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惠普服务器为联通关键业务平台提供支撑(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萍[1](2019)在《西双版纳电信NB-IoT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物联网的需求越来越多。物联网业务涉及方方面面,尤其是物联网技术原理及业务应用发展等,对运营商来说都是未来着力发展的关键。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三大运营商之一,对物联网的发展非常重视,而NB-IoT技术,恰好是众多物联网技术中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处于4G时代向5G时代的过度,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随着4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面向2020年及未来的第五代移动通信已成为全球研发热点,而物联网业务便是未来5G时代的主要应用场景。论文分析研究了窄带物联网(NB-IoT)业务的关键技术,采用物联网接入点名称(APN)专线形式来实现NB-IoT的业务。结合本人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分公司网络部所负责的NB-IoT项目工作,针对目前NB-IoT现状,研究了NB-IoT的业务流程,完成了客户单位南方电网版纳分公司的人脸识别项目,在室内门禁管理、智慧营业厅等多个场景中得到应用。
王思雅[2](2019)在《某省联通IMS网络系统应用研究》文中认为IMS通用体系结构主要应用在IP多媒体业务,可实现分离呼叫与控制、业务与承载,对提供解决终端客户日益多元化业务方案有着理想效果。IMS通用体系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很好的实现了电信网络与业务之间的融合。IMS通用体系结构与软交换技术不同的是其在控制与承载分离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呼叫控制层和业务控制层的分离,且由于IMS起源于移动通信网络的应用而充分考虑了对移动性的支持,最终具备了用户鉴权和保护用户业务触发规则,除此之外,IMS全部采用会话初始协议(SIP)作为呼叫控制和业务控制的信令。因此,IMS通用体系结构的研究和应用更适合解决本文中某省的通信网络改造问题。电信业务和互联网业务正在趋于融合化,彼此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越来越明显,对互联网和传统通信的要求也不能与以往相比。在通信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上有着更严格的需求,传送的速度也有着很大的提升。IP多媒体子系统(简称IMS)被认为是未来的主要通信技术,某地联通将固网用户进行IMS改造列入计划。以某省联通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暴露的固网用户规模增长趋缓、PSTN网络设备老化、端口不足、设备能耗高等弊病,亟待形成通信网络改造的可行性方案,以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本文着重探讨IMS体系架构在某省NGN网络改造升级中的应用设计路径及实施方法。在剖析探讨IMS体系架构的前提下,立足某省联通网络构成现状,对网络部署做详细设计,涉及要点涵盖IMS总体架构、核心网元设置、SBC建设、路由计划等。此外,对涉及IMS承载和接入的相关应用技术作详细分析。IMS网络部署完成后,完全承载了某省联通固有的PSTN、软交换等业务,固网暴露出的种种弊端得以从根本上解决,为网络扩展融合夯实了坚实基础。改造升级后的网络状况趋于稳定,由此表明此项方案符合科学、高效的项目设计要求。该工程在某省联通分阶段施工,最终证明方案是可行的。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固定语音网络的未来发展,为IMS统一业务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参考。
吕华章,王友祥,唐雄燕[3](2019)在《面向5G MEC边缘云的CDN下沉方案》文中研究说明边缘云和边缘计算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产业界和学术界的研究热点,目前,中国联通与中兴通讯、英特尔、腾讯合作,在天津宝坻大学城搭建了基于虚拟化的边缘云测试床,开展了面向OTT业务的验证工作。重点介绍了基于边缘云的v CDN的系统架构实现方案,设计了相关的业务流程,开展了验证试验,最后给出了建设部署方案。测试结果表明,将应用程序部署到网络边缘不仅能够降低回传带宽压力和延迟,而且优化了用户体验,同时帮助业务提供方降低了成本。
