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电站坝面混凝土抗冻性差原因分析

某水电站坝面混凝土抗冻性差原因分析

一、某水电站大坝面板混凝土抗冻性差的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高珊[1](2021)在《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具有建筑工程造价少、工程量相对较小、对地质条件适应好、施工比较方便、坝体稳定性较好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水电工程中。面板和防渗帷幕是面板堆石坝重要的防渗结构,只有整个防渗体系发挥作用时,才能保证坝体的渗流稳定性。但面板堆石坝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实际问题,主要集中在面板由于温度应力、干缩应力、坝体变形等原因引起的大量裂缝,以及防渗帷幕劣化,导致坝体和坝基发生渗漏,威胁大坝的安全。因此,研究面板堆石坝的面板裂缝以及在异常工况下的渗流特性对确保坝体稳定与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了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及数值计算对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及异常工况下的渗流特性开展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本文对国内外的面板堆石坝面板开裂的案例进行统计,对面板开裂原因、开裂阶段和开裂位置进行了分析。当大坝的防渗结构出现异常时,就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渗流控制。(2)结合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的统计案例,建立了面板裂缝等效连续介质方法。将有限元分析方法与小尺寸分区块等效方法相结合,计算坝区三维渗流场,再通过对坝区渗流量的对比,确定区块的大小。采用小尺寸区块等效方法研究混凝面板中大量分布且不均匀的裂缝的渗流场,获得相应的水头分布和渗流特征,包括浸润线,最大水力梯度和渗流量。通过对比分析面板整体等效方法和面板小尺寸分区块等效方法,验证了小尺寸区块等效连续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3)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方法对面板堆石坝渗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实际工程进行了三维渗流有限元数值模拟,定量和系统地分析和对比了在面板不同位置开裂和防渗帷幕不同程度劣化工况下的渗流场和渗流特征。

赵宇琴[2](2021)在《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与热应力特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及热应力特征,揭示大坝裂缝产生机理,提出具有针对性温控防裂措施,这对于解决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热裂缝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内蒙古某水库为工程背景,基于坝体现场监测数据、参数试验、实际浇筑情况等,开展了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施工期温度场和热应力分布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坝体温度及应力演化规律,找出了大坝可能开裂区域、开裂原因、影响因素及表征变量,确定了温差临界值及混凝土浇筑层上下层容许温差,探究了典型影响因素对大坝温度及热应力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温控防裂措施。研究发现坝体的常态混凝土温度及拉应力都较高,预测廊道、上游及下游面板表面存在致裂危险,开裂主要原因是常态混凝土水泥用量多、环境温度变化大等,而碾压混凝土区域温度及拉应力较低,没有开裂风险;对于大温差地区,建议坝体抗裂安全系数高于1.69,坝体最高温度、内外温差、最大拉应力及抗裂安全系数作为表征变量,且大温差地区约束区常态混凝土、约束区碾压混凝土、非约束区常态混凝土以及非约束区碾压混凝土上下浇筑层容许温差极限值分别为14.7℃、12.1℃、17.3℃、14.5℃;此外,还确定了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内部及外部因素的影响规律和最佳取值范围,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温控防裂措施。本研究可为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的设计、施工及病害风险防控提供理论参考。

赵成先,孙红尧,罗建华,李红鑫,潘旭勇,裴成元[3](2021)在《寒冷环境下国内大坝混凝土的保温抗冰技术现状》文中研究说明大体积混凝土大坝施工时内外大温差会造成混凝土的开裂,寒冷环境下大坝运行时冰的冻融过程会对混凝土造成胀裂破坏,因此寒冷环境下混凝土大坝浇筑时必须采取临时保温措施,大坝运行时必须采取永久保温措施。大坝上游面与冰层接触部位水结冰过程中的推力、剪切力和拉拔力会破坏保温材料,所以大坝上游面必须采取抗冰措施。从保温材料种类、抗冰技术、应用案例和调研结果等方面回顾了寒冷环境下国内混凝土大坝的保温和抗冰技术的现状,目前主要采用泡沫塑料作为临时保温材料,采用聚苯板和聚氨酯泡沫作为大坝永久保温材料,采用在保温材料表面涂布涂料或砂浆的方式以及采用抗冰装置的方式抵抗冰的破坏。抗冰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最后提出了目前大坝保温抗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

