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同基因型烟草成熟期钾在植株内的迁移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胡玮[1](2019)在《嫁接对烤烟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烟叶钾含量与烤烟品质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烟叶钾含量偏低,普遍低于国际上优质烟叶钾含量25g/kg的标准,这成为制约中国优质卷烟发展的一个瓶颈。品种、施肥、土壤、气候及栽培管理均影响烟叶含钾量,其中不同烟草品种钾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筛选钾高效吸收型烟草品种、并以此为砧木与优质烤烟接穗嫁接,在应对我国烤烟烟叶钾含量普遍偏低这一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对25份烟草材料进行钾效率品种筛选,得到钾高效的马里兰烟草品种五峰2号。之后通过水培试验,以筛选出的钾高效利用品种马里兰烟五峰2号和大面积种植的烤烟品种云烟87为材料,研究在低钾胁迫和正常供钾条件下嫁接对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不同嫁接处理根系细胞膜上K离子通道的内向电流状况,结合K+通道和转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明确K+在不同处理下的跨膜运输机制;结合X-射线微区分析K+在植株根系由表皮到中柱的横向运输状况;通过烤烟下胚轴横截面K+流速的测定,探讨不同处理下钾在烤烟地上部和地下部之间的转运及利用情况。通过根分生区K+流速和使用K+通道和质膜H+-ATPase抑制剂后根分生区K+流速的测定,分析嫁接技术对烤烟钾的运输与钾饥饿条件下的应对机制产生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砧木和接穗反馈调节机制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田间试验验证嫁接对烤烟生长、含钾量、品质及工业利用的影响,为今后的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1.以25份烟草资源为供试材料(2份马里兰烟、3份白肋烟和20份烤烟),分别在正常供钾(300kg K/hm2)和钾饥饿(30kg K/hm2)条件下布置大田试验开展不同烟草种质资源的钾效率评价,通过各品种的烟叶钾含量、钾利用指数(KUI)、钾利用效率(KUE)以及钾敏感度(KS)表现对其进行了分类。通过聚类分析,筛选出5个钾高效品种,8个钾常效品种和12个钾低效品种。5个钾高效品种分别为五峰2号、达白1号、鄂烟3号、云白2号和五峰1号。其中马里兰烟草品种-五峰2号(W)在高钾和低钾水平下其烟叶含钾量分别为5.13%和3.18%,为各参试品种的最高值,比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值高了129.01%和84.8%。2.以上述筛选出来的钾高效品种马里兰五峰2号为砧木、云烟87为接穗(Y/W)进行嫁接,显着提高了烟株的吸钾量和K+利用效率,与未嫁接的云烟87自根苗相比,Y/W的整株K+吸收量和K+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9.5%和13.6%。嫁接提高烤烟幼苗钾效率表现的生理机制可以归因于:(1)增强了K+吸收潜力、亲合力和养分流入根系的速度,同时最小吸收阀值更低。其中与未嫁接的自根苗(Y)相比,Y/W处理K+最大吸收速率(Imax)在正常供钾(5mmol L-1)和低钾胁迫(0.5mmol L-1)条件下分别提高了51.08%和71.52%;(2)分别使用CsCl(钾离子通道抑制剂)和Na3VO4(质膜H+-ATPase抑制剂)对烤烟根系进行预处理,发现低钾胁迫下Y品种烤烟根系K+吸收模式主要为依赖于钾转运蛋白的高亲和系统(HATS),而W品种K+吸收模式为高亲和系统(HATS)和低亲和系统(LATS)共同发挥作用。这说明嫁接能够通过改变烤烟根系K+吸收模式的方式来应对低钾胁迫;(3)增强了根系K+通道内向电流强度;(4)通过观察根系横截面各组织中K+分布状况的能谱图,发现不同嫁接组合烤烟根系K+横向转运效率的差异与其进入表皮和皮层的能力无关,而与穿过内胚层到中柱薄壁细胞的装载能力有关。正常供钾条件下,Y和W/Y处理中K+富集环的出现,说明内胚层细胞中存在K+转运屏障,嫁接能够消除该屏障的影响增加K+由外根组织向中柱的转运效率;(5)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明确了不同钾水平下K+的在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的流速和流向差异,在低钾胁迫下K+的相对运输方向是由地下部向地上部运输,正常供钾则相反;(6)钾吸收转运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低钾胁迫条件下NHA1、NVP1、SKOR和AKT2上调表达,这说明了烤烟通过改变能量供应分配和激活地上部K+通道的转运效率,降低了低钾胁迫对烤烟生长的抑制作用。3.以五峰2号为砧木嫁接显着提高了云烟87的光合同化力。通过对烤烟长势、光合色素、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Rubisco初始活性的研究发现:(1)正常供钾时各处理光合色素含量没有差异,而嫁接显着减少了低钾胁迫下光合色素的降低幅度;(2)缺钾会造成烟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的显着下降,同时胞间CO2含量(Ci)显着上升,出现气孔限制。通过嫁接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缓解。与未嫁接的自根苗相比,Y/W处理的PN上升了33.6%;(3)叶绿素荧光分析结果表明缺钾会造成片PSII反应中心的效率降低、开放反应中心占比下降、热耗散增加,而嫁接可以有效地提高低钾胁迫条件下烤烟叶片中PSII的电子转移效率,减少非辐射能量耗散,增强还原力;(4)低钾胁迫可以显着降低各嫁接组合烟叶的Rubisco初始活性,而以W为砧木的嫁接组合不管在何种钾水平下Rubisco初始活性都显着高于以Y为砧木的嫁接组合,这对于烤烟叶片的CO2固定有着重要意义;(5)在低钾胁迫时的非气孔限制、PSII反应中心效率下降和生化因子障碍是烤烟叶片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结合前文的研究结果,可以认为嫁接对烟叶光合作用的提升源于砧木对K+吸收利用效率的提高。4.以五峰2号为砧木嫁接不仅显着提高了云烟87烟叶中的钾含量,同时嫁接后云烟87烟叶的风味香型得到了保留。通过不同施钾量的(正常供钾270kg K/hm2和钾饥饿0kg K/hm2)大田试验研究了嫁接对烤烟生物量和钾积累、烟株各组织钾分配、农艺性状以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和评吸结果的影响,发现:(1)嫁接烤烟只会在生育前期出现生长滞后的状况,从旺长期开始即可追上未嫁接的自根苗,并不会对总的生育期产生影响;(2)施钾能够显着的提升烤烟生物量和钾的积累量,但是以W为砧木的处理提升幅度较小,而以Y为砧木的处理提升幅度较大;(3)施钾能够延长烤烟钾和生物量的快速积累持续期,提升最大相对积累速度,延缓最大相对积累速度出现时间;(4)低钾条件下,烟叶中的钾积累量占比下降,根系中的钾积累量占比上升,茎则变化不明显。而W基因型烤烟维持地上部钾水平的能力更强;(5)嫁接后烤烟的工业质量表现基本介于砧木和接穗之间,但仍以接穗为主导,部分指标出现了超亲和现象,嫁接效果良好;(6)嫁接后的Y/W处理烟叶中烟碱含量小幅上升,钾含量大幅上升,化学协调性评分较高。烤后烟叶组织结构疏松,色泽鲜亮,油份充足。在保持了Y品种原风味香型的同时,燃烧性得到了提高,吸食体验更佳。研究结果表明,嫁接烤烟能够利用钾高效砧木对钾高效吸收利用的特性,改善接穗本身不利的钾营养状况,以此提升烟叶的钾含量与光合同化能力,从而对其田间长势和工业质量产生一系列的正面影响,最终使得嫁接烤烟能够同时具备地下部砧木的钾高效吸收和地上部接穗的优良特性,提升烟叶质量。
蔡露[2](2019)在《烟草钾转运体NtKT4的克隆及功能分析》文中指出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钾(Potassium,K)对烟叶的产量和品质起着关键作用。植物对钾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受K+转运蛋白的调控,HAK/KUP/KT是植物中最大的K+转运蛋白家族,该家族成员在提升植物的钾效率和胁迫耐受性方面显示出巨大潜力。目前,关于HAK/KUP/KT家族基因的克隆及分子机制研究多集中于拟南芥、水稻和玉米等植物,而烟草则较少。本研究通过同源克隆目的基因保守序列,再采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进行3’和5’端克隆,获得一个普通烟草HAK/KUP/KT家族新成员NtKT4,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以川烟1号和Coker176为材料,研究了NtKT4在不同品种烟草全生育期的表达及其与钾积累的关系,以及低钾胁迫对NtKT4表达的诱导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揭示NtKT4在烟草钾积累和耐低钾胁迫方面的功能。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从普通烟草Coker176中克隆得到HAK/KUP/KT家族NtKT4的全长cDNA。序列长度为2745 bp,具有1个编码818个氨基酸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5’端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和3’UTR分别位于1-151位和2609-2727位核苷酸;结构上,NtKT4存在12个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具有HAK/KUP/KT家族典型的胞质质环、特征序列G···GD···SPLY和功能保守域cl15781;预测亚细胞定位在细胞质膜上,行使对K+的跨膜运输功能;同源比对发现,NtKT4与林烟草、绒毛烟草和番茄等物种中预测的potassium transporter 4-like具有高度相似性;NtKT4在烟草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根部表达量较低,叶部和茎部较高,说明NtKT4极可能参与K+在地上部的转运。(2)川烟1号和Coker176叶部钾积累在烟草全生育期均出现4个积累阶段,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规律,NtKT4在不同钾积累阶段和不同品种间的表达有所差异。相关性分析发现,川烟1号叶部NtKT4表达量与其4个钾积累阶段的含钾量和钾积累量显着相关,Coker176叶部NtKT4表达量与其钾积累的前3个阶段的含钾量和钾积累量显着相关,说明烟草叶部钾积累的差异可能与NtKT4在烟草全生育期的不同表达有关。特别的是,在打顶后7 d,两个烟草品种的叶部NtKT4表达量显着上调,含钾量和钾积累量迅速降低,土壤中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增加,说明NtKT4可能与烟草打顶后钾素由叶部向下的转运有关。(3)低钾胁迫下,NtKT4在川烟1号和Coker176叶片中的表达均受到显着诱导,随处理时间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均在24 h时上调最高,且川烟1号比Coker176上调更显着。两烟草品种各部位含钾量和钾积累量在低钾胁迫下显着降低,且川烟1号的下降幅度较Coker176小;两烟草品种叶片SOD、CAT和POD等抗氧化酶活性均显着升高,且川烟1号三种抗氧化酶活性更高。说明川烟1号在低钾胁迫下具有更强的钾积累和耐低钾能力。相关性分析表明,低钾胁迫下,两个烟草品种叶片NtKT4表达量均与其叶部含钾量、钾积累量和SOD活性显着相关;而在对照处理下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说明NtKT4的表达可能影响着低钾胁迫下烟草的吸收转运。
张亚运[3](2019)在《提高广元烟叶钾含量的施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元烟区70%的植烟土壤pH值超过7.5,土壤总体偏碱,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偏低,土壤有效钙含量较高,且与钾素形成竞争关系,从而限制烤烟对钾素的吸收,使广元烟叶含钾量低影响其内在品质。本研究通过开展钾肥基施和追施用量分配、施用不同形态钾肥、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减量追施、不同氮施用量及不同施肥配方等研究,确定提升广元烟叶钾含量和产质量的最佳施肥技术。结论如下:(1)钾肥不同基追比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L2(4:6)处理的中、上部烟叶含钾量较对照分别提高4.48%和7.19%;L1(5:5)处理的中部烟叶含钾量较对照提高了2.99%。L1、L2两个处理感官质量优于对照。整体而言,基追比以4:6时能提高烟叶钾含量和烟叶内在质量。(2)施用不同形态钾肥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钾肥的处理产量、产值优于施用无机态钾肥;施用有机态钾烟叶的上、中部烟叶的含钾量分别增加了6.78%、4.35%;且烟叶评吸结果优于追施无机态钾肥烟叶。(3)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减量追施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钾肥且按施钾量基追比例为4:6条件下;T1(追肥钾素减少5%)处理较对照增产9.23kg/666.7m2,增收194.98元/666.7m2;T1处理烟叶钾含量提高最明显,中上部分别提高4.76%和5%,烟叶感官质量优于其他处理。(4)追施不同氮肥用量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钾肥且按施钾量基追比例4:6条件下,K2(1.7kg/666.7m2)较K0(常规1.3kg/666.7m2)增产3.34kg/666.7m2,增收64.54元/666.7m2,K2处理烟叶全钾含量提高最明显,中上部分别提高3.81%和6.67%。K1(2kg/666.7m2)、K2处理的感官质量均优于常规对照,其中以K2处理烟叶感官质量最好。(5)不同施肥配方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2(有机无机复混肥+生物有机肥模式)、B1(有机无机复混肥+普通有机肥模式)分别较B0(常规模式,烟草专用复合肥+普通有机肥+化学肥料)增产12㎏/666.7m2、10㎏/666.7m2和244元/666.7m2、210元/666.7m2。B2、B1中上部烟叶钾含量分别较B0分别提高9.31%、10.73%和7.35%、6.21%B2、B1经济效益较B0分别提高161元/666.7m2、145元/666.7m2;B2、B1的感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整体而言B2施肥配方最好。