吕华章,陈丹,王友祥[4](2018)在《聚焦MEC边缘云,赋能5G行业应用》文中提出边缘云技术通过在靠近用户的网络边缘部署云数据中心,提供多种接入技术的能力,能够大幅度提升终端用户的体验,具有大带宽、低时延、海量连接等特性。文章从业务需求及网络演进趋势出发,重点阐述基于5G固移融合业务需求和网络云化演进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面向业务需求的边缘云业务平台的整体架构和未来演进路标。结合边缘计算技术的标准化进展和产业链现状,中国联通开展了基于Edge-Cloud边缘业务平台的多类重点业务场景部署和商用。试点实验结果表明,边缘云技术的引入大幅度降低了业务响应时延,提升了业务下载速率,有效支撑了面向多业务场景的边缘业务需求。
刘奇[5](2016)在《云计算趋势下EMC公司的转型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信息产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之一,对工业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的变革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包含提供存储、备份、计算、网络等设备的信息基础设施提供商对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云计算服务产业,作为依托于信息产业提供的信息基础设施而蓬勃发展的新兴产业,正迅速占据着信息技术变革的浪潮之巅。本文作者工作的EMC公司,是一家信息基础设施——存储设备的提供商。在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之后,信息存储行业已逐渐从爆发式的增长转为稳定增长,并且在近两年出现下滑的前兆。在过去十余年,EMC公司一直作为全球信息存储行业的领导者,引领着该行业的发展。然而目前,EMC公司却遭遇了来自云计算服务行业的激烈挑战。基于EMC公司特别是EMC大中华区的实际经营情况,以及对云计算服务行业的深入研究,本文详细剖析了云计算服务行业的兴起带给EMC公司的具体挑战,包括:云计算服务行业提供了用户建设IT基础设施的新选择、改变了EMC公司熟悉的销售模式、挑战了原有的服务模式、削弱了EMC公司的渠道网络、影响了EMC公司的研发及并购战略、加速了国内IT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崛起。针对以上诸多挑战,本文为EMC公司的转型策略提出了详尽的可行性建议,包括打开IT基础设施红海与蓝海的边界、实现由产品向服务的价值再造、完成去中心化的销售组织架构变革、重新定义国产化或考虑真国资以及利用软件定义存储实现产品的差异化销售等。综上所述,本文对信息产业之信息存储行业、云计算服务产业以及作为信息存储设备提供商领头羊的EMC公司进行了深度的背景研究和分析。通过深入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材料,结合波特竞争理论、蓝海战略理论等一系列分析方法,并借鉴美国市场的成熟经验,系统性地剖析了EMC公司目前面临的巨大挑战,并为EMC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具体且可行的转型策略建议。
鹿飞[6](2015)在《吉林联通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中指出移动增值业务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创收点,对移动运营商整体收入的贡献不断增加,同时也使用户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随着电信技术的发展,新的增值应用在不断的开发,从传统的短信、彩信业务到WAP及炫铃业务等增值业务应运而生,3G、4G时代的到来,使更多增值业务陆续开展,增值服务已经成为电信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运营商进行业务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的开发和系统建设,增值业务系统和相关设备的数量也越来越多,作为业务系统之上的增值网管系统日益突出其重要作用。通过三期建设,目前,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已经实现了对增值业务平台的综合维护、综合监控、综合分析功能。随着增值业务的发展和系统建设深入进行,为更好地服务于增值业务平台的发展建设,运维及业务部门对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提出了新的功能需求和接口要求、新建设的增值业务平台需要纳入网管范畴、原有已经被管理的业务平台中扩容设备也需要纳入网管。因此,中国联通启动中国联通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运用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分析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就人力资源安排、项目进度、节能环保、资金管理、风险评估等环节进行了探讨。
