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微探针超声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内镜微探针超声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一、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查正伟,甘惠中,彭琼,孔德润[1](2022)在《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US)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SMT)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20年8月收治的SMT患者82例,患者均行EUS检查;根据EUS结果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等,比较EUS与病理结果的诊断符合率、根据EUS诊断结果制定的术前方案与实际的手术方案符合率。结果 EUS能清晰显示消化道SMT的层次来源、大小、回声、边界;经EUS诊断85例病灶,12例EUS诊断与病理诊断不一致,其中2例食管间质瘤、2例胃间质瘤、1例胃窦血管球瘤、1例副脾、1例神经鞘瘤、1例腺肌瘤、1例纤维瘤误认为平滑肌瘤,2例胃平滑肌瘤、1例胃体异位胰腺均误认为间质瘤,EUS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为85.9%(73/85);ESD手术40例,ESE手术34例,STER手术2例,EFTR手术9例,其中2例术中转腹腔镜术,术后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根据EUS制定的术前方案与实际的手术方案符合率为97.6%(83/85)。结论 EUS是诊断消化道SMT较准确的方法,对内镜下治疗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指导价值。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2](2021)在《中国结直肠肿瘤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21年, 上海)》文中指出结直肠癌确诊时多已属中晚期, 疗效不佳, 其早期发现和及早预防至关重要。与其他肿瘤一样, 结直肠癌也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 主要针对腺瘤或炎症的治疗, 阻断其发展为癌;二级预防是早诊断、早治疗, 即早期发现并干预处理, 以免进入进展期(中晚期);三级预防则属于广义的预防范畴, 主要是对于进展期的结直肠癌, 通过外科手术并在术后进行辅助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预防肿瘤再发或转移。本共识意见参考了近期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 综合了近5年国际和国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本共识意见研讨会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其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主办,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该共识意见包含60项陈述条款, 陈述的循证医学等级、表决等级标准和依据均符合研究对象、干预措施、对照、结局(PICO)原则和推荐等级的评价、制定与评估(GRADE)系统等国际有关规定。

德吉,杨锦林,王一平[3](2021)在《超声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超声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2期)、EMbase、MEDLINE(Ovi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找国内外公开发表的超声内镜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4年12月31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MetaDisc1.4及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计928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超声内镜判断结直肠黏膜癌T1m期汇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是; 0.89(95%CI:0.85~0.91)、0.87(95%CI:0.83~0.91)、5.34(95%CI:3.57~7.99)及0.17(95%CI:0.11~0.27);结直肠黏膜下层癌T1sm期汇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及阴性似然比分别是0.87(95%CI:0.83~0.91)、0.89(95%CI:0.85~0.91)、5.78(95%CI:3.65~9.15)及0.19(95%CI:0.13~0.28); T1m期和T1sm期拟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AUC)均是0.9270。结论超声内镜能较准确鉴别早期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对结直肠黏膜癌及黏膜下层癌的准确性分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其结果受检查者的经验、超声内镜的选择及频率等因素影响。超声内镜在临床上对结直肠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房静远,李延青,陈萦晅,刘思德,李鹏,时永全,田字彬,王邦茂,任建林,盛剑秋,李景南[4](2021)在《中国结直肠肿瘤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21年,上海)》文中指出结直肠癌确诊时多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其早期发现和及早预防至关重要。与其他肿瘤一样,结直肠癌也有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主要是针对腺瘤或炎症的治疗,阻断其发展为癌;二级预防是早诊断、早治疗,即早期发现结直肠癌并及时干预处理,以免进入进展期(中晚期);三级预防属于广义的预防范畴,主要是对于进展期结直肠癌,通过外科手术并在术后进行辅助化疗、放疗或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预防肿瘤再发或转移。本共识意见系参考近期国内外相关共识指南,综合近5年国际和国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而形成。共识意见研讨会由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及其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暨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承办。本共识意见包含60项陈述条款,陈述的循证医学等级、表决等级标准和依据均符合国际有关规定和惯例。

