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范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田散叶[1](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最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中,将原来物理课程目标中的三维目标升华为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而在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中证据更是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中七次提及“证据”,所以证据意识的培养是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一种升华。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证据意识,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证据是物理学习的基础,概念、规律的建立都离不开对于证据的收集和处理,就是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能基于证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质疑。本研究分别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梳理了证据意识的研究的现状,归纳了前人取得的相关成果,指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物理证据意识的实践意义。在对相关概念的界定上,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发现学习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物理证据意识培养的可行性。通过对某高中学校高二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该年级教师的访谈发现,高中生证据意识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学生的证据意识比较薄弱,知道的物理证据种类比较单一。从多种渠道获取证据的意识较差。运用证据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不高。部分物理教师证据意识薄弱,对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不够重视等等。所以高中生物理证据意识的培养迫在眉睫,在此现状的基础之上,笔者从挖掘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物理证据种类,树立科学态度以引导学生证据意识发展,适当分层引导以提升学生分析证据能力,有效利用探究活动以强化学生证据意识,发挥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树立证据意识五个方面提出了对学生证据意识培养方面的策略。期望本研究能为一线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参考。
李红[2](2021)在《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文中认为21世纪是科技、信息、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新课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笔者长期进行初二初三的循环教学,发现学生在对物理新鲜好奇之后会感觉到物理知识的枯燥,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兴趣逐渐减少,甚至害怕上物理课,成绩也不理想。究其原因: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仍然实行“以教为中心”,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受到严重遏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也就无从谈起。活动教学是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发展为教学指导思想,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因此,为了改变当前的教学现状,笔者提出了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的行动研究,以期解决当前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不持久、参与课堂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最终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该课题的研究有利于纠正教师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能力的发展。本论文中笔者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步骤,进行了螺旋式上升的循环研究。在研究中笔者应用杨莉娟教授提出的活动教学三种典型模式:“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活动—交往型”教学模式,“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对苏科版八年级和九年级适合运用活动教学的课题进行了教学设计,运用三种教学模式进行了课堂实践研究。并对应用活动教学三种典型模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研究发现:1、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等方面灵活选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在一节课中也可以将不同的活动教学模式融合在一起使用,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2、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应用活动教学的这三种典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地应用。3、并不是课堂活动进行的越多越好,要注意恰当的选择、组织活动,注意活动的可控性、层次性、有效性。4、需要采取适当的活动教学策略:通过设置学生当小老师的活动环节、建立新的提问策略、搭建QQ问题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技巧、多给学生归纳总结的机会等教学策略。5、为了顺利实施活动教学,需要提高教师对课堂活动的把控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李培宇[3](2021)在《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施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础教育发展需求,是高中物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渠道,是发挥高中物理课程应有育人效力的不二法门,也是提升物理教师思政育人工作能力和高中生思政素质的重要途径。课程思政式的高中物理教学就是充分依循教育政策指引,充分发掘物理课程内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将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将物理教学打造成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要实现物理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除了需要对课程本身进行思政内容的开发设计,还要进一步盐融于汤般浸润到物理教学全过程。因此,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展开理论和实践的探索。首先在搜集、整理与分析相关课程思政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建构,尝试梳理归纳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原则、必要性等。其次,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的理论探讨,进一步依据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等为基础构建出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的“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和“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三条路径。并对三条路径进行具体解释,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流程图。再次,以路径一和路径二为辅助,以路径三为教学主线进行教学设计,并将教学设计实施于实际的教学中。最后,通过结合李克特量表设计出测量学生在政治认同、道德品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情况的问卷,并布置习题检测知识掌握和问题解决的程度。利用SPSS24.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反思不足,提出优化路径的教学建议。