王勇[4](2017)在《富钾基因型烤烟筛选及钾积累特性研究》文中指出钾素对于作物的生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了其中各个重要环节。烟草是一种较为典型的喜好钾素的作物,而钾素除了参与其生长代谢之外,还能增强其抗虫抗病能力和抗逆境的能力。此外,钾素含量还影响烟叶的品质,是衡量烟叶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然而,我国的钾资源匮乏、土壤钾素利用率低等客观因素对提高烟叶含钾量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收集了70份烤烟种质材料,进行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筛选富钾基因型烤烟,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富钾基因型烤烟根际土壤特征、根系响应特征和植株生理生化特性,以明确烤烟钾富集生理机制;同时,进行了烤烟移栽后各生育期内钾积累规律研究,通过RNA-seq测序,明确烤烟不同钾积累阶段的相关基因(簇)差异,发掘与钾积累阶段相符合的特征性基因表达量模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9个不同烤烟品种不同生育期各部位烟叶含钾量和钾积累量均呈“双峰”状变化,分别在旺长后期和中部叶成熟期达到钾吸收、积累的高峰,其中下部叶钾的积累峰出现在烟株中部叶成熟期;中、上部烟叶的2个积累峰分别出现在旺长后期及中部叶成熟期,其积累峰出现的具体时间因品种的不同存在一定的差异。烟叶钾素积累的动态特征对于针对性地调整钾肥追施时期、最大化提高烟叶含钾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经大田验证,在烟叶钾素积累高峰期适时补充钾肥可使烟株各部位烟叶含钾量提高2%以上,效果显着。2、供试70份烤烟品种的烟叶含钾量在基因型间差异显着。两种施钾处理下,嘎吉红大、长叶红大、K326、KRK26四种烤烟材料在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中均表现出稳定的富钾特征,既可以直接应用于烟叶生产,亦可为高钾烤烟品种的选育提供优良的后备资源。3、相同施钾水平下,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根际土速效钾和缓效钾含量显着高于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不同施钾处理下,两类基因型烤烟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缓效钾含量则因基因型的不同表现出相反的趋势,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根际土壤缓效钾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表现为根际土缓效钾含量低于非根际土。随着钾肥施用量的增加,两类基因型根际土与非根际土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土壤pH值逐渐降低,而蔗糖酶活性逐渐升高。在钾肥施用量较低时(75 mg kg-1土与150 mg kg-1土),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根际土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显着低于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不同基因型间蔗糖酶活性差异不显着。4、随着供钾水平的增加,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显着增加,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无显着变化。根系活力随供钾水平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比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的降幅更大,当供钾浓度为0.02 mmol L-1时,根系活力存在着显着的基因型差异。基因型差异和供钾水平对烤烟根系CEC均未产生显着影响。供钾水平是影响烤烟根系H+分泌能力的重要因素,对于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供钾水平越高,根系H+分泌能力越低;对于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供钾水平为中等(0.20 mmol L-1)时根系H+分泌能力最强;在相同钾水平下,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根系H+分泌能力显着地低于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5、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叶片钾含量在不同施钾水平下均高于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叶绿素含量在低钾条件下仍保持与正常施钾相当水平,而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叶绿素含量显着下降。在旺长期和中部叶成熟期,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SOD活性均高于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随着施钾量的降低,SOD活性均显着降低,旺长期烟株SOD活性对低钾更为敏感,低钾基因型烤烟(毕纳1号)较富钾基因型烤烟(KRK26和K326)更为敏感。在旺长期和中部叶成熟期,两种基因型NR活性均表现为随着施钾量下降而显着降低;而INV活性随施钾量升高而显着升高。6、通过对川烟1号和Coker176的RNA测序,发现不同钾积累阶段样品检测原始片段(Raw reads)均在14801735(4.4 Gb)以上,测序效果良好,以N.tabacum K326为参考基因组进行组装和基因预测,检测到不同钾积累阶的已知基因数目数为49255,占参考基因组的基因总数的比率为97.14%;检测到1362个新基因。对川烟1号和Coker176进行5个钾积累阶段的WGCNA分析,最终得到基因共表达程度高的22个模块,进一步与烟草钾积累表型进行关联性分析,发掘出4个与两种烟草基因型的5个钾积累阶段相符合的特征性模块,第1、2个模块的基因整体表现的趋势与钾积累过程相一致,但第2个模块内,两种基因型的表达量恰好相反,既表明了钾积累过程中含有共性调控基因(簇),也显示了两种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差异性;第3、4个模块则显示了钾积累过程的阶段性差异。
张志勇[5](2017)在《不同小麦品种GS同工酶表达差异与氮效率关系的研究》文中指出采用大田与盆栽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氮高效型(HH):周麦27、郑麦366;高氮低效型(HL):周麦28、开麦20;低氮高效型(LH):漯麦18、豫麦49-198和低氮低氮型(LL):西农509、矮抗58这8个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三个氮水平(N0:0 kg/ha,N120:120 kg/ha,N225:225 kg/ha)下这些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氮效率特征、氮素的积累和分配特征以及籽粒灌浆特性。同时,研究了小麦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氮代谢特征,包括氮代谢物的含量和相关代谢酶的活性,测定了GS同工酶的蛋白亚基表达和基因表达。利用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GS1,GS2和GS2m三种同工酶和氮效率的具体关系。以期明确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的GS同工酶表达特征及其时空分布,探究GS同工酶对小麦氮效率的主要调控方式,为不同小麦的优质高效栽培和氮高效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施氮量对氮低效品种的影响大于氮高效品种,且氮水平与氮效率指标均呈负相关关系,氮低效品种的氮效率提高潜力高于氮高效品种;(2)氮素在籽粒中的积累和分配量与氮素利用效率呈显着正相关,且氮高效品种(HH型、LH型)在成熟期时籽粒中的氮分配量高于氮低效品种(HL型、LL型);(3)功能叶GS活性峰值出现在花后7天时,不同氮水平间表现为N225>N120>N0,器官间表现为:功能叶>籽粒>穗下节>护颖,同一氮水平下,GS酶活性一般为氮高效品种高于氮低效品种;(4)不同器官氮代谢物含量差异显着,开花期前,叶片中氮代谢物含量最高,开花后到成熟期,籽粒中氮代谢物含量最高,表现出明显的氮素转运趋势。(5)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均存在GS1同工酶,且GS1酶活性受器官衰老的诱导,GS2同工酶仅存在于绿色器官中,随着器官的衰老其活性降低,而新鉴定到的GS2m酶活性仅存在于绿色器官的特定发育时期,不同氮效率品种间表现为花前氮高效品种GS2/GS1的酶活比值高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表现出更高的同化能力;花后氮高效品种GS2/GS1的酶活比值低于氮低效品种,氮高效品种表现出更好的转运能力;(6)在小麦不同器官中存在两种蛋白亚基,大小分别为39KD和42KD的GS2亚基和GS1亚基,叶片和护颖中GS2亚基较丰富,穗下节中GS1亚基占主导地位,籽粒中仅存在GS1亚基;氮高效品种开花前GS2/GS1蛋白亚基含量高于氮低效品种,花后则低于氮低效品种;(7)功能叶中TaGS1基因相对表达量与施氮量呈负相关关系,TaGS1基因表达峰值出现在开花以后;TaGS2基因和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其表达峰值出现在拔节期;不同器官中TaGS2基因的表达量大小为:叶片>护颖>穗下节>籽粒,GS1基因的表达量大小为:护颖>穗下节>功能叶≈籽粒;(8)GS同工酶的时空分布可能参于调控了小麦植株体内的源库流器官间的氮代谢物调动,GS2/GS1造成的源库强差是GS同工酶调控氮效率的主要原因;(9)不同器官间GS同工酶与氮效率的相关性大小表现为:叶片>穗下节>护颖>籽粒,叶片可以作为研究GS同工酶和氮效率关系的主要器官;GS1同工酶活性与氮素利用效率(NUE)、氮素吸收效率(NAE)在叶片和护颖中均达到极显着正相关,与氮素生理利用效率(NPE)和氮素转运效率(NTE)达到极显着负相关,其他同工酶活性未发现与氮效率指标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GS2同工酶与氮代谢指标间呈显着正相关关系,GS同工酶指标之间也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10)不同部位GS同工酶、氮代谢指标和氮效率间的回归方程均具有较高的方程决定系数(R2);叶片NTE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最高,穗下节NAE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最高,护颖和籽粒NAE回归方程决定系数最高;产量对NAE、NPE和NTE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极显着水平;拔节期可作为预测小麦氮效率的生育时期;(11)叶片中GS1同工酶与NUE和NAE关联程度最高,GS2同工酶与NAE的关联程度较高;穗下节中GS1与NAE的关联系数最高;施氮量、总氮含量、干物质积累与氮效率的关联系数也较高。结论:GS同工酶通过影响源库流器官的库强来影响氮效率,对提高小麦氮效率具有积极作用,但并不是构成限制氮效率提高的决定因素,氮效率的提高需要通过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外界环境条件的相互作用来实现。