莫波[5](2021)在《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预测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蓝激光成像技术(Blue Laser Imaging,BLI)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Endo 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在预测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浸润深度方面的诊断价值,探讨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方法:本临床研究是一项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医院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经结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早期结直肠癌(CRC)的患者289例,患者在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前完成BLI-ME和(或)EUS检查并判断其浸润深度,将纳入研究患者随机分为三组:A组为蓝激光成像技术组,B组为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组,C组为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组,结果分为粘膜层至浅粘膜下层(M-SMs,浸润深度<1000μm)或深粘膜下层(SMD,浸润深度≥1000μm)。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不同内镜模式下对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对不同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一致性比较,单因素分析一致组与非一致组,组间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对比分析A组与B组患者检查所用时间与患者主观感受(1~10分)。所有病例均为单发病例,排除多灶性病例。所有病例均行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最终以术后病理为最高诊断比较。结果:1.289例早期结直肠癌(CRC)患者共289处病灶,以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诊断结直肠癌深粘膜下浸润的敏感度分别为 71.8%(28/39)、73.8%(31/42)、88.8%(32/36);特异度分别为 85.5%(59/69)、83.3%(45/54)、87.7%(43/49);准确率分别为 80.5%(87/108)、79.1%(76/96)、88.2%(75/85)。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诊断准确率优于蓝激光成像技术组及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组。2.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组与病理诊断一致的病例分别为80.5%(87/108)、79.1%(76/96)、88.2%(75/85),相较于蓝激光成像技术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0.576),以及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Kappa=0.574),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61)。3.并根据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是否一致,分为一致组与非一致组,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非一致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在年龄、病灶大小、大体形态、病变浸润深度四个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是内镜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蓝激光成像技术所用时间明显缩短(P<0.05),且患者主观感受明显优于超声内镜检查。结论:蓝激光成像技术可以预测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该方法的诊断效果与微探头超声内镜类似,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在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准确率,检查结果准确可靠,在早期结直肠癌的术前评估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姚幸雨[6](2021)在《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3D打印技术在其内镜诊治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1)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2)研究3D打印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通过患者术后返院复查随访资料获得肿瘤结局(结局定义为复发转移);2)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术后5年复发转移率,同时进行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生存分析,并对内镜手术与外科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术后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将P<0.1的危险因素再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得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手术方式复发率的比较采用校正X2检验;3)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2月我院行内镜治疗的17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的一般临床信息,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15例直径较大、结构复杂且手术过程困难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三维重建并3D打印。把3D打印模型与传统影像学检查相对比,评估3D打印技术在术前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内镜诊治过程中的指导作用。结果:1)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男性90例(58.82%),女性63例(41.18%);G1期114例(74.51%),G2期25例(16.34%),G3期14例(9.15%),接受内镜手术112例(73.20%),外科手术41例(26.80%),5年内复发转移人数26人(16.99%)。手术部位在十二指肠、食管、胃和直肠的5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1.31%、3.92%、3.27%和8.50%。采用内镜手术和外科手术的患者5年内复发转移率分别为3.92%和13.07%。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肿瘤部位、不同肿瘤直径、不同病理分级以及不同手术方式的肿瘤复发转移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ox回归模型显示,肿瘤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不同手术的复发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2)172例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中,间质瘤42例(24.42%)、平滑肌瘤105例(61.05%)、神经内分泌瘤7例(4.07%)、脂肪瘤8例(4.65%)、异位胰腺10例(5.81%)。患者年龄50.44±10.01岁,最小17岁,最大76岁;肿瘤直径1.48±1.05cm,最小直径0.3cm,最大直径6.5cm。男性89例(51.74%),女性83例(48.26%);小于55岁113例(65.70%);大于等于55岁59例(34.30%);食管76例(44.19%)、胃90例(52.33%)、十二指肠6例(3.49%);肿瘤直径小于1cm 55例(31.98%)、直径1cm-2cm之间89例(51.74%)、大于2cm 28例(16.28%);EMR切除45例(26.16%)、ESD切除92例(53.49%)、EFTR切除2例(1.16%)、STER切除31例(18.02%)、双镜联合手术切除2例(1.16%);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中,穿孔4人(2.33%),术中大出血或术后迟发性出血3人(1.74%),术中出现气腹1人(0.58%);3)15例完成3D打印的模型清晰地显示了肿瘤的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器官、大血管等结构的毗邻关系。通过3D建模软件我们可以通过调节空间角度从不同方位对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从而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将模型与所切除肿瘤进行对比,3D打印模型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发生位置、形状、大小、生长方向以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解剖学关系。结论:1)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直径、病理分级和切缘见肿瘤组织是影响患者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直径越大、病理分级越高,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越高。G1、G2期直径不超过2cm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内镜下切除经济安全有效。2)3D打印模型的清晰度远远高于CT、EUS等二维图像,同时它使肿瘤结构变得具象化,可以让医生从不同角度对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观察与判定,能够帮助医生在术前充分了解患者肿瘤情况,避免以往传统手术的相对盲目性,给予患者制定更加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

