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郭悦[1](2021)在《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浅析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63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高频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造影检查。比较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准确率、漏诊率,并分析超声检查中血栓部位、血栓特征以及超声表现。结果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6.83%、3.17%,与血管造影诊断的100.0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表现:部分完全再通,血流充盈程度不一,管壁增厚不一,可见高回声、中等回声,血管径显着变小,管腔结构清晰度较差。血栓特征:15例(24.59%)亚急性血栓、14例(22.95%)急性血栓、32例(52.46%)慢性血栓。血栓部位:14例(22.95%)伴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栓、19例(31.15%)单纯小腿段肌肉间静脉血、15例(24.59%)单纯浅表静脉血栓栓、13例(21.31%)单纯深静脉血栓。血管堵塞情况:32例(52.46%)完全栓塞、29例(47.54%)不完全栓塞。结论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高频超声和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血管栓塞程度、所处部位,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及防治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李红玲[2](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与54例无下肢深静脉病变者为研究对象,且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为观察组(5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和对照组(54例,无下肢深静脉病变者)。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内径检查情况、血流检查情况、检测诊断效果。结果比较两组血管内径,观察组双侧股总静脉为(11.84±1.35)mm、股浅静脉为(7.84±1.26)mm、胫周围静脉近端为(2.95±0.85)mm、腘静脉为(8.97±1.21)mm、内侧腓肠静脉为(4.36±0.67)mm;对照组双侧股总静脉为(8.73±1.19)mm、股浅静脉(5.52±0.95)mm、胫周围静脉近端(2.46±0.62)mm、腘静脉(7.88±1.22)mm、内侧腓肠静脉(3.55±0.4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99、10.804、3.423、4.662、7.273,P<0.05)。比较两组患者血流速度,观察组股浅静脉为(5.84±0.74)cm/s、股总静脉为(8.07±0.78)cm/s;对照组股浅静脉为(11.89±2.09)cm/s、股总静脉为(21.96±5.85)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52、17.295,P<0.05);两组患者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诊断方式,可有效查出患者具体病情,根据血管内径、血流情况,可使医师对其具体病情进行诊断分析,使患者能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救治,以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运动能力。
何昀枚[3](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骨折后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6例(69条),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HD11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扫描检查,设定探头频率3.5 MHz以及5~12 MHz。患者仰卧位下肢舒展,由两侧对照检查,从近到远检查股静脉、髂静脉,更换俯卧位检查胫后静脉、腘静脉,下肢的深静脉使用横轴与纵轴的扫描检查。以下肢静脉造影片子所示深静脉血栓大小及部位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检出率、血栓部位、回声情况及彩色血流充盈情况。结果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56例(62条)患者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检出老年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1例(57条),检出率91.07%,左下肢血栓患者32例(36条),右下肢血栓患者19例(21条),股静脉血栓患者例数最多。急性期血栓26例(29条),亚急性期血栓21例(24条)。急性期血栓表现为低回声,患者血管管腔加压不能压扁,亚急性血栓呈强回声、等回声,患者血管直径粗细不一,管壁变厚增粗,回声显着增强。急性及亚急性期血栓多普勒彩色超声均显示为血栓处彩色血流信号缺损。结论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准确诊断患者血栓部位,得出患者血栓回声情况及彩色血流充盈情况,可及时诊断,为患者治疗提供依据。
漆丹[4](2021)在《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观察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7.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5.6%,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准确率略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可反复操作,具有安全、无创的特点,值得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应用。
王文静[5](202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玉环市第二人民医院接收的疑似出现下肢DVT的孕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诊断出DVT的15例患者为观察组,以无血栓的45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对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有40例存在静脉回流障碍症状,其中有15例孕产妇出现了下肢DVT,且均在产后出现,7例出现在左下肢,5出现在右下肢,3例出现在双下肢;对15例DVT患者按照DVT分型进行分类,9例孕产妇其胫后、小腿肌静脉丛内血栓,为周围型;3例髂骨静脉内血栓,为中央型;3例为混合型。观察组患者股浅静脉内径为(7.58±1.74)mm、内侧腓肠静脉内径为(4.18±0.27)mm、双侧股总静脉内径为(11.87±1.47)mm、腘静脉内径为(5.12±1.11)mm,肛周静脉内径(2.10±1.84)mm,均大于对照组(t股浅静脉=8.675,t内侧腓肠静脉=10.440,t双侧股总静脉=5.972,t腘静脉=3.765,t肛周静脉=2.742,均P<0.05);两组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进行比较,观察组血管压缩性差、血管壁增厚、血管壁毛躁、血栓回声不清晰症状突出(χ2=54.737、43.200、114.961、133.333,均P<0.05)。结论对孕产妇下肢DVT疑似病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检查诊断,有助于排除产前高危因素,提高下肢DVT的诊断准确率,有效避免误诊和漏诊,保护孕产妇生命安全,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
