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河豚常见病害防治

东方河豚常见病害防治

一、暗纹东方鲀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魏小珍[1](2021)在《水体铜暴露对暗纹东方鲀肝脏脂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

姚静婷[2](2020)在《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1.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研究为了解菜粕替代鱼粉时单宁发挥的作用,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喂初重(39.84±3.09)g的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56天。以含43%鱼粉的实用基础饲料OT0为对照;另设置三个不同的鱼粉用量组,用酪蛋白平衡蛋白质含量,并添加0.25%(OT1),0.75%(OT2)和1.25%(OT3)的水解单宁,使酪蛋白:水解单宁≈菜粕中蛋白含量:菜粕中单宁含量=16.8:1。结果显示,随饲料单宁含量增加,增重率提高(P>0.05),饲料系数显着下降(P<0.05)。肌肉粗脂肪含量OT2组显着高于OT0及OT1组(P<0.05),对照组中肌肉氨基酸水平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抗氧化指标中,OT3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对照组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血清抗氧化指标中,三个单宁组MDA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显着下降(P<0.05);血清谷丙转氨酶(GPT)活性先升后降,与肝脏趋势一致,OT2与OT3组血清总蛋白(TP)含量均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肠道淀粉酶活性先升后降,胃和肠道中的蛋白酶活显着上升(P<0.05),胃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P<0.05)。OT3组苦味受体T2R1表达量在舌尖和肠道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肝脏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量OT0组显着高于OT3(P<0.05);驯化前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随单宁含量增加显着下降(P<0.05),驯化8周后,四组实验鱼对OT2饲料的偏好程度均显着高于OT0,OT0饲料高于OT1,OT3组最低(P<0.05)。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水平下,1.25%及以下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无负面影响,一定程度上对饲料有节约作用;单宁含量在1.25%时会损伤蛋白质消化及代谢能力,损伤肝脏健康及抗氧化能力;用含有单宁的饲料驯化暗纹东方鲀可显着提高其对单宁含量为0.75%的饲料的偏好程度并提高对苦味的接受能力。2.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为了评价饲料中菜粕(RM)对暗纹东方鲀的影响,配制四组等氮等能饲料,分别含有0、10%、20%及30%的菜粕(OR0、OR10、OR20、0R30,单宁含量与实验1相当),饲喂初重37.93±2.41的暗纹东方鲀56天。结果表明,OR0和OR10的增重率明显高于OR30(P<0.05),饲料系数则呈相反趋势。肝脏中,OR20和OR30的MDA含量和CAT活性显着高于OR0,OR10最低(P<0.05),OR0和OR10的SOD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T-AOC和谷胱甘肽(GSH)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则显着降低(P<0.05)。血清中CAT、SOD活性及ALB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而下降(P<0.05),MDA含量和GPT活性升高(P<0.05),OR0及OR10组总蛋白(TP)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OR20和OR30组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肠道中,MDA含量随菜粕水平升高而增加(P<0.05),SOD活性先升高,后于OR20组下降(P<0.05)。OR0组和OR10组CA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后肠OR0组肠皱褶高度高于OR10和OR30组(P<0.05),OR30组组织形态明显受损。肠道中TGFβ1的相对表达水平随菜粕增加显着上调(P<0.05),OR30组IL-1表达量显着高于OR0组(P<0.05),OR20组IL-8表达水平显着高于OR10,OR0及OR30最低(P<0.05),肝脏HSP70则显着下调(P<0.05),OR30组TNFα在肠道中的相对表达高于其他组(P<0.05)。因此,在该实验水平下,20%及以上的菜粕可诱导河豚的氧化应激,破坏后肠结构,引起肠道炎症。3.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为探究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就第二章中的实验鱼进行进一步检测。结果表明,暗纹东方鲀肌肉脂质含量随RM水平的增加而显着降低(P<0.05),灰分则呈相反趋势(P<0.05),OR30组蛋白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OR30组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OR0组肌肉饱和脂肪酸(SFA)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脏中,GPT活性随RM水平增高而下降(P<0.05),OR0组的GO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MD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P<0.05)。血清中OR0及OR10组的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均显着高于OR20及OR30组(P<0.05)。OR30的尿素氮含量显着高于OR0(P<0.05),OR10和OR20最低。血清中甘油三酸酯(TG)和总胆固醇(TC)含量随RM显着升高(P<0.05)。OR30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明显高于OR20(P<0.05),OR20组高于OR0,OR10组最低。肠道淀粉酶、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显着下降(P<0.05)。胃中OR20的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OR10和OR30(P<0.05),OR0最低,脂肪酶活性下降(P<0.05),蛋白酶活性呈相反趋势(P<0.05)。肝脏中,OR20中脂肪酸合成酶(FAS)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OR0(P<0.05),OR30及OR10最低。OR10中脂蛋白脂酶(LPL)的相对表达低于OR0(P>0.05),OR30显着高于OR20(P<0.05),OR20高于OR10(P<0.05)。肉碱转移酶(CTP1β)的相对表达量OR10显着高于OR30(P<0.05),OR0和OR20最低。肠道中,GDH1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上调(P<0.05)。在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河豚肝脏中,OR0和OR10组间共鉴定出29个差异代谢物,与OR0组相比,OR10中有22个代谢物下调,7个代谢物上调。OR0与OR30组间有57个SDMs,与OR0组相比,OR30中有41个代谢产物下调,16个代谢产物上调。OR10与OR30组间有31个SDMs,与OR10组相比,OR30中有26个代谢产物下调,5个代谢产物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中,部分标志性代谢物与蛋白质及脂质代谢相关。说明在该实验水平下,20%及以上含量的菜粕抑制了蛋白质的吸收和生物合成,对脂质吸收也产生了不利影响,营养物质代谢的改变可能与这几条代谢通路有关:柠檬酸循环、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4.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胰脏健康的影响为了评价饲料中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和机体健康的影响,及该过程中单宁发挥的作用,配制八组等氮等能饲料,其中四组为半纯化饲料,以酪蛋白及明胶为主要蛋白源,添加0%(GT0),0.75%(GT1),1.25%(GT2)和1.75%(GT3)的水解单宁;另外四组为实用饲料,分别含有0(GR0)、30(GR30)、50(GR50)及70(GR70)的菜粕,且单宁的含量与半纯化饲料组相当。使用八组饲料饲喂草鱼56天后。半纯化组中,各组草鱼之间的存活率和增重率无显着差异(P>0.05),GT2组草鱼的摄食率及饲料系数显着高于GT0组(P<0.05)。肝胰脏中,随菜粕含量增加,MDA含量明显升高,后于GT3组下降(P<0.05),GT0和GT1组SOD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3组CAT活性显着高于GT0组(P<0.05),GT1组T-AOC高于GT0,GT0组高于GT2和GT3组(P<0.05)。血清中SOD活性先升高后于GT3组降低(P<0.05),GOT活性与SOD趋势相反(P<0.05),GT2的GPT活性明显高于GT1(P<0.05),GT0组总抗氧化能力显着高于GT1及GT3,GT2最低(P<0.05)。头肾溶菌酶活性、肠内MDA含量及SOD活性随单宁含量增加显着升高(P<0.05),而肠道及肝胰脏中GPx活性、GSH含量与单宁呈负相关(P<0.05)。添加单宁组后肠皱褶高度明显降低,组织形态学受损。GT0组肠道中IL-8m RNA和Nrf2m RNA的相对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P<0.05),IL-10m RNA的表达随单宁含量增加而上调(P<0.05)。Keap1在GT2组中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GT1,GT0最低(P<0.05)。实用组中,存活率和增重率无显着变化(P>0.05),GR70组草鱼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肝胰脏中,GR50组MDA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70组SOD活性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50组CAT活性显着高于GR70,GR0及GR30最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GR50组显着高于GR30,GR0及GR70最低(P<0.05)。GSH含量随RM水平显着降低(P<0.05),GR30组GPx活性显着高于GR0,GR0组高于GR50组,GR70组最低(P<0.05)。血清中SOD活性随菜粕含量增加而升高(P<0.05),T-AOC显着降低(P<0.05),GR70组GPT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R70组GOT活性显着高于GR30组,GR0组最低。在肠道中,草鱼MDA含量和SOD活性随菜粕含量增加显着升高(P>0.05),GPx活性和GSH含量则明显降低(P<0.05)。在头肾中,GR50和GR70溶菌酶活性明显高于GR0和GR30(P<0.05),ACP活性下降(P<0.05)。GR50及GR70组后肠组织形态受损。GR70组IL-8m RNA在肠道的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IL-10m RNA表达量随饲料中菜粕含量增加显着上调(P<0.05),GR0组Nrf2RNA的表达量显着高于GR30及GR50(P<0.05)。