实验研究表明,本课题提出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对学生思政素质和物理兴趣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并且在知识掌握以及科学思维能力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结果。由于该路径尚未成熟,在教学中存在一些欠佳之处,针对这些欠缺提出教学建议有三。其一,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其二,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其三,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同时,在整体研究过程在也发现出了不足和遗憾。第一,研究样本不足。第二,研究时间较短。第三,实践应用不足。这也为后继课程思政深入研究的学者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郑晓琴[4](2021)在《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三种典型课型》文中提出《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这些培养目标无不体现了高中教育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呼唤。尽管近年来也涌现出了不少关于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然而所提出的策略却多是理念性的策略,对一线教师的实践指导意义不够强。本研究首先对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相关的“主体与主体性”、“参与与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等几个相关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问卷调查与资深教师访谈对高中物理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的现状作出调查,明确了从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上的高中物理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的现状:(1)学生层面上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行为参与和思维参与等维度的主体性不足、存在较明显的主体性需求的现状;(2)教师层面上尽管近年来教育行业工作者始终将学生在教学与课堂中的主体性奉为教育实践最重要的理念之一,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缺乏针对性的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甚至有部分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的理解片面地拘于课堂活动的显性参与。本研究从调查所得的高中物理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现状出发,通过文献研究、资深教师访谈、听课学习等研究方法,整理归纳了新授课、讲评课、复习课这三种高中物理基本课型的一般教学环节,并基于三种课型的各个教学环节分别构建了相对应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同时,通过教学实验对本研究所构建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本研究所构建的策略对于提升高中学生的物理成绩以及学习主动性和自信心等课堂主体性特征均有一定的积极效果。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就研究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分别进行了论述,并就本研究未来继续展开的方向作了展望。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教育改革的起点和依据。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缺少培养和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主体性的作用,一线教师缺少可直接参考的教学策略。本研究所构建的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具有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便于供广大一线的高中物理教师以备课参考,构建更高质量的高中物理课堂,进而培养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更好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提升物理核心素养的同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充分自我意识的全面发展的人,促进普通高中培养目标高效达成。
方雪[5](2021)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面对经济、科技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深刻变化的新时代,创新型人才是国家综合国力发展的需求。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李政道特别提出:“要创新,需学问,问愈透,创更新”。能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探究、解决问题是能否创新的体现。《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普通高中要着力发展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其中科学探究中的第一个要素就是提出物理问题,可见,提问能力的培养是培养科学探究素养的首要环节。本文分六章进行论述。第一章论述了问题的提出、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二章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和“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培养策略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第三章主要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论述“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第四章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对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的提问现状及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第五章是本研究的重点,笔者从教学实际出发,以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问能力”的五个水平层次的界定为理论依据,提出从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时空等的调整和优化来进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提出多角度的物理问题”等,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提问能力”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取得了一定的较好效果。第六章主要是通过总结自己的研究结论,反思研究的不足以及展望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的方向。笔者希望通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能有利于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对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行们有一些借鉴作用。
