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经济”冷思维

“假期经济”冷思维

一、“假日经济”冷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周陈曦[1](2021)在《我国流通中现金(M0)的“假日效应”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文中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金支付已由各面额、全券别支付向零星、小面额支付集中,现金使用场景已由生产生活全场景向局部、个别场景集中,现金流通时间已由全年度各个时段向某些季节性、时期性等特殊时段集中。研究表明,不少居民都选择在假日期间开展旅游、购物等活动,居民的假期经济活动与现金流通特征存在高度的时空重合,流通中现金(M0)的"假日效应"显着。

魏翔,吴新芳,华钢[2](2019)在《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的检验》文中提出近年来,带薪休假制度日益成为社会、经济、民生领域的热点话题。中国于2008年便确立了带薪休假制度,10年过去,该制度却始终未得到全面落实。从假日经济的角度审视,带薪休假是否能够促进旅游消费,具有经济效应,这是研究中国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的重要议题,需要细致的定量测算支持。文章建立"假日-消费模型",利用原国家旅游局的多省市调查数据,分析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带薪休假对国内旅游消费及其子类消费具有显着的积极效应,带薪休假每增加10%,个体的旅游消费将有望增加1.69%,带薪休假的消费潜力有待挖掘。对此,文章提出,坚持推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具有真实的经济社会效应。并且,可以通过优化假日结构来加速带薪休假的落实,如鼓励个人和企业将带薪休假和周休日结合,形成富有效率的"机动黄金周",或将带薪休假与公共假日相结合,充分发挥假日经济效应。

王林豫[3](2018)在《关于持续火爆“假日经济”的冷思考》文中提出长假制度的实施,对于经济生活的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假日经济给我们带来了旅游业、娱乐业等经济的繁荣,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解决其负面影响,需要政府应加以宏观调控、强化基础设施、引导农村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

李国栋,李宏宇[4](2015)在《节假日需求高峰对消费者产品选择的影响——基于零售扫描数据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采用零售扫描数据研究我国节假日需求高峰对消费者产品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对具有代表意义的季节性商品和非季节性商品的购买记录依次进行品类、产品和消费者个体三个层面的分析,发现在春节等节假日需求高峰期,消费者对季节性商品的价格弹性显着变小,表现出对价高质好的产品的明显偏好,而对非季节性商品的选择则无明显变化。季节性商品的必需品属性和社会性属性在节假日需求高峰期有所增强,是导致消费者产品选择行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厂商在节假日期间应相应调整季节性商品的生产和价格策略,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利润的最大化。

桂文林,韩兆洲[5](2015)在《我国居民消费季节调整和节日效应测算》文中认为Bayes季节调整方法因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调整效果优于其他方法等,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与应用。本文将Bayes季节调整模型引入国内,同时在模型中补充贸易日和闰年的影响。用R软件Timsac包中的Bayesian程序实现对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季节调整和环比增长率测算,测算结果表明,长期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具有稳定的指数增长趋势和U型季节特征,得到的月环比增长率反应灵敏。通过季节指数抛物线拟合,得到"五一"和"十一"节日经济效应和比例。总体上"五一"的节日效应显着;"十一"有正面效应,但影响不显着。

于佳[6](2012)在《假日经济 几多欢喜 几多忧》文中研究指明春节又要来临了,假日经济又成了国人不得不说的话题。节假日期间爆发式的集中消费。使消费场所人满为患。铁路、旅游、商业、娱乐、餐饮无比火热,消费一定程度上应该是得到了有效刺激,从经济学的角度严格地说,"假日经济"并不是一个经济学名词,但这一现象已经成为客观现实,近年来各种长短假期催生出了"假日经济"这个名词。"假日经济"是什么?仅仅是"节日经济"、"旅游经济"?在历经诸多的"黄金周"实践后,假日经济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引发了不少思考。有的专家认为,假日经济是一种"集中爆发"式的消费繁荣景象,只是将年度消费总量进行了再分配,它对整个年度总体消费的增长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有的专家认为,假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潜力巨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何扬长避短,更好地发挥假日经济对内需的拉动作用,当务之急,急需探索一条真正符合国情的长远发展路径。

