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螺纹联接自锁性能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艺超[1](2021)在《螺栓联接在纯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松动行为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螺纹联接结构在各式工程机构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是应用范围最广的工业紧固方式之一。作为重要的连接构件,螺栓连接的松动失效将对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影响。伴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对工业结构的性能要求也日趋严苛,螺栓连接结构的应用场景也变得更加广泛,因此螺栓的松动行为也引发更加广泛的研究。对于横向载荷作用下的螺栓松动机理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对于螺纹紧固件在纯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松动演化与失效历程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与科学意义,能够使我们对于螺栓的松动机理有更加全面的理解,还可以在生产实践中为提出预防螺栓松动的方法提供新思路。本论文在已有的纯弯曲加载工装的基础上,进行了螺栓的松动实验,研究其在纯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松动情况,在不同实验加载条件下,开展了纯弯曲载荷激励下螺栓的松动实验。建立了实验工装的有限元模型,在ABAQUS中进行纯弯曲载荷的加载,对螺纹联接在纯弯曲载荷加载过程中的张紧力下降展开研究,分析了松动过程中接触状态的变化以及载荷作用位置及位移载荷幅值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规律,分析了循环往复载荷作用下接触状态与残余预紧力的变化规律,揭示了这一阶段螺栓松动的机理。图54幅,表16个,参考文献56篇。
郑琪[2](2020)在《螺纹联接结构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松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螺纹联接结构是最常见的工业紧固方式之一,主要通过螺栓和螺母的配合提供夹紧力来紧固待联接部件,直接关系到系统和整体的可靠性与安全。随着工业结构的日益复杂化和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螺栓联接的数量不断增加。更重要的是,螺纹联接结构承受的载荷条件日益复杂与严苛,因而螺栓的松动问题引发广泛关注。在高速列车、弹体引信等典型装置上的螺纹联接结构往往承受复杂、高频、高幅值的冲击载荷。全面认识螺纹紧固件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松动演化与失效历程,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基础性难题。由于冲击波的频域非常广泛和复杂,螺纹界面也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征,因此很难准确地预测螺栓在冲击载荷下的松动行为。大量文献调研表明,目前还尚未系统地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螺纹紧固件的松动机理,特别是采用实验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类似于弹-引结构的螺纹联接典型装置,利用改进的霍普金森压杆实验平台提供轴向冲击载荷。同时,以瞬态光电技术作为主要测量手段,通过冲击波应力幅值和螺栓预紧力的变化情况构造了螺栓松动相图。结果表明,松动响应区域可划为三部分:完全松动、部分松动以及不松区域,相邻区域之间的分界线是线性的。同时,本文利用高速摄像系统和数字图像相关处理技术,获取了典型工况下螺栓松动角度的演化历程,并建立了预紧力变化与旋转角度的相关性。螺栓联接发生松动是冲击波多次作用下的宏观表现,然而松动的本质是由微观运动累积形成的,因此实验研究具有局限性。为了研究螺纹紧固件在冲击载荷下的松动机理,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螺纹联接结构的冲击动力学模型,得到了螺纹紧固件在单道冲击波作用下的瞬态响应行为,详细分析了8个典型时刻下螺纹联接拧紧-松动的交替过程,提取了螺纹啮合接触面间隙、接触应力等参量随应力波传递的演化情况。同时,本文研究了预紧扭矩和摩擦系数对螺栓松动的影响,建立了螺栓松动过程中最大旋转角度与冲击波幅值的S型曲线关系。最后,基于应力波能量的角度对上述曲线增长规律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与分析。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螺纹紧固件在轴向冲击载荷下的响应行为及松动演化过程,从而为极端条件下的结构设计和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和分析工具。图55幅,表3个,参考文献99篇。