张猛,朱锦杰[4](2020)在《面板堆石坝面板实测应变应力性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研究国内已投入运行的20多座典型面板堆石坝面板实测混凝土热膨胀系数、应变、应力以及钢筋应力的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量值范围,得出了混凝土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骨料的关系、面板应变应力的可能影响因素及合理的量值范围。结合工程实际,给出了可能导致面板破坏的应变应力警戒值,可供面板堆石坝工程参考。

普洪嵩[5](2020)在《高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规律及面板挤压破坏机理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建成一批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部分面板堆石坝出现坝体变形较大、面板挤压破损、面板与垫层料间脱空、坝体渗漏量偏大等问题。本文通过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的实测资料,分析坝体的应力应变规律,设计试验方案研究不同的坝体填筑方式对面板脱空规模的影响,然后利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面板堆石坝坝体整体结构应力分布和变形进行了精细化的分析和研究,并通过不同方案的对比分析,分析坝体应力应变的影响因素及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混凝土面板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建立了面板的有限元子结构模型,分析得到面板及其压性缝处应力应变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对面板接缝进行模拟,分析不同的接缝方案条件下其应力状况的改善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工程措施的建议。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蓄水期坝轴向水平位移呈现出由两岸向河谷中间挤压的趋势,竖向沉降的最大值发生在坝体中部;面板坝轴向挤压应力的最大值发生在坝体中央位置并向两岸逐渐减小;左、右岸坡坝顶处出现了拉应力,该处混凝土面板以张拉为主。2.上、下游堆石模量差较大时,可导致上、下游堆石产生不均匀沉降,变形协调性较差。扩大上游质量较好的堆石区的范围对减小面板堆石坝坝体上、下游变形有利,能减少沿坝轴向产生的挤压应力;增大下游软岩区堆石的模量可有效减小上、下游堆石区的不均匀沉降,表明提高软岩料强度能防止坝体产生过大变形。3.扩大上游堆石区和提高下游软岩料强度可避免坝体产生较大位移,从而使得面板的挠度减小,有利于改善面板的应力状况,并有助于减小面板与垫层料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面板垂直缝的挤压或张拉应力。4.坝体内部堆石体的变形导致的坝体的坝轴向水平位移和顺河向水平位移均可造成面板发生较大的挤压应力。面板在纵向接缝处存在接触转动挤压效应,并在接缝两侧附近的面板表面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是导致面板发生挤压破坏的主要原因。5.度汛—平起施工方案减少了施工断面的垂直高差,使得坝体变形相对均匀,减少了不均匀沉降和面板脱空深度,有利于坝体结构的稳定及防止面板发生较大的结构破坏。6.面板接缝处填塞柔性材料可吸收挤压变形能,面板垂直缝面的中、上部挤压位移较大,是应力集中及易发生挤压破坏的部位,实际工程中接缝面间可采用上软下硬的垂直缝形式,以削弱坝体变形产生的面板挤压破坏作用。

叶文锋[6](2019)在《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某水电站大坝由于料区植被覆盖层被剥离,无泥土层,导致料区岩体出现宽度在35.0m左右的强风化岩层,且夹层内岩石完全被粉末化,导致该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中夹杂了一定量的强风化岩粉。为确定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的影响,文章采用试验探究的方法,结合某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设计情况,探究了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影响,以期为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中强风化岩粉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

张红兵[7](2019)在《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文中认为乌东德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四个水电梯级——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中的最上游梯级,为保证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施工顺利进行,选择和确定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合理比例,配制出既满足工作性能、设计要求,又经济合理的混凝土。本文开展了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工作。(1)对试验所需的水泥、粉煤灰、细骨料、粗骨料、外加剂及拌合用水进行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规定。(2)开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主要内容有拌合物性能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抗冻抗渗性能试验、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线膨胀试验、比热导热及导温系数、绝热温升、干缩试验等方面。(3)开展设计龄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主要内容包括拌合物性能试验、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抗冻抗渗性能试验,通过极限拉伸值、耐久性两方面分析配合比试验成果,推荐水胶比。(4)开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进行强度回归分析,推荐水胶比。(5)通过选取的三组配合比试验,推荐了11种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2种设计强度等级的砂浆施工配合比。

