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化学实验教学——从喷泉实验谈起(论文文献综述)
王燕[1](2021)在《基于真实情境下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文中认为
张阿芳,陈波,陈启明[2](2021)在《多色双喷泉实验》文中研究说明在氨气和氯化氢气体的单喷泉实验基础上,设计了集两种气体的制备、收集、验满、尾气处理、气体反应、喷泉实验与试剂回收利用于一体的连续性实验。主要实验仪器装置由团队自行设计、定制,操作简便,由玻璃活塞控制喷发顺序,实现多色多样的喷泉。该实验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实验的魅力与价值。
谢瑶[3](2021)在《STSE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以凉山州越西县Y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学习兴趣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中提到把“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作为目的。特别是对于偏远落后、生源差的彝族地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成为学校和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化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源于社会,是一门与STSE密不可分的科学。《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非常重视STSE教育理念在化学中的渗透,同时新教材在编写时许多内容也体现了化学与STSE的密切联系。在高中教学设计中渗透STSE知识是体现STSE教育理念的最佳途径。因此,本研究的主题确定为通过在教学设计中渗透STSE知识来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本文围绕STSE教育理念,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目的,研究在彝族地区实际教学中如何渗透STSE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首先采用文献法了解学习兴趣和STSE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其次对本校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来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情况。通过调查发现,本校学生学习兴趣的总平均分在70分左右,表现为对化学学习不怎么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课业太繁重以及化学课不够生动导致了化学学习太枯燥。对教师采用访谈法来了解教师对学习兴趣和STSE教育的看法。对于学习兴趣,本校大多数老师都认为不是很重要,而对于STSE,本校教师了解和运用得都不多。最后,在对调查结果、课标和教学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为目标,选取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前两节内容进行案例设计并选取两个班级进行实践。实践结果发现,实验班的测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并且从学习兴趣后测情况来看,实验班的学习兴趣总平均分也有明显提升,对照班的几乎不变。同时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也切身感受到了STSE教育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
牛璐[4](2019)在《绿色化学教育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人类生活越来越智能,也越来越便捷。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人类向自然地扩张也越来越迅速,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也是愈加严重,当自然不堪承受压力开始对人类进行反击的时候,人类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为了能够在不牺牲环境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化学技术与生产,绿色化学应运而生。绿色化学自产生以来都是化学学科的前沿学科,但是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逐渐开始将绿色化学融入高等教育,后来又走向初等教育。目前我国中学化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本篇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利用绿色化学教育来培养高中生的环保意识。本篇论文在践行可持续发展、落实STSE教育、贯彻我国育人要求、促进新课标实施的研究意义下,依据罗杰斯的学习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以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等理论,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中施行现状的文献,发现相较于国外我国在绿色化学教育及环保意识的培养方面起步都比较晚,但是从相关文献的数量及发表时间来看,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利用绿色化学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逐渐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的研究重点。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对乌鲁木齐部分高中生的绿色化学知识及环保意识做了现状调查,从数据中发现目前高中生在有关绿色化学方面基础知识缺乏,即使有要保护环境的想法但环保知识缺乏、环保意识不强,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相对不足,不能有效的利用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等等。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的分析,针对问卷中反映出的各项问题,在本篇论文中提出以下利用绿色化学教育来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的途径:首先是树立化学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只有老师具备环保教育意识才能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第二,在必修教材中利用绿色化学知识来培养高中生的环保意识;第三,在作业习题中渗透绿色化学知识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第四,在化学实验中利用绿色化学知识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第五利用多媒体教学来培养高中生的环保意识。最后,回顾本论文研究的全过程,认为本论文中不足的地方有调查范围不够广泛、调查时间不够充足、文献查阅数量有限,望在日后的研究中取长补短,将研究做到尽善尽美。
