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发芽大麦食品

用于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发芽大麦食品

一、防治溃疡性大肠炎发芽大麦食品(论文文献综述)

管骁,马志敏,宋洪东,孔曲笠,汪晓璇,李成,李帆[1](2021)在《萌发藜麦的营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藜麦由于其丰富均衡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萌发技术作为一种谷物精深加工方式,能够显着改善藜麦产品的风味及感官品质、降低不期望物质含量、促进功能成分富集(如多酚和黄酮类化合物)等,特别适合开发降血糖、防治乳糜泻、改善便秘、促进消化的新型藜麦食品。综述萌发过程中藜麦的主要营养物质变化、生理功能特性研究进展,旨在为藜麦高值化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李苇舟[2](2021)在《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释放及缓解小鼠经肠炎作用的影响》文中认为全谷物中的多酚化合物可在人体中发挥其生物学活性从而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其大量存在于谷物副产品中,如米糠、苦荞麸皮、燕麦麸皮等。苦荞麸皮中富含芦丁(Rutin)、槲皮素(Quercetin)等黄酮类物质,具有抗炎、降压、降脂等功效,但由于麸皮适口性差,且无法直接被人体利用,使得其含有多种功能活性成分被浪费。目前麸皮、米糠等加工副产物利用率远远低于百分之六十。蒸汽爆破技术(简称汽爆,Steam Explosion,SE)是一种环保、经济、高效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植物材料的预处理。通过蒸汽压的瞬间释放可以破坏纤维束之间的相互连接,使细胞壁破裂,在植物功能成分提取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慢性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可导致营养素吸收不良、腹痛和直肠出血等症状,损害人体健康。遗传易感性和不利的环境因素均会增加IBD风险。肠道菌群的紊乱及不良饮食习惯等也是其发病的重要风险因素,高脂、高糖饮食均会增加IBD的患病率。常见的IBD治疗药物具有的副作用,但大量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可有效降低IBD发病风险,因此,饮食干预或许可作为改善IBD的一个新策略。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及假设,本论文采用蒸汽爆破技术对苦荞麸皮进行预处理,研究不同汽爆强度及维压时间对苦荞麸皮多酚组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并以葡聚糖硫酸钠盐(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C57BL/6J小鼠建立结肠炎模型,探讨汽爆预处理的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对C57BL/6J小鼠结肠炎的缓解作用及相关机制,以期为苦荞麸皮多酚保健功能食品的开发以及IBD的辅助干预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不同汽爆强度下苦荞麸皮多酚含量及体外抗氧化变化,结果表明,汽爆处理使苦荞麸皮游离酚含量降低了 6.24%~21.65%,在3.2 MPa、60 s处理条件下,游离酚含量达到最大值60.84 mg GAE/g DW,汽爆处理使结合酚含量显着升高,在0.8MPa、90s时达到最大值4.26mg GAE/g DW,较未处理前提高了 2.20倍。汽爆处理后游离酚贡献率仍在92.11%以上,并随汽爆强度的增大(高压、长时间),游离酚贡献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汽爆处理后游离酚与结合酚DPPH·清除率的IC50值均显着降低(P<0.05),表明汽爆处理可有效提高苦荞麸皮多酚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1.6MPa、60s的处理条件下,苦荞麸皮游离酚的氧自由基吸收能力最大值达到1607.88μmol TE/g DW,较未汽爆处理组游离酚ORAC值提高了44.77%,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该条件下苦荞麸皮多酚总氧自由基吸收能力达到峰值。汽爆处理可有效改变多酚组分的结构比例,使游离槲皮素含量提高4.18倍~6.00倍,游离芦丁含量显着降低60%~75%,在1.6MPa、60 s时,游离槲皮素含量最高达到38.18 mg/g。(2)汽爆处理使苦荞麸皮原料原有致密结构被破坏,孔洞增多,原有花纹结构消失,粒度大小也发生了改变,原料颗粒比表面积显着增加(P<0.05),同时,汽爆处理可明显提高苦荞麸皮的热稳定性,多酚氧化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未经汽爆处理的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多呈类圆形小颗粒结构与芦丁标准品相似,而汽爆处理使苦荞麸皮多酚提取物出现较与槲皮素标准品相似的棒状结构。汽爆前后的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除一些特定红外光谱吸收峰不同外,整体具有相似性。(3)以DSS诱导C57BL/6J小鼠结肠炎,探究汽爆(1.6MPa、60 s)苦荞麸皮的游离酚提取物(Free polyphenols extract of steam exploded Tartary buckwheat bran,SE-FPE)缓解小鼠结肠炎作用。结果表明,高剂量(400 mg/kg)和低剂量(100 mg/kg)的SE-FPE均具有一定缓解结肠炎的功能活性,尤其是高剂量SE-FPE(400 mg/kg)干预可以明显改善C57BL/6J小鼠体重减轻、粪便隐血、结肠缩短等症状,显着降低肝脾肾脏器指数(P<0.05),减轻DSS造成的小鼠肝、肾毒性,抑制促炎细胞因子IL-6及TNF-α表达,并增加抑炎细胞因子IL-10的表达(P<0.05),提高SOD活性。SE-FPE可有效降低结肠组织损伤,小鼠结肠黏膜层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纤维增生、隐窝结构破损程度得到改善。同时,SE-FPE可显着增加DSS导致的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Occludin及ZO-1表达的降低,维持了小鼠肠道完整性。(4)SE-FPE可以抑制C57BL/6J小鼠结肠组织NF-κB转录,降低结肠细胞NF-κB通路中IKK-β,IκB、NF-κB p65及COX-2蛋白的表达,缓解DSS引起的炎症反应;同时,SE-FPE可作为抗氧化剂替代结肠内内源性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DSS诱导的Nrf2信号通路蛋白表达,发挥对DSS导致的小鼠结肠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此外,SE-FPE可提高结肠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丰度,恢复肠道菌群结构,增加有益菌(Muribaculaceae、Lactobacillus、Ruminococcaceae及Akkermansia)数量,降低有害菌(Escherichia-Shigella、Parasutterella、Enterobacter)比例,并促进菌群的SCFAs产生能力,缓解DSS引起的结肠炎症状,恢复肠道健康。

