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筑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熊志军,孔晋华,张爱玲,潘文峥,刘建军,李建党,陈小利,桑逢云[1](2021)在《以安全之姿,护航古都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洛阳市城市安全发展侧记》文中研究说明策划人语: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安全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基本条件,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稳定,关系经济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城市交通、工地和诸多社会环节构成了一个复杂的体系,无时无刻不在运转,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问题,强调要加强城市运行安全管理,增强安全风险意识,加强源头治理,防止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发生。为坚决落实党中央、
宋维有[2](2020)在《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以及社会对施工项目在安全、质量、环保、文明施工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建筑施工项目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建筑施工项目利润是施工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对项目的管理要求,因此走精细化管理是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必经之路。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细操作为基本特征,管理责任更具体化、明确化。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流程明确,定位精确,目标细化,体现出追求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的“精化”管理和更加具体,更加专注,更加注重细节的“细化”管理。让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避免弯路,降低不必要损耗,把项目成本控制到最优。本文运用了项目管理理论和精细化管理理论,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及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对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及方法,并论述了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国内外对精细化管理的研究现状;然后对HA建筑施工项目一期工程的精细化管理内容和现状以及在人力、材料、成本、进度、安全、质量精细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以及保障措施,为HA建筑施工项目二期、三期的以及类似项目的施工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对提高公司的项目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文化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邱铁鑫[3](2020)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余年来,中华民族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着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彰显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新中国的成立,使原本带有“铁路弱国”枷锁的中华民族有了朝着“铁路大国”“铁路强国”迈进的坚实基础。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铁路逐步实现了由落后于世界、到追赶世界、再到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性飞跃。在此过程中,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铁路文化,这些文化蕴含于新中国铁路的历史发展逻辑之中,不仅影响着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走向,对于中国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为深刻影响和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及思想观念的现代工业文明成果,铁路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近代中国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关注,形成了一系列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构成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思想渊源。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关于铁路建设相关论述、传承铁路人创造的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国情,充分发挥了铁路文化在发展经济、巩固国防、稳定社会、改善民生、转变民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大发展,促进了铁路文化建设事业的繁荣兴盛。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新中国铁路文化事业的发展,反映了中国铁路自觉—自立—自强—自信的历程,更从侧面彰显出了中华民族走向文化自信的发展逻辑,是中国人民文化自信史的缩影。论文通过研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问题,可以看到关乎新中国经济建设、文化发展、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逐步坚定文化自信的全局性问题;可以看到从毛泽东到习近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作用的伟大实践。从文化自信的视角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回答新中国铁路文化是什么、其建设的内容有哪些、体现了什么样的价值以及怎样建设新时代铁路文化等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立足于此,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探究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内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问题,理顺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并重点梳理铁路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从物质承担、价值内核、制度保障和形象展现四个层面阐释新中国铁路文化何以自信:一、铁路物质文化是铁路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具有以物质为载体的显着特点,与人类在铁路领域进行生产生活的实践联系得最为紧密,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铁路领域进行实践活动所创造的最直观的成果。从铁路建筑文化建设和收藏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对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进行了探究,反映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物质成果。二、铁路精神文化是铁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精神实质,是人类在铁路领域长期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基本理念、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共同目标、精神风貌以及文艺作品等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精神文化理念,它彰显了铁路文化的价值内核。从铁路精神、铁路文艺、铁路思想政治工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的历程和内容,凸显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价值导向。三、铁路制度文化作为铁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既是铁路物质文化的工具,又是铁路精神文化的产物,还是铁路行为文化的本质体现。它既不是纯物质形态的,也不是纯精神形态的,更不是纯行为形态的,而是一定的物质文化活动、一定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一定的行为文化活动相结合的综合系统。从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铁路体制建设和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等方面理顺其脉络,总结其经验,揭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制度因素和路径选择。四、铁路行为文化并不能与铁路企业文化划等号,它是铁路管理理念、精神风貌、经营态度、职工文化活动等文化因素的动态体现,也是铁路所塑造的精神状态、价值观念的折射,更是展示铁路形象的重要文化因素。从安全文化建设、服务文化建设和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三个方面呈现了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的丰富内容,展示了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良好形象。在总结70余年来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其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探讨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具体举措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使中国铁路不仅有“速度”,而且更加有“深度”。进而,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在“交通强国”的战略目标下,助力新时代铁路软实力建设。