玛丽热·依玛木[7](2020)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总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探讨评价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s)内镜下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常规结肠镜检查后,组织标本活检或手术切除瘤体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s)的7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共76例患者。其中,女31例(40.79%),男45例(59.21%)。肿瘤位于低位直肠段32例(42.11%),中段25例(32.89%),下段19例(25%)。76例患者中36例行EUS检查,其中27例EUS下诊断为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s),2例诊断为间质瘤,6例诊断为脂肪瘤,1例诊断为平滑肌瘤,与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达75%(27/36)。29例病例行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22例行经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20例行经内镜黏膜下隧道肿物剥离术(STER)。另2例行电凝电切术,另3例因不同原因,未通过上述内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中69例行病理免疫组化学检查,结果证实G1级最多见,共62例,占所有病例的81.58%(62/76)。结论R-NENs以男性多见,好发于中低位直肠段,其中G1级最为常见;超声内镜技术的成熟运用虽然能够对病变性质及组织学起源进行较为准确的判断,但也存在一定的误诊,最终还是以病例结果为金标准;早期G1,G2级(R-NENs)经内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且能够提供较完整的病理学资料。

曲浩[8](2019)在《窄带成像内镜和蓝激光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对比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分别在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内镜和蓝激光(blue laser i maging,BLI)内镜下观察病变微血管和表面形态,比较窄带成像内镜及蓝激光内镜对结直肠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探究蓝激光内镜对结直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8月于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消化内科进行结肠镜检查的年龄在30-70岁之间的患者,通过普通白光内镜下诊断确诊56处(42例)肿瘤性病灶,每例患者均行窄带成像内镜及蓝激光内镜。在进行窄带成像内镜和蓝激光内镜检查之前,患者被告知检查的必要性及检查存在的风险,并签署结肠镜检查知情同意书。由同一名经验丰富的内镜医师用蓝激光内镜(BLI)及窄带成像内镜(NBI)拍摄同一肿瘤的内镜图像。每个肿瘤取两到三张内镜图像。窄带成像内镜操作顺序是:NB I模式下发现病变,采集病变图片,然后调节放大按钮,再采集放大后的病变图片。蓝激光内镜操作顺序是:首先,使用BLI-bright模式采集远距离病变图像,然后转换成BLI模式采集近距离放大图像。图像采集完毕后,删除图像中使用的程序信息(BL I或NBI)以减少偏倚。然后,对肿瘤的所有图像进行随机编号。每个肿瘤均由两名内镜专家诊断,使用公开的NBI分类,没有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信息。这两名内镜医师在本研究前均有BLI和NBI内镜操作各100例以上的经验,以减少经验不足引起的误差。如果肿瘤分型诊断意见不同,两名内镜医师可以相互协商,达成共识。所有的肿瘤均行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或外科手术将病变进行切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诊断。最后,将肿瘤图片分型与组织病理学结果对照。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BLI和NBI放大内镜的诊断准确性。P<0.05为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病灶分布:右半结肠病灶:22枚,左半结肠病灶:16枚;直肠病灶:18枚2.病理诊断结果:腺瘤34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17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5枚。3.蓝激光放大内镜下肿瘤分类和病理诊断结果:(1)A型0枚;(2)B型32枚,其中病理诊断为腺瘤27枚、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5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0枚;(3)C1型18枚,其中腺瘤6枚、黏膜内癌和黏膜下浅层浸润癌10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4)C2型4枚,其中腺瘤1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2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1枚;(5)C3型2枚,其中腺瘤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0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4.NBI放大内镜下肿瘤分类和病理诊断结果:(1)A型0枚;(2)B型35枚,其中病理诊断为腺瘤3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5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0枚;(3)C1型15枚,其中腺瘤4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9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4)C2型4枚,其中腺瘤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3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1枚;(3)C3型2枚,其中腺瘤0枚、黏膜内癌及黏膜下浅层浸润癌0枚、黏膜下深层浸润癌2枚。5.NBI分类中BLI放大诊断准确率为73.2%(41/56),与NBI放大诊断准确率78.6%(44/56)接近。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39,P=0.508,P>0.05)。结论:蓝激光放大内镜可以预测结直肠肿瘤的组织病理学诊断和浸润深度,该方法的诊断效果与NBI放大内镜相似。

