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一、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文献综述)

褚银飞[1](2021)在《基于HLA的多领域仿真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

闫祥海[2](2020)在《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拖拉机是量大面广的重要农业动力装备,“中国制造2025”及“农机装备发展行动方案(2016-2025)”对拖拉机产品创新发展提出了以智慧农业、精准农业为目标,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核心,拖拉机新产品向大功率、高速、低耗、智能方向和高效复式的现代作业方式发展的新要求。动力换挡传动系(PST)是拖拉机的关键动力传动部件,可实现作业过程中动力不中断自动换挡,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拖拉机,使拖拉机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安全性及作业效率得到了显着提高。试验验证作为先进产品开发研制的重要技术之一,贯穿于产品需求分析、设计、研制、使用等全生命周期。虚拟试验将计算机仿真技术、测控技术、通信技术相结合,为产品的性能试验、指标考核、品质评价提供了试验新技术,将试验环境、试验系统和试验产品转换为数字化模型,测试参数的修改、控制策略的优化、试验过程的控制等在计算机上运行,消耗少、周期短、零排放,可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有效的先验指导。本研究为提高PST虚拟试验的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及实时性,设计了基于体系架构的PST虚拟试验系统。通过研究PST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发了涵盖模型构建、试验设计、试验运行、试验管理及试验结果评价功能的虚拟试验支撑平台,对开展拖拉机PST性能试验验证奠定了基础。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构建关键技术。根据PST试验特征,分析了PST虚拟试验功能和性能需求,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及运行原理。在对比分析高层体系结构(HLA)与数据分发服务(DDS)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HLADDS复合体系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框架,开发了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虚拟试验系统支撑平台,为提高系统可扩展性、模型重用性、模型互操作性和实时性提供了框架支撑。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互连关键技术。在分析HLA、DDS数据交互机理及数据映射关系的基础上,对比了3种HLA与DDS互连方案,制定了基于桥接组件的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方案。基于元模型理论和Rational Rose平台建立了桥接组件元模型和组件UML模型,制定了模型映射规则。利用Rational Rose双向工程功能,对桥接组件UML模型进行了代码转换,生成了插件框架代码。提出了基于桥接组件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方式和基于最小时间戳下限(LBTS)的虚拟试验时间推进算法,完善了PST虚拟试验系统数据交互机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体系建模关键技术。分析了模型改造的体系建模方法,在PST多领域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PST机械组件、PST液压组件、PST控制组件和基于Access数据库的载荷组件。分析了组件间消息对应关系,对仿真组件和载荷组件进行了HLA封装。建立了PST试验台架组件和PST控制器组件,对其进行了DDS数据类型和主题封装。实现了PST仿真组件、载荷组件和物理组件与PST虚拟试验系统的融合。研究了PST虚拟试验管理与人机交互关键技术。分析了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对虚拟试验基本指令格式进行了定义,开发了试验流程基本指令集库,利用XML Schema语言定义了标准的虚拟试验流程文件格式。分析了PST虚拟试验结果数据特征及数据管理原理,利用实体-联系图(E-R图)描述了数据管理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开发了基于数据库与版本控制系统(VCS)的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功能。利用UML统一建模语言,建立了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和动态活动图,开发了界面友好的试验管理组件。对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进行了分析,基于Lab VIEW软件开发了试验监控组件。研究了PST虚拟试验验证关键技术。测取了拖拉机机组犁耕、旋耕和驱动耙3种作业田间实验的PST输出轴转矩载荷,采用经验模态分解软阈值降噪方法对载荷进行了预处理,采用边界局部特征尺度延拓算法抑制了载荷分解过程中出现的端点效应。通过对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建立了典型单工况、综合多工况下PST虚拟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对试验数据中隐含的PST挡位、作业工况和换挡信息等关键参数进行了提取。研究了基于灰度关联法和经验模态分解法的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一致性检验方法。对桥接组件数据传输时延和传输吞吐量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桥接组件满足系统设计需求。对PST电控单元性能、换挡离合器接合规律、起步品质和换挡品质进行了虚拟试验,虚拟试验与台架试验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证明了PST虚拟试验系统的有效性。研发的虚拟试验系统具有可扩展、模型重用、模型互操作及实时的优势,为拖拉机新产品的开发验证提供了新方法与技术。

