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汉章教授治疗前列腺肥大的经验(论文文献综述)
白强民[1](2020)在《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8例符合入选病例标准的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4例。治疗组予前列通窍胶囊+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予前列舒丸+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8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综合疗效、症状改善程度、IPSS、NIH-CPSI、膀胱残余尿、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前列腺液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等。统计数据,分析总结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入选34例,对照组入选34例,治疗组治疗中途剔除4例,对照组治疗中途剔除4例,最终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效病例各30例。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显效者9例,有效者18例,无效者3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其中显效者有4例,有效者有18例,无效者有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为83.33%,明显改善者有9例,轻度改善者16例,无改善者5例;对照组中患者症状改善率为73.33%,其中有明显改善者7例,轻度改善者15例,无改善者8例。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两组相当,无显着差异(P>0.05)。3.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积分、中医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对照组总中医证候积分、中医主症积分、中医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症状(P<0.05)。4.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次症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中医主症积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IPSS评分、NIH-CPSI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最大尿流率积分、前列腺液积分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前列腺体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着性(P>0.05);对照组IPSS评分、NIH-CPSI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最大尿流率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前列腺体积积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无显着差异(P>0.05)。6.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NIH-CPSI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NIH-CPS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积分方面治疗组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前列腺体积积分低于对照组IPSS评分、膀胱残余尿积分、前列腺液积分、前列腺体积积分,但均无显着差异(P>0.05)。7.治疗中共有5例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其中治疗组2例,对照组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相当(P>0.05)。结论:前列通窍胶囊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肾虚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尤其在综合疗效、NIH-CPSI总评分、最大尿流率、中医证候积分等几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张珈铭[2](2019)在《益肾通络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络阻证)的疗效评价》文中认为目的:观察益肾通络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络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和方药。方法:纳入120例初诊时间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郑州市中医院的男科门诊就诊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口服益肾通络方,日一剂,每次200毫升,分早晚两次温服;基础治疗:ⅢA型口服乳酸左氧氟沙星片,ⅢB型口服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Lecithin body,Lec)及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的变化,对其疗效和安全性作出评价。结果:(1)治疗组患者60例,脱落4例,痊愈6例,显效23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80.36%。对照组60例,脱落4例,痊愈2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60.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疗效对比P=0.014,总有效率对比P=0.023)。(2)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P=0.319,两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对比P<0.05(注:P1=0.000,P2=0.000),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治疗后对比P=0.001,治疗前后差值对比P=0.00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NIH-CPSI疼痛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P=1.0,两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对比P<0.05(注:P1=0.000,P2=0.000),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治疗后对比P=0.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两组NIH-CPSI排尿症状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P=0.906,两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对比P<0.05(注:P1=0.000,P2=0.000),与治疗前相比均有降低。治疗后对比P=0.883,排尿症状评分虽均有所下降,但无显着性差异。(5)两组NIH-CPSI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P=0.522,两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治疗对比P<0.05(注:P1=0.000,P2=0.000),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治疗后对比P=0.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两组NIH-CPSI总评分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P=0.772,两组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组内治疗对比P<0.05(注:P1=0.000,P2=0.000),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治疗后对比P=0.0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7)两组前列腺液卵磷脂小体和白细胞对比:治疗前两组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在改善卵磷脂小体方面,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白细胞方面,P>0.05,无统计学意义,无明显差异。结论:益肾通络方能显着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NIH-CPSI疼痛评分、NIH-CPSI生活质量评分、以及NIH-CPSI总评分,能够改善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Ⅲ型前列腺炎,从“肾虚络阻”立论,以“益肾通络方”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性好,可以临床推广运用。
