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种新的神经肽——Orexins(论文文献综述)
宗勇[1](2019)在《大鼠LHA Orexin-A神经投射对VTA胃扩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性和胃排空的调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外侧核(LHA)-中脑腹侧被盖区(VTA)Orexin-A神经通路对大鼠VTA内胃扩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影响,以及此神经通路对胃排空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按不同实验具体要求随机分组,观察LHA-VTA间神经纤维联系和功能。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TA内Orexin-A受体1(OX-1R)表达;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VTA来源FG与LHA内神经递质Orexin-A共存现象;电生理方法记录胃扩张刺激对VT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方法,检测VTA核团注射Orexin-A对胃扩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影响及Orexin-A受体拮抗剂SB334867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电刺激LHA,检测VTA内Orexin-A反应性胃扩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以及SB334867预处理对该作用的影响;应用大鼠胃排空酚红定量法观察VTA微量注射Orexin-A或电刺激下丘脑LHA对大鼠胃排空的作用及SB334867预处理对其的影响。结果:(1)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大鼠VTA内存在Orexin-A受体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2)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显示,VTA注射FG逆行至LHA,且部分FG阳性神经元为Orexin-A表达神经元,提示LHA内Orexin-A神经元纤维投射至VTA。(3)大鼠中脑VTA核团记录到的79个自发放电神经元中,58个神经元在胃扩张刺激后放电发生显着变化。其中呈现兴奋效应的(GD-E)有41个,呈现抑制效应的(GD-I)有17个。(4)VTA微量注射Orexin-A,41个GD-E中,68.29%(28/41)的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增加,从6.14±1.22 Hz升高到9.21±1.43 Hz(P<0.05),21.95%(9/41)放电频率显着降低,从6.87±1.46 Hz降低到4.13±1.12 Hz(P<0.05)。17个GD-I中,70.59%(12/17)的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升高,从6..03±1.42 Hz增加到9.22±1.90 Hz(P<0.05),23.53%神经元(4/17)放电频率显着下降,从6.23±1.01 Hz下降到3.12±0.92Hz(P<0.05)。VTA预先注射Orexin-A受体拮抗剂SB-334867,则Orexin-A对胃扩张敏感神经元的作用被完全阻断(P>0.05)。(5)电刺激LHA,在VTA记录到31个Orexin-A反应性GD-E神经元,其中有70.97%(22/31)神经元进一步呈现兴奋效应,放电频率从5.41±1.98 Hz升高至9.55±3.35Hz(P<0.05),19.35%(6/31)神经元放电减弱,从6.15±2.06 Hz降低到3.49±1.27 Hz(P<0.05);在VTA记录到的17个Orexin-A反应性GD-I神经元,其中有64.71%(11/17)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升高,放电频率从5.28±1.28 Hz升高到9.65±2.29Hz(P<0.05),29.41%(5/17)放电频率明显降低,放电频率从6.91±1.78 Hz降低到4.02±1.06 Hz(P<0.05)。SB-334867预处理VTA后,再电刺激LHA,VTA内Orexin-A反应性胃扩张敏感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增长幅度显着下降(P<0.05)。(6)胃排空研究结果显示,VTA内微量注射Orexin-A,大鼠胃排空显着增加(P<0.05),VTA预先微量注射SB-334867,可部分阻断该效应(P<0.05)。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大鼠胃排空显着增强(P<0.05)。同样,VTA内微量注射SB-334867,再电刺激下丘脑外侧核,电刺激导致的胃排空增强效应显着减弱(P<0.05)。结论:下丘脑LHA-VTA存在Orexin-A神经通路,该通路可能参与中枢胃传入信息和胃动力的调控。
栾晓[2](2019)在《Orexin-A对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LHA GS神经元放电、摄食及胃功能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Orexins(胖素,Orexin-A和Orexin-B)是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主要参与摄食和奖赏调控,尤其是Orexin-A在该调控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下丘脑,表达Orexin的神经元主要分布于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us,LHA)和穹隆周区(Perifornical Area,PFA)。研究发现,啮齿类动物侧脑室、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LHA或PFA微量注射Orexin-A,均可促进大鼠摄食。虽然侧脑室注射Orexin-B也能产生与Orexin-A类似的促摄食效应,但核团内注射Orexin-B无促食效应。另有研究发现,Orexin-A或Orexin-B的促食效应依赖于Orexin-1受体(OX-1R)。但Orexins对肥胖或肥胖抵抗大鼠葡萄糖敏感(GS)神经元兴奋性、以及摄食和胃功能等调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拟采用荧光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电生理学等方法,观察和比较下丘脑LHA Orexin-A和OX-1R免疫阳性细胞及其mRNA在正常、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表达的异同,以及LHA Orexin-A对GS神经元兴奋性、摄食和胃功能的影响及潜在机制,并比较和分析Orexin-A在这三组大鼠中调控效应差异,目的是补充和完善Orexin-A对能量平衡调控理论,为临床肥胖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方法:建立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模型:选取雄性健康SD大鼠(180-200g),高脂饲料(每100 g含基础饲料80 g,蛋黄粉10 g,猪油10 g)饲喂2周,随之根据大鼠体质增量对大鼠进行排序,体质增量排序位于中间1/3的大鼠转喂基础饲料,其作为正常大鼠进行后续研究;体质增量排序位于上1/3(体质增量多)或下1/3(体质增量少)的大鼠继续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再次排序,体质增量位于上1/3为肥胖大鼠,体质增量位于下1/3为肥胖抵抗大鼠,弃去体质增量排序位于中间1/3的大鼠。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Real time-PCR方法,比较和分析正常、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LHA内Orexin-A和OX-1R免疫阳性细胞及其mRNA表达的异同。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观察Orexin-A对正常、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GS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以及黑皮质素3和4受体(Melanocortin 3/4 Receptors,MC3/4R)信号通路的调控。采用LHA核团置管术和核团微量注射药物,观察Orexin-A对正常、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摄食、胃运动及胃排空的影响,以及OX-1R和MC3/4R信号通路的调控。将正常、肥胖以及肥胖抵抗大鼠均随机分为6组:(1)生理盐水(NS)组:LHA注射NS;(2)Orexin-A组:LHA内微量注射100 pmol Orexin-A;(3)SB-334837组:LHA微量注射1 nmol Orexin-1受体拮抗剂SB-334837;(4)SHU9119组:LHA微量注射0.1μg MC3/4R受体拮抗剂SHU9119;(5)Orexin-A+SB-334837组:LHA微量注射1 nmol SB-334837+100 pmol Orexin-A混合液;(6)Orexin-A+SHU9119组:LHA微量注射0.1μg SHU9119+100 pmol Orexin-A混合液。每组给药总体积为0.5μL,结果: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下丘脑LHA内Orexin-A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无显着差异(P>0.05)。但与正常大鼠相比,肥胖大鼠或肥胖抵抗大鼠LHA内OX-1R免疫阳性细胞表达显着增多(P<0.05-0.01),且肥胖抵抗大鼠增加的更为显着(P<0.05)。PCR结果进一步证实,在正常、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LHA内Orexin-A mRNA表达无显着改变(P>0.05),但与正常大鼠相比,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LHA内OX-1R mRNA表达显着增加(P<0.05-0.01),尤其是肥胖抵抗大鼠的增加最为显着(P<0.05)。