刘冰洋[6](2017)在《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钾积累差异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科教园区(毛庄)进行,以不同烤烟品种ND202、K326、NC8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的钾积累和分配状况、钾相关吸收转运基因表达差异、根系分泌物的分泌情况以及其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旨在探索烤烟钾积累差异与其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成熟期烤烟植株对钾的积累能力差异分析发现,ND202对钾素的积累能力最强,全株钾积累量达到10.18 g株-1,显着高于K326(5.35 g株-1)和NC89(4.85 g株-1)。成熟期ND202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和茎秆中的钾含量显着高于K326和NC89,且在中部叶和下部叶干物质积累较多。对三个品种成熟期的根系分泌物检测发现共有的根系分泌物有19种,其中有机酸有11种。NC89、K326、ND202已检测出的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相对含量分别是68.94%、65.82%、81.80%。对不同品种生长发育过程中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和成熟期的根系生理研究发现,ND202具有较高的根鲜重、根干重、根体积和根系活力。在烤烟生长发育的全过程,NC89、K326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而ND202根际土壤的速效钾含量在旺长期达到最大,在成熟期低于非根际土壤、极显着低于其他品种。(2)对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钾通道和转运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表明,钾通道基因NtKC1、NTORK1、NKT1在烤烟根部的相对表达量要高于叶片,且在ND202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大;钾通道基因NtTPK1主要在叶片中表达,在根部的表达量较少,就相同部位来说,ND202表达量最高,K326表达量最低;钾转运体基因NtHAK1基因在烤烟叶片和根部均有表达,同一部位品种间差异极显着;钾转运体基因NtKT12基因在烤烟叶片和根部均有表达,在根部表达较弱。不同烤烟品种不同部位钾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差异。(3)采用I11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成熟期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发现,在门水平上,烤烟根际土壤中酸杆菌门、厚壁菌门相对丰度低于非根际土,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TM7、OD1、BHI80-139、WPS-2、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非根际土;在门水平上,根际微生物的多样性在品种之间也有差异,ND202根际土中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较高,而酸杆菌门则较低。在属水平上,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中的芽孢杆菌属、乳酸乳球属、铜绿假单胞菌属、环丝菌属、节杆菌属等五个属的相对丰度低于非根际土壤,而根际土壤中的链霉菌属、伦茨氏菌属、鞘脂单胞菌属、气微菌属等四个属的相对丰度高于非根际土壤;在属水平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在品种之间也存在差异,ND202根际土壤中的Kaistobacter属、鞘脂单胞菌属等属相对丰度高于其他品种,Steroidobacter属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其他品种;在非根际土壤中,ND202的硝化螺菌属、Steroidobacter属等属细菌相对丰度显着低于其他品种,Flavisolibacter属细菌相对丰度显着高于其他品种。(4)对烤烟根际土壤部分细菌的相对丰度与根际营养、根系钾吸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相对含量与全株钾积累量呈显着正相关;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与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相对含量呈显着负相关。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相对含量与Kaistobacter属、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极显着正相关,与Iamia属、气微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着正相关。全株钾积累量与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着正相关,与Iamia属、气微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极显着正相关。成熟期烤烟的钾积累量不仅与不同品种对钾的吸收和转运有关,还受烟株根际土壤的钾素营养状况、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相对含量、根际微生物的相对丰度以及烟株根系状况和钾素分配差异的影响。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相对含量、根际微生物的相对丰度和根际土壤有效钾含量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成熟期烤烟对钾素的吸收。
唐守寅[7](2016)在《羟基磷灰石对不同籼稻吸收富集镉铅锌的抑制效果》文中研究表明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羟基磷灰石(HAP)对3种不同籼稻(东联5号、特优009和宜优673)吸收富集镉铅锌的抑制效果,并探讨了相关的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施用HAP可有效降低土壤中Cd、Pb、Zn的有效性,降低程度随HAP用量的增加而增强。总体而言,HAP降低土壤Cd和Pb的有效性的效果比Zn好。HAP对不同水稻品种种植土壤的影响也不一样,分蘖期东联5号土壤有效Cd、Pb、Zn含量较特优009和宜优673 土壤低,而成熟期东联5号土壤有效Cd、Pb、Zn含量较特优009 土壤和宜优673 土壤高。(2)对照土壤的Cd的形态以弱酸提取态为主。添加HAP后,弱酸提取态Cd逐渐向可还原态转化。成熟期土壤Cd、Pb和Zn的弱酸提取态比例均较分蘖期高,可还原态比例较分蘖期低。HAP促进了土壤弱酸提取态Pb向可还原态-Pb转化但基本不影响可氧化态Pb和残渣态Pb的比例。HAP对土壤Zn形态的影响很小。(3)XANES分析结果显示,施用HAP后,东联5号土壤中游离态Pb比例大幅度降低,氯磷铅矿比例显着升高,水稻根中游离态Pb几乎消失,而水稻根中氯磷铅矿的比例则升高一倍以上。(4)HAP在分蘖期对水稻植株吸收Cd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效果,但随着水稻生长时间的延长,这种抑制逐渐减弱。HAP对东联5号和特优009植株富集Cd的抑制强于对宜优673的抑制。HAP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稻植株对Pb的富集。总体上看,HAP可以降低东联5号和特优009水稻植株各部位中Zn的含量,但低用量的HAP会促进根对Zn的富集。HAP会促进宜优673分蘖期根对Zn的富集,其对东联5号和特优009的影响较宜优673大。(5)HAP明显促进Cd在特优009和宜优673植株内的转移,而对Cd在东联5号体内的转移既可促进也可抑制。HAP对水稻Pb的转移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Pb从茎、叶到糙米的转移的抑制比较显着。HAP对东联5号Zn的转移主要为促进作用,而对于特优009和宜优673Zn的转移既有促进、又有抑制。(6)施用HAP后,东联5号、特优009和宜优673糙米Pb含量分别降低了 45.4%~92.0%、73.2%~92.7%和 1 7.4%~88.9%。HAP 增加了特优 009 和宜优673糙米中Cd含量,但降低了东联5号糙米中Cd的含量。HAP略微增加了东联5号和宜优673糙米中Zn的含量,略微降低了特优009糙米中Zn的含量。(7)土壤有效Pb含量与糙米Pb含量之间均呈极显着正相关。土壤有效Cd和有效Zn含量与糙米中的Cd和Zn含量之间无显着相关,表明土壤Pb有效性的变化对水稻糙米Pb含量影响显着,而土壤有效Cd和有效Zn的变化对水稻糙米中Cd和Zn的含量关系不密切,水稻糙米Cd和Zn含量受Cd和Zn在水稻体内的转移过程的影响显着。
苏丹[8](2015)在《不同烟草品种吸收镉差异性及累积镉特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大增,工业污染加剧,大量重金属进入土地、水体等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日益恶化,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土壤受到了重金属污染,重金属再由土壤迁移进入烟草,就会影响烟草的生长发育,同时,重金属还可以通过人类直接抽烟和间接吸二手烟来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低Cd烟草种质资源的筛选是烟叶安全生产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能达到烟叶的安全生产,另一方面为人类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本试验通过漂浮育苗筛选Cd低积累型烟草品种种质资源,把筛选出来的种质资源进行盆栽试验,探索镉胁迫下Cd在不同品种烟草中的分布和转运规律以及对烟草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影响,主要获得以下结论:1.对39个不同烟草品种进行了镉胁迫水培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镉含量变化,初步选出了K326、banana leaf、青梗、净叶黄、云烟85、长脖黄、NC82以及湘烟3号8个品种对镉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其中尤以K326、banana leaf对镉的富集性较低。2.对筛选出来的8个不同烟草品种进行镉胁迫盆栽试验,比较了不同品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及镉含量变化,表明了不同烟草品种镉胁迫下生长发育情况和累积镉能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2mg/kg外源镉胁迫下,8个品种根、茎和叶镉含量都远远高于对照组,且8个品种在每个时期,根、茎、叶中镉含量都有差异;同时发现大部分的烟草品种均符合从团棵期到打顶期,Cd由叶片迁移到根和茎中,成熟期随着烟草植株的衰老,根、茎、叶中的Cd逐渐排出植株体内的规律。3.通过对烟草品种K326进行不同浓度镉胁迫盆栽试验,测定了烟草不同部位Cd含量以及矿质元素含量,发现烟草叶片对Cd的吸收与Mn、Cu、Zn的吸收相关性较好,与Ca、Mg、Fe的吸收相关性较差;镉从根向地上部的转运率大小顺序为旺长期>打项期>成熟期>团棵期,非叶片组织向叶的转运率大小顺序为团棵期>旺长期>打顶期>成熟期。
