2个月,>2个月;AD:≤3个月,>3个月;MCI:<6个月,≥6个月)、“西药对照药”(血管性痴呆: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甲磺酸双氢麦角碱、尼莫地平;阿尔茨海默病:胆碱酯酶抑制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乙酰胆碱受体拮抗剂、甲磺酸双氢麦角碱)。采用依次排除某个研究的方式对异质性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漏斗图形式评价发表偏倚。使用Revman 5.2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1)共纳入43项试验研究,纳入患者共计3968人,中药治疗VaD的文献发表的时间在2001~2007、2014年,中药治疗AD的文献发表的时间在1995~2018年,中药治疗MCI的文献发表的时间在2003~2004、2009~2010、2012、2014年;(2)中药治疗VaD的研究中,4项研究没有明确报告中医诊断标准,1项研究采用自拟中医诊断标准,1项研究参考已经发表文章中的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均给出,纳入患者2100例,干预组1144例,对照组956例,最小样本量40例,最大样本量209例,患者年龄41~86岁,16项研究统计了患者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患者390例,初中及以上患者857例,25项研究采用MMSE量表评估认知功能,10项研究采用ADL量表、14项研究采用BBS量表评估日常行为能力,干预疗程在1~3个月。有3项研究明确提出对患者进行随访,4项研究中对脱落病例及原因进行了报道,15项研究明确描述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发生不良反应的治疗组共有2人,对照组共有6人。(3)中药治疗AD的研究中,其中3项研究没有明确报告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均给出,共纳入患者749例,其中干预组401例,对照组348例,最小样本量为28例,最大样本量为202例,年龄49~90岁,5项研究统计了患者受教育程度,其中小学及以下患者190例,初中及以上患者303例,6项研究采用MMSE量表、1项研究以MoCA量表评估认知功能,4项研究以ADAS-Cog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5项研究采用ADL量表评估日常行为能力,干预疗程在2~12个月,有4项研究在试验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4项研究对脱落病例及原因进行了报道。(4)中药治疗MCI的研究中,4项研究明确使用了中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均给出,共纳入患者1119例,其中干预组590例,对照组529例,最小样本量60例,最大样本量322例,患者年龄40~85岁。有4项研究报告了患者受教育程度,其中小学及以下有92例,初中及以上有298例。7项研究采用MMSE、2项研究以MoCA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2项研究以ADAS-Cog量表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指标,2项研究采用ADL量表评估日常行为能力,干预疗程在2~6个月。有3项试验明确提出患者进行随访,2项研究中对脱落病例及原因进行报道,有3项研究报告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5)VaD研究meta分析显示:治疗后,中药组在改善MMSE上优于西药组(P<0.01);在改善ADL方面,1项研究未汇报两组疗效对比情况,3研究报告两组疗效相似,6项研究报告中药效果较西药明显;在改善BBS方面,3项研究未汇报两组疗效对比情况,6项研究报告两组效果相当,5项研究报告中药组效果优于西药;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12)。(6)AD研究结果meta分析显示:治疗后,中药组在改善ADAS-Cog、ADL上优于西药组(P=0.02,P<0.01),中药在改善MMSE上与西药组相当(P=0.32),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P=0.04),在改善MoCA方面,1项研究未汇报两组疗效对比情况。在改善MMSE、ADL方面,研究未汇报中药组与安慰剂组的对比情况;亚组分析显示:分别根据西药类型、疗程进行亚组分析,中药在改善MMSE评分上与西药相当(P=0.06,P=0.06);(7)MCI研究结果meta分析显示:中药组在改善MMSE、ADAS-Cog、ADL上与西药组相当(P=0.12,P=0.88,P=0.60),中药组在改善MoCA上优于西药组(P<0.01),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中药组低于西药组(P=0.10)。1项研究报告中药在改善MMSE方面优于安慰剂,1项研究未报告。(8)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存在潜在的发表偏倚。(9)敏感性分析后异质性显着降低,可能与排除文献纳入患者的情况、样本量及量表评价主观性有关。结论:(1)中药治疗血管性痴呆,较西药能够更好的改善MMSE评分;(2)中药治疗阿尔茨海默,较西药能够更好的改善ADL、ADAS-Cog评分,在改善MMSE评分上与西药效果相当;(3)中药治疗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较西药能够更好的改善MoCA评分,在改善MMSE、ADAS-Cog、ADL上与西药相当;(4)中药治疗VaD、AD、MCI较常规西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李姣[9](2020)在《中药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分为两部分内容,通过文献研究阐明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BPSD)的诊疗现状,通过系统评价研究中药治疗BPSD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第一部分内容:文献研究,通过查阅BPSD相关原始文献,从中医、西医两方面阐述目前医学对于BPSD的认识;第二部分内容:系统评价,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搜集建库至2020年2月中药治疗BP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相关文献,由两名相互独立的评价员按照检索策略分别进行文献检索,依据设定的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最终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若二者出现分歧则通过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决则由第三名评价员决定,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0项RCTs,共计2124例受试者,试验组1069例,对照组105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中药组VS西药组:纳入8项RCTs,共计受试者702例,中药组351例,西药组351例;中药组降低NPI评分、BEHAVE-AD评分优于西药组;改善ADL评分优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头痛、