电生理研究显示,在正常大鼠LHA微量注射Orexin-A,葡萄糖兴奋性(GS-EXC)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降低(由5.93±1.84 Hz降低至3.78±0.73 Hz;P<0.05);而葡萄糖抑制性(GS-INH)神经元放电频率则显着升高(由5.47±1.64 Hz升高至7.62±1.84 Hz;P<0.05);若预先LHA微量注射SB-334867再给予Orexin-A,Orexin-A对GS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效应可被完全阻断;若预先LHA微量注射SHU9119再给予Orexin-A,可使Orexin-A对GS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效应进一步增强(P<0.05)。在肥胖大鼠,LHA微量注射Orexin-A,GS-EXC神经元的放电频率由6.12±1.68 Hz降低至3.24±0.97 Hz(P<0.05);而GS-INH神经元放电频率由5.26±1.82 Hz升高至8.19±2.37 Hz(P<0.05);若预先LHA注射SB-334867再给予Orexin-A,Orexin-A对GS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效应可被完全阻断,但若预先LHA注射SHU9119再给予Orexin-A,Orexin-A对GS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效应进一步增强(P<0.05)。在肥胖抵抗大鼠,LHA微量注射Orexin-A,GS-EXC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降低(由5.86±1.94 Hz降低至3.07±0.84 Hz;P<0.05),而GS-INH神经元放电频率显着增加(由5.39±1.48 Hz升高至8.19±2.42 Hz;P<0.05);若预先LHA注射SB-334867再给予Orexin-A,Orexin-A对GS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效应同样可被完全阻断;而LHA预先注射SHU9119再给予Orexin-A,同样,Orexin-A对GS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效应进一步增强(P<0.05)。与正常大鼠相比,Orexin-A对肥胖或肥胖抵抗大鼠GS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效应显着增强(P<0.05),SHU9119对Orexin-A诱导的GS神经元兴奋性改变更为显着(P<0.05),即黑皮质素3/4受体信号通路对Orexin-A该效应的调控更为敏感。但这些调控效应在肥胖大鼠和肥胖抵抗大鼠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摄食量研究结果显示,LHA微量注射Orexin-A,正常、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0-2h摄食量均显着增加(P<0.05),且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摄食量增加的幅度显着高于正常大鼠(P<0.05),尤以肥胖抵抗大鼠摄食量增加最为显着(P<0.05)。预先LHA注射SB-334867,可完全阻断Orexin-A促大鼠摄食效应(P>0.05);若LHA注射SHU9119+Orexin-A混合液,可显着增强Orexin-A促摄食效应(P<0.05)。在体胃运动研究结果显示,大鼠下丘脑LHA微量注射Orexin-A,5 min后胃收缩频率及幅度显着增加(P<0.05),且该效应可被LHA注射SB-334867完全阻断;与Orexin-A组相比,LHA微量注射Orexin-A+SHU9119混合液,大鼠胃收缩频率及幅度显着升高(P<0.05)。提示,黑皮质素3/4受体信号通路参与Orexin-A促大鼠胃收缩频率及幅度的调控(P<0.05)。胃运动指数(MI)分析结果显示,在正常、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之间MI无明显差异(P>0.05);但LHA微量注射Orexin-A,三组大鼠MI均显着升高(P<0.05),其中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升高幅度显着高于正常大鼠(P<0.05),且肥胖抵抗大鼠升高幅度高于肥胖大鼠(P<0.05)。Orexin-A对大鼠MI的促进作用可被LHA注射SB-334867完全阻断(P<0.05),而LHA注射SHU9119能增强Orexin-A对大鼠MI的促进作用(P<0.05)。胃排空研究结果显示,下丘脑LHA微量注射Orexin-A,三组大鼠胃排空显着增加(P<0.05),Orexin-A对胃排空的促进作用强弱依次为肥胖抵抗大鼠>肥胖大鼠>正常大鼠(P<0.05)。LHA注射SB-334867,可完全阻断Orexin-A对胃排空的促进作用;若LHA注射SHU9119,可增强Orexin-A促大鼠胃排空效应(P<0.05)。结论:Orexin-A在下丘脑LHA参与正常、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GS神经元兴奋性、胃动力、胃排空以及摄食活动调控,该效应可能是通过OX-1R信号通路而实现的;MC3/4R受体信号通路可能也参与了该过程的调控;Orexin-A上述调控效应在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更为显着,其可能与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LHA中OX-1R表达增加有关。
王咪[3](2019)在《Orexin-A对肥胖大鼠杏仁核胃牵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及摄食调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食欲素A(orexin-A)是下丘脑分泌的参与摄食的重要脑肠肽之一,摄食与肥胖的发生发展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研究旨在探讨orexin-A对正常大鼠、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及肥胖抵抗(DR)大鼠基底内侧杏仁核(BMA)胃牵张敏感(GD)神经元兴奋性及摄食量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高脂饮食诱导构建肥胖(DIO)和肥胖抵抗(DR)大鼠模型。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元放电方法,观察orexin-A以及μ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正常大鼠、DIO大鼠和DR大鼠BMA G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通过脑核团置管及核团微量注射药物,比较和分析orexin-A和纳洛酮对正常大鼠、DIO大鼠和DR大鼠摄食量的影响及潜在机制;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正常大鼠、DIO大鼠和DR大鼠BMA内orexin-1受体(OX-1R)和μ阿片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应用Real-time PCR和Elisa方法,检测正常大鼠、DIO大鼠和DR大鼠BMA内OX-1R和μ阿片受体的m RNA和蛋白含量的表达。结果:(1)BMA微量注射orexin-A,正常大鼠、DIO大鼠和DR大鼠BMA内GD敏感神经元放电频率均显着增加(P<0.01),该效应可被OX-1R受体拮抗剂SB-334867完全阻断,纳洛酮可部分阻断orexin-A该促放电效应;与正常大鼠相比,orexin-A对DIO大鼠和DR大鼠BMA内GD-E(P<0.05)或GD-I(P<0.05)神经元的促放电作用显着增强,但DIO大鼠和DR大鼠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纳洛酮可显着抑制上述三组大鼠BMA内GD-E和GD-I神经元放电频率,且与正常大鼠相比,纳洛酮对DIO大鼠GD-E和GD-I神经元的抑制作用显着增强(P<0.05),对DR大鼠GD-E和GD-I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强于DIO大鼠(P<0.05)。结果提示,orexin-A可能参与胃传入信息调控,该效应可能经OX-1R信号通路实现,且μ阿片受体信号可能也参与该影响过程。(2)BMA微量注射orexin-A,正常大鼠、DIO大鼠和DR大鼠0-2 h摄食量显着增加(P<0.01),但对大鼠2-4 h摄食量无显着影响(P>0.05)。与正常大鼠组相比,BMA微量注射orexin-A,DIO大鼠和DR大鼠0-2 h摄食量显着增加(P<0.05),但DIO大鼠和DR大鼠间比较摄食量无明显差异(P>0.05)。预先BMA注射SB-334867可阻断orexin-A对大鼠促摄食作用(P<0.05)。BMA微量注射纳洛酮,可显着抑制大鼠0-2 h摄食量(P<0.05),且该效应在DR大鼠显着强于DIO大鼠(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纳洛酮可部分阻断orexin-A促大鼠摄食效应(P<0.05)。提示,orexin-A可能通过OX-1R信号通路参与摄食调控,μ阿片受体信号可能也参与影响了此过程。(3)荧光免疫组化研究显示,与正常大鼠相比,DIO大鼠和DR大鼠BMA内OX-1R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均显着增加(P<0.05),但DIO大鼠与DR大鼠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IO大鼠和DR大鼠BMA内μ阿片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表达也显着高于正常大鼠(P<0.05),且在DR大鼠,BMA内μ阿片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的表达显着高于DIO大鼠(P<0.05)。提示,高脂饮食可能通过诱导大鼠BMA内orexins受体表达改变进而影响大鼠摄食。(4)Real-time PCR研究结果显示,DIO大鼠和DR大鼠BMA OX-1R 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正常大鼠(P<0.05),但DIO大鼠和DR大鼠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DR大鼠μ阿片受体m RNA含量显着高于DIO大鼠(P<0.05),且DIO或DR大鼠μ阿片受体m RNA表达均显着高于正常大鼠(P<0.05)。提示,OX-1R或μ阿片受体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这三组大鼠BMA神经元兴奋性和摄食差异性调控。(5)ELISA实验结果显示,DIO大鼠和DR大鼠BMA OX-1R蛋白含量均显着高于正常大鼠(P<0.05),但DIO大鼠和DR大鼠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BMA内μ阿片受体蛋白表达高低依次为DR大鼠、DIO大鼠及正常大鼠(P<0.05)。本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三组大鼠BMA神经元兴奋性和摄食差异可能与中枢OX-1R或μ阿片受体表达量改变有关。结论:BMA orexin-A通过OX-1R信号通路参与正常、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胃牵张传入信息和摄食调控,μ阿片受体信号通路可能也参与了该影响过程。orexin-A对正常、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摄食量调控可能与OX-1R或μ阿片受体表达差异有关。
