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一、负压封闭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胡曙荣,冯瑞强,容英潮,黄俊文,潘月帆,蒋锐[1](2022)在《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究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江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患者42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1例和观察组21例。对照组男性13例, 女性8例, 年龄(39.75±15.34)岁;观察组男性15例, 女性6例, 年龄(38.80±15.41)岁。对照组接受常规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观察组接受皮瓣覆盖、负压封闭灌注冲洗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治疗, 两组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反应蛋白变化率)以及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计量资料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1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1.90%(13/21)](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反应蛋白变化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 观察组的骨缺损长度、软组织缺损面积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显着, 能明显改善患者骨缺损、软组织缺损, 且患者术后恢复快, 经济负担小, 值得在临床推广。

刘路培[2](2021)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缺损临床应用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搜集近年来关于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的资料,讨论分析持续封闭负压吸引术的原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皮肤缺损及复杂缺损的应用、治疗效果,发现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建立引流系统,快速控制炎症,减轻组织损伤,促进创面愈合,适用于创伤性软组织损伤、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的外科治疗,其主要的机制是利用负压的持续吸引祛除创面周围异常物质,改善局部代谢,促进血管长入,肉芽生长。在临床应用的研究中,暂无针对经济效应的研究,如何寻找进一步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下的皮肤代替物成为将来的研究热点。

慈文韬,章鑫隆,闫石,王钊[3](2022)在《降低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的问题》文中提出背景:诱导膜技术是目前治疗肢体大段骨缺损尤其是骨髓炎清创术后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应用该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率高达10%-15%,如何预防及降低感染复发是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的关键。目的:探讨应用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如何降低感染复发的要点。方法: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2010年1月至2021年3月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为"Masquelet technique;induced membrane technique;bone infection;osteomyelitis;soft tissue reconstruction;antibiotics;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debridement";中文检索词为"Masquelet技术;诱导膜技术;骨感染;骨髓炎;软组织重建;抗生素;负压创面治疗;清创"。将如何降低应用Masquelet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率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清创技术的改良、优化抗生素的应用方法、局部软组织重建方法及创面负压治疗技术的改进是降低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术后感染复发的四大要点。抗生素载体负载靶向抗生素作用于感染灶,可以有效提高局部抗生素的抑菌性。如何精准调控局部抗生素释放曲线以应对局部细菌不同时机的负荷变化是未来学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降低高抗生素释放量对诱导膜生物性的影响,将抗生素载体技术与诱导膜技术联合应用是未来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的研究热点。

佟琳,胡晓龙,张万福,韩飞,计鹏,胡大海,官浩[4](2021)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应用桥梁式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应用桥梁式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4月—2020年10月,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9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手部及前臂软组织缺损患者, 其中男55例、女40例, 年龄5~78岁, 缺损创面面积为82(9, 216)cm2, 均行腹部带蒂皮瓣移植修复术。根据患者术区所采用固定方法的不同, 将患者分为负压组48例和石膏组47例, 2组患者损伤创面经清创后行皮瓣移植修复, 负压组患者术后采用干纱布包扎后放置负压吸引装置以"桥梁"式固定缺损上肢与胸腹部, 石膏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干纱布铺垫及石膏固定。术后1、3、5、7、14 d, 采用自制血运评分量表和长海痛尺分别评估2组患者皮瓣血运和疼痛强度。术后5 d, 观察并计算术区及其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 d, 进行患者满意度评分。断蒂术后1个月随访, 观察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Cochran & Cox近似t检验、χ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术后1、3、5、7、14 d, 负压组患者的皮瓣血运评分变化不大, 而石膏组患者的皮瓣血运评分呈时间依赖性下降, 且负压组患者皮瓣血运评分均明显高于石膏组(t=2.259、2.552、2.784、2.821、3.003, P<0.05或P<0.01);负压组患者的疼痛强度评分变化不大, 而石膏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呈时间依赖性升高, 且负压组患者疼痛强度评分均明显低于石膏组(t=-4.818、-4.944、-5.011、-5.976、-6.721, P<0.05)。术后5 d, 负压组患者术区及其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石膏组(χ2=6.773、5.269, P<0.05或P<0.01)。术后7 d, 负压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14.7±1.1)分, 明显高于石膏组的(7.4±1.8)分(t=23.934, P<0.01)。断蒂术后1个月随访, 2组患者的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均良好。结论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后, 进行桥梁式持续负压吸引固定能有效制动患肢与胸腹部, 降低术区及其周围皮肤常见并发症发生率, 减轻患者制动的疼痛, 改善皮瓣血运, 提高患者满意度, 是一种行之有效、轻便舒适、易于操作的方法。