桂文林[7](2011)在《子年度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几乎所有的子年度(月度或季度)经济时间序列中都包含季节因素的影响,季节调整的意义普遍存在。它的基本意义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所认为的那样,季节调整需求的原因是季节性的出现会使基本的低频动态变化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模糊难辨。国家统计机构发布季节调整数据有助于用户准确把握数据的基本走势。季节调整的进一步衍生意义还包括,将经济时间序列分解成各组成成分,使得子年度数据具有可比性,识别商业周期的变化和进行转折点测度,利用季节调整数据进行折年率计算等。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外统计科学和实践领域已开始对季节调整方法和应用展开研究。时至今日,季节调整的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已经非常完善,而发展中国家还在不断完善中。目前我国所有具有季节因素的时间序列均没有进行季节调整,消除季节之间不可比因素的一个主要方法仍是与上年度同期数据进行比较得到的同比指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客观上对我国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了新挑战,要求与国际上通行的方法接轨。引入时间序列的季节调整方法,不仅在于提高数据的分析和使用价值,同时也对传统的统计数据搜集方式提出了改革的要求。本文的研究内容中包含了较深的数理统计知识,涉及我国具体的宏观经济应用领域,同时需要计算机软件和程序的使用作为支撑。它很好地诠释了统计学的科学内涵,季节因素调整可谓是现代统计学的缩影。本文所用方法包括系统研究法,即通过对国内外已有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归纳、系统总结和改进,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季节调整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体系和研究框架,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引进和吸收相结合的方法。在借鉴国际上季节调整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予以改进,使其最终成为真正适合我国国情的季节调整模型,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法。季节调整理论始终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解决宏观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各种热点或重点问题。经过研究,本文成为目前国内关于季节调整理论和应用的最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之一。季节调整的理论研究方面既包括基于过滤器方法也包括基于模型的方法,既包括当前广为流行的X-12-ARIMA和TRAMO-SEATS方法,也包括尚属于理论研究阶段的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Bayes季节调整模型等,还包括目前国际上刚刚开发出来,即将投入实际使用的X-13A-S模型。此外,针对当前国内有关季节调整的应用研究仅仅局限于基本应用层面的缺陷,本文在应用研究部分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总体上,本文在国内外作了三个主要方面的创新性研究。第一,在有限的篇幅中深入系统研究了各种具有代表性季节调整模型的原理,其中,TRAMO-SEATS模型、X-13A-S模型、基于均方根信息滤波的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和包括交易日效应的贝叶斯季节调整模型,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这是对国际季节调整模型予以合理改进,建立真正适合我国季节调整实践模型的前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季节调整理论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第二,在应用研究方面,不仅仅停留在季节调整模型在我国季节性时间序列的基础层面的应用,而是根据季节调整模型的意义做了一些更为深入的推广和应用研究,包括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实时监测的指数选择研究;我国粮食消费价格的运行特征;我国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的传导关系研究;改进旅游本底线并研究危机事件对我国旅游外汇收入和铁路客运量的影响研究;近年来我国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走低问题研究以及我国的假日经济等研究课题。涉及到的宏观经济运行指标包括:季度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以及粮食消费价格、消费率、旅游外汇收入、铁路客运量等。第三,本文不仅对单个季节调整模型和应用展开独立研究,同时对多个季节调整模型进行比较研究,引入了各种先进的模型诊断方法并展开实证研究,其中不仅包括目前流行的平滑间距法、修正历史法、季节稳定性检验、谱分析方法,还包括随机模拟分析方法等。总之,本文通过对季节调整理论及应用研究,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和政策建议,将为季节调整理论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理论方面的贡献,为经济运行中其它经济问题如经济周期等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性研究,同时为各级政府部门准确把握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提供支持,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秦蓓[8](2009)在《假日经济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浅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在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将制约假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实现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姚尧,李栋[9](2009)在《“黄金周”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1999年国家对休假时间进行变更实行"黄金周"长假制度之后,假日经济在我国逐渐发展。但是,我国目前的假日经济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而"黄金周"制度的效果也有所争议。本文对1999~2007年"黄金周"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近年我国假日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假日经济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刘小燕[10](2009)在《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黄金周假日制度的实施而产生的假日旅游是我国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功地启动了国内旅游市场,促进了国民旅游意识的形成,也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2008年起实施的新假日制度,对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较大调整,给我国的假日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受到了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经营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假日旅游发展的全面分析与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能力,加强旅游部门的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假日旅游现象突出的上海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方法对上海假日旅游的发展背景、发展阶段及其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对假日旅游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通过国际经验分析、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等方法从假日旅游需求、假日旅游供给和假日旅游发展环境三个方面对新假日制度给上海假日旅游发展带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上海假日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判断。最后,针对上海假日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假日制度带来的影响,提出促进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第二章以马克思闲暇时间理论、劳动向后弯曲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指导,从经济发展、闲暇时间、居民消费和政府政策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假日旅游形成的社会背景;第三章梳理了上海假日旅游的发展脉络,分析了假日旅游给上海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第四章根据国际假日制度发展经验,对新假日制度进行了评价,并通过问卷调查、重点访谈等方法分析了其对上海假日旅游需求、供求和发展环境的影响;第五章针对上海假日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海假日旅游的发展趋势,提出进一步促进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的对策与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多个角度对上海假日旅游的形成原因进行了系统研究;二是通过各种实证分析方法对新假日制度给上海假日旅游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全面分析;三是在促进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的对策中提出了上海假日旅游产品开发的空间布局设想。但是,由于笔者理论和实践认识的局限,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假日旅游与闲暇时间的内在联系缺少论证,对上海假日旅游的发展趋势缺少定量预测等。