景新俊[3](2019)在《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加工特性和营养作用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以萌动青稞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营养成分及加工特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热加工萌动青稞粉的体外消化性及对其益生菌增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挤压膨化萌动青稞粉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新型油茶。主要结论如下:采用常压蒸制、干热熟制、微波熟化、挤压膨化四种热加工方法处理萌动青稞,制得四种热加工萌动青稞粉,分析其主要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热加工后萌动青稞粉的总膳食纤维、β-葡聚糖、总酚等含量提高,其中挤压膨化样品最为显着(p<0.05),分别增加了2.98%、0.52%、22.84 mg/100g。研究了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热特性、流变特性、色度、粒径及形态分布的影响。分析其水合特性发现,挤压膨化样品吸水指数、膨胀势最高(p<0.05),分别为8.46、8.49(100℃时),而干热熟制粉的水溶性最好,为29.77%(100℃时);四种热加工萌动青稞粉的峰值黏度、谷值粘度、衰减值、最终黏度、回生值、糊化温度及热焓值均升高,其中挤压膨化对样品的影响最为显着(p<0.05),与水合特性研究结果一致。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经不同热加工的萌动青稞粉的表观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且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均有凝胶形成;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的色度存在很大差异,其中常压蒸制对色度影响最大,其亮度变暗、红色和黄色变浅;四种热加工方式均使萌动青稞粉的平均粒径增大;此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四种热加工样品表观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干热熟制样品呈不规则多孔状态,常压蒸制、微波熟化和挤压膨化样品呈片状结构,说明四种热加工方式对淀粉颗粒的状态均有影响。研究了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的体外消化性以及其对益生菌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四种不同热加工方式不同程度影响了萌动青稞粉的淀粉含量、水解率以及GI值,其中挤压膨化后的萌动青稞粉的RDS含量(30.79%)、淀粉水解率(84.78%)以及GI值(74.26)均最高;而干热熟制的萌动青稞粉的中SDS含量(27.22%)最高,微波熟化样品RS含量(3.73%)最高,且这两种样品的体外淀粉消化率和GI值相对较低。四种不同热加工的萌动青稞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挤压膨化样品蛋白质体外消化率高达86.51%。模拟体外发酵四种不同热加工的萌动青稞粉,并研究其对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的增殖作用,结果发现,挤压膨化样品可以明显促进植物乳杆菌和德氏乳杆菌增殖,且不同剂量之间也存在一定差异性;同时,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体外发酵后,植物乳杆菌的活菌数高于德氏乳杆菌活菌数。综合以上结果,挤压膨化更有利于萌动青稞的营养功效。以挤压膨化萌动青稞粉为主要原料,研发了一种新型油茶。主要以挤压膨化萌动青稞粉的添加量、花生油的添加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挤压膨化萌动青稞油茶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挤压膨化萌动青稞粉添加量68%、花生油添加量4%、炒制温度60℃和时间6 min;另添加15%坚果碎、5%山药粉、3%食盐、1%白砂糖、香辛料等辅料制备得到挤压膨化萌动青稞油茶。分析其营养成分,结果表明,油茶具有高蛋白(18.33 g/100g)、高膳食纤维(9.29 g/100g)、低碳水化合物(60.36g/100g)、低脂肪(6.87 g/100g)的优点,且口感较好、风味独特。本文为萌动青稞加工利用、产品的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刘瑞,于章龙,柴永峰,孙元琳,宋昱,周素梅,谢飒英,蔡岳[4](2019)在《粮谷及其发芽物质变化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粮谷类特别是全谷物食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而发芽谷物因其营养价值提高、功能成分富集以及原有害物质或抗营养物质降低或消除等多种有利变化,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重点综述了燕麦、荞麦和黑小麦等三种特色粮谷类种子营养物质及活性物质研究进展,并就其发芽过程中各种物质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以其为粮谷及其芽类功能食品研发提供借鉴参考。

