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三管齐下开拓亚太市场

摩托罗拉三管齐下开拓亚太市场

一、摩托罗拉开拓亚太市场的三管齐下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杜晓丽[1](2019)在《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文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专利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工具。经营者为获得市场竞争的至高点,围绕专利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已发生了两个重大的转变:从以传统资本为主的竞争转向更多依赖专利等知识产权的竞争;从单一的专利竞争走向专利集群的竞争,即专利积聚的竞争。与此同时,专利积聚所引发的垄断问题也日益严重。一方面,经营者在专利获取过程中,当其通过合并、股权收购、独占授权许可等方式不当或过度汇集专利时,则会产生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另一方面,经营者在对已积聚的专利进行市场运营过程中,当其籍量大面广的专利集群之优势实施各种垄断行为时,则会对市场竞争产生现实的危害。需要强调的是,对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垄断的防控,虽然可以阻却、减少专利积聚中垄断的形成,但并不能完全避免专利积聚中垄断的产生,正如同预防疾病并非能完全避免生病一样,更何况专利积聚的动态性决定了积聚前未充分显现的垄断风险有可能在专利积聚后进一步加大。因此,就专利积聚而言,无论是事前的垄断风险防控,还是事后的垄断危害排除,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市场竞争由单一专利竞争走向专利集群竞争这一新的竞争态势,在反垄断法语境下,创新性地提出和界定专利积聚这一概念范畴,总结、提炼专利积聚具有动态发展、产生于专利获取环节等特点。在此基础上,论文阐释专利积聚虽然有降低专利技术研发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整合专利资源等主要价值,但是仍具有产生共谋、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市场进入壁垒、抑制技术创新等危害竞争问题,即由专利积聚引发的知识产权垄断的一种新形式——专利积聚中的垄断。专利积聚中的垄断需要反垄断法的规制,规模经济理论、利益平衡理论及竞争理论构成规制专利积聚中垄断的理论基础。专利积聚动态发展的特性决定了专积聚中的垄断既有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垄断,也有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的垄断;专利积聚中的垄断规制既需要事前防控,又需要事后规制,它不同于专利权“行使”过程形成的垄断。本文即是在对专利积聚基本问题及其动态发展过程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深入探讨专利积聚这两个阶段中的垄断以及事前防控与事后规制两个环节的规制措施,实现对专积聚中垄断链条式整体防控。首先,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垄断是经营者在获取专利时存在形成垄断的风险,因此对其垄断风险的规制具有事前防控性,应通过确立申报标准与审查机制予以规制,将有可能导致垄断的专利积聚予以禁止或采取相关救济措施,为此,制度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1)应建立专利积聚交易额与积聚专利行业市场份额二元制垄断风险认定标准;(2)应依据积聚专利的数量、积聚专利的布局、积聚专利期限分布等因素具体分析判断专利积聚是否存在垄断风险;(3)应根据专利积聚方式不同,设置不同的救济措施对专利积聚过程中垄断风险进行防控。其次,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的垄断是经营者在专利积聚形成之后,于积聚专利运营与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垄断,因此规制措施具有事后性,具体表现为:(1)确立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规制原则,主要包括合理分析原则、分类分析原则和动态分析原则;(2)确立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认定标准,即以“实质性减少竞争”为标准,判定专利积聚运营中垄断的反竞争性;(3)明确认定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考量因素,即弱化相关市场、市场份额等结构性要素,强化专利本身性质及市场竞争后果因素,主要包括积聚专利间的关系、积聚专利的地位、专利积聚的程度等,以实现对专利积聚中垄断的合理认定;(4)对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的垄断行为分类进行规制。最后,创新性提炼出“雪藏”专利限制市场竞争行为、标准“洗牌”限制市场竞争行为、专利联营“扩编”限制市场竞争行为,并在分析其反竞争性的基础上,提出反垄断规制措施。而在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垄断的相关立法不足,尤其是关于专利积聚的立法仍处于缺位状态。2015年8月1日,我国工商总局公布了《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该规定涉及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限制、知识产权许可限制等知识产权行使环节垄断问题的规制,其中既缺乏针对诸如专利积聚的形成这一知识产权在“获取”环节获得市场力量产生垄断而进行规制的规定,也没有关于凭借专利积聚后的优势危害市场竞争的内容。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工商总局、知识产权局结合各自职能和实践经验,联合起草了《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其中使用“知识产权的经营者集中”的称谓对知识产权领域的集中问题进行了规定。该规定从称谓到垄断具体类型、分析方法,都仅关注经营者集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难以满足规制通过多种方式汇集专利并进行集中运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专利积聚之垄断的需要。这为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带来了困难。同时,面对技术竞争的巨大压力,中国实践中的专利积聚呈快速发展之势,由此引发的垄断危害日益严重,这也为相关理论的研究与立法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凸显对专利积聚进行反垄断法规制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为应对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专利积聚的垄断形势,本文从我国反垄断立法、执法与司法上提出对策。在立法方面,首先,基于专利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重要性及垄断问题不断突出的现实,提出将专利积聚中的垄断纳入《反垄断法》制度体系予以规制。其次,专利积聚的反垄断规制的制度原则应包括:传统资产集中与专利积聚的反垄断审查并重原则;专利积聚中垄断状态与垄断行为同时规制原则;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遵循动态规制、严格规制的原则。再次,在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的制度设计上,专利积聚中垄断的表现形式应采取概括式与列举式结合的立法模式;专利积聚中垄断的审查应实施状态审查与行为认定相结合的方式;专利积聚中垄断的规制应采取分类规制的方法。在执法方面,加强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执法机制建设,完善专利积聚反垄断审查信息公开及审查期间制度。在司法方面,确定专利积聚中垄断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专属管辖;健全专利积聚中垄断的民事救济机制与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机制;协调专利积聚反垄断执法与司法的关系等。

贾伟[2](2018)在《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策略研究 ——以华为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国际社会对其广泛关注,并且做出了热烈反应。我国打造“一带一路”战略,同沿线各国各国(1)构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中国以崭新的面貌面对世界、走向开放,应对全球形势剧变、创新对外开放内涵的重大方针。这一战略对民营企业“走出去”会造成何种影响,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当前我国民营企业的现状如何。与此同时,面对“一带一路”的提出与发展,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无疑也存在着许多困难与挑战。如何把握好“一带一路”战略为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所带来的机会与优势,克服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时存在的困境与难题,促进我国民营企业更好地“走出去”,成为了学术界亟待研究的一项重要议题,这不仅对于我国民营企业的个体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我国整体对外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着深远的影响。据此,本文开篇从民营企业参与态度与成果、参与模式与方法方面分析论述了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状;从我国民营企业自身的不足之处、政府及相关机构的不完善以及“一带一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内外部风险方面阐述了在当前我国民营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典型问题。接下来本篇论文分析华为公司在向海外发展近三十年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重点探讨了华为在迈出“走出去”步伐时的战略选择,探析了华为公司面对国际市场时经营的路径选择与经营方针,系统地对于华为公司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的经验启示:良好的公司文化与精神的树立、明确科学的内部管理体制、对目标国家地区市场清晰的经营策略选择、完善的人才计划、杰出的科研创新能力、优质的产品服务体系等等做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并在论文的最后一方面以华为的优秀的经验来为我国其他民营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当中提供行之有效的借鉴与启迪,与此同时也全面结合了国家政府层面所需的一系列举措。通过政府与企业双方面,综合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方案措施。