二、“假日经济”冷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假日经济”冷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流通中现金(M0)的“假日效应”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流通中现金(M0)波动的“假日效应”的抵近观测
四、流通中现金(M0)“假日效应”的微观表现
五、流通中现金(M0)“假日效应”的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检验与协整检验
        1. 描述性统计
        2. 平稳性检验
    (二)TVP-VAR建模分析
    (三)TVP-VAR建模结果分析
        1. 流通中现金(M0)对于节假日相关因素的影响
        2. 节假日因素对于流通中现金(M0)的影响
六、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2)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的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带薪休假的起源和定义
    1.2 带薪休假的社会经济作用
    1.3 带薪休假对旅游消费的作用
2 理论模型
3 实证检验
    3.1 数据和样本
    3.2 变量选取
    3.3 计量策略
    3.4 回归结果
    3.5 稳健性检验
4 讨论和结论
5 建议

(3)关于持续火爆“假日经济”的冷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假日经济”带来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二、“假日经济”带来的社会问题
三、关于解决“假日经济”问题的一些思索

(4)节假日需求高峰对消费者产品选择的影响——基于零售扫描数据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二、研究设计及数据
    (一)研究设计
    (二)数据选取及处理
        1. 数据选取
        2. 数据处理
    (三)变量定义
三、实证结果与解释
    (一)品类分析
    (二)产品分析
    (三)消费者个体分析
四、结论及展望

(5)我国居民消费季节调整和节日效应测算(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Bayes 季节调整模型分析
    ( 一) 季节调整的经典回归方法
    ( 二) 趋势项和季节项的约束条件
    ( 三) 带有随机约束的回归模型
    ( 四) Bayes 季节调整模型与评价准则构建
    ( 五) 贸易日和闰年调整
三、季节调整和环比增长率测算
    ( 一) 数据来源及分析处理
    ( 二) 居民消费 Bayes 季节调整结果分析
四、基于 Bayes 季节调整模型的节日效应测度
    ( 一) 节日效应扩大内需的理论分析
    ( 二) 节日效应的需求拉动效应测度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6)假日经济 几多欢喜 几多忧(论文提纲范文)

