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的体会

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的体会

一、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陈昊思[1](2022)在《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在本中心住院的分娩产妇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比较两组产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产后康复中应用产后访视及妇保保健,能够有效减少产妇及新生儿的不良事件发生,更利于产妇及早恢复。

盛永琴,张莹[2](2021)在《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文中认为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探讨提高门诊药房的管理水平,以提升药房服务质量。方法:以医院门诊药房为研究对象,建设自动化发药系统并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比较自动化发药系统实施前后门诊药房管理情况。结果:实施后门诊药房的取药等候时间、单方配药时间、药师工作强度评分等均少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日配药量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着(P<0.05)。结论:加强对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门诊药房管理水平,提升药房工作效率与药房服务质量。

孙昂[3](2021)在《我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状况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研究了解我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的情况,从机构收入、院内个体服务、辖区群体保健服务等方面分析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效果,总结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措施以及在大部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及“规范化建设”相关文献及文件进行阅读、整理、归纳和总结,为制定研究方案提供理论依据。2.机构监测网络直报: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建立的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中导出2015与2019年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相关数据。(1)对2019年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改革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改革机构的省份和地区分布,不同地区改革机构的基本情况和资源配置情况;(2)根据改革组与对照组改革前(2015年)与改革后(2019年)机构收入、院内个体服务、辖区群体保健服务等数据,运用倍差法分析大部制改革效果。3.现场调研:根据妇幼保健机构监测数据和日常工作掌握的信息,在东、中、西部地区选择已经进行大部制改革的机构作为典型机构进行现场调研,包括山东省桓台县、山东省临淄区、河南省新密市、陕西省眉县、湖南省浏阳市共5个妇幼保健机构。现场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两种方式。收集的定性资料采用主题框架法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现场调研了解机构大部制改革现状、具体措施、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等。结果:1.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现状:全国开展住院服务的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共1834所,进行改革的机构345所,占比为18.8%。其中,重庆市大部制改革机构占比最高为35.1%,中部地区(20.1%)改革机构占比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18.6%、18.0%)。改革机构的卫生技术人员、固定资产、业务用房面积和实有床位数均为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降低。2.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效果:通过倍差法分析,(1)大部制改革的净效应使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总收入增加了 1733.1万元,业务收入增加了1323.4万元。(2)2019年改革组提供孕产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服务的种类数均高于对照组。大部制改革的净效应使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年门诊人次增加了32751人,年出院人次增加了821.5人。(3)大部制改革的净效应使每名执业医师日均门急诊人次增加,每名执业医师日均住院床日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4)大部制改革的净效应使培训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数、因群体妇幼保健工作下基层人天数均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2019年改革组开展孕产妇危重症评审、孕产妇死亡评审和5岁以下儿童(或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3.现场调研结果:大部制改革是必要、且可行的。典型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重组四大业务部、规范业务部内科室设置并明确职能任务;建立业务部内和部间的转介机制、建立辖区群体保健与院内个体服务的衔接机制、建立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基于“大部制”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辖区管理和院内医疗保健质量安全管理协作机制等。通过大部制改革,能够促进保健与临床的融合、促进院内服务的开展、提高辖区业务管理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周期长不能满足改革需求、公共卫生经费不足影响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等问题给大部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带来负面影响。结论: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通过大部制改革推动了机构内四大业务部重组、规范业务部内科室设置,明确职能任务、建立改革相适应的制度和机制等。大部制改革在促进保健和临床的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促进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提高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质量等方面取得初步效果。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复合型人才缺乏、大部制改革相关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制约职能履行等问题,需要政府和妇幼保健机构共同努力,推动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和健康发展。