胡俊仪[4](2019)在《Orexin-A对鲤葡萄糖吸收、代谢和下丘脑摄食肽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糖类是鱼类饲料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具有易得、价廉等特点。适量添加可起到节约蛋白质作用。但大多数鱼类对糖的耐受量较低,表现出一种类似糖尿病的症状。如何通过营养学手段,调控鱼类糖脂代谢功能,提升养殖动物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显得尤为重要。食欲素(Orexin)是一种由下丘脑分泌的神经肽,参与机体摄食、能量稳态调节,其在哺乳动物中的功能及作用机理已经非常透彻。但在水产动物中,Orexin的作用主要关注在调控摄食方面,其在营养代谢调节方面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获得Orexin前体基因cDNA序列,并化学合成Orexin-A蛋白,进行在体注射和离体细胞生物学实验。在体注射实验挑选健康、规格整齐的鲤(Cyprinus carpio)共450尾(平均初始体重为22.02±0.17 g),并将其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禁食24小时后,实验组以1.67 mg/g体重的剂量用灌胃针口服葡萄糖后,腹腔注射Orexin-A(0,10,100,1000 ng/g体重)。对照组灌喂PBS溶液。在实验结束后分别检测血糖含量,葡萄糖转运载体、糖酵解、糖异生相关基因的表达以及葡萄糖转运活性变化。离体细胞生物学实验通过分离培养鲤原代肝细胞,使用葡萄糖、Orexin-A孵育细胞,实验结束后检测糖吸收、糖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此外,为了检测Orexin-A对鲤下丘脑摄食相关神经肽的影响,我们在体内实验结束后检测了下丘脑摄食相关神经肽基因的表达。实验结果如下:1.食欲素前体基因的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的方法克隆得到鲤prepro-orexin cDNA部分基因序列。Prepro-orexin基因cDNA的部分长度为513 bp,开放读码框ORF为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的Orexin蛋白,包括49个氨基酸的Orexin-A和28个氨基酸的Orexin-B。鲤Orexin-A序列中存在4个Cys,鲤Orexin具有一个插入序列,位于84-104位(DGAHLPLLLPGGTVSAPLRLG)。同源比对发现鲤Orexin-B比Orexin-A更保守。Prepro-orexin基因组织分布发现,prepro-orexin基因在脑部尤其是下丘脑高表达,在外周组织中肝、肠、肌的Orexin表达量较高。2.食欲素A对鲤血糖的调节及其对葡萄糖转运载体、糖酵解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注射Orexin-A可显着降低由灌喂葡萄糖导致的高血糖水平。在实验1 h后,注射Orexin-A组显着低于未注射组(p<0.05),且与注射浓度负相关。灌喂葡萄糖后,肠的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cose transporter 2 proteins,glut2)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1(Na+/glucose co-transporter 1 proteins,sglt1)基因表达量显着上调,但注射Orexin-A后2h,肠glut2和sglt1表达量显着低于未注射组(p<0.05);而肝的glut2和sglt1基因以及肌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 proteins,glut4)基因的表达量注射组显着高于未注射组(p<0.05)。灌喂葡萄糖后,肠葡萄糖转运活性也显着升高(p<0.05),但注射Orexin-A组显着低于未注射组(p<0.05)。3.Orexin-A对鲤原代肝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葡萄糖浓度对鲤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单独用葡萄糖(5 mM)处理对鲤肝细胞葡萄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没有影响,而15mM葡萄糖处理显着增加了glut2mRNA的表达,促进了糖酵解与糖异生关键基因表达。Orexin-A(100,1000 nM)可以刺激肝细胞中glut2 mRNA的表达(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Orexin-A(100,1000nM)可以显着提高肝细胞糖原合成酶(glycogen synthase,gys)基因的表达(p<0.05),同样呈剂量依赖性;Orexin-A(100,1000 nM)可以刺激肝细胞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exokinase,hk)和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gk),抑制糖异生关键酶果糖-1,6-二磷酸酶(Fructose 1,6-bisphosphatase,fbpase)的表达。4.Orexin-A对鲤下丘脑摄食相关神经肽表达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糖耐量实验后下丘脑促进摄食的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抑制摄食的可卡因安非他明调节转录产物(Cocaine-amphetamine-regulated transcript,cart)和阿黑皮素(Proopiomelanocortin,pomc)在鲤中表达变化,结果显示灌喂葡萄糖后,npy基因表达量显着降低;pomc、cart基因表达量显着升高(与0h组相比)。注射Orexin-A后,注射组npy基因的表达量显着低于未注射组,cart mRNA表达量注射组显着高于未注射组,pomc mRNA表达量在1 h Orexin-A 1000 ng/g同样组显着高于未注射组。综上所述,在体实验的结果表明灌喂葡萄糖后注射Orexin-A能显着缓解高血糖现象,其降血糖能力可能是通过抑制肠葡萄糖的吸收,促进肝和肌葡萄糖利用来实现的;离体细胞实验也验证了Orexin-A能够促进肝对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同时,在灌喂葡萄糖导致的糖负荷条件下Orexin-A能显着抑制促食肽npy的基因表达,促进抑食肽cart和pomc的基因表达。根据实验结果,推测Orexin-A可能是通过调控机体葡萄糖吸收、促进葡萄糖利用和抑制机体摄食来维持机体血糖稳态。
叶慧贤[5](2019)在《酪氨酸硝化对神经肽Y及人降钙素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蛋白质酪氨酸硝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硝化修饰会导致酪氨酸残基附近局部空间位阻增加,酚环羟基pKa值降低,蛋白质负电荷密度增加并最终影响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蛋白质硝化在机体内很常见,蛋白质硝化水平增高与许多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因此,研究机体内重要蛋白的硝化修饰对理解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化学方法造成的多肽酪氨酸硝化,不可避免会同时引入多肽的氧化,使得研究硝化对多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难以进行。本文选取了两条功能明确,其中酪氨酸残基对其功能有明确或潜在影响的多肽,即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人降钙素(human calcitonin,hCT),通过定制合成的方法,将其中的酪氨酸残基替换成3-硝基酪氨酸,具体研究酪氨酸硝化对其结构和功能的影响。NPY是一种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中多种生理功能的活性多肽,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有密切关联。NPY结构中含有多个酪氨酸残基,而AD中氧化和硝化水平增高。因此,NPY也有可能发生硝化修饰,导致它在AD中功能异常。然而关于它具体的硝化情况及硝化对NPY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并无研究报道;hCT是一种曾广泛用于治疗骨吸收相关疾病但由于其高聚集性而被弃用的活性肽,而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硝化可以抑制淀粉样多肽聚集并且研究表明hCT中酪氨酸残基在其聚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硝化能否成为一种抑制hCT聚集而保留其活性的新颖方法值得研究。本文探讨了NPY硝化的成因,研究了硝化对NPY与hCT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证明了血红素可与NPY结合并催化NPY硝化,且NPY硝化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和差示脉冲伏安法结果表明NPY可以和血红素结合,并且这种结合可以显着提高游离血红素的过氧化物酶活性。斑点印迹结果表明在过氧化氢和亚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NPY与血红素结合后极容易发生硝化。LC-MS/MS结果证明了NPY中与神经肽受体结合和激活具有重要作用的Tyr36在上述硝化过程也会发生硝化。36号位酪氨酸定点突变为3-硝基酪氨酸后,会严重破坏NPY的活性单体结构并显着削弱其生物活性。这些结果表明NPY也许是经由与血红素作用引起自身硝化而削弱它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进而与AD的发生发展相紧密联系。(2)证明了铜离子可与NPY结合并催化其硝化:电化学、ESI-MS和光谱技术检测结果表明铜离子能与NPY结合形成一种具有低解离常数(Kd0.021μM)的复合物。羟基自由基检测的结果表明NPY与铜离子结合会促进·OH的产生,增强局部的氧化应激。斑点印迹结果证明在Cu2+-NO2--H2O2体系下,NPY同样可以很容易发生硝化。