杨天意,吴鹏,许志诚,张涛,王恒鹏,罗飞[5](2018)在《发芽大麦山楂营养咀嚼片制备工艺优化与质量评价》文中认为为优化发芽大麦山楂营养咀嚼片的最佳制作工艺,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进行辅料配比优化,运用响应面试验对造粒工艺进行优化,对优化工艺制备的咀嚼片做质量评价。结果表明,主要原料发芽大麦粉和山楂粉的比例为6︰4。辅料配比为:低聚异麦芽糖15 g/100 g,木糖醇添加量10 g/100 g,乳酸钙6 g/100 g,β-环状糊精添加量5.5g/100 g。造粒优化工艺为:干燥温度71.86℃、干燥时间26.21 min、乙醇体积分数65.87%。咀嚼片酸甜可口、硬度适中、稳定性好,含水量≤5.0%、总糖≤38%、总酸3.21%、总膳食纤维6.96%,具有良好开发前景。

杨蕾[6](2017)在《不同谷物曲牧区醪糟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文中提出牧区醪糟是以黍米为主要原料,加入自制曲发酵而成的低酒精度饮品。试验通过测定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随燕麦、小麦、玉米发芽天数增长酶活性的变化,筛选出三种谷物最佳发芽天数进行制曲。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以总糖、酸度等为检测指标,优化牧区醪糟糖化工艺条件;以还原糖、酒精度等为考查指标,优化牧区醪糟发酵工艺条件。并对牧区醪糟产品基本指标、氨基酸含量和香气成分进行测定。得出如下主要结果:通过测定淀粉酶、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确定出三种谷物最优发芽天数为:燕麦、小麦均在发芽第4天,玉米在发芽第3天终止发芽。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牧区醪糟最佳糖化工艺条件:料水比1:2、加曲量为10%、糖化温度为40℃、糖化时间48h。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牧区醪糟最优发酵工艺条件:加酒量为100%、发酵温度为35℃、发酵时间3d;新型牧区醪糟:酵母添加量为0.8%、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7d。通过测定微生物指标,确定在4℃下,牧区醪糟保质期为120天,新型牧区醪糟为150天;25℃下,牧区醪糟保质期为50天,新型牧区醪糟为80天。4种牧区醪糟成品中氨基酸的种类达18种,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亮氨酸含量突出。采用GC-MS法对牧区醪糟和新型牧区醪糟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得出:玉米曲和新型醪糟中主要香气成分种类最多均为28种,小麦曲醪糟27种,燕麦曲醪糟22种。香气成分主要包括酯类、醇类、酸类、芳香族类和醛酮类。