假日制度催生假日经济
长假为拉动内需
拉动内需的一匹“好马”
热经济冷思考
假日经济想说爱你不容易

(7)子年度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1.2 本文的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历程和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全文结构的安排
        1.3.1 论文研究框架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X-12-ARIMA季节调整模型分析与应用
    2.1 regARIMA模块分析
        2.1.1 regARIMA模型原理
        2.1.2 异常值回归变量识别和分析
        2.1.3 日历效应回归变量识别和测定
    2.2 X-11季节调整模块分析
        2.2.1 移动平均的季节调整原理分析
        2.2.2 X-11的对称和非对称移动平均分析
    2.3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实时监测的指数选择
        2.3.1 消费价格指数的特点与相互关系
        2.3.2 中国月度消费价格指数的季节调整
        2.3.3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实时监测的指数选择
        2.3.4 基于X-12-ARIM模型的CPI折年率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TRAMO-SEATS季节调整模型分析与应用
    3.1 TRAMO模块分析
        3.1.1 TRAMO模型的简单描述
        3.1.2 TRAMO模型的参数估计和预测
        3.1.3 默认模型和预试
        3.1.4 TRAMO模型的缺失值处理
        3.1.5 TRAMO模型的异常值处理
        3.1.6 TRAMO模型中ARIMA模型的选择
    3.2 SEATS模块分析
        3.2.1 程序的简短描述
        3.2.2 ARIMA模型的分解
    3.3 中国粮食价格的运行特征
        3.3.1 概述
        3.3.2 数据来源、处理及说明
        3.3.3 中国粮食消费价格运行特征实证研究
        3.3.4 中国粮食消费价格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季节调整模型的质量评估及X-13A-S模型
    4.1 引言
    4.2 季节调整模型差异的理论分析
    4.3 季节调整模型谱分析检验剩余季节性
    4.4 季节调整模型稳定性诊断方法
        4.4.1 幂等诊断
        4.4.2 平滑间距(Sliding Spans)诊断
        4.4.3 修正历史(Revision Histories)诊断
    4.5 季节稳定性的检验
    4.6 季节调整模型质量检验的一个模拟方法
        4.6.1 几个假设
        4.6.2 几种季节调整模型检验统计量
        4.6.3 数据的生成过程DGP
    4.7 X-13A-S季节调整模型
        4.7.1 X-13A-S模型概述
        4.7.2 X-13A-S新的模型选项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子年度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模型扩展应用
    5.1 中国生产价格与消费价格传导关系研究
        5.1.1 概述
        5.1.2 CPI与PPI的内涵和差异
        5.1.3 CPI与PPI之间关系的理论分析
        5.1.4 TRAMO-SEATS季节调整模型和HP滤波方法
        5.1.5 PPI与CPI关系的季节调整-滤波方法研究
    5.2 危机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影响评估
        5.2.1 基于TRAMO-SEATS季节调整的本底线改进
        5.2.2 基于改进本底线的旅游危机事件损失评估
    5.3 基于季节调整本底线的SARS对中国铁路客运量的损失评估
        5.3.1 基于季节调整本底线的危机事件铁路客运损失评估
        5.3.2 改进季节调整本底线的铁路客运损失评估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状态空间的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
    6.1 状态空间模型分析
    6.2 卡尔曼滤波方法分析
        6.2.1 Kalman滤波的一般形式
        6.2.2 Kalman滤波的解释和性质
        6.2.3 Kalman滤波的初始条件
    6.3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超参数估计
    6.4 基于状态空间方法的季节调整
        6.4.1 简化状态空间模型
        6.4.2 季节调整的状态空间表示
        6.4.3 状态空间表示的季节调整模型求解
    6.5 基于状态空间方法的中国季度GDP季节调整
        6.5.1 概述
        6.5.2 研究对象和数据来源及分析处理
        6.5.3 季节调整状态空间模型的定义和参数估计
        6.5.4 基于季节调整状态空间模型的中国GDP季节调整
        6.5.5 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和TRAMO-SEATS模型的比较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SRIF的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及应用
    7.1 引言
    7.2 一个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分析
    7.3 一个均方根信息滤波或平滑方法
        7.3.1 Kalman滤波方法
        7.3.2 一个均方根信息滤波平滑方法
    7.4 均方根信息滤波的DECOMP程序分析
    7.5 基于SRIF的状态空间季节调整模型与我国居民消费
        7.5.1 数据来源及分析处理
        7.5.2 模型中AR成分的选择
        7.5.3 模型中交易日成分选择
        7.5.4 季节调整模型所得各成分分析
        7.5.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长率和经济监测
    7.6 消费率重估、分解和扩大消费需求
        7.6.1 我国商品货物消费率估计和分解
        7.6.2 我国消费率波动分析和政策建议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基于Bayes的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
    8.1 引言
    8.2 季节调整Bayes方法分析
        8.2.1 季节调整的经典回归方法
        8.2.2 关于对趋势项和季节项的约束条件
        8.2.3 带有随机约束的回归模型
        8.2.4 Bayes季节调整模型构建与评价准则
        8.2.5 贸易日和闰年调整
    8.3 季节调整Bayes程序分析
    8.4 基于Bayes季节调整模型的中国居民消费
        8.4.1 数据来源及分析处理
        8.4.2 中国居民消费季节调整Bayes程序分析
        8.4.3 中国居民消费Bayes季节调整结果分析
        8.4.4 基于Bayes季节调整模型的假日经济与居民消费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展望
    9.1 本文的主要结论
    9.2 本文的主要政策建议
    9.3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9.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在学期间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在学期间获奖和荣誉情况
后记