LC-MS/MS结果显示,在此条件下,NPY中的所有酪氨酸残基均发生了硝化,而Tyr36的硝化将会导致NPY的生物活性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NPY也有可能经由与铜离子的相互作用,使自身发生硝化修饰,影响其生理功能。(3)发现酪氨酸硝化修饰显着抑制hCT聚集,有效保持其生物活性:荧光光谱、荧光电镜和透射电镜结果显示12号位酪氨酸硝化可以显着抑制hCT聚集。Nu-PAGE凝胶电泳和圆二色光谱结果表明硝化修饰不仅可以抑制hCT聚集还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使它保持单体的形式。此外,采用氯化的hCT作为参照,发现氯化修饰并没有影响其聚集。这些结果表明酪氨酸硝化修饰很可能是通过增加局部空间位阻以破坏hCT分子之间的堆叠,从而实现抑制聚集的作用。最后,动物实验结果表明,12号位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生物活性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且可以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其降钙活性。该研究结果将对设计高度同源性的hCT类似物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4)发现血红素显着抑制hCT聚集,有效保持其生物活性:紫外光谱、差示脉冲伏安和等温滴定量热结果表明血红素可以以一种适度的亲和性与hCT结合,并且该结合具有可逆性。荧光探针,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Nu-PAGE凝胶电泳和圆二色光谱结果均表明血红素可以显着抑制hCT聚集,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很可能是通过结合后,血红素的大环阻碍hCT分子核心聚集区域的π-π堆积而实现的。动物实验结果显示,经血红素处理的hCT,24小时后仍然保持它原有的降钙活性,而未经处理的hCT,由于发生聚集,其降钙活性显着降低。该发现对发展一种最佳的hCT制剂及使hCT重返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刘敏[6](2019)在《猪食欲肽受体2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药理学特性初探》文中研究表明食欲肽(Orexins)包括食欲肽 A(Orexin A,OXA)和食欲肽 B(Orexin B,OXB),是一种主要由下丘脑和下丘脑外侧中枢神经元合成的神经肽。其与食欲肽受体1(Orexin 1 receptor,OX1R)和食欲肽受体2(Orexin2 receptor,OX2R)发生结合参与调控摄食、睡眠与觉醒、能量代谢和神经内分泌稳态等活动。然而目前,关于食欲肽及食欲肽受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上,关于猪OX2R(pOX2R)以及其突变型的生理活性的研究较少。为了更进一步的研究pOX2R的生理功能,了解配体作用受体后胞内的信号转导特性,进而为育种优化等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实验室已构建的pcDNA3.1(+)-myc/pOX2R-WT质粒为模板,根据已有文献中基因多态性与信号转导的关系选择了 P10S、P11T、V3081和T401I四个突变体;利用单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四个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再将pOX2R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与野生型(Wild type,WT)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入HEK293T细胞中,Western blot技术验证其是否能在体外细胞中正常表达;利用双报告基因法检测WT与突变体在不同浓度配体刺激下胞内总环磷酸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白的表达水平;利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评价高浓度激动剂下对WT与突变体下游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1/2(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1/2,p-ERK1/2)、磷酸化p38和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rylated 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protein,p-CREB)的表达的影响,以此研究pOX2R的生理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构建好的pOX2R WT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pOX2R-WT为模板,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成功构建四个突变体。将构建好的四种突变体分别命名为pcDNA3.1(+)-myc/pOX2R-P10S、pcDNA3.1(+)-myc/pOX2R-P11T、pcDNA3.1(+)-myc/pOX2R-V308I 和pcDN A3.1(+)-myc/pOX2 R-T401I。2、将构建好的突变体与WT质粒分别转染入HEK293T细胞中,转染后24 h提取细胞总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技术验证其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显示,pOX2R的WT与四个突变体在细胞中均能够顺利表达。3、将pOX2R WT与四个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分别与萤火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4.29[luc2p/CRE/Hygro]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RL-TK按照2:10:1的比例共转染入HEK293T细胞中,检测细胞内基础cAMP水平。结果显示四个突变体的胞内基础cAMP水平与WT相比无显着差异。采用不同浓度(10-6M-10-10M)的OXA和OXB分别对表达WT和四个突变体pOX2R的细胞进行刺激。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pOX2R WT还是突变体,胞内的cAMP水平呈现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相比于WT,突变体P10S、P11T和T401I对相同浓度激动剂OXA的响应显着下降。在相同浓度激动剂OXB刺激下,只有突变体P11T与WT相比灵敏度显着降低。上述结果表明,第10、11和401位氨基酸的突变均能对胞内的PKA通路产生影响。4、将pOX2R WT与突变体分别瞬时转染入HEK293T细胞中,10-6 M OXB和10-7 M OXA分别进行刺激,提取总蛋白,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p-ERK1/2、p-p38和p-CREB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在OXA和OXB诱导下,四个突变体胞内p-CREB表达水平与WT相比均显着下降;与WT相比,在OXA的刺激下,突变体V3081的p-ERK1/2显着降低,突变体P10S、P11T和V308I的p38磷酸化水平显着降低;在配体OXB诱导下,突变体T401I胞内p-ERK/2水平显着降低,突变体P11T的p-p38水平显着降低。上述结果表明,这四个位点的突变能对PKC及MAPK通路产生影响。
王斯亮[7](2019)在《褐飞虱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功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神经肽广泛存在于低等到高等生物中,作为激素、神经递质、神经调质发挥生理功能。昆虫中的神经肽参与蜕皮、发育、取食、行为等多种生理活动的调控,其中不少对昆虫的适合度有重要影响,是害虫防治的潜在靶标。神经肽序列具有一定的保守性,但是在不同物种间的功能存在分化。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亚洲地区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针对褐飞虱中已预测报道的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序列进行功能分析,以期得到对褐飞虱存活和发育有重要影响的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并对一些功能尚未明确的神经肽进行探索。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对褐飞虱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进行了功能筛查。针对褐飞虱中已预测报道的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本研究通过与本地的褐飞虱基因组、转录组数据比对,并通过PCR扩增验证得到了了 41条神经肽基因(转录本,含一个可变剪接本)和44条受体基因(转录本)。预测了褐飞虱神经肽前体肽的翻译后切割位点和成熟肽序列。通过RNA干扰技术,分析了它们在褐飞虱中的功能,得到沉默后造成高死亡率的4个神经肽基因(NlCCAP,NlETH,NlOKA和NlPK)和2个受体基因(NlA36和NlA46),具有成为害虫防治靶标的潜力。同时RNA干扰结果表明了蜕皮前后行为调控神经肽,甲壳类动心肽CCAP、蜕皮诱导激素ETH、鞣化激素bursicon的功能具有保守性,而其他昆虫中与蜕皮调控相关神经肽(如促前胸腺激素PTTH,羽化激素EH)在褐飞虱中的功能不明。发现亲肌性神经肽pyrokinin与褐飞虱蜕皮有关。本研究发现褐飞虱中编码pyrokinin的基因NlPK与受体基因NlA36沉默后导致蜕皮受阻。NlPK前体肽的3条预测成熟肽PK1,PK2和PK3中,发现仅PK1能激活受体NlA36下游的cAMP信号和ERK磷酸化,表明PK1是NlA36的配体。编码另一种亲肌性神经肽orcokinin的基因(转录本)NlOKA沉默后也能导致褐飞虱蜕皮受阻,但外观表型与NlPK相比有所不同。NlPK沉默后,旧皮主要脱至胸部便受阻;而NlOKA干扰后,旧皮可脱至腹部末端,但是腿无法伸出旧皮。发现一种调控褐飞虱体色的神经肽elevenin及其受体NlA42。我们发现干扰Nlelevenin基因引起褐飞虱体壁颜色黑化。注射elevenin合成肽不仅能回补Nlelevenin基因沉默的效应,还能使自然状态下体色偏黑的虫褪去黑色,表明了elevenin是一种黑化抑制因子。同时通过体内的RNA干扰实验和体外细胞学实验,证明了孤儿受体N1A42是elevenin的受体,并揭示了 N1A42与细胞内Gq和Gs蛋白偶联,激活下游PLC/Ca2+/PKC信号通路和AC/cAMP/PKA信号通路。发现elevenin影响酪氨酸黑色素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注射elevenin合成肽,检测到黑化抑制因子ebony和black基因的表达量升高,推测elevenin为ebony和black基因的上游调控因子。干扰Nlelevenin和NlA42基因,没有检测到ebony和black基因的变化,而检测到黑化促进因子TH基因表达量上调与黑化抑制因子aaNAT基因表达量下调,表明elevenin与酪氨酸黑色素通路组成的黑化调控网络的复杂性。