尹建锋[3](2014)在《废弃手机资源化的生命周期评价》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手机产品普及率日益提高,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手机销售量和废弃手机产生量都急剧增加。自2004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手机生产和销售国。截止到2012年,全球共约有64.11亿的手机用户,预计2013年底达到68.35亿。到2013年底,我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29亿,普及率达90.8部/百人。由于人们对手机功能和新颖款式的追求,手机平均寿命不到3年。我国每年废弃的手机约有7700万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07年增长7倍。与一般固体废弃物相比,废弃手机一方面含有大量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等有毒有害物质,若不能得到适当的处理,极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另一方面,若能回收废弃手机中的铜、金、银、钯等有价金属,将可以节约大量的矿产资源。因此,对废弃手机回收后的资源化处理过程进行定量化的分析,评价该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等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以废弃手机为代表的小型电子废弃物的管理,及产业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为政策制定者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本文在比较分析国内外废弃手机管理的法律法规、回收体系、资源化处理技术与典型工艺过程的基础上,对废弃手机资源化处理过程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定量化地确定了废弃手机处理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并对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相应的环境管理系统。(1)在对废弃手机管理的政策法规和回收体系的国内外现状进行梳理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废弃手机回收面临的消费者环保意识较低,正规自发回收活动的无偿性和回收渠道不畅,特别是非法有偿回收的竞争等问题,在我国发布《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目录调整重点(征求意见稿)》的背景下,为加强废弃手机的管理、提高回收处理效率,借鉴国际组织和先进发达国家在废弃手机等小型电器电子产品的管理经验,建议从法律政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回收处理体系和环保意识等方面进行改进,完善我国废弃手机的管理政策和回收体系,以便为废弃手机等小型电子废弃物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2)本研究对手机的组成、废弃手机材料和元器件回收处理的原则,及国内外典型回收处理流程进行了梳理,结合中国人力劳动成本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点,建议我国废弃手机的拆解处理应该以人工模块化拆解为主,除检测后将部分手机整机或元器件回收再使用外,经机械破碎分选后,分别湿法或火法回收铜、金、银、钯、钴、铁、锡、镁、铝等有价金属,并将塑料部件粉碎后进行压缩注塑造粒以供再利用,从而筛选出环保高效并适合我国的废弃手机资源化处理技术和串联工艺流程。(3)利用GaBi6生命周期软件,采用生态指数法Eco-indicator99的阶级主义(Hierarchist perspective)的方法模型和相应的平均权重值,对3种废弃手机资源化回收处理情景进行了生命周期评价。结果表明:三种回收处理情景都可带来环境效益,环境效益大小依次为情景三(-8.83E+02Pt).情景二(-8.06E+02Pt)、情景一(-4.13E+02Pt),即情景三>情景二>情景一;而在废弃手机模块化处理过程中,主要的环境效益来自于手机印刷电路板和手机锂电池中金、银、钯、铜和钴等金属的回收。相反,若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二者将会是废弃手机中危害最严重的零部件。环境影响类别中具有比较显着环境效益的主要为矿物资源、致癌效应、生态毒性、可吸入性无机物、气候变化、化石燃料和酸化/富营养化,即废弃手机的规范化回收处理,首先是能够回收大量的有价材料,达到了资源节约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废弃手机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特别是手机中的重金属、溴化阻燃剂等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致癌效应,处理处置过程中粉尘、SOx和NOx等可吸入性无机物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等。(4)针对废弃手机资源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建议从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处理过程的环境监测和记录保存、应急计划、职业健康和安全、资金保证、培训等方面进行环境管理系统建设,以减少废弃手机资源化处理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从而构建绿色、高效、低碳、环保的废弃手机产业化发展模式。

刘彩虹[4](2014)在《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应用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手机的普及率也愈来愈高,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中国手机产业也在高速增长。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超越美国成为最大的智能手机销售市场。国内手机市场也处于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国产手机厂商因为自身存在的多方面的问题,如品牌意识、市场营销能力、核心技术、质量及售后服务等,竞争的优势正不断弱化,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也在逐年下降,如何能够抢先把握机会,成功摆脱困境,增强核心竞争力,制定更加符合竞争环境的营销策略,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在世界市场站稳脚,是国产手机企业现在最需考虑的问题。在这种形势下,本文研究分析了华为在进入手机市场初期的营销战略和策略,还分析了中国手机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发展现状,进一步根据华为自身条件的分析,分析了华为在国内开拓手机业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本文提出了华为手机起初要进入大中城市的市场,应该采取集中化等策略,而要满足各阶层消费者的需求,首先必须专业化,在取得优势后,再利用适当策略占据其他消费者市场。文章在最后结合市场营销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管理经济学等理论,进一步优化了华为的销售策略,希望能使华为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良好发展,也希望能在发展战略和策略方面给其他的国产手机品牌一些参考和启示。本文主要针对华为智能手机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并详细表述了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是理论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所采用的战略管理理论、环境PEST分析法、STP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机会优势分析法和营销4P策略分析法及国内外学者对竞争战略的研究现状。第三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发展现状,然后从华为手机的经营环境、竞争对手状况两方面对营销环境进行了分析。选取了目前在市场上销售比较好、比较具有代表意义的四家手机厂商进行分析,分别是国外名牌手机厂商——苹果、三星;国内手机厂商——金立、小米。第四章是华为的自身条件和现行的营销策略及SWOT分析,分析了华为手机现行的一些营销策略。第五章分析了华为的竞争和发展战略,详细阐述了华为的目标市场,竞争战略以及营销策略的组合。第六章对华为手机现行的营销策略进行了优化,首先分析了华为手机现在面临的营销困局,其次对适合其发展的营销战略和策略进行了优化。