侯志林,潘乐,刘洋,李劭恒,杜建强[3](2019)在《浅析螺纹紧固件自锁与防松动》文中指出螺纹是一种用于联接和传动的机械结构要素,螺纹按其截面形状(牙型)分为三角螺纹、矩形螺纹、梯形螺纹等。其中梯形、矩形螺纹主要用于传动,三角螺纹主要用于联接,三角螺纹分粗牙和细牙,自锁性能好,一般联接多用粗牙螺纹。螺纹联接因便于装拆、联接稳定可靠、联接力大等优点,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部件联接方式。该文分析说明了螺纹紧固件自锁、防松动的原理,介绍了螺纹紧固件常用的防松动措施及其他防松动措施的原理和应用。
张高碧[4](2018)在《普通螺纹与楔形螺纹液压管接头预紧力控制》文中研究指明液压管接头作为航空航天器液压系统中最基础的原件,其连接的质量决定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对于螺纹连接液压管接头,其连接质量和密封性能取决于螺纹预紧力的大小。就螺纹管接头连接的预紧力控制本文进行了相关的理论、试验和数值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工程上常用的几种螺纹连接预紧力控制方法,针对本文的球头-锥面螺纹管接头进行了扭矩系数的理论分析和试验方案设计,并建立了球头-锥面密封面的泄漏率模型。(2)设计了两种测量管接头扭矩系数的试验方案:光纤光栅法和应变法,其中光纤光栅法具有较高的系统精度,但是由于试验设备的限制,会受环境温度的影响,降低了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应变法的应变片有温度自补偿的功能,不受到试验环境的影响,但是在用力矩扳手拧紧管接头的过程中会造成螺母表面的变形,影响螺母表面轴向应变测量数据。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数值模拟结合试验的扭矩系数测量方法,避免了纯数值模拟在螺纹处的复杂接触分析和试验的误差,是一种精度较高并且试验测量简便的方法。(3)介绍了楔形螺纹的防松动原理,通过数值模拟验证了楔形螺纹螺纹牙的受力合理性。建立了双球头-锥面密封面泄漏率理论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管接头在安装推荐力矩下的泄漏率和应力分布,通过与设计要求对比,验证了推荐安装力矩的可靠性。总之本文主要工作体现在两方面:提出了两种测量管接头扭矩系数的试验方案和一种数值结合试验的测量方法,根据普通螺纹管接头的工程推荐安装力矩,给出了楔形螺纹管接头的工程推荐安装力矩;建立了双球头-锥面密封面的泄漏率模型,验证了管接头推荐安装力矩的可靠性。
孙秉宇[5](2018)在《密封式涡流排水采气工具的设计及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如今,低渗透油气藏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利用和开采成为未来油气开采的重要方向。我国陆上油气勘探与开发领域也在逐渐向外围扩展,以低压、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为特征的非自喷井和非自喷地层在天然气开采中所占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对于这类气田,在开采后期气井积液现象不可避免,并且积液现象也会逐渐成为气井产量下降甚至井淹停产的首要原因。涡流排水采气技术是最早由美国投入试验生产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于近几年引入国内的新技术,但是单从涡流排水采气工艺在国内气田的试验结果来看效果并不理想,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目前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具在国内应用不理想的现状,本着提升工艺排采性能为目的展开研究。首先,设计了一种新型密封式涡流排水采气工具,通过所设计的密封单元显着减少工具容积损失,提升涡流工具排采能力。其次,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涡流工具在井下时油管内的流态及工具携液机理,并分析对比了涡流工具密封前后的携液性能。计算表明,涡流工具可将油管内两相流速提高17%,井筒截面持液率提高13%。分别研究了不同工况参数以及工具主要结构参数对涡流工具排采性能的影响,计算得出不同参数条件下涡流工具的携液量以及流域截面液相的最大速度值,确定了影响涡流工具排采效果的主要因素。最后,基于工具的主要结构参数对排采效果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曲面法(RSM)结合粒子群优化算法(PSO)对涡流工具进行优化设计,将工具携液能力提升16%。通过优化确定出不同工况条件下排采效果最佳的工具参数值,达到涡流工具排水采气的最优化。