代恒恒,赵琦,宫僖浩,王继升,李霄,王彬[3](2019)在《李曰庆“辛甘化阳”法治疗男科疾病经验介绍》文中指出辛甘化阳"起自《黄帝内经》,发扬于仲景,以辛味药物佐以甘味药物,使辛甘相配,阳自内生,阴证得解。男科患者多因房事不节,熬夜工作,加之老年患者阳气自半,阳气不足成为男科疾病的首要原因。李曰庆教授师承方鸣谦、施汉章等名家之后,凭借多年临床经验,结合当今社会男科疾病发病特点,总结出运用"辛甘化阳"法治疗男性相关疾病,疗效显着,颇受患者好评。文章浅析李曰庆教授辛甘化阳经验,冀启迪后学,裨益临证。
张永利[4](2018)在《前泌通片对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患者前列腺液趋化因子MIP-1α、MCP-1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对比前泌通片和前列通瘀胶囊,观察治疗前后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白细胞、MIP-1α、MCP-1含量、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积分(NIH-CPSI)及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来探讨前泌通片缓解CPPS疼痛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支持。方法:收集2017年4月到2018年2月就诊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筛选出72例祖国医学辩证为气滞血瘀型的患者,选择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试验组使用院内制剂“前泌通片”治疗,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加工房提供,规格100片/瓶,每片0.3克,用法为1日3次口服,每次6片。对照组使用“前列通瘀胶囊”治疗,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提供(珠海星光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19990060),规格100粒/瓶,用法为每次5粒,一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通过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lecithin body,Lec)、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s,WBC)数量,MIP-1α、MCP-1含量,以及NIH-CPSI积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变化来评价疗效。试验数据采集后,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数据分析时,满足正态分布的成组定量数据采用t检验,组间均数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满足正态分布,用非参数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方差不齐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治疗组在EPS镜检、MIP-1α、MCP-1、NIH-CPSI总积分、CPSI-疼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值<0.05,具有明显差异。2.对照组在EPS镜检、MIP-1α、MCP-1、NIH-CPSI总积分、CPSI-疼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方面,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显着改善,P值<0.05,具有明显差异。3.治疗组前泌通片在EPS镜检、MIP-1α、MCP-1改善方面与对照组前列通瘀胶囊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别在NIH-CPSI总积分、CPSI-疼痛积分、中医证候评分改善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4.治疗组总有效率86.11%,治愈率27.78%,显效41.67%,有效16.67%,无效13.89%。相比对照组总有效72.22%,治愈8.33%,显效38.89%,有效25%,无效27.78%,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泌通片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临床有效。能显着改善前列腺液中卵磷脂小体、白细胞数量,降低前列腺液中趋化因子MIP-1α、MCP-1的表达水平,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其疗效等同于前列通瘀胶囊。但在临床症状、中医证候及疼痛改善方面,优于前列通瘀胶囊,可作为治疗中医辩证为气滞血瘀型Ⅲ型前列腺炎的一种良好选择。
王彬[5](2016)在《李曰庆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一、李曰庆导师学术经验总结李曰庆导师是我国着名中医外科大家,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东直门医院首席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中医外治特色疗法和外治技术示范研究”,是国家重点学科“中医男科学”和“中医外科学”学术带头人,北京市第四批、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从医已逾四十六载,中年以后尤其专注中医男科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对中医男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我国中医男科学四大奠基人之一。导师对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男科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提出了许多创新的学术见解和观点。对失眠、过敏性鼻炎、湿疹等疾病的辨证论治也尤为擅长。李曰庆导师治学严谨,兼收并蓄。他对经典精研细读,从《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景岳全书》、《妙一斋医学正印种子编》等论着中逐渐形成自己学术观点和思想的同时,又不断在临证中对古籍经典继承和创新,融会贯通中西医疗法,形成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标本兼治、男女同治、身心同调”等学术思想。导师在临证时精于辨证,处方往往不拘一格,常加入疗效确切的草药,出奇制胜;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检查手段,明确诊断,防止误诊、漏诊和误治,将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查作为中医手眼的延伸,充分体现了导师“病证结合”的学术思想。并在实践中提出“补肾生精,微调阴阳,清补结合治疗男性不育症”,“从瘀、从络论治慢性前列腺炎”,“阳痿从肝肾论治”,“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从肾虚血瘀论治”等行之有效的治疗思路,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在跟师学习期间系统地学习和整理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在论文中进行了阐述。