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浅谈新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的典型特点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浅谈新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的典型特点

一、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浅议新版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的典型特色(论文文献综述)

黄武胜[1](2021)在《“S-C协同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我国教育系统的关键业务呈现出一种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形态,学校的围墙逐渐模糊,学校的双向开放成为了一种趋势。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领域校外教学资源与学校教育双向融合的新生态正在形成。传统学校对社会资源需求逐渐从以往的信息化硬件设施,发展为对优质教学内容和服务的双重需求。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佛山市M初级中学与广州G教育科技企业所进行的关于语文学科的校企协同教学(S-C协同模式)案例,即校企(School-Company)双方通过达成合作教学协议,共同组织学生完成特定教学计划的一种合作教学模式。试图通过对该案例进行个案调查,了解在中小学领域针对语文学科校企协同教学的现状与困境并探索改进策略。笔者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协同教学”、“校企协同教学”发展现状,分析校企协同育人研究背景。继而通过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对校企双方语文教师以及参与学习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双方语文教师角度下校企协同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学生对校企协同学习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从初中语文教学基本原则、教学目标、教学模式的框架、学生考核评价体提出改进初中语文“S-C协同模式”教学策略。经过研究,”S-C协同模式“在佛山市M中学初中语文学科的应用对促进学生初中语文学习效果有一定的成效。具体表现为:校企协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于课堂外对学习的需求,将学生参与实验前后语文成绩对比分析发现取得高分段的学生数量呈增加趋势。与此同时,校企协同模式仍存在较大的缺陷,如缺少有效校企沟通机制,双方教师对学生学情把握不足。校内教师缺少时间参与协同教学;线上教学方法仍沿袭传统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优势不明显。校企协同模式造成师生角色困扰。学生缺乏积极学习语文的动机,协同学习效果难以把控。基于以上问题,提出针对S-C协同模式在初中语文学科应用策略:(1)成立校企协同研究小组、创新小组以校企协同机制的力量强化校企双方教研水平;(2)以学校为中心,双方协同建设初中语文课程资源;(3)校企双方应全面掌握学情,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准备;(4)校内语文教师需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在线学习课堂,激发学生潜能;(5)在线语文教师需完善教学流程,改善教学方法,提升线下教学服务能力;(6)改进在线课堂作业形式及评价方式;(7)积极引导家长参与课后监督,形成家校企三方合力。(8)对大班直播课堂进行有效拆分,实施分层教学;(9)减少功利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等。

李影[2](2021)在《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以哈尔滨市郊159初中为例》文中认为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是学生日后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石。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的语文教学及其效果却存在差异。159中学是一所郊区学校,学生自身语文基础薄弱,家长不重视教育,学生语文素养两极分化严重。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学校已经实施十余年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的现代模式。其目的是给每位学生适合他们个性的差异化语文教学。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等梳理出国内外语文分层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实施现状,以哈尔滨159中学的部分在校学生及12位语文一线教师为调查对象。并希望通过此次调查研究了解哈尔滨市159中学的语文分层教学实践现状,整理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建议,从而更好地指导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通过调查发现,哈尔滨市159中学的语文成绩有所提升,每年通过中考考入省市重点的学生数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习能力都有所提升。此外,还提高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的业务能力等。当然,实践中依然存在着问题,例如分层不够合理;教育公平存在问题;学校监管不够有效,很多环节流于形式;家长不理解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加以分析,笔者也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部分实施策略。例如:提升教师技能,细化分层,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制定可参照模仿的教学设计,通过绩效鼓励教师贯彻实践分层备课、组织教学等。