李浩钊[3](2019)在《基于多分辨率模型的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城际铁路列控系统是一个集成了计算机、无线通信、自动控制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的复杂系统,相较于既有列控系统,其在系统结构、设备功能、运行方式上具有新的特点,令目前铁路现场已有的培训手段难以直接运用于该系统的生产运营中,对系统的运用普及造成了一定阻碍。故研究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相关培训平台,在系统推广、职工技能提高、铁路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现有培训方式的不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文采用多分辨率建模方法研究了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仿真培训平台,从不同角度、多个层次研究系统的运行原理、故障情况及其解决措施,满足铁路不同岗位职工的培训需求。论文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从结构、功能、场景三个方面分析了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层次性,明确了系统的层次结构特点;提出了仿真系统的培训功能需求,确定了其目标功能类别;设计了仿真系统的整体框架,从调度、单车、设备三个层次完成后续的研究工作。(2)对应仿真系统的整体框架,分别建立了路网级—列车群区间追踪模型、单车级—单车自动运行模型与设备级—设备交互与功能实现模型等三个多分辨率等级模型,研究了系统的层次信息与运行过程,并对各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保证了模型的正确性。(3)采用MRMS形式化方法研究了多分辨率模型间的联系,用数学语言研究了列车在自动运行与聚合聚解过程中的系统结构变化与模型联系;提出了适用于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特点的一致性维护方法,设计了一致性维护流程,解决了非并发情况下模型间的不一致问题。(4)采用高层体系结构框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实现,完成了仿真联邦定义、成员划分以及FOM设计等内容;设计了仿真管理子系统用以完成联邦的运行控制、分辨率切换控制、仿真结果分析等工作;编制了 10条仿真培训序列,并依据序列内容展示了仿真系统的培训效果,验证系统所达到的培训目标。本文所建立的仿真培训平台已投入莞惠线电务段生产现场试用,通过分析现场回馈的数据,培训平台在职工技能培养、系统认知、生产技能提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涂鹏[4](2019)在《联合试验平台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研制》文中提出目前,联合实验平台(HIT-Joint Test Platform,H-JTP)中的资源以组件形式存在。组件式试验资源封装方便,且可重用、可组合应用,但是使用过程中需要使用任务规划工具、容器和运行监测软件等辅助工具,目前存在着脱离各种辅助工具软件,只利用中间件构建试验系统的需求,参考美军试验与训练使能体系结构,需提供应用程序式的试验资源。本课题就是要开发联合试验平台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Joint test platform application softwar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Environment,JIDE),以提高靶场资源构建人员开发应用程序式试验资源的效率。本文研究了JIDE的功能需求,JIDE需要实现工程管理、代码编辑、自动代码生成、资源管理、中间件设置,对象模型设置,编译链接和程序调试功能。以Eclipse CDT(Eclipse C++Development Toolkit)为基础,通过插件扩展机制实现JIDE。利用Eclipse CDT平台功能实现代码编辑、编译链接和程序调试功能。开发工程管理插件,用于提供管理H-JTP应用程序工程的能力。分析Eclipse CDT工程模板注册机制,实现H-JTP应用程序工程的注册、创建和管理。开发资源管理插件,用于提供管理、操作和使用资源的能力。分析Eclipse CDT视图扩展机制,实现中间件库、对象模型的添加、删除和更新。研究数据库存储方式,实现中间件库、对象模型的存储。开发工程服务插件,用于提供Qt转换,中间件设置,对象模型设置和自动代码生成这些辅助功能。分析菜单扩展的方式,研究Qt转换方法、中间件设置方法、对象模型设置方法和基于Freemarker模板引擎自动代码生成方法,实现H-JTP应用程序式试验资源构建过程中的辅助性功能。经过测试表明,JIDE运行可靠。构建的应用程序式试验资源能够与其他应用程序式试验资源和组件式试验资源完成信息交互,能够参与试验,完成试验任务,符合H-JTP规范。