第七章是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成果,提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李茜[5](2014)在《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脚步日益催生了中国民营企业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的体制机制优势和迅猛发展势头也预示着它也将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力量。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政府明确提出要鼓励民营企业快速发展。随着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增长势头突显,近年来涌现出了诸如万向集团、华为、联想等不少成功进入国际大市场的民营企业,并且纷纷在境外投资建厂,但这依旧难摆脱“中国制造”质量没有保证的负面形象。当今世界,技术研发与创新已成为一国获取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溢出是一国获取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而对外直接投资与技术溢出效应之间又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此,本文选取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一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及人力资本效应进行探讨,结合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为案例,进一步对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展开研究。

张楠[6](2012)在《郑州现代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为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分析了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企业使命、目标、经营方向和重大经营方针、策略、实施步骤做出长期、系统的、全面的谋划。近年来,世界现代物流业呈稳步增长态势,虽然我国物流行业起步略晚,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在持续扩大。我国在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物流业增长速度很快,物流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尽管如此,物流行业依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企业规模小、现代物流知识匮乏、人才缺失、设备陈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物流业将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发展阶段,然而如何能够在这个大趋势中保持竞争力,企业就必须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措施。本文在分析公司竞争力现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外部环境因素,运用PEST、SWOT等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探讨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以及公司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等方面的战略发展方案,并制定了围绕公司发展的规划方案、以及其他的能够提升现代物流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李苑[7](2012)在《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战略》文中研究指明区位决策是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首要问题,也是现阶段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重要决策问题。目标国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跨国经营的成败。电信运营企业深受管制制度影响,各国在电信市场准入制度上的差异使企业能否进入目标国以及以何种地位进入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全球移动通信市场逐步趋于饱和更使这种有限的市场进入机遇变得越来越具有竞争性,这使得传统的目标市场选择方法难以满足决策需要,成功的市场进入需要企业从战略视角审视目标国选择问题。本文基于竞争优势理论和FDI区位理论,从电信产业特性出发总结了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特点,在案例研究和大样本统计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挖掘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据此构建了目标国选择(TCS)决策模型,以中国移动为例进行了应用研究,为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提供战略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全球20家跨国电信运营企业在152个国家的竞争地位数据进行了统计,探讨了企业跨国经营理论对电信运营企业的适用性。研究发现,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并不总是从周边国家开始,其区位分布是随各国电信私有化和自由化改革进程的时间顺序进行。经济发展落后、国家风险高的新兴国家正成为投资热点,这与传统目标市场选择方法的结论相悖。现有的文献没有论证殖民地、语言等因素对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的影响程度,本文运用统计结果区分了各因素在不同区域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历史上的殖民地因素在拉丁美洲影响显着,语言和宗教因素在阿拉伯国家影响显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因素在欧洲影响显着,在非洲和亚太国家各因素均有影响,但影响程度在逐步弱化,在亚太国家尚没有形成具有区域主导地位的运营商。研究建议企业在跨国经营初期阶段应避免选择这些因素影响显着的区域。2、选取了20家跨国电信运营企业从1995年至2009年的162次市场进入行为数据,运用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论证了企业进入目标国时的排名是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本文将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为目标国环境因素和企业市场进入行为两类,提出了各影响因素与绩效之间关系的7项研究假设,设置了相应的10个变量。研究结果表明,3项研究假设得到验证,其中企业进入目标国时的排名与企业跨国经营运营绩效呈显着正相关关系,目标国竞争者数量和进入时移动用户普及率与企业跨国经营绩效呈微弱负相关关系。而与原假设结论相反的是,目标国国家竞争力水平对企业跨国经营财务绩效产生一定负向影响。因此,建议企业选择能取得较高市场进入排名的目标国,选择移动用户普及率低、竞争者数量相对较少的国家并正视目标国国家竞争力水平低可能带来的风险,这一结论为TCS决策模型的指标设置提供了论据。3、构建了TCS决策模型,并以中国移动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应用研究,提供了具体到国家层次的目标国评价结果。本文按跨国经营的不同动因将模型分成寻求市场和追随客户两大类,决策按动因分析、目标国筛选、目标国评估、战略制定四个程序依次进行。现有的电信运营企业目标市场选择文献多是基于区域的选择结果和建议,方法上未考虑市场进入地位不确定情况下各影响因素的不同表现,本文在TCS模型构建过程中综合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假设的论证结果,在筛选机制中设置定量指标,在评估机制中采用定性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拓宽了评估范围。在两类决策过程中,分别对191个国家和30个国家样本进行筛选和评估,得到了五组战略方案组合,结果表明,与新加坡电信进行少数股权合作、收购MTN部分股权进入非洲市场、等待埃塞俄比亚和缅甸市场开放机遇在五组方案中相对较优。