周晖[7](2015)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主动式服务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研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物联网技术对潍柴动力后市场服务模式的创新方案进行设计。后市场主动式服务模式是一种本质上的提高和飞跃。其本质在于先于客户的需求而服务,这样的服务模式无疑会极大的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论文首先介绍了我国工业领域信息化建设背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领域。论文分析讨论了主动服务模式创新方案的关键技术、潍柴服务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主动服务模式创新的两个阶段。论文设计讨论了潍柴主动服务模式方案的实现,并制定出可行的车联网平台和基础建设方案。论文最后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主动服务模式进一步发展的有关建议。
孙皓[8](2014)在《统一通信系统规划与实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发展,我国电信业从过去的以网络、产品和资费为中心的运营体系逐渐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体系阶段。随着移动转售、互联网企业OTT业务、基站公司成立等对传统电信业的冲击逐渐显现,运营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诸如一个号码、一个设备、一次连接、一个账单、一个地址本等一站式的服务体验来稳定和维系客户显得尤为迫切。统一通信(UC)正是满足上诉需求的一种服务。论文首先对统一通信的概念和内容进行了全面阐述,接着探讨了如何实现统一通信的方法和实现要点,指出借助IMS构架实现统一通信的可能性。通过对IMS的全面分析,将统一通信设计成IMS新业务,在IMS框架下,详细论述了统一通信的各种业务的通信流程,以及实现细节。论文接着结合运营商网络现状提出了统一通信的实施方案——由最初的统一通信业务平台搭建,固网实现统一通信功能,到增加对移动业务的支持,最后实现固移融合,同时实现同号、漫游、企业协同办公、视频通话、多终端互通等业务功能。此实施方案的特点在于可以在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网络的情况下引入统一通信业务,降低项目启动成本,在不影响原有用户和业务的同时实现传统网络无法开展的高速多媒体新业务的快速开通,帮助电信运营商迅速抢占市场。最后,论文给出了在湖北联通网络上,实现统一通信业务和固移业务融合。实验表明,统一通信业务的设计方法基本是可行的。论文还指出了在统一通信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若干问题并给出了初步解决方案。
杨绍光,邹西山,赵尔康[9](2014)在《中国联通音乐基地“云化”改造方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章结合中国联通当前的音乐平台现状,根据其新的功能需求及基地云化改造的具体要求,基于"沃云"的技术架构,对音乐基地底层服务器资源池的"云化"、云存储建设和业务平台的迁移进行详细设计和说明,为音乐基地的云化实现提供了一套由底至上,分步实施、平稳过渡、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陈晓明,陈非,郭志斌[10](2014)在《中国联通创新业务“沃云”平台规划及实施》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中国联通"沃云"平台的规划及实施,分析传统业务平台存在的问题,阐述应用云计算技术的中国联通"沃云"平台的优势,以及运用"沃云"平台所带来的成果。
二、惠普服务器为联通关键业务平台提供支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惠普服务器为联通关键业务平台提供支撑(论文提纲范文)
(1)西双版纳电信NB-IoT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NB-IoT概述 |
1.3 NB-IoT发展现状 |
