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中国百页收藏报

扫描中国百页收藏报

一、扫描中国百版珍藏报(论文文献综述)

于金莉[1](2020)在《《老照片》选题策划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末国内出现了“老照片热”的现象,以“老照片”为主题的系列出版物的发行使老照片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追捧。初期,市面上出现的老照片类图书并没有引起太大的热潮,直到山东画报出版社的《老照片》刊出之后,国内刮起真正意义上的“老照片热”,有学者将其称之为“老照片现象”。《老照片》的出版,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我国进入“图像传播”时代的标志性事件。《老照片》自发行至今已过20年,依旧活跃于出版市场,但其影响力已不比从前。因此,本文以《老照片》为研究对象,以《老照片》的选题策划为切入点,阐述分析《老照片》期刊选题策划的成功和不足之处。从方向性、需要性、针对性和创新性四个方面总结《老照片》选题策划的成功之道。从选题文章内容、版面设计、照片考究和照片来源范围、栏目设置等方面分析《老照片》的不足之处,旨在通过《老照片》优缺点的分析和总结,为《老照片》的发展和相类似图像传播媒体提供经验和教训。除此之外,本文还结合5G时代下的网络特性和优点,为《老照片》和相类似图像传播媒体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建议。论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第二章为《老照片》期刊的整体概述,阐述《老照片》曾荣获的荣誉,以及其期刊的定位、受众的定位以及期刊特色。第三章为《老照片》选题策划的成功之处及其成功的原因,通过分析其成功之处和原因,为其日后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第四章为《老照片》选题策划的不足之处及其出现的原因,通过其不足之处,为《老照片》日后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第五章为5G时代下,以《老照片》为代表的图像传播类媒体发展的意见建议。通过分析5G时代下,传统出版业的特点和优势,为《老照片》和其相类似图像传播类媒体日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际运行意见。