陈莺[8](2011)在《中国市场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比较研究 ——以索尼和海尔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电脑宽带的不断普及以及购物网站的蓬勃发展,消费者正在改变他们的购物和生活方式。像家电这样高价值的大件耐用消费品在购物网站的销售量也在快速增长,而家电企业的营销渠道模式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在经历了百货渠道时代、多元批发时代、制造商自建终端时代和家电连锁快速发展阶段之后,网络营销渠道能否后来居上?家电企业面对网络营销的机遇和销售数量的膨胀,是该勇往直前,还是蓄势待发?在新兴渠道和销售规模的诱惑面前,如何保持清醒的头脑确立合理的渠道模式,哪种渠道模式能帮助家电制造企业历久弥新、迈向国际?面对网络渠道的机遇,具有相似基因和重叠产品线、并分别作为日本和中国的家电行业标杆企业——索尼和海尔采取了不同的营销渠道模式:索尼坚守品牌战略,采取以传统渠道为主的选择型渠道模式,而海尔为了取得销售规模,采取传统与网络兼顾的密集型渠道模式。本论文通过比较网络时代背景下,家电巨头索尼和海尔营销渠道模式的差异,揭示出存在于两者渠道模式差异背后的原因,总结了中国市场国际化品牌的经验和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一般规律,预测了中国家电营销渠道的发展方向,并借鉴国际化品牌索尼的营销渠道模式,对本土成长起来的跨国企业海尔的营销渠道模式提出了比较实际的改善建议,以帮助本土企业通过改善渠道模式来实现国际化品牌乃至世界名牌战略。全论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阐述文章的研究背景、动机、目标、方法和安排。第二章,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论述营销渠道的定义及重要性、营销渠道模式的种类和营销渠道的绩效评价,为两家企业的渠道模式比较做理论铺垫。第三章,阐述中国市场家电行业渠道发展的历程和现状,以及索尼和海尔的背景及现有渠道模式,为下一步分析和对策的提出奠定了基础。第四章,在营销渠道结构、传统渠道经销商关系处理和网络渠道设计与运用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索尼和海尔在营销渠道模式的总体战略差异。同时,在渠道覆盖范围、官网渠道功能和营销渠道策略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索尼和海尔在平板电视机营销渠道模式方面的差异。此外,通过比较、分析索尼和海尔在网络营销渠道的销售结果来验证渠道模式对品牌档次和销售规模的影响。第五章,总结中国市场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规律与方向,提炼索尼等国际化品牌兼顾品牌档次和销售规模的营销渠道经验,对海尔的营销渠道模式提出改善性对策和建议,并指出索尼的营销渠道模式对中国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发展对策的借鉴,以及对海尔品牌升级的启示。第六章,对本论文的论点、分析过程和结论进行简要的回顾,并指出本文的不足之处和有待研究的问题。经过研究本文指出,传统渠道与新兴渠道在一定时期内会并存,每种渠道在产生、壮大甚至衰落之后,并不会完全被其他渠道替代,只要能细分出差异化的市场,与时俱进地改善渠道环境,提供合理的投入产出比,渠道就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可能。与此同时,家电制造商一般不会主动放弃与传统营销渠道的合作,而是采取贴近消费者、多管齐下、互相制衡、长短期目标兼顾的营销渠道模式。而索尼和海尔在中国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在渠道选择方面,索尼倾向于门当户对、宁缺毋滥,而海尔则注重多多益善、人海战术;在渠道管理方面,索尼倾向于整体规划、权责分明,而海尔则注重自然选择、为我所用。本文还认为,海尔应该有国际化品牌的自信、气魄、度量和胸怀。关注消费者的需求,支持渠道商的发展,坚持自己的品牌定位,将渠道模式纳入到品牌战略中,悉心经营真正做强,才可能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并真正实现全球化品牌战略。

吴明贤[9](2009)在《中国电信行业技术创新分析 ——以电信设备供应商为例》文中提出电信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技术创新是当今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创新更是成为各个企业的重要研究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电信领域新技术、新业务层出不穷,发展迅猛,技术和业务的创新也日益成为电信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电信行业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不仅关系到电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和发展,也关系到广大用户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社会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任务能否及时完成,国家信息化战略总体目标能否顺利实现。2009年及今后3年电信行业势必出现很大的变革和转型。这就要求电信业内各企业紧跟发展节拍,及时调整、改进技术创新的模式,推动我国电信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信息化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作为拥有8年多业内工作经验的电信设备供应商企业内职员,通过对电信业内企业,尤其是对主要电信设备供应商的重点研究来分析电信企业技术创新与发展的现状,深刻剖析目前电信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来探索如何优化、改进电信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和举措,以持续突破核心技术,掌握关键技术,增强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由大到强,并促进整个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成果在于就技术创新在电信业内企业的措施和模式进行探讨,吸取不同国家和地区电信行业中共性的有益经验,具体分析电信行业中设备供应商的技术创新,对电信行业技术创新、科研发展的现状进??入调查,深刻剖析了目前电信行业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电信行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意识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的建议。电信行业虽然缺少创新的人才、资源和市场大环境,但更缺少的是意识上的重视和管理上的激励机制。只有在意识上、管理上、商业模式上确保了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技术创新才能对经济增长的转型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希望本文粗浅的建议,可以提高业内人士对技术创新的新认识,更好的应对已经到来的全面开放电信市场格局。

李明星[10](2008)在《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运用研究》文中认为在国家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论文第一章提出作为创新主体的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和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开篇指出,本论文将以品牌创新为切入点,以市场占有为归宿点,改变以往研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和取向,为企业实现技术优势和知识优势能够转变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提供决策咨询方案。在介绍国内外品牌创新理论以及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的研究现状后,本文指出,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很少有文章将知识产权与品牌联系起来,而将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结合起来研究尚为空白。通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比较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及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力图构建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去创品牌、创市场和创效益,使“贴牌生产”和“加工经济”转变为“品牌生产”和“创新经济”,以期为我国企业谋得更为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第二章在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论分析中,着重介绍了自主知识产权理论、企业品牌创新理论和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揭示了企业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在关系,提出了品牌评估模型,研究了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特征、目标、要素、重点及战略步骤。第三章阐述了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具体运用。美国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事实标准战略等十大战略。日本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技术专利化战略等七大战略。韩国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技术引进战略等四大战略。美日韩三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不同之处在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模式不同、企业专利战略的侧重点不同、企业专利的质量和数量不同、企业专利和技术研发的R&D资源不同、企业知识产权组织机构不同。论文分别介绍了美日韩三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论文认为要把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贸易、品牌结合起来,加强知识产权立法工作、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科技管理体制和专利管理体制、提高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能力、建立一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以及灵活运用国际规则。论文认为要把智力成果的创造、保护、应用与企业创品牌、创市场、创效益结合起来。