1.4 国内三大运营商物联网发展现状 |
1.5 国外运营商物联网发展现状 |
1.6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NB-IoT业务关键技术 |
2.1 引言 |
2.2 NB-IoT频谱规划 |
2.3 NB-IoT物理层结构 |
2.3.1 上下行频域 |
2.3.2 上下行物理信道 |
2.4 NB-IoT APN专线 |
2.4.1 APN专线概念 |
2.4.2 通用APN方案 |
2.4.3 公网GRE隧道方案 |
2.4.4 共享MPLS-VPN+GRE方案 |
2.4.5 独享MPLS-VPN方案 |
2.4.6 专用APN申请流程 |
2.4.7 MPLS申请流程 |
2.4.8 第二层隧道协议(L2TP) |
2.4.9 互联网安全协议(IPSec) |
2.5 NB-IoT VPDN的构建 |
2.5.1 VPDN概述 |
2.5.2 VPDN网络拓扑结构 |
2.5.3 VPDN业务建立流程 |
第三章 西双版纳电信NB-IoT方案设计 |
3.1 引言 |
3.2 NB-IoT机房建设方案 |
3.3 NB-IoT信号质量监测方案 |
3.4 NB-IoT室分天馈系统方案 |
3.5 NB-IoT微型直放站方案 |
3.6 NB-IoT智能天线工参感知系统方案 |
第四章 西双版纳电信NB-IoT人脸识别应用 |
4.1 引言 |
4.2 人脸识别行业现状 |
4.2.1 访客行业现状 |
4.2.2 门禁行业现状 |
4.3 人脸识别行业趋势 |
4.4 客户单位NB-IoT人脸识别项目APN专线接入方案 |
4.4.1 项目简介 |
4.4.2 APN专线接入方案 |
4.4.3 APN专线网络配置 |
4.4.4 APN专线开通联调 |
第五章 NB-IoT人脸识别方案实现 |
5.1 NB-IoT人脸识别产品终端 |
5.2 NB-IoT人脸识别管理平台 |
5.3 NB-IoT人脸识别项目实施 |
5.4 BN-IoT人脸识别解决方案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某省联通IMS网络系统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 |
第2章 IMS网络架构及技术 |
2.1 IMS定义及IMS特点 |
2.1.1 IMS定义 |
2.1.2 IMS特点及优势 |
2.2 IMS网络架构 |
2.2.1 IMS接口介绍 |
2.2.2 主要网元介绍 |
2.3 IMS相关技术 |
2.3.1 IMS协议分析 |
2.3.2 IMS呼叫流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IMS网络系统应用设计 |
3.1 某省联通网络现状 |
3.1.1 省内PSTN固定语音网现状 |
3.1.2 省内固定软交换语音网现状 |
3.1.3 省内固定智能网现状 |
3.1.4 省内IP承载B网现状 |
3.1.5 省内IP承载A网现状 |
3.1.6 本地IP综合承载网现状 |
3.2 用户预测及部署内容 |
3.3 IMS网络设计及网元配置 |
3.3.1 IMS网络设计 |
3.3.2 网元配置原则及容量配置 |
3.3.3 IMS核心网元容量设置 |
3.3.4 应急备份方式 |
3.4 IMS互联互通和路由设计 |
3.4.1 IMS互联互通设计 |
3.4.2 IMS路由设计 |
3.4.3 会话边界控制器应用设计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IMS网络系统在某省应用实施 |
4.1 计费功能应用实施 |
4.2 网管平台应用实施 |
4.3 IMS组网及接入实施 |
4.3.1 承载网架设 |
4.3.2 IMS接入承载网 |
4.3.3 IMS网络互连接入 |
4.3.4 用户接入 |
4.4 业务开通 |
4.5 方案应用效果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4)聚焦MEC边缘云,赋能5G行业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5G时代业务需求及网络云化演进 |
1.1 5G时代业务需求 |
1.2 云化网络需求 |
2 边缘云平台架构 |
3 边缘云标准化分析 |
4 边缘云业务实践与探索 |
4.1 vCDN业务 |
4.2 边缘安防监控业务 |
4.3 边缘云“智能场馆”业务 |
4.4 工业边缘云实践 |
4.5 边缘云V2X车联网业务 |
5 结语 |
(5)云计算趋势下EMC公司的转型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 研究理论综述 |
1.2.1 波特竞争理论 |
1.2.2 PEST分析和SWOT分析 |
1.2.3 蓝海战略 |
1.3 论文框架结构 |
第2章 EMC公司背景及现状研究 |
2.1 EMC公司的发展以及行业背景 |
2.2 信息存储行业发展概况 |
2.2.1 存储数据来源的变化 |
2.2.2 数据量的飞速增长 |
2.2.3 数据存储介质的变化 |