林育红,李薇娜,张文娇[5](2021)在《真空负压引流术联合疗法在慢性创面应用中的护理进展》文中指出总结真空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 drainage, VSD)联合其他疗法在四肢创面的修复与护理。指出采用VSD联合技术时护理上应做出相应策略调整,临床护理人员应不断提高日益变化的创面修复与护理技术的认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回馈社会。

李慧璇[6](2021)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VSD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19年9月至2021年1月整形外科收治的因外伤导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收集到共5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人,实验组为采用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病患,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换药实施治疗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病患。排除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的、瘘管通向器官或体腔、骨髓炎、伤口有非典型变化和恶变、创面存在骨骼、肌腱暴露、凝血系统功能障碍、正在使用抗凝药物者、有活动性出血、未达到植皮条件、无须植皮者、手术禁忌证者;手术不耐受者,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的患者。对病患的首次清创距手术的治疗时间、住院总天数、换药次数、实施清创术后第3、7、11天的VAS疼痛评分、首次植皮存活率以及住院费用等相关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两组性别、年龄以及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等相关指标,经实验调查之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换药次数(2.00±0.34)少于对照组(8.69±1.72)(P<0.05);实验组首次清创距二期手术的时间(8.03±2.29)低于对照组(13.94±3.27)(P<0.05);实验组病患平均住院时间(22.63±4.01)低于对照组(31.29±8.73)(P<0.05);实验组疼痛评分第11天(1.37±0.91)低于对照组(3.85±1.21)(P<0.05);住院费用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植皮成活率(93.63±3.54)高于对照组(85.91±6.13)(P<0.05)。结论:VSD治疗效果显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陈琦[7](2019)在《固定面积皮瓣成活与狭长窄蒂长宽比例关系及负压封闭引流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①通过制作狭长窄蒂皮瓣动物模型,瓣部固定面积,设计为直径6.0cm的圆形,蒂部长宽比例从2.0cm:0至6.0cm:2.0cm不等,观察皮瓣愈合过程、组织病理学改变和CD105、VEGF、Caspase-3、Ki67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探讨狭长窄蒂皮瓣的成活机制;②制作狭长窄蒂皮瓣血供障碍动物模型,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改善狭长皮瓣血供,探讨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的方法;③狭长窄蒂皮瓣应用于临床。方法:①基础实验部分1:制作狭长窄蒂皮瓣动物模型。30只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成6组,每组5只,6组皮瓣主体部分均为直径为6.0cm的圆形,其狭长窄蒂设计为不同长宽比,分别为0:2.0cm、1.0cm:2.0cm、2.0cm:2.0cm、3.0cm:2.0cm、4.0cm:2.0cm、5.0cm:2.0cm,依次命名A、B、C、D、E、F组,其中A组皮瓣的蒂部宽2.0cm,没有长度,设为对照组。在每只实验兔的背部双侧设计狭长窄蒂皮瓣。对每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皮瓣成活率测定。并于术后1小时、术后1、3、5、7天,分别切取各组皮瓣远端中部全层组织作为标本,大小为0.5cm×0.3cm,通过HE染色、组织芯片、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ELISA)、实时荧光定量PCR等技术方法,对皮瓣组织内CD105、VEGF、Caspase3、Ki67进行定性、定量分析。②基础实验部分2:制作狭长窄蒂皮瓣血供障碍动物模型,蒂部长宽值为5.0cm×2.0cm,携带直径为6cm的任意皮瓣。20只新西兰大白兔,在每只兔子的躯干一侧形成狭长窄蒂皮瓣,左右随机各半,一组术后安装负压引流装置(实验组),一组术后常规打包(对照组)。对每组皮瓣进行大体观察,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情况,计算成活面积。并于术后3、5、7天,分别切取各组皮瓣远端中部全层组织,大小为0.5cm×0.3cm,作为标本,通过HE染色,观察不同时间皮瓣组织学变化。③临床应用部分:收集各种原因所致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可通过狭长窄蒂皮瓣修复的病例50例。结果:①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一定面积的皮瓣成活情况不受影响。但该比例达一定界限时皮瓣远端即发生坏死,成活面积缩小。②组织学分析发现,CD105、VEGF、Caspase-3、Ki67在狭长窄蒂皮瓣成活过程中,因术中组织损伤,部分血供被阻断,组织产生缺血缺氧反应,在术后含量均增加。A、B、C、D组皮瓣组织CD105、VEGF表达在术后第5天达到高峰,随着血管新生出现,组织血供改善,创伤愈合,渐下降,呈一定规律;E、F组皮瓣组织CD105、VEGF表达在术后第3天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与前述各组有统计学差异,呈一定规律;E、F组皮瓣组织Caspase-3表达在术后第一天上升,随后下降,Ki67在术后第一天上升,维持在高表达,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呈一定规律。③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实验侧较对照侧皮瓣肿胀、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血供情况较对照侧明显改善。④狭长窄蒂皮瓣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结论:①一定范围内狭长窄蒂的长宽比例增加,任意皮瓣的预期成活面积不受影响,超过一定界限时,皮瓣发生坏死,成活面积小于预期成活面积;②CD105、VEGF、Caspase3、Ki67在狭长窄蒂皮瓣的成活过程中有重要作用;③负压封闭引流可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④狭长窄蒂皮瓣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之一。