朱建华[9](2019)在《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ultrasonography EUS)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进一步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主要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径大小不等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经常规电子结肠镜检查初步诊断;小探头超声内镜(EUS)下诊断,明确病变大小、肠壁分层来源、浸润程度及周边血管、淋巴结转移情况等,指导取活检和ESD拟切除范围及深度;严格掌握ESD治疗适应症,对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在0.5-1.2cm病灶行ESD治疗,内镜下标识预切除范围,粘膜下多次注射、黏膜切开、病变剥离及创面处理;术后常规病理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及联合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囊泡突出素(Synaptophysin Syn)、嗜铬颗粒蛋白A(Chromogranin-A CgA)、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CEA、p53 等检验;定期随访复查内镜及相关检查。结果:18例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直径0.5-1.2cm,直径平均0.6±0.2cm。超声内镜提示病灶来源于黏膜下层和/或黏膜深层低回声病变,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晰,无固有肌层、血管浸润及周边淋巴结肿大。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下均一次性完整剥离无穿孔,术中出血6例,予以Dualknife刀头电凝止血,病灶基底部与周缘病理无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残存;免疫组织化学检验Syn94.4%(17/18)、CgA83.3%(15/18)、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44.4%(8/18)、CEA0.0%(0/18)、p53 0.0%(0/18)提示诊断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且预后良好。随诊1月一60个月无复发。结论:肿瘤直径<1.2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前给与超声内镜检查明确肿瘤所在直肠肠壁间分层来源、大小、回声性质、与固有肌层及周边淋巴结及组织器官情况,选择ESD治疗安全有效。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长期随访观察,对肿瘤分级高、存在淋巴管浸润的患者应积极评估远处转移风险。

丁科枫[10](2016)在《超声内镜对结直肠粘膜下病变的诊治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 EUS)在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结直肠黏膜下病变进行EUS检查。根据黏膜下病灶的起源层次,部分患者接受深挖活检、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回顾性分析超声内镜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超声内镜检查的74例患者中.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28例(均位于直肠);脂肪瘤15例(其中位于回盲部4例横结肠1例升结肠8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间质瘤2例(固有肌层和粘膜肌层各一例);外压性改变14例(9例卵巢肿瘤,2例淋巴结,3例盆腔肿瘤);囊肿5例(横结肠4例、升结肠1例);气囊肿1例;乙状结肠子宫内膜异位3例;直肠周边恶性肿瘤侵犯4例;肠道淋巴瘤2例。通过接受深挖活检、EUS-FNA、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所有病灶均获得最终病理。最终病理和超声内镜诊断符合率为68/74(91.9%),其中2例EUS考虑直肠类癌最后病理确诊为粘膜肌层来源的平滑肌瘤。1例考虑脂肪瘤最终确诊为肠道淋巴瘤。2例考虑直肠周边恶性肿瘤最终为炎性包块,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最终诊断为直肠癌。结论:超声内镜能清晰的显示消化道各层结构,能清楚显示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大小,起源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并且能精确地判断各种病变的性质,进而指导结直肠黏膜下病变的治疗。

二、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检查与治疗方法
        1.2.1 超声内镜检查
        1.2.2 内镜治疗
        1.2.3 术后标本处理及病理检查
        1.2.4 术后治疗及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超声内镜下SMT发生的部位及层次
    2.2 消化道SMT在超声内镜下表现
    2.3 超声内镜与病理诊断的符合情况
    2.4 根据EUS诊断结果制定的手术方案
3 讨 论

(3)超声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文献检索策略
    1.4 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1.5 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
    1.6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与偏倚风险评价结果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EUS对T1m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分析结果
        2.3.2 EUS对T1sm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分析结果
        2.3.3 Meta回归分析
3 讨论

(4)中国结直肠肿瘤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21年,上海)(论文提纲范文)

一、筛查高危人群
二、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
    1.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一级预防
    2.散发性结直肠腺瘤的二级预防
三、结直肠癌的二级预防
四、结直肠癌的三级预防
五、遗传性结直肠癌的预防
六、炎症性肠病癌变的预防
七、结语