洪梦[3](2021)在《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数学教科书建设的地位上升到制度层面,习题被视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载体。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旨在了解各版本教科书的优势与特色,对于教科书编写和习题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已有研究多从习题的表层结构来构建习题比较分析框架,并且表明习题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研究从倡导发展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诉求出发,构建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的分析框架,对人教A版与北师大版新版教科书进行比较,试图分析两版教科书习题设计的异同,以在提升我国数学教科书习题编写质量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贡献。确定了三个研究问题:(1)如何构建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的分析框架?(2)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的异同是什么?(3)人教A版和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的特色是什么?采用文献分析法和专家评估法,构建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的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利用SPSS20.0软件进行编码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信度检验,从编排体系和编码数据两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比较。得到了如下研究结论:(1)从数量、题型、开放性、综合难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构建习题比较分析框架。(2)两版教科书习题在数量、开放性上大致相同,在题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上差异显着:每课时的习题数量约为12道;开放型习题占比不足10%;不同主题的题型占比不同;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类型上,北师大版体现数学运算素养的习题占比更高,人教A版体现数据分析素养的习题占比更高;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水平上,水平一与水平二的习题占比约为3:2,水平三的习题占比极低。(3)两版教科书习题在综合难度上各具特色。在性质上,都以迁移与应用的习题为主,北师大版模仿层级的习题占比更高,人教A版探索层级的习题占比更高。在背景上,两版教科书不存在显着差异,科学背景的习题占比不足5%。在知识点含量上,都以解题时需要2~3个知识点的习题为主,北师大版1个知识点的习题占比更高,人教A版4个及以上知识点的习题占比更高。总的来说,人教A版习题的综合难度大于北师大版,并且人教A版侧重于综合运用的研究性习题,北师大版侧重于巩固练习的迁移性习题。基于研究结论,对我国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的编写与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丰富数学教科书习题背景,适度扩展习题的开放空间。(2)平衡六大素养的习题比重,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发展。(3)合理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提升数学习题教学的效果。

孙志桢[4](2021)在《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文中提出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颁布,在课堂上如何渗透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热点,其中“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宏微结合能力较差,面对实际问题时缺乏相应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热情。本研究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理念,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化学核心素养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明确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具体内涵,发现在该维度上研究教学实践的文献较少,故以此为研究方向;通过对山西省榆次一中高一学生宏微观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明晰学生宏微思维的现状;利用教师访谈法,从教师角度分析学生学习困难原因,吸取教师们在元素及其化合物宏微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方法,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案;采用对比法和行为研究法进行完整的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宏微观结合思维较弱,运用能力较差;不同层次不同班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不同,需要因材施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采取丰富的课堂活动,增强课堂活力。在调查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课程标准,对比新旧教材,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建构适合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的相应策略:(1)结合宏微素养,合理使用教材。(2)从多角度考虑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注重评价目标。(3)教学内容进行主题式设置。(4)教学设计要结合情境和实验探究活动。其中情境要注重真实性、针对性和迁移性。实验探究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转化观念设计实验中的引导问题。本文以钠、氯、铁三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宏微结合思维,形成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模型认知,这将对必修2中的硫、氮、硅等元素的学习有很大帮助。最终通过对学生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综合测评数据,结合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的状态,课后面批作业的反馈得到以下结论:通过对“宏微融合”的教学研究有助于教师的教学精进和自我提升;同时,在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中培养“宏微结合”素养的教学策略是有效的。

卞钰[5](2021)在《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由原来的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学习过程和能力培养,史料教学成为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20年初,新型冠状肺炎病毒疫情在全国蔓延,全国各地大中小学推迟开学。为了确保学生“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教育部要求全国中小学利用互联网智能化平台开展在线授课。当教学活动不能在线下教育场所正常运行时,网络平台作为线下教学的补充走进学生生活,线上历史教学成为一种新尝试。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就是疫情防控期间众多的线上教学的实践之一。本文以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检索法和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试图在正确认识线上史料教学的基础上,通过观看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录,对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的史料教学进行研究,分析名校同步课堂史料教学的特点、优势及问题,探讨线上史料教学的完善方向,填补以往研究者对线上史料教学研究的空缺。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价值、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介绍了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的概况,包括课程设计理念、选课方式、课程资源及课程内容。第三部分通过对83节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情况的统计分析,发现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特点、史料的选择和史料教学的方式。第四部分通过对中学生的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了解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运用情况及效果,发现名校同步课堂史料教学的优点是优质史料资源集中化、学生史料学习活动便捷化、教师史料教学活动趣味化。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导致了线上史料教学存在一些问题。第五部分是针对上述研究情况,笔者提出了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改进提出了建议,包括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建设史料库和试题库、增设史料研读课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史料教学的方式等方面。以期推动线上史料教学更好的发展,为一线历史教师进行线上史料教学的实践提供经验。