Keap1在GR30组中的相对表达明显高于GR50,GR50高于GR70,GR0最低(P<0.05)。本研究发现在该实验条件下,50%的菜粕和0.75%的水解单宁可诱导草鱼产生氧化应激,损伤抗氧化能力,破坏后肠结构,引起肠道炎症。5.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为探究饲料中可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对第四章中用含有0、0.75、1.25、1.75%单宁的半纯化饲料(GT0、GT1、GT2、GT3)饲喂56d的草鱼检测营养指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GT0和GT3组的肌肉蛋白含量显着高于GT2,GT1组最低(P<0.05),而GT0组的脂质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GT0组肌糖原及肝糖原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3组肌肉饱和脂肪酸的比例显着高于GT0,GT1及GT2组最低(P<0.05),GT3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T1和GT2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高于GT0,GT3最低(P<0.05)。随着饲料中单宁水平的升高,肠道中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显着升高(P<0.05),GT0和GT1组的脂肪酶活性显着高于GT2和GT3组(P<0.05)。肝脏GPT活性随单宁水平升高而降低(P<0.05),GT2与GT3组GOT活性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T2血清TP明显高于GT0和GT1,GT3最低(P<0.05),GT2球蛋白明显高于GT0和GT3,GT1最低(P<0.05),而GT1的白蛋白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T0组尿素氮显着高于其他各组(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含量随单宁水平显着升高,于GT3组降低(P<0.05),LDL-C含量先升后降(P<0.05),HDL-C显着降低(P<0.05)。随着饲料中单宁含量的增加,肠道TOR m RNA表达显着上调(P<0.05)。在肝脏中,葡萄糖激酶在GT1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T2,GT2高于GT0,GT3中的表达最低(P<0.05),而丙酮酸激酶在GT2中的表达明显高于GT0和GT1,在GT3中最低(P<0.05)。GT3中脂蛋白脂肪酶表达随单宁水平升高而上调,于GT3组下调(P<0.05),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随单宁含量增加而下调(P<0.05)。综上所述,在不影响生长的情况下,该实验水平的草鱼能耐受1.75%的单宁。然而,1.25%的水解单宁影响了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减少脂质沉积,促进了糖类的利用。6.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为探究饲料中可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对第四章中用含有0、30、50、70%菜粕的饲料(GR0、GR30、GR50、GR70)饲喂56d的草鱼检测营养指标及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草鱼肌肉灰分及肌糖原含量随菜粕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蛋白及脂肪水平则显着降低(P<0.05)。肌肉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GR50组饱和脂肪酸比例低于GR70和RG30组,GR0组最高(P>0.05),GR0组单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GR50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于GR0组,GR0组高于GR30和GR70(P>0.05)。草鱼肠道蛋白酶活性随菜粕水平显着升高(P<0.05),GR50组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GR70,GR0及GR30最低(P<0.05),而脂肪酶活性显着降低(P<0.05)。肝胰脏中,GOT活性随单宁含量降低,GPT活性显着降低,于GR70组上升(P<0.05),GR0组的肝糖原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血清中,GR50组总蛋白含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GR50及GR70组白蛋白含量显着低于GR0及GR30组(P<0.05),球蛋白水平则相反(P<0.05)。尿素氮含量随菜粕水平显着降低(P<0.05)。甘油三酯含量随菜粕水平的增加而降低,于GR70组升高(P<0.05),GR30组总胆固醇含量显着高于GR0及GR50,GR70组最低(P<0.05)。GR30的LDL-C含量显着高于GR50,GR0及GR70最低(P<0.05),GR70组HDL-C含量显着低于其他组(P<0.05)。肠道中GR0组TOR m RNA表达量显着高于GR70,GR30及GR50最低(P<0.05)。肝胰脏中,GR50组葡萄糖激酶表达量显着高于GR0及GR30组,GR70最低(P<0.05),GR30组丙酮酸激酶表达量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脂蛋白脂酶相对表达随着菜粕含量的增加显着上调,于GR70组降低(P<0.05)。GR50及GR0组脂肪酸合成酶表达量显着高于GR30及GR70(P<0.05)。综上所述,30%的菜粕水平对草鱼糖类利用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30%以上的菜粕会影响该规格草鱼对蛋白质的消化和代谢,而50%以下的菜粕对脂肪的利用及减少脂肪沉积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7.饲料中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为探究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及单宁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使用四组饲料饲喂草鱼56天。其中两组为实用饲料:GR0饲料含有10%鱼粉,GR50饲料含50%菜粕而无鱼粉;另外两组为半纯化饲料,分别添加了0(GT0)和1.25%(GT2)的水解单宁。GR50饲料中的单宁含量与GT2接近。结果表明,GR50组草鱼的增重率显着低于GR0(P<0.05),而GT2组的饲料系数显着高于GT0(P<0.05)。与相应处理组相比,GR50和GT2的肌肉脂质和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GR0及GT0组(P<0.05),而肌糖原含量则相反(P<0.05)。GT2组肌肉PUFAs比例明显高于GT0组(P<0.05),GR50组SFAs比例显着低于GR0组(P<0.05)。肠道中,GR50及GT2组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显着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而脂肪酶活性则相反(P<0.05)。与相应对照组相比,GT2和GR50组肝胰脏中的GOT和GPT的活性显着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而肝糖原和丙二醛含量则相反(P<0.05)。血清中,总蛋白、球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在GT2和GR50组均显着高于GT0及GR0组(P<0.05)。代谢组学分析结果表明,肝胰脏中,GT0和GT2组间共鉴定出29个差异代谢物,与GT0相比,GT2组中有23个代谢物下调,6个代谢物上调。GR0与GR50组间鉴定出92个差异代谢物,与GR0相比,GR50中有31个代谢物下调,61个代谢物上调。单宁添加组和菜粕添加组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均高于相应对照组,说明肠道环境受到干扰,部分产生消化酶的细菌的丰度增加,可能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综上所述,1.25%的单宁含量不是GR50组草鱼生长不良的主要原因,菜粕可能改善了饲料中油脂的利用,但抑制了蛋白质的代谢;菜粕中的单宁可能是引起蛋白质和脂质代谢异常的部分原因,水解单宁对糖代谢有一定的促进,但菜粕中所含的单宁似乎比外源性水解单宁添加物具有更复杂的作用。这些营养物质代谢的改变可能与下列代谢通路有关:β-丙氨酸代谢、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生物合成,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此外,单宁和菜粕可调节肠道菌群,可能通过发酵饲料中的营养、产生消化酶、调节益生菌等来调节肠道功能。

张迪,廖凯,赵亚男,张英丽[3](2020)在《中国河鲀养殖业的产业集聚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家有条件放开河鲀的养殖和销售,河鲀养殖产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从产业集聚的角度研究河鲀养殖产业的内在发展规律,能为研究河鲀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本文以河鲀养殖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法,对2008-2017年中国不同地区河鲀养殖产业的集聚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海水河鲀养殖区域存在北方如河北、天津和辽宁等地区集聚水平下降,而南方如广东、福建等地区集聚水平上升的趋势;淡水河鲀养殖主要分布在江苏、广东和福建地区,其中福建的集聚水平维持稳定,而江苏持续下降,广东则逐年上升。通过与已有养殖鱼类的集聚现象研究比较发现,河鲀养殖产业形成集聚的原因与其他鱼类基本一致,但政策在短期内对于不同品种的河鲀市场及集聚现象的形成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建议基于养殖产业集聚背景,建立可追溯系统,保障河鲀产品质量,提升河鲀产业加工技术水平,促进河鲀市场流通;同时建议利用集聚效应,弘扬河鲀文化建设,促进河鲀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吴建绍,陆振,杨求华,朱志煌,周宸,林克冰,葛辉[4](2020)在《双斑东方鲀皮肤溃烂症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文中提出【背景】2016年6月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养殖的双斑东方鲀出现皮肤溃烂症,病鱼特征为:游动缓慢,停止摄食,口角、表皮、鳍条溃烂,肾脏、脾脏充血严重。【目的】对发生皮肤溃烂症双斑东方鲀病原进行鉴定,以期为该疾病有效防治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从濒死病鱼肾脏、脾脏和病灶部位肌肉组织分离出优势菌株,经人工肌肉注射感染证实其为致病菌。经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等手段综合鉴定并进行药敏分析。【结果】从患病鱼体脾脏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SBDFT-1#,人工感染实验证实为致病菌。结合形态、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为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极生单鞭毛,呈短杆状,菌体大小0.9×2.0μm。该菌株在2216E平板培养基菌落呈乳白色,边缘透明,中间凸起;在TCBS培养基菌落呈黄色,边缘整齐,中央隆起。该菌对苯唑西林、头孢噻肟、氧氟沙星、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等14种抗生素敏感,对氨苄西林、青霉素、四环素、麦迪霉素等9种抗生素耐药。