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vivin和p53蛋白在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Survivin和p53蛋白在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Survivin、p53蛋白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王鹦君[1](2020)在《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背景及目的NK/T 细胞淋巴瘤(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NKTCL)是一种源于成熟NK细胞或细胞毒T细胞的高度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预后差、生存期短等临床特点。该疾病成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在亚洲和中南美洲多见,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感染有很强的关系。NKTCL经常发生在鼻腔、鼻窦、鼻咽等上呼吸道,偶尔也会发生在皮肤、消化道、睾丸等。目前对于NKTCL尚无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初期常使用蒽环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但由于肿瘤细胞高表达P-糖蛋白而易产生耐药。现常用的治疗手段为以左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为基础的化疗或联合放疗方案,但是由于该疾病高度的侵袭性以及易产生多药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MDR),其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仅为 50-60%,5 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在50%左右。因此,了解该病的发病机制,探索更为安全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对提高治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为重要。NKTCL的发病机制不明,近年来随着高通量分子和基因组学研究技术的应用,陆续发现了一些与该疾病发生发展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改变。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了一系列与NKTCL有关的异常信号通路,如Janus激酶(Janus kinase,JAK)/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蛋白激酶 B(protein kinase B,Akt)、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等;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了一系列NKTCL的高频突变基因,如JAK3、STAT3、GNAQ、DDX3X 和 TP53 等。此外,染色体 6q21-25 的缺失、EBV的感染以及免疫微环境的异常也可能共同参与了 NKTCL的发生发展。基因的转录后调控是其能否正常表达蛋白并且行使其功能的重要因素,RNA结合蛋白(RNA binding proteins,RBPs)则是主要参与者之一,其表达可受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RBPs在多种肿瘤中存在失调,可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每一步,如促进细胞增殖和生存、免疫监视逃逸、远处转移和血管的形成。多聚腺苷酸结合蛋白[poly(A)-binding proteins,PABP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RBPs,能够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多聚核苷酸序列,与真核起始因子(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s,eIFs)、PABP 结合蛋白 1(PABP-interacting protein 1,PAIP1)共同组成翻译起始复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见的PABPs包括PABPC1、PABPC3和PABPC4,其中PABPC1参与mRNA代谢的许多通路,包括多聚腺苷酸化/脱腺苷酸化、翻译的起始和维持mRNA的稳定等,并且可与其他基因或miRNA相互作用调控肿瘤细胞增殖、凋亡、耐药等。本课题组前期对NKTCL细胞株转录组测序发现,PABPC1在NKTCL细胞株中较正常NK细胞表达升高。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经常是RNA和DNA病毒作用的靶点,PABPs则可被募集并帮助病毒的翻译,如EBV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而NKTCL的发生发展与EBV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在EBV反复活化的鼻咽癌肿瘤组织中,PABPC1的表达亦明显升高。为此,我们开展了PABPC1在NKTCL中的表达情况、调控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作用机制的研究:首先我们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BPs在正常NK细胞和NKTCL细胞株中的表达,初步了解并验证常见的PABPs在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分析了 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随后通过对PABPC1启动子区转录因子预测,并结合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的验证,确定在NKTCL中调控PABPC1的转录因子;通过构建过表达和干扰表达PABPC1的稳定传代NKTCL细胞株,研究了该基因在NKTCL细胞株中的生物学功能,并利用转录组测序、Western blot以及抑制剂反向验证该基因可能的下游信号通路;最后通过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对PABPC1在NKTCL中的作用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体内功能和机制验证。本研究通过探究PABPC1在NKTC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为NKTCL预后标志物的预测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一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1.RT-qPCR 和 Western blot 检测 PABP 家族中 PABPC1、PABPC3 和 PABPC4在正常NK细胞和NKTCL各细胞株(YT、NKYS、NK92、SNK6)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2.收集58例初治NKTCL患者肿瘤组织和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蜡块,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BPC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估免疫组化中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Mann Whitney U检验对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表达进行差异分析。3.采集患者临床资料,使用Pearson χ2或Fisher精确检验分析PABPC1的表达和临床特点之间的相关性。4.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PABPC1表达高低与NKTCL患者OS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的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确定影响OS和PFS的预后因素。结果1.与正常 NK细胞相比,PABPC1 在 YT(P=0.011),NKYS(P=0.0.03),NK92(P=0.000)和 SNK6(P=0.005)中 mRNA 表达量均升高;在 PABPC3 和PABPC4中,正常人NK细胞和各细胞株mRNA表达量无统计学差异。Western blot检测的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结果一致。2.在组织中,PABPC1主要在胞浆着色,30(51.7%)例NKTCL为高表达,28(48.3%)例NKTCL为低表达,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均为低表达。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中表达显着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P=0.002)。3.PABPC1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在患者的年龄、性别、B症状、ECOG评分、LDH、EBV-DNA、淋巴结侵犯、NKTCL 预后评分(NKTCL prognostic index,NKPI)、治疗和治疗反应上均无明显差异,在Ann Arbor分期上有显着差别(P=0.031)。4.PABPC1低表达组患者的中位OS未达到,明显优于高表达组的27个月(HR0.25,P=0.008);PABPC1低表达组的中位PFS未达到,明显高于高表达组的21个月(HR0.36,P=0.009)。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PABPC1高表达(P=0.049)和NKPI中高危(P=0.035)是影响NKT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小结1.PABPC1 在 NKTCL 细胞株(YT、NKYS、NK92、SNK6)较正常 NK 细胞中表达升高,PABPC3和PABPC4在各组中表达无差异。2.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较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中表达升高。3.PABPC1在NKTCL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B症状、ECOG评分、LDH、EB病毒载量、淋巴结侵犯情况、NKPI、治疗和疗效无关,与Ann Arbor分期有关。4.PABPC1高表达是影响NKTCL患者O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第二部分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细胞中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探讨方法1.