吴英宁,韦勤将,柴梦琪,陈成彩,浦昌洪,黄才明[6](2021)在《间接法CT静脉造影在诊断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间接法CT静脉造影(CTV)在诊断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价值及其联合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A)对盆腔和下肢DVT合并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为盆腔和下肢DVT患者(661处血栓)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同时行超声和CTV检查,其中60例合并胸痛患者行肺动脉CTA联合CTV检查)。比较间接法CTV与超声诊断盆腔和下肢DVT的准确率及不同部位血栓的检出率,并分析间接法CTV联合肺动脉CTA对盆腔和下肢DVT患者合并肺栓塞的检出情况。结果超声检查诊断盆腔和下肢DVT正确率为93.3%(98/105),血栓检出率为64.6%(427/661);CTV检查诊断盆腔和下肢DVT正确率为97.1%(102/105),血栓检出率为89.6%(592/661)。CTV检查对髂总静脉、髂内静脉、髂外静脉、胫前静脉、腓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优于超声检查,而超声检查对股深静脉、胫后静脉血栓的检出率优于CTV检查(均P<0.05)。60例胸痛患者行肺动脉CTA联合下肢CTV扫描,诊断为肺栓塞25例。结论间接法CTV诊断盆腔和下肢DVT的准确率较高,尤其对盆腔DVT及胫前、腓静脉血栓的检出率更高,可作为诊断下肢DVT的补充检查以弥补超声检查的不足,且其联合肺动脉CTA对及时发现DVT合并肺栓塞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雅青[7](2020)在《股总静脉超声定量分析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分析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股总静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患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探讨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不同中医证型的超声检查的差异性,为其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客观指标。方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01月18日至2020年07月17日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三组(气虚血瘀证组、寒湿凝筋证组、湿热下注证组)。对每个研究对象的股总静脉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其管径、流速、反流情况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下肢静脉曲张不同中医证型与超声下股总静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经排除、剔除后总计110例,中医辨证分组后为:气虚血瘀证组44例、寒湿凝筋证组35例、湿热下注证组31例。(1)三组病例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患病的肢体分布(左右侧分布、单双侧分布)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三组病例超声下测得的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管径、流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径从粗到细的顺序为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寒湿凝筋证组。流速从快到慢的顺序为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寒湿凝筋证组。组间两两对比发现,股总静脉管径、流速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湿热下注证组与寒湿凝筋证组之间。三组病例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根据反流时间划分为三个等级,各组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别主要表现在寒湿凝筋证组与湿热下注证组、寒湿凝筋证组与气虚血瘀证组之间。反流情况中,重度反流占比从高到低排序为气虚血瘀证组、湿热下注证组、寒湿凝筋证组,中度反流占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寒湿凝筋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瓣膜功能正常占比从高到低排序为寒湿凝筋证组、湿热下注证组、气虚血瘀证组。结论:1.研究结果表明,超声下股总静脉的管径较粗、流速较快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倾向于湿热下注证,股总静脉的管径较细、流速较慢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倾向于寒湿凝筋证,股总静脉的反流时间较长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倾向于气虚血瘀证。2.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股总静脉在超声下测量的管径、流速、反流情况与不同的中医证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这些超声测量参数可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刘夏天,郑媛媛,江珍珍,鲁建兴,马彩叶,诸磊,沈华良,黄艳华[8](2020)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旨在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率。方法选取绍兴市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92例临床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所有患者都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查,2项检查都在同一时间段(间隔时间控制在30 min内),对比分析其对中央型、周围型、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检出结果,并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计算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4例,检出率是58.7%;红外热成像技术检出下肢深静脉血栓58例,检出率是63.0%;2组的检出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5,P=0.546)。以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经计算,红外热成像技术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71.7%、74.1%、67.6%、79.6%、60.5%。结论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检出率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近,具有检查时间短、可大批量检查的优势,可作为临床筛查可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辅助手段,值得推行。