赵炳翔[2](2016)在《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九世纪末,以京剧为代表的“花部”乱弹,无论在宫廷,还是在民间,均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雅部”昆曲,并迅速走红大江南北,一时间,艺人们争相习唱。而在大洋彼岸,因爱迪生因发明了蜡筒式留声机,使得人类的声音能够录制、再现,并得以大批量复制传播。1903年,英国留声机唱片公司的录音师盖斯伯格踏上中国本土,在上海和香港分别进行大量录音后,彼岸的科学发明与中国戏曲之间正式地碰撞与融合,终于令戏曲的演出形态、欣赏方式、行业规范等各方面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在“舞台上的戏曲”、“案头上的戏曲”之后,第三类型戏曲——“唱片上的戏曲”(容世诚语)强势崛起,使得廿世纪戏曲史呈现出别样的风貌。众所周知,民国时期戏曲的繁荣,与唱片录音技术以及唱片业的繁荣几乎是同步的,以往的民国戏曲研究将重心主要放在文本的梳理和检索上,以留声机与唱片业为考察对象,进行缜密论证的学术着作,并不多见,本文对此将起到学术补白的作用。此外,中国唱片业的源头和重镇均在上海:京剧名伶,不论北方的,还是南方的,均要在上海滩呈献技艺,才算功成名就,录制唱片既是对他们技艺的肯定,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知名度;越剧、沪剧等这些原本的乡间小戏,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濡养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原先乡间田埂旁的吴语侬音,化作了唱片中的旋律,随着无线电波在城市上空飘扬传送;昆曲虽然式微,但藉由俞氏父子、“传”字辈艺人们的唱片,倔强地保留住了这一支血脉;而唱片中粤乐的放送,亦令在异乡和海外打工的广东籍游子获得心灵上的慰籍。因此,戏曲发展和唱片业的互动也是本文所要阐述的重点所在。在研究方法上,上个世纪末,吴小如先生汲取其师俞平伯在考据学上的精髓,将其用到京剧流派、京剧唱片的研究上,专门撰写了《唱片版本学》、《唱片校勘学》等在学界颇有影响力的论文,其研究法之源头可上溯至清代的乾嘉学派。笔者在文中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对越剧的首张唱片,以及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等京剧名伶的唱片灌制情况作了一些考据方面的有益尝试,希望能够起到承上起下,继往开来的作用。本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在“绪论”这一部分,笔者从研究缘起、前人研究状况、本文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学术综述,并通过“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的基本情况”的概述,反映论述脉络和重点。第一章: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发展概况。笔者从留声机的传入与上海唱片业的形成,民国年间戏曲唱片的灌制与生产概况,以及民国年间广播事业的发展与戏曲唱片的传播三个部分展开论述。从留声机的发明,到无线电广播的兴起,戏曲唱片得以更加快速地传遍千家万户,令都市普通人群亦能聆听到名家名段。然而,唱片业毕竟已将发展了几十年,不少唱片公司已颇具规模,这其中以百代、胜利、蓓开、高亭为代表的欧美跨国唱片公司,更是竭尽全力网罗人才,推陈出新,占领市场。本章节的重点在于梳理清楚这些跨国公司是如何在中国大陆站住脚跟,完成其“本土化”改造和经营,又是如何依托本土资源和人脉,邀请到当时第一流的名伶灌音献声,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打开唱片销路,构成销售经营网络的。这些经验对于当今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勃兴和国际化拓展,亦能起到不小的借鉴作用。第二章和第三章:京剧唱片研究,笔者分上、下两个部分进行论述。在上半部分,笔者在起首处介绍了民国年间京剧老唱片概况,从流派形成,数据统计及价值意义三方面展开论述。接下来依次分生、旦两个部分,挑选其中名伶唱片着重论述。生行有:谭鑫培、余叔岩、言菊朋、奚啸伯和韩慎先,此五人可以说是京剧“韵味派”的绝佳代表人物,从开宗者谭鑫培,到巅峰者言菊朋等人灌制的老唱片,均有详细阐述分析,其演唱渊源、流派形成和对时人及后人的影响,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韩慎先乃是谭派名票,对他的唱片进行研究,堪称本文论述中亮点。旦行有程砚秋、荀慧生,前者风格沉郁,后者风格活泼,形成鲜明的对照,笔者遵循了生行名家的论述构架,对他们的唱片进行研究,此处不再赘述。下半部分,笔者挑选了具有海派精神的梅兰芳、周信芳这两位艺术大师的唱片进行研究,从唱片灌制、唱腔特色、艺术影响等方面,彰显二人海纳百川、胸襟宽广的艺术与人格魅力。第四章:民国年间上海越剧唱片概况。从越剧唱片灌录概况,袁雪芬等越剧名伶的艺术特色与唱片灌制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重点在于:一、厘清了第一张越剧唱片录制的时间及艺人,纠正了以往认识上的偏差;二、以时间为线索,分别对袁雪芬、戚雅仙、尹桂芳、王文娟、徐玉兰等越剧名伶的唱腔特色,及民国时期老唱片的灌制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地整理和论述。由于笔者原本为音乐专业出身,故特意将徐玉兰民国时期录制的一段《是我错》,与其八十年代的同段录音作比较,对比两者的不同,从而凸显艺术家的锐意创新和录音技术的进步。第五章:民国年间沪剧、昆曲、粤曲(粤剧选段)唱片概况。笔者通过多次到上海沪剧院、上海昆剧团,以及中国唱片上海公司走访调研得到的资料,展开详细论述。此外,民间唱片研究专家张洪涛的研究成果,包括京剧唱片、昆曲唱片等,亦对笔者有较大启发。笔者将自己参与整理的《1949年前的昆曲唱片目录》与《1949年前的粤剧唱片目录》,作为附录,放在全文末尾,这些资料殊为难得,不少数据都是最近刚完成更新,极具时效性与研究价值。第六章:对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的保护、采录与整理之方略——以中唱上海分公司为例。笔者通过多次的实地调研,从收藏概况、修复过程、文档整理等几个方面,对中唱上海公司的老唱片修复工程进行了介述,并对沪上民国年间老唱片整理的现状与对策,提出了自己的一得之见。