郝巨涛,纪国晋,孙志恒,李曙光,岳跃真,赵波[8](2018)在《水工结构材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回顾了60年来中国水科院在水工结构材料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混凝土筑坝材料、结构模型试验、混凝土断裂力学、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及评估、面板坝接缝止水、堆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技术、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和水工新材料等。回顾历史,对于凝练创新文化,启迪和激励未来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李正兵[9](2018)在《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文中认为我国西部地区蕴藏了极为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高坝大库不断涌现。混凝土高拱坝已经成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大型水库和电站枢纽的主要坝型之一。混凝土高拱坝对地形和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坝基及坝肩抗力岩体的稳定性是拱坝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然而受地质构造影响,拱坝坝基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地质缺陷,可能引起坝体破坏,进而危及水电站的运营,高坝坝基及坝肩岩体破坏引起的灾难性事故在国内外均有发生。因此,根据坝基地质特征及地质缺陷的实际状况,采取科学可靠、经济合理的处置措施,是水电站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特高拱坝坝基处理与加固,尚无可靠的规范作为依据和成功的工程范例作为参考,本文以锦屏一级水电站300m级特高拱坝左岸坝基软弱岩体加固工程为依托,以坝基软弱破碎带(f5断层)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工程地质特征深入调查分析基础上,剖析其所处不同部位对坝基安全稳定的影响,分别对主要的处置技术(灌浆、冲洗置换、锚固)进行了室内外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揭示其内在机理,并论述了处置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并借以现场监测数据对破碎带处置工程效果进行了反馈分析与评价。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如下:(1)建立了针对300m级高拱坝坝基典型地质缺陷—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从区域构造及坝址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等角度系统地分析了断层破碎带、层间挤压错动带、煌斑岩脉、深部裂缝以及Ⅳ2级岩体和Ⅲ2级岩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物质组成特征,并评价了建基面的岩体质量。详细调查分析了f5断层破碎带的工程地质特征特性(围岩物质特征、破碎带构造特征、力学性质及参数取值等)及其对高拱坝带来的危害影响,并据此初步提出了f5断层的综合处置技术方案体系,即:“置换(高压冲洗置换)处置+个性化灌浆处理(控制灌浆+高压帷幕防渗及固结灌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预应力锚固+渗压排水控制”技术体系——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的综合处置成套技术。该处置措施对于f5断层破碎带在坝基不同部位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加固处理,可有效提高断层破碎带及其影响带抗滑与抗变形能力,提高其渗透稳定性。(2)开发了适应地层性状和可灌性要求的系列灌浆材料,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可灌难题和宽大裂隙带控制性灌浆问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水泥灌浆材料的流变特性、可灌性、析水率和稳定性,研究表明浆液分属于三种不同流型,并发现了水灰比对纯水泥浆流型的影响,从而验证了水泥浆水灰比在牛顿液体、宾汉流体或幂律流体间的分界点。通过最小可灌裂隙宽度与水灰比对比试验,揭示了水灰比0.5的浆液仅能灌入0.4mm的裂缝;水灰比0.8的浆液可灌入0.1mm的裂缝,但灌浆速率较慢;当水灰比大于1.0时浆液可完全灌入0.1mm的微裂缝,且具有一定的灌浆速率。采用牛顿流体本构,以微元受力平衡为基础建立流体扩散微分方程,并结合杨氏浸润理论,增加灌浆时间的方法来提高灌浆扩散半径更加经济合理,其工程技术意义为低渗透浸润化灌理论中“长时间、低速率、浸润渗灌”灌浆的理论依据。通过不同配比化学灌浆材料的试验研究,获得了浆液粘度随时间历时变化的规律,进而解决了断层破碎带低渗透岩带的可灌问题。考虑断层破碎带的物理力学特征,确定了四类断层破碎带条件下(软弱低渗透断层破碎带、断层带影响区域微细裂隙、补强灌浆区域和断层影响带宽大裂隙等区域)的灌浆材料及相应的配比。