齐会玲[5](2019)在《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学习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科学教育是培养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各国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教育属于科学教育。通过对我国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分析发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其中HPS(History、Philosophy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教育指的是将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内容融合在教学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它所强调的诸多教育价值内容与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有很高的契合度。此外,新课程标准还在增强课程实施的指导性方面凸显了HPS教育的内容。因此本研究将HPS教育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探究运用HPS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收集相关文献,简述有关HPS教育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对相关重要概念给予概括,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基于HPS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内容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在湖北某高中按照系统化的教学设计选取两个平行班进行实验对比教学。另外选择新课程标准中必修课程与《必修一》内容相关的两个主题采用HPS教学模式在本文中各展示一个教学设计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自评、听课教师评价、学生考试成绩等方式进行统计分析可知,基于HPS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以下影响:(1)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2)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性(3)使学生看待问题更具全面性(4)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一定提高(5)能够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6)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前期不明显)。最后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建议,同时对本次研究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叶利军[6](2018)在《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指出对学生而言,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视为创新的源泉,同时也是学生理应具有的能力之一。故而,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系统地研究了高中生化学提问能力现状,提出了对应的策略,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干预,以研究提升效果,对教师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言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总计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次问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内容以及方法,简要阐述了本次论文写作的价值。第二部分是关于高中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的理论研究。第三部分是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评价标准的建构。第四部分是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和数据分析了解当前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现状。第五部分为提高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的策略与效果分析,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给予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开展教学干预,在一段时间后检验提升效果。第六部分是总结,对前文研究成果以及内容进行合理归纳、整理,进而介绍本次研究具体结论、创新点以及存在的不足。本次研究结论具体如下:就整体而言,目前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现状并不理想,整体得分偏低,目的、实质、认知水平以及提问数量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情况如下:从性别角度而言,男生在语言组织能力方面有待提高。而女生认知水平较强,但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有待提高。从年级角度而言,高三学生问题数量明显多于其他两个年级,而高一年级与高二年级学生提问数量有待提高。从学习成绩角度而言,学优生的提问质量与数量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的提问数量与质量均有待提高。从班级层次而言,重点班学生的提问目的、实质,提问的数量以及提问者的认知水平都优于平行班,平行班提问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提高学生提问意识、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实行分组学习、因材施教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四种方式,以期为教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提供思考。其中,本人采用分组学习、因材施教的方式对高中某班级教学进行干预,效果较为明显,也证明本文所提措施确实具有可行性。
张洁[7](2018)在《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演示实验有利于帮助学生能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和掌握化学的规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学环境的限制或者是实验过程存在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够明显。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现代设备弥补了传统的教学工具的不足,促进了教学形式的更新。利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来解决演示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我们提出高中化学实验演示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主要是想从演示实验微视频方面开发出一些有利于化学教学的资源,方便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通过了解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基础,分析当前我国化学实验教学视频资源的建设现状;随后对教师问卷调查,了解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开展情况和实验视频的使用情况。在此基础上,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微学习理论、视听教学理论和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为理论指导,梳理归纳出教材中化学演示实验三大部分视频资源内容:化学基本实验的操作、元素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课本中的【科学探究】和【科学视野】模块知识实验。进一步总结了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设计需要遵循的五个原则:科学性原则、时效性原则、碎片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陈述了运用微视频制作技术,录制和编辑了新的演示实验微视频的过程,并以实例进行说明。为检验开发的演示实验微视频在实际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玉林市第一中学高一14班、15班为研究对象,实施了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本课题的实践效果进行分析,重点研究了实验演示视频的开发与使用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成绩、学生的实验技能的变化情况。得出以下结论:实验演示视频的开发与应用有助于提升老师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掌握实验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就是说,我们制作的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是有效的。由于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的局限性以及研究者自身精力、能力的限制,本研究尚存一些不足,因而所制作的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有待在今后进一步完善和进行教学实践。