韩培宇[6](2021)在《STSE视野下的中美小学3-4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分析及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7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颁布,STSE目标作为小学科学课程目标之一逐渐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在STSE视野下,以STSE内容体系为指导,对2019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4年级《科学》教科书(以下简称【冀人版】)和2009年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的《科学启蒙》系列丛书3-4年级教科书(以下简称【麦克版】)中STSE相关的知识内容、编排体例及呈现方式进行比较研究。在“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等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中美教科书STSE相关内容比较结论提出的教学建议、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的要求,对【冀人版】三年级上册“塑料”一课进行创新教学案例开发设计及教学实践研究,实现2017版小学科学教科书使用与教学研究的同步推进。本研究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自21世纪以来的相关文献,论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确定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并形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界定“STSE教育内涵”、“STSE教育目标”、“STSE教育内容”等本研究的核心概念;分析“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及“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对拟开发教学案例的指导作用,以此为依据设计形成对案例课程的指导模式。(框架模式于案例开发相关章节进行具体呈现)在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两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中美两国3-4年级小学科学教科书中STSE相关的知识内容、编排体例与呈现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如下。(1)知识内容方面:内容维度的契合程度上,【冀人版】在专题与内容方面与STSE内容体系契合度更高。知识内容的领域分布上,【冀人版】中的STSE内容的分布更广,【冀人版】在2017版课标的指导下所选STSE内容分布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四个知识领域,【麦克版】在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的指导下所选STSE内容仅分布于“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个知识领域。知识内容的组织逻辑上,【麦克版】STSE内容组织逻辑更清晰。(2)编排体例方面:STSE内容的栏目设置上,【麦克版】的栏目设置更丰富,更能体现教科书在STSE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编排特色。STSE内容的编排结构上,【冀人版】的结构更符合我国3-4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达成。(3)呈现方式方面:语言表达上,【冀人版】多采用第一人称表达,符合STSE教育目标要求,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插图设置上,【麦克版】利用大篇幅的颜色鲜艳的实物插图进行呈现,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综上所述,两版教科书均有其优势与不足。因此,在进行教科书编写及教学中应结合我国国情及学生学情分析,取长补短,在借鉴美国教科书长处的基础上创新教学设计。基于2017版小学科学课标、理论基础及中美教科书STSE内容比较结果及教学建议的指导,对【冀人版】三年级“塑料”一课进行创新教学案例开发,使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1)创设真实情境,利用“河北省颁布限塑令”的真实社会情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社会问题解决意识;(2)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强调合作探究的重要性,通过“观察探究”、“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合作探究方式完善学生的认知体系,调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创设问题链,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敢表达,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与正确的科学态度。选取三年级学情相近的两个班进行教学实践,实验班使用创新教学案例,对照班使用原编排体系教学案例。利用SPSS19.0软件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结果发现:实验班在科学态度及STSE教育目标的落实情况均优于对照班,且实验班学生对“塑料”一课的整体掌握情况高于对照班。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教学实施策略:(1)创设生活情境倡导合作探究,落实STSE教育目标;(2)结合本国社会发展相关问题,渗透社会责任教育;(3)突出科技与生态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环保意识;(4)创新课堂教学技术及其应用,感悟科技发展魅力。