利用JASPAR和TRANSFAC两个数据库的预测,结合前期我们团队对正常NK细胞与NKTCL细胞株转录组差异基因的筛选,预测可能与PABPC1启动子区结合的转录因子。2.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录因子在正常NK细胞和NKTCL各细胞株(YT、NKYS、NK92、SNK6)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在YT和NK92细胞株中过表达该转录因子,并用流式分选仪筛选GFP阳性细胞株后检测PABPC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变化。3.ChIP-PCR检测转录因子与PABPC1启动子区结合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其对PABPC1转录激活情况。4.采用慢病毒转染的方法对PABPC1表达相对较低的YT细胞株进行PABPC1过表达,对表达较高的NK92细胞株进行PABPC1干扰表达,嘌呤霉素筛选成稳定传代细胞株后检测各组PABPC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验证转染效果。5.检测过表达PABPC1的YT细胞株和干扰表达PABPC1的NK92细胞株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变化:CCK8法检测PABPC1对细胞增殖的影响;EdU联合7-AAD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BPC1对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Annexin V-APC和7-AAD双染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BPC1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ABPC1对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检测PABPC1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6.转录组测序比较过表达PABPC1的YT细胞株与空质粒组基因表达差异,应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对差异基因进行富集分析,推测PABPC1下游可能影响的信号通路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进行通路相关蛋白验证。7.对过表达PABPC1的YT细胞株给予通路抑制剂后,进行通路关键蛋白检测和反向功能验证。结果1.PABPC1 启动子区可能存在转录激活子 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潜在的结合位点,分别为-38bp 至-50bp(Site 1)和-1928bp 至-1940bp(Site 2)。2.与正常 NK 细胞相比,ATF4 在 YT(P=0.026),NKYS(P=0.008),NK92(P=0.000)和SNK6(P=0.000)中mRNA表达均升高,其蛋白表达与mRNA一致。过表达ATF4的YT细胞株和NK92细胞株较对照组ATF4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2,0.001),PABPC1的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值分别为0.001,0.001),同样蛋白表达与mRNA一致。3.YT和NK92中ATF4与PABPC1启动子区的Site 1和Site 2均有结合。ATF4能够显着增强野生型PABPC1启动子的活性(P=0.013),而包含ATF4结合位点突变体1或2的PABPC1启动子,在过表达ATF4的刺激下,其活性与野生型相比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5,0.002)。4.慢病毒转染并稳定传代的PABPC1过表达组(YT-Lv-PABPC1)与对照组(YT-Lv-NC)相比PABPC1 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00),干扰表达组(NK92-sh-PABPC1)和对照组(NK92-sh-NC)相比 PABPC1 mRNA 表达显着降低(P=0.000),蛋白水平与mRNA一致。5.过表达和干扰表达PABPC1后细胞生物学功能检测:5.1 YT-Lv-PABPC1组与YT-Lv-NC组相比在第3、5、7天细胞增殖显着增加(P值分别为 0.001,0.014,0.006);NK92-sh-PABPC1 组与 NK92-sh-NC 组相比在第3、5、7天细胞增殖显着下降(P值分别为0.017,0.008,0.001)。5.2 YT-Lv-PABPC1组与YT-Lv-NC组相比细胞周期S期明显增多(P=0.016),G0/G1期和G2/M期则无明显变化(P分别为0.086和0.708);NK92-sh-PABPC1组与NK92-sh-NC组相比细胞周期G0/G1期明显升高(P=0.009),S期明显降低(P=0.007),G2/M期无明显变化(P=0.725)。5.3 YT-Lv-PABPC1组与YT-Lv-NC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11),克隆形成能力明显增强(P=0.004),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00);而NK92-sh-PABPC1组与NK92-sh-NC组相比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17),克隆形成能力则明显减弱(P=0.005),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06)。6.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与YT-Lv-NC相比,YT-Lv-PABPC1共有92个基因上调,243个基因下调,随后将差异基因进行KEGG分析和GSEA后得出,PABPC1过表达后可能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中mTORC1信号通路,进一步活化E2F通路。采用Western blot对通路相关蛋白验证,结果显示PABPC1过表达后,通路关键蛋白p-Akt(S473)(P=0.002)、p-mTOR(S2448)(P=0.008)的表达增加,E2F1上游细胞周期促进蛋白Cyclin D1(P=0.001)和p-Rb(P=0.047)表达增加、周期抑制性蛋白p21(P=0.000)和p27(P=0.004)表达减少,促凋亡相关蛋白 Cleaved Caspase-3(P=0.028)和 Bax(P=0.000)表达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P=0.000)表达增多,参与细胞粘附转移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P=0.006)和MMP-9(P=0.000)表达增多。相应的,PABPC1干扰表达后相关蛋白的表达也有显着性变化(P值均小于0.05)。7.应用 1.0μM PI3K/mTOR 双向抑制 PF-04691502(PF-502)对 YT-Lv-PABP,C1 作用 24h 后较未加药组相比,p-AKT(S473)(P=0.000)和 p-mTOR(S2448)(P=0.000)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t-AKT和t-mTOR则无明显变化。1.0μM PF-502对YT-Lv-PABPC1作用48h后较对照组相比,细胞周期G0/G1期显着增多(P=0.007)、S期显着减少(P=0.001),G2/M期无明显变化(P=0.404),细胞凋亡也显着增加(P=0.000),最终细胞增殖明显减慢(P=0.000)。小结1.ATF4在NKTCL细胞株中表达升高,通过与PABPC1启动子区结合促进PABPC1基因的转录。2.PABPC1可促进NKTCL细胞周期进展、减少细胞凋亡,并增加细胞克隆形成能力和迁移能力。3.PABPC1在NKTCL肿瘤细胞中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发挥促癌作用,该作用可被PI3K/mTOR抑制剂逆转。第三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的体内验证方法1.使用 BALB/c 裸鼠和 YT-Lv-NC、YT-Lv-PABPC1 细胞株构建 NKTCL 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建模成功后(即肿瘤体积达100mm3左右),将YT-Lv-PABPC1组裸鼠随机分为两组,即 YT-Lv-PABPC1/Vehicle 组和 YT-Lv-PABPC1/PF-502 组,加药组每天口服喂食PF-502(5mg/kg/day)至实验结束,其余两组(YT-Lv-NC/Vehicle和YT-Lv-PABPC1/Vehicle)给予等容量安慰剂。3.每天观察干预后各组裸鼠的一般状况,每4天测量并记录肿瘤体积。干预结束后,处死各组裸鼠,剥离肿瘤并称重。4.新鲜肿瘤组织固定、石蜡包埋后制成蜡块并切片,随后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以及针对NKTCL的特有标记CD56、穿孔素(Perforin)、颗粒酶B(Granzyme B,GrB)的免疫组化染色。5.免疫组化法对各组肿瘤组织进行增殖指数Ki-67的检测,原位末端转移酶标 记法(terminal 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对各组肿瘤组织进行凋亡的检测。6.免疫组化法对各组肿瘤组织进行PABPC1蛋白以及PI3K/Akt/mTOR通路关键蛋白p-Akt和p-mTOR的检测。结果1.在裸鼠皮下接种YT-Lv-NC和YT-Lv-PABPC1细胞株后第9天,肿瘤组织体积达100mm3左右,构建NKTCL皮下移植瘤模型成瘤率为100%。2.接种后 1 7 天起 YT-Lv-PABPCl/Vehicle 组较 YT-Lv-NC/Vehicle 组瘤体明显增大(P=0.013),接种后 21 天起 YT-Lv-PABPC1/PF-502 组较 YT-Lv-PABPC1/Vehicle组瘤体明显缩小(P=0.000)。3.接种后33天剥离移植瘤后测量瘤体湿重,YT-Lv-PABPC1/Vehicle组较YT-Lv-NC/Vehicle 组瘤重明显增加(P=0.000),YT-Lv-PABPC1/PF-502 组较YT-Lv-PABPC 1/Vehicle 组瘤重明显减轻(P=0.000)。4.肿瘤组织镜下呈现恶性肿瘤细胞的一般特征,CD56、Perforin、GrB在各组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5.YT-Lv-PABPC1/Vehicle 组较 YT-Lv-NC/Vehicle 组 Ki-67 明显增加(P=0.003),凋亡明显减少(P=0.049);YT-Lv-PABPC1/PF-502 组较YT-Lv-PABPC 1/Vehicle 组 Ki-67 明显减少(P=0.000),凋亡明显增加(P=0.000)。6.YT-Lv-PABPC1肿瘤组织中PABPC1蛋白表达较空载体组明显升高;YT-Lv-PABPC1肿瘤组织中p-Akt和p-mTOR表达较空载体组均升高,PF-502能够明显抑制过表达PABPC1肿瘤组织p-Akt和p-mTOR的表达。小结1.成功构建NKTCL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2.PABPC1可通过激活PI3K/Akt/mTOR通路促进细胞增殖、减少细胞凋亡,促进NKTCL肿瘤形成。3.PI3K/mTOR抑制剂可逆转PABPC1在NKTCL中的促瘤作用。全文结论1 PABPC1在NKTCL细胞株和肿瘤组织中表达升高,PABPC1高表达是影响NKTCL患者总生存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2ATF4在NKTCL细胞株中表达升高,并参与调控PABPC1的转录。3 PABPC1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NKTCL细胞株细胞周期进展、减少细胞凋亡、增加细胞克隆形成和迁移能力,并可被PI3K/mTOR抑制剂逆转。4 PABPC1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NKTCL裸鼠移植瘤生长,该促瘤作用可被PI3K/mTOR抑制剂逆转。