任正盼[8](2018)在《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代教育事业正在全面发展,在落实基础教育同时,更加注重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素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逐渐体现出来。如何将科学素养在教育中落实并提升成为当代教育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20世纪后期,我国引进西方的HPS教学模式,此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提升科学素养。情境教学以丰富的情境素材和生动的情境创设深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将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HPS教学模式为主体进行适当修改,保留原有教学主线,融入情境教学,建构出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并给出融入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性指导。利用整合后的模式对化学理论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进行系统地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研究,选择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进行教学对比,实验班进行该模式教学,对照班进行正常教学。以“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否提升”作为检验整合模式在高中化学实践效果的依据,最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学业成绩分析,内容包括“科学本质观范畴的三个维度”和“学生对整合模式中教学阶段设置的兴趣态度”两方面。研究表明:该模式对促进学生科学本质观的理解有显着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构建有一定促进作用。由此可知,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的整合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已初见成效,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是提升科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李秋苹[9](2017)在《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修模块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经成为现今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落实化学核心素养是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梳理国内外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以我国已经确认的化学核心素养体系为基础,依据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编制问卷调查,对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现状进行测查。根据调查结果和有关教学理论,通过“教材栏目设置、教材呈现方式、课后习题设计”三个方面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材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有利于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要素,结合对教材的研究提出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在教育实习期间,将这些策略应用于高一化学教学中,最后,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初步了解到这些策略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对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起到一定帮助。
李文婷[10](2016)在《“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以宁夏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例》文中提出《化学教学论实验》是高等院校化学师范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着重培养化学师范生独立从事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本研究将项目化学习模式引入《化学教学论实验》课程中,分别从设计方案、实施方案、评价方案三方面对“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索。通过师生的实时反馈可以得出:“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具有时效性和创新性,能够改变师范生的原有学习方式,可以为高等师范教育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概述。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在综述了“化学教学论实验”和“项目化学习”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的理论探索。对国内、国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对项目化学习的概念、涵义、要素、理论基础等进行梳理,为构建“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提供理论依据。第三部分:“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理论构建。借助5W1H分析方法,依次确定了项目设计目的、框架和原则,项目实施框架、流程和原则,项目评价主体、方式和细则等内容,完成“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的理论构建。第四部分:“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实践应用。一方面是探索教师如何组织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准备、启动、实施、评价、总结五个阶段中,教师如何制定计划、落实行动和反思改进;另一方面是探索师范生如何实施项目化学习,在项目准备、开题、实施、结题和评价反思五个阶段中,师范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第五部分:实施效果评价及总结。笔者分别从问卷调查、集体访谈、作品分析等方面进行实施效果分析。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对研究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和不足之处进行反思。
二、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化学实验教学——从喷泉实验谈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化学实验教学——从喷泉实验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2)多色双喷泉实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分析 |
2 改进实验 |
2.1 实验原理 |
2.2 试剂和仪器 |
2.3 实验步骤 |
2.4 实验结果 |
3 实验的优点 |
4 教学建议 |
(1) 压强差原理。 |
(2) 颜色反应。 |
(3)创新实验。 |
(3)STSE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以凉山州越西县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 |
1.1.1 社会的需求 |
1.1.2 高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3 实际教学的需求 |
1.2 研究背景 |
1.2.1 国内外学习兴趣发展概况 |