吕振木[8](2019)在《人工真皮皮耐克(Pelnac)在治疗创伤骨科复杂创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人工真皮皮耐克(Pelnac)在治疗创伤骨科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目的:探讨人工真皮(皮耐克愈敷料)在创伤骨科复杂创面愈合的应用,评估其对术后结果的影响。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从2013年3月开始,截止到2017年5月,我科共治疗足踝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患者16例,前臂和手部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患者13例,手腕或前臂脱套伤15例,以及手部脱套伤后采用传统皮片移植术后失败后采用人工真皮皮耐克再修复1例。前三种皮肤软组织损伤创面以及脱套伤移植术后失败者再清创后的创面均伴有骨/肌腱外露。彻底清创后采用皮耐克人工真皮覆盖缝合,VSD负压封闭引流7-10天,1-2周后行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严重者VSD二次负压封闭引流。脱套伤者采用一期手术(皮耐克和VSD)重建修复组织缺损。术后对皮片存活情况、外观效果、手术区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累及或邻近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患者总体满意度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对于足踝部创面来说,13/16例患者移植的皮片能够完全抓附于创面,成功率为81.3%。患者对手术区外观总体满意率为76.5%,VSS伤疤评分为2.2±2.1,代表了中上等水平。超过85%的患者自认为手术区神经功能恢复接近正常。踝关节屈伸度平均为48.5±4.8°(范围:35–62°),15例患者对踝关节功能恢复较为满意。对于前臂和手部复杂创面来说,移植的皮片完全成活率为84%,并未发现感染、血清肿、水疱等并发症;患者外观满意率为75%;VSS伤疤评分为2.9分,54%的患者认为手术区的皮肤神经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平均的DASH得分为27.2分,大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对于手腕或前臂脱套伤而言,人工真皮的抓附率在87-100%,患者对外观的主观满意率为72%,VSS评分为2.1,13(87%)例患者报道其神经功能恢复接近正常,平均的DASH得分为21.2,14(93%)例患者能够获得满意的日常活动能力。脱套伤采用传统方法修复失败后采用人工真皮再修复的病例报道中,该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中获得了满意的效果,包括伤疤质量、外观效果以及日常活动能力。结论:人工真皮皮耐克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促进创面愈合的能力,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使用可大大提高临床效果,可作为创伤骨科大面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者的替代选择。第二部分无末端胶原促进体外培养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官腔形成的实验研究目的:探讨无末端胶原生物材料是否可促进体外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为临床开展人工真皮皮耐克(Pelnac)治疗创伤骨科复杂创面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实验大鼠经甲醛溶液麻醉后,在超净台无菌条件下,对大鼠暴露的胸主动脉进行解剖切除,放入预装D-Hanks液(高压灭菌)的培养皿中,将血及周围结缔组织去除后,转移到另一个盛有无菌D-Hanks液的培养皿,再次去除周围纤维结缔组织,而后轻轻剖开胸主动脉,将胸主动脉彻底剪碎至1mm×1mm大小,并均匀种植于50ml培养皿内,使得组织块保持一定间隙,继而轻轻加入4-5ml含10%胎牛血清的DMEM细胞培养基,同时使培养基没过各个组织块,而后放置于CO2培养箱(37℃,5%CO2)培养5天换液,之后每2-3天更换培养基一次。经过10天的培养,原代细胞将占据培养皿面积的2/3左右,当细胞融合率达近80%时,可传到下一代。首先去除旧培养基,再用高压灭菌EDTA溶液洗涤细胞2次,加入0.25%胰蛋白酶2ml,置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起皱褶,然后变圆,此时加入等量的培养基终止消化,然后用吸管轻轻吸匀,1500rmp/min离心3min,弃去上清培养基,加入适量新鲜培养液,吹打混匀细胞至悬液。再培养2-3天更换培养基,然后对细胞进行增殖测定、迁移检测、成管实验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无末端胶原能显着提高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通过计算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成管数,结果证实无末端胶原组管腔数(36.67±6.39)是胶原对照组(12.33±3.36)的近3倍,提示无末端胶原能显着促进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增殖及血管形成。最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无末端胶原能增强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结论:无末端胶原能促进体外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同时无末端胶原也能促进血管形成并参与组织的修复或愈合;上述结果可能是无末端胶原通过促进内皮细胞中VEGF的表达得以实现的。