孙平良[7](2017)在《基于代谢组学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安肠汤干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安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代谢组学变化的影响背景与目的: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探究其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防治药物,进展仍然有限。安肠汤是临床应用和研究20余年治疗UC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肯定。安肠汤与UC的相关研究已有一定研究基础,但安肠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仍未明确。代谢组学及肠道微生态是近年最为关注的研究热点,但两者结合在UC中的研究报道甚少。本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来探索安肠汤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TNBS剂量90mg/kg,建立UC大鼠模型。2.选择最佳方案造模,随机分为模型组,丽珠肠乐组、美沙拉嗪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治疗组)。3.各组分别在治疗后第5、10、15天各处死1/3存活大鼠,实验期间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及粪便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评分;取大鼠黏膜组织进行病理分析,以结肠损伤指数(colon macroscopic damage index,CMDI)评判大鼠黏膜损伤情况,Geboes指数评价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情况;取病变结肠黏膜组织进行气象色谱-质谱检测(GC-MS),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最后采用OPLS-DA模型第一主成分的VIP值(阈值>1),并结合t检验的P值(P<0.05)来寻找差异性代谢物。结果:1.UC大鼠模型在疾病症状、结肠损伤和病理表现上均与UC疾病表现基本一致,造模后10天模型表现最佳。2.检测到的色谱图与质谱库进行匹配鉴定,得到准确定性的代谢化合物47个,安肠汤治疗组与阳性药物对照组均对UC大鼠均有治疗作用。3.经差异物筛选鉴定,最终得到UC大鼠病变结肠黏膜潜在代谢标志物10个,分别为腺嘌呤、胞嘧啶、尿苷、甘氨酸、葡萄糖、木糖、β-丙氨酸、甘露糖、乳酸、肌氨酸。4.安肠汤可降低腺嘌呤、胞嘧啶、尿苷、乳酸、甘氨酸和葡萄糖含量,提升甘露糖、木糖、肌氨酸和β-丙氨酸含量,回调幅度较阳性药物组明显(P<0.05),其中安肠汤中剂量组的回调幅度最佳。结论:1.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液建立UC大鼠模型可行,安肠汤和美沙拉嗪、丽珠肠乐对UC大鼠均具有治疗或缓解作用。2.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中存在10种内源性差异性代谢物:腺嘌呤、甘氨酸、胞嘧啶、尿苷、甘露糖、乳酸、β-丙氨酸、葡萄糖、肌氨酸和木糖,它们有可能作为诊断UC的潜在分子代谢标志物。3.安肠汤可能是通过降低腺嘌呤、胞嘧啶、尿苷、乳酸、甘氨酸和葡萄糖含量,提升甘露糖、木糖、肌氨酸和β-丙氨酸含量来调节肠道内微生态。4.安肠汤治疗组对UC大鼠10种内源性差异性代谢物调节作用相对优于阳性药物组。第二部分安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菌群变化的影响背景与目的:近年来认为UC的发病机制与遗传、免疫、肠道微生态等因素可能有着密切关联。肠道菌群、乙酸、内毒素均是肠道微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肠道微生态的稳定对于维持正常肠道功能至关重要,而肠道微生态失衡可能是UC的发病机制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UC大鼠肠道菌群及乙酸、内毒素变化,探索UC大鼠的肠道微生态特征及安肠汤干预机制。方法:1.按照试验一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造模法进行造模并分组,造模后第10天开始灌胃,灌胃7天后处死大鼠并取材。2.取病变部位结肠内容物提取粪便细菌基因组DNA,采用SYBRGreen荧光染料法对提取物进行各菌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菌属含量采用Delta-deltaCt相对定量法定量并制作柱状图直观分析;以液相色谱法检测乙酸含量;鲎试剂法检测大鼠肠道内毒素含量。结果:1.UC模型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UC模型组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菌属、脆弱拟杆菌属、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中表达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肉毒杆菌、艰难杆菌、吉氏拟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中则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2.美沙拉嗪组和丽珠肠乐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UC模型组相比,美沙拉嗪组和丽珠肠乐组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菌属、脆弱拟杆菌属、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中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在单形拟杆菌中,美沙拉嗪组较UC模型组表达含量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而丽珠肠乐组较UC模型组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在梭杆菌属、肉毒杆菌、艰难杆菌、吉氏拟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中美沙拉嗪组与丽珠肠乐组相对表达含量较UC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在拟杆菌属中,美沙拉嗪组较UC模型组降低无差异(p>0.05),而丽珠肠乐组较UC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3.安肠汤各组大鼠肠道菌群变化:与UC模型组相比,安肠汤各组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菌属、脆弱拟杆菌属、多形拟杆菌、卵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中表达含量明显升高(p<0.05);在梭杆菌属、肉毒杆菌、艰难杆菌、吉氏拟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中表达含量明显降低(p<0.05);在单形拟杆菌中,安肠汤低剂量组较UC模型组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而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较UC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4.安肠汤各组组间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安肠汤中剂量组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梭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肉毒杆菌、普通拟杆菌、艰难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大肠杆菌较其他两组更明显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而高剂量组在拟杆菌属、梭菌属、卵形杆菌、吉氏拟杆菌则较其他两组更明显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5.安肠汤中剂量组与美沙拉嗪组、丽珠肠乐组肠道菌群变化对比:安肠汤中剂量组的表达含量在乳酸杆菌、脆弱拟杆菌、吉氏拟杆菌中较丽珠肠乐组更明显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在双歧杆菌、梭菌属、单形拟杆菌、肉毒杆菌中较美沙拉嗪组更明显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在大肠杆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艰难杆菌、普通拟杆菌、卵形杆菌、多形拟杆菌和拟杆菌属中的相对表达含量较美沙拉嗪组和丽珠肠乐组均更明显接近空白对照组(p<0.05)。6.乙酸和内毒素变化:模型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各治疗组﹙p<0.05﹚,但各治疗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1.UC大鼠肠道菌群变化具有明显差异性和特征性,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脆弱拟杆菌属、梭菌属、卵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单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中相对表达含量降低;艰难杆菌、拟杆菌属、肉毒杆菌、梭杆菌属、粪肠球菌、吉氏拟杆菌、大肠杆菌、屎肠球菌中则相对表达含量升高,这种变化可能在UC的发病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2.安肠汤对UC大鼠总体肠道菌属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总体上与美沙拉嗪和丽珠肠乐具有一致性,调控幅度相对优于美沙拉嗪组及丽珠肠乐组,安肠汤对UC肠道菌群的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3.安肠汤中剂量相较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对UC大鼠疾病症状和肠道菌群具有更显着的调节作用,或许提示适当上调临床应用剂量是合适的。4.UC大鼠的乙酸和内毒素变化可能是UC发病原因或表现特点,美沙拉嗪、丽珠肠乐及安肠汤对两者均有一定的调节意义,但各组间的调节作用没有明显差异。