宋钊锋[7](2020)在《“四环一心”教学范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文中提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在课堂,而一节精彩的富有深度的课堂必然离不开精心的教学设计,于是怎样设计好一堂课就给中学地理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然而,由于我国关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在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专门针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的研究方法很有限,导致形成的易于操作教学范式就比较少,而专门立足于培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更是少之又少了。本文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第一对“四环一心”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学生中心”的设定这一“核心”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如何围绕学生的终生发展设计每一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实现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第二对“四环一心”课堂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地理学科教学设计时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理,对照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分析教材和学情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确定合适的教法和学法,教学设计应该围绕设定的学习目标,重点考虑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情况,以培养学生学科关键能力为出发点进行研究。第三构建“四环一心”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实践模式,以便一线教师易于记忆、便于操作,让课堂教学从技术层面上升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层面,让教师有成就感、学生有获得感。本文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四环一心”教学范式的研究背景和研究价值,通过研究国内外教学设计的进展和相关理论,得出其中的研究趋势和研究不足,进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路线。第二部分介绍了当前教学设计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基础,以此说明“四环一心”教学范式下的地理教学设计也离不开这些理论,本文也是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对现有教学设计并结合“四环一心”教学范式进行了创新。第三部分介绍了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和流程,向读者介绍当前教学设计的呈现方式,以及教学设计中的基本要素和流程。第四部分就正式介绍“四环一心”教学范式的概念、基本架构和基本操作方法,通过对这一部分的介绍,让读者直观地知道“四环一心”教学范式的内涵意义和操作模式。第五部分详细介绍“四环一心”教学范式下的地理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通过实验数据表明这种课在一定程度上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学科关键能力的作用,该教学效果还表明如果教师每堂课都注意情境教学和问题设置,提高课堂效率的同时也锻炼了教师本人的素养。总之,本文的中心在于为当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新的思路,改善高中地理一线教师固有的教案方式,增强地理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核对高考评体系的研究,通过本文介绍的教学设计方法。为中学教师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提供一种思路,以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崔晓宁[8](2020)在《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 ——2019年版与2004年版比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教学用书,教材是体现课程标准和课程理念的重要载体,是教学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更新,必将带来教材的改变,进而影响到一线高中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鉴于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以及教材的功能,在新教材使用之初,对2019年版与2004年版两版教材(必修)进行深入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课程改革方向,认识课程理念的变化、核心素养的内涵及新教材的出现对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和全新挑战,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和启示,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本论文运用教材分析模型,展开对鲁科版新旧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根据构建的教材分析模型,重点从内容组织、内容的选择和内容呈现方式等角度进行对比分析,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部分。为保证研究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并秉承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研究将对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一线教师对不同版本化学教材的认识、看法以及教学实践反馈,探讨对新旧教材的认识及教学建议,对研究起到启发指导和补充作用。最后,总结两版本教材三维度下的差异和特点,并在对双方的优缺点进行客观、中立分析基础上,获得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提出相应实践建议。本文共分为6章,各章具体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引言:分别总结陈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以及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创新点等。第2章,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组织对比分析:研究首先从章和节两个层次对两版本教材的内容编排体系以及各章节内容删减、顺序调整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分别从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STSE内容(Science-TechnologySociety-Environment)和化学实验四个具体方面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知识点删减以及编排顺序安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两版教材的内容组织上的异同点。第3章,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选择对比分析:分析两版教材的内容的选择,包括每一章节教材文本内容的变化以及分析典型具体变化在课程标准中的依据,总结新旧化学教材在内容选择上的差异,特别是总结新教材的“新意”,评价各版本教材对课程标准的反映情况。第4章,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组织对比分析:从教材内容的呈现维度出发,分别从教材栏目、图表、习题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其中对教材栏目的研究依次按新旧版本教材栏目数量及类型统计、新旧版本栏目对比研究和对比结论总结三步骤展开;两版本教材图表方向对比,对研究内容的不同点进行统计,可以采用表格方法,总结两版本教材在图表设置方面的优缺点;最后对教材中的习题设计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在运用数据图对两版本教材中的习题类型和习题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两种具体类型的习题:探究型习题和STSE型习题进行研究,最后总结获得两版本教材在习题设计上的特点。第5章,化学教师对鲁科版新旧教材的认识情况调查研究:研究将对一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一线教师对不同版本化学教材的认识、看法以及教学实践反馈,探讨对新旧教材的认识及教学建议。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两版本教材的差异和特点,在客观、中立地分析新旧教科书的优缺点的基础上,获得对教材的整体认识,并提出相关实践建议。

苏纯美[9](2020)在《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第五中学位于祖国边疆,部分学生来自于落后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所受到的基础教育存在明显差异,也有一些城区学生学习能力相对较弱。传统教学通常是按同步教学的方法进行的,统一的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统一的课堂讲授是主要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试促成了学生“靠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习方式。因此,部分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不充分,对生物学不感兴趣,不能很好的掌握初中生物学知识,影响了他们生物学的学习成绩,阻碍了他们将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如何培养生物学知识丰富的合格中学生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全面推进,要求生物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达到让学生更好掌握生物学知识的目的。为此,本研究将黎世法教授的异步教学法引入到弥勒五中的生物学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运用一切有效的教学条件和手段,严密组织课内外教学活动,充分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有效提高生物学科教学质量的目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以多元智能理论、学情理论、构建主义理论等为指导,编写了初中生物教学中异步教学的基本原则,设计了采用异步教学法的四个教学案例,设置了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对实验班实施了异步教学法,并进行了异步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教学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都有显着的提高,在课堂教学状况、问卷调查结果、考试成绩等诸多方面均优于对照班,提示我们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的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具有一定优势,有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物教学方法,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质量,对本校及同类型学校的生物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刘奕[10](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二、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浅议新版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的典型特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浅议新版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的典型特色(论文提纲范文)