马健[5](2018)在《水下生产系统建模及生产流动特性视景仿真研究》文中提出水下生产系统是深水油气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下生产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变化是影响水下生产和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本文在深入研究水下生产视景仿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水下生产过程中工艺预测评估和预演等问题,依托虚拟现实技术,对水下生产系统进行视景仿真研究及开发。基于Vega Prime虚拟引擎,分别对虚拟漫游系统设计、分布式交互仿真、场景及管道流动特性进行可视化需求分析,研究LOD、DOF等高效的三维建模技术,建立海底地形、海水、海草等海洋模型,开发设计沉浸式海洋场景;建立水下设备模型,搭建水下生产场景;开发设计视景仿真窗口界面,实现界面按键功能;开发用户漫游模式,完成水下生产仿真系统虚拟漫游场景设计。基于HLA框架,在Matlab数值仿真和Vega Prime视景仿真之间建立数据传输机制,为保持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实时性,基于渐进网格模型简化算法,采用LOD高效层次建模中视角约束、动态图像变化率约束条件作为判断准则,剔除不在视景窗口中的设备模型,降低简化算法计算的复杂度;同时引入用户兴趣度,提出一种多约束模型简化算法,在满足系统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模型简化。对水合物生成机理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合适的水合物生成条件预测模型,引入天然气水合物中混合物对水相活度的贡献度常数,对混合物浓度进行校正,改进水合物生产条件预测模型,给出水合物生成预测区域图,利用图像简化原理,分析计算四类水合物预测模型并分别建立三维模型;研究垂直上升管道和水平管道内两相流流型形成条件,结合工况数据,分析预测目标油气田生产管道中存在的流型,选择合适的流型转换模型,通过实验得出两相流流型分布图像,通过简化图像,分析计算得出管道内两相流流型状态转换的数学模型并分别建立三维模型;建立模型库,对场景中的所有模型进行统一存储;最后,通过模型的实时调用方法,实现水下生产管道内流动特性的可视化。

徐小生[6](2016)在《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是为不同规模的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系统分析、构建、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辅助工具,满足一类或几类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研究需求。本文围绕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开展如下研究。首先,研究了HLA中的联邦集成方式,本文提出利用封装了共享内存和中断回调机制的中间件技术(简称共享内存中间件)把专业领域模型从HLA仿真框架中剥离出来,实现专业领域模型与HLA仿真框架的分离。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基于共享内存中间件的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开发流程、组成结构、仿真流程和特征,总结由于共享内存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对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框架结构来解决相关问题。其次,研究了HLA中的联邦结构和联邦成员运行过程,基于共享内存和中断回调机制的中间件技术提出了HLA适配器及HLA适配器自动生成方法,实现联邦成员开发与联邦集成的自动化,简化基于共享内存中间件的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系统的开发过程,提高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效率。再次,研究了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技术。提出了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智能管理模式,设计了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资源描述方式、资源组织形式和过程管理方法,给出了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流程。最后,通过用例分析、设计类分析和管理界面展示了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的开发与实现。给出一个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应用例子检验其框架结构的合理性和设计实现的可行性。

湛进[7](2013)在《基于HLA的软件框架自动生成工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分布式交互仿真(DIS: Distributed Interactive Simulation)技术以其对仿真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仿真模型的可重用设计以及高的仿真设计与实现效率成为现代系统仿真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为充分获得DIS技术在复杂大系统仿真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高层体系结构(HLA:High LevelArchitecture)支持仿真模型的开放、可重用以及接口的标准化,为分布式仿真提供了基础协议,并逐步成为分布式仿真的标准。本论文是基于HLA的接口规范和仿真软件运行支撑环境(RTI:Run-timeInfrastructure),研究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系统框架代码的自动生成工具,在降低仿真联邦的开发难度、提高仿真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效率、提高仿真模型的可重用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详细介绍和分析了HLA/RTI的基本原理,在研究一般性联邦开发顺序流程和时间管理的基础上,针对雷达仿真系统设计出一种流水线式的仿真结构,将每个仿真节点设计为界面层、仿真计算层、网络层以及应用管理层的四层结构,对框架各层的通用代码进行了抽象与封装。