赵永杰[4](2021)在《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每个家庭都希望孕产妇能够顺利安全地度过整个孕产期并生育聪明健康的孩子,这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愿望,因此母婴安全保障与每一个家庭都息息相关,每个人都要重视,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二孩政策的放开,人们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出生人口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高,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高龄孕妇,如何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母婴安全保障服务,是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也对政府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通过对母婴安全的内容进行解读,对其重要意义进行研究阐述,并结合分析吕梁市母婴安全工作的现状及困境,发现在母婴安全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机遇,可以更好地抓住机遇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科学把握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方向,更好地为吕梁市人民提供优质的公共卫生服务。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阐述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产前、孕产期、产后三方面内容及提高群体健康水平、提升社会幸福感、带动医疗技术发展等重要意义;第二、通过制度建设、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能力建设、各辖区的情况对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进行剖析,从制度、硬件、软件等各项指标与行业照标准化进行比对,结合现阶段母婴安全保障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现状;第三、发现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各种问题,寻找并分析引发问题的各种原因;第四、分别在政府、医疗机构以及个人层面对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提出建议。吕梁市地处黄土高原,在全市13个县市区中有10个贫困县,6个国家级贫困县,4个省级贫困县,属于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对于公共卫生方面的支出制约着母婴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缺乏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卫生行政部门与医疗单位认识无法统一也影响着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本论文在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薄弱的基础上,各项数据与行业标准进行逐一比对,并通过与沿海发达地级市及省内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完成较好的地级市横向对照,以及吕梁市各辖区的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到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急需在基础设施、人员配备、工作规范、沟通协调、人群健康理念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方可达到国家相应标准。为了更好地提升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能力,提供优质的公共医疗服务,需要行政部门制定规范,加大宏观调控与沟通协调力度,积极调配资源,医疗机构按照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共同努力提高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能力,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健康权益,加大宣传力度,让母婴保障健康知识普及群众,形成良性循环。

刘成凤[5](2020)在《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妇幼保健院是我国医疗服务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组成部分。妇幼保健对于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由此,妇幼保健院的服务质量,对于国家卫生防病体系的健全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占据着优先的位置。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数据处理与深度访谈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研究方法,梳理我国妇幼卫生工作方针、法律法规及政策、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现状,探讨建设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深度剖析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存在部分问题:无独立妇幼保健院,区域功能设置繁杂;妇幼卫生人才紧缺,卫生服务供给不足;服务就诊流程复杂,患者就诊满意度较低;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医疗服务便捷性较低;基层妇幼服务不足,诊疗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基于运用公共产品理论、流程再造理论和系统论,本文提出了苏州市妇幼保健院的发展路径选择:建设独立的妇幼保健院,合理设置功能中心;强化妇幼保健人才队伍,提升卫生服务供给;优化医疗服务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加强信息工具全面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医疗;构建妇幼保健医疗网络,保障全环节妇幼保健;加强社区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等对策。