(1)“S-C协同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K12 在线教辅的蓬勃发展
        1.1.2 校外K12 在线教育的局限
        1.1.3 S-C协同模式的萌芽
        1.1.4 问题从实际工作中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创新点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校企协同研究综述
    2.1 校企协同研究现状
        2.1.1 国外校企协同研究
        2.1.2 国内校企协同研究
    2.2 研究述评
3.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3.1 概念界定
        3.1.1 协同教学
        3.1.2 S-C协同模式
    3.2 相关理论基础
        3.2.1 协同理论
        3.2.2 教育传播理论
        3.2.3 建构主义理论
4.初中语文教学协同模式应用现状调查
    4.1 校企双方语文教师角度下S-C协同模式应用调查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访谈提纲的设计与实施
        4.1.4 对校内语文教访谈过程及分析
        4.1.5 对在线语文教师访谈过程及分析
        4.1.6 对校企协同授课班级的线下助教访谈过程及分析
    4.2 学生角度下S-C语文协同模式应用调查
        4.2.1 调查说明
        4.2.2 问卷分析
    4.3 学生调查结果
        4.3.1 学生缺乏主动积极学习语文的动机
        4.3.2 学习习惯有失偏颇,对待课后学习态度不认真
        4.3.3 线下合作学习质量难以把控
        4.3.4 教学模式改变,造成师生角色困扰
    4.4 初中语文教学协同模式应用现状调查总结
        4.4.1 制度层面存在问题
        4.4.2 文化层面存在问题
        4.4.3 教师层面存在问题
        4.4.4 学生层面存在问题
5.S-C协同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改进策略
    5.1 建立协同教学机制,达成有效教学沟通
    5.2 以学校为中心,双方协同建设初中语文课程资源
    5.3 明确教学目标,合力发挥协同模式教学效果
    5.4 校内语文教师转换角色身份,深度融入协同教学
    5.5 校内语文教师需积极引导,激发学生潜能
    5.6 在线教师应全面掌握学情,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准备
    5.7 在线语文教师需完善教学流程,改善教学方法
6.研究总结和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S-C协同模式语文教学访谈提纲(校内语文教师)
附录2 S-C协同模式语文教学访谈提纲(在线语文教师)
附录3 S-C协同模式语文教学访谈提纲(助教)
附录4 初中语文校企协同教学实施情况调查问卷(学生)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2)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以哈尔滨市郊159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选题目的
        (二)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分层教学的研究
        (二)国内分层教学的研究
        (三)研究综评
    三、研究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之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原则及理论依据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界定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二)差异性原则
        (三)尊重性原则
    三、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思想
        (二)掌握学习理论
        (三)多元智能理论
        (四)最近发展区理论
        (五)“全纳”教育理念
        (六)教育过程最优化理论
第三章 哈尔滨市郊159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价值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二)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四)增强口语交际能力
        (五)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增强积极交流意识
    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三、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第四章 哈尔滨市郊159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实践探索现状
    一、哈尔滨市郊159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现行模式
        (一)学生分层
        (二)备课分层
        (三)授课分层
        (四)作业分层
        (五)评价分层
    二、哈尔滨市郊159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学生层面:基础薄弱,降低分层效果
        (二)教师层面:分层粗拙,素质有待提升
        (三)学校层面:督导空泛,贯彻实施敷衍
        (四)家长层面:忽视学习,监督形同虚设
        (五)社会层面:“读书无用”,影响学生观念
第五章 哈尔滨市郊159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改进策略
    一、提升教师职业素养
        (一)增加知识储备
        (二)增强教学能力
        (三)提高学习兴趣
        (四)培养学习习惯
        (五)细化分层标准
        (六)关注学生心理
    二、增强督导能力
        (一)加强有效指导
        (二)建全评价机制
    三、实施动态管理
        (一)“走班制”教学
        (二)调整学生分层
    四、进行适当宣传
        (一)宣传教育知识
        (二)宣传分层教学
结论