2、在设计的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对框架的差异化部分研究。按照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软件功能分析与设计以及软件实现的过程,对工具开发过程的各个步骤进行了描述,最后完成了针对框架代码中与交互内容部分的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和实现。3、针对脉冲雷达仿真的实例,对由框架代码自动生成工具产生的框架代码进行了测试。在验证设计结果正确性的同时,和手工完成的联邦的设计开发过程进行了比对,从而验证用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开发仿真系统的高效率。4、本文完成的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软件框架代码自动生成工具可直接应用于雷达仿真联邦的开发,可大幅提高分布式仿真系统的研制效率,保证仿真模型的可重用性。

曹鹏飞[8](2011)在《基于Web服务的HLA联邦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HLA (High Level Architecture)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具有分布性、交互性、异构性、时空一致性和开放性等特点,但目前的HLA体系结构由于语言和平台的依赖性强;联邦成员同RTI的耦合度高;RTI只能在局域网或者专用网中运行,使得仿真资源无法共享等瓶颈问题,日益不能适应大规模化、网络化的仿真应用需求。针对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存在的以上缺点、瓶颈,本文采用Web服务技术,对HLA的联邦架构、原生RTI及联邦成员进行Web服务封装,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论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了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体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使用Web服务实现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系统带来的优势。2)设计了基于Web服务的HLA联邦架构,提出完全服务化的联邦开发方法,解决了不同仿真应用的二次服务封装问题,实现了架构的通用和可重用。3)设计并实现了基于Web服务的RTI,解决了Web服务数据类型与Java数据类型转换、联邦成员接口回调服务、向下兼容原有联邦成员等问题。4)设计并实现了WS联邦成员框架。通过对基于框架的WS联邦成员代码生成技术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WS联邦成员代码生成器。5)利用本文基于Web服务的联邦架构、WS-RTI和WS联邦成员代码生成器构建基于Web服务的HLA文本信息交互联邦。与其它采用Web服务技术实现的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应用相比,本文主要有如下创新点:1)在WS-RTI中使用配置信息维护联邦成员同RTI的交互状态,解决了基于HTTP的SOAP协议无法保留状态的问题。状态维护不受计算机设置的限制,更具灵活性。2)将WS联邦成员代码中同RTI交互的公共部分进行抽象,形成WS联邦成员框架。屏蔽WS联邦成员同RTI交互的实现细节,降低了WS联邦成员代码编写复杂度,实现了高效的WS仿真应用开发。由本文的研究表明,设计实现的基于Web服务的HLA联邦,实现了广域网范围的仿真资源重用,实现了异构数据结构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了系统的生成效率,提高了仿真系统的可重用性和互操作性。

马成,肖田元,范文慧[9](2010)在《基于MDA的两层HLA技术研究》文中提出HLA缺乏由仿真模型构建联邦成员的统一开发框架,所有联邦成员均是平等的,即体系结构是一种平面关系,联邦成员级的模型重用仍然是一种静态重用,无法实现模型动态加入不同FOM的联邦。提出了一种基于MDA的两层HLA框架FIA/FEI,首先将MDA引入HLA仿真建模,给出了MDA和HLA融合的途径。继而提出了突破了现有HLA的平面结构的资源管理联邦的思想,以支持对元模型的管理和基于元模型的仿真应用联邦的动态组合和FOM信息的动态配置,实现基于元模型的资源重用与共享,提高了HLA的模型资源动态重用与共享能力,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框架的可行性。

曹鹏飞,姚世军[10](2010)在《Web服务化的HLA邦员框架代码重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提出一种基于Web服务的邦员框架代码开发方法,设计一种基于Internet网络的邦员框架代码生成工具,该工具将系统之间的功能调用转换为服务的调用,可更好地实现仿真应用之间的互操作,使联邦开发者在仿真系统开发时不必考虑RTI及其底层接口等相关细节,在重用仿真资源时不必考虑各自运行平台和开发环境的差异,实现跨平台的资源共享和互操作。

二、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2)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PST原理、结构及试验技术
        1.2.1 PST原理与结构
        1.2.2 PST性能与评价方法
        1.2.3 PST试验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PST虚拟试验原理、方法与现状
        1.3.1 虚拟试验概念与原理
        1.3.2 PST虚拟试验现状与发展趋势
        1.3.3 虚拟试验系统构建方法与特点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
    2.1 PST虚拟试验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功能需求
        2.1.2 系统性能需求
    2.2 PST虚拟试验系统构建原理