张黎明,吴亚晴,刘雪涵,李铮铮,程慧杰,戴玉杰[8](2016)在《3种麦芽淀粉主要理化性质的比较》文中指出研究了啤酒麦芽、小麦麦芽和药用麦芽淀粉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组分、颗粒形貌、结晶结构、溶解度、膨胀度、糊透明度和冻融稳定性。通过碘量法测得啤酒麦芽、小麦麦芽和药用麦芽淀粉中直链淀粉的含量分别为28.64%、29.24%和30.30%;3种麦芽淀粉颗粒仍保持了未发芽原淀粉的形貌和A型结晶结构,且在衍射角(2θ)为20°附近有直链淀粉-脂类复合物的特征吸收峰。啤酒麦芽淀粉的溶解度、膨胀度和糊透明度最高;其冻融稳定性与药用麦芽相近,优于小麦麦芽淀粉。麦芽淀粉作为一种淀粉新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李香勇,龚魁杰,陈利容,盛涛,刘秀华,刘开昌[9](2015)在《发芽谷物营养及功能成分变化研究进展》文中提出发芽谷物的开发利用正在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研究热点。谷物发芽能提高谷物的营养价值,促进功能成分富集,降低或消除有害物质或抗营养物质,改善谷物产品风味及感官品质。开发萌动谷物食品对于增进饮食健康,促进食品加工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申瑞玲,绍舒,董吉林[10](2015)在《萌动青稞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萌动谷物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特别是萌动青稞。萌动青稞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因其具有良好的口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通过比较青稞萌动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萌动后青稞的生理功效,以及国内外萌动青稞产品的研发现状,综述了国内外萌动青稞研究进展,为我国萌动青稞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二、防治溃疡性大肠炎发芽大麦食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防治溃疡性大肠炎发芽大麦食品(论文提纲范文)

(1)萌发藜麦的营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藜麦萌发概述
2 藜麦萌发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2.1 蛋白质
    2.2 脂肪
    2.3 碳水化合物
    2.4 维生素和矿物质
    2.5 其他抗氧化物质
        2.5.1 多酚类
        2.5.2 黄酮类
3 萌发藜麦生理功能特性概述
    3.1 防治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
    3.2 防治乳糜泻
    3.3 减肥、助消化功能
4 结论与展望