对提高工具排水采气效率、延长排采连续性、提高天然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车家琪[6](2018)在《预置管柱气动式排水采气工艺设备的设计分析》文中提出在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和绿色低碳的环境需求下,按照我国“降煤、稳油、增气”的能源战略布局,天然气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我国现阶段开发的气田大多数是低压、低渗、低丰度的“三低”气田,井底积液严重制约气井产能,开展有效的排水采气工艺措施成为解决井底积液问题的关键。目前排水采气工艺一般会下入电缆或管柱,或者需要地面配套设备,从而导致工艺结构复杂,存在操作难度大,施工成本高,设备易损坏等问题,另外投放泡排剂等化学药剂容易产生地层环境污染,有着明显的使用局限性。根据“三低”气田的特点以及气井中后期大量出水的实际情况,设计一种结构简单、适应性强、能耗低且经济效益好的排水采气工艺技术,实现气井总体经济效益最大化,是目前有水气井开发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涉及这方面的文献与成果有限,尚未有此类工艺的描述。因此,本课题对于排水采气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排水采气工艺及设备的优缺点;然后针对“三低”气田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针对不同的地层气体,不需要地面辅助设备,采取不下管、不下杆、不下电缆的方式,提前下入地层,不需要外界能量输入,充分利用地层气体的能量,并且没有环境污染,实现排水采气的一种全新的预置管柱气动式排水采气工艺技术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分析了井底积液产生的原因,并对井底积液进行了预测和积液量的计算,然后进行工艺系统参数的确定,之后进行总体方案设计分析和方案优选,确定了整体工艺技术方案,同时完成了整体方案和具体结构的设计;之后利用ANSYS软件分析插入密封模块的密封性能,同时确定过盈量、胶筒接触长度和摩擦系数对插入密封模块密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终优化参数,完成对插入密封模块的优化分析,为实际加工生产提供优选的设计参数;最后利用AMESim软件进行了液压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了气源压力、换向频率和弹簧刚度对气液增压动态性能的影响,为改善气液增压性能,提高排水采气效果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和设计参考。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预置管柱气动式排水采气设备具有操作便捷、适用性强、成本低、无污染、设备简单的优点,满足“三低”气田的排水采气要求。
孟繁彬[7](2017)在《压裂用可降解桥塞的研制》文中认为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对象逐渐向低渗透、低品位资源转变,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增储增产难度越来越大,非常规油气资源作为未来石油天然气能源的重要接替者,其战略地位日趋重要。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成为储层改造、有效提高单井产量的重要手段。桥塞作为水平井分段压裂重要的井下分层封堵工具,桥塞应用日益广泛。目前,常规易钻复合桥塞压后需要钻塞,成本高、投产周期长,深井、超深井桥塞钻磨困难;可取式桥塞施工工艺复杂,且存在因时间长难捞难钻的问题;同时桥塞新工艺的发展趋势,可溶复合材料的井下工具代表了复合材料在石油领域应用的新技术,其整体发展趋势为局部零件可溶到整体可溶。因此,研究可降解桥塞压裂工艺技术,研制压裂用可降解桥塞,可减少对国外技术的依赖程度,降低成本,在满足作业需求的同时避免常规桥塞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水平井分段压裂工艺的研究,并针对性分析工艺中涉及到的井下工具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结合可溶复合材料在井下工具的应用,在已有产品的基础上设计加工了压裂用可降解桥塞。根据设计原则和工况要求设计可降解桥塞的整体方案,确定桥塞主体外径的技术参数;对其中的关键部件进行详细的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并对密封、锚定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着重对下井过程中水流对桥塞的影响进行了流体力学分析;同时对可溶复合材料进行性能试验,研制满足使用要求的合金组成比例和机械性能;最终依据工程图纸和材料选择要求加工出可降解桥塞的试验样机,并在设定的工况条件下对样机进行室内试验,通过试验来检验所设计的可降解桥塞的性能指标,包括密封性能、耐压差性能和降解解封特点等,为以后的现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黄南,李少龙,朱伟坚[8](2017)在《航空发动机自锁螺母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文中认为针对航空自锁螺母锁紧力矩衰减过快的问题,分析了螺纹连接松动的原因和防松措施。从自锁螺母的选材及热处理控制、螺母不同结构、锁紧区收口变形形式及变形量大小等方面研究了影响螺母锁紧性能和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结合航空自锁螺母典型结构及载荷工况要求,提出了优化设计结构及非金属嵌件自锁螺母新结构,并开展锁紧性能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结构及非金属嵌件螺母新结构的应用提高了自锁螺母使用寿命,并实现了紧固件轻量化设计。