黄丽萍[6](2020)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素质教育提出的教育理念是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学生参与”一词也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的热点讨论话题。目前,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例如:许多学生在上课时沉默寡言,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很低,学生只是在行为上参与了课堂教学,但是思想上并非真正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贵州处于中国西部地区且少数民族较多,人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与其他地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论文以贵州省铜仁市四所高级中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进行研究。首先,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的基本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高中物理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概念、特点及其理论依据,结合学生特点、学科特点设计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用于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建议。其次,本论文主要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进行研究。然后,笔者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的观点,将“学生参与”分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个一级维度的方式设计问卷,随机选取了铜仁市第二中学总计160名学生作为问卷调查的试测对象,利用Excel软件和SPSS20.0软件对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数据表明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均达到使用标准。随后又随机选取了铜仁市内两所中学和市外两所县城中学的学生作为问卷调查对象,分析了当前贵州省高中物理课堂学生参与的特点和学生参与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内部因素(性别、学习兴趣、物理成绩)和外部因素(父母文化程度背景、家庭住址、班主任学科背景)对学生参与的影响。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参与现状特点:(1)学生参与整体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并且学生的认知参与水平普遍偏低。(2)学生的钻研力度不足、学习依赖性较强、学习物理的焦虑感较大。(3)学生的成功感较高、学生对物理的厌倦程度不深。2.学生参与一级维度之间均存在显着性相关,其中行为参与维度与认知参与维度呈显着正相关,部分二级维度之间呈显着负相关。3.内部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主要因素,外部因素是影响学生参与的次要因素。内部因素:(1)性别在成功感和厌倦感维度差异性不显着,其余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男生的学生参与整体情况较好。(2)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成功感维度差异性不显着,其余维度均存在显着性差异。(3)学生的物理成绩在学生参与各个维度均存在显着差异。外部因素:(1)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的行为投入以及认知深度影响较为显着。(2)家住城市的学生总体情况较好,尤其是在行为参与和积极情感投入两个方面。(3)班主任学科背景为物理,学生的行为投入以及消极情感方面的得分情况较好,其余维度的差异性不显着。根据以上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笔者为高中物理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提高学生的认知参与意识;二是改善学习策略,降低学习的依赖性;三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避免学生出现“形参而神不参”的现象;四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感;五是控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杨再花[7](2020)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进行,教育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仅注重学业能力的提升的观念早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新时期要求学生向“全面发展型”“合作型”学生转型。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快学生转型的步伐,许多教师转变了自己的教育观念,改善了教学组织形式,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课堂,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合作学习自从提出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喜爱,各种优质课上更是屡见不鲜,取得一定成果。目前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普遍描述是: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化倾向严重;教师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合作学习效果欠佳等。为了了解C市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状况,本文以办学水平不同的三类共六所学校的高中物理教学为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个案研究。通过一年的实习,及与高中物理教师的访谈,多次亲身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获得第一手资料,研究发现目前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有: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不太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尚不具备合作学习要求的自主学习能力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可借鉴的建议。首先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如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等。另外,学生也应加强合作学习基础能力的锻炼,如学生应注重养成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学生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等。
陈珂[8](2020)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的关键,也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想要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就要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使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规律,最终能创造性地解决物理问题,为以后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了解了国内外对于创新思维的研究现状,总结目前关于创新思维的研究重点与不足,深入研究创新思维的相关理论;(2)了解创新及思维的概念,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创新思维进行概念界定,分析其结构及特征,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引进物理创新思维的概念,介绍其品质,并提出几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3)通过问卷与访谈了解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教学现状及学生创新思维水平现状;(4)基于对创新思维理论的研究,提出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原则,在教学原则的基础上从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两个实验课型入手,提出具体的教学途径,并通过教学片断加以说明;(5)根据提出的教学原则与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设计了《电阻定律》的教学案例,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笔者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确定了启发性、探究性、开放性和实际性的教学原则;在演示实验中的教学策略有自制实验教具、增加学生参与度、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实验中的教学策略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猜想、训练学生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操作实验、促进学生改进实验。