二、“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目的: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我跟师学习期间总结发现李曰庆导师的学术思想,“通前络汤”是导师在该法指导下常用的经验方。本研究通过观察通前络汤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9条目病人健康问卷评分(PHQ-9)、前列腺液中白细胞数量及磷脂小体数量的影响,客观评价通前络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方法,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前列腺按摩液常规(EPS)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120例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脱落1例)和对照组(60例,脱落6例)。试验组患者服用通前络汤免煎颗粒,早晚各一袋,饭前40分钟,温水冲服,疗程4周。对照组口服前列欣胶囊,6粒/次,每天3次,饭前40分钟,温水送服,疗程4周。所有患者均在入组时、治疗第2周、第4周时门诊随访并进行NIH-CPSI、PHQ-9评分,在治疗结束后第4周门诊或电话随访,进行NIH-CPSI、PHQ-9评分。结果:试验组痊愈5例(8.47%),显效19例(32.20%),有效28(47.46%),总有效率88.14%。对照组痊愈3例(5.56%),显效13例(24.07%),有效22例(40.74%),总有效率70.37%。两组治疗前后NIH-CPSI积分的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第4周和第8周NIH-CPSI总分、疼痛和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PHQ-9评分的自身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组间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第2周、第4周和第8周PHQ-9总分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两组治疗后EPS白细胞数量计数与疗前相比变化差异均显着(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第2周及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在EPS白细胞计数上差异均显着(P<0.01);两组治疗后磷脂小体数量与疗前相比变化差异均显着(P<0.01),治疗第2周与第4周比较,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第2周,试验组较对照组卵磷脂小体计数上无显着性差异(P>0.05),疗后第4周试验组较对照组卵磷脂小体计数上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通前络汤对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能够缓解患者疼痛不适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改变患者的抑郁状态,客观上能够降低前列腺液中白细胞的数量,增加卵磷脂小体的含量。因此,本方可以有效的治疗该类型的慢性前列腺炎。
林树栋[6](2014)在《基于奇恒之腑理论研究补肾导浊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文拟通过文献检索及理论溯源,阐述前列腺与“奇恒之腑”的关系,明确前列腺是奇恒之腑的理论内涵及临床意义:通过运用补肾导浊观察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疗效观察,初步探索其对CP的疗效及观察指标的影响,并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作为对照,探讨补肾导浊法在CP的治疗作用和临床价值,明确补肾导浊法是治疗CP的根本大法,为临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理论研究:首先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进行检索获得相关文献题录。以“精浊”、“奇恒之腑”、“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为检索词进行主题检索,选择加权、全部树、全部副主题进行扩展检索,获得文献题录,通过阅读文献的摘要剔除与研究明显无关的文献并获得题录,再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VIP)、万方等中文数据库获得文献原文。通过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查找并筛选古代医家着作,收集医家对“精浊”的医案医论,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回顾现代医学和祖国传统医学对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研究的最新进展情况及对其的认识。临床研究: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211例,分为治疗组131例与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予补肾导浊颗粒,水冲服,每次200ml,2次/日;对照组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哈乐),0.2mg,1次/日,口服。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分别给予患者填写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中医症候积分、并取前列腺按摩液(EPS)作镜检。评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严重程度及疗效。通过证治效果反馈,结合文献溯源,明确前列腺是“奇恒之腑”理论的概念及内涵。结果:(1)补肾导浊颗粒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均可有效治疗CP在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中的疼痛、生活质量、排尿症状等方面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导浊颗粒盐酸与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在改善排尿症状方面相当;在疼痛及生活质量改善方面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有显着差异,补肾导浊颗粒在疼痛症状的缓解方面优于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3)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4)补肾导浊颗粒对治疗前后EPS积分有明显差异(P<0.01)。对照组并没有改善EPS的疗效(P>0.05),说明补肾导浊颗粒能明显改善前列腺液中WBC、卵磷脂小体。结论:补肾导浊颗粒可有效治疗CP,并能降低NIH-CPSI评分指数积分、中医症候积分、前列腺液积分。补肾导浊颗粒可能通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调节免疫机制及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方面来发挥治疗作用。
刘越强[7](2014)在《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文中提出背景慢性前列腺炎是青、中年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情顽固,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除排尿异常及局部疼痛不适外,还可以引发性功能障碍,甚者可导致不育,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西药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多以消炎止痛抗焦虑药物为主,副作用大,疗效不理想且病情易反复。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原势。治法则多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化瘀法为主,除了口服药,还有直肠给药、坐浴、针灸等其他疗法,总体疗效还比较满意,尤其在症状改善方面。但研究报道不多,缺乏中医公认一个诊断和判断标准。八正散治疗湿热注下型急慢性前列腺炎有确切的疗效,临床报道较多;桃红四物汤乃着名的活血化瘀的方剂,临床应用极其广泛。对于湿热合并有瘀阻证型的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临床多以清热利湿类中药联合活血化瘀类中药随证加减,而以成方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系统研究较少。