论文认为要将企业技术优势和知识优势转化为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促成技术、品牌与市场三者之间的有机协调和彼此互动的成熟模式。论文对这三个国家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进行了横向比较研究及其借鉴研究,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本文的创新之处。第四章分析论证了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第五章是本文的重要部分。在专利层面,提出了7个战略,即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使用战略、取消专利权战略、产品未到专利先行战略、专利网战略、专利收买战略、专利公开战略、官产学研金合作战略。在商标层面,提出了3个战略,即驰名商标战略、地理标志品牌战略、专利与商标协同战略。在标准层面,介绍了标准概念及分类、标准的功能,分析了标准的产权效应,提出了企业标准五步走战略。第六章也是本文的重要部分。论文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因素分析模型,分析了商标、驰名商标、国际名牌、标准、专利以及研究开发经费对于企业经济效率增长的作用。论文利用索洛型生产函数,提出了企业知识产权对于企业经济增长贡献度数理模型,并构建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通过科学测评,本文认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绩效水平处于中等。第七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证剖析了海尔集团的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包括:海尔品牌创新战略、海尔专利战略、海尔标准战略、海尔的专利与标准预警机制以及基于知识产权底蕴的企业国际化战略。第八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和研究方向。

二、摩托罗拉开拓亚太市场的三管齐下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摩托罗拉开拓亚太市场的三管齐下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1)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四 研究方法与论文的结构体系
    五 创新点
第一章 专利经营战略的创新升级与竞争
    第一节 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产权地位提升与战略发展
        一 知识经济的解读
        二 知识产权地位的提升
        三 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
    第二节 专利经营战略的升级
        一 专利合并成为热潮
        二 专利聚合公司成为专利的新型经营模式
        三 “团购”专利模式备受青睐
    第三节 专利积聚问题的定位与面临的挑战
        一 专利积聚问题的定位
        二 专利积聚问题对现存法律制度的挑战
        三 规制专利积聚损害竞争问题的路径选择
第二章 专利积聚的基本问题考察
    第一节 专利积聚的基本界定
        一 专利积聚的概念
        二 专利积聚的特点
        三 专利积聚的分类
        四 专利积聚的成因
    第二节 专利积聚的方式
        一 专利合并
        二 基于专利的股权收购
        三 专利直接买入
        四 专利自主研发
        五 专利使用权的独占取得
    第三节 专利积聚的竞争价值分析
        一 降低专利研发风险,获取市场竞争力
        二 提高经济效率,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 实现规模经济,扩张竞争势力
        四 整合专利资源,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四节 专利积聚引发的垄断问题
        一 专利积聚中共谋危害竞争问题
        二 专利积聚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危害竞争问题
        三 专利积聚中市场进入壁垒问题
        四 专利积聚中抑制技术创新危害竞争问题
    第五节 专利积聚中垄断与其他相关垄断的辨析
        一 专利积聚中的垄断与知识产权垄断中其他垄断类型
        二 专利积聚中的垄断与商标、着作权积聚中的垄断
第三章 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规模经济理论
        一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探讨
        二 规模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价值
        三 规模经济理论与专利积聚中的垄断
    第二节 利益平衡理论
        一 利益平衡内涵的解读
        二 利益平衡理论的功能
        三 利益平衡理论与专利积聚中的垄断
    第三节 竞争理论
        一 竞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 竞争的价值
        三 竞争理论与专利积聚中的垄断
第四章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垄断风险的防控
    第一节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垄断风险
        一 以合并方式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二 以股权收购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三 以直接买入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四 以获取专利独占授权进行专利积聚的垄断风险
    第二节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申报与审查
        一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的申报
        二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反垄断审查的内容
        三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反垄断审查结果
    第三节 专利积聚形成过程中垄断的防范措施
        一 合并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二 股权收购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三 直接买入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四 获取专利独占授权式专利积聚的救济措施
第五章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规制方法
    第一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规制原则
        一 合理分析原则
        二 分类分析原则
        三 动态分析原则
    第二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认定标准
        一 域外相关制度的考察
        二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认定标准的选择
    第三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的考量因素
        一 积聚专利间的关系
        二 积聚专利的市场地位
        三 专利积聚的程度
        四 市场竞争影响效果
    第四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
        一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市场支配地位的形成
        二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三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具体行为表现
        四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评估
        五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制方法
    第五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规制
        一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表现
        二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反竞争性评估认定
        三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垄断协议的规制措施
    第六节 专利积聚运营过程中特殊垄断行为的规制
        一 “雪藏”专利限制市场竞争行为
        二 标准“洗牌”限制市场竞争行为
        三 专利联营“扩编”限制市场竞争行为
第六章 我国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我国专利积聚的反垄断立法概况
        一 《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
        二 《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三 《关于滥用知识产权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