张学改[9](2020)在《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探究式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由施瓦布提出,随后在世界各国引起广泛关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推行探究式教学,这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改革,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高中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必修的科目,同时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高中物理课程中采用探究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以探究式教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着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并结合相应策略进行探究式案例对比教学,通过对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案例教学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够为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研究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研究的背景、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思路。第二部分:主要从探究式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出发。详细的介绍高中物理教学的探究式教学原则、探究式教学基本模式、探究式教学组成要素及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优势等。第三部分:通过对调查问卷的调研分析了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情况,总结出在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结合调查问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高中物理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相关教学策略。第五部分:结合相应的教学策略,选取了三个典型的教学案例,在宁夏固原市某中学两个平行班级分别进行传统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授课,通过对学生课堂表现、师生访谈和习题测试进行教学结果对比,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探究式教学的策略。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对学生要学会鼓励性的评价,让所有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优点。研究结果表明,高中物理课堂中,教师需要具备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考、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做到激发学习者探究兴趣、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鼓励性评价、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及鼓励合作交流,不断让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挥较为广泛的作用。
张健[10](2020)在《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研究性教学”的理念逐步被应用到物理教学当中,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习题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终身发展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现阶段的习题教学当中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题海战术”盛行、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氛围低沉、学生课堂主动性,主体性不高、习题课效率不高等。为解决现阶段的习题教学问题,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笔者开展了将研究性教学理念应用到物理习题教学当中以期找到系统化,有效化的教学策略探究。首先,系统介绍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并对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阐述。对习题教学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简单介绍与本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扬州市竹西中学的初二初三年级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调查,了解现阶段初中物理习题教学的现状,以学生学习现状和教师教学现状为标本,找出习题教学存在的问题,以此为依据提出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接着,在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的基础上,提出相对应的教学策略。以往习题教学策略往往会忽视选题这一环节,对于选题的叙述都是基于物理课程标准和学生发展水平,或者一概而过,没有过多的加以区分。我们经过本课题研究认为:选题环节可在建构主义和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指导下,调动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和建构,使学生潜在的发展水平转化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并详细叙述选题的目的和步骤方法,对选题环节进行阶段性的划分,分阶段提出相适应的选题原则,以期通过选题环节的强化,达到所需效果。选取好相应的习题后,我们认为可以将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的关注学生态度、情感、动机,强化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以及问题解决理论倡导的系统分析,解决问题的理念融入习题教学当中。结合习题的特点,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将习题教学分为三个阶段:(1)知识技能巩固阶段。(2)知识技能强化阶段。(3)知识技能升华阶段。分阶段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在中学实习期间实施两个教学案例:“浮力”,“压强”习题教学案例。在教学案例中充分运用相关教学策略,在实践中检验教学策略。
二、师范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师范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课标要求 |
1.1.2 教学现状 |
1.1.3 教学需要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4.1 研究方法 |
1.4.2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意义 |
1.5.1 理论意义 |
1.5.2 实践意义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证据 |
2.1.2 证据意识 |
2.1.3 物理证据意识 |
2.2 物理证据来源 |
2.2.1 来源于物理实验现象 |
2.2.2 来源于物理历史资料 |
2.2.3 来源于自然科学现象 |
2.2.4 来源于生活常识经验 |
2.2.5 来源于学科高速发展 |
2.3 物理证据分类 |
2.3.1 物理实物 |
2.3.2 物理理论 |
2.3.3 物理模型 |
2.3.4 实验数据 |
2.3.5 实验现象 |
2.3.6 物理学史 |
2.3.7 物理资料 |
2.4 证据意识水平的划分 |
2.5 不同课型中如何培养学生证据意识 |
2.5.1 证据意识下的物理概念教学 |
2.5.2 证据意识下的物理规律教学 |
2.5.3 证据意识下的物理习题教学 |
2.5.4 证据意识下的物理复习教学 |
2.6 理论基础 |
2.6.1 建构主义理论 |
2.6.2 发现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
3.1 问卷的编制 |
3.1.1 调查目的 |
3.1.2 问卷维度 |
3.2 调查方案 |
3.2.1 对象选择 |
3.2.2 方案设计 |
3.3 调查过程的说明 |
3.4 调查分析及结论 |
3.4.1 调查分析 |
3.4.2 调查结论 |
第四章 教师对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现状调查研究 |
4.1 访谈提纲的编制 |
4.1.1 访谈目的 |
4.1.2 访谈维度 |
4.2 访谈方案的设计 |
4.2.1 对象选择 |
4.2.2 方案设计 |
4.3 访谈的实施过程 |
4.4 访谈结果及分析 |
4.4.1 教师证据意识访谈记录 |
4.4.2 教师培养证据意识情况 |
4.4.3 教师证据意识访谈分析 |
第五章 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 |
5.1 挖掘课程资源以丰富学生物理证据种类 |
5.2 树立科学态度以引导学生证据意识发展 |
5.3 适当分层引导以提升学生分析证据能力 |
5.4 有效利用探究活动以强化学生证据意识 |