        2.2.1 功能实现模块
        2.2.2 数据传输模块
        2.2.3 运行管理模块
    2.3 PST虚拟试验系统设计
        2.3.1 支撑体系对比分析
        2.3.2 基于HLA的虚拟试验系统
        2.3.3 基于HLA-DDS的虚拟试验系统
        2.3.4 虚拟试验系统硬件支撑平台
    2.4 PST虚拟试验系统技术分析
    2.5 小结
第3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桥接组件开发
    3.1 HLA与 DDS数据交互机理
        3.1.1 HLA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2 DDS体系数据交互机理
        3.1.3 体系间数据映射关系
    3.2 基于桥接组件的HLA与 DDS互连
        3.2.1 HLA与 DDS互连方案设计
        3.2.2 桥接组件结构原理分析
    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开发
        3.3.1 元模型理论
        3.3.2 桥接组件元模型
        3.3.3 基于元模型的桥接组件UML模型
        3.3.4 模型映射及桥接组件插件生成
    3.4 虚拟试验系统时间管理
        3.4.1 时间推进方式
        3.4.2 时间推进算法
    3.5 小结
第4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建模
    4.1 基于体系的多领域建模方法
        4.1.1 HLA多领域建模方法
        4.1.2 DDS多领域建模方法
    4.2 系统仿真组件建立
        4.2.1 PST机械组件
        4.2.2 PST液压组件
        4.2.3 PST控制组件
    4.3 系统载荷组件建立
        4.3.1 载荷数据库
        4.3.2 载荷组件SOM
        4.3.3 组件间消息映射关系
    4.4 系统物理组件建立
        4.4.1 PST试验台架组件
        4.4.2 PST控制器组件
    4.5 组件接口封装
        4.5.1 仿真组件HLA封装
        4.5.2 载荷组件HLA封装
    4.6 小结
第5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试验管理与监控
    5.1 试验管理组件运行原理
        5.1.1 试验管理组件架构
        5.1.2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基本指令
        5.1.3 试验管理组件流程文件
        5.1.4 试验管理组件数据管理
    5.2 试验管理组件设计
        5.2.1 试验管理组件静态类图
        5.2.2 试验管理组件动态活动图
        5.2.3 试验管理组件界面
    5.3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及设计
        5.3.1 试验监控组件运行原理
        5.3.2 基于LabVIEW的试验监控组件设计
    5.4 小结
第6章 PST虚拟试验系统产品试验验证
    6.1 试验验证载荷环境建立
        6.1.1 田间实验载荷获取
        6.1.2 EMD软阈值载荷降噪
        6.1.3 载荷统计特性分析
        6.1.4 载荷频次外推与合成
    6.2 试验数据分析与处理
        6.2.1 试验关键参数提取
        6.2.2 基于一致性检验的试验数据有效性评估
    6.3 系统桥接组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1 数据传输时延性能测试与分析
        6.3.2 数据传输吞吐量性能测试与分析
    6.4 虚拟试验系统试验验证分析
        6.4.1 电控单元虚拟试验分析
        6.4.2 离合器接合规律虚拟试验分析
        6.4.3 起步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4.4 换挡品质虚拟试验分析
    6.5 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语词汇表
附录 I 桥接组件代码框架文件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基于多分辨率模型的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列控系统培训方式研究现状
    1.3 列控系统仿真研究现状
        1.3.1 国外列控仿真研究现状
        1.3.2 国内列控仿真研究现状
    1.4 论文研究内容与结构
2 多分辨率建模与HLA理论基础
    2.1 多分辨率建模理论基础
        2.1.1 多分辨率模型的作用
        2.1.2 多分辨率建模关键属性定义
        2.1.3 多分辨率建模形式化描述
    2.2 HLA理论基础
        2.2.1 HLA关键组成部分
        2.2.2 多分辨率建模与HLA的关系
    2.3 基于多分辨率模型/HLA的研究流程定义
    2.4 本章小结
3 城际铁路列控系统多分辨率建模研究
    3.1 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简介
        3.1.1 城际铁路列控系统车载设备构成
        3.1.2 城际铁路列控系统地面设备构成
    3.2 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框架设计
        3.2.1 城际铁路列控系统的层次性分析
        3.2.2 仿真培训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3.2.3 仿真培训系统框架设计
    3.3 城际铁路列控系统多分辨率模型的建立