徐秀秀[9](2015)在《烟草品种(系)富钾能力的遗传差异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筛选出富钾基因型烟草品种(系),探讨钾营养性状的遗传特征,比较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在对其富钾能力上的影响差异,和不同品种(系)、不同外界钾环境之间钾吸收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和盆栽试验,对不同类型烟草亲本及其杂交的F1代叶片钾含量、钾累积量以及与钾吸收相关的5个基因的表达量进行了探究,主要结果如下:1.试验选用的4种烟草类型中,从钾含量看白肋烟的最高,为2.66%,烤烟次之,含量在1.34%—2.09%之间;从整体烟叶钾累积量来看可能也是白肋烟会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本试验中白肋烟TN90的叶片钾累积量为1.46g/株,烤烟是在0.99g/株—2.92g/株之间,但是叶片钾累积量处于较高水平的品种较少。所以白肋烟可优先作为富钾烤烟的选育材料。参试品种中,含钾量TN90最高,其次是马里兰烟、K326和G80,叶片钾累积量南江三号最高,其次是G80、K326、GDHO2和马里兰烟。从综合表现来看K326、G80和马里兰烟不仅叶片钾含量较高,叶片钾累积量在亲本中也属于较高的水平,同时在成熟期还有较高的钾累积速度,所以可以作为品种改良的优势亲本。大田烟叶钾营养特征与参试基因表达量相关分析显示,在马里兰烟、K326、G80中,钾离子通道的相关基因NKT1和NtHAK的相对表达量与其叶片钾营养特征的呈正相关,这两种基因的表达量可能对烟草叶片钾营养有较好的正向影响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在烟草中导入这两种基因,并使其表达可能会促进烟草对钾的吸收。2.对F1代的分析显示,烤烟与晾晒烟、烤烟杂交获得钾含量较高的杂交组合可能性高于其他杂交类型,烤烟与烤烟杂交76.19%的F1代叶片钾含量处于中等的水平,并且在叶片钾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里的组合概率较低,所以烤烟与烤烟杂交的F1代叶片钾含量分布较集中。其中G80×GDH02、红大×GDH02、K326×青梗和Va116×马里兰烟为叶片钾含量较高的杂交组合。同样烤烟与烤烟杂交的F1代在叶片钾累积量方面较其他杂交类型也有优势,有76.19%的杂交F1代的叶片钾累积量在较高水平;50%的烤烟与白肋烟杂交的F1代叶片钾累积量处于钾累积量分类的第一类,50%处于第二类。H80A×TN90、Va116×TN90、红大×GDH02和K326×青梗在叶片钾累积量方面属于优势组合。成熟期烤烟与烤烟杂交的F1代中钾累积速度为正值的组合率高于其他杂交类型,在参试的57个杂交组合中Va116×青梗、H80A×TN90、G80×GDH02、K326×GDH02和G80×红大的钾累积速度较高。GDH02和红大为获得高钾累积速度的F1代的优势亲本。杂交组合叶片钾含量的遗传力分析表明烟草钾含量性状主要受到基因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的影响,要想获得叶片钾含量较高的F1代,双亲的钾遗传因素都很重要。参试的5个基因中NtHAK的表达量与烟叶钾含量、杂交组合叶片钾含量正向超亲优势和中亲优势的正向相关关系最明显,由此推断在参试的5个基因中,叶片中NtHAK的表达量对烟叶中钾含量的正影响作用可能最大。3.随着环境中钾浓度的升高,烟草叶片的钾含量和累积量都呈上升的趋势,外界钾浓度超过一定范围其上升趋势会减缓。K326和马里兰烟在大田成熟期和盆栽试验低钾条件下叶片钾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但是随着外界钾浓度的上升,其叶片钾含量的增长幅度不高,属于耐低钾的品种,叶片内以钾吸收低亲和系统为主;K326*马里兰烟和Va116*马里兰烟无论在低钾还是高钾环境下,叶片都有较高的钾含量,所以其叶片内可能钾的高亲和和低亲和吸收系统对钾的吸收同等重要;H80A和青梗在低钾条件下,叶片的钾含量不高,但是随着外界钾浓度的上升,其叶片钾含量上升幅度较大,这两个品种叶片内相较于参试的其他品种(系)主要存在钾的低亲和吸收系统。不同钾胁迫下烟草品种(系)叶片钾含量、累积量与参试基因表达量特征分析结果显示NKT1在四种钾浓度胁迫下的表达量与烟叶钾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性较好,NtKC1在中钾和高钾条件下与烟叶钾含量变化一致性较好,NtTPK1和NtHAK在对照和低钾条件下与烟叶钾含量变化一致性较好,NTORK1在四种钾浓度条件下与烟叶钾含量无相关性。所以NtKC1可能属于钾吸收低亲和系统,NtTPK1和NtHAK属于高亲和系统。所有品种(系)NKT1的表达量随着烟叶内钾含量的升高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叶片钾含量变化趋势与NtTPK1和Nt HAK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呈现负相关的品种(系)较多,也有一部分品种(系)叶片钾含量变化趋势与NTORK1、NtKC1的表达量变化趋势呈负相关,但是品种(系)数量较少,可能是它们属于不同的钾吸收系统,NKT1属于低亲和吸收系统,NtTPK1和NtHAK属于高亲和吸收系统。
夏凯[10](2014)在《烤烟高钾基因型创制及其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钾素含量是影响烤烟品质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为了提高烤烟钾的含量,本研究利用花粉管导入法将高钾植物商陆的DNA导入烟草胚囊得到钾高效烤烟材料,成功选育出钾高效烤烟新品系,表明该技术可以有效克服物种间杂交障碍,实现远缘物种间遗传信息的转移。通过田间试验队所获株系的农艺性状、钾吸收效率、生态适应性、钾素响应能力及经济性状进行研究,从中筛选出3个表现较优的品系,用其作父本配组5个组合,从中筛选出优势强、钾高效和综合性状较好的组合MYK5。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证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高钾植物商陆的总体DNA导入烤烟品种K326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其钾素含量,该技术可以有效的克服物种问杂交障碍,实现远缘物种间遗传信息的转移。为烤烟基因改良和种质创新提供有效的技术平台。2.首次探索出一种钾高效基因导入效果的快速鉴定方法。通过对12个钾素营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和烟叶钾含量分析的结果发现:5个高钾品系中基因TORK1和NtTPK1显着高于其他基因,另外CIPK23基因的表达水平也相对较高,根据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预测选育高钾品种以提高其品质,并作为导入效果快速有效的鉴定方法。3.采用盆栽的方式对烟草钾高效基因型K2、K3、K5、K7、K9和K326(CK)的表型差异及钾素营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供钾水平条件下,高钾基因型烤烟根系吸收能力优于对照;在钾胁迫条件下,高钾基因型烤烟抗逆性比对照好,钾素吸收和累积能力明显优于对照。通过对各钾高效基因型烤烟农艺性状、根系吸收特性,钾素的吸收与积累特性,根系钾吸收动力学参数以及抗病性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本试验认为K5是比较理想的高钾基因型烤烟选育目标。4.通过对不同烤烟新品系的生态适应性、肥料敏感性以及烟叶成熟特性进行试验表明:K2、K5、K7在烟株的生长前期均表现较强的生长势。三个新品系的经济性状在相同的生态区存在一定的差异,表现最好的是K5,K2次之,K7最差;烟叶化学成分中,三个新品系烟叶钾的增效性最明显。5.以K2、K5和K7为父本,配制5个杂交组合(MK2、MK5、MK7、MYK7和NYK5)对高钾基因型烤烟的农艺性状以及黑胫病抗性进行改良。结果表明:基因遗传因素虽然对抗病性很重要,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通过合理的杂交配组可以有效的改良高钾基因型烤烟的抗性;遗传因素对烟叶钾含量影响较大,5个杂交组合不同部位烟叶的钾含量都显着高于对照。5个组合中,MYK5的杂种优势最为明显,且遗传了钾高效基因型亲本的高钾特性,是理想的高钾基因型烤烟选育目标。通过对各钾高效基因型烤烟钾素营养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烤后烟叶钾含量、大田农艺性状、产值产量以及抗病抗逆性等多项指标的综合评价,本试验成功筛选出以高钾品系K5作为父本的杂交组合MYK5。该组合于2013参加了湖南省烤烟新品种区域试验表现良好并被推荐继续参加2014年湖南省品种区域试验,有望在近年被培育成具有钾高效特征的烟草新品种。
二、不同基因型烟草成熟期钾在植株内的迁移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基因型烟草成熟期钾在植株内的迁移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嫁接对烤烟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烤烟钾素营养现状 |
1.1.1 钾与烤烟生长及其品质之间的关系 |
1.1.2 我国烤烟钾素现状 |
1.1.3 钾与烤烟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 |
1.2 植物体内钾的吸收与转运 |
1.2.1 钾吸收的生理机制与能量供应 |
1.2.2 钾在植物体内的循环 |
1.2.3 钾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
1.3 低钾胁迫下的调控机制 |
1.3.1 低钾胁迫下的感受机制 |
1.3.2 低钾胁迫下的信号传递 |
1.3.3 低钾胁迫下的适应机制 |
1.4 嫁接技术的应用 |
1.4.1 嫁接对营养吸收转化的影响 |
1.4.2 嫁接对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
1.4.3 接穗对砧木钾素吸收的反馈调控机制 |
1.4.4 嫁接在烟草方面的应用 |
第2章 绪论 |
2.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2.2 主要研究内容 |
2.2.1 钾高效利用烟草品种的筛选 |
2.2.2 嫁接对烤烟K~+吸收转运的影响 |
2.2.3 嫁接对烤烟光合同化力的影响 |
2.2.4 嫁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质量的影响 |
2.3 技术路线 |
第3章 钾高效烟草品种的筛选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
3.1.2 测定指标 |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烟草品种烟叶钾素含量及钾利用效率 |
3.2.2 不同烟草品种生物量差异 |
3.2.3 不同烟草品种钾利用指数和敏感度的差异 |
3.2.4 不同烟草品种钾效率聚类分析 |
3.3 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嫁接对烤烟K~+吸收和利用的影响机理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嫁接和低钾胁迫处理 |
4.1.3 烟株长势和嫁接亲和率的测定 |
4.1.4 不同嫁接组合钾的吸收量和转化效率 |
4.1.5 K~+吸收动力学曲线 |
4.1.6 烤烟根分生区K~+流速测定 |
4.1.7 根细胞K~+通道内向电流测定 |
4.1.8 K~+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 |
4.1.9 K~+在根系组织中的X射线微区分析 |
4.1.10 烤烟下胚轴横切面K~+流速测定 |
4.1.11 数据处理与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嫁接组合烟株的亲和率 |
4.2.2 不同嫁接组合K的吸收与转化效率 |
4.2.3 不同处理烤烟K~+吸收的动力学分析 |
4.2.4 不同处理烤烟根分生区K~+的流速和模式分析 |
4.2.5 不同处理根细胞K~+通道电流强度 |
4.2.6 不同处理K~+吸收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 |
4.2.7 K~+在根系组织分布中的能谱分析 |
4.2.8 低钾胁迫下烤烟下胚轴净K~+流速的响应 |
4.3 讨论 |
4.3.1 嫁接对烤烟根系K~+吸收与运输的影响 |
4.3.2 嫁接对烤烟地上部K~+转运模式的影响 |
4.3.3 嫁接对烤烟钾吸收利用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4.4 小结 |
第5章 嫁接对烤烟光合同化力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
5.1.2 烟株长势的测定 |
5.1.3 光和色素的测定 |
5.1.4 气体交换参数的测定 |
5.1.5 叶绿素荧光的测定 |
5.1.6 Rubisco初始酶活性的测定 |
5.1.7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嫁接对烤烟长势的影响 |
5.2.2 嫁接对烤烟光合色素的影响 |
5.2.3 嫁接对烤烟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5.2.4 嫁接对烤烟叶片PSII光化学效率的影响 |
5.2.5 嫁接对烤烟叶片Rubisco初始活性的影响 |
5.3 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嫁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烟叶品质的影响 |
6.1 材料与方法 |
6.1.1 试验材料 |
6.1.2 试验处理 |
6.1.3 烤烟生物量和钾积累的拟合方程及特征值计算 |
6.1.4 农艺性状的调查 |
6.1.5 化学成分的测定 |
6.1.6 外观质量的评价 |
6.1.7 评吸结果 |
6.1.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6.2 结果与分析 |
6.2.1 嫁接对烤烟生长的的影响 |
6.2.2 嫁接对烤烟生长期钾素吸收的影响 |
6.2.3 嫁接对成熟期烤株各部位钾分配的影响 |
6.2.4 嫁接对烤后烟叶产量的影响 |
6.2.5 嫁接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 |
6.2.6 嫁接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
6.2.7 嫁接对烤烟评吸结果的影响 |
6.3 讨论 |
6.3.1 嫁接烤烟田间生长发育与钾素吸收的影响 |
6.3.2 嫁接烤烟工业质量的影响 |
6.4 小结 |
第7章 结论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烟草钾转运体NtKT4的克隆及功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立题背景 |
2 文献综述 |
2.1 HAK/KUP/KT家族 |
2.1.1 植物HAK/KUP/KT家族 |
2.1.2 烟草HAK/KUP/KT家族 |
2.2 植物对钾的积累规律 |
2.2.1 植物钾积累规律 |
2.2.2 HAK/KUP/KT家族与钾积累 |