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均低于西药组;提高MMSE评分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便秘发生率、失眠发生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中西医结合组VS西药组:纳入10项RCTs,共计受试者877例,中西医结合组443例,西药组434例;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改善ADL评分优于西药组;提高HDS评分优于西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便秘、恶心、乏力、腹泻、口干、失眠、嗜睡、头晕发生率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药组VS抗精神病药组:纳入5项RCTs,共计受试者412例,中药组206例,抗精神病药组206例;中药组总有效率、失眠发生率与抗精神病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低BEHAVE-AD评分优于抗精神病药组;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头痛、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于抗精神病药组。4.中药+抗精神病药组VS抗精神病药组:纳入4项RCTs,共计受试者342例,中药+抗精神病药组171例,抗精神病药组171例;中药+抗精神病药组总有效率高于抗精神病药组;降低BEHAVE-AD评分、提高MMSE评分优于抗精神病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抗精神病药组;嗜睡、口干、失眠、便秘、恶心、头晕发生率与抗精神病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中药+多奈哌齐组VS多奈哌齐组:纳入4项RCTs,共计受试者344例,中药+多奈哌齐组178例,多奈哌齐组166例;中药+多奈哌齐组提高MMSE评分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泻、失眠、恶心、头晕发生率与多奈哌齐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中药治疗BPSD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西药,且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与西药相当;2.中西医结合治疗BPSD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西药,且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用西药;3.中药治疗BPSD的疗效不劣于抗精神病药,且安全性优于抗精神病药;4.中药联合抗精神病药治疗BPSD的疗效与安全性均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且改善认知功能效果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5.中药联合多奈哌齐在改善BPSD患者认知功能与安全性方面与单用多奈哌齐相当,就目前证据而言尚不支持中药联合多奈哌齐的搭配方案。但由于纳入文献样本含量偏低,文献质量普遍不高,仍需纳入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汪怡萍[10](2020)在《加减薯蓣丸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外周血IL-6、STAT3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加减薯蓣丸(Modified Dioscorea Pills)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治疗后的认知功能变化的临床效果及对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3)、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A1,APO-A1)表达的影响。方法:1.在首次老年综合评估时将符合标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纳入,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4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二组,即老年性痴呆对照组、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同时将评估时符合认知功能正常的住院部患者纳入正常组。2.在临床观察中,三组患者均继续治疗原发疾病,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均予以痴呆基础治疗(认知康复训练),老年性痴呆中药组予以痴呆基础治疗和加减薯蓣丸(浓缩汤剂,每次15ml,每日分两次服用)干预,各组均观察12周,分为治疗前(首次进行老年综合评估)、治疗后(间隔12周后再次行老年综合评估)。3.于治疗前(0周)、治疗后(12周后)前后分别对三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ADL)、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量表(Pattern and Element of Syndrome of Alzheimer’s disease,AD-PES-11)的评定,并将临床中测定的外周血IL-6、STAT3、CRP、APOA1指标作为本次研究的临床观察指标,共观察12周,将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26.0软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同时观察并记录老年性痴呆中药组患者行中药干预后的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指标。结果:1.病例纳入例数和最终完成结果:本次研究共将纳入符合AD入选标准的患者40例,运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其分成二组,每组各20例患者,共脱落了7例患者,老年性痴呆对照组脱落了3例,老年性痴呆中药组脱落了4例,最终完成此次研究的AD患者共有33例,总体脱落率为17.5%;正常组(认知功能正常的住院部患者)无脱落,最终有21例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完成本次临床观察。2.一般情况:三组之间在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三组均是老年患者,且女性较男性多。3.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5,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MMSE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MMSE量表评分较前降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MMSE量表评分较前增加;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MMSE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4.