2.3 EMC公司核心定位 |
2.4 EMC公司目前的产品现状研究 |
2.4.1 存储产品类 |
2.4.2 数据保护和归档 |
2.4.3 数据文档分析管理 |
2.4.4 其他混合技术 |
2.5 EMC大中华区组织架构分析 |
2.5.1 联盟架构 |
2.5.2 区域架构 |
2.6 EMC大中华区销售及管理模式分析 |
2.6.1 大客户项目型销售策略 |
2.6.2 中小客户项目型销售策略 |
2.6.3 渠道销售策略 |
2.6.4 顾问型销售策略 |
2.6.5 服务型销售策略 |
2.7 客户服务模式 |
2.7.1 宗旨 |
2.7.2 技术支持等级 |
2.7.3 技术支持策略 |
2.7.4 技术支持方式 |
2.8 EMC大中华区业绩现状 |
2.8.1 地区和行业表现 |
2.8.2 产品表现 |
2.8.3 渠道表现 |
2.8.4 服务转型 |
2.9 EMC公司大中华区面临的挑战 |
2.9.1 公有云计算服务的不断兴起 |
2.9.2 用户自身业务需求的变化 |
2.9.3 IT业自我颠覆的魔咒 |
第3章 云计算服务行业发展的背景、原因以及趋势分析 |
3.1 云计算定义 |
3.2 云计算服务公司的发展原因分析 |
3.2.1 互联网技术的成熟 |
3.2.2 云计算概念的普及 |
3.2.3 部分企业的现实需求 |
3.2.4 互联网巨头的投入 |
3.3 云计算的优劣分析 |
3.4 云计算服务公司的发展介绍 |
3.4.1 云计算行业整体发展状况 |
3.4.2 全球云计算巨头公司发展情况 |
3.4.3 国内云计算公司发展情况 |
3.4.4 国内电信运营商云计算布局情况 |
3.5 云计算服务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 |
3.5.1 公有云将持续迅猛的发展 |
3.5.2 以私有云为基础的行业云将不断普及 |
3.5.3 云计算服务商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
3.5.4 企业主导的软件定义时代即将到来 |
第4章 云计算服务行业的兴起带给EMC公司的具体问题分析 |
4.1 提供了用户建设IT基础设施的新选择 |
4.2 改变了EMC公司熟悉的销售模式 |
4.3 挑战了EMC公司的服务模式 |
4.4 削弱了EMC公司多年的渠道网络 |
4.5 影响了EMC公司的研发及并购的战略 |
4.6 加速了国内IT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崛起 |
4.7 云计算服务行业对EMC竞争对手的影响 |
4.7.1 IBM |
4.7.2 HP |
4.7.3 Oracle |
第5章 EMC公司应对云计算趋势下的战略分析 |
5.1 EMC公司面临的外部环境PEST分析 |
5.1.1 政治环境 |
5.1.2 经济环境 |
5.1.3 社会及文化环境 |
5.1.4 技术环境 |
5.1.5 外部影响总结 |
5.2 EMC公司面临的竞争环境分析 |
5.2.1 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能力分析 |
5.2.2 新进入者的威胁 |
5.2.3 代替品的威胁分析 |
5.2.4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5.2.5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5.2.6 竞争分析总结 |
5.3 EMC公司的SWOT分析 |
5.3.1 EMC公司的优势分析 |
5.3.2 EMC公司的劣势分析 |
5.3.3 EMC公司的机会分析 |
5.3.4 EMC公司的风险分析 |
5.3.5 EMC公司的SWOT分析总结 |
5.4 价值链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EMC公司的转型策略 |
6.1 打开红海与蓝海的边界 |
6.1.1 开放产品对公有云服务的支持 |
6.1.2 加大对云社区及门户的投入 |
6.2 实现由产品向服务的价值再造 |
6.2.1 开创私有云时代的领导者 |
6.2.2 利用融资租赁以服务代替产品销售 |
6.2.3 复制美国成功的VCE模式 |
6.3 完成去中心化的销售组织架构变革 |
6.3.1 从矩阵式管理向区域负责制转变 |
6.3.2 组建更多个性化的虚拟团队 |
6.4 重新定义国产化或考虑真国资 |
6.4.1 加强国产化品牌的建设 |
6.4.2 成立国资背景的合资企业 |
6.5 利用软件定义存储实现产品的差异化销售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吉林联通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流程与框架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项目管理理论 |
2.1.1 项目的定义及其特点 |
2.1.2 项目管理的发展动态 |
2.1.3 项目管理的定义及特点 |