2.3 植物对低钾胁迫的响应 |
2.3.1 抗氧化酶系统 |
2.3.2 高亲和钾吸收系统 |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1.1 NtKT4 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3.1.2 烟草全生育期NtKT4 的表达及其与钾积累规律的关系 |
3.1.3 低钾胁迫下NtKT4 的表达及其与烟草耐低钾的关系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NtKT4 cDNA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试剂 |
1.3 烟草总RNA提取及检测 |
1.3.1 总RNA提取 |
1.3.2 RNA质量检测 |
1.4 克隆方法 |
1.4.1 保守片段的同源克隆 |
1.4.2 3'端RACE克隆 |
1.4.3 5'端RACE克隆 |
1.4.4 全长cDNA拼接及克隆 |
1.5 定量表达分析 |
1.5.1 引物设计 |
1.5.2 反转录c DNA |
1.5.3 定量PCR反应 |
1.5.4 数据处理 |
1.6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cDNA克隆 |
2.1.1 烟草总RNA的提取 |
2.1.2 保守片段的同源克隆 |
2.1.3 3'端RACE克隆 |
2.1.4 5'端RACE克隆 |
2.1.5 cDNA全长克隆 |
2.1.6 组织表达分析 |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1 开放性阅读框及编码氨基酸预测 |
2.2.2 蛋白理化性质及疏水性预测 |
2.2.3 蛋白结构预测 |
2.2.4 蛋白跨膜区预测 |
2.2.5 蛋白信号肽预测 |
2.2.6 蛋白功能预测 |
2.2.7 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预测 |
2.2.8 蛋白的系统进化分析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三章 烟草全生育期NtKT4 的表达及其与钾积累规律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1.4 生理指标测定及方法 |
1.5 基因相对表达量测定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根际土壤钾形态变化特征 |
2.2 烟草钾积累和分配特征 |
2.2.1 生物量 |
2.2.2 含钾量 |
2.2.3 钾积累量 |
2.2.4 钾分配率 |
2.3 NtKT4 的表达特征 |
2.3.1 总RNA的提取 |
2.3.2 表达量 |
2.4 NtKT4 的表达与烟草钾积累的关系 |
2.4.1 NtKT4 表达量与叶部钾积累阶段的相关性分析 |
2.4.2 NtKT4 在叶部不同钾积累阶段的表达特征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四章 低钾胁迫下NtKT4 的表达及其与烟草耐低钾的关系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3 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
1.4 生理指标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基因相对表达量测定及方法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低钾胁迫下烟草钾积累特征 |
2.1.1 生物量 |
2.1.2 含钾量 |
2.1.3 钾积累量 |
2.1.4 钾分配率 |
2.2 低钾胁迫对烟草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2.3 低钾胁迫对NtKT4 表达量的影响 |
2.3.1 总RNA的提取 |
2.3.2 NtKT4 的相对表达量 |
2.4 低钾胁迫下NtKT4 表达量与烟草耐低钾的关系 |
3 讨论 |
4 小结 |
第五章 全文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
1 全文主要结论 |
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3)提高广元烟叶钾含量的施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钾对烟草的生理作用 |
1.2.2 烟草对钾吸收、循环、分配、积累规律 |
1.2.3 钾对烟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
1.2.4 影响烟叶钾含量的因素 |
1.2.5 提高烟叶钾含量的方法 |
2 技术路线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时间 |
3.2 试验材料 |
3.3 试验设计 |
3.3.1 钾肥不同基追比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3.3.2 不同形态钾肥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3.3.3 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减量追施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3.3.4 追施不同氮肥用量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3.3.5 不同施肥配方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3.4 试验方法 |
3.4.1 农艺性状测量 |
3.4.2 经济性状测量 |
3.4.3 烟叶含钾量测量 |
3.4.4 感官质量测量 |
3.5 数据统计分析 |
4 结果与分析 |
4.1 钾肥不同基追比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4.1.1 烟叶含钾量分析 |
4.1.2 产值产量及烟叶等级比例分析 |
4.1.3 烟叶感官质量评定分析 |
4.1.4 农艺性状分析 |
4.2 施用不同形态钾肥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4.2.1 烟叶含钾量分析 |
4.2.2 产量产值及烟叶等级比例分析 |
4.2.3 烟叶感官质量评定分析 |
4.2.4 农艺性状分析 |
4.3 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减量追施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4.3.1 烟叶钾含量分析 |
4.3.2 产值产量及烟叶等级比例分析 |
4.3.3 烟叶感官质量评定分析 |
4.3.4 农艺性状分析 |
4.4 追施不同氮肥用量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4.4.1 烟叶含钾量分析 |
4.4.2 产值产量及烟叶等级比例分析 |
4.4.3 烟叶感官质量评定分析 |
4.4.4 农艺性状分析 |
4.5 不同施肥配方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4.5.1 烟叶钾含量分析 |
4.5.2 产值产量分析 |
4.5.3 经济效益分析 |
4.5.4 烟叶感官质量分析 |
4.5.5 农艺性状分析 |
5 结论与讨论 |
5.1 钾肥不同基追比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5.2 施用不同形态钾肥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5.3 有机无机复混钾肥减量追施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5.4 追施不同氮肥用量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5.5 不同施肥配方对烟叶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4)富钾基因型烤烟筛选及钾积累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绪论 |
1 立题依据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钾肥资源与土壤钾素研究现状 |
2.1.1 钾肥资源现状 |
2.1.2 土壤钾素形态与平衡 |
2.2 烟草钾素营养功能 |
2.2.1 植物钾素生理功能 |
2.2.2 钾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
2.3 烟草钾素营养代谢规律 |
2.3.1 钾的吸收与积累规律 |
2.3.2 钾的分配规律 |
2.3.3 转录组学水平钾的代谢机理 |
2.4 烟草富钾营养特性 |
2.4.1 烟草钾积累基因型差异 |
2.4.2 烟草富钾的生理生化特性 |
2.4.3 烟草富钾的根系形态特征 |
2.4.4 烟草富钾的根际特性 |
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3.1 研究内容 |
3.1.1 烟草钾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
3.1.2 烤烟含钾量的基因型差异评价筛选 |
3.1.3 富钾基因型烤烟根际特征研究 |
3.1.4 富钾基因型烤烟根系响应特征研究 |
3.1.5 富钾基因型烤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3.1.6 烤烟钾积累规律的转录组分析 |
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烟草钾吸收积累规律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1.1 小区试验 |
1.1.2 钾肥运筹小区示范试验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2.1 小区试验 |
1.2.2 钾肥运筹小区示范试验 |
1.3 样品采集与准备 |
1.3.1 小区试验 |
1.3.2 大田示范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烟叶含钾量的动态变化 |
2.2 烟叶钾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
2.2.1 烟叶钾积累总量 |
2.2.2 不同烤烟品种各叶位烟叶钾积累量 |
2.3 烟叶钾含量和累积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
2.4 品种间烟叶钾含量差异 |
2.5 品种间烟叶钾积累量的差异 |
2.6 钾肥运筹对烤烟产量和含钾量的影响 |
3 讨论 |
3.1 烟叶含钾量动态变化 |
3.2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钾积累规律 |
4 小结 |
第三章 烤烟含钾量的基因型差异评价筛选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供试烤烟品种材料含钾量的变化特征 |
2.1.1 烤烟材料间含钾量差异 |
2.1.2 不同烤烟品种材料含钾量的统计分布特征 |
2.2 富钾基因型烤烟筛选 |
2.3 不同基因型烤烟间烟叶含钾量差异 |
2.4 不同烤烟品种烟叶含钾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3.1 烟叶含钾量的基因型差异 |
3.2 环境因素对烟叶含钾量的影响 |
4 小结 |
第四章 富钾基因型烤烟土壤根际特征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3 样品采集与制备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施钾量对富钾基因型烤烟根际土壤钾形态的影响 |
2.1.1 速效钾 |
2.1.2 缓效钾 |
2.2 施钾量对富钾基因型烤烟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2.2.1 脲酶(URE) |
2.2.2 过氧化氢酶(CAT) |
2.2.3 蔗糖酶(INV) |
2.3 施钾量对富钾基因型烤烟根际土壤pH的影响 |
3 讨论 |
3.1 施钾处理与土壤钾形态的关系 |
3.2 土壤钾形态与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
3.3 土壤钾形态与pH的关系 |
4 小结 |
第五章 富钾基因型烤烟根系响应特征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3 样品采集与准备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供钾水平下富钾基因型烤烟的生物量与钾含量 |
2.1.1 生物量 |
2.1.2 钾含量 |
2.2 不同供钾水平下富钾基因型烤烟的根系形态 |
2.2.1 根系吸收面积 |
2.2.2 根系形态特征 |
2.3 不同供钾水平下富钾基因型烤烟的根系生理特性 |
2.3.1 根系活力 |
2.3.2 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 |
2.3.3 根系H~+分泌能力 |
3 讨论 |
3.1 富钾基因型烤烟的根系形态特征 |
3.2 富钾基因型烤烟的根系生理特征 |
4 小结 |
第六章 富钾基因型烤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3 样品采集与准备 |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