杨先学[9](2016)在《空客A320飞机碳刹车毂阻滞故障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某件号空客A320飞机碳刹车毂出现的阻滞故障,从刹车毂的结构和转动间隙自动调节机理方面分析了导致阻滞故障的刹车转动间隙过小的原因,提出了减少该件号刹车毂阻滞故障发生的建议措施。
陈晓东[10](2015)在《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紧固件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连接件之一,主要用于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或构件紧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紧固件通常包含有十三类零件,其中螺纹紧固件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机械基础件,主要是因为其具有连接力大、结构紧凑、便于拆装和连接可靠等优点。但是螺纹紧固件在连接过程中存在着松动的问题,常常导致连接的失效,甚至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安全度,针对紧固件的松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有效的方法进行防范和测试紧固件的防松性能。实践表明紧固件的松动主要是由其在连接过程中受到横向振动载荷所引起的,按此原理进行设计的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可以用来测试紧固件的防松性能,可以用来检测紧固件的生产质量,也可以为紧固件的选用和设计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对其研究与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首先,本文在了解了三角形螺纹紧固件的基础上,分析其在连接过程中的力学模型,研究其自锁性能及在工作过程中产生松动的原因,并按其松动的原理制定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设计方案;其次,本文根据国标GB/T10431-2008和DIN5151等标准,完成了振动试验台振幅调节装置、运动转换系统、振动台等结构的设计及测量元件的选用,并简化试验台的结构,建立数学模型,运用微积分方法计算电机功率;再次,运用ANSYS软件对主轴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对连杆进行了拓扑优化和强度校核及对T形夹具的应力分析,从而保证其结的强度和刚度,并运用Solidworks软件对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进行建模、虚拟装配和干涉检查,对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部分进一步进行优化改进。最后,对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安装调试,制定了试验台的使用标准,并对紧固件进行防松性能测试,由实验数椐来检验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性能,针对装配过程和测试过程等表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设计。论文的研究成果对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研究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以后的设计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有利于紧固件的发展。
二、螺纹联接自锁性能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螺纹联接自锁性能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螺栓联接在纯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松动行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螺栓松动研究现状 |