【结论】哈维氏弧菌是海水养殖经济鱼类的常见致病菌,但从患病双斑东方鲀体内分离出属首次报道,对防治双斑东方鲀皮肤溃烂症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文鑫[5](2019)在《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应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本论文以暗纹东方鲀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低温胁迫下暗纹东方鲀的应答机制进行研究;随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盐度对暗纹东方鲀在低温环境下的肝功能、免疫、氧化应激、脂代谢、p38MAPK、凋亡、存活等方面的影响。以期在分子水平上系统阐明暗纹东方鲀应对低温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同时为暗纹东方鲀的安全越冬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多组学联合分析暗纹东方应对低温胁迫的分子机制在转录水平,总共有5166个差异基因被发现,其中包含2544个上调和2622个下调基因。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发现,暗纹东方鲀应对低温胁迫所调控的基因主要聚集在binding,ion binding,intracellular,intracellular part,cellular response to DNA damage stimulus,macromolecule catabolic process等生物学GO簇。此外,通过KEGG的分析,暗纹东方鲀肝脏的一些重要的通路参与了低温胁迫的调控,例如ibosome biogenesis in eukaryotes,glyoxylate and dicarboxylate metabolism,RNA transport,PPAR signaling pathway,fatty acid biosynthesis。在翻译水平,基于iTRAQ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了3741个蛋白,包含160个差异蛋白,其中53个上调和107个下调的蛋白。随后,通过qRT-PCR验证HSP90、CIRB、GST、RAP1A、ERBB2、FLNB、RPS6KA、DAAO、COX5A、A2ML1、CAB 39等11个基因;PRM验证HSP90、CIRB、GST、FLNB、A2ML1等蛋白的丰度,证实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通过分析,KEGG富集到了MAPK和Wnt两个信号转导相关的通路。根据分析的结果,将这些蛋白聚焦到三个主要的小组,分别是造成损伤的氧化应激(9个蛋白HSP90、CIRP、CSDE1、DAAO、GST、ZIP7、RDH12、TFRC1、QSOX1)、与运输相关的线粒体酶(11个蛋白:PRODH、TOMM20、OAT、Ucp1、C8G、COX5A、ATP5J、GATA、MPC1、PNPT1、THRS)、以及信号转导(13个蛋白:RAP1A、ERBB2、FLNB、RAC1、RPS6KA、CAB39、CSNK1A、IMPA1、MTM14、PIK3、G protein、PLCB、CACYBP)。在代谢水平,基于HILIC UHPLC-Q-TOF MS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进行代谢轮廓的变化分析。QC样本谱图比对、主成分(P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的实验表明,本次实验的仪器分析系统稳定性较好,试验数据稳定可靠,在实验中获得的代谢谱差异能反映样本间自身的生物学差异。总共有4085个阳离子峰和5379个阴离子峰被鉴定。经进一步鉴定,共筛选到40个差异代谢物,其中9个下调和31个上调。将差异代谢物所参与的调控通路整合分析发现,脂类代谢类别的通路以及参与这些通路的差异代谢物最多,这说明脂类代谢在暗纹东方鲀应对低温胁迫时发挥了关键作用。联合转录-蛋白-代谢的多组学分析发现,暗纹东方鲀低温耐受机制聚焦到20条通路,其中有14个上调和3个下调的差异代谢物,8个上调和3个下调以及3个相反趋势的基因参与了这些通路。将这些差异代谢物和差异共表达基因进行相关性整合发现,它们的互作关系主要分为了两支,一支主要以胆汁盐(bile salts)的跨膜运输为主,而另一只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维生素(vitamins)、腺苷(adenosine)为主。说明暗纹东方鲀主要通过增强不饱和脂肪酸的代谢,胆汁盐的运输,维生素摄取和抗氧化能力来实现低温耐受调控。此外,对多组学联合分析得到具有一致趋势的11个差异基因进行SNP预测,总共有23个潜在的SNPs位点被检测到。通过对50尾个体暗纹东方鲀的DNA进行SNP位点验证,总共有13个SNP位点呈现阳性,预期可作为暗纹东方鲀耐寒性状的分子标记。2.低温下盐度对暗纹东方鲀生理生化的影响多组学联合分析的研究发现,低温会影响信号转导、氧化应激、线粒体酶等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进而阻碍肝脏的正常代谢,改变氧化应激水平、脂质代谢水平、免疫系统。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适宜的盐度后,能够有效缓解低温带来的压力。具体表现在:(1)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在13℃和17℃下,添加10ppt的盐能够显着降低Cortisol、GSH-PX、MDA的浓度以及HSP90基因和蛋白的表达。(2)缓解脂质代谢程度。10ppt盐度的刺激能使T-CHO在13℃和17℃都显着上调。相反的,GLU和TG则呈现上调的趋势,并且在13或17℃时,添加10ppt盐后都使得它们含量下调。(3)改变相关免疫系统,如ALT、AST、IgM、LZM的活性,Gran、RBC、LYMPH的数量,以及IFN、IFNR、IL-4、IL-4R的表达在低温和盐度的综合作用下,都发生了显着的改变。(4)改变p38MAPK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以及p38MAPK下游转录因子ATF2、ElK-1、MEF2、P53基因的表达。这些基因和蛋白的变化相应的改变了不同处理下的暗纹东方鲀存活率以及肝脏细胞的凋亡指数。13℃和17℃时,盐度10ppt处理组出现死亡的时间均比0ppt和20ppt延迟。在13℃下,10盐度相对于0盐度处理能够明显减少死亡率,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更为显着。相似的,0ppt和10ppt的盐度下,凋亡水平都会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升高。并且盐度10ppt在13℃和17℃条件下,相对于盐度0ppt和20ppt,能够显着降低凋亡水平。21℃时三种盐度都无法显着改变凋亡水平。2025(20ppt,25℃)的处理则呈现高凋亡水平。这些结果表明,盐度与低温之间存在调节暗纹东方鲀生理平衡的机制。

张迪[6](2019)在《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大菱鲆和河鲀养殖产业为例》文中认为中国海水养殖产业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量以来,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国际性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我国海水养殖产品的安全问题也同样需要重视,特别是海水鱼养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如大菱鲆养殖产业出现的两次“多宝鱼事件”等恶性问题更需要养殖生产者及政府规制者的关注。为解决我国海水鱼养殖产品的食用安全问题,促进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府规制者对海水鱼养殖产业的规制,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由于食品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等引发的市场失灵。然而,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存在什么样的影响尚待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从食品安全规制的角度分析如何促进中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实意义在于通过分析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产业经济效益、养殖生产者行为等产业发展的影响,为如何合理健康规制海水鱼养殖产业,促进中国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学术意义在于选取海水鱼养殖供求关系及经济效益为指标,对比分析大菱鲆养殖和河鲀养殖在不同规制条件下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变动情况,同时利用博弈论模型对政府规制者与养殖生产者行为进行博弈分析,分析如何优化政府为促进养殖生产者守法生产的规制路径,进而依据规制效果和规制力度对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用文献分析法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综述已有的研究方向、学者的观点,以及本研究方向所涉及到已有的研究和尚且缺乏的研究等,总结出目前有关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理论研究及其他行业的运用,而食品安全规制作用于水产品特别是海水鱼养殖产业的研究较少;此外,对于海水鱼养殖产业的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高效养殖,特别是关于河鲀养殖产业的研究主要关注于河鲀毒素等各项理化性质分析,因此,本文分析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影响有关键的作用。其次,用数据跟踪法,分别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及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数据库中整理出不同海水鱼历年来的供求变动情况,结合政府规制者在不同年份实施的规制不同,分析变动原因。再次,用问卷调查法,首先设计问卷,对海水鱼养殖产业进行实地预调研后,修改完善问卷,然后大范围进行正式调研,与养殖生产者面对面交流,实地参观考察养殖基地,有针对性地了解不同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发展情况,获得调研数据。再次,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基础上,选择统计学模型,分析不同海水鱼养殖产业的成本收益情况,然后比较不同海水鱼特别是大菱鲆和河鲀(1)养殖产业,同一经济效益评估项目之间的差别,分析其影响因素,总结出两者在不同规制条件下的发展情况等;随后依据规制在不同产业地区的扩散效应,具体分析食品安全规制如何影响养殖生产者的经济效益水平;最后运用博弈论模型对政府的规制行为和养殖生产者的生产行为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政府规制者的规制概率和养殖生产者违法生产的概率分别随养殖生产者违法生产被处罚金的增加而降低,根据最新食品安全法,正是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的方法来避免出现海水鱼养殖产品的安全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食品安全规制政策可以提高海水鱼养殖产业的进入壁垒,维持产业成本利润率的稳定;规制者可以通过增加罚金等途径来对养殖生产者的行为进行约束,从而生产合格健康的海水鱼产品。基于此,建议:严格实施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安全进入规制;强化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完善海水鱼产品突发事件的应急法律部门与制度;基于产业集聚,强化规制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巩固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制度文化,创造海水鱼产品的需求。