目的通过临床观察应用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评价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男科门诊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就诊的辨证为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组)和对照组(前列通瘀胶囊组)各50例。观察并记录指标,包括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疗效等,经过统计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各项量化评分(包括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的比较配对t检验,p都<0.05,说明两组经治疗均能明显改善患者主观及客观评分;两组治疗后各项量化评分(包括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评分、疼痛评分、排尿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等)经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表明在改善中医症状评分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中医疗效判定:治疗组(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组)临床治愈12例,显效20例,有效13例,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4%、40%、26%、90%,对照组(前列通瘀胶囊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6例,有效18例,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4%、32%、36%、82%。结论本研究表明,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慢性湿热瘀阻型前列腺炎疗效确切,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优于前列通瘀胶囊。
贾颖[8](2012)在《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赵尚华(1943.8-)教授,2008年被推选为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笔者有幸师从赵尚华教授学习3年,学习期满之时,将导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总结为本篇结业论文。该篇论文的题目是“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赵尚华教授,1969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系原山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医外治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傅山医学研究会副主任委员。1980年参加上海中医学院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医外科师资进修班结业,有缘学习了全国外科各大名医之长。1983年参加山西中医学院筹备领导组工作。1984年以来兼职从事学会工作,1985年与着名中医专家朱仁康等倡议建立全国中医外科分会,并出任委员。1989年调山西中医学院工作。赵尚华教授1992年曾应马来西亚中医学院邀请赴马讲学3个月,1994年得以代表山西中医药学会与马来西亚柔佛州中医师公会结成友好学会,开展双方之间的学术交流,推动山西中医事业向世界发展。1998年受香港、泰国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邀请参加了在新加坡等地召开的“跨世纪医学新进展论坛暨世界名医颁奖大会”,发表了“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电脑诊疗程序研制报告”,获得广泛好评。赵尚华教授的主要着述有《中医外科心得集》、《乳房病》、《中医外科外治法》、《中医外科方剂学》、《中医外科学》(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医皮肤病学》(科学出版社)、《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子琳》(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等40余种。赵尚华教授在中医外科的理论、临床和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扎扎实实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篇论文的重点放在赵尚华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总结上,并对其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研究。1赵尚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1.1中医外科病因病机理论的思考和升华赵尚华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初首次明确提出“内因以气滞血瘀偏多、外因以火毒为主”是中医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的观点,这种提纲挈领的表达方式,有助于临床医生把握外科疾病的本质特征。在这个基本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外痈、内痈和皮肤病三大外科疾病基本病证类型的分析、演绎和归纳,赵尚华教授指出整个外科疾病的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这种分析推理的方式和结果,证明了外科疾患的发病机理同样离不开传统中医理论中的阴阳概念,实际上践行了吴师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的哲学论断。1.2中医外科外治消、腐、收三法的总结宋元以降,外科医家将以痈疽疮疡为代表的外科疾患划分为三期:即肿疡期(初期)、脓疡期(中期)和溃疡期(后期)。并以此为分期辨证之依据,逐步总结出外科内治三大法则消、托、补。中医外科外治法,虽然具体方法、方药层出不穷,美不胜收,然而却缺乏一条类似内科消、托、补方式般凝练概括的理论线索。赵尚华教授经过艰苦的理论探索,大胆提出了中医外科外治法的“箍围消散法”、“透脓祛腐法”、“生肌收口法”的三段式概括,从临床上看与疾病发展规律相吻合,从治疗上看与内治消法、托法、补法相对应,堪称中医外科外治的三大法。赵尚华教授对于传统中医“五善七恶”理论实际意义的阐扬,乃至中医外科辨证论治特点的概括和益气养阴法的倡导详见内文。2赵尚华教授诊疗经验总结本论文选择临床所见赵尚华教授治疗传统隶属于中医外科领域的脱疽、亚急性甲状腺炎、银屑病、泌尿系感染的4种病证和妇科月经后期的临床辨治经验加以介绍,以体现其临床审病用药特点。2.1亚甲炎的诊疗经验赵尚华教授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不外内、外两种,外因是风湿、风热之邪搏结为患,内因为素有瘿肿,又兼七情太过,五志化火而成。针对上述两种主要证型,分别有昆布散加减、白头翁丸加减治疗。近年来,通过理论思辨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证明亚急性甲状腺炎风湿火热郁相兼的病机与温病经典方剂“升降散”的药味组成默相契合,遂将此方通过适当加味调整后引入本病的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如果本病的具体个案中确有气阴不足征象的出现,则在加减法中适当增入益气养阴之品以为治疗。这种诊疗方式,既参考了前辈时贤的真知灼见,又符合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基本临床处置原则。2.2脱骨疽的诊疗经验“脱骨疽”又名“脱疽”,相当于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好发于青壮年男子,治疗不当还可能带来肢体残疾,对于社会生产力影响较大。赵尚华教授治疗本病的最大特点是分阶段治疗,他把握了此病的发生、发展、转化、恢复四个阶段的主要矛盾,将本病可分为阳虚寒凝、气滞血瘀、热毒瘀滞和气血双虚等四个证型。分别给出了补阳活血,温经通络,治以阳和通脉汤;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治以逐瘀通脉汤;泻火解毒、活血通络,治以解毒通脉汤;培补气血,治以顾步复脉汤的正治之法。验之于临床,疗效可靠,得到患家的认可。赵尚华教授治疗泌尿系感染擅用自拟柴翘五淋散,治疗银屑病、治疗妇科月经后期都强调了正确辨治处方的重要性。赵尚华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的内容,摘要详见该部分资料的“前言”部分,此不赘述。