马剑[4](2019)在《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研究 ——以Z建筑工程项目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管理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建筑事故统计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除了违规设计、违章指挥和作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应急救援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外,还有一项因素就是由人的不安全心理所导致的人不安全行为。本文通过文献检索、阅读和分析,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形成具体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框架。结合安全心理学相关理论,以Z建筑工程项目为例,运用ISM法,解算并分析了 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的影响因素,然后构建了 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影响因素ISM模型,并以此对影响因素进行ISM分析,就提高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素质及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阐述,进而又分析了安全事故“4M”要素和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心理要素,明确了人的安全心理因素是造成安全管理事故的直接原因,为构建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影响因素ISM模型奠定了基础。其次,通过对Z建筑施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从个体、心理、管理、物、环境五方面确定了 21个主要的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影响因素,经过对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调查分析,构建了 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影响因素ISM模型,以中层因素为主对21个因素进行了 ISM分析,为提高施工人员安全心理素质及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最后,以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影响因素ISM模型为参考,通过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现场调查研究,结合该项目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选拔与测试、提高安全素质、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四项有针对性的措施,为提高该项目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心理素质和提升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刘顺吉[5](2019)在《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影响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是保障安全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研究施工管理因素的关键问题。作为安全守护者的施工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工作质量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施工安全和效率,是建筑施工运行的安全保障。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责任感,是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研究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的影响,对建筑现场的安全施工和建筑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安全文化的模式、构成、影响因素、形成机理和价值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很多,直接研究安全文化与员工行为安全之间的关系的不多,针对建筑行业安全文化研究则很少。本文结合建筑企业的特征,通过剖析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及其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安全的影响作用,构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管理人员行为安全影响关系的结构模型,利用调查数据实证地研究揭示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管理人员行为安全的影响作用,以期为建筑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或参考。本文,首先剖析了国内外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现状,明确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根据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的相关理论与知识,重点分析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必要性、可行性,同时进一步的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核心。然后通过研究安全文化与员工行为的理论,提出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与施工管理人员安全行为关系的研究假设,从而确定了研究变量,通过对潍坊市建筑企业的调研获取影响因素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研究了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安全的影响作用。同时,分别从提高建筑企业人员安全文化水平、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体系、完善设备与环境因素、完善奖励机制、建立通畅的安全信息通道和搞好班组建设等方面对安全文化的建设给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研究表明:建筑企业安全文化通过施工管理人员安全能力变量和安全动机变量对管理人员的安全服从行为变量和安全参与行为变量具有显着的影响作用,然而不同安全文化变量的影响途径和影响作用是不同的;管理人员安全能力变量和安全动机变量对管理人员的服从行为变量和参与行为变量都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最终证实,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行为和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之间的关系,是存在正向显着的影响关系的。