余丹[3](2008)在《县市报改革浅析 ——以浙江省内的三家县市报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县市报改革作为我国传媒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报纸质量,优化报业结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县市报改革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浙江省三家县市报,通过对县市报改革过程的回顾以及对县市报改革前后的版面内容、广告种类和数量变化分析来验证县市报改革的效果,并且揭示取得这些效果的条件。本文分五个部分展开论述。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现实背景、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对我国报业结构调整历程作了回顾,并介绍了2003年报刊治理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在第三部分以浙江省的基本情况为例,介绍县市报被各个报业集团兼并重组的过程。第四部分对浙江省三大报业集团内各一家县市报改革前后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最后一部分,得出结论:县市报改革在保证当地党政部门宣传工作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开拓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读者数量稳中有升。本文的结尾揭示县市报改革的意义以及对今后报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田秋生[4](2008)在《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 ——《广州日报》个案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依托《广州日报》这一典型个案,探讨党报的市场化生存这一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课题。论文试图通过《广州日报》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市场化生存实践,从操作与理论两个层面对这一课题作出回应。论文采用个案研究法,参照市场新闻学的理论,以实地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结合报道文本和已有文献展开研究,遵循自下而上的结论形成方式。在现实的操作层面,论文所提出的主要问题是:党委机关报的市场化生存是否可能?如何可能?宣传规范、市场规范与新闻规范能否协调?如何协调?从理论的角度来看,本文所关注的是新闻生产背后的逻辑,尤其是市场逻辑。通过这一个案,本人力图揭示,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市场逻辑如何重构了一家城市党报的新闻生产?具体而言,市场机制的引入使新闻工作者的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新闻的生产机制、报道方式、编辑加工等各个环节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在此基础上试图对这些变化带来的社会效应进行评估,并进一步探讨在中国的独特历史情境中党报与市场,乃至媒体与市场的关系。导言部分,首先提出本论文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说明选择《广州日报》作为个案的依据;随后对本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文献综述,从而找到研究的逻辑起点;最后交代论文的理论视角、研究取向与研究过程。第一章结合《广州日报》20多年来的发展历史,从生产与营销两个方面展现《广州日报》的市场化路径,描述其从一个党组织的宣传机构转变为现代型企业的过程,寻找该报新闻生产所依附平台的市场特征。第二章分析社会转型期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宣传逻辑、新闻逻辑与市场逻辑,梳理三重逻辑的来源、基本理论及其对新闻生产实践产生的不同影响,并探讨三重逻辑之间的关系。第三章呈现《广州日报》的新闻宣传在市场背景下所发生的变化,分析三重逻辑尤其是市场逻辑在新闻宣传这一环节所发生的作用。第四章探讨《广州日报》转向市场化生存后在新闻理念、新闻生产机制与新闻产品设计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具体分析该报的“大新闻观”、编营互动机制与渐进式改版。第五章探讨《广州日报》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四种主要报道方式——事件营销、高端出击、人情味新闻与民生服务。第六章探讨《广州日报》新闻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新闻产品的后期加工方面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包括信息的整合与梳理、信息产品的视觉包装、独具特色的导读与索引版的设置。第七章为讨论与结论部分,在前面所作的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回应论文开头所提出的问题。在操作层面,总结《广州日报》的成功经验,为业界提供参照。在理论层面,立足于《广州日报》的市场创新,探讨市场与党报的关系,乃至市场与媒体的关系,勾画出中国式的市场新闻业的特殊模式。此外,还从人文历史传统、社会经济、企业个性等角度分析了《广州日报》的特殊性。

曾妍[5](2008)在《新时期广州三大报节庆专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早在鸦片战争期间,节庆专刊就在我国的外报和国人自办的报纸上出现了。经过战争和蹉跎岁月的漫长徘徊期,直到进入新时期以后的中国报业才又获得了迅速发展。而报纸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之一,就是节庆专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关于节庆专刊的学术研究还较少人触及。薄弱的节庆专刊研究已经大大落后于专刊的发展速度。有鉴于此,笔者试图在前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新时期以来报纸节庆专刊这一现象进行学术理论的梳理,以期对报纸节庆专刊的发展有所裨益。广州的三家着名报纸,《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和《羊城晚报》,不仅是广东报业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报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近年来,三家报纸的节庆专刊也已经成为他们吸引读者注意力、赢得报业市场的重要手段。他们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报业市场中也极具代表性。本文集中研究新时期以来报纸节庆专刊这一现象的新问题、新趋势。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诠释节庆专刊的概念。第二部分梳理节庆专刊的发展及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第三部分对当前节庆专刊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第四部分探讨了报纸节庆专刊的未来发展趋势。

王纪民[6](2002)在《扫描中国百版珍藏报》文中研究指明

王立纲[7](2001)在《传媒世纪首战大检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策划是一种程序,一种理性行为,对将要发生的复杂事态,当即快速决策:做什么,何时做,谁来做。——《哈佛通则》百年一回的世纪交替,对一个媒体来说,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展示自己实力与形象的机遇,大多数媒体也确实是抽调精兵强将、上下求索,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我们不妨把媒体比作时代的歌手,在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到来之际,让我们领略一下他们的精彩表演吧。从出场时机的把握上来分,有以下两类:“笨鸟”先飞2000年元旦,关于新世纪的说法尚有争议,一向沉稳的一些大报未敢做出大的动作,让一些晚报都市报等独领了风骚。而2001年元旦,纷争已去,大局已定,一些大报也就不再客气,先出手了,《人民日报·华东版》提前十余天推出了“七城百年”系列报道,把报道范围内的