(8)假日经济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浅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 信息不对称造成短期内供求失衡
    2. 商家的短视行为和消费者不成熟
    3. 假日市场产业体系不完善
二、实现假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选择
    1. 创新假日观念
    2. 改革休假制度
    3. 加快完善假日市场产业体系
    4. 大力发展信贷消费提高居民消费率

(9)“黄金周”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黄金周”经济的时间效应分析
    (一) “黄金周”的月度消费效应
        1.“黄金周”月度效应的总体研究
        2.“黄金周”月度效应的比较研究
    (二) “黄金周”的年度消费效应
    (三) 对于实证结论的解释
二、“黄金周”经济的城乡差异效应分析
三、政策建议
    (一) 五一“黄金周”没有必要恢复
    (二) 深化对休假制度的调整
    (三) 创新假期经济消费产品

(10)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基本概念解析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上海假日旅游形成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
    第一节 假日旅游形成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上海假日旅游形成的社会背景
第三章 上海假日旅游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上海假日旅游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上海假日旅游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上海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新假日制度对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新假日制度与国外假日制度的比较分析
    第二节 新假日制度对上海假日旅游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 新假日制度对上海假日旅游供给的影响
    第四节 新假日制度对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环境的影响
第五章 促进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法律体系,促进带薪休假的落实
    第二节 加快行业资源整合,丰富假日旅游产品供给
    第三节 提升旅游预警机制,加强假日市场监管力度
    第四节 借助世博契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附录:新假日制度对上海市民旅游需求的影响调查
后记

四、“假日经济”冷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流通中现金(M0)的“假日效应”研究——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 周陈曦. 凯里学院学报, 2021(02)
  • [2]带薪休假能促进国内旅游消费吗?——基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调查”的检验[J]. 魏翔,吴新芳,华钢. 旅游学刊, 2019(06)
  • [3]关于持续火爆“假日经济”的冷思考[J]. 王林豫. 大众投资指南, 2018(19)
  • [4]节假日需求高峰对消费者产品选择的影响——基于零售扫描数据的实证研究[J]. 李国栋,李宏宇. 当代经济管理, 2015(05)
  • [5]我国居民消费季节调整和节日效应测算[J]. 桂文林,韩兆洲. 统计研究, 2015(02)
  • [6]假日经济 几多欢喜 几多忧[J]. 于佳. 财经界, 2012(03)
  • [7]子年度经济时间序列季节调整模型与应用研究[D]. 桂文林. 暨南大学, 2011(10)
  • [8]假日经济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浅析[J]. 秦蓓. 现代经济信息, 2009(18)
  • [9]“黄金周”经济效应的实证分析[J]. 姚尧,李栋. 经济视角(下), 2009(08)
  • [10]上海假日旅游发展研究[D]. 刘小燕. 华东师范大学, 2009(12)

标签:;  ;  ;  ;  ;  

“假期经济”冷思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