1.2.1 螺栓松动的实验研究 |
1.2.2 螺栓松动的仿真研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螺栓松动实验 |
2.1 螺栓弯曲试验技术 |
2.2 螺栓联接结构纯弯曲实验方案 |
2.2.1 试验台的建立 |
2.2.2 应变片的布置 |
2.3 数据采集系统 |
2.3.1 应变片的实验标定计算 |
2.3.2 数据的采集与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3 纯弯曲载荷下螺栓的松动实验结果 |
3.1 螺栓松动实验 |
3.1.1 预紧力的分布和施加 |
3.1.2 螺栓测试样本 |
3.2 螺栓的松动响应行为 |
3.2.1 螺栓应变数据 |
3.2.2 弯曲、拉伸应变转换 |
3.3 本章小结 |
4 螺纹联接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4.1.1 网格的划分 |
4.1.2 模型的材料属性 |
4.1.3 接触设置 |
4.1.4 模型的边界条件 |
4.2 载荷的施加 |
4.2.1 螺栓预紧力的加载 |
4.2.2 位移载荷的施加 |
4.3 螺栓松动转角的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5 有限元分析结果 |
5.1 螺栓松动过程分析 |
5.2 不同影响因素对螺栓松动情况的影响 |
5.2.1 载荷作用位置的影响 |
5.2.2 加载幅值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螺纹联接结构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松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螺栓松动机理研究现状 |
1.2.1 螺栓松动行为研究方法 |
1.2.2 周期载荷下螺纹联接松动机理 |
1.2.3 冲击载荷下螺栓响应特性研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2 基于霍普金森杆实验平台的螺栓轴向冲击实验 |
2.1 霍普金森压杆实验技术 |
2.2 螺纹联接结构冲击实验方案 |
2.2.1 实验台的建立 |
2.2.2 应变片的布置 |
2.2.3 预紧扭矩的施加 |
2.3 数据采集系统 |
2.3.1 应变片的实验标定计算 |
2.3.2 电压信号的处理与分析 |
2.4 高速摄影系统及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
2.4.1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基本原理 |
2.4.2 DIC技术在螺栓冲击实验中的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冲击载荷作用下螺栓松动实验结果 |
3.1 螺栓的松动响应行为 |
3.1.1 冲击波波形及弥散效应 |
3.1.2 预紧力变化情况 |
3.1.3 螺栓松动相图 |
3.2 典型工况下螺栓松动过程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螺纹联接结构的冲击动力学数值模型 |
4.1 数值模型的建立 |
4.1.1 螺纹的精细化建模 |
4.1.2 无限单元的构建 |
4.1.3 Johnson-Cook材料模型 |
4.1.4 接触设置及边界条件 |
4.2 不同分析过程之间传递计算结果 |
4.2.1 预紧力的加载 |
4.2.2 冲击载荷的施加 |
4.2.3 计算结果的传递 |
4.3 螺纹啮合相对转角的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5 单道冲击波作用下螺栓的瞬态响应行为 |
5.1 螺栓松动演化过程 |
5.2 螺栓松动影响参数分析 |
5.2.1 预紧扭矩的影响 |
5.2.2 接触表面摩擦系数的影响 |
5.3 基于应力波能量的螺栓转角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3)浅析螺纹紧固件自锁与防松动(论文提纲范文)
1 原理分析 |
1.1 螺纹联接的预紧 |
1.2 螺纹的松动 |
2 防松动措施 |
2.1 常用的防松动措施 |
2.1.1 摩擦防松动 |
2.1.2 永久止动防松动 |
2.2 其他防松动措施 |
2.3 防松动性能检验 |
2.3.1 套筒横向冲击法 |
2.3.2 横向振动法 |
3 结语 |
(4)普通螺纹与楔形螺纹液压管接头预紧力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液压管接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永久式液压管接头 |
1.2.2 可分离式液压管接头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2 螺纹连接的预紧力控制 |
2.1 螺纹连接预紧力的控制方法 |
2.1.1 扭矩法 |
2.1.2 转角法 |
2.1.3 螺栓伸长法 |
2.1.4 扭矩/转角法 |
2.2 扭矩系数 |
2.2.1 理论公式 |
2.2.2 光纤光栅法测量扭矩系数 |
2.2.3 应变法测量扭矩系数 |
2.3 预紧力的上下限 |