宗婧婧[7](2019)在《暗纹东方鲀中河豚毒素的蓄积、消除和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非蛋白类神经毒素,能够选择性阻断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和肌肉传导,导致神经麻痹呼吸衰竭而死亡。其主要存在于河鲀鱼、织纹螺等海洋生物中。作为养殖河鲀的一个主要品种,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可通过食物链蓄积TTX。随着2016年中国政府允许有条件放开养殖暗纹东方鲀,近年来暗纹东方鲀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养殖规模迅速增大,伴随而来的TTX风险水平也逐渐加大。因此,本文开展室内暴露实验,以无毒暗纹东方鲀为研究对象,投喂野生半褶织纹螺(Nassarius semiplicata)。模拟自然界食物链进行河豚毒素在暗纹东方鲀体内的蓄积和消除实验。为探究暗纹东方鲀中河豚毒素的风险形成机制提供方法依据,为科学预防河豚毒素中毒提供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本研究采用免疫亲和技术富集净化,选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建立了一种能够检测河鲀鱼中各个组织河豚毒素含量的方法。方法在0.320 ng/mL范围内成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μg/kg和0.3μg/kg,灵敏度高。检测时间仅用5 min,快速准确。在空白肌肉、肝脏、皮肤和血液中分别加入0.3、2.0、5.0μg/kg(L)三个添加水平,平均回收率达到87.05%95.64%,RSD均小于10%。该方法优化了各项参数条件后,绝对基质效应在96.05%105.35%之间,有效降低了基质效应,可满足国内检测的要求。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为测定河鲀鱼各个组织中河豚毒素含量提供技术支持。2.本研究给无毒的暗纹东方鲀投喂有毒的织纹螺饵料,使其蓄积河豚毒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鉴定出暗纹东方鲀中除TTX外还有7种TTX衍生物:5-deoxyTTX,11-deoxyTTX,4,9-anhydroTTX,6,11-dideoxyTTX,8,11-dideoxyTTX,5,6,11-trideoxyTTX和4,9-anhydro-5,6,11-trideoxyTTX。其中5/11-deoxyTTX是主要衍生物,其次是6/8,11-dideoxyTTX。TTX衍生物(TTXs)特异性的分布于不同组织中。皮肤中TTX衍生物种类最多,7种衍生物都能检测到,且含量最大。气囊、鱼鳃、肠、肝脏以及血液中未检测到4,9-anhydro-5,6,11-trideoxyTTX,其余均含有。胆、肾和肌肉中的TTX衍生物种类较少且含量较低。其中,胆含有5/11-deoxyTTX、4,9-anhydroTTX和5,6,11-trideoxyTTX;肾含有5/11-deoxyTTX、6/8,11-dideoxyTTX和4,9-anhydroTTX;肌肉只含有5/11-deoxyTTX和6/8,11-dideoxyTTX。3.本研究以暗纹东方鲀为实验对象,分析暗纹东方鲀各组织中TTX的蓄积消除含量变化、转化及分布规律如下:蓄积规律:3个暴露剂量组的河鲀体内TTX蓄积率为35.76%40.20%。且在蓄积实验的28天内,低剂量所有组织中TTX含量从无毒增加至10.68717.35 ng/g,中剂量所有组织中TTX含量从无毒增加至20.51-1484.20 ng/g,高剂量所有组织中TTX含量从无毒增加至99.376000 ng/g。三个剂量的蓄积速率都在第1-7天较低,在0.1739.20 ng/g/d之间,在第7-21天最大,在0.86338.085 ng/g/d之间,第21-28天趋于平缓,在0.33328.57 ng/g/d之间。三个剂量的蓄积规律具有一致性,无显着差异(P>0.05)。消除规律:在消除实验的39天内,随着消除时间的增加,组织中TTX含量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在消除初期(第29-39天)下降最快。后期(第39-67天)下降趋势趋于缓慢。最小消除速率常数K在0.0360.055 d-1之间,TTX最长半衰期B1/2在12.5819.04 d之间。三个剂量组的消除规律无显着差异(P>0.05)。转化规律:在整个实验阶段,当TTX量增加时,转化为TTXs的量也增多。在蓄积终点量最大,转换为无毒饲料切断TTX来源后,其衍生物的量也逐渐降低。在蓄积第1天即在所有组织中测到5/11-deoxyTTX,其他衍生物基本都在蓄积中后期能够检测到或只在高剂量组检测到。转化速率在第21-28天时最快。分布规律:各组织中TTX分布趋势为:皮肤>肝>血液>肠>气囊>鳃>肌肉>肾>胆。皮肤中TTX所占比例最大,在69.35%73.00%之间。肝脏次之,在16.05%19.16%之间。两者明显高于肠,肌肉,血液,气囊和鳃等组织。血液和肠所含TTX的比例基本一致,在2.03%3.72%之间。胆和肾中基本不蓄积TTX。结果证明,在暗纹东方鲀幼苗阶段,肝脏和性腺等均未发育成熟时,通过食入有毒生物体蓄积的TTX主要聚集在皮肤和肝脏中,皮肤最高,肝脏次之。TTX在暗纹东方鲀各组织中的分布呈组织特异性。

徐东坡[8](2018)在《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三丁基氯化锡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毒理学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俗称河鲀,属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鲀形目(Tetraodontiformes)鲀科(Tetraodontidae)东方鲀属(Takifugu),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一种传统名贵鱼类,具有溯河洄游习性,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及长江中下游。三丁基氯化锡(tributyltinchloride,TBT-Cl)是一类毒性最大、应用最广的有机锡化合物,当前在海淡水环境中仍有较高残留,且在自然环境变化或人类扰动下具有较高的再暴露风险。已有研究表明,TBT-Cl暴露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免疫毒性、生殖毒性、神经毒性、生长和发育障碍等多种毒性影响,对水生动物的生活史过程威胁巨大。然而,目前有关TBT-Cl对鱼类的毒理效应的机制研究却较为薄弱,尤其是TBT-Cl对在海水、淡水及河口区均有分布的洄游性鱼类的毒性效应及机制均未见报道。为此,本研究以暗纹东方鲀幼鱼为研究对象,开展TBT-Cl暴露的急性毒理实验,并利用两种组学方法从转录组水平和代谢物水平探讨暗纹东方鲀对TBT-Cl暴露的毒理学响应机制,以期为TBT-Cl的水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支撑,并为重要洄游通道、产卵场等关键水域的TBT-Cl残留限量标准制(修)订提供基础性资料,同时也为探明TBT-Cl暴露对水生生物毒性作用的机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研究方法。首先,采用半静水式接触实验法开展了 TBT-Cl对暗纹东方鲀幼鱼(平均体长:10±1.5 cm;平均体重:25±1 g)的急性毒理学研究。结果显示,TBT-Cl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61.02μg·L-1、40.66μg.L-1和19.62μg·L-1,同时根据经验公式得出TBT-Cl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的安全浓度为1.962μg·L-1。本研究表明,TBT-Cl属于剧毒化学物质,水域环境中TBT-Cl的存在或浓度增加对暗纹东方鲀乃至所有渔业资源都会产生严重的威胁。该研究结果为之后亚急性毒理研究实验中TBT-Cl浓度的设置提供了科学依据,也可为TBT-Cl其他鱼类的毒理学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其次,为查明暗纹东方鲀幼鱼对TBT-Cl亚急性暴露的响应的分子机制,本研究设置10%、20%和50%96 h-LC50TBT-Cl三个浓度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暴露实验,96h时摘取实验鱼的肝脏用于转录组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肝脏转录组相比共筛选出4,028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主要为免疫应答相关基因,下调基因主要为蛋白合成和糖类与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基因通过KEGG主要富集到109个通路,在GO数据库中富集1,218个类别,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信号转导、免疫应答、细胞自噬和粘附作用等,其中相关信号通路有MAPK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Wnt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本研究首次进行了暗纹东方鲀应答TBT-Cl暴露的比较转录组学研究,为深入探索暗纹东方鲀的相关功能基因和通路的毒理学响应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差异基因筛选分析中,发现4个上调基因和2个下调基因在TBT-Cl暴露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qRT-PCR实验发现,这6个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UBE3D在急性和慢性处理鳃中被TBT-Cl显着诱导,最大诱导值分别出现在B组和20 d,分别为对照组的6.18和3.17倍;在肝脏中被显着抑制,最小抑制值分别出现在C组和30 d,为对照组的0.10和0.03倍。STARD3在急性和慢性实验鳃中都被显着诱导,最大值分别为B组相对于对照组的19.38倍和20 d的4.03倍。该基因在A组的肝脏中也被显着诱导,最大值为对照组的6.96倍。RBBP5在急性实验的肝脏和鳃中都被显着诱导,分别出现在A组和B组,其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1.60和6.18倍。在慢性应激的鳃中也被显着诱导,出现在20 d,最大值为对照组的10.50倍。CCNE1在急性暴露的肝和鳃中、慢性暴露的鳃中都被显着诱导,其分别出现在B组、C组和20 d,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8.77、14.64和12.87倍。ANGPTL2b在急性和慢性实验的鳃中都被显着诱导,分别为C组和20 d,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23.55和9.36倍。Prdx6在急性实验的鳃中被显着抑制,而在慢性实验肝脏中被显着诱导,分别出现在C组和20 d,其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为对照组的0.12和3.26倍。本研究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可能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启动免疫信号应答、参与免疫损伤的修复通路、加速适应性炎症和维持体内组织环境稳态等途径参与暗纹东方鲀对TBT-C1的暴露应激,但其具体生物学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再次,为深入探讨暗纹东方鲀幼鱼对TBT-C1的响应机制,本研究基于转录组文库的差异基因中鉴定出了可能参与免疫应答、结构上高度保守的分子伴侣—HSP90β1基因,通过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HSP90β1基因全长为2,775 bp,包含2,41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803个氨基酸。利用Mega5构建了 NJ系统进化树,并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利用定量实时PCR(qRT-PCR)检测该基因在各个组织表达情况,随后设计TBT-Cl的急性和慢性实验,通过qRT-PCR、组织化学和免疫组化检测HSP90β1 mRNA水平及暗纹东方鲀的损伤状况。结果显示,HSP90β1mRNA转录本广泛表达于脑、肝脏、鳃、心脏、肌肉、肾、脾、血细胞、胃和肠等组织中,而在肝脏和鳃中的表达水平较高。急性实验三个处理组中,鳃组织中的HSP90β1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的5.67、4.97和8.77倍;在肝脏组织中分别为0.70、1.01和2.55倍。在慢性实验中,鳃组织中第10d、20d和30d时HSP906β1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6.11、18.21和2.63倍,肝脏中分别是0.13、0.60和0.12倍;恢复实验第15d和第30d鳃中分别是1.52和1.11倍,肝脏中分别是0.70和1.00倍。