黄培[6](2018)在《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探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至今,钢铁冶金行业发展迅猛,球团矿是用于高炉炼铁的重要含铁原料,其增长速率远超过高炉炼铁的总增长速度。球团生产工艺种类良多,其中链箅机-回转窑工艺虽然发展引入国内较晚,但因其制造的氧化球团强度好、粒度均匀、铁品位高、还原性好,能为冶炼优质钢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受到现代高炉的青睐。目前国内外对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生产工艺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其安全生产管理的研究几乎为零。2014年12月1日我国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将金属冶炼纳入高危行业管理,虽然金属冶炼行业发生的事故普遍不及建筑、煤炭生产、交通运输等行业严重,但也安全状况频出。面对一系列新挑战新机遇,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是提升其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通过查阅文献、对比分析,本文以W钢铁集团C铁矿球团厂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辨别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运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结合现场工作人员的实际经验将整理出的危险源按影响程度、可能造成事故大小排序,制定危险等级,拟定相应措施。通过识别出的危险源、评定出的危险等级和分析出的风险结果,探究其安全管理模式。C铁矿球团厂已初步完成自动化生产,人员配备齐全,设备维护有序,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敏感,虽然有上墙的安全规章制度,但其安全管理模式还需完善。本文将辨别出的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的危险源分为5级,结合现状从组织结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危险源辨识、人员教育培训、应急预案、文明生产制度化6个方面探究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翁方贵[7](2015)在《房地产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认为房地产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房地产企业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安全生产能为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因此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者的主体,房地产企业更应整合建设项目参建各方的资源优势,发挥自己在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理中的主导作用。但目前普遍缺乏针对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权责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实践和应用研究。本论文采用了文献综述法、统计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理论与实际分析相结合等多种研究方法,从企业管理的策略角度,重点研究房地产企业权责体系和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基于房地产企业在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构建和推动房地产企业“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权责体系,将安全生产的压力层层传递到企业各级领导,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管理职责和安全管理关键控制点,将职责层层落实到每个岗位,并从权责体系、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绩效评价、应急管理、承包商的管理、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等方面探索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和应用研究,对于强化房地产企业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房地产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和安全绩效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张楠[8](2012)在《新形势下建筑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建筑安全现状在管理制度、安全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与国际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探讨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应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检查、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对安全的巨大调节作用,认真推广和积极应用安全科学技术等方面深化改革,实践创新,走出新路。
刘君贞[9](2011)在《新形势下建筑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建筑安全现状在管理制度、安全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节等方面与国际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探讨适应于我国国情的建筑安全管理的改革思路,应从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监督机制,完善建筑安全事故的记录、检查、申报制度,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杠杆对安全的巨大调节作用,认真推广和积极应用安全科学技术等方面深化改革,实践创新,走出新路。
付达新[10](2011)在《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监控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其安全生产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其安全生产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内部从业人员和广大学者。建筑施工企业是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主体。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建筑业和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施工项目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已基本形成,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实行了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在此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已成为施工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筑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在施工现场,由于长期以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以传统的“经验型”的事后管理为主,难以有效地对施工过程的危险源实施较为全面的预控,这也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应用系统安全管理理论的PDCA模式改进施工现场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采用了比较研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运用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而通过对系统安全管理的工作原理及其核心—危险源识别评价的分析,以及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的介绍,提出施工现场应用PDCA循环模式开展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对PDCA循环模式在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应用上的差异进行了简要对比分析,提出该模式应用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改进对策。本文同时以工程为研究对象,验证了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工程施工现场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施工现场安全性的方法,为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帮助。
二、建筑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筑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以安全之姿,护航古都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洛阳市城市安全发展侧记(论文提纲范文)
创建示范城市,下活“一盘好棋” |
健全机制、强化措施 |
提高站位,顶层设计 |
明晰路径,完善制度 |
借助外脑,开门创建 |
“请进来”求教 |
“走出去”求学 |
“练内功”争创 |
“强激励”引导 |
擦亮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发展“安全护城河” |
源头治理,本质安全 |
规划先行,科学布局 |
治理病锈,“乐道”宜居 |
监督管理,落实责任 |
双重预防,防控风险 |
分级排查,分类销号 |
层层传导,夯实责任 |
突出重点,典型带动 |
制度保障,舆论引导 |
应急保障,智慧城市 |
搭骨架,立起四梁八柱 |
防大灾,经受汛期考验 |
智慧应急,夯实安全保障基础 |
安全文化,城市软实力 |
拓展渠道,丰富载体 |
聚焦主业,精准宣传 |
多向联动,突出效果 |
队伍建设,支撑保障 |
谋划新篇,筑牢城市生命线 |