王海娜[2](2019)在《CRM1抑制剂的设计优化及抗淋巴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淋巴瘤是一类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是淋巴组织内原有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发生恶性增生的结果,淋巴瘤约占全球肿瘤的3-4%。随着多年来对其机制的研究,现在认为淋巴瘤的发病原因多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相关,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CRM1是细胞内重要的核转运蛋白之一,其负责转运的蛋白大约有285个,且这些货物蛋白多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如抑癌因子survivin、p53、p27κIP1、APC等。研究显示CRM1的表达量与多种类型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且CRM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天然产物为小分子药物的发现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其结构多样性,化学性质多样性,生物相容性等特征为药物筛选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因此,从自然界中发现能够靶向抑制CRM1的天然小分子,阐明其作用机制,并以此为基础,对小分子进行优化和设计,得到靶向性更强,毒副作用更低的CRM1抑制剂,能为CRM1高表达的淋巴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本论文主要针对以上问题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第一,CRM1蛋白可能为莱菔素(LFS-01)在体内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一个重要靶点。本研究首先通过细胞活性检测的方法验证了 LFS-01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的作用,并且发现LFS-01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的增殖基本无影响。通过靶点验证试验及MALDI-TOF质谱试验验证了 LFS-01能够和CRM1发生共价结合,且结合位点为Cys528。通过激光共聚焦检测方法,发现LFS-01能抑制CRM1介导的RanBP1和p53的细胞核输出。通过构建CRM1突变细胞株,证明CRM1是LFS-01在细胞内的主要靶点之一。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发现LFS-01能够降低细胞内CRM1的蛋白水平。借助流式细胞术,检测到LFS-01能够将淋巴瘤细胞周期抑制在G2-M期,并且能够激活内源性凋亡通路,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第二,通过LDH实验、电镜检测、Western blot及激光共聚焦等试验手段,发现LFS-01能够引起淋巴瘤细胞发生自噬。通过检测线粒体和自噬小体及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共定位,发现LFS-01诱导的自噬属于线粒体自噬。进一步研究发现,LFS-01诱导线粒体自噬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分别为AMPK-mTOR通路的激活和p62蛋白表达量的上调。其中,p62表达量上调的主要原因是CRM1被抑制后Nrf2的细胞核输出受阻,从而增加p62基因的转录。通过建立小鼠模型,发现LFS-01能够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来抑制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生长。第三,通过计算机辅助的药物设计,借助Discovery Studio工具,以CRM1和LFS-01的结合构象为基础,进行了基于受体结构的药物生长,得到一系列能够靶向CRM1的小分子。通过虚拟筛选结合经验分析,合成了4个代表性小分子。通过抗肿瘤活性检测,发现LFS-25的活性最好。与LFS-01相比,LFS-25的活性提高了 50倍。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能量分解分析,发现LFS-25靶向性增强的原因可能是与NES 口袋中的氨基酸残基有更强的范德华力△Evdw和静电相互作用△Eele。通过对内源性货物蛋白RanBP1和p53的出核抑制检测及对外源性NES-GFP蛋白和Foxo1-GFP蛋白的出核抑制检测,证实了 LFS-25对CRM1的靶向抑制活性。并且发现Cys528是LFS-25靶向作用于CRM1的重要氨基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通过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手段,观察到IκBα在细胞核内的聚集。通过免疫共沉淀技术,检测到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滞留在细胞核内的IκBα和NF-κB的相互作用增强。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观察到NF-κB的转录活性被LFS-25抑制。最后,通过流式细胞术发现LFS-25能够将细胞周期抑制在G1期,同时激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本论文通过多种实验检测手段阐明了莱菔素靶向作用CRM1和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并以莱菔素为先导化合物,设计了具有更强靶向性和抗淋巴瘤作用的小分子药物LFS-25,并且对LFS-25杀伤大B细胞淋巴瘤的机制做了初步探讨。

张洪[3](2018)在《芩黄合剂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评价及初步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恶性淋巴瘤的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常规治疗方法存在免疫抑制等毒副作用及药物耐药的缺点。我们需要寻找不同于常规方法,更为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恶性淋巴瘤并提高患者的预后和改善生活质量。前期研究发现中药小复方芩黄合剂联合常规治疗可以提高初发中高危DLBCL的近期疗效,更早取得完全缓解,减轻了化疗毒副反应。芩黄合剂的主要成分即为汉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当前大量研究表明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通过诱导凋亡和自噬抑制肿瘤细胞。本研究主要从调节免疫和提高生活质量角度评价芩黄合剂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并从凋亡和自噬的角度探讨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与机制。目的1.观察芩黄合剂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2.探讨汉黄芩素、木犀草素、水飞蓟素对淋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1.根据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由患者自愿选择入组,收集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治疗或随访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化疗或随访期间服用芩黄合剂。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化疗和随访期间不服用芩黄合剂。观察期为6个月,全部患者到达研究终点后比较两组患者卡氏评分(Kanofsky score,KPS)、生活质量评分(EORTC-QLQ-C30)、外周血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2.CCK-8检测汉黄芩素、木犀草素、水飞蓟素、山柰酚、槲皮素、染料木素、对淋巴瘤SUDHL-4细胞增殖的影响,测算IC50值。AnnexinV/PI双染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发生情况,荧光探针DCFH-DA结合流式细胞术进行活性氧检测,使用抗氧化剂NAC验证ROS的杀伤作用。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Cytochrome c、Bax、Bcl-2、LC3A、LC3B、Beclin1、SQSTM1/p62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共收集有效病例222例,观察组74例,其中20例处于化疗期,54例处于随访期;对照组148例,其中87例处于化疗期,61例处于随访期。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好转率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中观察组治疗后疲乏、便秘、腹泻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躯体、情绪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水平、CD4+水平、CD4+/CD8+比值、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gM)、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 2,IL-2)、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汉黄芩素、木犀草素、水飞蓟素均可以抑制SUDHL-4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5、50、100μM的汉黄芩素、木犀草素可以诱导SUDHL-4细胞凋亡,汉黄芩素组凋亡率分别为(8.43±0.57%)、(17.90±1.40%)、(35.07±1.72%),木犀草素组凋亡率分别为(15.93±0.82%)、(23.67±1.49%)、(24.20±1.8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50、100μM的水飞蓟素不能诱导SUDHL-4细胞凋亡,水飞蓟素组凋亡率分别为(3.89±0.62%)、(3.38±0.39%)、(3.49±0.6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黄芩素可以诱导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累积,木犀草素没有诱导ROS累积的作用。汉黄芩素、木犀草素作用于SUDHL-4细胞均可上调cleaved PARP、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cleaved caspase9、Cytochrome c、Bax的表达水平,下调Bcl-2的表达水平及Bcl-2/Bax的比值。水飞蓟素作用于SUDHL-4细胞可以上调Beclin-1的表达,下调SQSTM1/p62的表达及LC3A/LC3B的比值。结论1.芩黄合剂能有效地改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2.汉黄芩素、木犀草素、水飞蓟素均可抑制SUDHL-4细胞增殖,汉黄芩素可以诱导SUDHL-4细胞内ROS积聚,汉黄芩素、木犀草素诱导SUDHL-4细胞凋亡,水飞蓟素诱导SUDHL-4细胞自噬。