袁博[6](2020)在《国家、性别与生活 ——山东农村妇女的身份建构(1949-1965)》文中研究表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使中国形成了以父权制为核心的性别制度。广大农村妇女更因性别和所在地而被“双重”边缘化。近代以来,有识之士、党派集团和国家政权号召妇女解放、开展女权运动,但仍未改变农村妇女地位低下的现状和传统家庭角色的定位。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和论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妇女解放运动,并对乡村传统性别制度和性别观念进行了改造和重塑。农村妇女在“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的政治动员下,被正式纳入国家体系。她们的主体身份和性别关系在国家的塑造下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婚姻家庭、经济活动、身体健康、政治参与、精神世界等五个方面。婚姻制度改革在妇女解放和社会解放事业中具有重大意义。1950年《婚姻法》是国家构建以男女平等为核心的性别制度的第一步,它有力地冲击了传统婚姻家庭制度和性别权力关系。因此它得到了女性农民的支持和男性农民的误解,在新旧性别观念的博弈中得到逐步贯彻。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妇女基本确立了婚姻自主权,婚姻观念发生了转变,且获得了婚姻自由的权利,自由恋爱现象增多,离婚和再婚也不再受社会的指责。在家庭关系中,团结民主与平等和谐成为主旋律,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明显提高,并在家庭事务中获得了话语权和独立人格。但除了改变,农村妇女的家庭角色也有延续,打老婆、漠视妇女合法权益的现象仍不时发生,新旧性别观念之间的拉扯与博弈依旧存在。发动农村妇女参加社会化大生产是建国后妇女工作的重要内容。中共根据新中国国情,在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多种宣传方式,制定福利政策,运用国家力量使乡村妇女大规模地走出家门,进入公共领域,投入到生产劳动中。通过分析其参加劳动的工日、参与率等,我们发现农村妇女在生产劳动中撑起了“半边天”。在这一过程中,她们不仅获得了经济独立,而且确立了“劳动者”身份,形成了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实现了由“家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但是由于传统性别制度并未发生断裂,传统性别分工使参加劳动的妇女背负着双重责任,收入分配中也存在着两性关系的不平等。新中国成立后,为实现农村妇女的身份转型,国家积极维护其健康权,利用政治话语对妇女进行身体改造,并突出强调了妇女解放的想象。作为传统社会对女性身体规训的标志,缠足被中共以政治权力严厉禁止,并使之在50年代走向消亡,为农村妇女的公共参与解除了身体束缚。国家对农村妇女健康的保护还体现在生育变革上,包括推广新法接生和建立妇幼保健网。这不仅使分娩方式发生变化,生育空间也发生了转移。生育的现代化以及生育之痛在一定程度上的“消失”,加深了农村妇女对国家的认同,并以积极参加生产来表达感激之情,加速了身份转换。但过度的劳动使妇女们的身体出现各种问题,妇女的生理问题和特殊时期的身体便在“保护”的政策下进入公共领域和大众视野。原本属于私领域的妇女身体被纳入公领域,成为农村妇女身份社会化的重要标志。国家为农村妇女参政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济基础,因此建国后全国出现了妇女参政的第一次高潮。她们不仅参与基层民主选举,而且当选基层代表,参与地方政权管理。许多优秀农村妇女经过国家培养,走上了基层政权的领导岗位,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管理群体——农村妇女干部群体。她们成为党和政府在地方的代言人,活跃在各个基层岗位上。建国后,农村妇女组织伴随着国家权力不断下沉,以妇代会为主的基层妇女组织普遍建立起来。作为妇女“娘家”的妇代会既是党和国家联系妇女群众的纽带和桥梁,也是妇女表达政治意愿、维护权益的重要平台,使“国家”不再是高高在上、与之无直接关联的存在。但遗憾的是,这一时期农村的政治权力参与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农村妇女的政治空间较为狭小,妇女干部和妇女组织并未打破以男权为中心的乡村权力结构而处在边缘位置。五十年代的集体化生活使农村妇女们感受到了“集体欢腾”,心灵受到了一次革命般的洗礼。她们不仅在识字运动中提高了自身文化素质,还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精神振奋与文化自信。虽然国家以政治文化取代了乡村文化,但各种娱乐组织、娱乐活动使原本枯燥无味的业余生活变得多姿多彩,使农村妇女在公共场合有了合法身份并接受了国家的政治教化。同时,集体劳动、各种会议等为农村妇女提供了活动场所,给她们带来新鲜感,精神世界得到极大充实与满足。伴随各种教育运动的开展,她们的集体意识被逐渐建构起来,包括对中共和新政府的认同、爱国主义情感的深化和集体观念的树立等。与男性农民相比,农村妇女的集体思想似乎更加强烈。这也是农村妇女转变为“社会人”身份的最好证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社会主义运动使日常生活不断政治化,也使农村妇女的身份得到了全新塑造。但是受传统政治文化和性别制度的影响,性别差异始终存在。可以说,国家和性别参与了新中国农村妇女的身份重构。它们相互糅合、碰撞,对农村妇女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农村妇女逐渐改变了传统角色定位,完成了从私领域的“家庭人”向公领域的“社会人”、“国家人”的身份转换,推动了农村妇女的解放进程。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原因,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农村妇女的身份转型较为彻底,但各地在完成时间和程度上略有差异。新中国农村妇女解放运动表现出的特点与问题应促使我们对中国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力争真正实现两性平等的和谐局面。