根据f5断层各部位岩体特征及拱坝受力状况,提出了相应部位的灌浆处置设计方案,即:混凝土网格置换+加密固结灌浆(1730m高程以下):在1730m和1670m高程布置2条高度为10m的置换平洞对f5断层进行加密固结灌浆,置换平洞和斜井的宽度均根据f5断层实际宽度确定。防渗帷幕水泥灌浆:轴线布置3排防渗帷幕灌浆孔,排距1.3m,孔距1.0m;防渗帷幕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普通水泥材料灌注完成后,再采用两排化学-水泥复合灌浆。并对各类灌浆提出了灌后检查的指标要求。(3)开发了宽大破碎带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处理技术(高压往复式冲穿冲洗+群孔扩孔冲洗+混凝土置换回填技术),为软弱破碎带加固治理提供了新颖的处理思路和方法。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的非线性动力分析模块LS-DYNA系统地研究了气液射流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效果,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扩散计算模型。研究表明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开始时,在孔壁与射流的接触部位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得接触部位的岩体发生向临空方向的变形破坏,破坏脱离后的块体在气液射流的高压作用下产生向下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气液射流的应力波由接触部位开始向外部的岩体扩展延伸,并且对外部的岩体逐渐产生损伤破坏。经过气液射流的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从而提出了高压对穿冲洗有效作用范围:孔径为320mm,3540MPa高压水和1.01.5MPa高压风作用下,在距孔壁小于0.4m岩体的冲洗、碎岩作用明显,高压对穿冲洗作用后320mm的孔径扩大到1100mm,出渣量为43.4m3。优选的高压对穿冲洗回填砼方案处理软弱破碎岩体的技术措施是科学、经济、安全和有效的,能够达到预期目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技术改善了断层岩体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加固效果显着,解决了宽大断层破碎带在特定环境中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为断层破碎带加固处理提供了新颖的思路和具体处理方法。(4)利用相似理论研制了受f5断层带影响的卸荷岩体的相似材料,设计了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卸荷岩体的物理模型试验。试验分析表明压力分散型锚索较长锚索松弛而较短锚索过载的现象;岩体非线性变形特征明显,结合Mindlin应力解与卸荷岩体非线性本构推导了岩体的位移计算公式;锚索周围较远的岩体锚固内应力较小,岩体的非线性变形特征不明显;邻近锚索对岩体的附加应力较小,可采根据变形叠加原理计算邻近锚索引起的附加位移,并推导了附加位移引起的锚索应力损失计算式。采用FLAC3D对压力分散型锚索进行了单锚、双锚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物理模拟试验较吻合,其揭示的群锚效应规律为:锚索间距为5.0m时,主应力方向锚索的应力影响范围比较小,而且相邻锚索间应力明显无叠加。对压力分散型锚索锚结合被覆式面板(或框格梁混凝土)的群锚支护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法科学合理,对复杂岩体结构适应性强,有利于充分发挥预锚的锚固效应。(5)通过对f5断层灌后检查分析,浆液充分填充至裂隙及断层中,灌浆效果明显,固结灌浆透水率较灌前大幅降低,大于3Lu的孔段全部消除,水泥浆液对f5断层带填充效果明显。物探检查结果表明:各类岩级的声波值均不同程度得到了提升,各单元的变模值与灌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随灌浆进行单位平均注入量随灌浆孔序递增显着降低,地层渗透性改善明显;化学灌浆对普通水泥浆液不能到达的细微裂隙和特殊地质区域起补强加固作用;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后,透水率降低明显,声波及变模显着提高,满足设计指标要求。通过监测资料系统分析,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采用综合处置措施后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锦屏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经过加固处理后,历经四个阶段的蓄水检验,左岸坝肩边坡位移增量无明显变化,目前总体变化量值不大(不超过5mm);左岸边坡浅部多点位移计(累计值不超过30mm)、锚索锚固力损失率(约为±15%)、各平洞内石墨杆收敛计位移变化量围岩无明显变形现象,岩体总体稳定;坝基帷幕后渗压计折减系数小于设计控制值,水位变化与上游水位有一定的正相关性,符合坝基扬压力分布一般规律;蓄水前后渗流变化符合一般变化规律;水位控制在1880.0m高程附近后,各部位的渗流渗压变化趋于平稳。从目前监测情况看,渗控工程总体在设计范围内工作。各类监测成果汇总分析表明,f5断层及其影响带加固处理后,高拱坝相应部位处于安全稳定运行状态。高拱坝左岸坝基f5断层及其影响带,通过采用加密固结灌浆处理、帷幕防渗处理、水泥-化学复合灌浆处理、高压水冲穿冲洗回填混凝土及预应力锚固等技术措施,高拱坝蓄水经过四年多的监测与分析及评价,各项监测指标稳定受控,能够满足高拱坝安全运行要求。这充分表明上述处置措施科学合理、安全有效。