注释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完成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习题研究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1.1.2 习题比较是各版高中数学教材编写的需要
        1.1.3 习题设计是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需要
    1.2 问题提出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教科书
        1.3.2 习题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专家评估法
        1.6.3 内容分析法
        1.6.4 比较研究法
    1.7 研究重、难点
        1.7.1 研究的重点
        1.7.2 研究的难点
    1.8 论文结构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数学习题的研究现状
        2.1.2 数学习题的功能与教学
        2.1.3 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
        2.1.4 数学教科书习题设计与原则
        2.1.5 文献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波利亚数学教育理论
        2.2.2 认知负荷理论
第三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习题比较的教材版本
        3.1.2 习题比较的具体内容
    3.2 研究工具
        3.2.1 数量
        3.2.2 题型
        3.2.3 开放性
        3.2.4 综合难度
        3.2.5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3.3 编码说明
        3.3.1 位置检索码
        3.3.2 维度标记码
        3.3.3 编码示例
        3.3.4 编码信度
    3.4 数据收集和处理
第四章 各主题的习题比较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函数主题的比较
        4.1.1 编排体系的定性结果
        4.1.2 编码数据的定量结果
        4.1.3 小结
    4.2 几何与代数主题的比较
        4.2.1 编排体系的定性结果
        4.2.2 编码数据的定量结果
        4.2.3 小结
    4.3 概率与统计主题的比较
        4.3.1 编排体系的定性结果
        4.3.2 编码数据的定量结果
        4.3.3 小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各维度的习题比较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习题数量的比较
        5.1.1 统计结果
        5.1.2 小结
    5.2 习题题型的比较
        5.2.1 统计结果
        5.2.2 小结
    5.3 习题开放性的比较
        5.3.1 统计结果
        5.3.2 小结
    5.4 习题综合难度的比较
        5.4.1 统计结果
        5.4.2 小结
    5.5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比较
        5.5.1 统计结果
        5.5.2 小结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结论与建议
    6.1 讨论
        6.1.1 关于研究对象的讨论
        6.1.2 关于研究工具的讨论
        6.1.3 关于研究结果的讨论
        6.1.4 研究的创新点
    6.2 结论
        6.2.1 从数量、题型、开放性、综合难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构建习题比较分析框架
        6.2.2 在数量、开放性维度上大致相同,在题型、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上差异显着
        6.2.3 在综合难度上各具特色
    6.3 建议
        6.3.1 丰富数学教科书习题背景,适度扩展习题的开放空间
        6.3.2 平衡六大素养的习题比重,促进学生素养的整体发展
        6.3.3 合理选择不同层次的习题,提升数学习题教学的效果
    6.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划分
    附录2:人教A版、北师大版必修教科书习题编码数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设计
    1.5 核心概念界定
    1.6 理论基础
第2章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调查及分析
    2.1 高一新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问卷调查
    2.2 “宏微结合”思维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渗透现状(教师访谈)
第3章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研究
    3.1 人教版(2019)中元素及其化合物内容分析
    3.2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4章 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实践
    4.1 “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设计
    4.2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4.3 “铁的重要化合物”教学设计
    4.4 教学成效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山西省榆次第一中学校高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水平测试卷
附录二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培养访谈调查内容
附录三 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第二节氯及其化合物(第一课时)学案
附录四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
附录五 “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宏微水平综合测评卷