1.2.1.1 国外发展概况 |
1.2.1.2 国内发展概况 |
1.2.2 国内外STSE发展概况 |
1.2.2.1 STSE的由来 |
1.2.2.2 国外发展概况 |
1.2.2.3 国内发展概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1.4.1 研究的方法 |
1.4.2 研究的思路 |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2.1.1 兴趣 |
2.1.2 学习兴趣 |
2.1.3 化学学习兴趣 |
2.1.4 STSE教育 |
2.2 理论基础 |
2.2.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3 “生活即教育”理论 |
第3章 前测结果分析 |
3.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2 学生学习兴趣调查结果分析 |
3.2.1 问卷表的产生及内容 |
3.2.2 问卷结果统计分析 |
3.2.2.1 信度、效度分析 |
3.2.2.2 差异性检验 |
3.2.2.3 具体题目分析 |
3.3 教师对学习兴趣及STSE的认识 |
第4章 基于STSE教育理念的实践研究 |
4.1 高中化学教材关于STSE内容分析 |
4.2 STSE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
4.3 案例设计 |
4.3.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 |
4.3.2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学设计 |
第5章 案例的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
5.1 实践结果 |
5.1.1 问卷结果后测分析 |
5.1.2 后测成绩分析 |
5.1.3 课堂反馈结果分析 |
5.1.4 访谈结果分析 |
5.2 对后续案例开发启示 |
第6章 研究结果与不足 |
6.1 研究结果 |
6.2 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1: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问卷表 |
附录2: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3: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4:前测成绩单 |
附录5:后测成绩单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 |
(4)绿色化学教育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践行可持续发展 |
1.2.2 落实STSE教育 |
1.2.3 贯彻国家育人要求 |
1.2.4 促进新课标的实施 |
1.2.5 发挥化学的积极性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
2.1 绿色化学概念 |
2.2 绿色化学十二原则 |
2.3 绿色化学的5R理念 |
2.4 环保意识的概念 |
2.5 研究的理论依据 |
2.5.1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
2.5.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2.5.3 建构主义 |
2.5.4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2.5.5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
3 绿色化学对高中生环保意识培养的现状调查及研究 |
3.1 绿色化学在中学化学教育的实施现状 |
3.2 高中生对待绿色化学态度分析 |
4 利用绿色化学教育对高中生环保意识培养的途径 |
4.1 高中化学老师要树立环保教育理念 |
4.2 在必修中利用绿色化学教育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 |
4.3 在习题中利用绿色化学教育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 |
4.4 在实验中利用绿色化学教育培养高中生环保意识 |
4.5 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
5 结论、反思及展望 |
5.1 结论 |
5.2 反思及展望 |
后记 |
附录一 :化学必修教材实验内容分析 |
附录二 :高中生绿色化学及环保意识调查问卷 |
参考文献 |
(5)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学习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研究进展及新课程标准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二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及理念 |
第二章 HPS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HPS教育的内涵 |
第二节 HPS教育的理论依据 |
第三章 HPS教学模式及优化策略 |
第一节 HPS教学模式 |
第二节 HPS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
第四章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
第一节 教学设计总体策略 |
第二节 教学设计案例 |
第五章 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实践与效果分析 |
第一节 实践内容 |
第二节 实践效果分析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一节 基于HPS教学模式在本研究中取得的效果 |
第二节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
第三节 反思与展望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的思路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高中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的理论研究 |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
2.1.1 问题 |
2.1.2 提问 |
2.1.3 提问能力 |
2.2 问题的分类 |
2.3 问题的评判标准 |
2.4 提问的技巧 |
3 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评价标准的建构 |
3.1 建构提问能力评价标准的依据 |
3.2 提问能力评价标准制定的原则 |
3.3 提问能力评价的标准化量表 |
4 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
4.1 调查设计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调查对象 |
4.1.3 调查工具的设计 |
4.1.4 调查的实施 |
4.1.5 问卷调查信效度检验 |
4.2 现状整体描述 |
4.2.1 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 |
4.2.2 问卷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
4.3 问卷调查背景差异性分析 |
4.3.1 性别 |
4.3.2 年级 |
4.3.3 学习成绩 |
4.3.4 班级层次 |
5 提高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的策略与效果分析 |
5.1 提高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的策略 |
5.1.1 提高学生提问意识 |
5.1.2 营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
5.1.3 分组学习,因材施教 |
5.1.4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5.2 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提升效果分析 |
5.2.1 实验对象与方法 |
5.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6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的创新 |
6.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不同层次课后作业样例 |
致谢 |
(7)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基于演示实验微视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需求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实验微视频研究现状 |