费晨[9](2020)在《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早期变化规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在抗凝情况下远端深静脉血栓(DDVT)的分布情况、早期变化规律以及评估影响DDVT分布类型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按照纳入标准收集的892例术前合并DDVT的下肢骨折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详细记录血栓分布的静脉位置,统计不同位置形成血栓的发生率,通过术后DDVT分布位置的变化及转归情况评估药物抗凝对DDVT的治疗效果。将所有DDVT根据累计静脉的数量分为A组(血栓仅累及一种静脉或一个解剖部位)和B组(血栓同时累及两种或两种以上静脉),首先对与下肢骨折患者DDVT分布类型有关的年龄、性别、骨折侧别、骨折部位、合并疾病、BMI、手术方式、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长、输血量、失血量、输液量及术前、术后血清学指标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得出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92例术前合并DDVT的下肢骨折患者中A组患者有761例(85.31%),其中累及肌间静脉674例(88.57%),其次为胫后静脉69例(9.06%),腓静脉18例(2.37%);B组患者有131例(14.69%),以肌间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中的2支或3支同时受累最为多见。209例患者在术后血栓消失,513例血栓分布位置未发生变化,DDVT从累及多支静脉变化为累及单支静脉34例;术后从DDVT变化为近端血栓/混合血栓50例,近端静脉血栓延伸率为5.61%,DDVT从累及单支静脉变化为累及多支静脉86例。术后633例DDVT中A组患者有485例(76.62%),包括累及肌间静脉459例(94.64%),其次为胫后静脉19例(3.92%),腓静脉7例(1.44%);B组患者有148例(23.38%),以肌间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中的2支或3支同时受累为主,术后DDVT分布类型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402例(45.07%)患者DDVT发生在左下肢,331例(37.11%)发生在右下肢,159例(17.82%)在双侧下肢同时存在;术后244例(35.72%)发生在左下肢,179例(26.21%)发生在右下肢,260例(38.07%)在双侧下肢同时存在,术后DDVT分布侧别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609例(68.27%)为患侧血栓,283例(31.73%)为健侧血栓;术后386例(56.52%)为患侧血栓,297例(43.48%)为健侧血栓,术后DDVT分布健/患侧肢体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折至手术时间(OR=1.086;95%CI1.017-1.159;P=0.014)和术后1d D-二聚体(OR=1.050;95%CI 1.020-1.081;P=0.001)分别是影响术前及术后DDVT分布类型的危险因素。结论:1.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形成的DDVT最常累及的部位是肌间静脉,累及多支静脉的DDVT中,以肌间静脉、胫后静脉和腓静脉中的2支或3支同时受累最为多见。DDVT好发于患侧肢体,在未受伤下肢也存在较高的血栓发生率。2.骨折至手术时间是影响下肢骨折患者术前DDVT分布类型的独立危险因素,即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前等待时间越长,DDVT累及多支静脉的可能性越高。3.对无抗凝禁忌症的下肢骨折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抗凝治疗,可使57.51%的DDVT位置固定,27.24%的DDVT可出现减少或溶解消失,仅有5.61%的DDVT延伸至近端深静脉。早期、积极的抗凝治疗可有效使血栓的位置稳定、甚至可使已形成的DDVT发生自溶而减少或消失,可有效减少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DVT的蔓延增多和向近端静脉延伸,且没有致死性肺栓塞和严重的出血事件发生。
华春帆[10](2020)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分析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40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组)和常规超声检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完成检查后,对照组检出率为34(87.50%),观察组检出率为39(97.50%),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χ2=3.914,P<0.05)。对照组检查结果显示完全阻塞、部分阻塞、部分再通以及少部分再通概率分别为47.06%、14.71%、20.59%、17.64%,观察组检查结果显示完全阻塞、部分阻塞、部分再通以及少部分再通概率分别为51.28%、17.95%、20.51%、10.26%。结论: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实施诊断的价值显着,其检出率较高,可有效显着显示各项临床状况的实际表现,值得推广应用。
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2.1 纳入标准 |
1.2.2 排除标准 |
1.3 方法 |
1.3.1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1.3.2 血管造影检查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血管造影诊断的准确率和漏诊率对比 |
2.2 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中血栓部位情况、血栓特征以及超声表现分析 |
3 讨论 |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血管内径对比 |
2.2 两组患者血流速度对比 |
2.3 两组患者检测诊断效果对比 |
3 讨论 |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率 |
2.2 影像学表现 |
3 讨论 |