(2)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释放及缓解小鼠经肠炎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苦荞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1.1.1 我国苦荞资源概况
        1.1.2 苦荞的营养价值
        1.1.3 苦荞多酚
        1.1.4 苦荞麸皮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2 蒸汽爆破处理技术
    1.3 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1.3.1 结肠炎概述
        1.3.2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机制
        1.3.3 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
    1.4 肠道微生物概述
        1.4.1 肠道微生物的作用
        1.4.2 肠道微生物的代谢
        1.4.3 肠道微生物结构与结肠炎的关系
        1.4.4 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分析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2.1 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主要实验试剂
        2.1.3 仪器与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苦荞麸皮原料蒸汽爆破预处理
        2.2.2 苦荞麸皮多酚提取
        2.2.3 苦荞麸皮多酚含量测定
        2.2.4 苦荞麸皮抗氧化活性测定
        2.2.5 苦荞麸皮的HPLC-DAD组分分析
        2.2.6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蒸汽爆破条件选择
        2.3.2 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含量的影响
        2.3.3 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3.4 HPLC-DAD分析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的组分影响
    2.4 本章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释放及结构性质的影响
    3.1 材料与仪器
        3.1.1 实验材料
        3.1.2 主要实验试剂
        3.1.3 仪器与设备
    3.2 实验方法
        3.2.1 扫描电镜分析
        3.2.2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3.2.3 差示扫描热及热重分析
        3.2.4 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2.5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蒸汽爆破处理对苦荞麸皮原料结构性质的影响
        3.3.2 蒸汽爆破处理对苦荞麸皮热稳定性的影响
        3.3.3 蒸汽爆破处理对苦荞麸皮原料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本章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缓解C57BL/6J小鼠结肠炎的影响
    4.1 材料与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仪器与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实验动物分组与饲养
        4.2.2 小鼠血液、组织标本采集及脏器指数测定
        4.2.3 生化指标测定
        4.2.4 脏器组织病理学观察
        4.2.5 免疫组化分析
        4.2.6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E-FPE对C57BL/6J小鼠一般行为学的影响
        4.3.2 SE-FPE对C57BL/6J小鼠血清SOD、MDA水平的影响
        4.3.3 SE-FPE对C57BL/6J小鼠血清ALT、BUN水平的影响
        4.3.4 SE-FPE对C57BL/6J小鼠血清NO的影响
        4.3.5 SE-FPE对C57BL/6J小鼠结肠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4.3.6 SE-FPE对C57BL/6J小鼠结肠炎症因子含量的影响
        4.3.7 SE-FPE对C57BL/6J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
        4.3.8 SE-FPE对C57BL/6J小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含量的影响
    4.4 本章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蒸汽爆破苦荞麸皮游离酚提取物缓解C57BL/6J小鼠结肠炎作用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仪器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试剂
        5.1.3 仪器与设备
    5.2 实验方法
        5.2.1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
        5.2.2 小鼠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的提取与测定
        5.2.3 小鼠肠道微生物的测定
        5.2.4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SE-FPE对C57BL/6J小鼠结肠NF-κB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
        5.3.2 SE-FPE对C57BL/6J小鼠结肠Nrf2/Keap1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5.3.3 SE-FPE对C57BL/6J小鼠结肠炎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5.4 本章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3)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加工特性和营养作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全谷物的概述
    1.2 青稞的概述
    1.3 萌动青稞的概述
    1.4 青稞及萌动青稞的加工与利用
        1.4.1 不同加工方式对青稞和萌动青稞的影响
        1.4.2 青稞及萌动青稞产品的研究现状
    1.5 本课题立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本课题立题意义
        1.5.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营养成分及加工特性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
        2.2.3 试验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营养成分成分的影响
        2.3.2 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的水合特性
        2.3.3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糊化特性的影响
        2.3.4 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的热特性分析
        2.3.5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流变特性的影响
        2.3.6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色度的影响
        2.3.7 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的粒径分布
        2.3.8 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表观结构观察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体外消化性和益生菌效应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3.2.2 主要仪器
        3.2.3 试验方法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淀粉体外消化性的影响
        3.3.2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淀粉水解率和血糖生成指数的影响
        3.3.3 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粉中蛋白质体外消化的影响
        3.3.4 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体外发酵对益生菌效应的影响
        3.3.5 不同热加工萌动青稞粉营养成分与益生菌效应的相关性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挤压膨化萌动青稞油茶的制备及其品质评价
    4.1 引言
    4.2 主要材料与方法
        4.2.1 主要材料
        4.2.2 主要仪器
        4.2.3 试验方法
        4.2.4 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挤压膨化萌动青稞油茶的工艺研究
        4.3.2 挤压膨化萌动青稞油茶品质评价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课题来源
致谢