1.2.2 国内演示实验微视频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综述法 |
1.5.2 问卷调查法 |
1.5.3 访谈法 |
1.5.4 行动研究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微视频 |
2.1.2 微视频教学资源 |
2.1.3 化学演示实验 |
2.1.4 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 |
2.2 理论基础 |
2.2.1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微学习理论 |
2.2.3 视听教学理论 |
2.2.4 多媒体学习认识理论 |
2.2.5 认知负荷理论 |
3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应用“微视频”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内容 |
3.3 调查对象 |
3.4 调查实施 |
3.5 调查结果及分析 |
3.5.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3.5.2 课堂教学开展演示实验的情况 |
3.5.3 实验视频资源的使用情况 |
4 高中化学演示微视频的资源开发 |
4.1 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的设计原则 |
4.1.1 科学性原则 |
4.1.2 时效性原则 |
4.1.3 碎片性原则 |
4.1.4 主体性原则 |
4.1.5 实用性原则 |
4.2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内容选择 |
4.3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制作流程 |
4.4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录制形式 |
4.5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应用形式 |
5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内容 |
5.3 研究对象 |
5.4 研究变量 |
5.5 开发的实验演示微视频案例 |
5.5.1 “化学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内容的微视频资源 |
5.5.2 “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实验”内容的微视频资源 |
5.5.3 “科学探究和科学视野”内容的微视频资源 |
5.6 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在教学中应用效果的分析 |
5.6.1 教师访谈 |
5.6.2 学生成绩 |
5.6.3 学生对演示实验微视频的看法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不足与展望 |
注释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视频资源在应用现状的问卷调查(教师版) |
附录2 2017年秋季期玉林市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价检测 |
附录3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课堂教学效果访谈调查 |
附录4 演示实验微视频应用于教学学生问卷 |
在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HPS教育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2 HPS教育的国内研究现状 |
1.3.3 情境教学的国外研究现状 |
1.3.4 情境教学的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 |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HPS |
2.1.2 HPS教学模式 |
2.1.3 情境教学 |
2.1.4 科学本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情境主义教学观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三章 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建构 |
3.1 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建构 |
3.2 实施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模式的策略 |
3.2.1 建立化学史材料包 |
3.2.2 关注学生思维活动 |
3.2.3 情境呈现方式多样性 |
3.2.4 设置多元化活动形式 |
第四章 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模式的教学设计 |
4.1 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模式的化学理论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
4.2 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模式的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
4.3 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模式的化学技能性知识的教学设计 |
第五章 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景教学整合的教学实践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过程 |
5.2.1 研究方法 |
5.2.2 研究对象 |
5.2.3 编制问卷 |
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9)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修模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0.1 选题背景 |
0.1.1 对我国教育现状的思考 |
0.1.2 适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
0.1.3 必修模块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
0.2 研究现状 |
0.2.1 国内外“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0.2.2 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教学研究现状 |
0.3 研究意义 |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0.4.1 研究内容 |
0.4.2 研究方法 |
第1章 本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1.1 相关概念阐述 |
1.1.1 素养 |
1.1.2 科学素养 |
1.1.3 化学科学素养 |
1.1.4 核心素养 |
1.1.5 化学核心素养 |
1.2 研究理论基础 |
1.2.1 终身学习理论 |
1.2.2 STSE教育理论 |
1.2.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1.2.4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章 关于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现状的问卷调查 |
2.1 调查问卷的编制 |
2.1.1 调查问卷设计步骤 |
2.2 调查的具体实施 |
2.3 问卷处理及调查结果分析 |
2.3.1 问卷的处理 |
2.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章 从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角度研究必修教材 |
3.1 必修教材的功能定位 |
3.1.1 面向全体高中生,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
3.1.2 为学生后续选修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
3.2 教材栏目的设置对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
3.2.1 有利于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
3.2.2 有利于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3.2.3 有利于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