        3.3.1 路网级-列车群区间追踪模型
        3.3.2 单车级-单车自动运行模型
        3.3.3 设备级-设备交互与功能实现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多分辨率模型的形式化与一致性研究
    4.1 列车自动运行过程的形式化研究
    4.2 列车运行聚合聚解过程的形式化研究
        4.2.1 列车运行聚合聚解过程的形式化分析
        4.2.2 聚合聚解仿真验证
    4.3 列车模型的一致性维护设计
        4.3.1 一致性问题的起因
        4.3.2 列车模型的一致性维护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HLA的仿真培训系统设计与验证
    5.1 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设计
        5.1.1 HLA联邦成员划分
        5.1.2 实体FOM设计
        5.1.3 仿真管理子系统设计
    5.2 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效果验证
        5.2.1 培训系统的硬件环境
        5.2.2 仿真培训系统运行流程
        5.2.3 培训序列的效果验证
    5.3 培训系统试用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索引
表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联合试验平台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目的意义
        1.1.1 课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1.1 H-JTP组件式资源工作原理
        2.1.2 H-JTP应用程序式资源开发流程
        2.1.3 集成开发环境设计要求
    2.2 基于Eclipse的软件架构及系统构成
        2.2.1 Eclipse架构介绍
        2.2.2 JIDE系统构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JIDE功能模块设计与实现
    3.1 Eclipse架构的插件开发方法
    3.2 工程管理插件开发
        3.2.1 需求分析
        3.2.2 插件结构设计
        3.2.3 插件实现
    3.3 资源管理插件开发
        3.3.1 需求分析
        3.3.2 插件结构设计
        3.3.3 插件实现
    3.4 工程服务插件开发
        3.4.1 需求分析
        3.4.2 插件结构设计
        3.4.3 插件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JIDE资源集成与测试
    4.1 JIDE资源集成
        4.1.1 本地仓库搭建
        4.1.2 Eclipse插件集成
    4.2 JIDE软件测试
        4.2.1 JIDE功能测试
        4.2.2 H-JTP应用程序式试验资源能力测试
    4.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水下生产系统建模及生产流动特性视景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课题来源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下生产系统
        1.2.2 HLA联邦框架
        1.2.3 多层次模型简化技术
        1.2.4 水合物生产预测方法
        1.2.5 气液两相流流型判断模型
        1.2.6 虚拟现实技术
    1.3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水下生产系统可视化仿真功能分析及设计
    2.1 水下生产仿真系统需求分析
        2.1.1 虚拟漫游系统设计需求
        2.1.2 分布式交互仿真
        2.1.3 场景建立
        2.1.4 水下生产管道流动特性可视化需求分析
    2.2 可视化系统场景搭建
        2.2.1 高效三维建模技术研究
        2.2.2 沉浸式海洋环境建立
        2.2.3 水下生产场景建立
    2.3 交互式漫游设计开发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HLA框架的渐进网格模型优化算法设计
    3.1 基于HLA联邦框架
        3.1.1 联邦构架
        3.1.2 数值仿真与视景仿真接口设计
    3.2 渐进网格算法
        3.2.1 边塌陷方法
        3.2.2 渐进网格的实现过程
    3.3 基于渐进网格LOD模型对象优化设计
        3.3.1 重要度优先级排序方法
        3.3.2 LOD约束条件
        3.3.3 用户兴趣度
    3.4 模型优化算法改进与实现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下生产系统管道流动特性可视化研究
    4.1 水合物生成条件及机理研究
    4.2 水合物生成模型研究
        4.2.1 热力学模型选择与改进
        4.2.2 水合物生成数学模型
        4.2.3 水合物生成三维模型
    4.3 水下生产管道两相流流型分析
    4.4 水下生产管道两相流流型分析
        4.4.1 两相流流型转换模型
        4.4.2 两相流流型三维模型
    4.5 水下生产管道流动特性可视化
        4.5.1 模型库建立
        4.5.2 管道流动特性可视化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6)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架构