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5,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MoCA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MoCA量表评分较前降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MoCA量表评分较前增加;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MoCA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5.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ADL量表评分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ADL量表评分较前增加,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ADL量表评分较前降低;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ADL量表评分有所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6.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5,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PSQI评分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PSQI评分较前增加,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PSQI评分较前降低;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PSQI评分有所改善,从而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7.中医证候积分:即阿尔茨海默病证候要素量表(AD-PES-1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积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增加,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较前降低;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有所改善,从而进一步说明加减薯蓣丸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8.白介素-6(IL-6):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血清IL-6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血清IL-6水平较前增加,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血清IL-6水平较前降低;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血清IL-6有所改善。9.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STAT3):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血清STAT3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血清STAT3水平较前增加,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血清STAT3水平较前降低;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血清STAT3有所改善。10.C反应蛋白(CRP):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5,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血清CRP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血清CRP水平较前增加,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血清CRP水平较前降低;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血清CRP水平有所改善。11.载脂蛋白A1(APO-A1):三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评分比较,正常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三组患者在治疗后两两对比,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对照组P<0.01,正常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5,老年性痴呆对照组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P<0.01。结果提示正常组在12周后血清APO-A1无明显差异,老年性痴呆对照组在12周后血清APO-A1水平较前降低,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12周后血清APO-A1水平较前增加;说明加减薯蓣丸干预12周后AD患者的血清APO-A1水平有所改善。12.安全性评价:在此次研究期间,三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老年性痴呆中药组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心电图、胸片结果无明显变化。结论:加减薯蓣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其不仅增加MMSE、MoCA评分,且降低ADL、PSQ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同时降低血清炎症指标IL-6、STAT3、CRP,而血清保护性指标APOA1较前有所增加;说明加减薯蓣丸可改善AD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6/STAT3信号通路的表达相关,从而抑制AD患者的神经元细胞凋亡;以及可能与调节血清CRP的表达相关,从而减弱AD患者的神经细胞毒性作用及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与调节血清APOA1表达水平相关,从而抑制淀粉样聚集、减弱神经细胞毒性作用、阻断神经元的损伤等抗AD的作用;老年性痴呆中药组在行中药干预12周内未见明显不良药物反应,较为安全可靠,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及推广、应用。
二、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血清尿酸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尿酸水平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补肾益脑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及对Hcy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 |
1 中医对AD的研究概况 |
1.1 古代文献研究 |
1.2 病因病机研究 |
1.3 中医复方研究 |