辛蕊[7](2020)在《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母乳喂养对住院新生儿特别早产儿尤其重要。NICU护士是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的倡导者和执行者,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质量有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调查山东省部分三甲医院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知信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以期发现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提高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知信行水平,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便利选取山东省共五家医院的NICU护士 218名进行问卷调查,选用SPSS17.0软件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分析。结果:(1)NICU护士母乳喂养知识总分为(56.72± 10.92)分,母乳喂养知识缺乏。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认知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NICU工作年限、子女个数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2)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态度总分为(35.52±3.89)分,得分率为88.8%,态度普遍较积极,但对母乳喂养差错管理条目的得分较差。态度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3)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总分为(120.06± 11.38)分,得分率为85.76%,得分最差的两个维度为母乳喂养倡导和采集及运送母乳的指导。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护龄、NICU工作年限和母乳喂养培训经历。(4)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认知、态度、行为两两之间均正相关。结论:(1)NICU护士母乳喂养知识缺乏,所以应加强母乳喂养相关培训,提高NICU护士的母乳喂养认知水平。(2)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较积极,但对母乳喂养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3)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行为处于高等水平,但对住院新生儿家长的宣教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应提高NICU护士的母乳喂养宣教能力。(4)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三者之间,两两呈正相关,与知信行理论相符。

刘璐[8](2020)在《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指出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是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一项重要内容,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期我国仅有9家专科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孕产妇死亡率、婴幼儿死亡率居高不下。我国政府认识到只有不断发展、壮大妇幼人才队伍,加强妇幼保健机构建设,提升我国妇幼保健工作服务水平才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婴幼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妇幼保健机构,搭建妇幼三级信息网络,不断优化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提升妇幼保健服务水平,为母婴安全保驾护航。A市属于县级市,位于辽东半岛,下辖6个乡,15个镇,4个街道,总人口 82.4万人。由于人口分散,地区发展不均衡,导致A市妇幼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制度化缺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高龄、高危孕产妇增加,对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因此分析新形势下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理论为指导基础,对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分析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其次,对妇幼保健相关概念和公共管理理论进行阐述;再次,从组织机构、人员配备、服务能力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分析了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指出当前存在对问题,包括政府对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投入不足、妇幼保健服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机构资源利用不足、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并分析问题成因;在此基础上,从母婴安全、儿童保健、智慧医疗三个方面提出了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优化方案;最后,为保证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能最终得以实现,提出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工作制度、打造优质服务等多项保障措施。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针对性研究,不仅对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也为全国其他县级城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问题提供了参考。

金海莲,恽艳[9](2019)在《武进区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实践与体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介绍武进区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探讨提升危急重症救治水平的方法。方法加快"两个中心"建设、构建转诊救治网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完善妊娠风险防控、加强妇幼信息化建设、推进工作责任落实等。结果提升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降低孕产妇新生儿死亡率。结论建立上下分级负责、协调联动、高效运转的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筛查、评估、会诊、转诊的救治网络,保障了母婴安全。

贺巧云[10](2019)在《8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复苏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及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体会。方法:分析总结82例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及复苏体会。结果:不同孕周娩出的新生儿的窒息率不同。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主要有:胎儿宫内窘迫、羊水异常、产程异常、脐带因素、胎盘因素和早产等; 82例窒息的新生儿全部复苏成功。结论:做好产前保健,防治有关合并症,产时对具有窒息高危因素的孕妇做胎儿重点监护,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二、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2)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
    1.1 患者取药流程
    1.2 发药机工作流程
2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管理
3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管理模式的优化
4 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实践效果
5 讨论