(4)粮谷及其发芽物质变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粮谷类活性物质研究现状及分析
    1.1 荞麦活性物质研究现状及分析
    1.2 燕麦活性物质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小麦活性物质研究现状及分析
    1.4 其他粮谷类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2 发芽谷物主要物质变化研究现状及分析
    2.1 发芽促使谷物营养成分改善
    2.2 发芽降低或消除谷物原有害物质或抗营养物质含量
    2.3 发芽富集谷物功能活性成分
3 结论及展望

(5)发芽大麦山楂营养咀嚼片制备工艺优化与质量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1.2 工艺流程
    1.3 操作要点
    1.4 试验方法
        1.4.1 原料粉配比对压片口感和香气的影响
        1.4.2 辅料添加量工艺优化
        1.4.3 造粒工艺优化
    1.5 检验方法
        1.5.1 辅料配比优化试验感官评价标准
        1.5.2 质构测定
        1.5.3 成粒率[15]
        1.5.4 咀嚼片的品质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芽大麦粉和山楂粉对咀嚼片品质影响
    2.2 辅料配比优化
        2.2.1 低聚异麦芽糖添加量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2.2.2 木糖醇添加量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2.2.3 乳酸钙添加量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2.2.4 β-环状糊精添加量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2.2.5 辅料配比正交试验结果
    2.3 造粒工艺优化
        2.3.1 干燥时间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2.3.2 干燥温度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2.3.3 乙醇体积分数对咀嚼片品质的影响
        2.3.4 咀嚼片造粒工艺响应面试验结果及分析
        2.3.5 验证试验
    2.4 咀嚼片品质评价结果 (见表15)
3 结论

(6)不同谷物曲牧区醪糟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醪糟
        1.1.1 醪糟概述
        1.1.2 醪糟营养和功能
        1.1.3 醪糟研究现状
    1.2 黍米
        1.2.1 黍米概述
        1.2.2 黍米营养和功能
        1.2.3 黍米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发芽谷物
        1.3.1 发芽谷物概述
        1.3.2 发芽燕麦
        1.3.3 发芽小麦
        1.3.4 发芽玉米
    1.4 萌发过程中主要酶类
        1.4.1 α-淀粉酶
        1.4.2 糖化酶
        1.4.3 蛋白酶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原料
        2.1.2 试剂、仪器与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谷物曲的制备及酶活力测定
        2.2.2 工艺流程
        2.2.3 操作要点
        2.2.4 三种牧区醪糟与新型醪糟制作
        2.2.5 牧区醪糟糖化工艺
        2.2.6 最优糖化效果谷物曲的确定
        2.2.7 牧区醪糟发酵工艺
        2.2.8 新型牧区醪糟发酵工艺
        2.2.9 保质期确定
        2.2.10 相关指标检测
3 结果与分析
    3.1 三种谷物发芽过程中酶活力分析及最优发芽天数的确定
        3.1.1 小麦萌发过程中主要水解酶活性的变化
        3.1.2 燕麦萌发过程中主要水解酶活性的变化
        3.1.3 玉米萌发过程中主要水解酶活性的变化
    3.2 牧区醪糟糖化工艺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3.2.1 料水比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3.2.2 加曲量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3.2.3 糖化温度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3.2.4 糖化时间对糖化效果的影响
        3.2.5 牧区醪糟糖化正交试验分析
    3.3 最优糖化自制曲的确定
    3.4 牧区醪糟发酵工艺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3.4.1 白酒添加量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4.2 发酵温度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4.3 发酵时间对发酵效果的影响
        3.4.4 牧区醪糟发酵正交试验分析
    3.5 新型牧区醪糟发酵工艺优化试验结果分析
        3.5.1 酵母添加量对新型牧区醪糟发酵效果的影响
        3.5.2 发酵温度对新型牧区醪糟发酵效果的影响
        3.5.3 发酵时间对新型牧区醪糟发酵效果的影响
        3.5.4 新型牧区醪糟发酵正交试验分析
    3.6 保质期的确定
        3.6.1 4℃条件下三种牧区醪糟与新型醪糟保质期测定结果
        3.6.2 25℃条件下三种牧区醪糟与新型醪糟保质期测定结果
    3.7 三种牧区醪糟与新型牧区醪糟氨基酸含量结果分析
    3.8 香气成分分析
        3.8.1 三种牧区醪糟香气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3.8.2 新型牧区醪糟香气成分测定结果分析
    3.9 三种牧区醪糟和新型牧区醪糟产品质量分析
        3.9.1 感官品评结果
        3.9.2 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测定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基于代谢组学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安肠汤干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个人简历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安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代谢组学变化的影响
    1 建立大鼠UC模型的实验研究
    2 安肠汤影响UC大鼠结肠黏膜组织代谢组学变化的实验研究
    3 讨论
    4 展望与不足
    第一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安肠汤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第二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附录
综述:溃疡性结肠炎与肠道微生态及代谢组学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3种麦芽淀粉主要理化性质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主要仪器设备
    1.3 实验方法
        1.3.1麦芽淀粉的提取
        1.3.2化学组分和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
        1.3.3淀粉颗粒形貌及粒度大小分析
        1.3.4 X-射线衍射分析
        1.3.5淀粉溶解度和膨胀度测定
        1.3.6淀粉糊透明度的测定
        1.3.7淀粉冻融稳定性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讨论
    2.1 麦芽淀粉的化学组分和直链淀粉含量
    2.2 麦芽淀粉的颗粒形貌及大小
    2.3麦芽淀粉的结晶结构
    2.4 麦芽淀粉的溶解度和膨胀度
    2.5 麦芽淀粉糊的透明度
    2.6 麦芽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
3 结论