2 西医对AD的研究概况 |
2.1 AD的发现及命名 |
2.2 AD的流行病学 |
2.3 AD的危险因素 |
2.4 AD的发病机制 |
2.5 AD的治疗现状 |
3 同型半胱氨酸的意义 |
3.1 Hcy生成及代谢 |
3.2 Hcy导致神经变性的机制 |
3.3 Hcy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 |
4 小结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1.1 样本量估计 |
1.1.2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1.8 伦理准则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案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安全性评估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例数及实际完成例数 |
3.2 基本情况比较 |
3.3 两组疗效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温阳法治疗脾肾阳虚型AD的理论依据 |
1.1 阳气致密,精气充足 |
1.2 精气充沛,脑髓得养 |
1.3 脾肾阳虚,生髓不足 |
2 选方依据 |
2.1 补肾益脑方的药物分析 |
2.2 补肾益脑方的配伍意义 |
3 临床观察指标分析 |
4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缩略词表 |
综述 近10年同型半胱氨酸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综述一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定义及流行病学 |
1.1 西医对BPSD的定义 |
1.2 中医对BPSD的定义 |
1.3 BPSD的流行病学 |
2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临床表现 |
2.1 BPSD的症状分类 |
2.2 不同痴呆类型的精神行为症状分布 |
3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病机制 |
3.1 BPSD的西医学发病机制 |
3.2 BPSD的中医病因病机 |
4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西医治疗 |
4.1 BPSD的治疗原则 |
4.2 BPSD的非药物治疗 |
4.3 BPSD的药物治疗 |
5 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中医治疗 |
5.1 BPSD的中医非药物治疗 |
5.2 BPSD的中药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伴精神行为症状的相关研究概况 |
1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
1.1 Hcy的存在形式 |
1.2 Hcy的代谢途径 |
1.3 影响Hcy水平的因素 |
1.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界定 |
1.5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痴呆症的研究现况 |
2.1 Hcy水平与痴呆症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
2.2 Hcy与痴呆发生和发展的机制探讨 |
2.3 B族维生素的补充与痴呆的关系 |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障碍的研究现况 |
3.1 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研究 |
3.2 Hcy水平与抑郁障碍的相关研究 |
3.3 Hcy与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研究 |
3.4 Hcy与其他精神疾病的相关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研究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患者痴呆类型及性别、年龄构成情况 |
1.2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烟酒史分布情况 |
1.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程度分布情况 |
1.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痴呆病程分布情况 |
1.5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既往病史分布情况 |
2 Hcy水平相关分析 |
2.1 Hcy水平分布情况 |
2.2 不同年龄、性别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
2.3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
2.4 不同痴呆类型患者Hcy水平与烟酒史分布情况 |
2.5 既往史患病情况与Hcy水平分布情况 |
2.6 不同痴呆程度患者Hcy水平分布情况 |
3 NPI量表相关分布情况 |
3.1 NPI总分相关分布情况 |
3.2 NPI各条目相关分布情况 |
4 Hcy、NPI及中医证素相关分析 |
4.1 Hcy水平与NPI总分相关关系分析 |
4.2 Hcy水平与NPI各条目相关分析 |
4.3 中医证素分布与Hcy水平相关分析 |
4.4 中医证素与NPI总分分布情况 |
4.5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数分布情况 |
4.6 中医证素与NPI条目分布情况 |
讨论 |
1 患者资料分析 |
2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精神行为症状相关性分析 |
3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
4 精神行为症状与中医证素相关性分析 |
结语 |
1 主要结论 |
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4)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异常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表 |
前言 |
1.研究对象 |
1.1 研究对象 |
1.2 入组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与治疗 |
2.2 一般临床资料收集 |
2.3 观察指标 |
2.3.1 认知功能评估 |
2.3.2 精神行为症状评估 |
2.3.3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
2.4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3.1 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
3.2 用药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ADL和 NPI量表的得分比较 |
3.3 用药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MMSE、ADL和 NPI量表的得分比较 |
3.3.1 两组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的各量表得分比较 |