2.1.4 项目管理知识体系 |
2.2 移动增值业务理论 |
2.2.1 移动增值业务的概念 |
2.2.2 移动增值业务的特点 |
2.2.3 移动增值业务的分类 |
2.2.4 移动增值业务的应用 |
第三章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项目需求分析 |
3.1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现状 |
3.2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需求 |
3.2.1 新增功能需求 |
3.2.2 升级完善功能需求 |
3.2.3 建设规模需求分析 |
第四章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项目方案分析 |
4.1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建设方案 |
4.2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建设条件分析 |
4.2.1 本工程机房位置 |
4.2.2 机房环境要求和满足情况 |
4.2.3 空调情况 |
4.3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实施计划 |
4.3.1 人员编制与培训 |
4.3.2 进度计划与安排 |
4.3.3 节能与环保 |
第五章 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项目方案评估 |
5.1 投资估算 |
5.2 采购方式 |
5.3 效益分析 |
5.4 风险评估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主动式服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物联网的原理 |
1.3 物联网的应用 |
1.3.1 城市交通领域 |
1.3.2 城市运行管理领域 |
1.3.3 公共安全领域 |
1.3.4 农业领域 |
1.3.5 医疗卫生领域 |
1.3.6 文化领域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二章 主动服务模式创新 |
2.1 主动服务模式创新概述 |
2.2 主动服务模式创新意义 |
2.2.1 企业意义 |
2.2.2 行业意义 |
2.2.3 社会意义 |
2.3 主动服务模式创新具体实施方案 |
第三章 潍柴现状分析 |
3.1 潍柴动力后市场现状分析 |
3.2 客户服务中心现状分析 |
3.3 呼叫中心现状分析 |
3.3.1 呼叫中心员工管理现状分析 |
3.3.2 呼叫中心电话呼入现状分析 |
3.3.3 呼叫中心的考核办法现状分析 |
3.3.4 呼叫中心数据和报表分析 |
3.3.5 完工率和客户满意度现状分析 |
3.4 服务站现状分析 |
3.5 潍柴动力企业管理与信息化部相关现状分析 |
3.5.1 计算机网络现状 |
3.5.2 部分业务系统和相关服务器现状 |
3.5.3 潍柴动力信息系统未来规划 |
3.5.4 潍柴动力信息化系统现阶段存在的部分问题 |
第四章 潍柴动力主动式服务模式创新实施 |
4.1 移动手持终端的应用(服务站工作的透明化) |
4.1.1 服务站工作透明化管理需求 |
4.1.2 服务站工作透明化管理解决方案概述 |
4.1.3 移动手持智能终端功能 |
4.1.4 服务器端(云端)的架构和功能 |
4.1.5 移动手持智能终端系统服务器硬件配置 |
4.2 呼叫中心的透明化管理 |
4.3 零配件生命周期的透明化管理 |
4.3.1 零配件生产/采购阶段透明化管理 |
4.3.2 零配件仓储阶段透明化管理 |
4.3.3 零配件安装及回收透明化管理 |
4.3.4 零配件再生产透明化管理 |
4.4 车联网平台的构建 |
4.4.1 车联网系统平台解决方案概述 |
4.4.2 车联网系统平台系统架构 |
4.4.3 车联网系统平台数据中心建设 |
4.4.4 车联网系统平台监控中心建设 |
第五章 基础设施建设方案 |
5.1 总体目标 |
5.2 总体建设任务和范围 |
5.2.1 总体建设任务 |
5.2.2 总体建设范围 |
5.3 分期建设目标和任务 |
5.3.1 分期建设目标 |
5.3.2 分期建设任务 |
5.4 工程建设方案 |
5.4.1 系统总体构架 |
5.4.2 潍柴车联网平台建设 |
5.4.3 潍柴维修站手持终端应用系统建设 |
5.4.4 潍柴仓库管理系统系统建设 |
5.5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5.5.1 硬件选型 |
5.5.2 工程投资估算 |
5.5.5 软件运行环境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统一通信系统规划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业务背景 |