肝脏和鳃在不同浓度TBT-Cl下损伤程度不同,TBT-Cl胁迫后的HSP90β1蛋白在胞质中表达量显着上升,并参与了免疫应激过程的胞质重组。本研究表明鳃的HSP90β1表达水平高于肝脏,各组HSP90β1 mRNA的表达量随着慢性毒理实验和恢复实验的进行表达模式有一定的差异。肝脏和鳃作为暗纹东方鲀防御体系的重要组织,对TBT-Cl的毒性影响做出了免疫应答。HSP90β1可能参与了暗纹东方鲀抗TBT-Cl的侵袭以维持自身免疫稳态。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暗纹东方鲀HSP90β1在对抗TBT-Cl毒性作用过程中的特异作用,并有望阐明其在免疫毒理过程的可能机制。最后,为在代谢物水平上探究暗纹东方鲀幼鱼对TBT-Cl急性暴露的响应,本研究利用LC-MS技术对暗纹东方鲀三个急性处理组和对照组的血清和肝脏样本进行了测试,并进行代谢组学比较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代谢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87个和34个差异代谢物,归属于磷酸甘油酯类、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等,主要与鞘脂代谢、磷酸甘油酯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肝脏代谢组在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筛选出92个和71个差异代谢物,归属于磷酸甘油酯类、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等,主要与磷酸甘油酯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有关。进一步分析显示,三个处理组暗纹东方鲀肝脏中的参与磷酸甘油酯代谢的磷脂类(16种PC类、13种PE类、1种PS类等)在正、负模式下检测到的相对含量均比对照组显着上升(P<0.01),上调最高的是50%96h-LC50 处理组在负模式下测得的PC(15:0/22:6(4Z,7Z,10Z,13Z,16Z,19Z)),相比对照组上调4,263.90倍;上调最低的是20%96h-LC50处理组的LysoPC(18:2(9Z,12Z)),相比对照组上调1.58倍。在10%、20%和50%96h-LC50处理组中,肝脏中前列腺素E2分别比对照组上调6.67、6.93和7.86倍,花生四烯酸分别比对照组下调15.93、22.50和16.07倍;血清中乙酰胆碱分别比对照组下调2.84、2.30和2.63倍,鞘氨醇分别下降1.39、1.89和2.07倍,鞘磷脂分别上升2.69、2.42和2.49倍。本研究表明,TBT-Cl暴露后,暗纹东方鲀体内PC类至乙酰胆碱的途径、合成鞘氨醇的途径被抑制,肝脏受损后体内ARA代谢、其他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等途径被激活,体内磷酸甘油酯类在细胞膜内外运转物质的过程被加速,随着代谢物中溶血卵磷脂和前列腺素E的浓度上升,解毒功能增加,炎症反应降低。该代谢响应机制可能是其暗纹东方鲀幼鱼对TBT-Cl的耐受程度高于其他鱼类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为理解暗纹东方鲀在TBT-Cl胁迫下体内代谢途径受干扰的具体情况以及分析代谢物含量变化、相关基因变化和生物表型变化之间的关联提供了可能,为TBT-Cl暴露对暗纹东方鲀的毒性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

王丽[9](2017)在《暗纹东方鲀TLRs和SOD基因的分子特征与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暗纹东方鲀是一种典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对暗纹东方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长发育、盐度适应、洄游习性等方面,对其免疫相关基因和抗病因子应对病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研究少有报道。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作为一类最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germline-encoded 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其主要通过识别和结合保守的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以激活先天免疫应答,在抵御外界病原入侵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作为一种较为重要的抗氧化物金属酶,在生物体中起到了保护机体免受超氧阴离子损伤的作用。本文以暗纹东方鲀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暗纹东方鲀TLRs和SOD基因在嗜水气单胞菌或LPS刺激下的表达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探究暗纹东方鲀先天性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暗纹东方鲀TLRs基因的分子特征与免疫应答初步分析通过同源比对以及RACE技术成功克隆出暗纹东方鲀TLR2、TLR7和TLR21的基因cDNA全长序列分别为3666 bp、3359 bp和3259 bp;预测其包括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2616 bp、3144 bp和2898 bp,分别编码871、1047和965个氨基酸;其5’UTR分别为85bp、47 bp和104bp,3’UTR区分别为965 bp、168 bp、257 bp。TLR2和TLR7基因的3’UTR区均具有典型的加尾信号AATAAA和1个mRNA不稳定信号ATTTA,TLR21基因仅具有1个mRNA不稳定信号ATTTA。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TfTLR2、TfTLR7和TfTLR21均包含TLRs家族4个典型的结构,分别是信号肽、胞外LRR结构域、跨膜区和细胞质TIR结构域。同源性比对显示暗纹东方鲀TLR2、TLR7和TLR21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同源性分别在25-98%、54-99%和40-99%之间,其中与同为东方鲀属的红鳍东方鲀同源性最高。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这3个TLRs基因在鱼类中高度保守。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TLR2、TLR7和TLR21基因在暗纹东方鲀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这3个TLRs基因在肝、肾、肌肉、脑、脾、鳃、肠、心脏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免疫相关组织肝、肾和脾中表达量均较高。对嗜水气单胞菌或LPS注射处理下的暗纹东方鲀肝、肾和脾3种组织进行分析,发现TfTLR2、TfTLR7和TfTLR21基因的mRNA表达量在病菌注射组中均显着差异表达(P<0.05)。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分析了肝组织TfTLR2和脾组织TfTLR7蛋白的表达量,发现这2个TfTLRs蛋白的表达量在病菌感染下均显着上调(P<0.05)。此外,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LPS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能够更快使暗纹东方鲀产生免疫应答反应。(2)暗纹东方鲀SOD基因的表达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nSOD和Cu/ZnSOD基因在暗纹东方鲀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结果显示,这2个SOD基因在暗纹东方鲀肝、肾、肌肉、脑、脾、鳃、肠、心脏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肝组织表达量均最高,其次是心脏和脑,在其它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非常低。对嗜水气单胞菌或LPS注射处理下的暗纹东方鲀肝、肾和鳃3种组织进行分析,发现这2个SOD基因的mRNA、酶活以及蛋白在病菌感染下均发生了显着差异表达(P<0.05)。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暗纹东方鲀的肝脏和肾脏,其鳃组织对病菌感染有着更为敏感的免疫应答反应。由此说明,SOD基因在暗纹东方鲀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张菡[10](2016)在《“冀研一号”东方鲀遗传特征和免疫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冀研一号”东方鲀是雌性菊黄东方鲀与雄性红鳍东方鲀杂交子代。在品质方面,其食用口感与菊黄东方鲀相似,市场价值高于红鳍东方鲀。在养殖方面,“冀研一号”东方鲀生长速度快于菊黄东方鲀,接近于红鳍东方鲀,存活率比亲本高,一般90%左右。在抗逆性方面,“冀研一号”东方鲀对重金属离子、水温和盐度波动具有较强的抗性。然而,就杂交种而言,其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研究开展较少,因此本论文分别从“冀研一号”东方鲀与亲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分析、致病菌刺激后机体的响应方面开展了基础性研究,成果如下:通过微卫星方法分析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和“冀研一号”东方鲀之间遗传多样性,获得15对具有特异性和多态性的微卫星引物,体现了良好通用性。结果分析“冀研一号”东方鲀等位基因数(6.466667)、有效等位基因数(3.2096)、观测杂合度(0.56)、期望杂合度(0.592)均介亲本之间。聚类分析显示杂交种分布于亲本之间,与母本相似比例和相似值略高。经腹腔注射迟钝爱德华氏菌,“冀研一号”东方鲀肝胰脏在攻毒后36 h内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酶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均升高(P<0.01);攻毒后36 h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均表现为由低升高趋势。在攻毒后36 h内头肾中酸性磷酸酶酶活降低;在攻毒后36 h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升高后又降低。感染哈氏弧菌后,肝胰脏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高于对照组;谷胱甘肽含量表现为由低升高趋势;丙二醛表现为由高降低趋势。在攻毒后36 h头肾中酸性磷酸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含量升高后又降低。经腹腔注射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哈氏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免疫相关基因RAGs、LCK、MHC II表达变化情况表现如下:受迟钝爱德华氏菌刺激,肝胰脏中RAGs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下降,峰值出现在攻毒后6 h;脾脏中RAGs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峰值出现在攻毒后6 h;头肾中RAGs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但在攻毒后48 h出现反弹回升,RAG1基因和RAG2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攻毒后48和6 h。受哈氏弧菌刺激,肝胰脏中RAGs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RAG1基因和RAG2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攻毒后12和72 h;脾脏中RAGs基因相对表达量逐渐升高,峰值出现在攻毒后72 h;头肾中RAGs基因相对表达量下调,RAG1基因和RAG2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攻毒后12和6 h。同时验证了RAG1基因和RAG2基因表达趋势基本一致的猜测。受迟钝爱德华氏菌刺激,肝胰脏和脾脏中LCK基因相对表达量呈下调趋势,均在攻毒后6 h达到峰值。头肾中LCK基因相对表达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攻毒后6 h达到峰值。受哈氏弧菌刺激,肝胰脏、脾脏和头肾中LCK基因相对表达量均呈现下调趋势,其中肝胰脏、脾脏在攻毒后72 h达到峰值,头肾在攻毒后6 h达到峰值。受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哈氏弧菌刺激,肝胰脏、脾脏和头肾中MHC II基因均表现为上调趋势。受迟钝爱德华氏菌刺激,肝胰脏、脾脏和头肾中MHC II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攻毒后18、72和60 h。受哈氏弧菌刺激,肝胰脏、脾脏和头肾中MHC II基因相对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攻毒后6、18和36 h。