周雪莲[9](2018)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难愈性创面的应用效果》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软组织缺损难愈性创面的临床效果,为临床软组织缺损难愈性创面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软组织缺损难愈性创面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换药法治疗,观察组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次数、每次治疗时数字疼痛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完成治疗后的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植皮医生对创面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次数、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及愈合外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SD治疗软组织缺损难愈性创面愈合效果、愈合外观优于传统换药治疗法,且具有耗时短、患者疼痛程度低的优势,可为后续植皮治疗提供良好创基条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梁文勇[10](2018)在《农机具损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基数大,每年因农机具致伤、致残人数众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和负担。目前农机具损伤由于损伤程度严重,治疗紧迫,然而治疗方案存在众多分歧,如何寻找规范有效的治疗方式来降低经济损失和负担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当前农机具损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最大限度的保存患肢功能,这需要在急诊工作中寻求一条合理、有效、规范的治疗方式。如何规范使用抗生素、寻找创伤后皮肤缺损何时行一期修复及行二期干预的手术时机及方式、不同手术式之间效果的比较,如何最大限度回复患者功能,是我们在当前临床工作中急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目的初步总结围手术期治疗经验、规范抗生素使用;寻找创伤后皮肤缺损何时行一期修复及行二期干预的手术时机及方式;比较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的治疗效果,找到最佳的手术方式。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岛401医院在2014-2017年手足外科收治的238例农机具损伤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由于农机具伤造成的肢体功能损伤状况、后遗症情况;同时,收集术后12个月患者的随访资料,记录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研究结果1患者一般情况在这项研究中238例农业机械损伤的患者包括160名男性和78名女性,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50.3岁,受伤部位包含左手38例、右手160例、左足18例、右足22例。2损伤等级情况I级损伤患者共67例包括47例男性和20例女性;II级损伤患者共75例包括男性54例和女性21例;III级损伤患者共68例,其中包括41例男性和27例女性;IV级损伤患者共15例,其中包括10例男性和5例女性;V级损伤患者共13例包括8例男性和5例女性。患者自受伤到手术救治的平均时间为1.8h(范围为13.8h),患者皮肤缺损平均面积为29.76 c㎡(范围为9.8 c㎡76.03 c㎡)。3手术及疗效情况238例患者在均在进行麻醉后行止血带止血,采用局部麻醉后行清创手术、骨折复位内固定,肌腱、软组织修复,负压封闭引流(VSD)安置术;其中行1次VSD安置术的有102例,行2次VSD安置术的有78例,行VSD安置术3次的有58例。共进行两期手术。进行皮瓣转移修复术或者取皮植皮术后的达到一级、二级、三级标准分别有119例、101例、18例。4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患者住院时间采用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克林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汀等。所有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8.9天。5皮瓣修补术联合VSD装置的临床疗效所有238例均在一期手术过程中进行了清创术和VSD安置术,在7天后拆除VSD装置,如果所见创面肉芽组织新鲜、无渗液可进行二期扩创、皮瓣修补术,出现皮肤坏死和感染31例,感染率为13%。6患者12个月的随访情况238例农机具损伤中包含45例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手部不同程度的僵硬,按照总主动活动度(TAM)的评分标准分别有32例优、8例良、9例中、6例差。研究结论1.根据农机具损伤累及不同程度软组织和骨关节损伤来进行分级,可为临床治疗此损伤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及时合理有效应用抗菌药物和负压吸引可降低了感染,并提供及时有效的修复,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预后及减少致残率。2.损伤程度高的患者VSD装置使用频率明显增加,皮瓣转移修复术或者取皮植皮术联合VSD装置可降低术后感染,提高皮瓣的成活,减少换药和手术次数,最大限度的确保患者肢体的基本功能。