(3)我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大部制改革的背景
        1.妇幼保健机构性质与功能定位
        2.妇幼保健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妇幼保健机构改革探索
    (二) 大部制改革
        1.大部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2.大部制改革的现状
    (三) 研究意义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一) 定量分析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效果
    (二) 调查分析典型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及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1.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2.开展大部制改革的典型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
    (二) 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方法
        2.资料分析方法
    (三) 质量控制
        1.数据收集与整理阶段
        2.典型地区现场调研阶段
    (四) 技术路线
五、研究结果
    (一) 改革机构的现状
        1.省份和地区分布
        2.改革机构基本情况
    (二) 全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效果
        1.机构收入情况
        2.院内个体服务情况
        3.辖区群体保健服务情况
    (三) 现场调研结果
        1.问卷调查结果
        2.定性访谈结果
六、讨论
    (一)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机制是影响大部制改革效果的关键因素
        1.合理设置组织架构并明确职责,根据服务人群整合服务内容
        2.建立业务部内和部间的协作机制,为服务对象提供主动连续的全生命周期服务
        3.建立辖区群体保健与院内个体服务衔接机制,鼓励临床人员从事辖区业务管理
        4.建立基于“大部制”的内部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促进保健和临床的融合
        5.建立符合大部制改革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改革提供支持
    (二)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
        1.促进保健和临床业务融合,提升服务能力
        2.促进机构公共卫生职能的履行,提高辖区妇幼健康业务管理质量
    (三)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复合型人才缺乏,且培养周期长,不能满足改革需求
        2.大部制改革相关制度和机制建立和落实有待加强
        3.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制约其公共卫生职能履行
七、结论
八、研究的创新性
九、研究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件1-6
    附件1 2015年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监测调查表
    附件2 2019年全国县区级妇幼保健机构监测调查表
    附件3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研究个人访谈提纲(院长或主管保健工作的副院长适用)
    附件4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研究个人访谈提纲(保健部部长或副部长适用)
    附件5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研究小组访谈提纲(四大业务部部长适用)
    附件6 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研究小组访谈提纲(业务和职能科室主任适用)
综述 我国妇幼保健机构发展历程的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母婴安全保障概述
    1.1 母婴安全保障主要内容
        1.1.1 产前风险防范
        1.1.2 孕产期管理与救治
        1.1.3 产后服务
    1.2 母婴安全保障重大意义
        1.2.1 提高群体健康水平
        1.2.2 提升社会幸福感
        1.2.3 带动医疗技术发展
第二章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挑战和现状
    2.1 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总体要求
    2.2 现阶段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机遇和形势
        2.2.1 吕梁市出生人口变化情况
        2.2.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机遇
        2.2.3 吕梁市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严峻形势
    2.3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现状
        2.3.1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主体现状
        2.3.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客体现状
        2.3.3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内容现状
第三章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 政府保障力度不足
        3.1.2 医疗机构保障工作开展不规范
        3.1.3 群众主动参与度低
    3.2 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政府对母婴安全保障工作投入不足
        3.2.2 医疗机构执行政策力度不强
        3.2.3 群众医疗健康观念缺乏不配合参与母婴保障安全
第四章 做好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4.1 政府层面
        4.1.1 完善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顶层设计
        4.1.2 加大母婴安全保障的投入力度
        4.1.3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培养并留住人才
    4.2 医疗机构层面
        4.2.1 提高对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认识
        4.2.2 制定标准规范业务操作
        4.2.3 加强培训提高工作能力
        4.2.4 重视健康教育工作
    4.3 公民个人层面
        4.3.1 孕产妇本人
        4.3.2 孕产妇家属及社会其他人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综述
        (二) 国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四、研究方法
        (一) 文献研究法
        (二) 访谈法
        (三) 理论分析法
        (四) 比较研究法
        (五) 归纳总结法
第一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工具
    一、基本概念
        (一) 妇幼保健
        (二) 妇幼保健院
        (三) 妇幼保健服务模式与基本职责
    二、相关理论工具
        (一) 公共产品理论
        (二) 流程再造理论
        (三) 系统论
第二章 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历史沿革及运行现状
    一、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历史沿革
    二、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
        (一) 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二) 运行现状
第三章 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妇幼保健院未独立运行,区域功能设置混乱
    二、妇幼卫生人才紧缺,卫生服务供给不足
    三、服务就诊流程复杂,患者就诊满意度较低
    四、信息化应用水平低,医疗服务便捷性较低
    五、基层妇幼服务水平低下,诊疗服务不能满足需求
第四章 国内外妇幼保健院运行与启示
    一、国外妇幼保健院运行经验
        (一) 美国模式: 构建以社区为基石的服务网络
        (二) 英国模式: 创立发达国家的基本服务模式
        (三) 日本模式: 使用颇具特色的《母子保健手册》
    二、国内妇幼保健院运行经验
        (一) 上海长宁区模式: 以强化学科建设推动妇幼保健发展
        (二) 连云港模式: 大部制集中妇幼保健服务
        (三) 柳州模式: 基于医疗体的资源共享
    三、启示
        (一) 建立家庭-社区-妇幼保健院服务体系
        (二) 无缝链接的服务流程
        (三) 优化人性化服务模式
第五章 完善苏州市妇幼保健院发展的对策研究
    一、建立独立运行的妇保医院,打造妇幼保健医疗航母
    二、强化妇幼保健人才队伍,提升卫生服务供给
    三、优化医疗服务就诊流程,提升患者就诊满意度
    四、加强信息工具全面应用,逐步实现智慧医疗
    五、构建妇幼保健医疗网络,保障全环节妇幼保健
    六、加强妇幼保健技能培训,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
结论
参考文献
访谈提纲
后记