赵国政[8](2000)在《报纸专刊研究》文中指出专刊的迅猛发展,急切地呼唤着理论上的观照。适应这一需要,本文对报纸专刊的历史进行了梳理,对其发展的轨迹进行了考察,对本世纪九十年代专刊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专刊定义及其特征进行了探讨,比较详尽地论述了专刊在报纸媒体发展中的作用,并对专刊发展的趋势给予理论上的审视,力图多角度地对专刊以理性升华和科学抽象。由于学力和资料所限,谬误之处一定不少,同时对专刊存在的问题未能详加考察,是本文的一大缺憾。

二、扫描中国百版珍藏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扫描中国百版珍藏报(论文提纲范文)

(1)《老照片》选题策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第三节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第四节 论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老照片》期刊概述
    第一节 《老照片》简介
    第二节 《老照片》的基本定位
        一、期刊定位
        二、受众定位
        三、期刊风格
    第三节 《老照片》现状
第二章 《老照片》选题策划成功之处及其原因
    第一节 期刊选题策划的定义
    第二节 《老照片》文章选题内容分析与总结
        一、《老照片》期刊对选题的分类
        二、对《老照片》期刊选题的再分类
    第三节 《老照片》选题策划成功之处
        一、私人化叙事方式
        二、话题敏感度强
        三、话题多元性强
        四、主题(专题)策划
        五、作者群的设置更符合期刊定位
        六、选题策划的再实现
        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方式
        八、与读者间的良性互动
    第四节 《老照片》选题策划成功的原因及具体案例分析
        一、坚持方向性原则是《老照片》选题策划成功的标准
        二、坚持创新性原则是《老照片》选题策划成功的基础
        三、坚持针对性原则是《老照片》选题策划成功的出发点
        四、坚持需要性原则是《老照片》选题策划成功的可能
第三章 《老照片》选题策划不足之处及原因
    第一节 选题文章内容过长,不适于当下受众“碎片化”阅读习惯
    第二节 版面设计不恰当,降低了读者的阅读体验
    第三节 对照片考究仍存在问题,导致文章质量下降
    第四节 照片来源范围较窄
    第五节 栏目设置不够准确
    第六节 优质照片无法完美呈现
第四章 以《老照片》为代表的图像类传播媒体未来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5G时代以《老照片》为代表的传统出版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5G时代面临的挑战
        二、5G时代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5G时代下,以《老照片》为代表的图像传播类媒体选题策划发展的建议
        一、仍应把握出版工作方向、工作方针、生产秩序
        二、仍应把保证且提高刊物质量放在首位
        三、应更提供更精准化和个性化的受众服务
        四、应充分体现办刊宗旨,促进期刊的品牌传播
        五、应抓住机遇,逐步向数字化、智慧化出版转型
        六、应注重线上、线下平台的融合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2)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此课题的缘起和意义
    二、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的基本情况
    三、前人研究状况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五、研究的方法、难点、重点
第一章 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发展概况
    第一节 留声机的传入与上海唱片产业的形成
    第二节 民国年间戏曲唱片的灌制与生产概况
    第三节 民国年间广播事业的发展与戏曲唱片的传播
第二章 京剧唱片研究(上)
    概论
        一、京剧老唱片与京剧艺术流派
        二、京剧老唱片的数据统计
        三、京剧老唱片的价值意义
    第一节 谭鑫培唱片——以巧唱见长
        一、谭鑫培录制唱片始末
        二、谭鑫培唱腔渊源与创新
        三、谭鑫培“七张半”唱片的历史贡献和艺术价值
        四、从谭鑫培的唱片灌制看场面的重要性
    第二节 余叔岩唱片——以雅致见长
        一、余叔岩录制唱片的三个阶段
        二、余叔岩代表性唱片的唱段唱腔分析
        三、余叔岩唱片对时人与后人的影响
    第三节 下海票友唱片——以音韵见长
        一、言菊朋唱片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二、奚啸伯唱片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三、韩慎先等票友的唱片艺术特色及影响
    第四节 程砚秋、荀慧生唱片——沉郁与活泼
        一、程砚秋唱片灌制概况
        二、程砚秋唱片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三、荀慧生唱片灌制概况
        四、荀慧生唱片的艺术特色及影响
第三章 京剧唱片研究(下)
    第一节 梅兰芳唱片研究
        一、梅兰芳京、昆唱片灌制概况
        二、梅兰芳的灌音态度及其不同时期的唱片特色
        三、梅兰芳代表性唱段的艺术特色及传播影响
    第二节 周信芳唱片研究
        一、麒派艺术源流及其特色
        二、周信芳的唱片及其唱段艺术分析
        三、麒派艺术的传播与意义
第四章 民国年间的上海越剧唱片研究
    第一节 越剧老唱片灌制概况
    第二节 袁雪芬等越剧名伶的艺术特色与唱片灌制
第五章 民国年间的沪剧、昆曲、粤曲唱片研究
    第一节 沪剧老唱片:滩簧小调都市曲
    第二节 昆曲老唱片:雅部余响一脉存
    第三节 粤曲老唱片:“新月”粤韵呈多元
第六章 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的保护、采录与整理—以中唱上海分公司为例
    第一节 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公司唱片收藏概况
    第二节 从清洗到采录——老唱片的修复过程
    第三节 中国唱片公司上海公司文档整理概况
    第四节 沪上民国年间老唱片整理的现状与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49 年以前的粤剧唱片
附录二:1949 年以前的昆曲唱片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县市报改革浅析 ——以浙江省内的三家县市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次
1 绪论
    1.1 现实背景
    1.2 相关研究与进展
        1.2.1 新闻改革研究
        1.2.2 媒介结构调整研究
        1.2.3 县市报改革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方法
        1.4.1 抽样调查法
        1.4.2 文献整理法
        1.4.3 比较研究法
        1.4.4 访谈法
2 报业结构调整与县市报改革
    2.1 我国报业结构的调整和确立过程
        2.1.1 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与报业结构
        2.1.2 我国报业结构的调整和确立过程
    2.2 2003年报刊治理与结构调整
        2.2.1 治理情况简介
        2.2.2 治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2.3 县市报改革
        2.3.1 县市报的定义
        2.3.2 县市报发展的制约因素
        2.3.3 县市报改革
    2.4 小结与研究假设
3 县市报改革过程与措施
    3.1 人员安置和资产核算
        3.1.1 人员安置
        3.1.2 资产核算
    3.2 接收单位对县市报的接收和管理举措
        3.2.1 接收办法
        3.2.2 管理举措
    3.3 县市报自身的调整
        3.3.1 压力增大与应对措施
        3.3.2 定位的调整
    3.4 小结
4.改革前后报道内容与广告比较
    4.1 各报的改革与探索
        4.1.1 《萧山日报》的改革与探索
        4.1.2 《永康日报》的改革与探索
        4.1.3 《鄞州日报》的改革与探索
    4.2 三家县市报改革前后报道内容比较
    4.3 三报改革前后广告数量及构成变化比较
    4.4 小结
        4.4.1 内容报道分析小结
        4.4.2 广告经营业务小结
5.结论与启示
    5.1 改革效果分析及县市报发展建议
        5.1.1 改革效果分析
        5.1.2 县市报发展建议
    5.2 县市报改革的意义
    5.3 县市报改革对我国报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5.3.1 我国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5.3.2 县市报改革中暴露出的问题
        5.3.3 县市报改革对今后报业结构调整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开题报告