郁春[9](2012)在《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口服少腹逐瘀加减方结合自拟灌肠方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参考《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指导原则》和《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收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40例,年龄20岁-50岁,病程3月-33月。按照随机的方法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经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病例资料的一般情况均无显着性差异(P>O.05),具有可比性。治疗组采用少腹逐瘀加减方口服结合自拟灌肠方水煎剂灌肠、超频叠加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合前列平胶囊治疗慢性前列腺炎20例,疗程均为15天。观察两组治疗的总疗效和相关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中医症候评分及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数及卵磷脂小体数,运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组20例,治愈9例,占45%;显效7例,占35%;有效3例,占15%;无效1例,占5%,总有效率95%。对照组20例,治愈3例,占15%;显效3例,占4%;有效5例,占25%;无效9例,占45%,总有效率55%,两组临床疗效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前后相关症状具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卵磷脂小体数具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4.治疗前后白细胞数具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减低白细胞数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显着。在减少白细胞数,减低炎症反映方面和传统西药疗法相似,但在改善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症状,提高卵磷脂小体数,改善前列腺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三联疗法值得临床研究、借鉴和推广。
何丽清[10](2009)在《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论文分为文献综述、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三部分。1文献综述全面查阅整理了近十余年来国内外有关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的研究文献资料,掌握了目前西医、中医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治疗用药及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药物的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而抗生素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容易复发。中医药既可调节机体整体状况,又针对前列腺局部的病理变化,有独特的优势。当归贝母苦参丸主要用于治疗泌尿和生殖系统感染,且治疗效果很好,但对本方的实验研究和全方的药理研究未见文献报道,至今仍是空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2理论研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中西医的研究现状,探讨了CBP与湿热和血瘀的关系。CBP的发生与湿热、血瘀血虚密切相关,湿热兼瘀证是其常见证型,其治则当是清利湿热,活血化瘀,兼以温补。通过参考历代文献对当归贝母苦参丸全方及方中药物的论述,分析了该方的组方特点为苦辛同用,清宣兼施,利湿之中有润燥之品相兼,治血之中有理气之味匡助,气血并调,上下兼顾,药味简炼,配伍精当。阐明了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用该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实验研究目的:(1)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CBP的效果进行观察、评价;(2)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CBP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方法:将体重250±20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10只。适应性喂养3天后,利用微创技术开腹在直视下前列腺局部注射大肠埃希菌制备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造模2周后,各组大鼠灌胃用药。当归贝母苦参丸由传统的丸剂改为适合用于实验的煎剂,按成人临床每日服用剂量当归15g、浙贝母20g、苦参15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为成人用药剂量的14倍、7倍和3.5倍,含生药浓度为1.1667g/ml、0.5833g/ml和0.2917g/ml。西药对照组用诺氟沙星悬浮液,按成人每日用量0.8g的7倍,药物浓度为0.0093g/ml。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用等容量蒸馏水灌胃。各组大鼠按1ml/100g体重/d,每日1次,用药4周后取材,观测指标。(1)肉眼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大小、硬度、颜色及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情况;(2)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变化;(3)各组大鼠前列腺白细胞(WBC)及卵磷脂小体(SPL)计数;(4)测各组大鼠全血粘度;(5)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液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6)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情况;(7)放免法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匀浆液中双氢睾酮(DHT)、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的改变;(8)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从基因水平测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IL-1βmRNA、TNF-αmRNA的基因表达。结果:(1)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能显着减小CBP大鼠病变范围,减轻前列腺与周围组织的粘连;能显着降低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间质纤维增生程度,增加腺腔内分泌物;能显着减少CBP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白细胞数,增加其中的卵磷脂小体数。实验数据表明,当归贝母苦参高剂量煎剂治疗CBP的效果为最好。(2)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能显着降低CBP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对于CBP模型大鼠的前列腺组织,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可以显着升高其中的SOD含量和降低MDA含量;可显着降低其中DHT的含量;对其中的SIgA含量变化无统计学差异;能显着下调其中ICAM-1的表达;能显着升高其中的IL-2含量和降低IL-8含量,而对IL-6含量有轻微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能显着减少其中的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产生,这不仅是在细胞水平基础上,而且在基因转录水平上得到印证。