(6)国家、性别与生活 ——山东农村妇女的身份建构(1949-1965)(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论文概况
        (一) 选题意义
        (二) 相关概念界定
        (三) 研究综述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五) 创新与不足
    二、新中国成立前山东农村妇女解放概述
第一章 婚姻家庭变革中性别关系的改变
    第一节 性别观念下的1950年《婚姻法》
        一、从父权制到男女平等性别观
        二、《婚姻法》的性别解读
        三、新旧性别观念的冲突与博弈
    第二节 山东农村妇女婚姻自主权的确立
        一、婚姻观念的转变
        二、结婚:由包办婚姻到自主婚姻
        三、离婚和再婚:由从一而终到男女平等
    第三节 家庭关系中农村妇女性别角色的“变”与“常”
        一、“变”:新家庭性别观的形成
        二、“常”:传统性别权力关系的遗留
第二章 农村妇女“劳动者”的性别分工
    第一节 国家动员妇女参加生产的性别政策
        一、开展思想教育
        二、培养妇女干部
        三、选树典型和劳模
        四、解决妇女福利问题
    第二节 传统性别分工的突破与延续
        一、“劳动者”身份的确立
        二、传统性别分工的延续
    第三节 性别差异下的收入分配
        一、劳动记工算账问题
        二、男女“同工不同酬”问题
第三章 农村妇女健康权的国家维护
    第一节 政治场域下的缠足问题
        一、“缠”与“放”之间
        二、50年代缠足的终结
    第二节 生育变革
        一、分娩方式的改变
        二、接生人员身份的重塑
        三、生育行为的组织化与规范化
        四、日常生理卫生习惯的改变
    第三节 妇女劳动者的身体与保护
        一、身体的“去性别化”
        二、劳动妇女特殊身体问题的解决
        三、记忆中的身体之痛
第四章 乡村政治空间内的性别参与
    第一节 农村妇女的基层民主参与
        一、参加基层民主选举
        二、参加基层组织,当选基层代表
    第二节 作为参政平台的妇代会
        一、妇女组织的逐步下沉
        二、农村妇女们的“娘家”
        三、乡村权力结构中的角色定位
    第三节 山东农村妇女干部群体
        一、崭露头角的妇女干部
        二、群体特征
        三、政治权力参与中的性别差异
        四、性别差异存在的原因
第五章 “集体欢腾”与“心灵革命”
    第一节 教育中的性别:农村妇女的扫盲运动
        一、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扫盲运动
        二、知识的洗礼与精神的振奋
    第二节 沉浸在集体文娱活动之中
        一、节日期间的文化活动
        二、日常文娱活动
        三、电影、广播等新式娱乐的普及
    第三节 集体化下的精神世界与集体意识
        一、精神世界的充实
        二、集体意识的建构
结语
    一、“新”身份的确立
    二、国家:农村妇女身份的塑造者
    三、性别:无法抹去的身份标签
    四、对中国农村妇女解放问题的思考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研究内容
第二章 研究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分析
    2.7 伦理学原则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
    3.2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认知
    3.3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
    3.4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行为
    3.5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相关性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分析
    4.2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认知分析
    4.3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态度分析
    4.4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的行为分析
    4.5 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相关性分析
    4.6 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性
    5.3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相关论文(已发表)