1.2 IMS 是统一通信的关键性技术 |
1.3 作者所完成的工作 |
1.4 文章内容安排 |
第二章 IMS 概述 |
2.1 IMS 业务体系结构 |
2.2 IMS 业务架构的特点 |
2.3 IMS 在国外的发展 |
2.4 IMS 在国内其它运营商的发展 |
2.4.1 中国移动 |
2.4.2 中国电信 |
第三章 IMS 构架下的统一通信业务实现 |
3.1 统一通信产品定义 |
3.2 目标客户群及需求分析 |
3.3 统一通信平台 |
3.4 统一通信的业务功能 |
3.4.1 同号业务 |
3.4.2 通讯簿 |
3.4.3 短信/彩信 |
3.4.4 各类接入终端服务 |
3.4.5 多媒体会议 |
3.4.6 点对点视频 |
3.4.7 即时消息 |
3.4.8 号码绑定 |
3.4.9 直接放号 |
3.4.10 嵌入式 WEB 页面 |
3.5 统一通信的业务功能在 IMS 架构下实现 |
3.5.1 RCS |
3.5.2 点击拨号 |
3.5.3 一号通 |
3.5.4 统一消息 |
3.5.5 多媒体会议 |
3.5.6 视频共享 |
第四章 IMS 业务平台建设方案 |
4.1 IMS 业务运营方案 |
4.1.1 业务受理 |
4.1.2 业务管理 |
4.1.3 用户自服务 |
4.1.4 外围系统 |
4.2 业务平台标准化 |
4.2.1 3GPP |
4.2.2 OMA |
4.2.3 Parlay |
4.2.4 SDP |
4.2.5 小结 |
4.3 IMS 业务管理方案 |
4.3.1 业务管理 |
4.3.2 内容管理 |
4.3.3 业务接入 |
4.3.4 业务生成 |
4.3.5 门户 |
第五章 统一通信业务实施 |
5.1 统一业务的实现 |
5.1.1 系统拓扑图 |
5.1.2 设备功能说明 |
5.1.3 各功能流程说明 |
5.2 平台建设要求 |
5.2.1 网络配合部分 |
5.2.2 机房配合部分 |
5.2.3 客户接入需求 |
5.2.4 业务管理需求 |
5.3 建设要点和周期 |
5.3.1 一期方案 |
5.3.2 二期方案 |
5.3.3 三期方案 |
5.4 运营模式(含产品资费) |
5.4.1 推广策略和运营模式 |
5.4.2 产品资费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中国联通音乐基地“云化”改造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系统功能需求 |
2 系统设计与实现 |
2.1 服务器云化改造 |
2.1.1 总体架构 |
2.1.2 实现步骤 |
2.1.3 建设原则 |
2.2 云存储建设 |
2.2.1 总体架构 |
2.2.2 接口 |
2.2.3 部署 |
3 系统迁移 |
3.1 迁移原则 |
3.2 迁移流程 |
4 总结 |
(10)中国联通创新业务“沃云”平台规划及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联通“沃云”平台的研发背景 |
2 “沃云”平台建设规划 |
2.1 传统业务平台建设方式的问题 |
2.2 “沃云”平台建设必要性分析 |
2.3 “沃云”平台建设目标与价值 |
3 “沃云”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 |
4 “沃云”平台建设成果 |
四、惠普服务器为联通关键业务平台提供支撑(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双版纳电信NB-IoT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D]. 陈玉萍. 南京邮电大学, 2019(02)
- [2]某省联通IMS网络系统应用研究[D]. 王思雅. 吉林大学, 2019(03)
- [3]面向5G MEC边缘云的CDN下沉方案[J]. 吕华章,王友祥,唐雄燕. 移动通信, 2019(01)
- [4]聚焦MEC边缘云,赋能5G行业应用[J]. 吕华章,陈丹,王友祥. 信息通信技术, 2018(05)
- [5]云计算趋势下EMC公司的转型策略研究[D]. 刘奇. 上海交通大学, 2016(06)
- [6]吉林联通增值业务综合网管系统扩容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D]. 鹿飞. 南京邮电大学, 2015(05)
- [7]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主动式服务系统[D]. 周晖. 南京邮电大学, 2015(05)
- [8]统一通信系统规划与实施[D]. 孙皓. 南京邮电大学, 2014(05)
- [9]中国联通音乐基地“云化”改造方案研究[J]. 杨绍光,邹西山,赵尔康. 信息通信技术, 2014(01)
- [10]中国联通创新业务“沃云”平台规划及实施[J]. 陈晓明,陈非,郭志斌. 信息通信技术,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