刘辉[8](2019)在《线虫进食行为的神经信号及神经回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实验材料,通过计算线虫咽部泵动的速率来检测线虫进食行为。利用反向遗传学和行为筛选,结果发现ADF感觉神经元合成释放的五羟色胺信号具有重要作用,然后通过筛选五羟色胺受体找到一种五羟色胺门控氯离子通道受体MOD-1参与到线虫的进食行为调控。MOD-1表达在多个神经元,经过进一步筛选我们发现MOD-1在RIC中间神经元表达,不仅可以恢复MOD-1缺陷线虫的进食行为,也可以使RIC神经元的钙信号水平恢复到野生线虫水平。同时MOD-1缺陷线虫RIC中间神经元对食物的钙信号强烈增加表明氯离子通道MOD-1抑制RIC中间神经元的活性。这些结果表明ADF神经元释放五羟色胺作用于RIC神经元上MOD-1受体,从而抑制RIC神经元的活性。RIC中间神经元是线虫唯一合成并释放章胺的神经元,通过筛选章胺受体缺陷线虫的咽部泵动行为,结果表明SER-3缺陷线虫仅在正常进食时咽部泵动速率相比野生线虫增加,SER-6缺陷线虫仅在饥饿状态下咽部泵动相比野生线虫减少。转基因恢复实验表明SER-3功能性表达在SIA中间神经元,而SER-6作用于AWB感觉神经元。另外,通过测量RIC神经元下游神经元的钙信号,结果发现章胺受体SER-6作用于AWB感觉神经元,SER-6基因缺陷和RIC功能缺陷均使AWB神经元钙信号减少,并且在AWB神经元表达SER-6时钙信号恢复到野生线虫水平。下一步,通过钙信号测量发现AWB感觉神经元正向作用于ADF感觉神经元。因此,我们发现两个神经回路,一个是前馈神经回路ADF→RIC→SIA,一个是反馈神经回路ADF→RIC→AWB→ADF。由于它们共有的通路中,ADF神经元到RIC神经元的信号传递是抑制性的;而在剩余的通路中,RIC→SIA神经元的神经信号对线虫进食也是抑制性的,相反RIC→AWB→ADF的神经信号是兴奋性的,因此这两个神经回路即为去抑制和去兴奋神经回路。这两个神经回路使得线虫能感受体内和体外环境不同变化,从而使线虫在体内维持一个平衡的稳态。当食物存在时,ADF感觉神经元合成并释放五羟色胺抑制RIC,从而解除RIC→SIA信号通路对咽部泵动的抑制来促进线虫进食。另一方面,饥饿状态时ADF感觉神经元释放五羟色胺减少,而RIC抑制解除,大量章胺释放到AWB神经元,从而将兴奋信号传递到ADF神经元以维持线虫基本的咽部泵动。这样使得线虫如果再次遇到食物则可以迅速恢复正常的进食行为。
朱飞,徐秦岚,郭安臣,王群[9](2018)在《食欲素与癫痫》文中研究说明食欲素(orexins)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能促进食欲的一种神经肽。近年来研究发现,食欲素与睡眠-觉醒周期、能量稳态、饮酒行为、镇痛、注意力、学习和记忆的调节有关,但它们对癫痫活动的影响尚不清楚。食欲素是否会引起癫痫活动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将对食欲素与癫痫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1食欲素简介食欲素(orexins)是一种兴奋性神经肽激素,包括食欲素A和食欲素B,在1998年由两个不同的研究小组[1-2]同
侯雅静[10](2018)在《基于食欲肽OrexinA/OxR1探讨肝郁脾虚证大鼠食欲—情绪异常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一、研究目的Orexin中文称为食欲素,是1998年在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ic area,LHA)发现的具有促进动物摄食作用的神经肽类物质,又被命名为Hypocretin[1]。Orexin在脑区具有两个亚型分别是 orexin A(Hypocretin-1)和 orexin B(hypocretin-2),OrexinA含33个氨基酸残基,OrexinB含28个氨基酸残基,两者都是前orexin原(含130个氨基酸残基)酶解后的生物活性产物[3]。与Orexin相匹配的受体有两个亚型分别为OxR1,OxR2。Orexin通过激活两种G蛋白偶联受体进行工作,Orexin A对两种受体的亲和力相同但对OxR1的亲和力是orexin B的2~3倍,OrexinB则主要作用于OxR2。食欲肽神经元除了参与调节睡眠/觉醒状态,同时也参与喂养行为,情绪和奖励过程。食欲素缺乏会导致能量稳态的异常,应激相关行为学变化和奖励系统反馈失调。Orexin神经元与下丘脑细胞核团和外周相互联系,提示我们Orexin系统在能量代谢及情绪、应激相关行为学表现中起着重要作用。本课题旨在观察OrexinA及其受体OxR1在肝郁脾虚证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的表达情况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对OrexinA及其受体在下丘脑调控食欲及情绪的系统作用机理进行研究,探索OrexinA及其受体与肝郁脾虚证候的关系,为肝郁脾虚证候生物学基础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本课题通过慢性束缚应激复制SD大鼠肝郁脾虚模型,从动物行为、宏观表征、客观指标等方面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并观察肝郁脾虚模型大鼠下丘脑内OrexinA及其受体OxR1的改变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以OrexinA/OxR1的表达为切入点,通过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下丘脑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来检测肝郁脾虚证大鼠下丘脑OrexinA及其受体OxR1的表达情况及逍遥散的干预对其表达的影响,从食欲-情绪中枢调节网络角度出发,研究肝郁脾虚证与下丘脑OrexinA及受体OxR1表达的关系。二、研究方法在课题组前期实验基础上,实验共用60只SPF级雄性健康SD大鼠,体重范围200~240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逍遥散组。将所有动物放于清洁级动物房适应性饲养7天,然后进行后续相关实验。饲养环境及条件:将5只大鼠放入一笼共同饲养,给予大鼠常规饲料及去离子水,室温控制在22±2℃,湿度保持在30%~40%,光照保持正常昼夜节律同时保证饲养环境安静。采用21天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制作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通过大鼠宏观表征、摄食量、体重、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等对动物模型进行评价。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离心后血清用于外周血清OrexinA浓度Elisa检测。冰上取下丘脑,western blot检测OrexinA及其受体OxR1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rexinA及其受体OxR1基因的表达。三、研究结果成功复制了肝郁脾证大鼠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下丘脑OrexinA及其受体OxR1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OrexinA基因各组表达量在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下丘脑整体匀浆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模型组OrexinA基因表达量均值低于其他三组。OxR1基因表达量在四组大鼠中差异明显。同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OxR1基因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个药物组与正常组比较无差异。同模型组相比氟西汀组下丘脑OxR1基因表达较高(P<0.05),逍遥散组下丘脑OxR1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蛋白水平实验相关结果:Elisa检测下丘脑OrexinA蛋白浓度提示,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组,氟西汀组,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OrexinA浓度均低于正常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氟西汀组及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OrexinA含量无明显差异。WesternBlot法检测下丘脑OxR1蛋白相对含量提示,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氟西汀组大鼠下丘脑OxR1蛋白相对含量无统计学意义,逍遥散组大鼠下丘脑OxR1蛋白相对含量高于模型组大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大鼠相比,逍遥散组大鼠OxR1下丘脑蛋白相对含量无明显差异,模型组及氟西汀组大鼠下丘脑OxR1蛋白的相对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清OrexinA浓度提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血清中OrexinA的浓度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西汀组及逍遥散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逍遥散组大鼠血清OrexinA浓度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结论:(1)21天慢性束缚应激方法可以成功、有效制备大鼠肝郁脾虚证候模型。(2)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大鼠下丘脑整体匀浆中OrexinA mRNA无明显差异,OxR1 mRNA表达低于其他三组,模型组OrexinA/OxR1蛋白表达较低,血清中模型组大鼠OrexinA浓度低于其他三组,提示肝郁脾虚证候模型存在OrexinA/OxR1功能性改变。(3)逍遥散可以从基因、蛋白水平对OxR1表达进行上调,提高OrexinA与OxR1结合律,这可能是逍遥散疏肝健脾的生物学基础之一,OxR1是其作用靶点。