1.5 数据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施钾处理下富钾基因型烤烟生物量 |
2.2 不同施钾处理下富钾基因型烤烟钾含量 |
2.3 不同施钾处理下富钾基因型烤烟叶绿素含量 |
2.4 不同施钾处理下富钾基因型烤烟酶活性 |
2.4.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
2.4.2 硝酸还原酶(NR) |
2.4.3 蔗糖酶(INV) |
3 讨论 |
3.1 施钾量对富钾基因型烤烟生长与钾含量的影响 |
3.2 施钾量对富钾基因型烤烟叶绿色含量的影响 |
3.3 施钾量对富钾基因型烤烟酶活性的影响 |
4 小结 |
第七章 烤烟钾积累过程中的转录组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
1.3 样品采集与准备 |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1.5 RNA提取与文库构建 |
1.6 测序 |
1.7 数据处理 |
1.7.1 表型数据处理 |
1.7.2 转录组数据处理与分析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烤烟叶片钾积累量的动态变化 |
2.2 不同钾积累阶段烤烟叶片测序与序列组装分析 |
2.2.1 不同钾积累阶段烤烟叶片RNA提取与纯度检测 |
2.2.2 测序与序列组装 |
2.2.3 与参考基因组的比对分析 |
2.3 不同钾积累阶段烤烟叶片基因表达统计分析 |
2.3.1 基因表达结果统计 |
2.3.2 样品间重复效果分析 |
2.4 不同钾积累阶段烤烟叶片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
2.4.1 相同钾积累阶段的基因差异分析 |
2.4.2 不同钾积累阶段性的差异分析 |
2.5 不同阶段烤烟钾积累过程的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
3 讨论 |
3.1 烟草转录组测序及应用 |
3.2 不同钾积累阶段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式 |
4 小结 |
第八章 全文主要结论和研究展望 |
1 全文主要结论 |
2 创新点 |
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成果情况 |
(5)不同小麦品种GS同工酶表达差异与氮效率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中英文对照缩写表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小麦氮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评价方法 |
1.2 小麦对氮素利用的生理学基础 |
1.2.1 小麦氮素的吸收,同化和利用 |
1.2.2 小麦氮素的转移与再利用 |
1.3 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酶(GS isozymes)研究进展 |
1.3.1 GS同工酶的种类、功能及定位 |
1.3.2 GS同工酶与小麦氮素的吸收、转运与同化 |
1.3.3 GS同工酶在组织中的时空分布研究进展 |
1.3.4 GS同工酶基因的表达研究进展 |
1.4 不同作物氮素利用效率的氮效率差异研究进展 |
1.5 GS同工酶与氮素利用效率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差异性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试验设计 |
2.1.2 取样时间与部位 |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1.4 氮效率的计算及数据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 |
2.2.2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 |
2.2.3 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开花期SPAD值的差异 |
2.2.4 不同小麦品种叶片形态的差异 |
2.2.5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氮素积累与分配的差异 |
2.2.6 不同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的差异 |
2.3 讨论与结论 |
2.3.1 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2.3.2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效率差异 |
2.3.3 不同小麦品种的叶片形态差异 |
2.3.4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积累与分配 |
2.3.5 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灌浆速率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不同小麦品种的氮代谢特征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设计 |
3.1.2 取样时间与部位 |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1.4 数据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GS酶活性的差异 |
3.2.2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NR活性的差异 |
3.2.3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全氮含量的差异 |
3.2.4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硝态氮含量的差异 |
3.2.5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差异 |
3.2.6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可溶性蛋白的差异 |
3.3 讨论与结论 |
3.3.1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氮代谢酶代谢差异的研究 |
3.3.2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氮代谢物代谢差异的研究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不同小麦品种GS同工酶表达差异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设计 |
4.1.2 取样时间与部位 |
4.1.3 酶与主要试剂 |
4.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4.1.5 谷氨酰胺合成酶(GS)Native-Page活性染色 |
4.1.6 RNA的提取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RT-PCR分析 |
4.1.7 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亚基(Western-blot)的测定 |
4.1.8 数据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Native-Page的分析 |
4.2.2 不同小麦品种GS同工酶Native-Page比活力分析 |
4.2.3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GS同工酶Western-Blot的分析 |
4.2.4 不同小麦品种GS同工酶蛋白亚基相对含量分析 |
4.2.5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TaGS1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
4.2.6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TaGS2基因表达差异的分析 |
4.2.7 GS同工酶时空分布及其相对含量对小麦氮效率影响的分析 |
4.3 讨论与结论 |
4.3.1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Native-Page和Western-blot的分析 |
4.3.2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 GS 同工酶相对酶活力和蛋白亚基含量的分析 |
4.3.3 不同小麦品种器官TaGS1和TaGS2基因表达的分析 |
4.3.4 GS同工酶时空分布及其相对含量对小麦氮效率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不同小麦品种GS同工酶与氮效率关系的研究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设计 |
5.1.2 取样时间与部位 |
5.1.3 试验方法与数据来源 |
5.1.4 数据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小麦GS同工酶与氮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
5.2.2 小麦GS同工酶与氮效率的回归分析 |
5.2.3 小麦GS同工酶与氮效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GRA) |
5.3 讨论与结论 |
5.3.1 小麦GS同工酶与氮效率的相关性分析 |
5.3.2 小麦GS同工酶与氮效率的回归分析 |
5.3.3 小麦GS同工酶与氮效率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
6.1 结论 |
6.1.1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素利用效率差异的研究 |
6.1.2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氮代谢差异的研究 |
6.1.3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 GS 同工酶表达特征的研究 |
6.1.4 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 GS 同工酶与氮效率关系的研究 |
6.2 创新点 |
ABSTRACT |
(6)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钾积累差异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1 文献综述 |
1.1 烤烟钾素吸收积累研究进展 |
1.1.1 钾的生理作用 |
1.1.2 钾的吸收分配机制 |
1.1.3 钾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
1.1.4 烤烟中钾的分配利用 |
1.1.5 烤烟钾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1.2 烤烟根系分泌物研究进展 |
1.2.1 烤烟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意义 |
1.2.1.1 烤烟根系分泌物的定义及其作用 |
1.2.1.2 烤烟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
1.2.2 烤烟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方法 |
1.3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
1.3.1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意义 |
1.3.2 植物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
1.3.2.1 微生物平板计数法 |
1.3.2.2 微平板分析法 |
1.3.2.3 磷酸脂肪酸法(PLFA) |
1.3.2.4 高通量测序 |
1.3.2.5 宏基因组测序 |
1.3.2.6 其他方法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引言 |
3 材料与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设计 |
3.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3.3.1 农艺性状 |
3.3.2 烤烟根系生理特性 |
3.3.3 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 |
3.3.4 烤烟根际土壤酶活性 |
3.3.5 烤烟根际土壤理化性质 |
3.3.6 烤烟根系分泌物的组成与含量 |
3.3.7 烤烟不同部位的钾含量 |
3.3.8 烤烟钾离子吸收转运相关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测定 |
3.3.9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测定 |