(8)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2 论文的相关概念和理论阐述
    2.1 相关概念
        2.1.1 妇幼保健相关概念
        2.1.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概念
        2.1.3 妇幼保健三级服务网络及职责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公共服务理论
        2.2.2 公共管理理论
3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现状
        3.1.1 妇幼保健管理体系组织结构
        3.1.2 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人员配备
        3.1.3 妇幼保健管理体系服务能力
    3.2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3.2.1 管理体制机制单一
        3.2.2 政府对妇幼保健体系投入不足
        3.2.3 妇幼保健服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3.2.4 基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不健全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3.1 妇幼保健资金缺口大
        3.3.2 城乡妇幼保健体系发展不均衡
        3.3.3 医务人员服务水平及意识较低
        3.3.4 监督管理机制未有效落实
4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
    4.1 方案制定的指导思想及原则
        4.1.1 指导思想
        4.1.2 基本原则
    4.2 母婴安全管理
        4.2.1 母婴安全风险管理
        4.2.2 母婴安全信息管理
        4.2.3 母婴安全应急管理
    4.3 儿童健康管理
        4.3.1 培养儿童健康生活方式
        4.3.2 儿童早期发展服务管理
        4.3.3 散居儿童健康管理
        4.3.4 残障儿童管理
    4.4 智慧医疗管理
        4.4.1 “互联网+医疗”服务
        4.4.2 人工智能应用
        4.4.3 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
5 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加强资金管理
        5.1.1 加大资金投入
        5.1.2 建立资金补充机制
    5.2 完善妇幼保健机构建设
        5.2.1 完善妇幼保健机构设施建设
        5.2.2 完善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建设
    5.3 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5.3.1 建立基地管理机制
        5.3.2 优化培训体系
        5.3.3 高水平专家授课
    5.4 优化管理工作机制
    5.5 打造优质服务
        5.5.1 加大宣传力度
        5.5.2 加强服务监管
        5.5.3 提高服务品质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武进区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实践与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情况
2 具体做法
    2.1 多措并举,加快“两个中心”建设
        2.1.1 启动阶段:
        2.1.2 运行阶段:
        2.1.3 完善阶段:
    2.2 健全网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2.2.1 完善救治网络:
        2.2.2 建立联动机制:
        2.2.3 注重多学科协作:
    2.3 分级服务,完善妊娠风险防控
        2.3.1 做好妊娠风险防控:
        2.3.2 加强妇幼信息化建设:
        2.3.3 规范高危妊娠管理:
        2.3.4 注重业务能力提升:
3 工作体会
    3.1 构建转诊救治网络是基础
    3.2 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是保障
    3.3 提升产(儿)科质量是关键

(10)8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复苏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新生儿窒息诊断
        1.2.2 窒息复苏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孕周新生儿窒息率比较(见表1)
    2.2 新生儿窒息主要原因构成比(见表2)
3 讨论
    3.1 新生儿窒息与孕周的关系
    3.2 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及措施
    3.3 新生儿窒息的复苏体会

四、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产后访视及妇女保健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 陈昊思. 中国社区医师, 2022(02)
  • [2]门诊药房自动化发药系统的建设与管理实践[J]. 盛永琴,张莹.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21(24)
  • [3]我国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大部制改革状况研究[D]. 孙昂.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21(02)
  • [4]吕梁市母婴安全保障研究[D]. 赵永杰. 山西大学, 2021(12)
  • [5]苏州市妇幼保健院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D]. 刘成凤. 苏州大学, 2020(03)
  • [6]国家、性别与生活 ——山东农村妇女的身份建构(1949-1965)[D]. 袁博. 山东大学, 2020(08)
  • [7]山东省NICU护士对住院新生儿母乳喂养知信行现状调查[D]. 辛蕊. 延边大学, 2020(05)
  • [8]A市妇幼保健管理体系优化研究[D]. 刘璐.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7)
  • [9]武进区孕产妇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实践与体会[J]. 金海莲,恽艳. 中国妇幼卫生杂志, 2019(06)
  • [10]82例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复苏体会[J]. 贺巧云.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9(04)

标签:;  ;  ;  ;  ;  

做好新生儿保健工作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