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伦理的科技与科技的伦理(论文文献综述)
刘忠炫[1](2022)在《困境与治理: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审查制度的完善》文中研究表明人类基因组编辑具有不同维度的潜在风险,既包括基于技术本身的原初性风险,又包括技术后期引发的衍生性风险。伦理审查制度具有风险预防、弱势群体保护和伦理管控等功能,旨在确保基因编辑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既有的伦理审查制度存在规范不统一、独立性不足、责任配置不清晰的问题。为提高伦理审查的标准化水平,应当制定高层级、权威性的操作规程,并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为主导的伦理委员会资格认证体系。利益冲突是既有审查模式的掣肘所在,应当强化冲突识别机制,并以审查能力、利益冲突、伦理风险为基础,探索多层次的伦理审查体系。人类基因组编辑的伦理审查应当贯彻责任伦理理念,伦理委员会负有勤勉尽责的审查义务,应当以重大过失作为责任承担的判断标准。
于雪,凌昀,李伦[2](2021)在《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的问题及其对策》文中认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合成生物学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争议,使传统科技治理模式因缺乏科技伦理的维度而难以应对,这就需要在科技治理中增加科技伦理的维度,由此形成了科技伦理治理的新概念,即以治理推动科技伦理和以伦理保障科技治理。本文以此为理论出发点,剖析当前科技伦理治理过程中存在的治理对象不明确、治理原则不统一、治理意识不强、治理机制不完善等实际问题。与之对应,从明确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凝练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思想、提升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识、完善科技伦理治理的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应对措施。
樊春良[3](2021)在《科技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文中提出我国科技伦理治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加强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科技发展带来的伦理及社会问题的历史考察,指出由于新兴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与相关的法律、社会问题紧密缠绕在一起,涉及的社会角色增多,需要以新的方式解决,这带来了伦理治理的新思想。科技伦理治理的思想成熟于生命科学的伦理治理,在负责任研究与创新思想和理论框架推进下得到进一步发展。本文以科技伦理治理是对科学技术的全过程的治理为基础,阐述了科技伦理治理及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含义及特点,提出了一个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理论框架,对未来我国科技伦理治理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李正风,刘诗谣[4](2021)在《建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信任关系》文中认为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伦理与风险问题正在,甚至已经成为风险社会最突出的特征,科技伦理治理的迫切性日益凸显。科技伦理有效治理的实现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需要构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信任是建构和维系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前提和基础,有助于实现科技伦理治理中多元主体的"风险分摊"与"责任共担";增强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凝聚力,进而建构多元治理主体间"合作共治"的依赖关系;降低科技伦理治理的成本,塑造治理共同体内部的多元主体为了达成某种共同目标而通力合作的能力。就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信任关系建构路径而言,一方面要基于制度、文化、资本三个维度培育内部信任。另一方面,要在内部信任的基础上实现外部信任的扩展,培育全球性信任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肖肖,徐丽娟,刘慧晖[5](2021)在《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科技伦理研讨会会议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21年9月25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组织召开了 2021年科技伦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以下简称"学部道德委")主办,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支撑中心、清华大学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版纳植物园协办。
刘垠[6](2021)在《多方参与 协同共治 推动科技向善》文中提出1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意见》。习近平在主持会议时强调,科技伦理是科技活动必须遵守的价值准则,要坚持增进人类?