(4)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 ——《广州日报》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探讨
    三、研究路径
第一章 《广州日报》的市场转型与产业化运作
    第一节 工业化大生产平台的搭建
        一、印力扩张
        二、跨世纪人才战略
        三、扩版战略
    第二节 现代营销体系的铺设
        一、自办发行
        二、广告营销
第二章 市场背景下制约党报新闻生产的三重逻辑
    第一节 逻辑梳理:来源、理论、实践
        一、宣传逻辑:理论、实践、制度保障
        二、新闻逻辑:理论、实践、约束机制
        三、市场逻辑:由来与影响
    第二节 关系探讨:冲突与相容
        一、新闻逻辑与宣传逻辑之间的关系
        二、新闻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的关系
        三、宣传逻辑与市场逻辑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 市场背景下的党报宣传
    第一节 理念变革与版面调整
        一、宣传理念的变革
        二、扩版与改版
    第二节 日常性宣传
        一、采写与编排方面的指导思想
        二、日常宣传的基本状况
    第三节 阶段性重大宣传
        一、“寻找最可爱大兵”系列报道:将宣传变成人情味故事
        二、“重走长征路系列报道”:用现实讲述历史
        三、十七大宣传报道:将会议新闻做成信息解读
第四章 行销导向下的新闻生产之一:理念、机制、新闻产品设计
    第一节 “大新闻”观与编营互动机制的形成
        一、新闻理念的变迁
        二、“六面魔方”论的提出:中国式的“整合新闻纸”
        三、编营互动机制的形成:推倒“国家”与“教堂”之间的围墙
    第二节 渐进式改版:市场理念下的新闻产品设计
        一、改版概貌
        二、市场目标与产品设计
        三、小结
第五章 行销导向下的新闻生产之二:新闻报道方式
    第一节 事件营销
        一、凡有大事,必看《广州日报》
        二、预期性重大事件报道个案:关于香港回归的两次策划报道
        三、突发性事件报道个案:九江塌桥事故报道
        四、小结
    第二节 高端出击
        一、“中国经济50人论坛广州研讨会”系列报道
        二、“香港回归十年——名人专访特别报道”
        三、“日本泡沫经济启示录”与“美国次贷危机大扫描”
    第三节 人情味新闻
        一、A3版考察
        二、报道个案一:对“郭云摔死小孩”事件的报道
        三、报道个案二:“美女征婚”系列报道
    第四节 民生服务
        一、民生新闻:为市民排忧解难,贴身服务
        二、专版:提供全面的生活资讯
        三、动因分析
第六章 行销导向下的新闻生产之三:新闻产品的后期加工
    第一节 信息的梳理与包装
        一、信息的整合与梳理
        二、信息产品的视觉包装
    第二节 导读与索引版的设置
        一、导读与索引版的推出
        二、效果与影响
第七章 讨论与结论:市场、城市党报与新闻生产
    第一节 “广州日报模式”
        一、党报的的市场困境与《广州日报》的生存策略
        二、中国社会转型期党报有限商业化新闻生产模式
    第二节 “广州日报模式”的特殊性与普遍性
        一、《广州日报》的区域媒介生态环境
        二、作为社会行动主体的广州日报人
结束语:实现政府、公众、媒体在市场中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后记