二、暗纹东方鲀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暗纹东方鲀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2)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菜粕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1.1 菜粕对鱼类摄食量的影响
        1.2 菜粕对鱼类消化吸收的影响
        1.3 菜粕对鱼类器官健康的影响
    2.菜粕质量改良技术
    3.植物蛋白开发利用的研究方法
    4.菜粕应用的研究展望
第一章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消化代谢和抗氧化能力的效应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常规营养测定
        1.3.3 抗氧化指标测定
        1.3.4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测定
        1.3.5 消化酶活性分析
        1.3.6 肝脏HSP70、舌尖及肠道苦味受体T2R1的转录表达
        1.3.7 摄食偏好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的影响
        2.2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肌肉组成的影响
        2.3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4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和血清生化的影响
        2.5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6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抗应激能力和苦味受体表达的影响
        2.7 饲料中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偏好的影响
    3.讨论
        3.1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摄食的影响
        3.3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消化及代谢的影响
        3.4 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健康及抗氧化的影响
第二章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生化指标测定
        1.3.3 石蜡切片制作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4 数据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后肠组织形态及肠道基因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料中菜粕对河豚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3.2 饲料中菜粕对河豚肠道健康的影响
第三章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4 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1.4.1 化学试剂及样品前处理
        1.4.2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条件
        1.5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肌肉组成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肠道及肝代谢相关基因相对表达的影响
        2.4 肝胰脏差异代谢物比较
        2.5 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分析
    3 讨论
        3.1 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2 菜粕对暗纹东方鲀脂质代谢的影响
第四章 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抗氧化能力及肠道、肝胰脏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抗氧化指标测定
        1.3.3 石蜡切片制作及染色
        1.3.4 肠道各基因的转录表达
        1.4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及单宁对草鱼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及单宁对草鱼生化指标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与单宁对草鱼肠道的健康的影响:后肠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相关基因表达
    3 讨论
        3.1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3.2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肝胰脏健康的影响
        3.3 饲料中菜粕和单宁对草鱼肠道健康的影响
第五章 水解单宁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5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2.2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饲料中水解单宁对草鱼肝脏和肠道中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3 讨论
        3.1 单宁对草鱼蛋白代谢的影响
        3.2 单宁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3.3 单宁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第六章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营养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3.4 总RNA提取
        1.3.5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
        1.4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2.2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肝脏和血清生化指标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2.3 饲料中菜粕对草鱼肝脏和肠道中代谢相关基因的影响
    3 讨论
        3.1 菜粕对草鱼蛋白代谢的影响
        3.2 菜粕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3.3 菜粕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第七章 饲料中水解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肠道菌群和营养代谢的影响及代谢组学初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1.2 实验设计与饲料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1 样品采集
        1.3.2 肌肉营养组成测定
        1.3.3 肝脏和血清生化分析指标及消化酶测定
        1.4 肝脏代谢组学分析
        1.5 肠道菌群检测分析
        1.5.1 DNA抽提
        1.5.2 PCR扩增
        1.5.3 高通量测序
        1.5.4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6 数据处理
    2 实验结果
        2.1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生长的影响
        2.2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肌肉组成的影响
        2.3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血清、肠道及肝胰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2.4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肝胰脏代谢物的影响
        2.5 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途径分析
        2.6 高通量测序结果和菌群多样性分析
        2.7 肠道菌群的组成、丰度及差异
        2.8 肠道菌群与饲料的关系
    3 讨论
        3.1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生长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3.2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3.3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脂质代谢的影响
        3.4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糖类代谢的影响
        3.5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健康的影响
        3.6 单宁及菜粕对草鱼代谢通路的影响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河鲀养殖业的产业集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河鲀养殖业发展现状
    (一)养殖模式
    (二)产业布局
三、研究方法
    (一)区位熵
    (二)空间基尼系数
四、结果及分析
    (一)数据来源
    (二)区位熵估算结果及分析
    (三)空间基尼系数估算结果及分析
    (四)小结与讨论
        1. 小结
        2. 讨论
五、促进河鲀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利用产业集聚的知识溢出效应,因地制宜开展河鲀的食用安全研究
    (二)以养殖产业集聚为基础,建立河鲀养殖可追溯系统
    (三)延伸产业链,推动河鲀养殖产业集聚向产业集群发展