3.4 数据分析处理 |
4 结果分析 |
4.1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的钾吸收特性 |
4.1.1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的农艺性状比较 |
4.1.2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不同部位的钾含量对比 |
4.1.3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不同部位干物质重和钾积累量的比较 |
4.1.4 不同烤烟品种烤后烟叶钾含量的比较 |
4.2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钾相关基因的表达 |
4.2.1 钾通道基因 |
4.2.2 钾转运体基因 |
4.3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钾吸收差异的生理基础 |
4.3.1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根系生理特性对比 |
4.3.2 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比较 |
4.3.2.1 土壤速效钾 |
4.3.2.2 土壤碱解氮 |
4.3.2.3 土壤有效磷 |
4.3.3 不同烤烟品种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 |
4.3.3.1 磷酸酶 |
4.3.3.2 脲酶 |
4.3.4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对比 |
4.3.5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根系分泌物的组成与相对含量对比 |
4.4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的根际微生物多样性 |
4.4.1 根际土壤微生物DNA的提取质量 |
4.4.2 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比较 |
4.4.3 根际土壤主要细菌在门水平上的相对丰度比较 |
4.4.4 根际土壤主要细菌在属水平上的相对丰度比较 |
4.5 烤烟根际土壤部分细菌的相对丰度与根际营养的相关性分析 |
4.6 烤烟根际土壤部分细菌的相对丰度与根系钾吸收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1.1 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的钾积累差异 |
5.1.2 烤烟钾积累与钾相关基因的表达、根系生理特性、根系分泌物、根际土壤理化性质、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关系 |
5.1.3 烤烟钾积累与微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
5.2 结论 |
参考文献 |
ABSTRACT |
(7)羟基磷灰石对不同籼稻吸收富集镉铅锌的抑制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HAP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
1.2 羟基磷灰石钝化土壤重金属机理的研究 |
1.2.1 HAP钝化土壤铅污染的机理 |
1.2.2 HAP钝化土壤中其他重金属的机理 |
1.3 羟基磷灰石钝化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因素研究 |
1.3.1 pH值 |
1.3.2 HAP的粒径 |
1.3.3 共存离子的种类和浓度 |
1.3.4 其他影响因素 |
1.4 不同水稻品种对土壤重金属富集的差异研究 |
1.5 目前研究中的不足 |
1.6 本研究的目标 |
1.7 本研究的创新点 |
2 材料及方法 |
2.1 材料 |
2.2 盆栽试验 |
2.3 分析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2.5 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HAP对土壤pH的影响 |
3.2 HAP对土壤速效磷的影响 |
3.3 HAP对水稻各部位磷含量的影响 |
3.3.1 HAP对水稻根中磷含量的影响 |
3.3.2 HAP对水稻茎中磷含量的影响 |
3.3.3 HAP对水稻叶中磷含量的影响 |
3.3.4 HAP对水稻糙米中磷含量的影响 |
3.4 HAP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3.4.1 HAP对水稻株高的影响 |
3.4.2 HAP对分蘖数的影响 |
3.5 HAP对土壤Cd、Pb、Zn有效态含量的影响 |
3.5.1 HAP对土壤有效Cd的影响 |
3.5.2 HAP对土壤有效Pb的影响 |
3.5.3 HAP对土壤有效Zn的影响 |
3.6 HAP对水稻各部位Cd、Pb、Zn含量的影响 |
3.6.1 HAP对水稻各部位Cd含量的影响 |
3.6.2 HAP对水稻各部位Pb含量的影响 |
3.6.3 HAP对水稻各部位Zn含量的影响 |
3.7 HAP对糙米中Cd、Pb、Zn含量的影响 |
3.8 水稻各部位Cd、Pb、Zn含量与糙米Cd、Pb、Zn含量之间的关系 |
3.9 HAP对重金属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的影响 |
3.9.1 HAP对Cd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的影响 |
3.9.2 HAP对Pb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的影响 |
3.9.3 HAP对Zn在土壤-水稻系统迁移的影响 |
3.10 HAP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 |
3.10.1 HAP对土壤Cd形态的影响 |
3.10.2 HAP对土壤Pb形态的影响 |
3.10.3 HAP对土壤Zn形态的影响 |
3.11 HAP对Pb微观形态的影响 |
3.11.1 HAP对土壤中Pb形态的影响 |
3.11.2 HAP对水稻根中Pb微观形态的影响 |
4 讨论 |
4.1 施用HAP影响土壤有效态Cd、Pb、Zn含量的原因 |
4.2 施用HAP对水稻各部位重金属含量影响的差异分析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不同烟草品种吸收镉差异性及累积镉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重金属对烟草的伤害 |
1.2.2 重金属对烟草细胞膜透性的破坏 |
1.2.3 重金属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
1.2.4 重金属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1.2.5 重金属对植物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1.2.6 重金属对植物产量的影响 |
1.3 烟草对镉的忍耐机制 |
1.3.1 外部机制 |
1.3.2 内部机制 |
1.3.3 遗传和分子生物机制 |
1.4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特点 |
1.4.1 隐蔽性和滞后性 |
1.4.2 累积性和地域性 |
1.4.3 不可逆转性 |
1.4.4 复合性 |
1.4.5 间接危害性及后果的严重性 |
1.5 作物重金属吸收差异性研究 |
1.6 发展趋势 |
1.7 研究内容 |
1.8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不同烟草品种苗期对镉耐性的快速筛选 |
2.1 试验材料 |
2.1.1 烟草品种资源 |
2.1.2 主要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 |
2.2 试验方法 |
2.2.1 试验处理 |
2.2.2 最大根系长度、苗高测定 |
2.2.3 胁迫指数计算 |
2.2.4 重金属镉含量的测定 |
2.2.5 数据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镉对烟草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
2.3.2 不同类型烟草种子的聚类分析 |
2.3.3 镉胁迫下烟草不同品种苗期植株镉含量的差异性 |
2.4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不同烟草品种的镉积累差异性及累积特征研究 |
3.1 试验材料 |
3.1.1 材料 |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3.2 试验方法 |
3.2.1 试验处理 |
3.2.2 烟草生物量的测定 |
3.2.3 Cd含量的测定 |
3.2.4 数据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生物量的影响 |
3.3.2 不同品种不同时期各部位镉的积累量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不同浓度镉胁迫下烟草对镉和其他矿质元素的吸收 |
4.1 试验材料 |
4.1.1 材料 |
4.1.2 主要试剂与仪器设备 |
4.2 试验方法 |
4.2.1 试验处理 |
4.2.2 样品的采集与测定 |
4.2.3 计算方法 |
4.2.4 数据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镉胁迫下烟草K326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 |
4.3.2 烟草对镉的积累与分布 |
4.4 小结与讨论 |
第五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5.1 研究结论 |
5.1.1 种质资源的筛选 |
5.1.2 镉元素在烟草植株体内的运转规律 |
5.1.3 镉胁迫对烟草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
5.2 主要创新点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9)烟草品种(系)富钾能力的遗传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烟草的经济和生物学价值 |
1.2 烟草钾素营养 |
1.2.1 钾营养特征 |
1.2.1.1 钾在烟草体内的含量、形态及分布 |
1.2.1.2 烟草对钾的吸收与利用 |
1.2.1.3 钾对烟草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 |
1.2.1.4 钾素缺乏外观表现 |
1.2.1.5 钾离子吸收机制 |
1.2.2 影响烤烟吸收钾的因素 |
1.2.2.1 土壤的供钾能力 |
1.2.2.2 施肥方式 |
1.2.2.3 其他养分 |
1.3 烟草钾高效基因的选育方法 |
1.3.1 筛选法 |
1.3.2 杂交法 |
1.3.3 基因工程技术 |
1.4 烟草钾营养的遗传特征 |
1.4.1 烟草杂种优势的研究 |
1.4.2 烟草配合力和遗传力的研究 |
1.5 烟草钾吸收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主要仪器 |
2.1.3 常用溶液及试剂 |
2.2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2.1 田间试验 |
2.2.1.1 田间试验设计 |
2.2.1.2 样品制备 |
2.2.2 盆栽试验 |
2.2.2.1 盆栽试验设计 |
2.2.2.2 样品制备 |
2.2.3 分析方法 |
2.2.3.1 钾含量的测定 |
2.2.3.2 RNA的提取 |
2.2.3.3 RNA质量检测 |
2.2.3.4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2.2.3.5 cDNA第一链的检测 |
2.2.3.6 基因差异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
2.3 技术路线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烟草总RNA提取与反转录结果分析 |
3.1.1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RNA完整性和质量 |
3.1.2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RNA纯度和浓度 |
3.1.3 RNA反转录为单链cDNA的检测 |
3.2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相关特征分析 |
3.2.1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含量的特征分析 |
3.2.1.1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含量的聚类分析 |
3.2.1.2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含量的差异分析 |
3.2.2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累积量的特征分析 |
3.2.2.1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累积量的聚类分析 |