贺新星[10](2017)在《考虑紫外线辐射影响的高寒区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的进一步发,面板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日益引起工程界的高度重视。研究表明,高寒地区面板混凝土的耐久性主要受到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而高海拔地区的紫外线辐射则是影响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工程界目前关于紫外线辐射对于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有限的研究也基本未考虑冻融循环及紫外线辐射二者的共同作用。因此,在考虑冻融循环与紫外线辐射共同作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紫外线辐射对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机理研究,是十分必处要的。本文着重开展了下列研究工作:(1)本文首先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紫外线辐射及冻融循环法于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然后,分别针对三种不同水灰比的面板混凝土试件,在不同的龄期进行紫外线辐射试验,同时设置未经紫外线辐射的试件为对照组.在各组试件辐射时间与总养护时间均相同的条件下,测定各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及动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1)水灰比越小,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越高; 2)紫外线辐射对低龄期混凝十的抗压强度影响较高龄期混凝土更为明显,对低强度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比高强度混凝土更为明显; 3)紫外线照射会使混凝土试件的相对动弹模量略有降低,且紫外线辐射对于低龄期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模量影响更为显着。(2)在对上述三种不同水灰比的面板混凝土进行紫外线辐射试验的系础上,仍以未经紫外线辐射的试件作为对照组,对各组经相同时间紫外线辐射后的试件进地冻融循环试验,并每间隔一定的冻融次数则定试件的质量及动弹性模量,冻融循环试验结束后再测定试件的抗弯强度,试验结果表明:1) 在定冻融循环次数下,水灰比越大,质量损失率越大,相对动弹模量越高,混凝土的抗冻性越好:2)相较于未经紫外线照射的对照组,经过紫外线照射的试件在经过一定循环次数的冻融后,其质量损失率更大;3)紫外线辐射对低强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影响主要是在冻融循环的早期表现出来,而对高强混凝土则是在冻融循环的晚期表现出来;4)紫外线辐射对经受冻融循环后的混凝土抗弯性能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水灰比越低.混凝土的抗弯强度越高。(3)根据上述试验结果,木文通过拟合分析.建立了考虑紫外线辐射的冻融循环损伤度模型,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冻融循环损伤度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经过紫外线辐射作用的面板混凝土的冻融循环损伤演变规律。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成果对于今后相关研究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能为实际工程提供参考。