5.5 发挥评价功能以促进学生树立证据意识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2)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时代培养科学素养人的需要 |
1.1.2 物理课堂教学现实的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意义 |
1.4.1 有利于纠正教师应试教育的教学思想 |
1.4.2 有利于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方式 |
1.4.3 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 |
1.5 研究内容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活动教学 |
2.1.2 初中物理活动教学 |
2.1.3 行动研究法 |
2.2 理论基础 |
2.2.1 马克思实践观 |
2.2.2 建构主义理论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4 多元智能理论 |
第3章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 |
3.1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依据 |
3.1.1 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理念 |
3.1.2 初中物理学科特点 |
3.1.3 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心理和思维特点 |
3.2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原则 |
3.2.1 主体性原则 |
3.2.2 明确化原则 |
3.2.3 发展性原则 |
3.2.4 多样化原则 |
3.2.5 反馈补偿原则 |
3.3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的案例 |
3.3.1 “活动—体验型”教学模式下的《压强》教学设计 |
3.3.2 “活动—交往型”教学模式下的《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
3.3.3 “活动—探究型”教学模式下的《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
第4章 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
4.1 第一轮行动研究 |
4.1.1 计划与设计 |
4.1.2 行动与观察 |
4.1.3 反思与再设计 |
4.2 第二轮行动研究 |
4.2.1 计划与设计 |
4.2.2 行动与观察 |
4.2.3 总结与反思 |
4.3 实践效果 |
4.3.1 学生学习兴趣提高 |
4.3.2 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问卷调查 |
附录二: 物理课堂观察量表 |
附录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复习自主检测 |
致谢 |
(3)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深化物理课程改革 |
1.1.2 实施课程思政有利于提升物理教师思政工作水平 |
1.1.3 实施课程思政有效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思路 |
1.4 研究综述 |
1.4.1 关于课程思政内涵的研究 |
1.4.2 关于课程思政价值的研究 |
1.4.3 关于课程思政必要性的研究 |
1.4.4 关于课程思政原则的研究 |
1.4.5 关于课程思政路径的研究 |
1.4.6 研究述评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课程思政 |
2.2 理论基础 |
2.2.1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 |
2.2.2 社会学习理论 |
2.2.3 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理性审视 |
3.1 课程思政的内涵 |
3.1.1 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
3.1.2 课程思政的基本特征 |
3.2 高中物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析 |
3.2.1 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2 从《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3 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看物理课程的思政元素 |
3.2.4 高中物理课程思政元素结构图谱 |
3.3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1 课程思政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2 课程思政在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规律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3.3 课程思政在物理问题解决教学中的显现方式 |
3.4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影响因素 |
3.4.1 实施对象的感知价值 |
3.4.2 课程内容的呈现质量 |
3.4.3 授课方式的推陈出新 |
3.4.4 社会环境的榜样影响 |
3.4.5 实施主体的传道素养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
4.1 高中物理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的原则 |
4.1.1 内容开发特色性原则 |
4.1.2 元素融入有机性原则 |
4.1.3 教学过程以人为本原则 |
4.2 路径一“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2.1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2.2 “核心概念剖析+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2.3 典型案例设计:以“运动的描述”一章为例 |
4.3 路径二“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3.1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3.2 “情景习题编制+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3.3 典型习题设计:以“相互作用”为例 |
4.4 路径三“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的路径设置 |
4.4.1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理论支撑 |
4.4.2 “科学思维渗透+思政要素”路径的基本设置 |
4.4.3 典型案例设计:《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 |
第五章 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路径实践研究 |
5.1 实验研究设计 |
5.1.1 路径选取及应用说明 |
5.1.2 研究目的 |
5.1.3 研究假设 |
5.1.4 研究变量 |
5.1.5 研究对象及内容 |
5.1.6 实验测量工具 |
5.2 问卷的编制 |
5.2.1 问卷编制的依据 |
5.2.2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的编制 |
5.2.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
5.3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
5.3.1 实验过程 |
5.3.2 实验结果分析 |
5.3.3 实验结论与反思 |
5.4 教学建议 |
5.4.1 增强思政情景创设环节的描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
5.4.2 鼓励展示思维环节的主动表达,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性 |
5.4.3 加深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本质联系,发挥升华环节的思政效用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附录一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思政素质问卷 |
附录二 后测习题作业 |
作者简介 |
伊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4)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三种典型课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 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的现状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设计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研究设计 |
第2 章 理论综述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主体与主体性 |