(5)新时期广州三大报节庆专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1、问题的提出
    2、文献综述
    3、现实依据
1 我国报纸节庆专刊的概念界定
    1.1 专刊定义
    1.2 “节庆”概念
    1.3 “节庆专刊”界定
2 新时期广州三大报节庆专刊的溯源与发展
    2.1 节庆专刊探源
    2.2 新时期广州三大报节庆专刊发展现状及特点
    2.3 “节庆专刊”兴起的动因
3 节庆专刊的运作思考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3.1 当前节庆专刊的问题剖析
    3.2 办好节庆专刊的运作思考
    3.3 节庆专刊发展大趋势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6)扫描中国百版珍藏报(论文提纲范文)

A
B
C
D

(8)报纸专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对报纸专刊的历史考察
二、 九十年代报纸专刊的蓬勃兴起及其原因
    (一) 报纸专刊的蓬勃兴起
    (二) 报纸专刊兴起的原因
三、 报纸专刊的界定,特征及其分类
    (一) 报纸专刊的界定。
    (二) 报纸专刊的基本特征
    (三) 报纸专刊的分类
四、 专刊在报纸媒体发展中的作用
    (一) 专刊是新闻改革的排尖兵
    (二) 专刊是报纸媒体参与竞争的利器
    (三) 专刊在创建品牌报纸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四) 报纸专刊是宣传报道的“重型武器”
    (五) 报纸专刊在吸引行业广告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六) 专刊地位的确立使报纸版面分工更加科学明确
五、 报纸专刊发展的趋势和办好专刊的几点思考
六、 注释及参考文献

四、扫描中国百版珍藏报(论文参考文献)

  • [1]《老照片》选题策划研究[D]. 于金莉. 烟台大学, 2020(06)
  • [2]民国年间上海戏曲唱片研究[D]. 赵炳翔. 上海大学, 2016(02)
  • [3]县市报改革浅析 ——以浙江省内的三家县市报为例[D]. 余丹. 浙江大学, 2008(09)
  • [4]市场化生存的党报新闻生产 ——《广州日报》个案研究[D]. 田秋生. 复旦大学, 2008(03)
  • [5]新时期广州三大报节庆专刊研究[D]. 曾妍. 暨南大学, 2008(03)
  • [6]扫描中国百版珍藏报[J]. 王纪民. 新闻记者, 2002(01)
  • [7]传媒世纪首战大检索[J]. 王立纲. 青年记者, 2001(01)
  • [8]报纸专刊研究[D]. 赵国政. 郑州大学, 2000(01)

标签:;  ;  ;  ;  ;  

扫描中国百页收藏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