    (四)利用集聚效应,弘扬河鲀产业文化,促进河鲀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双斑东方鲀皮肤溃烂症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鱼
        1.1.2 主要试剂和仪器
        1.1.3 培养基
    1.2 病原菌分离
    1.3 人工感染实验
    1.4 病原菌鉴定确认
    1.5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1.5.1 模板DNA制备及扩增
        1.5.2 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
    1.6 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病鱼体征和病原菌分离结果及致病性确定
        2.1.1 病鱼体征
        2.1.2 病原菌分离结果
        2.1.3 致病性确定
    2.2 病原菌的菌种鉴定
        2.2.1 病原菌菌株形态观察
        2.2.2 病原菌生理生化特性
        2.2.3 病原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2.3 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3 讨论与结论

(5)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应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鱼类应对低温胁迫的研究进展
    1.2 暗纹东方鲀的生物学特性与研究现状
    1.3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鱼类研究上的应用
    1.4 低温和盐度对鱼类生理生化的影响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低温胁迫下暗纹东方鲀肝脏的转录组学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低温胁迫下暗纹东方鲀肝脏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低温胁迫下暗纹东方鲀肝脏的代谢组学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
    4.4 小结
第五章 低温胁迫下暗纹东方鲀肝脏的多组学联合分析
    5.1 引言
    5.2 多组学联合分析流程及关键基因SNPs的预测
    5.3 结果
    5.4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低温下盐度对暗纹东方鲀生理生化的影响
    6.1 引言
    6.2 材料和方法
    6.3 结果
    6.4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展望
全文缩列表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6)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大菱鲆和河鲀养殖产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及内容
    1.3 技术路线与概念界定
        1.3.1 技术路线
        1.3.2 概念及研究范围界定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述评与理论综述
    2.1 食品安全规制及海水鱼养殖产业研究热点及关注度
    2.2 关于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进展
        2.2.1 关于食品安全规制政策的研究
        2.2.2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
        2.2.3 关于规制效果测度方法的研究进展
    2.3 关于海水鱼养殖产业中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进展
        2.3.1 关于水产品中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进展
        2.3.2 关于大菱鲆养殖产业中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进展
        2.3.3 关于河鲀养殖产业中食品安全规制的研究进展
    2.4 文献述评
    2.5 理论综述
        2.5.1 社会性规制理论
        2.5.2 供给与需求理论
第三章 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产业经济效益影响分析-以大菱鲆和河鲀养殖产业为例
    3.1 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现状
        3.1.1 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总体现状
        3.1.2 大菱鲆养殖产业与河鲀养殖产业现状
        3.1.3 讨论:产业集聚发展条件下规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3.2 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供求关系的影响
        3.2.1 对大菱鲆养殖供求变动的影响
        3.2.2 对河鲀养殖供求变动的影响
        3.2.3 小结
    3.3 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成本收益的影响分析
        3.3.1 数据来源
        3.3.2 成本分析
        3.3.3 收益分析
        3.3.4 讨论:食品安全规制如何影响成本收益
    3.4 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成本利润率的影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规范海水鱼养殖生产者行为的优化规制分析
    4.1 前提假设
    4.2 构建模型
    4.3 政府规制者与养殖生产者的行为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优化食品安全规制,促进海水鱼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严格实施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安全进入规制
    5.2 强化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
    5.3 完善海水鱼产品突发事件的应急法律部门与制度
    5.4 基于产业集聚,强化规制对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引领作用
    5.5 巩固海水鱼养殖产业制度文化,创造海水鱼产品的需求
第六章 总结及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暗纹东方鲀中河豚毒素的蓄积、消除和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河鲀鱼的研究概况
        1.1.2 河豚毒素的结构及性质
        1.1.3 河豚毒素的衍生物
        1.1.4 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
    1.2 研究现状
        1.2.1 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的分析方法
        1.2.2 河豚毒素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1.2.3 河鲀鱼中TTX累积机制的研究进展
    1.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暗纹东方鲀各组织中TTX含量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主要材料与试剂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
        2.2.3 配制溶液
        2.2.4 样品的提取与净化
        2.2.5 色谱条件
        2.2.6 质谱条件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2 质谱条件的优化
        2.3.3 前处理条件的优化
        2.3.4 线性范围、检出限和定量限
        2.3.5 方法基质效应评价
        2.3.6 方法回收率和精密度
        2.3.7 实际样品验证
    2.4 小结
第三章 暗纹东方鲀摄入织纹螺后体内河豚毒素衍生物的鉴定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仪器与设备
        3.2.2 材料与试剂
        3.2.3 饲养环境与饮食
        3.2.4 实验设计
        3.2.5 组织中TTX衍生物的提取
        3.2.6 暗纹东方鲀体内TTX衍生物的鉴定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暗纹东方鲀的饲养方法
        3.3.2 衍生物的鉴定
        3.3.3 半褶织纹螺与暗纹东方鲀中TTX衍生物的区别
        3.3.4 暗纹东方鲀各组织中衍生物的种类及含量
    3.4 小结
第四章 暗纹东方鲀中河豚毒素的蓄积消除、转化和分布规律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仪器与设备
        4.2.2 材料与试剂
        4.2.3 饲养环境与饮食
        4.2.4 实验设计与分组
        4.2.5 毒素的提取与测定
        4.2.6 消除动力学参数
    4.3 结果与讨论
        4.3.1 TTX实际蓄积量
        4.3.2 TTX的蓄积与消除
        4.3.3 TTX的转化规律
        4.3.4 TTX及其衍生物在暗纹东方鲀中的分布
        4.3.5 河鲀鱼对TTX的耐受性
    4.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三丁基氯化锡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毒理学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三丁基锡(TBT)的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1.1 三丁基锡简介
        1.2 三丁基锡的理化性质及应用
        1.3 三丁基锡在环境中的残留情况
        1.4 三丁基锡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1.5 三丁基锡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转录组测序技术在水生毒理学的应用
        2.1 转录组学概述
        2.2 转录组测序进展及概述
        2.3 转录组测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
        2.4 转录组学在水生动物免疫应答中的应用
        2.5 转录组技术对水生生物毒理学的应用
    3 代谢组学在水生生物毒理学上的应用
        3.1 代谢组学的发展
        3.2 代谢组测试方法
        3.3 代谢组学分析方法
        3.4 代谢组学在水生生物毒理上的应用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三丁基氯化锡对暗纹东方鲀的急性毒性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用水
        2.3 实验药物
        2.4 实验方法
        2.5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TBT-Cl暴露后暗纹东方鲀肝脏转录组学的比较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2.3 毒性实验与取材