二、某水电站大坝面板混凝土抗冻性差的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某水电站大坝面板混凝土抗冻性差的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面板开裂研究
        1.2.2 渗流计算方法研究
        1.2.3 渗流数值模拟研究
    1.3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2 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控制
    2.1 面板裂缝原因分析
    2.2 面板裂缝案例统计
    2.3 面板开裂渗流控制
        2.3.1 渗流控制要求及方法
        2.3.2 渗流控制基本措施
        2.3.3 面板裂缝处理方法
        2.3.4 面板抗裂措施
    2.4 本章小结
3 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渗流计算方法研究
    3.1 渗流计算的基本理论
    3.2 面板裂缝等效连续介质方法
    3.3 工程算例
        3.3.1 有限元模型
        3.3.2 边界条件
        3.3.3 计算工况
        3.3.4 区块大小
    3.4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3.4.1 计算结果
        3.4.2 确定区块
        3.4.3 对比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等效连续介质方法面板堆石坝渗流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计算模型
    4.2 计算方案
    4.3 正常工况渗流分析
    4.4 面板不同位置开裂渗流分析
        4.4.1 计算结果
        4.4.2 对比分析
    4.5 防渗帷幕不同程度劣化渗流分析
        4.5.1 计算结果
        4.5.2 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2)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与热应力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和应力场研究现状
        1.2.2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及热应力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期温度场及应力场特征研究
    2.1 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及应力场计算原理
        2.1.1 基本理论
        2.1.2 混凝土绝热温升计算原理
        2.1.3 不稳定温度场计算原理
        2.1.4 温度应力场计算原理
    2.2 工程概况及气候资料
    2.3 计算模型
        2.3.1 模型概况
        2.3.2 边值条件
        2.3.3 参数试验及取值
        2.3.4 施工计划
    2.4 监测数据分析及模型验证
        2.4.1 监测位置
        2.4.2 监测数据分析
        2.4.3 模型验证
    2.5 温度及应力控制标准
        2.5.1 基础温差
        2.5.2 内外温差
        2.5.3 上下浇筑层温差
        2.5.4 应力控制标准
    2.6 温度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2.7 应力场计算结果与分析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温差临界值及大温差地区上下层容许温差极限值研究
    3.1 温差临界值研究
        3.1.1 研究方案
        3.1.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2 上下浇筑层容许温差极限值
        3.2.1 研究方案
        3.2.2 计算结果及分析
    3.3 温控防裂措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内部影响因素及温控措施研究
    4.1 水泥种类
        4.1.1 研究方案
        4.1.2 研究结果及分析
        4.1.3 温控防裂措施
    4.2 水泥掺合料掺量
        4.2.1 研究方案
        4.2.2 研究结果及分析
    4.3 温升速率
        4.3.1 研究方案
        4.3.2 研究结果及分析
        4.3.3 温控防裂措施
    4.4 热参数
        4.4.1 研究方案
        4.4.2 研究结果及分析
        4.4.3 温控防裂措施
    4.5 热膨胀系数
        4.5.1 研究方案
        4.5.2 研究结果及分析
        4.5.3 温控防裂措施
    4.6 大坝结构断面
        4.6.1 研究方案
        4.6.2 研究结果及分析
        4.6.3 温控防裂措施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外部影响因素及温控措施研究
    5.1 表面放热系数
        5.1.1 研究方案
        5.1.2 研究结果及分析
        5.1.3 温控防裂措施
    5.2 浇筑间歇时间
        5.2.1 研究方案
        5.2.2 研究结果及分析
        5.2.3 温控防裂措施
    5.3 开始浇筑时间
        5.3.1 研究方案
        5.3.2 研究结果及分析
        5.3.3 温控防裂措施
    5.4 浇筑温度
        5.4.1 研究方案
        5.4.2 研究结果及分析
        5.4.3 温控防裂措施
    5.5 坝面朝向
        5.5.1 研究方案
        5.5.2 研究结果及分析
        5.5.3 温控防裂措施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4)面板堆石坝面板实测应变应力性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概述
1 面板混凝土热膨胀系数
2 面板混凝土综合应变
    2.1 面板应变变化规律
    2.2 面板应变分布特点及量值范围
3 面板混凝土应力
    3.1 面板混凝土应力计算方法及参数取值
    3.2 面板应力量值范围及对安全的影响
4 面板钢筋应力
5 结论