2.1.2 参与与主体参与 |
2.1.3 教学策略 |
2.2 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 |
2.2.1 相关的理论基础 |
2.2.2 现有的策略参考 |
第3 章 高中物理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现状的调查 |
3.1 学生课堂主体参与的现状与需求 |
3.1.1 调查设计 |
3.1.2 调查实施 |
3.1.3 调查结果分析 |
3.2 教师课堂主体参与的认识与现状 |
3.2.1 调查设计 |
3.2.2 调查实施 |
3.2.3 调查结果分析 |
3.3 高中物理课堂学生主体参与现状的调查结论 |
第4 章 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
4.1 高中物理教学的不同课型 |
4.1.1 新授课 |
4.1.2 讲评课 |
4.1.3 复习课 |
4.2 基于不同教学环节的学生主体参与提高策略 |
4.2.1 新授课教学策略 |
4.2.2 讲评课的教学策略 |
4.2.3 复习课的教学策略 |
第5 章 基于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实验研究 |
5.1 实验目的与方法 |
5.1.1 实验目的 |
5.1.2 实验方法 |
5.2 教学课例 |
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3.1 前测结果与分析 |
5.3.2 后测结果与分析 |
第6 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实验结果的几点启示 |
6.2.1 对教育研究的启示 |
6.2.2 对教学实践的启示 |
6.3 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
6.3.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6.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
6.4 今后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教学困惑:学生真的明白吗? |
1.1.2 听一节小学语文课有感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提问能力”的相关研究现状 |
2.1 “提问能力”的概念界定 |
2.2 “提问能力”影响因素及培养策略的研究现状 |
3 “提问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
3.1 “提问能力”是创新性人才的基本品质 |
3.2 “提问能力”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 |
3.3 “提问能力”是物理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 |
4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现状调查与归因分析 |
4.1 问卷调查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手段 |
4.2 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
4.2.1 教师问卷 |
4.2.2 学生问卷 |
4.3 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归因分析 |
5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培养策略及其实践 |
5.1 用物理史实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
5.2 “翻转题讲评”促使学生提出物理问题 |
5.3 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究的物理问题 |
5.4 “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多角度提出物理问题 |
5.5 “做中学”展示学生综合提问能力 |
6 研究结论与不足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选题缘由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1 研究目的 |
1.4.2 研究意义 |
1.5 研究步骤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1 国外学生参与研究现状 |
2.1.2 国内学生参与研究现状 |
2.2 相关的概念界定 |
2.2.1 参与 |
2.2.2 学生参与 |
2.3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 |
2.3.1 内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
2.3.2 外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 |
2.4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1 孔子教育理论中的学生参与思想 |
2.4.2 杜威的“新三中心”理论 |
2.4.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3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参与问卷设计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方法 |
3.3 课堂观察结果 |
3.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3.2 问卷的科学性检验 |
第4章 学生参与现状及相关性分析 |
4.1 调查问卷的发放及回收 |
4.1.1 问卷样本分布情况 |
4.2 学生参与现状的统计分析 |
4.2.1 学生参与的整体分析 |
4.2.2 学生行为参与二级维度的统计分析 |
4.2.3 学生认知参与二级维度的统计分析 |
4.2.4 学生情感参与二级维度的统计分析 |
4.3 学生参与各维度间的相关性问题分析 |
4.3.1 行为参与与认知参与相关性分析 |
4.3.2 行为参与与情感参与相关性分析 |
4.3.3 认知参与与情感参与相关性分析 |
4.4 研究小结 |
第5章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分析 |
5.1 内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
5.1.1 性别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
5.1.2 学习兴趣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
5.1.3 物理成绩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
5.2 外部因素对学生参与的影响分析 |
5.2.1 父母文化程度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
5.2.2 家庭住址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
5.2.3 班主任学科背景对学生参与影响分析 |
5.3 学生参与影响因素分析总结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建议 |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调查问卷 |
附录 B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情况观察表 |
致谢 |
(7)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选题的背景及研究的问题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一、概念界定 |
二、文献综述 |
三、理论基础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目的及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调查方案 |
第一节 调查方案的设计 |
一、问题的明确 |
二、考察对象及调查对象的选定 |
三、研究方法的具体设计 |
第二节 调查的实施 |
一、访谈的实施 |
二、资料的阅读与分析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原因 |
第一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 |
一、小组合作学习尚未在常规课上适切地实施 |
二、大部分学生不习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 |
第二节 小组合作学习面临困境的原因 |
一、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和要义认识模糊 |
二、学校尚未形成尝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 |
三、学生已形成的综合素质较难适应“合作学习” |
第四章 化解小组合作学习困境之策略 |
第一节 教师应形成正确的小组合作学习观 |
一、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组织形式 |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
第二节 教师应合理规划与组建学习小组 |
一、依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及学生基础组建小组 |
二、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要义组建小组 |