        2.4 cDNA文库构建和转录组测序
        2.5 测序组装与质控分析
        2.6 序列比对
        2.7 差异基因分析
        2.8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2.9 统计分析
        2.10 数据储存
    3 实验结果
        3.1 转录组测序数据组装和分析
        3.2 转录组测序数据及比对分析
        3.3 GO富集分析
        3.4 KOG注释
        3.5 KEGG富集分析
        3.6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结果
        3.7 差异基因的qRT-PCR验证
    4 讨论
        4.1 实验设计与转录组测序
        4.2 转录组测序结果
        4.3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4.4 富集通路的功能分析
        4.5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分析与验证
    5 小结
第四章 暗纹东方鲀HSP90β1基因的克隆、表达与TBT-Cl应激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与组织取材
        2.2 主要试剂与实验仪器
        2.3 总RNA提取及cDNA制备
        2.4 To-HSP90β1基因全长的获得
        2.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6 qRT-PCR检测
        2.7 HSP90β1蛋白组织定位
        2.8 数据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NA的提取
        3.2 To-HSP90β1 cDNA的特性
        3.3 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
        3.4 To-HSP90β1组织表达
        3.5 TBT C1暴露后的时空表达模式
        3.6 HSP90β1蛋白的组织定位
    4 讨论
    5 小结
第五章 TBT-Cl暴露后暗纹东方鲀血清和肝脏的代谢组学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生物
        2.2 实验用水
        2.3 实验药物
        2.4 实验仪器
        2.5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血清代谢组
        3.2 肝脏代谢组
    4 讨论
        4.1 代谢组测试结果
        4.2 差异代谢物及相关通路的变化
    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 全文总结
    2 创新点
    3 研究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9)暗纹东方鲀TLRs和SOD基因的分子特征与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暗纹东方鲀及其病害
        1.1.1 暗纹东方鲀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2 暗纹东方鲀养殖主要病害
    1.2 鱼类先天性免疫系统概述
        1.2.1 鱼类先天性免疫
        1.2.2 鱼类先天性免疫的模式识别受体
    1.3 鱼类Toll样受体研究进展
    1.4 鱼类SOD基因的研究进展
    1.5 本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1.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5.3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暗纹东方鲀TLR2、TLR7和TLR2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1 引言
    2.2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3.1 缓冲液配置
        2.3.2 构建cDNA文库
        2.3.3 全长克隆
        2.3.4 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三个TfTLRs基因cDNA全长和氨基酸序列特征
        2.4.2 三个TfTLRs蛋白序列的多重比较分析
        2.4.3 三个TfTLRs蛋白的同源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2.4.4 三个TfTLRs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2.6 讨论
第3章 不同刺激下暗纹东方鲀TLR2、TLR7和TLR21基因时序表达模式分析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3.1.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用鱼
        3.1.3 实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刺激下暗纹东方鲀肝、肾和脾组织中三个基因的时序表达分析
        3.2.2 不同刺激下暗纹东方鲀肝组织TLR2和脾组织TLR7蛋白的时序表达分析
    3.3 讨论
第4章 不同刺激下暗纹东方鲀MnSOD和Cu/ZnSOD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4.1 引言
    4.2 实验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仪器材料与试剂
        4.2.2 实验用鱼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两个TfSOD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4.3.2 不同刺激下两个TfSOD基因的时序表达模式
        4.3.3 不同刺激下TfSOD酶活的时序表达分析
        4.3.4 不同刺激下暗纹东方鲀肝、肾和鳃组织中TfSOD蛋白的时序表达规律
    4.4 讨论
第5章 小结
    5.1 结论
        5.1.1 暗纹东方鲀TLRs基因的分子特征与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5.1.2 暗纹东方鲀MnSOD和Cu/ZnSOD基因的表达分析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获奖
致谢

(10)“冀研一号”东方鲀遗传特征和免疫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水产动物杂交种的利用现状和研究进展
        1.1 水产动物杂交种的利用现状
        1.2 杂交种与亲本遗传学比较的研究方法分子标记及基因研究现状
    2 “冀研一号”东方鲀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学特征研究进展
        2.1 生物学特征
        2.2 遗传学特征研究进展
    3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菊黄东方鲀和红鳍东方鲀及其种间杂交子代SSR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微卫星PCR引物序列
        1.4 引物筛选
        1.5 微卫星PCR反应程序
        1.6 毛细管电泳检测
    2 结果
        2.1 引物检测结果
        2.2 荧光引物验证
        2.3 毛细管电泳结果
        2.4 数据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腹腔注射菌液对“冀研一号”东方鲀组织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1.2 试验菌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
        1.4 试验设计
        1.5 试验条件和日常管理
        1.6 测定指标
        1.7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肝胰脏生化指标
        2.2 肝胰脏抗氧化指标
        2.3 头肾酸性磷酸酶
        2.4 头肾抗氧化指标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迟钝爱德华氏菌和哈氏弧菌对“冀研一号”东方鲀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鱼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设计
        1.4 不同组织总RNA提取
        1.5 cDNA第一条链合成
        1.6 引物设计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1.8 数据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总RNA提取和检测结果
        2.2 PCR扩增循环数的确定
        2.3 RAGs在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表达量变化
        2.4 LCK在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表达量变化
        2.5 MHC II在肝胰脏、脾脏、头肾中表达量变化
    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暗纹东方鲀常见病害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水体铜暴露对暗纹东方鲀肝脏脂代谢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D]. 魏小珍.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菜粕及水解单宁对暗纹东方鲀及草鱼健康及营养代谢的影响[D]. 姚静婷.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3)
  • [3]中国河鲀养殖业的产业集聚研究[J]. 张迪,廖凯,赵亚男,张英丽. 中国渔业经济, 2020(01)
  • [4]双斑东方鲀皮肤溃烂症病原菌鉴定及药敏分析[J]. 吴建绍,陆振,杨求华,朱志煌,周宸,林克冰,葛辉. 微生物学通报, 2020(02)
  • [5]暗纹东方鲀(Takifugu fasciatus)应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和分子机制研究[D]. 文鑫.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6]食品安全规制对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以大菱鲆和河鲀养殖产业为例[D]. 张迪.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3)
  • [7]暗纹东方鲀中河豚毒素的蓄积、消除和分布规律研究[D]. 宗婧婧.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8]基于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三丁基氯化锡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的毒理学机制[D]. 徐东坡. 安徽师范大学, 2018(01)
  • [9]暗纹东方鲀TLRs和SOD基因的分子特征与免疫应答的初步研究[D]. 王丽.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10]“冀研一号”东方鲀遗传特征和免疫力研究[D]. 张菡. 天津农学院, 2016(08)

标签:;  ;  ;  ;  ;  

东方河豚常见病害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