(3)当归贝母苦参高剂量煎剂在降低CBP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升高其前列腺组织中的SOD、IL-2的含量,降低其中ICAM-1、TNF-α的免疫组化阳性表达,降低其中的IL-1β、IL-8、DHT含量,降低其前列腺组织中TNF-αmRNA、IL-1βmRNA的基因表达等方面优于阳性对照药。结论:(1)本课题利用现代科学手段,验证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CBP具有良好的效果,证实了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CBP疗效的确切性。(2)从前列腺组织的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和基因水平阐述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理。当归贝母苦参煎剂主要作用机理可能在于:①具有较好的抗炎、抗纤维增生、杀菌作用;②可恢复前列腺的分泌功能,对腺体有促分泌作用;能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药物在前列腺中的渗透;③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④能降低前列腺组织中的DHT;⑤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内的免疫分子有调节作用,降低ICAM-1的阳性表达,增强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这为临床上使用本方提供了确切证据,表明本研究具有临床实用意义和创新性。但本实验对当归贝母苦参煎剂调节前列腺中IL-6和SIgA水平的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阐明。
二、施汉章教授治疗前列腺肥大的经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施汉章教授治疗前列腺肥大的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与说明 |
引言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及疗程 |
2.3 观察内容 |
2.4 疗效评定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
3.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3.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
4 讨论 |
4.1 肾虚血瘀为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根本发病因素 |
4.2 西医学对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4.3 应用前列通窍胶囊的中医理论基础 |
4.4 组方分析 |
4.5 结果分析 |
4.6 特色与优势 |
5 结论 |
6 存在问题 |
参考文献1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2 |
附录 |
附件1.国际前列腺症状与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表 |
附件2.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标准NIH-CPSI |
附件3.尿流率检查 |
附件4.B超检查 |
附件5.前列腺液(EPS)常规检验结果 |
附件6.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
附件7.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分级计分标准 |
附件8.治疗效果登记表 |
附件9.不良事件观察表 |
附件10.知情同意书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课题情况 |
致谢 |
(2)益肾通络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络阻证)的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引言 |
对象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3 病例选择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3.3 病例脱落标准 |
4 分组与方法 |
4.1 分组 |
4.2 治疗方法 |
5 观察指标 |
6 疗效判定标准 |
7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两组有效率比较 |
2 两组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3 NIH-CPSI疼痛评分比较 |
4 NIH-CPSI排尿症状评分比较 |
5 NIH-CPSI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6 NIH-CPSI总评分比较 |
7 EPS中卵磷脂小体与白细胞比较 |
8 安全性指标的评价 |
9 不良反应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慢性前列腺炎认识 |
1.1 中医对前列腺的认识 |
1.2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病机认识 |
1.3 中医对慢性前列腺炎辨证治疗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Ⅲ型前列腺炎的认识 |
2.1 Ⅲ型前列腺炎的病因 |
2.2 Ⅲ型前列腺炎的治疗 |
3 导师的学术思想研究 |
3.1 络病学说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 |
3.2 肾虚络阻理论探讨 |
3.3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3.4 扶正与祛邪,标本兼治 |
3.5 注重心理疏导 |
3.6 日常调护 |
4 益肾通络方的方义及研究 |
4.1 益肾通络方组方和配伍 |
4.2 单味药的药性药理研究 |
5 现代药理研究 |
6 基础治疗药物拟定 |
7 总结与展望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观察表 |
附录2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3 在校期间论文论着和科研情况 |
(3)李曰庆“辛甘化阳”法治疗男科疾病经验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辛甘化阳”法理论 |
2“辛甘化阳”法运用经验 |
2.1 男性不育症 |
2.1.1 治法提要 |
2.1.2 验案举隅 |
2.2 前列腺增生 |
2.2.1 治法提要 |
2.2.2 验案举隅 |
3 结语 |
(4)前泌通片对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患者前列腺液趋化因子MIP-1α、MCP-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 |
1.研究方法 |
1.1 试验设计:随机、对照设计 |
1.2 样本含量 |
1.3 研究对象 |
1.4 治疗方法 |
1.5 检测方法、观察指标和疗效评价 |
1.6 安全性评价 |
1.7 统计方法 |
2.试验结果与分析 |
2.1 统计描述 |
2.2 研究对象实验前基线可比性分析 |
2.3 研究对象试验前相关参数分析结果 |
2.4 研究对象试验后相关参数分析结果 |
第二部分 讨论 |
1.中医学对气滞血瘀型前列腺炎的认识 |
1.1 前列腺的相关源流 |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1.3 中医辨证论治的研究概况 |
2.西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1 CP分类系统 |
2.2 现代医学关于本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
2.3 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
2.4 细胞因子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 |
2.5 慢性前列腺炎的诊疗进展 |
3.对照组选择药物—前列通瘀胶囊的认识 |
3.1 前列通瘀胶囊的组成及方论 |
3.2 前列通瘀胶囊的现代药理研究 |
4.对试验组选择药物—前泌通片的认识 |
4.1 前泌通片的组成及方论 |
4.2 前泌通片的前期研究基础 |
4.3 前泌通片的研究结论 |
5.前泌通片缓解前列腺痛的作用机制探讨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 (随机数字表) |