二、一种新的神经肽——Orexins(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种新的神经肽——Orexins(论文提纲范文)
(1)大鼠LHA Orexin-A神经投射对VTA胃扩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性和胃排空的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主要实验仪器 |
3 主要实验药品 |
4 试剂配制 |
5 动物麻醉 |
6 VTA注射荧光金逆行追踪 |
7 灌注固定取脑 |
8 冰冻切片 |
9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 |
10 结果观察与分析 |
11 胃部手术 |
12 VTA埋管术 |
13 玻璃微电极制备 |
14 细胞外放电记录 |
15 电刺激伏隔核 |
16 胃排空实验 |
17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VTA内 Orexin-A受体表达 |
2 LHA内 Orexin-A/FG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 |
3 胃扩张刺激对VT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4 Orexin-A和 SB334867对VTA内 GD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5 电刺激下丘脑LHA对 VTA内 Orexin-A反应性胃扩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6 VTA微量注射Orexin-A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
7 电刺激下丘脑LHA对胃排空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缩略词表 |
致谢 |
(2)Orexin-A对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LHA GS神经元放电、摄食及胃功能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下丘脑LHA Orexin-A及其受体的表达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仪器 |
3 实验药品 |
4 试剂配制 |
5 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模型制备 |
6 荧光免疫组化染色 |
7 RT-PCR |
8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LHA内 Orexin-A和 OX-1R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 |
2 正常、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LHA内 Orexin-A和 OX-1R mRNA的表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Orexin-A对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LHA GS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仪器 |
3 实验药品 |
4 试剂配制 |
5 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模型制备 |
6 单细胞外放电记录 |
7 组织学检查 |
8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LHA注射Orexin-A对正常大鼠LHA GS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2 LHA注射Orexin-A对肥胖大鼠LHA GS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3 LHA注射Orexin-A对肥胖抵抗大鼠LHA GS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4 LHA注射SHU9119 对正常大鼠GS-Orexin-A应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5 LHA注射SHU9119 对肥胖大鼠GS-Orexin-A应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6 LHA注射SHU9119 对肥胖抵抗大鼠GS-Orexin-A应答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40 讨论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Orexin-A对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胃功能及摄食调控研究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实验仪器 |
3 实验药品 |
4 试剂配制 |
5 肥胖和肥胖抵抗大鼠模型制备 |
6 LHA内埋管及组织学检查 |
7 实验分组 |
8 摄食量测定 |
9 大鼠胃运动记录 |
10大鼠胃排空实验 |
11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LHA微量注射Orexin-A对正常、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摄食的影响 |
2 LHA微量注射Orexin-A对大鼠胃运动的影响 |
3 LHA微量注射Orexin-A对大鼠胃排空的影响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Orexin-A对肥胖大鼠杏仁核胃牵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及摄食调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1 实验动物 |
2 主要实验仪器 |
3 主要实验药品 |
4 试剂配制 |
5 DIO大鼠和DR大鼠模型的建立 |
6 实验设计 |
7 单细胞外放电研究 |
7.1 胃部和头部手术 |
7.2 单细胞外放电记录 |
8 脑置管术及摄食量测定 |
9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
10 Real-time PCR |
11 Elisa法检测OX-1R和μ阿片受体蛋白 |
12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Orexin-A对正常大鼠BMA GD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2 Orexin-A对DIO大鼠BMA GD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3 Orexin-A对DR大鼠BMA GD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
4 BMA微量注射orexin-A对大鼠摄食量的影响 |
5 正常、DIO和DR大鼠BMA OX-1R和μ阿片受体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 |
6 正常、DIO和DR大鼠BMA OX-1R和μ阿片受体mRNA的表达 |
7 正常、DIO和DR大鼠BMA OX-1R和μ阿片受体蛋白的表达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脑肠肽与能量平衡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Orexin-A对鲤葡萄糖吸收、代谢和下丘脑摄食肽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一章 前言 |
1.1 Orexin及其受体的结构特点 |
1.1.1 Orexin的结构与分布 |
1.1.2 Orexin受体的结构与分布 |
1.2 Orexin-A的生理学功能 |
1.2.1 Orexin-A的糖稳态调节功能 |
1.2.2 Orexin-A的摄食调节 |
1.2.3 Orexin-A的其他生理功能 |
1.3 Orexin-A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进展 |
1.3.1 Orexin对鱼类摄食的影响 |
1.3.2 Orexin对鱼类能量稳态的影响 |
1.3.3 Orexin对鱼类的其他调控功能 |
1.4 葡萄糖转运载体glut2和sglt1 的功能及作用机制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食欲素前体基因克隆及系统发育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实验材料 |
2.1.2 仪器与设备 |
2.1.3 主要试剂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
2.1.6 实验样品采集 |
2.1.7 总RNA的提取和检测 |
2.1.8 cDNA第一链的合成 |
2.1.9 引物设计 |
2.1.10 鲤Orexin前体基因克隆 |
2.2 结果和分析 |
2.2.1 鲤Orexin前体基因c DNA克隆结果 |
2.2.2 Orexin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 |
2.2.3 Orexin序列各级结构分析 |
2.2.4 系统发育树分析 |
2.2.5 Orexin前体基因的组织表达分析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Orexin-A对鲤血糖的调节及其对糖酵解糖异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主要试剂药品 |
3.1.2 主要仪器耗材 |
3.1.3 试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
3.1.4 试验分组与样品采集 |
3.1.5 总RNA的提取 |
3.1.6 第一链cDNA合成 |
3.1.7 实时荧光定量PCR |
3.1.8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1.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3.2 结果 |
3.2.1 血糖水平 |
3.2.2 鲤肠sglt1和glut2基因表达水平 |
3.2.3 鲤肝sglt1和glut2基因表达水平 |
3.2.4 鲤肌glut4基因表达水平 |
3.2.5 鲤葡萄糖转运活性分析 |
3.2.6 鲤糖酵解和糖异生基因表达水平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Orexin-A对鲤原代肝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主要试剂药品 |