(9)发芽谷物营养及功能成分变化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营养成分不同程度改善
2 功能性成分富集
3 有害物质或抗营养物质含量降低或消除
4 风味及感官品质改善
5 结语

(10)萌动青稞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萌动对青稞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
    1.1 萌动对青稞中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1.2 萌动对青稞中淀粉含量及淀粉酶的影响
    1.3 萌动对青稞中脂肪含量的影响
    1.4 萌动对青稞活性成分的影响
        1.4.1 萌动对青稞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1.4.2 萌动对青稞β-葡聚糖含量的影响
        1.4.3 萌动对青稞中总酚含量的影响
2 萌动青稞的生理功效
    2.1 预防癌症的作用
    2.2 预防糖尿病的作用
    2.3 预防其他疾病的作用
3 萌动青稞食品的开发
4 前景与展望

四、防治溃疡性大肠炎发芽大麦食品(论文参考文献)

  • [1]萌发藜麦的营养及其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 管骁,马志敏,宋洪东,孔曲笠,汪晓璇,李成,李帆. 粮油食品科技, 2021
  • [2]蒸汽爆破对苦荞麸皮多酚释放及缓解小鼠经肠炎作用的影响[D]. 李苇舟. 西南大学, 2021(02)
  • [3]不同热加工对萌动青稞加工特性和营养作用的影响[D]. 景新俊. 郑州轻工业大学, 2019(07)
  • [4]粮谷及其发芽物质变化研究进展[J]. 刘瑞,于章龙,柴永峰,孙元琳,宋昱,周素梅,谢飒英,蔡岳. 食品工业科技, 2019(13)
  • [5]发芽大麦山楂营养咀嚼片制备工艺优化与质量评价[J]. 杨天意,吴鹏,许志诚,张涛,王恒鹏,罗飞. 食品工业, 2018(06)
  • [6]不同谷物曲牧区醪糟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D]. 杨蕾.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7(12)
  • [7]基于代谢组学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道微生态变化及安肠汤干预机制研究[D]. 孙平良. 广西医科大学, 2017(08)
  • [8]3种麦芽淀粉主要理化性质的比较[J]. 张黎明,吴亚晴,刘雪涵,李铮铮,程慧杰,戴玉杰. 食品科技, 2016(01)
  • [9]发芽谷物营养及功能成分变化研究进展[J]. 李香勇,龚魁杰,陈利容,盛涛,刘秀华,刘开昌. 农产品加工, 2015(18)
  • [10]萌动青稞的研究进展[J]. 申瑞玲,绍舒,董吉林. 粮油食品科技, 2015(03)

标签:;  ;  ;  ;  ;  

用于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的发芽大麦食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