陈飚[4](2018)在《SHARPIN上调TAK1的表达并激活JNKs通路促进蕈样肉芽肿疾病进展》文中认为背景SHARPIN广泛表达于人体多种组织,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也可见于细胞核中。研究表明SHARPIN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蕈样肉芽肿(Mycosis fungoides,MF)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早期MF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有相似的平均寿命。MF晚期及累及淋巴结和内脏则预后较差。深入研究MF的发病机制,对监测MF进展和改善晚期MF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SHARPIN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病,然而,SHARPIN在MF发病中的作用暂未有研究。JNKs在肿瘤发病中起促癌或抑癌基因的作用,然而JNKs通路在MF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大部分还不清楚;SHARPIN对JNKs通路的调节尚未明确。目的1.探讨SHARPIN在MF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影响;2.阐明SHARPIN在MF中调控JNKs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1.分析GEO数据库的GSE12902数据集中SHARPIN在MF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2.检测MF细胞株MyLa2059细胞与其正常对照CD4+T细胞中SHARPIN的表达及JNKs通路的活性状态;构建SHARPIN过表达和抑制慢病毒载体,分别将其转染MyLa2059细胞,检测SHARPIN表达变化对MyLa2059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MyLa2059细胞中JNKs通路关键分子表达的变化;构建SHARPIN表达质粒和TAK1-Promoter-Luc质粒,将其转染293T细胞,使用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检测SHARPIN是否转录激活TAK1。结果1.在GSE12902数据集的22例MF样本中,36%的样本出现8q24.3拷贝数增加,引起SHARPIN表达升高,并导致MF患者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下降;2.MyLa2059细胞SHARPIN的表达高于CD4+T细胞,JNKs通路呈组成性激活状态;慢病毒转染SHARPIN过表达组MyLa2059细胞的增殖率升高、凋亡率下降、迁移和侵袭的细胞数目增多,SHARPIN抑制组则相反;另一方面,MyLa2059细胞慢病毒转染介导SHARPIN过表达或抑制可引起TAK1等JNKs通路关键分子mRNA表达升高或下降,而且,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试验提示SHARPIN可转录激活TAK1。结论1.MF病灶SHARPIN表达升高,且与MF患者预后差相关;2.SHARPIN过表达转录激活TAK1并顺序激活JNKs通路,促进MF恶性表型进展。3.SHARPIN可作为监测MF病情进展、预测预后的生物学标记物及为治疗提供一个潜在的靶标。

沙亚哈提·别尔克哈之[5](2017)在《食管鳞癌中survivin对Bad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作为凋亡抑制蛋白家族成员之一,Survivin及其相关的抗凋亡蛋白共同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凋亡抑制因子,而Survivin的异常激活在包括食管癌在内的多种癌症里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其在肿瘤组织中持续高表达的分子机制未见报道;Bad是Bcl-2蛋白家族成员之一,是细胞凋亡的正调控因子;我们以往的研究结果显示,Survivin是参与食管癌发生发展最重要的原癌基因。我们最新研究结果显示,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发生发展重要的原癌基因Survivin,在小样本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Bad呈负相关,并且在癌细胞中Bad在转录水平随Survivin的变化而改变。但目前Survivin与Bad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我们推测,Survivin可能作为转录调控因子,调控Bad的表达。Survivin未知的调控作用将会打破对Survivin传统的认识。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多种技术手段调控食管鳞癌细胞中survivin的表达,来探讨survivin是否通过下调Bad的表达抑制该基因的活性;最后对survivin调控Bad的作用位点,以及调控survivin的表达对细胞生物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在食管鳞癌组织标本中确认Bad和Survivin的相关性;其次,采用RNA干扰、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技术等方法,在食管癌细胞株KYSE450,Eca109中,通过沉默或过表达Survivin检测Bad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周期凋亡状态;同时过表达Bad检测survivin和Bad在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周期凋亡状态;并运用ChIP方法寻找Survivin调控Bad的证据;并用Survivin特异性抑制剂YM155在两种食管癌细胞系中通过抑制Survivin的活性而引起细胞凋亡,进而强烈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同时研究survivin特异性抑制剂与传统化疗药Dox和VP-16联用时是否能增强食管鳞癌细胞对化疗敏感性,从而降低这些细胞对Dox和VP-16的药物耐受。方法:1.转录水平检测survivin和Bad mRNA在食管癌鳞状细胞癌组织与远端无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分析,探讨survivin和Bad的表达在食管鳞癌组织中是否与其他病理临床指标是否具有相关性。2.构建Survivin的过表达载体及shRNA载体,使用电转染方法将质粒转染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细胞株,全培养基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48h后收集细胞提取总RNA和蛋白,使用RT-qPCR以及Western-blotting检测Survivin、Bad和Caspase-3的表达,验证转染效率及Bad与Survivin的调控关系。使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周期和凋亡情况进行检测,评估上调或者下调Survivin表达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3.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为了证实Survivin蛋白能够通过与Bad启动子区的直接或间接结合来调控Bad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影响Bad的活化。我们将GV142-survivin过表达重组质粒转染入KYSE450和ECA109细胞,使用Survivin抗体免疫沉淀与Survivin蛋白结合的DNA片段,并使用针对Bad启动子区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鉴定免疫沉淀的DNA片段。4.Survivin特异性抑制剂YM155以适当的浓度作用于ESCC KYSE450和KYSE510细胞,完全培养基处理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药物作用48h后进行细胞成像和细胞活力检测;同时提取细胞总蛋白,使用Western-blotting检测survivin、Bad、Caspase-3的表达水平,验证YM155是否通过抑制Survivin活性而引起细胞凋亡,进而抑制食管癌细胞的增殖。其次,用不同浓度的YM155,Dox,VP-16单独和共同处理ESCC KYSE450和KYSE510细胞。48h后提取细胞蛋白,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Bad,Caspase-3,PARP,验证YM155与传统的化疗药Dox和VP-16联合作用能否引起肿瘤细胞凋亡,是否增加食管癌细胞对化疗致敏,从而降低这些细胞对Dox和VP-16的药物耐受。5.细胞集落形成的软琼脂测定法是检测肿瘤细胞独立生存及迁移能力的一种方法,集落形成能力是评价肿瘤细胞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培养ESCC KYSE450和KYSE510细胞,将适当数量的细胞接种于含软琼脂/完全培养基的细胞培养板中,24h后将不同浓度的YM155加入到软琼脂胶状物顶层,将细胞培养板放入细胞培养箱中生长2至3周,当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集落在呈现出黄豆粒大小时用结晶紫染色,4h后用Bio-Rad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并用“Quantity One”软件对每孔集落数进行计数。验证YM155是否通过抑制Survivin的活性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结果:1.40对食管癌组织和对应的远端无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88%,远高于对应的远端无癌组织中47.5%的表达率,差异显着(P<0.05);而Bad在远端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95%,高于食管鳞癌组织中70%的阳性率,差异显着(P<0.05);在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低分化之间呈正相关(r=0.412,P=0.009),而Bad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没有相关性;Survivin和Bad的mRNA转录水平与其他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均无相关性。