第三节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基础能力 |
一、培养学生适合参与“合作”的基础素养 |
二、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
1.1.2 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 |
1.1.3 创新是实验教学的需要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及意义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意义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2.1 相关概念 |
2.1.1 创新 |
2.1.2 思维 |
2.1.3 创新思维 |
2.1.4 物理创新思维 |
2.2 创新思维培养的理论依据 |
2.2.1 脑科学理论 |
2.2.2 发现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3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的目的 |
3.2 学生问卷调查 |
3.2.1 问卷的设计 |
3.2.2 问卷的实施 |
3.2.3 问卷的分析 |
3.3 教师访谈 |
3.4 调查小结 |
第4章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 |
4.1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原则 |
4.2 演示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
4.2.1 设计自制实验教具 |
4.2.2 实验前创设问题情境 |
4.2.3 实验中增加学生参与度 |
4.2.4 实验后多向思考与总结 |
4.3 探究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 |
4.3.1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
4.3.2 鼓励学生提出猜想 |
4.3.3 训练学生设计实验 |
4.3.4 培养学生操作实验 |
4.3.5 促进学生改进实验 |
第5章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教学实践案例 |
第6章 研究总结与反思 |
6.1 研究总结 |
6.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探究式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5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二章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 |
2.1 探究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
2.2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原则 |
2.3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
2.4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组成要素 |
2.5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优势 |
第三章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
3.1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现状 |
3.2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存在的问题 |
3.3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原因的分析 |
第四章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 |
4.1 探究式教学规律课的实施 |
4.2 探究式教学概念课的实施 |
4.3 探究式教学实验课的实施 |
4.4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结果分析 |
第五章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
5.1 激发探究兴趣 |
5.2 创设教学的情境 |
5.3 给学生创设反思 |
5.4 鼓励性评价 |
5.5 指导学生探究 |
5.6 鼓励合作交流 |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
附录二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所获荣誉与研究成果 |
(10)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习题教学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研究性教学 |
2.1.2 物理习题、物理习题教学 |
2.1.3 教学策略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理论 |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人本主义理论 |
2.2.4 问题解决理论 |
第3章 习题课教学现状调查 |
3.1 初中物理习题课现状调查(学生卷) |
3.1.1 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3.1.2 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
3.1.3 结论与思考 |
3.2 教师访谈调查 |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与实施 |
3.2.2 针对教师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
第4章 习题课教学策略研究 |
4.1. 精选物理习题策略 |
4.1.1 选题的目的 |
4.1.2 选题的原则 |
4.1.3 选题的步骤方法 |
4.2. 知识技能巩固阶段 |
4.2.1 巩固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
4.2.2 学生自学策略 |
4.2.3 教师讲解策略 |
4.3 知识技能强化阶段 |
4.3.1 强化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
4.3.2 有效引入,呈现习题策略 |
4.3.3 创设习题情境策略 |
4.3.4 有效分析习题策略 |
4.3.5 拓展习题策略 |
4.3.6 学生自主策略 |
4.3.7 教师设问策略 |
4.3.8 课后评价和反思策略 |
4.4 知识技能升华阶段 |
4.4.1 升华阶段习题呈现的特点 |
4.4.2 播放相关的知识片段,拉近学生与生活,科技的距离 |
4.4.3 引导渗透,实现原有认知与新知识的结合 |
4.4.4 巧设课外阅读,增大学生知识面 |
第5章 习题课教学案例 |
5.1 “浮力”教学案例 |
5.2 “压强”教学案例 |
第6章 结束语 |
6.1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结论 |
6.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初中物理习题课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教师访谈问卷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四、师范物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培养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 田散叶.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2]基于活动教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D]. 李红. 扬州大学, 2021(09)
- [3]课程思政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路径研究[D]. 李培宇. 伊犁师范大学, 2021(12)
- [4]高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三种典型课型[D]. 郑晓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5]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D]. 方雪.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以贵州省铜仁市为例[D]. 黄丽萍. 河南大学, 2020(02)
- [7]高中物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面临的困境及化解策略 ——基于对C市十五位高中教师访谈结果的分析[D]. 杨再花.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途径研究[D]. 陈珂. 扬州大学, 2020(05)
- [9]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策略的研究[D]. 张学改. 宁夏师范学院, 2020(12)
- [10]基于研究性教学理念的初中物理习题课教学策略探讨[D]. 张健. 扬州大学, 2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