(4)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6)间接法CT静脉造影在诊断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2.1 超声检查: |
1.2.2 CTV和CTA检查: |
1.2.3 DSA检查: |
1.3 图像后处理及诊断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 果 |
3 讨 论 |
(7)股总静脉超声定量分析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标准 |
6 研究方法 |
6.1 观察方法 |
6.2 观察指标 |
6.3 观察指标测定方法 |
7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临床资料 |
1.1 年龄 |
1.2 性别 |
1.3 病程 |
1.4 患肢的分布及数量比较 |
2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管径、流速、反流情况的比较 |
2.1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管径的比较 |
2.2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流速的比较 |
2.3 股总静脉(腹股沟韧带中点内侧0.5cm处)反流情况的比较 |
讨论 |
1 概述 |
2 西医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 |
2.1 西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的认识 |
2.2 髂静脉、股总静脉及下肢静脉的解剖与生理 |
2.3 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 |
2.4 西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
3 中医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认识 |
3.1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病名的认识 |
3.2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病因病机的认识 |
3.3 中医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 |
4 文献分析 |
5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中医学的辨证分型相联系的意义 |
6 结果分析 |
6.1 一般资料分析 |
6.2 股总静脉超声检查结果与下肢静脉曲张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
7 展望与不足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文献综述 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8)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查方法 |
1.2.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 |
1.2.2 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方法 |
1.3 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型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 果 |
2.1 彩色多普勒超声和红外热成像技术的检出结果对比 |
2.2 红外热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分析 |
3 讨 论 |
(9)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早期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观察指标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方法 |
2.2 超声检查设备 |
2.3 超声检查方法 |
2.4 DVT诊断标准 |
2.5 DVT分类标准 |
2.6 骨折及血栓部位分组 |
2.7 DDVT预后情况 |
2.8 统计方法 |
3 结果 |
3.1 下肢骨折患者术前DDVT累及的静脉分布 |
3.2 下肢各部位骨折患者术后DDVT累及的静脉分布 |
3.3 影响下肢骨折患者术前及术后DDVT分布类型的危险因素 |
3.4 下肢骨折术前至术后DDVT的转归情况 |
3.5 下肢骨折术前及术后DVT累及肢体分布及变化情况 |
4 讨论 |
4.1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机制及诊断 |
4.2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的分布规律 |
4.3 下肢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的分布类型影响因素分析 |
4.4 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的变化转归及治疗 |
4.5 不足与展望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诊断结果比较 |
2.2 超声表现 |
3 讨论 |
四、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频超声联合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郭悦.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1)
- [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J]. 李红玲. 系统医学, 2021(19)
- [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J]. 何昀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11)
- [4]彩超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探讨[J]. 漆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16)
- [5]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研究[J]. 王文静. 中国基层医药, 2021(05)
- [6]间接法CT静脉造影在诊断盆腔和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价值[J]. 吴英宁,韦勤将,柴梦琪,陈成彩,浦昌洪,黄才明. 广西医学, 2021(04)
- [7]股总静脉超声定量分析与下肢静脉曲张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D]. 林雅青.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分析[J]. 刘夏天,郑媛媛,江珍珍,鲁建兴,马彩叶,诸磊,沈华良,黄艳华. 中华全科医学, 2020(10)
- [9]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远端深静脉血栓早期变化规律研究[D]. 费晨.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10]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 华春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