    第二节 我国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专利积聚反垄断立法中的问题
        二 专利积聚反垄断执法中的问题
        三 专利积聚反垄断司法中的问题
    第三节 完善我国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制度的建议
        一 确立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的基本理念
        二 构建专利积聚反垄断法规制的制度体系
        三 优化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执法机制
        四 健全专利积聚的反垄断司法救济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奖励与研究成果
致谢

(2)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策略研究 ——以华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0.2 文献综述
        0.2.1 国外文献综述
        0.2.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
    0.3 研究内容与方法
    0.4 创新之处与不足
        0.4.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0.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1 我国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现状
    1.1 民营企业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参与热情高涨
    1.2 许多民营企业在“一带一路”参与方面已取得较好成果
    1.3 民营企业参与模式多元化
        1.3.1 “抱团出海”
        1.3.2 依托国有大型企业平台,采取依附式“走出去”
        1.3.3 民营企业增强自身实力,自主发展产业链“走出去”
        1.3.4 同国际品牌企业合作“走出去”
2 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互信度需提高
    2.2 基础设施,法律法规,投资环境待完善
    2.3 缺少兼具国际化视野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型人才
    2.4 缺乏中介服务体系和中间组织
    2.5 沿途部分国家风险
    2.6 与国有企业地位公平性问题
3 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案例分析-以华为为例
    3.1 华为“走出去”的现状
        3.1.1 产品领域
        3.1.2 华为在“一带一路”典型国家与地区的成绩
        3.1.3 华为在“一带一路”地区整体收入情况
    3.2 华为走出去的策略
        3.2.1 华为“走出去”采取的经营战略
        3.2.2 逐渐实现全球化
4 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对策建议
    4.1 深化企业文化,强化人才战略
    4.2 合理选择国际化路径
    4.3 提高科技水平,强化品牌培养
    4.4 要保证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参与“一带一路”的地位平等性
    4.5 健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
    4.6 政府转变观念、增强外事主体的服务力度
    4.7 增强民企素质,加速“一带一路”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
    4.8 提供良好的金融、信贷、财政税收支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废弃手机资源化的生命周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废弃手机资源化的必要性
        1.1.2 生命周期评价是废弃手机资源化管理的有效评价工具
    第二节 研究内容
        1.2.1 废弃手机资源化再利用的基础研究
        1.2.2 废弃手机资源化工艺过程的LCA研究
        1.2.3 废弃手机资源化处理处置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第四节 选题意义及主要创新点
        1.4.1 选题意义
        1.4.2 已具备的条件和可能遇到的问题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在废弃电器电子设备领域的应用
    第一节 生命周期评价概述
        2.1.1 LCA的基本内涵
        2.1.2 LCA基本框架
        2.1.3 LCIA方法研究
        2.1.4 LCA相关软件
    第二节 电器电子设备领域LCA研究进展
        2.2.1 电器电子设备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2.2.2 手机生命周期评价研究进展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废弃手机管理体系现状研究
    第一节 废弃手机管理政策现状研究
        3.1.1 国外管理政策现状研究
        3.1.2 我国管理政策现状研究
    第二节 废弃手机回收体系现状研究
        3.2.1 国外回收体系现状研究
        3.2.2 我国回收体系现状研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废弃手机资源化的拆解流程
    第一节 废弃手机回收处理分析
        4.1.1 手机组成
        4.1.2 废弃手机回收处理方式判别
    第二节 废弃手机资源化利用技术
        4.2.1 印刷电路板
        4.2.2 锂电池
        4.2.3 其它部件
    第三节 废弃手机拆解流程
        4.3.1 概述
        4.3.2 不同拆解处理方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废弃手机资源化过程的生命周期评价
    第一节 评价目的和范围的确定
        5.1.1 评价目的
        5.1.2 评价范围
    第二节 清单分析
        5.2.1 数据来源
        5.2.2 情景建模
    第三节 影响评价
        5.3.1 LCA方法选择
        5.3.2 分类和特征化处理
        5.3.3 归一化和加权处理
        5.3.4 影响评价
    第四节 结果解释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废弃手机资源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
    第一节 废弃手机资源化的环境保护概述
        6.1.1 相关管理政策
        6.1.2 有害物质识别
    第二节 废弃手机各处理阶段的环境问题
        6.2.1 储存阶段
        6.2.2 回收处理阶段
        6.2.3 残余物处理阶段
    第三节 废弃手机资源化过程的环境污染管理
        6.3.1 处理处置厂的设计
        6.3.2 储存阶段
        6.3.3 回收处置阶段
        6.3.4 残余物处理阶段
        6.3.5 环境管理系统建设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本文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2.1 本文研究的内容
        1.2.2 本文研究的方法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相关基础理论
        2.1.1 战略管理理论
        2.1.2 环境PEST分析法
        2.1.3 STP分析法
        2.1.4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环境)结构分析
        2.1.5 机会优势(SWOT)分析法
        2.1.6 营销策略
        2.1.7 竞争战略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3 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环境分析
    3.1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发展现状
    3.2 华为智能手机经营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PEST分析
        3.2.2 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3.3 华为智能手机主要竞争对手状况分析
        3.3.1 国外名牌智能手机厂商--苹果手机
        3.3.2 国外名牌智能手机厂商--三星手机
        3.3.3 传统国内的手机厂商--金立手机
        3.3.4 新进入厂商--小米手机
        3.3.5 华为智能手机对比之下的优劣势
4 华为智能手机现行营销策略及SWOT分析
    4.1 华为公司概况
    4.2 华为智能手机现行的营销策略
        4.2.1 华为智能手机的产品策略
        4.2.2 华为智能手机的价格策略
        4.2.3 华为智能手机的渠道策略
        4.2.4 华为智能手机的促销策略
    4.3 华为智能手机SWOT分析
        4.3.1 华为智能手机的优势分析
        4.3.2 华为智能手机的劣势分析
        4.3.3 机会分析
        4.3.4 威胁分析
        4.3.5 优势机会策略(S.O.)
        4.3.6 优势威胁策略(S.T.)
        4.3.7 劣势机会策略(W.O.)
        4.3.8 劣势威胁策略(W.T.)