    2.1 基于共享内存中间件的模型集成
        2.1.1 共享内存中间件
        2.1.2 模型封装方式
    2.2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系统开发流程
    2.3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系统分析
        2.3.1 系统组成结构
        2.3.2 系统仿真流程
        2.3.3 系统特征分析
    2.4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分析
        2.4.1 管理功能需求
        2.4.2 管理特征分析
        2.4.3 管理问题总结
    2.5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架构设计
        2.5.1 架构设计思想
        2.5.2 框架结构设计
        2.5.3 内部接口设计
    2.6 小结
第三章 HLA适配器自动生成技术
    3.1 HLA介绍
    3.2 HLA仿真分析
        3.2.1 HLA仿真联邦的逻辑结构
        3.2.2 HLA仿真成员的运行过程
        3.2.3 HLA仿真问题总结
    3.3 HLA适配器
        3.3.1 HLA适配器技术要求
        3.3.2 HLA适配器技术原理
        3.3.3 HLA适配器运行流程
        3.3.4 HLA适配器交互模式
    3.4 HLA适配器自动生成方法
        3.4.1 HLA适配器代码框架设计
        3.4.2 HLA适配器代码生成模板设计
        3.4.3 HLA适配器代码生成方法
        3.4.4 HLA适配器自动生成过程
    3.5 小结
第四章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技术
    4.1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模式
    4.2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资源管理
        4.2.1 资源的描述
        4.2.2 资源的组织
    4.3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过程管理
        4.3.1 仿真过程管理
        4.3.2 开发过程管理
    4.4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流程
    4.5 小结
第五章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实现与应用
    5.1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实现
        5.1.1 用例分析
        5.1.2 设计类分析
        5.1.3 管理界面
    5.2 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应用
        5.2.1 剧情想定
        5.2.2 系统分析
        5.2.3 系统仿真
    5.3 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7)基于HLA的软件框架自动生成工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仿真软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仿真程序包和仿真语言
        1.2.2 一体化建模与仿真环境
        1.2.3 智能化建模与仿真环境
        1.2.4 面向对象的仿真软件
        1.2.5 分布交互仿真软件
    1.3 雷达仿真系统概述
    1.4 联邦软件框架自动生成工具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5 本文研究内容和文章结构安排
第二章 HLA 开发理论
    2.1 HLA 简介
        2.1.1 HLA 仿真系统结构
        2.1.2 HLA 规则
    2.2 RTI 简介
        2.2.1 RTI 的概念和特点
        2.2.2 RTI 重要接口函数服务
    2.3 OMT 简介
    2.4 联邦成员的开发运行过程
        2.4.1 联邦开发与运行过程模型
        2.4.2 联邦成员程序流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邦软件框架研究与设计
    3.1 框架分析
    3.2 框架流水线结构设计
        3.2.1 雷达系统仿真结构
        3.2.2 流水线结构设计
    3.3 仿真节点分层架构设计
        3.3.1 辅助类设计
        3.3.2 应用管理层设计
        3.3.3 界面 GUI 层设计
        3.3.4 仿真计算层设计
        3.3.5 网络层设计
        3.3.6 各层的交互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软件自动生成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4.1 工具开发目标
    4.2 工具实现方法
        4.2.1 开发模板文件和 FOM/SOM 文件
        4.2.2 FOM/SOM 文件的读取
        4.2.3 代码的生成
    4.3 工具开发流程
    4.4 工具开发内容
        4.4.1 工具的结构设计
        4.4.2 工具的实现
        4.4.3 工具的界面设计
    4.5 工具的使用说明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具开发实例对比测试
    5.1 按照一般流程开发仿真实例