2.3.1 合适预紧力的重要性 |
2.3.2 允许的最大预紧力 |
2.3.3 可靠的最小预紧力 |
2.3.4 预紧力的范围 |
2.4 球头-锥面螺纹管接头的密封性 |
2.4.1 密封机制 |
2.4.2 泄漏率模型的建立 |
2.4.3 应力松弛对泄漏率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3 球头-锥面管接头扭矩系数试验测量 |
3.1 光纤光栅法 |
3.1.1 试验原理和设备 |
3.1.2 试验结果 |
3.2 应变法 |
3.2.1 试验设备和试验件 |
3.2.2 试验工装 |
3.2.3 试验结果 |
3.3 数值分析结合试验数据 |
3.3.1 忽略球形接头与直通接管嘴的摩擦力矩 |
3.3.2 考虑球形接头与直通接管嘴的摩擦力矩 |
3.4 本章小结 |
4 楔形螺纹的防松动分析和管接头密封性研究 |
4.1 楔形螺纹的防松分析 |
4.2 球头-锥面密封性研究 |
4.2.1 双球头-锥面管接头泄漏率模型 |
4.2.2 球头-锥面管接头密封的有限元模型 |
4.2.3 球头-锥面管接头密封的泄漏率 |
4.2.4 球头-锥面材料强度校核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5)密封式涡流排水采气工具的设计及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的研究现状 |
1.2.1 传统排水采气工艺 |
1.2.2 涡流排水采气工艺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气液两相流理论及涡流工具携液机理 |
2.1 天然气开采积液判断 |
2.2 天然气井筒积液判断 |
2.3 涡流工具携液机理分析 |
2.3.1 涡流工具工作原理 |
2.3.2 涡流场受力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自密封式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具设计 |
3.1 整体方案设计 |
3.1.1 井下涡流排水采气工具技术参数 |
3.1.2 涡流工具主体外径设计 |
3.2 上下接头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
3.2.1 上接头的结构参数 |
3.2.2 上接头承压理论计算 |
3.2.3 上下接头承压有限元分析 |
3.2.4 螺纹联接强度校核 |
3.3 密封单元与防突结构的设计 |
3.3.1 胶筒组合设计 |
3.3.2 防突结构设计 |
3.4 不同工况下密封机构的受力分析 |
3.4.1 分析前处理的理论基础 |
3.4.2 坐封过程密封机构受力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涡流工具气液两相流场数值模拟 |
4.1 涡流工具气液两相流场模型建立 |
4.1.1 流场分析几何模型建立 |
4.1.2 物理模型建立及网格划分 |
4.1.3 流场参数 |
4.1.4 方法设置 |
4.1.5 入口流速计算 |
4.1.6 网格无关性验证 |
4.2 涡流工具排水采气模拟分析 |
4.2.1 涡流工具排采机理模拟分析 |
4.2.2 自密封式涡流工具密封效果分析 |
4.3 不同工况条件下涡流工具排采效果分析 |
4.3.1 不同排量、井下压力对于涡流工具作用效果影响分析 |
4.3.2 不同水气比对涡流工具作用效果影响分析 |
4.4 涡流工具主要结构参数对涡流工具作用效果影响分析 |
4.4.1 导流带螺旋角度对于涡流工具作用效果的影响 |
4.4.2 螺旋带高度对于涡流工具作用效果的影响 |
4.4.3 螺旋带宽度对于涡流工具作用效果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涡流工具结构优化设计 |
5.1 优化方法的确定 |
5.2 涡流工具结构参数优化 |
5.2.1 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 |
5.2.2 最陡爬坡试验设计及结果 |
5.2.3 响应曲面试验设计及分析 |
5.2.4 粒子群优化算法寻优 |
5.3 不同工况下工具参数优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预置管柱气动式排水采气工艺设备的设计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创新点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系统参数确定及工艺技术方案设计 |
2.1 井筒积液原因 |
2.2 井筒积液预测 |
2.3 井筒积液量计算 |
2.4 系统参数确定 |
2.5 工艺技术方案设计和优选 |
2.5.1 工艺方案 |
2.5.2 结构方案 |
2.5.3 方案优选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设备结构方案设计分析 |
3.1 整体结构设计分析 |
3.1.1 结构原理 |
3.1.2 设计计算 |
3.2 插入密封模块设计分析 |
3.2.1 结构原理 |
3.2.2 设计计算 |
3.3 气动换向模块设计分析 |
3.3.1 结构原理 |
3.3.2 设计计算 |
3.4 气液增压模块设计分析 |
3.4.1 结构原理 |