(5)高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规律及面板挤压破坏机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况
        1.2.1 工程案例分析
        1.2.2 经验总结
        1.2.3 变形协调理论研究
        1.2.4 措施研究
        1.2.5 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1.3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工作
第二章 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实测资料分析
    2.1 工程概况
    2.2 大坝安全监测设计
        2.2.1 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监测内容
        2.2.2 天生桥一级面板堆石坝监测仪器布置
    2.3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监测资料分析
        2.3.1 坝顶位移
        2.3.2 下游坝面变形
        2.3.3 坝体内部变形
        2.3.4 面板变形及应力监测资料分析
    2.4 天生桥面板堆石坝坝体沉降变形原因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坝体填筑方案对面板脱空影响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方案
    3.3 试验步骤与结果分析
        3.3.1 试验装置
        3.3.2 试验材料
        3.3.3 试验过程
        3.3.4 试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有限元法的坝体变形规律影响因素研究
    4.1 有限元法及ANSYS概述
    4.2 面板堆石坝数值计算本构模型
    4.3 邓肯——张E-B模型ANSYS二次开发
        4.3.1 E-B模型二次开发计算程序的基本步骤
        4.3.2 E-B模型二次开发计算程序
    4.4 研究方案与计算模型
        4.4.1 研究方案
        4.4.2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参数
        4.4.2.1 几何模型
        4.4.2.2 材料参数
    4.5 计算及结果分析
        4.5.1 蓄水期坝体应力应变分析
        4.5.2 坝体变形规律影响因素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子结构有限元法的面板挤压破坏机理分析及处理措施研究
    5.1 子结构有限元法概述
    5.2 子结构的划分
    5.3 面板挤压破坏机理研究现况
    5.4 面板纵缝的接触转动挤压效应及作用原理
    5.5 研究方案与计算模型
        5.5.1 研究方案
        5.5.2 面板子结构计算模型
    5.6 各方案计算及结果分析
        5.6.1 面板应力应变分析
        5.6.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6.3 面板沿厚度方向应力分布
    5.7 面板填缝措施研究
        5.7.1 面板防止挤压破坏设计研究现况
        5.7.2 研究方案
        5.7.3 计算模型
    5.8 填缝措施计算及结果分析
        5.8.1 面板应力应变分析
        5.8.2 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9 工程措施建议
    5.10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影响试验准备
3 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影响试验过程
    3.1 制备人工砂样品
    3.2 制备混凝土砂浆样品
4 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影响试验结果
    4.1 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亚甲蓝MB值影响试验结果
    4.2 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流动性影响试验结果
    4.3 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抗冻性影响试验结果
    4.4 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强度影响试验结果
5 结语