李东荣[7](2021)在《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文中研究表明当今世界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金融科技作为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在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促进普惠金融发展、支撑疫情防控和绿色复苏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已成为全球金融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竞争焦点。在金融科技应用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的同时,数字鸿沟、技术排斥、算法歧视、隐私泄露等科技伦理挑战引发全球性关注,国际社会关于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呼声日益强烈。中国作为金融科技创新速度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前列的国家,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治理尤为迫切。为此,本文对当前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并就中国推进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蒋道平,李克龙,杜斌[8](2021)在《未来15年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及伦理冲突与应对》文中研究表明面向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未来15年,科技实力必将大幅跃升,现代生物技术将会加速发展。未来生物技术引发的不确定风险和社会伦理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复杂而多变,必须从战略高度和人文关怀、社会进步的多维视角加以分析判断与积极应对,从而促进生物技术造福人民,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曾敬[9](2021)在《广东省科研伦理治理的问题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调研了广东省科研伦理现状,发现广东省科研伦理治理存在伦理委员会覆盖面窄且能力不足、科研项目伦理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欠缺、对非生命科学领域重视程度不够、成果发表前的预防机制缺乏、科研伦理教育待普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科研伦理治理体系待建立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彭耀进,周琪[10](2021)在《应对生物技术变革与伦理新挑战的中国方略》文中提出生物技术日新月异,给人类社会提供巨大效益,但同时其发展与变革所伴随的伦理、安全、负外部性等问题日益凸显。生物技术伦理挑战及其应对已成为当今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当前,生物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且发展方向、路径及其应用等均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技术变革具有更强的颠覆性、复杂性和社会关联性等特征。世界正面临生物技术大发展、伦理新挑战爆发、伦理治理再变革的交织互动复杂局面。中国应借此机会一方面推动生物技术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应从风险研判、制度构建、多元主体参与和全球治理等维度,多管齐下、交错互动,以期达到综合性、灵活性、可持续性的治理愿景。
二、伦理的科技与科技的伦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伦理的科技与科技的伦理(论文提纲范文)
(1)困境与治理: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审查制度的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审查制度建设 |
(一)基因编辑的多维风险与伦理审查 |
(二)伦理审查制度的不足与完善方向 |
二、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审查标准制度的完善 |
(一)标准化的伦理审查操作规程 |
(二)统一化的主体资格认证体系 |
三、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审查独立制度的完善 |
(一)基因编辑伦理审查中的利益冲突 |
(二)内外部双重视角下的独立性建设 |
四、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审查责任制度的完善 |
(一)基因编辑伦理审查中的责任伦理 |
(二)伦理审查主体的审查义务与责任 |
五、结语 |
(6)多方参与 协同共治 推动科技向善(论文提纲范文)
科技造福人类 把好伦理“方向盘” |
促进科技创新与科技伦理良性互动 |
伦理治理应多元共治多管齐下 |
(7)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二、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国际经验 |
三、中国金融科技伦理治理的现状 |
四、政策建议 |
(9)广东省科研伦理治理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科研伦理治理的国内外现状 |
2 广东科研伦理治理体系的现状 |
2.1 广东省科研伦理治理政策措施 |
2.2 广东省科研活动主体科研伦理治理现状 |
3 广东科研伦理治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3.1 伦理审查委员会覆盖面窄且能力不足,区域伦理审查委员会作用待发挥 |
3.2 科学研究所涉各部门的伦理监管联动不足、责任机制缺失 |
3.3 企业研究活动的跟踪监测不足,以企业为主的新技术领域治理体系待建立 |
3.4 科研活动主体的科技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
3.5 成果发表的末端环节对伦理问题不够重视 |
4 建议 |
4.1 构建广泛的科学伦理教育体系,从主观能动层面预防科研伦理风险 |
4.2 塑造全方位、全过程、软硬结合的科研伦理管理体系,健全风险防范体制机制 |
4.3 加强伦理审查多部门联动,完善科研伦理失范惩治体系 |
四、伦理的科技与科技的伦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困境与治理:人类基因组编辑伦理审查制度的完善[J]. 刘忠炫. 经贸法律评论, 2022(01)
- [2]新兴科技伦理治理的问题及其对策[J]. 于雪,凌昀,李伦. 科学与社会, 2021(04)
- [3]科技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J]. 樊春良. 科学与社会, 2021(04)
- [4]建构科技伦理治理共同体的信任关系[J]. 李正风,刘诗谣. 科学与社会, 2021(04)
- [5]中国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构建——中国科学院学部2021’科技伦理研讨会会议综述[J]. 刘肖肖,徐丽娟,刘慧晖. 科学与社会, 2021(04)
- [6]多方参与 协同共治 推动科技向善[N]. 刘垠. 科技日报, 2021
- [7]加快推进金融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建设[J]. 李东荣. 金融经济, 2021(12)
- [8]未来15年生物技术发展趋势及伦理冲突与应对[J]. 蒋道平,李克龙,杜斌.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9]广东省科研伦理治理的问题与对策[J]. 曾敬. 科技导报, 2021(22)
- [10]应对生物技术变革与伦理新挑战的中国方略[J]. 彭耀进,周琪.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