附录三 (CRF表)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李曰庆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李曰庆导师学术渊源概述 |
一、出身学院,师从名门 |
二、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
三、汇通中西,传承创新 |
四、建设学科,桃李芬芳 |
第二部分 李曰庆导师临床经验总结 |
一、治疗阳痿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三) 医案举隅 |
二、治疗精浊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三) 医案举隅 |
三、治疗精癃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三) 医案举隅 |
四、治疗前列腺癌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五、治疗不射精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三) 医案举隅 |
六、治疗遗精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七、治疗男性不育症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三) 医案举隅 |
八、治疗泌尿系结石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九、治疗失眠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十、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十一、治疗湿疹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十二、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经验 |
(一) 病因病机 |
(二) 辨治经验 |
第三部分 李曰庆导师学术思想总结 |
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
二、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 |
(一) 精浊的微观辨证 |
(二) 男性不育症的微观辨证 |
三、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 |
四、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
五、治病与治人相结合 |
(一) 阳痿的综合治疗 |
(二) 精浊的综合治疗 |
(三) 早泄的综合治疗 |
(四) 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 |
六、男女同治 |
(一) 男性不育症宜男女同治 |
(二) 阳痿宜男女同治 |
(三) 早泄宜男女同治 |
(四) 包皮龟头炎宜男女同治 |
参考文献 |
第四部分 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诊治进展及前列腺炎络病学说的提出 |
一、慢性前列腺炎西医诊治进展 |
(一) C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二) 慢性前列腺炎的分型 |
(三) 慢性前列腺炎西医治疗 |
二、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诊治进展 |
(一) 传统治法偏于补肾清热 |
(二) 慢性前列腺炎从“瘀”论治 |
三、慢性前列腺炎“络病学说”的提出 |
(一) 络病的特性 |
(二) 前列腺炎与络病关系 |
四、总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部分 “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研究 |
前言 |
一、一般资料 |
二、诊断及辨证标准 |
(一) 西医诊断标准 |
(二) 气滞血瘀证中医辨证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剔除标准 |
(六) 脱落标准 |
三、材料和方法 |
(一) 研究方法 |
(二) 治疗药物及使用方法 |
(三) 观察指标 |
(四) 统计学方法 |
四、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临床疗效 |
(三) 两组患者NIH-CPSI治疗前后积分比较 |
(四) 两组患者PHQ-9治疗前后评分比较 |
(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PS白细胞计数变化 |
(六)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卵磷脂小体计数变化 |
五、讨论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6)基于奇恒之腑理论研究补肾导浊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1.1 古代中医文献对前列腺的认识 |
1.2 中医对前列腺生理功能的认识 |
1.3 前列腺的脏腑经络归属关系 |
1.4 历代关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病名描述 |
1.5 中医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的认识 |
1.6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病因病机及辨治的研究 |
1.7 外治法 |
2 现代医学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认识 |
2.1 慢性前列腺炎分类 |
2.2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
2.3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相关因素研究 |
2.4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 |
3 治疗 |
3.1 一般治疗 |
3.2 对症治疗 |
3.3 抗生素治疗 |
3.4 精神心理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中医诊断标准 |
1.4 纳入标准 |
1.5 排除标准 |
1.6 病例脱落、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临床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
2.4 疗效评价 |
2.5 统计学方法 |
3 临床资料 |
3.1 患者职业构成情况 |
3.2 教育情况 |
3.3 婚姻情况 |
3.4 排便情况 |
4 研究结果 |
4.1 临床疗效分析 |
4.2 治疗组与对照组安全性评价 |
4.3 研究数据结果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把前列腺定为男子奇恒之腑的理论意义 |
1.1 对于男子性功能及生殖系疾病的认识、临床辨证诊治用药奠定了理论基础 |
1.2 为男科疾病的定位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2 补肾导浊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作用机制探讨 |
2.1 慢性疾病的基本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
2.2 肾虚湿热证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最常见证型 |
2.3 扶正祛邪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主要法则 |
2.4 补肾导浊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大法 |
3 组方分析 |
3.1 补肾导浊颗粒的组方分析 |
3.2 药物分析 |
4 补肾导浊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现代医学作用机制探讨 |
4.1 消除局部炎症 |
4.2 利尿、解痉 |
4.3 改善全身、局部免疫功能 |
4.4 消除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7)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研究 |
1.1 中医对前列腺炎病名的记载 |
1.2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 |
1.3 对慢性前列腺炎病机的探讨 |
1.4 慢性前列腺炎中医治疗近况 |
1.5 中医治疗前列腺作用的机理探讨 |
2. 前列腺炎的西医研究近况 |
2.1 前列腺的流行病学 |
2.2 前列腺炎的分类 |
2.3 现代医学对CP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4 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现状 |