4.1.2 主要仪器耗材 |
4.1.3 试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
4.1.4 原代肝细胞分离与培养 |
4.1.5 试验分组与样品采集 |
4.1.6 总RNA的提取 |
4.1.7 第一链cDNA合成 |
4.1.8 实时荧光定量PCR |
4.1.9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4.2 结果 |
4.2.1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鲤肝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
4.2.2 不同浓度Orexin-A对鲤肝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Orexin-A对鲤下丘脑摄食相关神经肽表达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主要试剂药品 |
5.1.2 主要仪器耗材 |
5.1.3 试验用鱼及饲养管理 |
5.1.4 试验分组与样品采集 |
5.1.5 总RNA的提取 |
5.1.6 实时荧光定量PCR |
5.1.7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5.2 结果 |
5.2.1 葡萄糖耐量实验后鲤摄食基因表达量变化 |
5.2.2 鲤下丘脑npy,cart和 pomc基因表达水平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业绩 |
(5)酪氨酸硝化对神经肽Y及人降钙素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引言 |
1.2 蛋白质酪氨酸硝化及其反应机制 |
1.2.1 蛋白质酪氨酸硝化 |
1.2.2 蛋白质酪氨酸硝化反应机制 |
1.3 蛋白质酪氨酸硝化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1.4 神经肽Y |
1.5 神经肽Y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
1.5.1 神经肽Y与 AD |
1.5.2 神经肽Y与 HD |
1.5.3 神经肽Y与 PD |
1.6 淀粉样蛋白 |
1.6.1 酪氨酸硝化与淀粉样蛋白聚集 |
1.6.2 血红素与淀粉样蛋白聚集 |
1.7 人降钙素 |
1.7.1 人降钙素结构与功能 |
1.7.2 抑制聚集在人降钙素治疗应用中的作用 |
1.8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1.8.1 本文研究目的 |
1.8.2 研究内容 |
1.9 参考文献 |
2 血红素与NPY作用及其催化硝化对NPY结构与功能影响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主要试剂 |
2.2.2 主要仪器 |
2.2.3 试剂配制 |
2.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
2.2.5 荧光滴定光谱测定 |
2.2.6 电化学测试 |
2.2.7 过氧化物酶活性检测 |
2.2.8 NPY硝化检测 |
2.2.9 NPY硝化位点测定 |
2.2.10 圆二色光谱(CD)测定 |
2.2.11 细胞实验 |
2.3 实验结果 |
2.3.1 血红素与NPY之间的相互作用 |
2.3.2 NPY的荧光猝灭分析 |
2.3.3 NPY对血红素电化学特性的影响 |
2.3.4 NPY-血红素复合物具有高过氧化物酶活性 |
2.3.5 NPY硝化 |
2.3.6 血红素-NO_2-H_2O_2 体系下NPY硝化位点的鉴定 |
2.3.7 Tyr36 硝化对NPY二级结构的影响 |
2.3.8 Tyr36 硝化对NPY生物活性的影响 |
2.4 讨论 |
2.5 本章小结 |
2.6 参考文献 |
3 铜离子与NPY的作用及其催化NPY硝化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主要试剂 |
3.2.2 主要仪器 |
3.2.3 试剂配制 |
3.2.4 电化学测试(CV、DPV) |
3.2.5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分析 |
3.2.6 电喷雾质谱(ESI-MS)测定 |
3.2.7 荧光滴定光谱测定 |
3.2.8 羟基自由基含量测定 |
3.2.9 免疫斑点印迹检测 |
3.2.10 铜离子体系下NPY硝化位点测定 |
3.3 实验结果 |
3.3.1 Cu~(2+)与NPY的相互作用 |
3.3.2 Cu~(2+)结合NPY |
3.3.3 Cu~(2+)结合NPY的亲和力和化学计量 |
3.3.4 氧化应激下Cu~(2+)-NPY配合物催化形成羟基自由基 |
3.3.5 NPY酪氨酸硝化 |
3.3.6 Cu~(2+)-NO_2-H_2O_2 体系下NPY硝化位点鉴定 |
3.4 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3.6 参考文献 |
4 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聚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主要试剂 |
4.2.2 主要仪器 |
4.2.3 试剂配制 |
4.2.4 Th T荧光光谱检测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聚集的影响 |
4.2.5 荧光电镜检测硝化对hCT聚集的影响 |
4.2.6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定 |
4.2.7 Nu-PAGE凝胶电泳检测 |
4.2.8 圆二色光谱检测hCT二级结构的变化 |
4.2.9 硝化hCT生物活性测定 |
4.3 实验结果 |
4.3.1 Th T荧光检测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聚集的抑制作用 |
4.3.2 荧光电镜检测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聚集的抑制作用 |
4.3.3 透射电镜检测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聚集的抑制作用 |
4.3.4 Nu-PAGE检测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聚集的抑制作用 |
4.3.5 圆二色光谱检测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二级结构的影响.. |
4.3.6 酪氨酸硝化修饰对hCT生物活性的影响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4.6 参考文献 |
5 血红素对hCT聚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主要试剂 |
5.2.2 主要仪器 |
5.2.3 试剂配制 |
5.2.4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 |
5.2.5 电化学(DPV)测试 |
5.2.6 等温滴定量热(ITC)测试 |
5.2.7 血红素转移实验测定 |
5.2.8 荧光光谱检测血红素对hCT聚集的影响 |
5.2.9 荧光电镜测定 |
5.2.10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测定 |
5.2.11 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定 |
5.2.12 Nu-PAGE凝胶电泳检测 |
5.2.13 圆二色光谱检测hCT二级结构的变化 |
5.2.14 h CT体内降血钙能力测定 |
5.3 实验结果 |
5.3.1 血红素与hCT结合 |
5.3.2 血红素结合的亲和性及可逆性 |
5.3.3 荧光探针检测血红素对hCT聚集的影响 |
5.3.4 透射电子显微镜对hCT聚集体结构的测定 |
5.3.5 原子力显微镜对hCT聚集体的形态学表征 |
5.3.6 Nu-PAGE分析hCT在不同体系下的寡聚情况 |
5.3.7 血红素及原卟啉对hCT聚集过程二级结构的影响 |
5.3.8 血红素对hCT降血钙效力的影响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结 |
5.6 参考文献 |
6 全文总结 |
6.1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 |
6.2 本论文创新之处 |
6.3 课题展望 |
致谢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论文 |
附录2 主要缩写词表(按字母顺序) |
(6)猪食欲肽受体2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药理学特性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GPCR研究进展 |
1.1 GPCR的主要结构 |
1.2 GPCR的主要分类 |
1.3 GPCR的信号转导 |
1.4 GPCR的研究现状 |
2 食欲肽系统 |
2.1 食欲肽 |
2.2 食欲肽受体 |
2.3 食欲肽受体的信号转导 |
2.4 食欲肽受体的生理作用 |
2.5 食欲肽受体的研究现状 |
3 食欲肽受体2突变体的研究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二章 猪OX2R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表达 |
1 试验材料 |
1.1 主要仪器设备 |
1.2 主要试剂 |
2 试验方法 |
2.1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2 pcDNA3.1(+)-myc/pOX2R突变体的构建 |
2.3 质粒的提取 |
2.4 HEK293T细胞的传代铺板 |
2.5 质粒的转染 |
2.6 目的蛋白的提取 |
2.7 Western blot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OX2R基因突变体的测序鉴定 |
3.2 Western blot检测pOX2R野生型和突变体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 |
4 讨论 |
4.1 定点突变技术 |
4.2 突变位点的选择 |
4.3 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 |
4.4 Western blot检测受体蛋白表达 |
5 小结 |
第三章 猪食欲肽受体2野生型与突变体药理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
1 实验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主要仪器 |
2 试验方法 |
2.1 双报告基因法检测cAMP |