2.Survivin过表达质粒转染使得KYSE450和ECA109细胞中Survivin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增高,而Bad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同时抑制了两种细胞的细胞凋亡,引起G2/M期的缩短,S期比率显着增多,并促进了细胞增殖。3.Survivin shRNA重组质粒转染KYSE450和ECA109细胞后,细胞中Survivin的mRNA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水平均显着降低,而Bad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着增高;流式细胞检测显示,两种细胞的G1/S期转换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周期阻滞,细胞凋亡加剧。4.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显示,在KYSE450和ECA109细胞中,survivin蛋白可能与Bad启动子有结合位点。YM155可以抑制ESCC中survivin的活性,通过下调survivin的表达抑制KYSE450和KYSE510的细胞活力,抑制其生长并诱导细胞凋亡。此外,YM155能够抑制KYSE450和KYSE510细胞的集落形成潜力;YM155与Dox和VP-16联用可以显着提高KYSE450和KYSE510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从而降低两种细胞对Dox和VP-16的药物耐受。结论:1.在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高于对应的远端无癌组织,Bad的表达低于对应的远端无癌组织;survivin与Bad的转录具有相关性,survivin可能作为转录因子调控Bad的表达,两者之间为负调控关系。Survivin可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及进程。2.在KYSE450和ECA109细胞株中,survivin蛋白可能是通过结合Bad的基因启动子区抑制Bad的转录,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3.在食管鳞癌细胞中,survivin可能参与细胞周期G1/S期转换,而促凋亡基因Bad不仅参与细胞凋亡,也参与细胞周期变化,延长G2/M期,抑制细胞增殖进而引起细胞凋亡。4.KYSE450和ECA109细胞株中,survivin蛋白与Bad的基因启动子区可能有结合位点,该位点可能位于Bad基因启动子区-500bp以内。小分子化合物YM155可以单独作用或与较低浓度Dox和VP-16联合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凋亡,降低化疗药物毒性,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本研究中survivin与Bad之间分子调控机制的发现,将为临床药物干预提供新的靶点,并可作为ESCC诊断和治疗中的新指标。

王芬[6](2016)在《Survivin及Caspase-3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研究人生存素(Survivin)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探讨两者与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发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组织标本50例作为实验组,同时搜集12例眼部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标本作为对照组,两组中Survivin及Caspase-3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检测,并对两者的表达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Survivin蛋白及Caspase-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着性(χ2=24.60、8.37,P<0.05)。Survivin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与Ann Arbor临床分期明显相关(χ2=5.82、7.03,P<0.05);而与病人年龄、性别无关(P>0.05)。生存素与Caspase-3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03,P<0.05)。结论Survivin及Caspase-3可能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Survivin调控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细胞的凋亡可以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进行。

梁群英,郭瑞珍,唐文台,肖庆邦[7](2003)在《Survivin、p53蛋白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survivin、p5 3蛋白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对8例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survivin、p5 3的免疫组化检测 (S -P法 )。结果 8例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包括 7例BCL和 1例TCL ;survivin阳性 2例 ;p5 3阳性 4例。结论survivin和p5 3蛋白可能独立或协同作用地参与了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发生发展

严家芹[8](2013)在《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NK/T细胞淋巴瘤(NK/T-cell lymphoma, NKTCL)是一种我国高发的特殊类型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患者病情临床急速进展,病理诊断困难。虽然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及化学治疗和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但是患者预后仍然较差。因此,NK/T细胞淋巴瘤最终治疗突破的关键在于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上探索其新的诊断和治疗及预后指标。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 proteasome system, UPS)和去泛素化酶(deubiquitinating enzymes, DUBS)广泛存在人体细胞组织当中,它们能识别并特异调节靶向底物蛋白的降解,共同调节人体而参与基因转录、细胞增殖和凋亡、细胞周期进程、肿瘤生长等多项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随着肿瘤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人们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发现存在多个与干细胞调控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异常表达的基因有可能在调控肿瘤细胞失控的异常的无限制增殖和演变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USP22(ubiquitin-specific processing peptidase22, USP22)是泛素特异性加工酶家族主要成员之一,在人类多种正常组织如心肌、肺脏和神经系统及生殖系统等中都有表达,参与多项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在乳腺癌、直肠癌和胃癌等多种肿瘤组织细胞中发现USP22高表达,因而被称为新的肿瘤干细胞标志基因。有关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的研究,迄今国内外鲜有报道。为深入探讨USP22基因与NK/T细胞淋巴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明确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寻求NK/T细胞淋巴瘤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有效指标及寻找治疗NK/T细胞淋巴瘤的特异性基因位点,本研究检测了NK/T细胞淋巴瘤组织、腺样体组织和鼻腔粘膜组织中USP22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了USP22与NK/T细胞淋巴瘤临床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本研究进一步重组了携带USP22mRNA编码区全长反转录cDNA序列和siRNA序列的真核质粒表达载体来研究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p-Akt、Bcl-2/Bax和Survivin表达水平的影响;检测了USP22对SNK-6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对耐药基因MDRl和MRP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进行体内试验,进而深入探讨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的影响。本实验试图从体内外来阐明USP22基因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并进一步阐明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功能及与p-Akt、 Bcl-2/Bax和Survivin的表达的关系。本研究探讨USP22基因作为NK/T细胞淋巴瘤基因治疗靶点的可行性,为NK/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研究共分以下4章。第一章: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Real-time PCR和western的方法检测73例NK/T细胞淋巴瘤组织、30例腺样体组织和15例鼻腔粘膜组织中USP22的表达情况。结果NK/T细胞淋巴瘤组织USP22阳性表达高于腺样体组织和鼻腔粘膜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SP22P表达率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期和LDH表达水平有关(P<0.05)。第二章: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方法1.构建携带人USP22mRNA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和特异性siRN腑列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转染并筛选出阳性稳定转染细胞克隆。