二、负压封闭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负压封闭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2)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缺损临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原理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皮肤缺损的应用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复杂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发展趋势

(3)降低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的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快速阅读:
文题释义:
0引言Introduction
1 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 资料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质量评估
2 结果Results
    2.1 清创技术的改良
        2.1.1清创范围
        2.1.2 清创频次
        2.1.3 新型清创方式
    2.2 优化抗生素的应用
        2.2.1 如何选用抗生素
        2.2.2 抗生素如何使用
        2.2.3 针对耐药菌
        2.2.4非抗生素抗菌剂
    2.3 局部软组织重建方法的改进
        2.3.1 皮瓣移植
        2.3.2 Rigenera微移植技术
    2.4 创面负压治疗技术的改进
        2.4.1 负压伤口疗法
        2.4.2 负压伤口滴注疗法
3 结论和展望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5)真空负压引流术联合疗法在慢性创面应用中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VSD联合皮片、皮瓣技术在肢体创面修复中的护理
    1.1 VSD联合自体植皮技术
    1.2 VSD联合腹部套装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1.3 VSD联合穿支皮瓣或游离皮瓣修复足踝创面
    1.4 VSD联合游离皮瓣移植的护理
2 VSD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术
3 VSD联合皮肤牵张技术
4 VSD复合masquelet(诱导膜)/骨搬移技术
5 VSD联合生长因子技术
6 VSD联合中成药等技术
7 小结

