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MR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易建生,孙莉,黄海峰[1](2013)在《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低级别胶质瘤的MR影像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21例经病理证实的ⅠⅡ级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 21例低级别星形细胞瘤中,毛细胞星形细胞瘤(PA)5例,2例位于小脑蚓部,额叶、颞叶及桥脑各1例;2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PXA),1例位于颞叶,1例位于额叶。4例PA与2例PXA均表现为囊实性或囊性伴实性结节,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或实性结节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1例PA囊壁可见轻度强化,其余病变囊壁均无强化。1例桥脑PA病变为实性弥漫生长,增强扫描仅部分轻度强化。14例弥漫性星形细胞瘤,额叶7例,颞叶3例,顶叶2例,桥脑2例,其中无明确肿块且边界不清的8例,有明显肿块的6例,表现为等、长T1和长T2信号,增强扫描除1例桥脑弥漫病变可见轻度斑片状强化外,其余病变均无明显强化。结论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肿瘤的诊确率。
徐海波[2](2009)在《鞍区病变的MR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文中指出鞍区解剖范畴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的区域。主要结构有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上池、鞍周血管、脑神经及下丘脑等。尽管蝶鞍区范围小,但结构多,毗邻关系复杂,且是疾病的多发部位。其中蝶鞍是颅底最易见到的解剖标志,上界为鞍隔,再上方为鞍上池,视交叉和第三脑室。两旁为海绵窦,下方为蝶鞍,后下方为枕骨斜坡。
樊建中,李志勇,孔祥泉,徐海波[3](2007)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结果垂体瘤32例,颅咽管瘤12例,脑膜瘤12例,生殖细胞瘤5例,表皮样囊肿3例,Rathke囊肿3例,星型细胞瘤、室管膜瘤、错构瘤和垂体脓肿各2例。结论MRI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发病部位、形态特征、大小范围、生长方式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显示清晰明了,能对其作出较为全面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拟订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吕国士[4](2006)在《新型MR网状内皮靶向对比剂Gd-PBCA纳米微粒的合成及与SPIO在MR淋巴成像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 一、制备Gd-DTPA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微粒(Gd-PBCA-NP),并优选出最佳的制备方案; 二、在动物实验中静脉注射Gd-PBCA-NP,并与Gd-DTPA对照,考察Gd-PBCA-NP肝脏靶向强化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应用价值; 三、组织间隙注射Gd-PBCA-NP,进一步评估其淋巴组织靶向增强效果,并与SPIO网状内皮阴性对比剂对比,评估两者在MR淋巴成像中对良、恶性淋巴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材料和方法 一、Gd-PBCA-NP的制备及优化 (一)制备工艺的确定 采用阴离子乳化聚合法,精密称取一定量Gd-DTPA(V/V)、Dextron-70(W/V),溶于双蒸水中,用0.1N HCL调节PH于酸性状态,在磁力搅拌器下缓慢加入一定量PBCA单体(V/V),搅拌4h,然后加入一定量1N NaoH调节PH于7.0,反应终止,随后用0.45um微孔滤膜过滤,将滤液存于4℃冰箱内备用。 (二)单因素初选制备条件 在一定范围内,介质的PH值、单体浓度、稳定剂及药物浓度是影响NP粒径大小及其均匀度主要因素。固定其它三种因素于某一条件下,分别考察另一因素在不同条件下对Gd-PBCA-NP粒径及其均匀度的影响。
吕国士,许乙凯,胡蓉,陈斌[5](2004)在《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MR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文中指出目的:研究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CHG)的MR表现及临床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HG,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MR图像进行评估,观察肿瘤信号特点、囊变程度、强化特征及肿瘤范围及生长方式。结果:26例患者中,23例(88.46%)表现为视力、视野障碍,19例(73%)表现为头痛、头晕,少数表现为内分泌异常(8例)和中枢性尿崩症状(7例)。MRI图像上,肿瘤表现为视神经或视交叉结节样增粗,或表现为实性或实性为主的肿块,肿块内囊变程度低,T1WI多表现为等、低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大多表现为高或等高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肿瘤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常向周围组织侵袭性生长。结论:CHGMR表现和临床特征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特征有助于CHG的诊断。
张富森,陈新[6](1998)在《22例鞍区及其附近少见肿瘤的MRI诊断》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2例鞍区及其附近少见肿瘤的MRI诊断武警辽宁总队医院CT室张富森,陈新(沈阳110034)关键词鞍区肿瘤,MRI诊断鞍区及其附近的各类肿瘤常可累及相同的部位和组织结构,故临床表现相似。MRI对于鞍区常见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等的诊断比较明确[1,2...
二、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MR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MR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影像检查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变部位 |
2.1.1 Ⅰ级星形细胞瘤 |
2.1.2 Ⅱ级星形细胞瘤 |
2.2 病变影像特点 |
2.2.1 平扫 |
2.2.2 增强扫描特点 |
3 讨论 |
3.1 病理分类及特点 |
3.2 临床特点 |
3.3 影像学特征 |
3.3.1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
3.3.2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 |
3.4 鉴别诊断 |
(4)新型MR网状内皮靶向对比剂Gd-PBCA纳米微粒的合成及与SPIO在MR淋巴成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Gd-PBCA-NP的制备及优化 |
材料与仪器 |
方法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章 Gd-PBCA-NP肝脏靶向性成像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三章 组织间隙注射Gd-PBCA-NP与SPIO MR淋巴成像的对比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附录 |
成果 |
致谢 |
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5)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MR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特征及病理资料 |
2.2 MR表现 |
3 讨论 |
3.1 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 |
3.2 鉴别诊断 |
四、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MR特征及其鉴别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低级别星形细胞瘤的MRI诊断[J]. 易建生,孙莉,黄海峰. 海南医学, 2013(21)
- [2]鞍区病变的MR表现及其鉴别诊断[A]. 徐海波. 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09
- [3]鞍区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分析[J]. 樊建中,李志勇,孔祥泉,徐海波. 中国医师杂志, 2007(05)
- [4]新型MR网状内皮靶向对比剂Gd-PBCA纳米微粒的合成及与SPIO在MR淋巴成像的对比研究[D]. 吕国士. 第一军医大学, 2006(01)
- [5]视交叉-下丘脑胶质瘤MR特征及其鉴别诊断[J]. 吕国士,许乙凯,胡蓉,陈斌.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4(12)
- [6]22例鞍区及其附近少见肿瘤的MRI诊断[J]. 张富森,陈新. 武警医学, 199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