(7)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
1 绪论
    1.1 工程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技术路线图
2 混凝土技术要求及检测依据
    2.1 混凝土计算要求
    2.2 检测依据
3 实验过程
4 试验用的原材料及检测结果
    4.1 水泥
    4.2 粉煤灰
    4.3 细骨料
    4.4 粗骨料
    4.5 外加剂
    4.6 拌和用水
5 配合比设计
    5.1 配合比方案及参数选择
    5.2 组合密度试验
    5.3 外加剂与胶凝材料的适应性试验
    5.4 最优砂率、最小单位用水量试验
    5.5 C_(180)30、C_(180)3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5.6 28d、90d设计龄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
    5.7 砂浆配合比设计试验
6 推荐施工配合比
7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部分科研成果
致谢

(8)水工结构材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凝土筑坝材料
2 结构模型试验
3 混凝土断裂力学
4 水工混凝土耐久性及评估
5 面板坝接缝止水
6 堆石坝沥青混凝土防渗面板
7 结构检测与安全评估
8 水工新材料
    8.1 聚脲材料
    8.2 环氧材料
9 未来研究方向

(9)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2.1 高拱坝建设及拱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2.2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灌浆处置
        1.2.3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高压冲洗置换处理
        1.2.4 断层等软弱破碎带的锚固处置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4 论文主要创新点
第2章 f5断层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2.1 坝址基本工程地质条件
        2.1.1 地质构造
        2.1.2 地形地貌
        2.1.3 地层岩性
        2.1.4 坝基岩体质量分级
    2.2 左岸坝基典型断层—f5断层的工程地质特征
        2.2.1 f5断层空间展布
        2.2.2 f5断层及其影响工程地质特征
        2.2.3 f5断层及其周围岩体分区
    2.3 坝基f5断层处置方案初步分析
        2.3.1 左岸坝基f5断层的灌浆处置方案
        2.3.2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2.3.3 左岸坝基f5断层的预应力锚固方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断层带灌浆材料性能及浆液扩散理论研究
    3.1 灌浆材料性能及试验
        3.1.1 浆液的流变性试验
        3.1.2 浆液的可灌性研究
        3.1.3 浆液的塑性强度和可注期
    3.2 低渗透带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技术
        3.2.1 单裂隙浆液扩散理论
        3.2.2 液体的浸润理论
        3.2.3 化灌材料试验
    3.3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的灌浆模拟试验研究
        3.3.1 粘度时变性浆液性能特点
        3.3.2 粘度时变性灌浆材料模拟试验
    3.4 灌浆材料工程适宜性研究
        3.4.1 宽大裂缝灌浆材料及配比
        3.4.2 断层破碎带补充加密灌浆材料及配比
        3.4.3 软弱低渗透破碎带灌浆材料及配比
        3.4.4 断层影响区微细裂隙灌浆材料及配比
    3.5 断层破碎带灌浆技术
        3.5.1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特点
        3.5.2 断层破碎带灌浆处理设计
    3.6 坝基f5断层破碎带灌浆效果评价
        3.6.1 防渗帷幕
        3.6.2 软弱岩带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压对穿冲洗碎岩机理及置换效果分析
    4.1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方案
    4.2 高压对穿冲洗数值模拟试验
        4.2.1 数值模拟设计
        4.2.2 材料参数取值
        4.2.3 数值计算流程
    4.3 高压对冲数值结果及分析
        4.3.1 运动趋势分析
        4.3.2 应力特征分析
        4.3.3 位移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断层影响带卸荷岩体的锚固变形机制研究
    5.1 卸荷岩体力相似材料制作
        5.1.1 卸荷岩体力学参数及相似比
        5.1.2 岩石相似材料配比试验
        5.1.3 岩体相似材料力学试验
    5.2 卸荷岩体锚固物理模型试验
        5.2.1 工程背景及试验目的
        5.2.2 单锚试验设计
        5.2.3 群锚试验设计
        5.2.4 数据采集及测量设备
        5.2.5 压力分散型锚索模型制作
    5.3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单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2 群锚试验结果及分析
        5.3.3 试验分析小结
    5.4 单锚及群锚数值模拟试验
        5.4.1 单锚数值模拟分析
        5.4.2 双锚数值模拟分析
        5.4.3 群锚数值模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处置效果监测反馈与分析评价
    6.1 坝基f5断层固结灌浆处置效果评价
        6.1.1 固结灌浆成果统计分析
        6.1.2 固结灌浆透水率检查结果分析及评价
        6.1.3 固结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及评价
    6.2 坝基f5断层帷幕灌浆处置效果及评价
        6.2.1 帷幕灌浆成果资料统计及分析
        6.2.2 帷幕灌浆透水率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2.3 帷幕灌浆物探检查成果分析评价
    6.3 高压对穿冲洗置换回填成果检测及分析
        6.3.1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回填混凝土后测试孔和检查孔透水率分析
        6.3.2 高压对穿冲洗区域检查孔岩芯分析
        6.3.3 高压对穿冲洗物探检测
    6.4 坝基f5断层综合处置后岸坡稳定性监测及分析
        6.4.1 岸坡坡面的变形观测
        6.4.2 岸坡锚固区的变形、应力监测
        6.4.3 坝基断层处置洞室变形监测及分析
    6.5 坝基f5断层处置后的渗控监测及分析
        6.5.1 坝基渗透压力
        6.5.2 灌浆平洞和排水洞排水渗透压力
        6.5.3 坝体和坝基渗流量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10)考虑紫外线辐射影响的高寒区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混凝土耐久性研究进展
    1.3 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
    1.4 问题的提出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紫外线辐射及冻融循环对混凝土耐久性的影响机理分析
    2.1 紫外线辐射机理
    2.2 冻融循环机理
        2.2.1 冻融循环的基本理论
        2.2.2 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
    2.3 本章小结
3 面板混凝土紫外线辐射试验
    3.1 试验环境条件的分析与选择
    3.2 试验方案设计
        3.2.1 试验目的
        3.2.2 试验方法
        3.2.3 试验步骤
        3.2.4 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3.3 试件制作与养护
        3.3.1 混凝土材料选择
        3.3.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3.3 试件的制作与养护
    3.4 试验设备及仪器的选择
    3.5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3.5.1 试件表面情况
        3.5.2 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分析
        3.5.3 相对弹性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考虑紫外线辐射影响的面板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
    4.1 冻融循环试验方法概述
    4.2 试验方案设计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方法
        4.2.3 试验步骤
        4.2.4 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4.3 试件制作与养护
    4.4 试验设备及仪器的选择
    4.5 试验结果及其分析
        4.5.1 试件表面破坏状况分析
        4.5.2 质量损失率试验结果分析
        4.5.3 相对动弹模量试验结果分析
        4.5.4 混凝土抗弯试验结果分析
        4.5.5 试验结果合理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考虑紫外线作用的冻融循环损伤模型
    5.1 冻融循环损伤度模型的分析与建立
    5.2 冻融循环损伤度模型的验证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某水电站大坝面板混凝土抗冻性差的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统计分析及渗流数值模拟研究[D]. 高珊.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2]大温差地区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与热应力特征研究[D]. 赵宇琴.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寒冷环境下国内大坝混凝土的保温抗冰技术现状[J]. 赵成先,孙红尧,罗建华,李红鑫,潘旭勇,裴成元.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2021(01)
  • [4]面板堆石坝面板实测应变应力性态研究[J]. 张猛,朱锦杰. 水力发电, 2020(12)
  • [5]高面板堆石坝坝体变形规律及面板挤压破坏机理分析[D]. 普洪嵩.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5)
  • [6]强风化岩粉对水电站大坝混凝土砂浆性能影响[J]. 叶文锋. 粘接, 2019(12)
  • [7]乌东德水电站大坝低热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D]. 张红兵. 三峡大学, 2019(06)
  • [8]水工结构材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郝巨涛,纪国晋,孙志恒,李曙光,岳跃真,赵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8(05)
  • [9]高拱坝坝基软弱破碎带处置技术研究 ——以锦屏一级水电站坝基f5断层处置为例[D]. 李正兵.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2)
  • [10]考虑紫外线辐射影响的高寒区面板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 贺新星. 西安理工大学, 2017(10)

标签:;  ;  ;  ;  ;  

某水电站坝面混凝土抗冻性差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