3.4.2 设计计算 |
3.4.3 强度校核 |
3.5 其它结构设计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插入密封模块优化分析 |
4.1 结构及工作原理 |
4.2 本构模型参数计算 |
4.2.1 氢化橡胶机械性能 |
4.2.2 本构模型及参数计算 |
4.3 密封性能分析 |
4.3.1 模型建立 |
4.3.2 边界条件设定 |
4.3.3 分析结果 |
4.4 影响因素分析 |
4.4.1 过盈量对密封性能影响 |
4.4.2 胶筒接触长度对密封性能影响 |
4.4.3 摩擦系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 |
4.5 优化设计 |
4.5.1 正交试验设计 |
4.5.2 多元回归方程及方差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气液增压模块仿真分析 |
5.1 原理分析及数学模型 |
5.1.1 原理分析 |
5.1.2 数学模型 |
5.2 仿真建模 |
5.2.1 AMESim介绍 |
5.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5.3.1 气源压力和增压性能的关系 |
5.3.2 换向频率和增压性能的关系 |
5.3.3 弹簧刚度和增压性能的关系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致谢 |
(7)压裂用可降解桥塞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主要的研究现状 |
1.2.1 桥塞封层技术的研究现状 |
1.2.2 可溶复合材料的井下工具 |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1.4.1 采取的研究方法 |
1.4.2 采取的技术路线 |
1.4.3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可降解桥塞关键部件的设计 |
2.1 整体方案设计 |
2.1.1 可降解桥塞的技术参数 |
2.1.2 桥塞主体外径设计 |
2.2 中心管结构设计及强度校核 |
2.2.1 中心管的结构参数 |
2.2.2 中心管承压理论计算 |
2.2.3 中心管承压有限元分析 |
2.2.4 螺纹联接强度校核 |
2.3 锚定结构设计与分析 |
2.3.1 卡瓦结构参数的确定 |
2.3.2 上、下锥体结构设计 |
2.3.3 整体式卡瓦断裂分析 |
2.4 密封单元与防突结构的设计 |
2.4.1 胶筒组合设计 |
2.4.2 防突结构设计 |
2.5 其他部件的设计与选择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桥塞主要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3.1 不同工况下密封结构的受力分析 |
3.1.1 分析前处理的理论基础 |
3.1.2 坐封过程密封结构受力分析 |
3.1.3 压裂过程密封结构受力分析 |
3.2 锚定结构的锚定接触分析 |
3.2.1 锚定结构材料属性 |
3.2.2 坐封过程卡瓦-套管接触分析 |
3.2.3 压裂过程卡瓦-套管接触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下井过程水流对桥塞的影响 |
4.1 桥塞-套管流域分析 |
4.1.1 数学模型的基本方程 |
4.1.2 流域的有限元分析 |
4.1.3 有限元结果分析 |
4.2 水流对桥塞的冲蚀分析 |
4.2.1 离散相冲蚀模型 |
4.2.2 冲蚀前处理设置 |
4.2.3 模拟结果分析 |
4.2.4 冲蚀的影响因素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桥塞样机加工及室内试验 |
5.1 可降解材料的性能试验 |
5.1.1 可降解材料的降解性能 |
5.1.2 可降解材料的力学性能 |
5.2 样机加工及性能试验 |
5.2.1 桥塞样机的加工制造 |
5.2.2 可降解桥塞性能试验 |
5.3 可降解桥塞现场应用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航空发动机自锁螺母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航空自锁螺母的寿命要求 |
1.1 防松原理 |
1.2 寿命要求 |
2 使用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 |
2.1 选材及热处理的影响 |
2.2 螺母锁紧结构的影响 |
2.2.1 典型锁紧结构分析 |
2.2.2 试验验证 |
2.2.3 研究结果 |
2.3 锁紧结构的尺寸控制 |
2.3.1 锁紧区尺寸要素 |
2.3.2 试验验证 |
2.3.3 结论分析 |
3 设计优化措施及实施效果 |
3.1 典型连接结构的需求 |
3.1.1 安装边紧固自锁螺母 |
3.1.2 轴用自锁螺母 |
3.2 设计优化措施 |
3.2.1 自锁螺母结构优化 |
3.2.2 新材料的应用研究 |
3.3 实施效果 |
4 结束语 |
(9)空客A320飞机碳刹车毂阻滞故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刹车毂结构 |