(5)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背景
    二、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三、研究现状述评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第一章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概况
    第一节 课程设计理念与选课方式
    第二节 课程资源与课程内容
        一、课程资源
        二、课程内容
第二章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分析
    第一节 史料运用的类型分析
        一、文字史料的运用
        二、图像史料的运用
        三、现代影像史料的运用
    第二节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方式
        一、史料教学的情境创设方式
        二、史料教学的问题设计方式
        三、史料教学的作业设计方式
第三章 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情况调查
    第一节 调查目的、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
        二、学生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三、教师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一、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安排存在冲突
        二、史料教学平台存在缺陷,缺乏有效监督
        三、缺少史料研习方法的指导
        四、史料教学效果不佳
第四章 对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建议
    第一节 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线下和线上史料教学
    第二节 建设史料库和试题库,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第三节 增设史料研读课程,提高学生史料研习能力
    第四节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史料教学的效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学生调查问卷
附录B 关于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课程史料教学的教师访谈提纲
致谢

(6)STSE视野下的中美小学3-4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分析及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顺应国际上STS向 STSE教育重要转变潮流
        1.1.2 应对发达国家STSE教育高水平发展的挑战
        1.1.3 发挥STSE教育对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作用
        1.1.4 STSE内容中外比较是完善教材建设的需要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课题与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2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STSE教育内涵
        2.1.2 STSE教育目标
        2.1.3 STSE教育内容
    2.2 理论基础
        2.2.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
        2.2.2 布鲁纳发现学习理论
        2.2.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3 STSE视野下中美小学3-4 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研究
    3.1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知识内容的比较分析
        3.1.1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专题分布的对比分析
        3.1.2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内容分布的对比分析
        3.1.3 结论
        3.1.4 建议
    3.2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编排体例的比较分析
        3.2.1 中美两版3-4 年级科学教科书编排体例分析
        3.2.2 结论
        3.2.3 建议
    3.3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STSE内容呈现方式比较分析
        3.3.1 中美教科书STSE内容的语言表达的比较分析
        3.3.2 中美教科书STSE内容的插图设置的分析比较
        3.3.3 结论
        3.3.4 建议
4 以【冀人版】三年级“塑料”为例的教学案例开发
    4.1 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依据
        4.1.1 基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4.1.2 基于理论基础的指导
        4.1.3 基于中美科学教科书比较结论的教学建议
    4.2 以2017 版【冀人版】“塑料”一课为例的教学设计
        4.2.1 教学内容分析
        4.2.2 学情分析
        4.2.3 教学目标
        4.2.4 教学重难点
        4.2.5 教学手段和方法
        4.2.6 教学准备
        4.2.7 教学过程
        4.2.8 板书设计
        4.2.9 作业设计
        4.2.10 教学设计依据落实情况反思
5 以2017【冀人版】“塑料”一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践研究目的
    5.2 实践研究框架
    5.3 实践研究过程
        5.3.1 实验对象选取
        5.3.2 教学实施安排
        5.3.3 教学结果分析
    5.4 本案例教学实施检测结论
    5.5 完善本案例教学实施策略
6 本课题阶段性成果与未来研究展望
    6.1 本课题阶段性成果
        6.1.1 核心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应用框架
        6.1.2 中美3-4 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结论与建议
        6.1.3 创新教学案例的开发及教学实践研究结果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对照班“塑料”一课教学设计
附录2 对照班“塑料”一课学案
附录3 实验班“塑料”一课学案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7)“四环一心”教学范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与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2 教学设计的概念和内涵
    2.3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第3章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模式和内容
    3.1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3.2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的要素和一般流程
第4章 “四环一心”教学范式的基本架构与操作方法
    4.1 “四环一心”教学范式
    4.2 “四环一心”教学范式的基本架构
    4.3 “四环一心”教学范式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案例
第5章 “四环一心”教学范式下的教学设计案例及教学效果评价
    5.1 教学设计案例
    5.2 教学效果评价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主要结论
    6.2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喀斯特地貌》课堂教学观察、评价与记录
附录2 课程内容标题
附录3 “四环一心”教学范式评价表
附录4 遵义市南白中学高一(29)班历次月考地理成绩统计
致谢
研究生期间科研实践与成果