3.3.2 两组患者在用药3个月后的各量表得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喹硫平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 |
附录 B 日常生活能力评估量表 |
附录 C 神经精神症状问卷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荣誉 |
(5)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研究概述 |
1.1 轻度认知障碍的定义及其变迁 |
1.2 轻度认知障碍的分类 |
1.3 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相关因素与转归 |
1.4 轻度认知障碍的诊断手段 |
1.5 轻度认知障碍的干预 |
1.6 轻度认知障碍的其他记忆功能 |
第二章 问题的提出 |
2.1 问题的提出 |
2.2 研究的整体设计 |
2.3 研究方法 |
2.4 本研究的理论意义 |
2.5 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三章 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 |
3.1 研究一: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基线认知情况以及相关因素 |
3.1.1 引言 |
3.1.2 方法 |
3.1.3 结果 |
3.1.4 讨论 |
3.2 研究二:轻度认知障碍个体的内隐记忆研究 |
3.2.1 引言 |
3.2.2 方法 |
3.2.3 结果 |
3.2.4 讨论 |
3.3 研究三:轻度认知障碍个体的前瞻记忆研究 |
3.3.1 引言 |
3.3.2 方法 |
3.3.3 结果 |
3.3.4 讨论 |
3.4 研究四: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的随访研究 |
3.4.1 引言 |
3.4.2 方法 |
3.4.3 结果 |
3.4.4 讨论 |
第四章 总讨论 |
4.1 轻度认知障碍人群的认知特点 |
4.2 相关神经心理学测验推荐 |
第五章 总结 |
5.1 小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简历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综述 老年期痴呆中西医认识 |
1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研究 |
2 中医治疗现状 |
2.1 中药治疗 |
2.2 针灸治疗 |
2.3 其他治疗方法 |
3 近10年中医治疗痴呆规律的研究 |
4 现代医学对老年期痴呆发病机制研究 |
4.1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 |
4.2 血管性痴呆(VD)的发病机制 |
5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5.1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 |
5.2 血管性痴呆(VD)的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
1 研究对象 |
1.1 收集方剂范围 |
1.2 收集方剂标准 |
1.3 资料整理 |
1.4 病案录入及核对 |
1.5 统计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痰瘀阻络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
2.2 脾肾两虚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
2.3 痰浊蒙窍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
2.4 髓海不足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
2.5 心肝阴虚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
2.6 瘀血内阻型老年期痴呆病患者组方用药规律结果与分析 |
讨论 |
1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病的认识 |
1.1 中医对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1.2 中医对痰瘀阻络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1.3 中医对脾肾两虚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1.4 中医对痰浊蒙窍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1.5 中医对髓海不足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1.6 中医对心肝阴虚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1.7 中医对瘀血内阻型老年期痴呆的认识 |
2 本研究各型新方分析 |
2.1 痰瘀阻络型 |
2.2 脾肾两虚型 |
2.3 痰浊蒙窍型 |
2.4 髓海不足型 |
2.5 心肝阴虚型 |
2.6 瘀血内阻型 |
3 老年期痴呆病中医处方用药规律小结 |
3.1 方药病证对应 |
3.2 祛痰化瘀为主 |
3.3 补肾不忘健脾 |
3.4 祛邪扶正兼用 |
3.5 安神开窍贯穿始终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7)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符号说明 |
前言 |
第一部分 山东农村高危老年人群中FAQ对痴呆的筛查能力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第二部分 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IADL对痴呆的筛查能力 |
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附图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英文文章 |
英文文章1 |
英文文章2 |
英文文章3 |
(8)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从五脏探讨呆病论治 |
1 脑与五脏 |
2 五脏病理与呆病 |
3 从五脏论治呆病的临床应用 |
4 讨论 |
综述二 阿尔茨海默病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
1 AD血液中生物标志物 |
2 AD诊断标准 |
3 讨论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前言 |
资料和方法 |
1 文献纳入 |
2 文献检索与筛选 |
3 文献资料提取 |
4 文献偏倚风险评价 |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
数据和结果分析 |
1 文献检索及筛选结果 |
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
3 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 |
4 Met分析结果 |
讨论 |
1 中药治疗认知功能障碍 |
2 治疗措施及具体用药 |
3 Meta分析的局限性 |