2.采用MTT法测定对照组和各转染组SNK-6细胞增殖能力。3.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对照组和各转染组SNK-6细胞周期和凋亡的情况。4.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各转染组SNK-6细胞/Akt、Bcl-2/Bax和Survivin表达的情况。结果1.pcDNA3.1-USP22s和pSUPER-EGFP-USP22s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转染SNK-6细胞成功。2.MTT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USP22-3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而pSUPER-EGFP-USP22-a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P<0.05),pcDNA3.1和pSUPER-EGFP空质粒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3.FCM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USP22-3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1),S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pSUPER-EGFP-USP22-a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凋亡率增加(P<0.01):pcDNA3.1和pSUPER-EGFP空质粒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4、Real-time PCR和western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USP22-3组细胞p-Akt蛋白、Bcl-2/Bax和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而在pSUPER-EGFP-USP22-a组表达降低(P<0.05), pcDNA3.1和pSUPER-EGFP空质粒组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第三章: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采用MTT方法检测顺铂对人NK/T细胞淋巴瘤各组SNK-6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抑制率。2.采用FCM检测顺铂对人NK/T细胞淋巴瘤各组SNK-6细胞周期和凋亡率的影响。3.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方法检测USP22对SNK-6细胞MDR1和MRPmRNA泖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1.MTT结果显示:USP22可以对抗顺铂诱导的SNK-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减弱顺铂药物毒性(P<0.01)。2,FCM结果显示:USP22可以对抗顺铂诱导的SNK-6细胞细胞G1/G0期周期阻滞和凋亡作用(P<0.01)。3.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cDNA3.1和pSUPER-EGFP组细胞MDR1和MRP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t>0.05),pcDNA3.1-USP22-3组升高,而在pSUPER-EGFP-USP22-a组降低(P<0.01)。第四章: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方法1.建立人NK/T细胞淋巴瘤裸鼠移植瘤模型。分为对照组、pcDNA3.1-USP22-3组、pSUPER-EGFP-USP22-a组。每周测量瘤体大小,绘制肿瘤体积生长曲线。治疗终止时处死小鼠,剥除肿瘤称重,计算抑瘤率。2.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统计细胞凋亡指数。3.采用Real-time PCR并western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USP22、p-Akt、 Bcl-2/Bax和Survivin表达情况。Results1.pcDNA3.1-USP22-3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显着大于对照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UPER-EGFP-USP22-a组裸鼠移植瘤体积显着小于对照组裸鼠移植瘤体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TUNEL结果显示pSUPER-EGFP-USP22-a组裸鼠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pcDNA3.1-USP22-3组裸鼠移植瘤USP22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UPER-EGFP-USP22-a组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cDNA3.1-USP22-3组裸鼠移植瘤p-Akt蛋白及Bcl-2/Bax和Survivin mRNA和蛋白表达显着高于对照组,组『间J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SUPER-EGFP-USP22-a组显着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 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高表达,与NK/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期和LDH水平密切相关;USP22促进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的增殖,当抑制其表达时会导致细胞增殖能力的减弱,阻滞细胞于G0/G1期,诱导凋亡,增加化疗药物敏感性。2.USP22通过调控p-Akt、Bcl-2/Bax和Survivin的表达来参与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USP22通过调控MDR1和MRP的表达来参与NK/T细胞淋巴瘤肿瘤耐药性。3.体内试验与体外实验结果相似,USP22可以促进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与调控p-Akt、Bcl-2/Bax和Survivin的表达密切相关。

二、Survivin、p53蛋白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urvivin、p53蛋白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第一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细胞中表达调控、生物学功能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生物学功能及机制的体内验证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综述 NK/T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CRM1抑制剂的设计优化及抗淋巴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淋巴瘤概述
        1.1.1 淋巴瘤的分类
        1.1.2 淋巴瘤的流行病学
        1.1.3 淋巴瘤的病因
        1.1.4 淋巴瘤的治疗现状
    1.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
        1.2.1 十字花科植物与异硫氰酸酯
        1.2.2 异硫氰酸酯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1.2.3 莱菔素和莱菔硫烷
    1.3 细胞核转运蛋白CRM1及其抑制剂研究进展
        1.3.1 CRM1结构与功能
        1.3.2 CRM1过表达与肿瘤的关系
        1.3.3 靶向CRM1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1.4 细胞凋亡和细胞自噬
        1.4.1 细胞凋亡
        1.4.2 细胞自噬
    1.5 基于计算的理性药物设计
        1.5.1 基于FIPsDock的分子对接
        1.5.2 分子动力学模拟及自由能计算
    1.6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及意义
2 LFS-01抑制淋巴瘤细胞增殖的机制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材料及设备
        2.2.1 细胞系
        2.2.2 实验材料及主要试剂
        2.2.3 实验设备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及稳转细胞株构建
        2.3.2 细胞活性检测实验
        2.3.3 CRM1货物蛋白的细胞核输出抑制实验
        2.3.4 MALDI-TOF-MS检测LFS-01与NES结合位点的相互作用
        2.3.5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抑制
        2.3.6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2.3.7 Western Blot检测
        2.3.8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与讨论
        2.4.1 LFS-01对淋巴瘤细胞及正常PBMC细胞增殖的抑制
        2.4.2 LFS-01靶向CRM1抑制RanBP1和p53蛋白的细胞核输出
        2.4.3 LFS-01和CRM1底物结合位点肽段的结合检测
        2.4.4 LFS-01对CRM1突变细胞株的影响
        2.4.5 LFS-01对CRM1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2.4.6 LFS-01对淋巴瘤细胞周期的影响
        2.4.7 LFS-01诱导淋巴瘤细胞发生凋亡
        2.4.8 LFS-01对caspase家族蛋白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3 LFS-01诱导淋巴瘤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的机制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及设备
    3.3 实验方法
        3.3.1 LFS-01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3.3.2 LDH检测
        3.3.3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自噬