2.2 不同激动剂刺激下ERK1/2,p38,CREB磷酸化水平变化情况 |
2.3 数据处理 |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3.1 双报告基因检测法检测胞内总cAMP水平 |
3.2 Western blot检测下游蛋白活化的试验结果 |
4 讨论 |
4.1 单点突变与PKA信号通路的关系 |
4.2 单点突变与MAPK信号通路的关系 |
4.3 单点突变与PKC信号通路的关系 |
5 小结 |
全文小结 |
参考文献 |
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
致谢 |
(7)褐飞虱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神经肽与受体 |
1.1.1 神经肽概述 |
1.1.2 神经肽受体与细胞应答 |
1.2 昆虫神经肽的结构与功能 |
1.2.1 昆虫神经肽种类及结构 |
1.2.2 蜕皮及生长发育调控 |
1.2.3 能量与水分代谢调控 |
1.2.4 繁殖与其他行为调控 |
1.2.5 昆虫神经肽基因表达的组织分布 |
1.3 神经肽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
1.3.1 人工合成神经肽类似物在昆虫中的应用 |
1.3.2 神经肽基因RNA干扰方法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展望 |
第二章 常用仪器、试剂及方法 |
2.1 仪器设备 |
2.2 常用试剂 |
2.3 常用实验方法 |
2.3.1 褐飞虱种群及饲养条件 |
2.3.2 褐飞虱总RNA提取 |
2.3.3 总RNA反转录(Vazyme,20μl) |
2.3.4 实时荧光定量PCR |
2.3.5 氯化钙法制备大肠杆菌感受态 |
2.3.6 DNA琼脂糖凝胶回收(QIAGEN) |
2.3.7 酶切反应(Thermo Fisher,20μl) |
2.3.8 载体连接反应(10μl) |
2.3.9 热激法转化 |
2.3.10 质粒抽提(上海生工) |
2.3.11 双链RNA合成(Vazyme,20μl) |
2.3.12 褐飞虱显微注射 |
第三章 褐飞虱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功能筛查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褐飞虱品系 |
3.2.2 序列分析与成熟肽预测 |
3.2.3 RNA干扰 |
3.2.4 荧光定量PCR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褐飞虱神经肽及受体基因概况 |
3.3.2 神经肽基因编码的成熟肽预测 |
3.3.3 神经肽基因功能筛查 |
3.3.4 受体基因功能筛查 |
3.3.5 脱靶检测 |
3.3.6 经典蜕皮相关神经肽在褐飞虱中的表现 |
3.3.6.1 ETH |
3.3.6.2 CCAP |
3.3.6.3 Bursicon |
3.3.7 神经肽基因的空间表达模式 |
3.3.8 受体基因的空间表达模式 |
3.4 讨论 |
本章附录一 |
本章附录二 |
第四章 pyrokinin与orcokinin对褐飞虱蜕皮的影响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褐飞虱品系 |
4.2.2 序列分析 |
4.2.3 RNA干扰 |
4.2.4 荧光定量PCR分析 |
4.2.5 细胞培养与转染 |
4.2.6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4.2.7 ERK1/2磷酸化检测 |
4.2.8 甘油三酯含量检测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神经肽的前体肽序列分析以及成熟肽预测 |
4.3.2 RNA干扰结果 |
4.3.3 时间表达模式分析 |
4.3.4 组织表达模式分析 |
4.3.5 褐飞虱中pyrokinin与NlA36的配体-受体关系验证 |
4.3.6 NlPK、NlOKA与其它蜕皮相关神经肽之间的关系 |
4.3.7 NlPK和NlOKA干扰后虫的体脂率检测 |
4.4 讨论 |
第五章 一种新的调控褐飞虱体色的神经肽elevenin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褐飞虱品系 |
5.2.2 序列分析 |
5.2.3 RNA干扰 |
5.2.4 合成肽注射 |
5.2.5 总RNA提取与定量PCR |
5.2.6 组织免疫组化 |
5.2.7 冰冻切片免疫组化 |
5.2.8 细胞培养与转染 |
5.2.9 钙离子检测 |
5.2.10 荧光素酶活性检测 |
5.2.11 免疫印迹检测ERK磷酸化 |
5.2.12 细胞镜检 |
5.2.13 抑制剂预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Nlelevenin序列分析 |
5.3.2 Nlelevenin基因及候选受体基因的RNA干扰 |
5.3.3 elevenin合成肽注射 |
5.3.4 NlA42是elevenin的受体 |
5.3.5 NlA42与Gq-和Gs-信号通路偶联 |
5.3.6 Nlelevenin与NlA42的时间表达模式 |
5.3.7 Nlelevenin与NlA42的组织分布 |
5.3.8 elevenin影响酪氨酸黑色素合成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 |
5.4 讨论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创新点 |
6.1 总结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8)线虫进食行为的神经信号及神经回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线虫神经系统概述 |
1.2 线虫生物胺类神经递质 |
1.3 线虫进食行为研究进展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2 实验原理及研究方法 |
2.1 线虫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 |
2.2 线虫遗传操作 |
2.3 共聚焦成像 |
2.4 神经元钙成像技术 |
2.5 进食行为的监测方法 |
2.6 数据的分析统计与显示 |
3 线虫进食行为调控神经回路研究 |
3.1 实验材料 |
3.2 实验结果 |
3.3 讨论 |
4 全文总结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主要符号和缩略词表 |
附录3 本文中线虫基因名对应缩略词表 |
附录4 本文中使用的各种培养基和缓冲液配置方法 |
(9)食欲素与癫痫(论文提纲范文)
1 食欲素简介 |
2 食欲素具有调节神经元兴奋性作用 |
3 食欲素和癫痫的相关性研究 |
4 小结与展望 |
(10)基于食欲肽OrexinA/OxR1探讨肝郁脾虚证大鼠食欲—情绪异常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综述一 OREXIN系统对食欲及情绪的调控作用相关研究进展 |
1. OREXIN系统在中枢的功能及分布 |
2. OREXIN系统与食欲调节关系 |
3. OREXIN系统与情绪调节关系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的现代研究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
1. 抑郁症肝郁脾虚证现代研究进展 |
2. 逍遥散的抗抑郁应用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实验一 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动物模型评价 |
3. 结果 |
4. 讨论与分析 |
参考文献 |
实验二 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下丘脑OREXINA/OXR1的基因表达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
前言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3. 结果 |
4. 分析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实验三 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下丘脑OREXINA/OXR1的蛋白表达及逍遥散的调节作用 |
前言 |
1. ELISA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OREXINA蛋白表达情况 |
2.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OXR1蛋白表达 |
3. 实验数据处理 |
4. 实验结果 |
5. 讨论与分析 |
6. 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OREXINA浓度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主要结果 |
2. 主要实验结论 |
3. 研究不足及展望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一种新的神经肽——Orexins(论文参考文献)
- [1]大鼠LHA Orexin-A神经投射对VTA胃扩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性和胃排空的调控研究[D]. 宗勇. 青岛大学, 2019(01)
- [2]Orexin-A对肥胖及肥胖抵抗大鼠LHA GS神经元放电、摄食及胃功能调控研究[D]. 栾晓. 青岛大学, 2019(07)
- [3]Orexin-A对肥胖大鼠杏仁核胃牵张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及摄食调控研究[D]. 王咪. 青岛大学, 2019(03)
- [4]Orexin-A对鲤葡萄糖吸收、代谢和下丘脑摄食肽表达的影响[D]. 胡俊仪. 河南师范大学, 2019(07)
- [5]酪氨酸硝化对神经肽Y及人降钙素结构与功能的影响研究[D]. 叶慧贤.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6]猪食欲肽受体2突变体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药理学特性初探[D]. 刘敏. 扬州大学, 2019
- [7]褐飞虱神经肽及其受体基因功能研究[D]. 王斯亮. 浙江大学, 2019(01)
- [8]线虫进食行为的神经信号及神经回路研究[D]. 刘辉.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9]食欲素与癫痫[J]. 朱飞,徐秦岚,郭安臣,王群.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8(08)
- [10]基于食欲肽OrexinA/OxR1探讨肝郁脾虚证大鼠食欲—情绪异常机制[D]. 侯雅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