数字赋能,突出信息化 |
齐抓共管,分步实施 |
综合治理、统筹推进 |
(2)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理论基础与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项目管理概念及相关理论简介 |
1.3.2 建筑施工项目管理概述 |
1.3.3 建筑施工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概念 |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简介及其精细化管理实施现状 |
2.1 HA建筑施工项目简介 |
2.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现状 |
2.2.1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主体 |
2.2.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内容 |
2.2.3 HA建筑项目精细化管理实施过程 |
2.2.4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效果 |
第三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组织机构与人力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2 材料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3 成本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4 进度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5 安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6 质量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1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的思路与原则 |
4.1.1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思路 |
4.1.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原则 |
4.2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方案 |
4.2.1 组织机构与人力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2 材料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3 成本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4 进度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5 安全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4.2.6 质量精细化管理优化设计 |
第五章 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及效果预期 |
5.1 保障措施 |
5.1.1 组织保障 |
5.1.2 制度保障 |
5.1.3 人才保障 |
5.1.4 资金保障 |
5.2 效果预期 |
5.2.1 组织机构与人力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2 材料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3 成本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4 进度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5 安全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5.2.6 质量精细化管理优化效果预期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境)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境)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目标、方法及创新点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3.3 研究创新点 |
第2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思想渊源与指导思想 |
2.1 近代中国铁路倡导者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1 盛宣怀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2 詹天佑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3 梁士诒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4 孙中山的铁路建设思想 |
2.1.5 张嘉璈的铁路建设思想 |
2.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铁路观 |
2.2.1 马克思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2 恩格斯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2.3 列宁、斯大林关于铁路的相关论述 |
2.3 中国共产党人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2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3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4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铁路建设思想 |
2.3.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铁路建设的相关论述 |
第3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探析 |
3.1 基本概念界定 |
3.1.1 文化 |
3.1.2 铁路文化 |
3.1.3 新中国铁路文化 |
3.1.4 文化自信 |
3.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特征与功能 |
3.2.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结构 |
3.2.2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特征 |
3.2.3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功能 |
3.3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异同比较 |
3.3.1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共同点 |
3.3.2 新中国铁路文化与资本主义国家铁路文化的不同点 |
3.4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历程彰显文化自信 |
3.4.1 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内涵 |
3.4.2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的发展脉络 |
第4章 反映文化自信物质成果的新中国铁路物质文化建设 |
4.1 新中国铁路建筑文化建设 |
4.1.1 有着鲜明时代印记的车站文化建设 |
4.1.2 展现深刻时代价值的铁道文化建设 |
4.2 新中国铁路收藏文化建设 |
4.2.1 有着卓越历史贡献的铁路机车 |
4.2.2 有着特殊历史回忆的铁路车票 |
4.2.3 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铁路纪念章(碑) |
第5章 彰显文化自信价值内核的新中国铁路精神文化建设 |
5.1 新中国铁路精神生产 |
5.1.1 革命斗争精神的传承 |
5.1.2 铁路建设精神的彰显 |
5.2 新中国铁路文艺创作 |
5.2.1 难以消解的文化矛盾心理 |
5.2.2 浓郁的红色文化气息 |
5.2.3 多样性的铁路文艺表达 |
5.3 新中国铁路思想政治工作 |
5.3.1 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 |
5.3.2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育爱国精神 |
5.3.3 加强思想政治宣传,增强思想性和政治性 |
5.3.4 加强路风教育,展现“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 |
第6章 体现文化自信制度保障的新中国铁路制度文化建设 |
6.1 新中国铁路法规制度建设 |
6.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2 改革开放到新时代以前的铁路法制建设 |
6.1.3 新时代的铁路法制建设 |
6.2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6.2.1 新中国铁路体制建设 |
6.2.2 新中国铁路党建工作制度建设 |
第7章 塑造文化自信良好形象的新中国铁路行为文化建设 |
7.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 |
7.1.1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理念 |
7.1.2 新中国铁路安全文化建设实践 |
7.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 |
7.2.1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理念 |
7.2.2 新中国铁路服务文化建设实践 |