(8)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 ——2019年版与2004年版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教材对比研究现状
        1.2.2 教材分析模型的构建研究
        1.2.3 文献综述总结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3.4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组织对比分析
    2.1 鲁科版新旧教材体系分析
        2.1.1 新旧教材章节体系对比分析
        2.1.2 新旧教材章节体系对比总结
        2.1.3 新旧教材各章节内容组织对比分析
    2.2 教材具体内容的组织形式对比分析
        2.2.1 化学基本理论的组织
        2.2.2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组织
        2.2.3 STSE内容的组织
        2.2.4 化学实验内容的组织
    2.3 新旧教材内容组织对比总结
第3章 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选择对比分析
    3.1 必修模块教材内容选择的课标要求分析
    3.2 新旧教材内容选择的具体细节变化及说明
        3.2.1 化学1内容选择对比研究
        3.2.2 化学2内容选择对比研究
        3.2.3 【微项目】讨论
    3.3 新旧教材内容选择总结
第4章 鲁科版新旧教材(必修)内容呈现对比分析
    4.1 教材中栏目设置统计分析
    4.2 教材中图表的统计分析
        4.2.1 新旧教材插图设计对比
        4.2.2 新旧教材表格设计对比
        4.2.3 新旧教材图表设计对比总结
    4.3 教材中习题的统计分析
        4.3.1 新旧教材习题数目及类型统计
        4.3.2 新旧教材不同类型习题对比研究
        4.3.3 新旧教材习题对比总结
第5章 化学教师对鲁科版新旧教材的认识情况调查研究
    5.1 问卷调查研究
        5.1.1 调查目的
        5.1.2 调查工具
        5.1.3 调查实施
        5.1.4 调查结果
    5.2 访谈研究设计
        5.2.1 访谈目的
        5.2.2 访谈方式
        5.2.3 访谈对象
        5.2.4 访谈问题设计
        5.2.5 访谈研究结果
    5.3 结论与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启示与建议
    6.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9)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概念界定
        一、研究背景
        二、传统课程教学与异步教学的概念
    第二节 选题缘由
        一、异步教学法可解决学生学习能力不同的问题
        二、异步教学法可解决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六节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研究的实践基础和理论依据
    第一节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法的实践基础
        一、初中生物学科的课程理念
        二、初中生物教学的现实情况
    第二节 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一、弥勒五中初中生物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第三节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异步教学法
        二、学情分析理论与异步教学法
        三、构建主义理论与异步教学法
        四、异步教学的基本内涵
        五、教学改革与异步教学法
    第四节 初中生物教学中异步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自主探究原则
        二、和谐民主平等原则
        三、启发激励原则
        四、因材施教原则
        五、探索创新原则
第三章 初中生物异步教学法的课堂实施情况
    第一节 异步教学法实施情况调查分析
        一、异步教学研究问卷调查的意义
        二、异步教学法问卷调查前测
    第二节 异步教学法教学设计的基本结构
        一、黎世法异步教学的基本模式
        二、改造之后异步教学的基本模式
    第三节 异步教学法教学设计--教学案例
        一、实验对象情况分析
        二、异步教学法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案例一:《练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设计
        案例二:《植物细胞》教学设计
        案例三:《种子植物》教学设计
        案例四:《开花和结果》教学设计
    第四节 实施异步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一、异步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成绩对比分析
        二、实施异步教学法学生的课堂表现
        三、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后测调查
        四、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部分学生进行访谈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第一节 结论
        一、通过试验研究取得的成果
    第二节 反思与对策
        一、通过研究值得反思的问题
        二、进一步优化初中生物异步教学的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学生对初中生物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
    附录B:实验班(217班)和对照班(219班)考试成绩表
    附录C:SPSS数据处理软件结果
    附录D:学生部分课内外活动及作品剪影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四、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浅议新版高中物理试验课本的典型特色(论文参考文献)

  • [1]“S-C协同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个案研究[D]. 黄武胜. 贵州师范大学, 2021(11)
  • [2]中学语文分层教学研究 ——以哈尔滨市郊159初中为例[D]. 李影.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高中数学必修教科书习题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北师大版为例[D]. 洪梦. 天津师范大学, 2021(09)
  • [4]基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教学实践研究 ——以“必修1元素及其化合物”为例[D]. 孙志桢. 西南大学, 2021(01)
  • [5]河南名校同步课堂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 卞钰.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6]STSE视野下的中美小学3-4年级科学教科书比较分析及教学案例研究[D]. 韩培宇.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7]“四环一心”教学范式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为例[D]. 宋钊锋. 西南大学, 2020(06)
  • [8]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的对比研究 ——2019年版与2004年版比较[D]. 崔晓宁. 青岛大学, 2020(01)
  • [9]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D]. 苏纯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10]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标签:;  ;  ;  ;  ;  

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浅谈新版高中物理实验教材的典型特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