4 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9)中药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西医对BPSD的认识 |
1.1 西医对BPSD的定义 |
1.2 BPSD的补充概念 |
1.3 西医对BPSD的流行病学认识 |
1.4 BPSD的发病机制 |
1.5 BPSD的药物治疗 |
1.6 痴呆症的测量工具 |
2.中医对BPSD的认识 |
2.1 中医对BPSD病名的认识 |
2.2 中医对BPSD病因病机的认识 |
2.3 中药对BPSD的治疗 |
2.4 现代医家对BPSD的治疗 |
第二部分 系统评价 |
1.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策略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
1.5 文献质量评价 |
1.6 统计分析方法 |
2.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
2.3 文献质量评价 |
2.4 Meta分析结果 |
2.5 发表偏倚检测 |
讨论 |
1.对于RCTs科研方法学的评价 |
1.1 样本的选择 |
1.2 样本含量的估算 |
1.3 随机化方案的实施 |
1.4 盲法的实施 |
2.关于Meta分析 |
2.1 疗效分析 |
2.2 局限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二 :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和获奖情况 |
1.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2.在校期间获奖情况 |
致谢 |
(10)加减薯蓣丸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外周血IL-6、STAT3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1.7 终止标准 |
2.研究方案 |
2.1 分组方案 |
2.2 干预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3.1 基本情况 |
2.3.2 疗效观察指标 |
2.3.3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4 统计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病例纳入例数和最终完成结果 |
3.2 基本情况比较 |
3.2.1 三组性别分布比较 |
3.2.2 三组年龄比较 |
3.2.3 三组受教育程度比较 |
3.2.4 三组BMI比较 |
3.3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MMSE评分比较 |
3.4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MoCA评分比较 |
3.5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ADL评分比较 |
3.6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 |
3.7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3.8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IL-6 比较 |
3.9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STAT3 比较 |
3.10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CRP比较 |
3.11 三组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APOA1 比较 |
3.12 安全性评价 |
第二部分 讨论 |
1.加减薯蓣丸治疗AD的理论研究 |
1.1 加减薯蓣丸组方分析 |
1.2 加减薯蓣丸单味药物药理作用机制分析 |
1.3 加减薯蓣丸前期理论研究 |
2.血清IL-6、STAT3、CRP、APOA1为AD临床观察指标的理论依据 |
2.1 IL-6/STAT3 信号通路分析 |
2.2 血清CRP与 AD的关系 |
2.3 血清APOA1与AD的关系 |
3.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
附录2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 |
附录3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
附录4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 |
附录5 中医痴呆证候要素量表 |
附录6 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 |
附录7 缺血积分量表(HIS) |
附录8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9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帕金森病、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功能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清尿酸水平与阿尔茨海默病以及血管性痴呆关系的研究[D]. 刘肖. 河北北方学院, 2021(01)
- [2]补肾益脑方治疗脾肾阳虚型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观察及对Hcy的影响[D]. 伍媛.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中医证素的相关性研究[D]. 李文达.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4]多奈哌齐联合喹硫平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精神行为异常的疗效分析[D]. 魏淑贤. 河南大学, 2020(02)
- [5]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特点及随访研究[D]. 董宣如.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2)
- [6]基于数据挖掘的老年期痴呆病患者中医证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分析[D]. 王名超.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山东农村老年人群中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对痴呆的筛查能力研究[D]. 尹苓. 山东大学, 2020(09)
- [8]中医药治疗老年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系统评价[D]. 畅苏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中药治疗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D]. 李姣.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0)
- [10]加减薯蓣丸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外周血IL-6、STAT3表达的影响[D]. 汪怡萍.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