        3.3.4 激光共聚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自噬蛋白LC-3Ⅱ的变化
        3.3.5 线粒体和自噬小体的共定位检测
        3.3.6 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共定位检测
        3.3.7 细胞自噬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3.3.8 Nrf2细胞核定位检测及p62蛋白水平检测
        3.3.9 AMPK和mTOR磷酸化水平检测
        3.3.10 RNAseq数据分析
        3.3.11 动物实验
        3.3.12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与讨论
        3.4.1 LFS-01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3.4.2 LFS-01对细胞LDH释放水平影响
        3.4.3 LFS-01诱导淋巴瘤细胞发生线粒体自噬
        3.4.4 细胞自噬蛋白LC-3Ⅱ点状化分布及蛋白水平变化
        3.4.5 线粒体和自噬小体的共定位检测
        3.4.6 线粒体和溶酶体的共定位检测
        3.4.7 细胞自噬促进淋巴瘤细胞死亡
        3.4.8 LFS-01对淋巴瘤细胞株转录组的影响
        3.4.9 LFS-01抑制Nrf2核输出进而增加p62蛋白表达
        3.4.10 LFS-01可以激活细胞内AMPK-mTOR信号通路
        3.4.11 抑制AMPK磷酸化能够抑制自噬发生
        3.4.12 动物实验
    3.5 本章小结
4 以LFS-01为先导化合物的CRM1抑制剂的设计和优化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受体和配体小分子的准备及对接
        4.2.2 基于片段的药物设计(FBDD)
        4.2.3 虚拟筛选
        4.2.4 分子动力学模拟
        4.2.5 MM-PBSA结合自由能计算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RM1抑制剂小分子库的构建
        4.3.2 虚拟筛选得到LFS-25
        4.3.3 能量分解比较LFS-01和LFS-25的差异
    4.4 本章小结
5 LFS-25抑制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的机制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材料及设备
    5.3 实验方法
        5.3.1 质粒的转化、扩增及提取
        5.3.2 细胞培养及瞬转细胞株构建
        5.3.3 细胞活性检测
        5.3.4 CRM1货物蛋白的细胞核输出抑制实验
        5.3.5 IκBα细胞核输出抑制
        5.3.6 Western Blotting检测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变化
        5.3.7 IκBα和NF-κB的免疫共沉淀
        5.3.8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转录活性
        5.3.9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抑制
        5.3.10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5.3.11 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通路蛋白变化
        5.3.12 统计学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质粒的核酸电泳检测
        5.4.2 LFS-25对细胞生长的抑制
        5.4.3 LFS-25抑制RanBP1和p53的细胞核输出
        5.4.4 LFS-25抑制NES-GFP和Foxo1-GFP的蛋白核输出
        5.4.5 LFS-25对CRM1的抑制依赖Cys528
        5.4.6 IκBα细胞核输出抑制
        5.4.7 Western Blotting检测IκBα的磷酸化水平变化
        5.4.8 IκBα和NF-κB的免疫共沉淀
        5.4.9 NF-κB磷酸化水平变化
        5.4.10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NF-κB转录活性
        5.4.11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抑制
        5.4.12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5.4.13 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通路蛋白变化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LFS-01对Raji和JeKo-1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3)芩黄合剂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评价及初步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绪论
    1 淋巴瘤治疗概况
        1.1 淋巴瘤西医诊治概况
        1.2 淋巴瘤中医诊治概况
    2 淋巴瘤的中医临床研究方法
    3 本课题可以借鉴的中药方剂现代研究方法
    4 淋巴瘤的中医药相关细胞层面实验研究
    5 芩黄合剂相关黄酮类化合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自噬的研究
    6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基于真实世界研究方法的芩黄合剂对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作用评价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1.1.2 中医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资料
        1.5 治疗方法
        1.5.1 常规综合方案
        1.5.2 中医治疗方案
        1.6 观察方法
        1.6.1 卡氏评分
        1.6.2 生活质量评分
        1.6.3 细胞、体液免疫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检测
        1.6.4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检测
        1.7 随访方案
        1.8 统计方法
    2 治疗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KPS评分比较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比较
        2.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指标变化比较
        2.4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指标变化比较
        2.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指标变化比较
        2.6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3 讨论
第三部分 部分黄酮类化合物对淋巴瘤SUDHL-4 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仪器、设备与耗材
        1.2 实验试剂与药物
        1.3 试验细胞株
    2 试验方法
        2.1 主要试剂的配制
        2.2 细胞复苏、传代、冻存
        2.3 CCK-8 细胞增殖检测
        2.4 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
        2.5 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水平
        2.6 蛋白质免疫印迹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山柰素、槲皮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木犀草素、水飞蓟素、芹菜素、染料木素对淋巴瘤SUDHL-4 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溶解度观察。
        3.2 汉黄芩素、木犀草素、水飞蓟素对淋巴瘤SUDHL-4 细胞增殖的影响及IC50 值的测算。
        3.3 汉黄芩素对SUDHL-4 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木犀草素对SUDHL-4 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水飞蓟素对SUDHL-4 细胞凋亡的影响
        3.6 汉黄芩素对SUDHL-4 细胞内ROS的影响
        3.7 木犀草素对SUDHL-4 细胞内ROS的影响
        3.8 汉黄芩素和NAC对 SUDHL-4 细胞内ROS的影响
        3.9 汉黄芩素对SUDHL-4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10 木犀草素对SUDHL-4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11 水飞蓟素对SUDHL-4 细胞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结论与课题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中医问卷表
附录二 中文版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协会生活质量调查问卷(EORTC-QLQ-C30)
附录三 不良事件报告表
附录四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目录

(4)SHARPIN上调TAK1的表达并激活JNKs通路促进蕈样肉芽肿疾病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研究背景
    1.1 SHARPIN(SHANK-associated RH domain-interacting protein)研究概述
        1.1.1 SHARPIN蛋白结构
        1.1.2 Sharpin基因自发突变导致慢性增殖性皮炎小鼠(chronicproliferative dermatitis mutant,cpdm)表型出现
        1.1.3 SHARPIN是LUBAC复合体的一个亚单位
        1.1.4 SHARPIN对细胞、组织器官生成、发育的影响
        1.1.5 SHARPIN对骨骼发育及内稳态的影响