3.2.2.2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累积量的差异分析 |
3.2.3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累积速度的差异分析 |
3.2.4 不同烟草类型间叶片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分析 |
3.3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相关特征分析 |
3.3.1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含量的特征分析 |
3.3.1.1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含量的聚类分析 |
3.3.1.2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含量的差异分析 |
3.3.2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累积量的特征分析 |
3.3.2.1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累积量的聚类分析 |
3.3.2.2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累积量的差异分析 |
3.3.3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累积速度的差异分析 |
3.3.4 不同杂交组合烟叶钾含量的遗传分析 |
3.3.4.1 不同杂交组合叶片钾含量的杂种优势分析 |
3.3.4.2 不同杂交组合叶片钾含量的遗传力分析 |
3.3.5 大田移栽91天(成熟期)杂交组合烟叶内与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48 |
3.3.5.1 大田移栽91天(成熟期)不同杂交组合烟草内与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差异分析 |
3.3.5.2 大田移栽91天(成熟期)烟叶内与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的中亲优势分析 |
3.3.5.3 大田移栽91天(成熟期)烟叶内与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与烟叶内钾含量及钾含量杂种优势相关性分析 |
3.4 不同钾胁迫处理下烟叶钾相关特征分析 |
3.4.1 不同钾胁迫处理下烟叶钾含量的差异分析 |
3.4.2 不同钾胁迫处理对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
3.4.3 不同钾胁迫处理对烟叶钾累积量的影响 |
3.4.4 不同钾胁迫处理对烟叶钾累积速度的影响 |
3.4.5 不同钾胁迫处理下烟叶内与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
3.4.5.1 不同钾胁迫处理下烟叶内与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与烟叶钾含量的相关性分析 |
3.4.5.2 不同钾胁迫处理下烟叶内与钾吸收相关基因表达量变化趋势与钾含量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 |
4 结论与讨论 |
4.1 不同烟草类型亲本材料间叶片钾相关特征分析 |
4.2 不同杂交组合间叶片钾相关特征分析 |
4.3 不同钾胁迫处理下烟叶钾含量特征分析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10)烤烟高钾基因型创制及其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烟草钾素营养与烟叶品质的关系 |
2.1.1 烟草钾素营养生理 |
2.1.2 钾与烟叶品质关系 |
2.2 烟草对钾素的吸收和分配规律 |
2.2.1 烟草对钾素的吸收和积累 |
2.2.2 钾素在烟株中的分配规律 |
2.3 提高烟叶含钾量的技术途径 |
2.3.1 改进栽培措施 |
2.3.2 合理运用调控技术 |
2.3.3 基因型对烤烟钾素吸收和烟叶钾含量的影响 |
2.4 高钾基因型烟草的根系特性 |
2.4.1 烟草根系形态特征的基因型差异与烟叶钾含量 |
2.4.2 烟草根系活力的基因型差异与烟叶钾含量 |
2.4.3 对烟草钾钾素吸收动力学特征的基因型差异 |
2.5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高钾基因型烟草培育中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内容 |
3.1 应用外源DNA花粉管通道法筛选烤烟高钾新材料的有效性研究 |
3.2 钾代谢相关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分析 |
3.3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株系)的表型差异及钾素营养特性研究 |
3.4 不同高钾基因型的烤烟新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研究 |
3.5 不同高钾基因型的烤烟新品系对不同肥料水平响应研究 |
3.6 不同高钾基因型的烤烟新品系的烟叶成熟特性研究 |
3.7 高钾基因型烤烟的改良与应用研究 |
4 研究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应用外源DNA直接导入法筛选烤烟高钾新材料的有效性研究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药品及仪器 |
1.3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3 结论 |
第三章 高钾植物DNA导入烤烟后钾代谢相关基因在烟草中的表达分析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烟苗培养和砂培试验 |
1.3 取样和RNA提取 |
1.4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基因表达特性 |
1.5 烟株根系钾吸收动力学测定 |
1.6 烟株钾素利用率 |
1.7 不同基因型烤烟的种植及其钾含量的测定 |
1.8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钾代谢相关基因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分析 |
2.2 高钾基因型中各个钾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分析 |
2.3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根系钾吸收动力学参数差异 |
2.4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钾素利用效率分析 |
2.5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烟叶钾含量的比较 |
3 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株系)的表型差异及钾素营养吸收积累特性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设计 |
1.3 测定指标与方法 |
1.3.1 烟株农艺性状的测定 |
1.3.2 烟株干物质测定 |
1.3.3 烟株钾含量测定 |
1.3.4 烟株钾素利用率 |
1.3.5 根系吸收面积和根系体积 |
1.3.6 根系活力的测定 |
1.3.7 取样方法 |
1.3.8 黑胫病病源的制备与接种方法 |
1.4 数据分析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烤烟农艺性状在钾基因型间的比较 |
2.1.1 高钾条件下不同钾基因型烤烟的生长差异 |
2.1.2 不同钾水平下不同钾基因型烤烟(株系)的生长差异 |
2.2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干物质积累的比较 |
2.2.1 高钾供应下烟株干物质积累 |
2.2.2 在不同供钾水平下不同基因型烤烟对干物质积累的响应 |
2.2.3 在钾胁迫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烤烟根系和莲叶分别对干物质积累的响应 |
2.3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根系特性的差异 |
2.3.1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的根系活力差异 |
2.3.2 钾胁迫条件下不同钾基因型烤烟根系吸收差异 |
2.4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钾素积累差异及对供钾水平的响应 |
2.4.1 相同生育时期不同钾基因型烤烟含钾量差异 |
2.4.2 相同钾基因型烤烟在不同生育时期含钾量差异 |
2.4.3 钾胁迫条件下不同钾基因型烤烟含钾量差异 |
2.5 不同钾基因型烤烟抗病性比较 |
3 结论 |
第五章 不同高钾基因型的烤烟新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参试品种(系)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1.4.1 外观质量 |
1.4.2 主要化学成分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高钾新品系农艺性状的表现 |
2.2 不同新品系植物学表现 |
2.3 不同新品系对烤烟主要病虫害抗性表现 |
2.4 不同新品系烤后原烟经济性状表现 |
2.5 不同新品系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 |
2.6 化学成分分析 |
3 结论 |
第六章 不同高钾基因型的烤烟新品系对不同肥料水平响应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品种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主要生育期分析 |
2.2 植物学性状分析 |
2.3 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
2.4 抗病性分析 |
2.5 经济性状分析 |
2.6 原烟外观质量分析 |
2.7 化学成分分析 |
3 结论 |
第七章 不同高钾基因型的烤烟新品系的烟叶成熟特性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品种 |
1.2 试验地点 |
1.3 试验设计 |
1.4 测定项目和方法 |
2 结果分析 |
2.1 主要生育期分析 |
2.2 植物学性状分析 |
2.3 经济性状分析 |
2.4 原烟外观质量评价分析 |
2.5 化学成分分析 |
3 结论 |
第八章 高钾基因型烤烟的改良与应用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试验设计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杂交组合植物学性状分析 |
2.2 杂交组合抗病性分析 |
2.3 杂交组合钾含量分析 |
2.4 湖南省烤烟新品种区域试验中MYK5经济性状分析 |
2.4.1 产量分析 |
2.4.2 产值分析 |
3 结论 |
全文结论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博士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四、不同基因型烟草成熟期钾在植株内的迁移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 [1]嫁接对烤烟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 胡玮. 西南大学, 2019(05)
- [2]烟草钾转运体NtKT4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 蔡露.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1)
- [3]提高广元烟叶钾含量的施肥技术研究[D]. 张亚运. 四川农业大学, 2019(12)
- [4]富钾基因型烤烟筛选及钾积累特性研究[D]. 王勇. 四川农业大学, 2017(03)
- [5]不同小麦品种GS同工酶表达差异与氮效率关系的研究[D]. 张志勇.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1)
- [6]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钾积累差异及根际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刘冰洋. 河南农业大学, 2017(05)
- [7]羟基磷灰石对不同籼稻吸收富集镉铅锌的抑制效果[D]. 唐守寅.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4)
- [8]不同烟草品种吸收镉差异性及累积镉特征研究[D]. 苏丹. 湖南农业大学, 2015(08)
- [9]烟草品种(系)富钾能力的遗传差异研究[D]. 徐秀秀. 贵州大学, 2015(03)
- [10]烤烟高钾基因型创制及其应用研究[D]. 夏凯. 湖南农业大学, 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