        5.1.1 非工具方式开发回波信号产生联邦成员
        5.1.2 非工具方式开发接收机距离压缩联邦成员
    5.2 使用工具开发仿真实例
        5.2.1 用工具开发回波信号产生联邦成员
        5.2.2 用工具开发接收机距离压缩联邦成员
    5.3 对比分析
        5.3.1 开发效率对比分析
        5.3.2 工具开发优势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基于Web服务的HLA联邦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于HLA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与Web服务集成的研究现状
        1.2.2 联邦成员代码生成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综述
    2.1 HLA概述
        2.1.1 基本概念
        2.1.2 规则(Rules)
        2.1.3 对象模型模版(OMT)
        2.1.4 接口规范(Interface Specification)
        2.1.5 运行支撑环境(RTI)
    2.2 Web服务技术核心及标准概述
        2.2.1 Web服务技术
        2.2.2 Web服务基本架构模型
        2.2.3 Web服务协议栈
        2.2.4 Web服务核心协议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Web服务的RTI设计与实现
    3.1 基于Web服务的联邦架构
        3.1.1 基于Web服务的联邦架构分析
        3.1.2 基于Web服务的HLA联邦架构设计
    3.2 WS-RTI的设计
        3.2.1 WS-RTI基本结构设计
        3.2.2 WS-RTI运行流程
        3.2.3 WS-RTI配置文件设计
    3.3 WS-RTI的实现
        3.3.1 系统概要
        3.3.2 RTI大使服务
        3.3.3 WS联邦成员代理
        3.3.4 联邦成员大使服务代理
        3.3.5 数据转换
        3.3.6 配置中心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Web服务的联邦成员代码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
    4.1 联邦成员运行流程分析
    4.2 WS联邦成员架构设计
    4.3 WS联邦成员框架设计与实现
        4.3.1 WS联邦成员框架设计
        4.3.2 WS联邦成员框架实现
    4.4 WS联邦成员代码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
        4.4.1 基于框架的WS联邦成员的开发
        4.4.2 WS联邦成员代码生成工具的设计
        4.4.3 WS联邦成员代码生成技术实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Web服务的HLA文本信息交互联邦的实现
    5.1 联邦想定及联邦设计
    5.2 文本信息交互终端联邦成员开发
        5.2.1 SOM开发
        5.2.2 利用生成工具生成部分
        5.2.3 功能层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MDA的两层HLA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MDA应用于HLA
    1.1 MDA架构
    1.2 PIM到PSM相互转化
    1.3 PSM模型向代码层转换
2 基于MDA的两层HLA架构
    2.1 资源管理联邦
    2.2 元模型向联邦成员的映射
3 基于MDA的扩展HLA的实现
4 结论

四、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研究与实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HLA的多领域仿真支撑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褚银飞.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2]拖拉机动力换挡传动系虚拟试验关键技术研究[D]. 闫祥海. 河南科技大学, 2020(06)
  • [3]基于多分辨率模型的城际铁路列控仿真培训系统研究[D]. 李浩钊. 北京交通大学, 2019(01)
  • [4]联合试验平台应用软件集成开发环境研制[D]. 涂鹏.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5]水下生产系统建模及生产流动特性视景仿真研究[D]. 马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6]导弹攻防分布式仿真管理设计与实现[D]. 徐小生.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6(04)
  • [7]基于HLA的软件框架自动生成工具研究[D]. 湛进.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1)
  • [8]基于Web服务的HLA联邦设计与实现[D]. 曹鹏飞.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1(08)
  • [9]基于MDA的两层HLA技术研究[J]. 马成,肖田元,范文慧. 系统仿真学报, 2010(11)
  • [10]Web服务化的HLA邦员框架代码重用性研究[J]. 曹鹏飞,姚世军.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0(10)

标签:;  ;  ;  ;  ;  

HLA联邦成员软件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