2 刹车毂转动间隙自动调节机理 |
3 转动间隙调节机构失效造成刹车毂阻滞故障 |
4 活塞盘与扭力筒松开造成刹车毂阻滞故障 |
5 建议措施 |
(10)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的提出 |
1.1.1 课题的来源 |
1.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紧固件振动试验台的研究状况 |
1.2.2 国外紧固件振动试验台的研究状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与意义 |
1.4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
1.4.1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章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方案设计 |
2.1 螺纹紧固件 |
2.2 螺纹紧固件的性能分析 |
2.2.1 螺纹紧固件的力学分析 |
2.2.2 螺纹紧固件的自锁性 |
2.2.3 螺纹紧固件的松动分析 |
2.3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
2.4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设计要求 |
2.5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设计方案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结构设计 |
3.1 试验台主要结构的设计 |
3.1.1 振幅调节装置 |
3.1.2 主轴的结构设计 |
3.1.3 运动转换系统的设计 |
3.1.4 振动台的设计 |
3.1.5 测试夹具的设计 |
3.2 功率的计算及电机的选定 |
3.2.1 电机功率的计算 |
3.2.2 电机型号的确定 |
3.3 传动系统的确定 |
3.4 测量组件的选用 |
3.4.1 横向力传感器的选用 |
3.4.2 预紧力传感器的选用 |
3.4.3 横向位移传感器的选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优化设计 |
4.1 ANSYS软件介绍 |
4.2 主轴的有限元分析 |
4.3 连杆的结构优化设计 |
4.3.1 连杆的拓扑优化 |
4.3.2 优化后连杆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
4.3.3 连杆结构优化前后对比 |
4.4 T形夹具的有限元分析 |
4.5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虚拟装配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研究的目的 |
5.2 制定试验台的实验标准 |
5.3 实验与分析 |
5.3.1 实验内容规划 |
5.3.2 实验数据的研究分析 |
5.4 楔形防松螺母测试实验 |
5.5 振动试验台的改进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 |
四、螺纹联接自锁性能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螺栓联接在纯弯曲载荷作用下的松动行为研究[D]. 张艺超.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2]螺纹联接结构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松动机理研究[D]. 郑琪.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3]浅析螺纹紧固件自锁与防松动[J]. 侯志林,潘乐,刘洋,李劭恒,杜建强. 科技资讯, 2019(03)
- [4]普通螺纹与楔形螺纹液压管接头预紧力控制[D]. 张高碧.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5]密封式涡流排水采气工具的设计及优化研究[D]. 孙秉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6]预置管柱气动式排水采气工艺设备的设计分析[D]. 车家琪.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7]压裂用可降解桥塞的研制[D]. 孟繁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7(07)
- [8]航空发动机自锁螺母使用寿命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J]. 黄南,李少龙,朱伟坚. 航空科学技术, 2017(04)
- [9]空客A320飞机碳刹车毂阻滞故障分析[J]. 杨先学. 航空维修与工程, 2016(01)
- [10]紧固件横向振动试验台的研究与设计[D]. 陈晓东. 武汉理工大学,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