(5)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预测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件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内镜技术诊断早期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3D打印技术在其内镜诊治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Abstract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预后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3D打印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中的应用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3.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 综述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诊治现状和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手术器械
        1.1 研究对象
        1.2 仪器设备
    2 内容与方法
        2.1 R-NENs内镜下诊断方法
        2.2 R-NENs内镜下治疗方法
        2.3 术后处理与观察
        2.4 随访
        2.5 观察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1 一般临床资料
    2 术前EUS诊断特点及其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
    3 内镜下治疗R-NENs
    4 术后随访结果
讨论
    1 R-NENs的临床病理特征
    2 R-NENs的术前及术后诊断
    3 内镜下治疗R-NENs
    4 内镜下诊治R-NENs的前景与展望
    5 本研究的局限性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专业型硕士学位攻读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
导师评阅表

(8)窄带成像内镜和蓝激光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一般材料
    2.患者选择
        2.1 纳入对象
        2.2 排除对象
    3.实验方法
        3.1 实验器材及药品
        3.2 术前准备
        3.3 评分标准
        3.4 检查方法
        3.5 诊断标准
    4.统计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9)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器械选择
    2.2 术前准备
    2.3 超声内镜检查
    2.4 手术步骤
    2.5 术后处理
    2.6 病理诊断
    2.7 随访
3. 结果
    3.1 内镜及EUS表现
    3.2 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3.3 并发症
    3.4 预后及随访
4. 讨论
    4.1 术前诊断
    4.2 治疗选择
    4.3 病理检查
    4.4 并发症、预后
5.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超声内镜对结直肠粘膜下病变的诊治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器材及方法
        1.2.1 仪器
        1.2.2 试剂
        1.2.3 药物
    1.3 超声内镜的诊断标准及其操作规范
        1.3.1 超声内镜的诊断标准[12-15]
        1.3.2 操作规范[16-19]
    1.4 治疗方法
    1.5 术后处理及随访
    1.6 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1.6.1 肠壁穿孔
        1.6.2 肠道出血
        1.6.3 系膜撕裂
        1.6.4 气体爆炸
2 结果
    2.1 超声内镜对直肠疾病的诊断符合率
    2.2 结直肠粘膜下病变的诊断
        2.2.1 神经内分泌肿瘤
        2.2.2 脂肪瘤
        2.2.3 结肠套细胞淋巴瘤
        2.2.4 慢性炎症或肉芽肿
        2.2.5 间质瘤
        2.2.6 囊肿
        2.2.7 卵巢癌外压
    2.3 治疗情况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超声内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
    1、诊断
        1.1 判断消化道黏膜下肿物的起源与性质
        1.2 判断恶性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
        1.3 明确不明原因占位性病变的性质
        1.4 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比较
    2、治疗
        2.1 EUS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引流
        2.2 EUS引导下腹腔神经丛阻滞(EUS-CPN)
        2.3 EUS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
        2.4 EUS介导下进行食管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
        2.5 EUS引导下细针注射术(EUS-FNI)
    3、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经内镜微探头超声检查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内镜对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J]. 查正伟,甘惠中,彭琼,孔德润. 中华全科医学, 2022(02)
  • [2]中国结直肠肿瘤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21年, 上海)[J].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 中华消化杂志, 2021(11)
  • [3]超声内镜对早期结直肠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的Meta分析[J]. 德吉,杨锦林,王一平.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21(09)
  • [4]中国结直肠肿瘤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21年,上海)[J]. 房静远,李延青,陈萦晅,刘思德,李鹏,时永全,田字彬,王邦茂,任建林,盛剑秋,李景南. 胃肠病学, 2021(05)
  • [5]蓝激光成像技术联合微探头超声内镜预测早期结直肠癌浸润深度的诊断价值[D]. 莫波. 西南医科大学, 2021
  • [6]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同手术方式疗效比较及3D打印技术在其内镜诊治中的应用[D]. 姚幸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7]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内镜下诊断与治疗[D]. 玛丽热·依玛木.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窄带成像内镜和蓝激光内镜诊断结直肠肿瘤浸润深度的对比研究[D]. 曲浩. 青岛大学, 2019(02)
  • [9]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内镜粘膜下剥离治疗的临床研究[D]. 朱建华.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2019(03)
  • [10]超声内镜对结直肠粘膜下病变的诊治价值[D]. 丁科枫. 苏州大学, 2016(06)

标签:;  ;  ;  ;  ;  

内镜微探针超声对结直肠黏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