        4.3.9 SWOT矩阵
5 华为智能手机的营销战略分析
    5.1 目标市场的定位
        5.1.1 以能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价值为市场定位的基本依据
        5.1.2 与电信设备的市场定位形成相互依靠和补位
        5.1.3 在用户结构上,目标市场偏向高知识人群和中高收入人群
        5.1.4 在地区结构上,市场重点在海外市场
    5.2 竞争战略分析
        5.2.1 低成本战略
        5.2.2 差异化战略
    5.3 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的问题
6 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策略优化
    6.1 产品策略
        6.1.1 商务手机注重GSM制式、CDMA及3G三种手机制式兼顾
        6.1.2 以高质量为前提的产品功能的设计
        6.1.3 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加大新产品推出频度
        6.1.4 产品线不再扩大
    6.2 价格策略
        6.2.1 商务手机定价策略
        6.2.2 面向大学生(市场/消费者)的手机定价策略
    6.3 分销策略
    6.4 促销策略
        6.4.1 进行降价促销
        6.4.2 进行赠品促销
        6.4.3 和运营商合作搞促销
        6.4.4 广告宣传
7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民营企业
        1.2.2 对外直接投资
        1.2.3 技术溢出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
        1.3.1 国外关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综述
        1.3.2 国内关于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综述
    1.4 本文的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2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2.1 投资规模
    2.2 主体分布
    2.3 行业特点
    2.4 区位分布
    2.5 投资方式
3 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3.1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
        3.1.1 境外新设专卖店或者办事机构
        3.1.2 绿地投资
        3.1.3 跨国合作
    3.2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特点
        3.2.1 对外直接投资数量上升,规模偏小
        3.2.2 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市场集中
        3.2.3 对外直接投资以跨国并购和合资合作为主
    3.3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SWOT 分析
        3.3.1 S——优势
        3.3.2 W——劣势
        3.3.3 O——机会
        3.3.4 T——挑战
4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效应影响
    4.1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4.2 人力资本效应
5 民营企业华为科技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分析
    5.1 通信产业价值链
    5.2 华为介绍
        5.2.1 概况
        5.2.2 发展历程
    5.3 华为对外直接投资进程及经验总结
        5.3.1 历史进程
        5.3.2 经验总结
    5.5 华为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分析
6 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6.1 现存问题
        6.1.1 对外直接投资管理意识薄弱滞后
        6.1.2 品牌国际化建设差距显着
        6.1.3 缺少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法律保护
    6.2 对策建议
        6.2.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6.2.2 塑造国际化品牌
        6.2.3 建立知识产权战略
参考文献
后记

(6)郑州现代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战略的概念
    2.2 战略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
        2.2.1 企业战略的理性主义阶段
        2.2.2 企业战略的非理性主义阶段
        2.2.3 企业战略的整合阶段
    2.3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的过程
        2.3.1 企业战略环境分析
        2.3.2 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2.3.3 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2.4 总结
3 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3.1 公司发展概况
        3.1.1 组织结构及治理结构
        3.1.2 公司客户
        3.1.3 公司基础设施情况
        3.1.4 存在问题
    3.2 公司人力资源情况
        3.2.1 人员构成现状及问题
    3.3 企业文化建设
        3.3.1 企业文化现状及问题
    3.4 公司经营及绩效
        3.4.1 对竞争力的理解
        3.4.2 战略的规划和目标
        3.4.3 绩效及竞争力的评估
        3.4.4 存在问题
4 企业发展环境分析
    4.1 我国公路货运业发展情况
    4.2 产业环境分析
    4.3 我国公路货运发展分析
5 公路零担物流业发展现状
    5.1 公路零担物流运营模式
    5.2 公路零担市场状况
6 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6.1 宏观环境分析
    6.2 竞争力分析
        6.2.1 公司发展条件分析
        6.2.2 公司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对比
        6.2.3 公司存在的主要经营问题
7 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
    7.1 企业战略定位与战略
    7.2 公司发展指导思想
    7.3 五年发展目标
    7.4 三年滚动发展目标及年度目标分解
        7.4.1. 滚动发展规划
        7.4.2. 主业结构调整目标
        7.4.3.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目标
        7.4.4. 企业技术进步指标
        7.4.5. 人力资源目标
8 三年滚动发展规划期内调整重点与实施计划
    8.1 发展调整重点及实施计划
        8.1.1 体制、机制创新计划
        8.1.2. 拓展整体业务
    8.2 组织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计划
        8.2.1. 管理架构
        8.2.2. 流程控制
        8.2.3. 资源优化
    8.3 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计划
    8.4 企业文化建设及其他计划
        8.4.1. 文化建设
        8.4.2. 整合传播
9 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本章摘要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方法
    1.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本章摘要
    2.1 企业跨国经营理论
        2.1.1 企业跨国经营理论概述
        2.1.2 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2.1.3 企业跨国经营的竞争优势
        2.1.4 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
    2.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相关研究
        2.2.1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国内外研究现状
        2.2.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
        2.2.3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
        2.2.4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其它研究
        2.2.5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相关研究评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和特点
    本章摘要
    3.1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概述
        3.1.1 电信运营企业的概念和特点
        3.1.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特点
        3.1.3 电信运营企业与电信设备制造企业跨国经营的比较
    3.2 全球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3.2.1 跨国电信运营企业的国际忙张使各国电信市场竞争国际化
        3.2.2 移动网络运营商成为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导
        3.2.3 并购成为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进入模式
        3.2.4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市场进入竞争越来越激烈
        3.2.5 网络融合使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竞争环境复杂化
    3.3 中国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进程分析
        3.3.1 中国通信市场发展进程分析
        3.3.2 中国的电信运营企业国际化进程
        3.3.3 中国移动进入巴基斯坦市场案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分布
    本章摘要
    4.1 问题的提出
    4.2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现状
        4.2.1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总况
        4.2.2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在各区域跨国经营的区位分布
    4.3 全球主要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区位分布的特点
        4.3.1 母国区位特点
        4.3.2 目标国区位特点
        4.3.3 区位分布特点与企业跨国经营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4.4 本章结论
第五章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章摘要
    5.1 问题的提出
    5.2 研究假设
        5.2.1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的绩效
        5.2.2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
        5.2.3 研究假设框架
    5.3 研究方法
        5.3.1 样本选择
        5.3.2 变量度量及数据来源
        5.3.3 统计方法
    5.4 结果讨论
        5.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5.4.2 相关分析结果及讨论
        5.4.3 多元回归模型结果及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TCS决策模型的构建