(6)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s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 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的实验组
        1.3 采用传统换药的对照组
    2.内容与方法
        2.1 实验组治疗方法
        2.2 对照组传统无菌换药
        2.3 使用材料
        2.4 评价指标
    3.统计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关于VSD(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临研究床应用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7)固定面积皮瓣成活与狭长窄蒂长宽比例关系及负压封闭引流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参考文献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 固定面积皮瓣成活与狭长窄蒂长宽比例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第二部分: 负压封闭引流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的实验研究
    第三部分: 狭长窄蒂皮瓣的临床应用研究
实验材料
第一部分 固定面积皮瓣成活与狭长窄蒂长宽比例关系动物实验研究
    一、实验分组与皮瓣设计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
第二部分 负压封闭引流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
    一、实验分组及皮瓣设计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三、实验结果
    四、实验总结
第三部分 狭长窄蒂任意皮瓣临床应用研究
    一、病例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三、结果
    四、典型病例
    五、第三部分总结
讨论
实验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致谢

(8)人工真皮皮耐克(Pelnac)在治疗创伤骨科复杂创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 人工真皮皮耐克(Pelnac)在治疗创伤骨科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无末端胶原促进体外培养的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及官腔形成的实验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人工真皮在组织工程学和临床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难愈性创面的应用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1.2.2 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时疼痛评分:
        1.3.2 创面愈合率:
        1.3.3 植皮医师对创面愈合外观满意度评价:
        1.3.4 创面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创面治疗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创面治疗后植皮医师对创面愈合外观满意度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10)农机具损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背景
    国内外研究现状
    实际应用价值和学术意义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手术方法
    3 术后处理
    4 手术疗效评价
    5 随访情况
    6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农机具损伤的具体情况
    2 农机具损伤的随访情况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1
    病例2
    病例3
    病例4
讨论
    1 农机具损伤的发病特点
    2 手部皮肤损伤缺损的处理方式
    3 预防性抗菌药物的运用的重要性
    4 负压封闭引流术的运用及疗效
    5 VSD联合皮瓣修补、游离植皮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6 VSD联合皮瓣修补、游离植皮治疗的缺点和注意事项
    7 V级患者中合并血运障碍的截指和截趾术的手术方式
    8 研究的创新之处
    9 研究的不足之处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四、负压封闭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皮瓣覆盖、抗生素骨水泥填充、负压封闭灌注冲洗治疗创伤性骨髓炎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研究[J]. 胡曙荣,冯瑞强,容英潮,黄俊文,潘月帆,蒋锐.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02)
  • [2]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创伤性皮肤缺损临床应用进展[J]. 刘路培. 中国社区医师, 2021(35)
  • [3]降低诱导膜技术治疗骨髓炎后感染复发的问题[J]. 慈文韬,章鑫隆,闫石,王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2(28)
  • [4]腹部带蒂皮瓣修复上肢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应用桥梁式持续负压吸引固定的临床效果[J]. 佟琳,胡晓龙,张万福,韩飞,计鹏,胡大海,官浩. 中华烧伤杂志, 2021(11)
  • [5]真空负压引流术联合疗法在慢性创面应用中的护理进展[J]. 林育红,李薇娜,张文娇. 全科护理, 2021(31)
  • [6]负压封闭引流装置(VSD)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D]. 李慧璇.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8)
  • [7]固定面积皮瓣成活与狭长窄蒂长宽比例关系及负压封闭引流促进狭长窄蒂皮瓣成活的动物实验与临床应用研究[D]. 陈琦. 苏州大学, 2019(04)
  • [8]人工真皮皮耐克(Pelnac)在治疗创伤骨科复杂创面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 吕振木. 河北医科大学, 2019(01)
  • [9]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难愈性创面的应用效果[J]. 周雪莲. 中国美容医学, 2018(07)
  • [10]农机具损伤的临床回顾性研究[D]. 梁文勇. 青岛大学, 2018(02)

标签:;  ;  ;  ;  ;  

负压封闭技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