2.5 问题与展望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选择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临床观察指标 |
2.3 工作步骤 |
2.4 统计学分析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2 疗效分析 |
3.3 依从性和合并用药 |
3.4 安全性评价 |
4. 讨论 |
4.1 中医对CP的知识 |
4.2 方药分析 |
5. 结论 |
6. 本研究的中存在问题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8)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赵尚华中医外科学术渊源概述 |
1. 少年立志为良医 |
2. 深造七载打基础 |
3. 理论创新勤思考 |
4. 实践验证唯谨慎 |
5. 求真务实淡荣辱 |
6. 学术兴盛与有责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
1. 赵尚华教授学术思想概述 |
1.1 赵尚华教授对中医外科病因学说的提炼 |
1.2 赵尚华教授对中医外科辨证特点的概括 |
1.3 赵尚华教授对五善七恶临床意义的探讨 |
1.4 赵尚华教授对中医外科外治理论的升华 |
1.5 赵尚华教授强调内外合治创立外治诸方 |
1.6 赵尚华教授强调益气养阴法的外科应用 |
2. 赵尚华教授诊疗经验总结 |
2.1 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中医治疗 |
2.2 脱疽的辩证施治 |
2.3 泌尿系感染的中医治疗 |
2.4 银屑病的中医治疗 |
2.5 月经后期的中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赵尚华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资料 |
诊断标准 |
结果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对前列腺生理功能的认识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论治 |
4 辨治经验 |
5 中药外治法 |
6 评价与展望 |
1 临床资料 |
2 病例选择 |
3 研究方法 |
4 研究结果 |
分析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 |
(10)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表 |
前言 |
上篇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与发病机制 |
3 诊断 |
4 治疗 |
5 预防 |
6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中医学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病名的探讨 |
2 病因病机 |
3 辨证治疗及用药 |
4 其它治法 |
5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研究进展 |
1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中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 |
2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的临床应用 |
3 小结 |
参考文献 |
中篇 理论研究 |
1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湿热的关系 |
2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与血瘀的关系 |
3 历代文献对当归贝母苦参丸的论述 |
4 当归贝母苦参丸的组方特点 |
参考文献 |
下篇 实验研究 |
第一部分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药效研究 |
实验一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WBC和SPL计数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机理研究 |
实验一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全血粘度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组织中SOD和MDA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DHT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四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SIgA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五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ICAM-1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六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IL-2、IL-6和IL-8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七 当归贝母苦参煎剂对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大鼠前列腺中TNF-α、IL-1β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图 |
四、施汉章教授治疗前列腺肥大的经验(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列通窍胶囊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 白强民.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益肾通络方治疗Ⅲ型前列腺炎(肾虚络阻证)的疗效评价[D]. 张珈铭.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3]李曰庆“辛甘化阳”法治疗男科疾病经验介绍[J]. 代恒恒,赵琦,宫僖浩,王继升,李霄,王彬.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1)
- [4]前泌通片对Ⅲ型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患者前列腺液趋化因子MIP-1α、MCP-1的影响[D]. 张永利.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5]李曰庆教授学术经验总结及“活血通络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王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2)
- [6]基于奇恒之腑理论研究补肾导浊颗粒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D]. 林树栋.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7]八正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D]. 刘越强.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8]赵尚华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从肝论治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研究[D]. 贾颖.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09)
- [9]三联疗法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气滞血瘀型)临床观察[D]. 郁春.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06)
- [10]当归贝母苦参煎剂治疗实验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研究[D]. 何丽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0)
标签:对照组论文;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论文; 前列腺阳痿论文; 急慢性前列腺炎论文; 前列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