3.2.4 有利于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
3.3 教材呈现方式对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
3.3.1 教材中的图片解读有利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培养 |
3.3.2 教材中的图片有利于“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形成 |
3.4 课后习题设计对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
3.4.1 有助于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
3.4.2 有助于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
第4章 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必修模块教学策略 |
4.1 教学策略 |
4.1.1 关注核心知识,感受“学科本质与思想方法” |
4.1.2 关注探究活动,强化“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
4.1.3 创设情境,关注学习价值,体会“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
4.1.4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加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
4.2 教学案例与实践 |
4.2.1 教学案例一: 《氯气的性质》 |
4.2.2 教学案例二: 《氧化还原反应》 |
4.3 效果反馈 |
4.3.1 学生的反馈 |
4.3.2 教师的反馈 |
4.3.3 教学实践反思 |
第5章 结论与思考 |
5.1 研究结论与存在不足 |
5.1.1 结论 |
5.1.2 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
5.2 对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
附录1 |
附录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以宁夏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化学教学论实验”为师范生创造了实验教学研究的平台 |
1.1.2 项目化学习具有培养师范生实验教学研究能力的独特优势 |
1.1.3 项目化学习模式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 |
1.2 研究综述 |
1.2.1 “化学教学论实验”的综述 |
1.2.2 高等教育领域中项目化学习的综述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1 教师教学维度 |
1.3.2 学生学习维度 |
1.4 研究内容 |
1.4.1 构建“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 |
1.4.2 探索“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实施过程 |
1.4.3 分析“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实施效果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行动研究法 |
1.5.3 案例分析法 |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探索 |
2.1 项目化学习概述 |
2.1.1 项目化学习的概念 |
2.1.2 项目化学习的涵义 |
2.1.3 项目化学习的要素 |
2.2 项目化学习的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
2.2.3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
2.3 项目化学习的意义 |
第三章 “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模式构建 |
3.1 指导思想 |
3.1.1 宏观指导思想 |
3.1.2 微观指导思想 |
3.2 总体思路 |
3.2.1 What——明确做什么 |
3.2.2 Why——行动的目的和意义 |
3.2.3 Who——行动中扮演的角色 |
3.2.4 When——行动的计划 |
3.2.5 Where——在哪里行动 |
3.2.6 How——行动步骤 |
3.3 设计方案 |
3.3.1 设计框架 |
3.3.2 设计目的 |
3.3.3 设计原则 |
3.4 实施方案 |
3.4.1 实施框架 |
3.4.2 实施目标 |
3.4.3 实施流程 |
3.4.4 实施原则 |
3.5 评价方案 |
3.5.1 评价主体 |
3.5.2 评价方式 |
3.5.3 评价原则 |
3.5.4 评价细则 |
第四章 “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案例 |
4.1 准备阶段 |
4.1.1 计划 |
4.1.2 行动——培训如何实施项目化学习 |
4.1.3 反思 |
4.2 启动阶段 |
4.2.1 计划 |
4.2.2 行动——破冰之旅 |
4.2.3 行动——专题讲座 |
4.2.4 反思 |
4.3 实施阶段 |
4.3.1 计划 |
4.3.2 行动——项目准备 |
4.3.3 行动——项目开题 |
4.3.4 行动——项目实施 |
4.3.5 行动——作品制作 |
4.3.6 行动——项目结题 |
4.3.7 反思 |
4.4 评价阶段 |
4.4.1 计划 |
4.4.2 行动——培训如何进行项目化学习评价 |
4.4.3 反思 |
4.5 总结阶段 |
4.5.1 计划 |
4.5.2 行动——实验技能大赛 |
4.5.3 行动——优秀作品展览 |
4.5.4 行动——作业汇总 |
4.5.5 行动——项目短片汇报 |
第五章 实施效果调查与讨论 |
5.1 实施前访谈(学生) |
5.2 实施前访谈(指导教师) |
5.3 问卷调查 |
5.4 实施后访谈(学生) |
5.5 实施后访谈(指导教师)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1.1 理论探索层面 |
6.1.2 教师实践层面 |
6.1.3 学生实践层面 |
6.2 辐射效应 |
6.3 反思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公开发表论文 |
参与课题 |
参与教材编写 |
学术交流和实践经历 |
所获奖项 |
四、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化学实验教学——从喷泉实验谈起(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真实情境下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D]. 王燕. 海南师范大学, 2021
- [2]多色双喷泉实验[J]. 张阿芳,陈波,陈启明. 化学教学, 2021(06)
- [3]STSE提升彝族地区高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 ——以凉山州越西县Y中学为例[D]. 谢瑶. 西华师范大学, 2021(12)
- [4]绿色化学教育对高中生环保意识的培养研究[D]. 牛璐. 新疆师范大学, 2019(05)
- [5]基于HPS教学模式的高中化学学习效果研究[D]. 齐会玲.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6]高中生化学学科提问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叶利军.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7]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微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 张洁. 广西师范大学, 2018(01)
- [8]基于HPS教学模式与情境教学整合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研究[D]. 任正盼. 河南师范大学, 2018(01)
- [9]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必修模块教学研究[D]. 李秋苹.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10]“化学教学论实验”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实践 ——以宁夏大学化学师范专业为例[D]. 李文婷. 宁夏大学, 2016(02)
标签:核心素养论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论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