        1.1.6 SHARPIN促进PTEN的泛素化、HOIP的激活和抑制β1-整合素活性
        1.1.7 SHARPIN对细胞增殖、粘附、迁移的影响
        1.1.8 SHARPIN在凋亡及坏死性凋亡中的作用
        1.1.9 SHARPIN与相关炎性因素的关系和该关系对炎症与免疫反应的影响
        1.1.10 SHARPIN参与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
        1.1.11 SHARPIN与肿瘤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1.12 SHARPIN在其它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1.2 MF的研究进展
        1.2.1 MF的流行病学特征
        1.2.2 MF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1.2.3 MF的临床表现
        1.2.4 MF的组织病理和免疫病理
        1.2.5 MF的诊断
        1.2.6 MF的治疗
        1.2.7 疾病进展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第2章 SHARPIN上调TAK1的表达并激活JNKs通路促进MF疾病进展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主要仪器和耗材
        2.2.3 方法
    2.3 结果
        2.3.1 在MF中SHARPIN表达升高且与患者预后差有关
        2.3.2 在MyLa2059细胞中通过慢病毒构建过表达或抑制SHARPIN
        2.3.3 MyLa2059细胞SHARPIN表达升高促进细胞存活
        2.3.4 MyLa2059细胞SHARPIN表达升高抑制细胞凋亡
        2.3.5 体外试验显示MyLa2059细胞SHARPIN表达升高促进细胞的迁移
        2.3.6 体外试验显示MyLa2059细胞SHARPIN表达升高促进细胞的侵袭
        2.3.7 SHARPIN转录激活TAK1的表达并激活JNKs通路
    2.4 讨论
    2.5 结论
综述: SHARPIN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SHARPIN的研究进展
        1.1 SHARPIN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
        1.2 Sharpin表达缺失诱发cpdm小鼠表型
        1.3 SHARPIN调控NF-κB信号传导通路
    2.SHARPIN与肿瘤发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1 SHARPIN影响血管生成、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增殖和凋亡的相关研究
        2.1.1 SHARPIN与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
        2.1.2 SHARPIN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相关研究
        2.1.3 SHARPIN与细胞增殖、凋亡的相关研究
        2.2 SHARPIN参与各种肿瘤发病的相关研究
        2.2.1 SHARPIN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病
        2.2.2 SHARPIN在人类多种肿瘤细胞株中通过抑制PTEN而促进肿瘤形成
        2.2.3 SHARPIN介导的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的调节调控黑色素瘤的生成
        2.2.4 SHARPIN-蛋白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H3R2mel轴是肺癌细胞侵袭所必须的
        2.2.5 SHARPIN高表达上调乳腺癌风险
        2.2.6 SHARPIN促进乳腺癌激素疗法耐药
        2.2.7 由SHARPIN基因拷贝数增加衍生的特性与乳腺癌患者预后差的相关性
        2.2.8 SHARPIN在乳腺癌细胞中有助于P53的降解
        2.2.9 SHARPIN稳定ERα并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
        2.2.10 SHARPIN过表达通过NF-KB/ERK/Akt信号传导通路诱导人类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DU145和PC-3细胞肿瘤生成
        2.2.11 SHARPIN通过转录激活Versican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的进展
    3.结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成果
致谢

(5)食管鳞癌中survivin对Bad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食管鳞癌组织中survivin和 Bad的表达研究
    引言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排除标准
        1.1.2 病例资料
        1.1.3 组织标本的取材及收集
        1.2 内容与方法
        1.2.1 主要试剂
        1.2.2 主要仪器
        1.3 实验方法
        1.3.1 组织总 RNA 抽提
        1.3.2 引物设计
        1.3.3 检测 RNA 浓度,纯度
        1.3.4 逆转录成 cDNA
        1.3.5 RT-PRC 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二部分 Survivin过表达载体和survivinshRNA载体对食管癌细胞株的影响
    1.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细胞株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实验方法
        1.5 细胞总RNA提取
        1.6 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
        1.7 GV142-survivin 过 表达 载体转染对食管鳞癌 KYSE450 、ECA109 细胞中 survivin、Bad 表达的影响
        1.8 构建 LV3-survivin shRNA载体转染食管鳞癌 KYSE450、ECA109 细胞中survivin、Bad表达的影响
        1.9 统计学处理
    2.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第三部分 survivin对 Bad调控位点的确认以及YM155与Dox和 VP-16 联合作用下调survivin表达的调控作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细胞株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
        1.5 Survivin 抑制剂 YM155 对食管癌细胞活力和 survivin 等基因表达的影响
        1.6 Survivin 抑制剂 YM155 与 Dox 和 VP-16 联合作用对食管癌细胞活力和survivin等基因表达的影响
        1.7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6)Survivin及Caspase-3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材料来源
        1.1.2 主要试剂
        1.1.3 所需仪器
    1.2 实验方法
        1.2.1 切片的制备
        1.2.2 常规苏木精-伊红(HE)染色
        1.2.3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1.2.4 结果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HE染色结果
    2.2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2.3 Survivin与Caspase-3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表达的关系
第三章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8)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第一章: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章: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影响的体外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三章: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四章:USP22对NK/T细胞淋巴瘤SNK-6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四、Survivin、p53蛋白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PABPC1在NK/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鹦君. 郑州大学, 2020(02)
  • [2]CRM1抑制剂的设计优化及抗淋巴瘤机制研究[D]. 王海娜.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3]芩黄合剂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评价及初步机制研究[D]. 张洪. 上海交通大学, 2018(01)
  • [4]SHARPIN上调TAK1的表达并激活JNKs通路促进蕈样肉芽肿疾病进展[D]. 陈飚. 南方医科大学, 2018(05)
  • [5]食管鳞癌中survivin对Bad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D]. 沙亚哈提·别尔克哈之.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5)
  • [6]Survivin及Caspase-3在眼附属器MALT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王芬. 青岛大学, 2016(01)
  • [7]Survivin、p53蛋白在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表达及意义[J]. 梁群英,郭瑞珍,唐文台,肖庆邦. 贵州医药, 2003(01)
  • [8]USP22在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 严家芹. 郑州大学, 2013(10)

标签:;  ;  ;  ;  ;  

Survivin和p53蛋白在原发性睾丸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