    本章摘要
    6.1 问题的提出
    6.2 TCS决策模型构建的目的和原则
        6.2.1 TCS决策模型构建的目的
        6.2.2 TCS决策模型设计的原则
    6.3 TCS决策模型的构成
        6.3.1 TCS决策模型的基本框架
        6.3.2 收益-风险曲线对模型设计理念的解释
        6.3.3 基于寻求市场动因的TCS决策
        6.3.4 基于跟随客户动因的TCS决策
    6.4 TCS决策模型的适用范围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TCS决策模型的应用研究—以中国移动为例
    本章摘要
    7.1 中国移动竞争优势分析
        7.1.1 中国移动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竞争优势
        7.1.2 中国移动竞争优势跨国转移分析
    7.2 中国移动寻求市场动因的跨国经营TCS决策
        7.2.1 中国移动寻求市场动因分析
        7.2.2 寻求市场动因的目标国筛选机制
        7.2.3 寻求市场动因的目标国评估机制
        7.2.4 不同风险下的目标国选择战略组合
    7.3 中国移动跟随客户动因的跨国经营TCS决策
        7.3.1 中国移动跟随客户动因分析
        7.3.2 跟随客户动因的目标国筛选机制
        7.3.3 跟随客户动因的目标国评估机制
        7.3.4 不同风险下的目标国选择战略组合
    7.4 中国移动跨国经营战略建议
        7.4.1 目标国选择战略建议
        7.4.2 巴基斯坦市场经营建议
        7.4.3 跨国经营的其它建议
    7.5 TCS决策模型的推广应用和局限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与建议
    8.2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中国市场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比较研究 ——以索尼和海尔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动机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安排
第2章 营销渠道相关理论综述
    2.1 营销渠道的定义及重要性
    2.2 营销渠道模式
    2.3 营销渠道的绩效评价
        2.3.1 营销渠道绩效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2.3.2 营销渠道绩效评价的内容
第3章 家电行业渠道发展历程和现状
    3.1 家电行业渠道发展历程
    3.2 家电行业主要渠道现状
        3.2.1 传统渠道的变革
        3.2.2 网络渠道的兴起
    3.3 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绩效对比
    3.4 研究对象的企业背景及其渠道模式
        3.4.1 索尼的企业背景及其渠道模式
        3.4.2 海尔的企业背景及其渠道模式
第4章 索尼与海尔的营销渠道模式比较分析
    4.1 营销渠道模式的战略差异
        4.1.1 营销渠道结构的差异
        4.1.2 传统渠道经销商关系处理的差异
        4.1.3 网络渠道设计与运用的差异
    4.2 平板电视机营销渠道模式的差异
        4.2.1 渠道覆盖范围的差异
        4.2.2 官网渠道功能的差异
        4.2.3 营销渠道策略的差异
    4.3 网络渠道销售业绩对比
    4.4 比较性小结
第5章 探索网络时代家电营销渠道的发展规律与对策
    5.1 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发展规律与方向
    5.2 海尔的渠道发展对策与建议
    5.3 索尼对中国家电营销渠道模式发展对策的借鉴
第6章 结论、不足之处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9)中国电信行业技术创新分析 ——以电信设备供应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技术创新的理论
    第一节 国外理论研究综述
    第二节 国内理论研究综述
    第三节 技术创新的定义
第二章 我国电信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电信行业的整体状况分析
    第二节 电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中国电信行业在技术创新上的探索
    第四节 电信行业技术创新的驱动力
    第五节 电信行业技术创新的不足、难点
第三章 促进我国电信行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意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第二节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第三节 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互动
第四章 电信行业技术创新与行业发展
    第一节 创新型电信产业链的打造
    第二节 各产业合力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的需要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选题的目的
        1.2.2 选题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品牌创新理论研究现状
        1.3.2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研究现状
        1.3.3 研究现状的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2章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论分析
    2.1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理论基础
        2.1.1 自主知识产权理论
        2.1.2 企业品牌创新理论
        2.1.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理论
    2.2 企业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在关系
    2.3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及其构成
        2.3.1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内涵
        2.3.2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特征
        2.3.3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目标
        2.3.4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要素
        2.3.5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
        2.3.6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步骤
    本章小结
第3章 国外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比较
    3.1 美国的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3.2 日本的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3.3 韩国的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3.4 不同国家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模式的比较
        3.4.1 美日韩三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比较
        3.4.2 美日韩三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比较
    3.5 美日韩知识产权战略借鉴研究
        3.5.1 知识产权制度与市场贸易品牌相结合
        3.5.2 智力成果的创造保护和应用与企业创品牌创市场创效益相结合
        3.5.3 企业特有的技术品牌与市场的协调机制和互动模式
    本章小结
第4章 品牌创新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
    4.1 主要外部环境
        4.1.1 人口环境与自然环境
        4.1.2 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
        4.1.3 国家创新体系与政策法制环境
    4.2 主要内部条件
        4.2.1 盈利投入与企业知识产权
        4.2.2 创新人才创新制度与企业技术资源
        4.2.3 企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内容及其运用
    5.1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专利战略基本内容及其运用
        5.1.1 公知公用专利技术的使用战略
        5.1.2 取消专利权战略
        5.1.3 产品未到专利先行战略
        5.1.4 专利网战略
        5.1.5 专利收买战略
        5.1.6 专利公开战略
        5.1.7 官产学研金合作战略
    5.2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商标战略基本内容及其运用
        5.2.1 驰名商标战略
        5.2.2 地理标志品牌战略
        5.2.3 专利与商标协同战略
    5.3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标准战略基本内容及其运用
        5.3.1 标准概念及分类
        5.3.2 标准的功能
        5.3.3 标准的产权效应
        5.3.4 企业标准五步走战略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绩效评价
    6.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因素分析模型
    6.2 企业知识产权对企业经济增长贡献度数理模型
    6.3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6.3.1 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3.2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绩效模糊综合评价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证分析
    7.1 海尔品牌创新战略
    7.2 海尔专利战略
    7.3 海尔标准战略
    7.4 基于知识产权底蕴的企业国际化战略
    本章小结
第8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8.1 全文总结
    8.2 本文的创新点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摩托罗拉开拓亚太市场的三管齐下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 [1]专利积聚的反垄断法规制[D]. 杜晓丽. 郑州大学, 2019(07)
  • [2]民营企业融入“一带一路”的策略研究 ——以华为为例[D]. 贾伟. 辽宁大学, 2018(01)
  • [3]废弃手机资源化的生命周期评价[D]. 尹建锋. 南开大学, 2014(04)
  • [4]华为智能手机营销策略应用分析[D]. 刘彩虹. 太原理工大学, 2014(02)
  • [5]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 李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4(09)
  • [6]郑州现代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D]. 张楠. 河南工业大学, 2012(06)
  • [7]电信运营企业跨国经营目标国选择战略[D]. 李苑.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8]中国市场家电企业营销渠道模式比较研究 ——以索尼和海尔为例[D]. 陈莺.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9]中国电信行业技术创新分析 ——以电信设备供应商为例[D]. 吴明贤. 复旦大学, 2009(02)
  • [10]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运用研究[D]. 李明星. 武汉理工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摩托罗拉三管齐下开拓亚太市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