7.3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 |
7.3.1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意义 |
7.3.2 新中国铁路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建设的实践 |
第8章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及新时代建设路径探析 |
8.1 新中国铁路文化的价值 |
8.1.1 国家建设的动脉 |
8.1.2 时代精神的表征 |
8.1.3 释放人情的场域 |
8.1.4 国际舞台的名片 |
8.1.5 中国故事的素材 |
8.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路径 |
8.2.1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原则 |
8.2.2 加强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的几点举措 |
8.3 创造新时代铁路文化建设新辉煌以增强文化自信 |
8.3.1 注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底气 |
8.3.2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中国铁路文化的国际传播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博览轨迹”——铁路文化的实地考察 |
附录2:近代中国铁路车站文化略谈 |
附录3:改革开放以来部分铁路文学杂志创刊表 |
附录4:新中国铁路安全主要法规名录表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4)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研究 ——以Z建筑工程项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2 理论基础 |
2.1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管理 |
2.2 安全心理学理论 |
2.3 安全心理学与安全管理 |
2.4 ISM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3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
3.1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事故类型 |
3.3 建筑施工人员安全事故“4M”要素分析 |
3.4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心理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影响因素ISM分析 |
4.1 Z工程概况 |
4.2 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
4.3 影响因素相互作用关系调査分析 |
4.4 建立影响因素ISM模型 |
4.5 影响因素ISM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Z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实践 |
5.1 选拔与测试 |
5.2 提高安全素质 |
5.3 调节人的心理 |
5.4 规范人的行为 |
5.5 效果反馈与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建筑施工人员调査问卷 |
附录2 建筑工人安全意识影响因素关系调查表 |
致谢 |
作者简介 |
(5)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研究 |
2.1 安全文化 |
2.2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 |
2.3 本章小结 |
3 建筑企业安全文化与施工管理人员安全行为关系 |
3.1 安全文化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的影响作用 |
3.2 安全文化与施工管理人员行为的研究假设 |
3.3 本章小结 |
4 安全文化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影响的研究 |
4.1 变量的确定与分析 |
4.2 数据收集及样本分析 |
4.3 信度分析 |
4.4 验证性因子分析 |
4.5 模型的路径系数与假设检验 |
4.6 本章小结 |
5 提高建筑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对策 |
5.1 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文化水平 |
5.2 建立建筑安全管理体系 |
5.3 完善设备与环境因素 |
5.4 完善奖励机制 |
5.5 建立通畅的安全信息通道 |
5.6 搞好班组建设 |
5.7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致谢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1.2.1 国外安全管理研究发展 |
1.2.2 国内安全管理研究发展现状 |
1.2.3 国外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现状 |
1.2.4 国内冶金行业安全管理现状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目标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 |
第2章 相关技术及理论 |
2.1 链箅机-回转窑球团工艺 |
2.1.1 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概念与特征 |
2.1.2 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工艺过程 |
2.1.3 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设备 |
2.2 安全管理理论 |
2.3 辨别危险源 |
2.4 风险评价 |
2.5 危险控制的基本原则 |
2.5.1 危险控制的目的 |
2.5.2 危险控制的方法 |
第3章 W集团C铁矿球团厂安全管理现状 |
3.1 W集团C铁矿球团厂概况 |
3.2 球团车间人员分布状况 |
3.3 车间组织结构 |
3.4 球团车间主体设备清单 |
3.5 C铁矿球团厂的危险源辨识 |
3.5.1 危险源辨识依据 |
3.5.2 危险源辨识方法 |
3.5.3 危险源初步分类 |
3.5.4 危险源辨识结果 |
3.6 C铁矿球团厂的风险评价 |
3.6.1 作业风险评价法 |
3.6.2 风险评定结果 |
3.6.3 风险评定结果分析 |
第4章 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安全管理模式探究 |
4.1 球团厂组织结构 |
4.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
4.2.1 安全生产责任制 |
4.2.2 安全考核制度与程序 |
4.3 强化危险源辨识 |
4.4 人员安全管理培训 |
4.4.1 岗前安全管理培训 |
4.4.2 日常安全培训 |
4.5 应急预案 |
4.5.1 防汛应急预案 |
4.5.2 停电应急预案 |
4.6 文明生产制度化 |
4.7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表 1:C铁矿球团厂危险源评定分析汇总表 |
附表 2:重点岗位风险告知卡 |
致谢 |
(7)房地产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范围及内容 |
1.2.1 研究范围 |
1.2.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思路、方案和技术路线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案 |
1.3.3 技术路线 |
1.3.4 研究方法 |
2 研究现状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3 本章小结 |
3 房地产企业对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认知与现状分析 |
3.1 房地产企业对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认知 |
3.2 房地产企业建设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构建房地产企业安全管理权责体系 |
4.1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
4.2 构建安全管理权责体系 |
4.3 安全管理权责分配及应用 |
4.3.1 安全管理权责分配 |
4.3.2 安全管控点与流程文件 |
4.3.3 安全管理权责分配矩阵 |
4.4 安全绩效考核 |
4.4.1 安全风险抵押绩效考核 |
4.4.2 安全管理年终绩效考评 |
4.5 本章小结 |
5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 |
5.1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理论综述 |
5.1.1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
5.1.2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主要原则 |
5.2 建设工程项目安全责任体系的建立 |
5.2.1 建立安全管理组织架构 |
5.2.2 明确参建各方安全职责 |
5.3 施工作业管理 |
5.3.1 作业前准备 |
5.3.2 作业中管理 |
5.4 文明施工管理 |
5.4.1 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视觉形象管理 |
5.4.2 现场文明施工管理标准 |
5.5 施工现场应急管理 |
5.5.1 应急内涵 |
5.5.2 应急流程 |
5.5.3 应急任务 |
5.5.4 应急机构和人员 |
5.5.5 应急预案体系 |
5.5.6 应急物资保障 |
5.5.7 应急培训及演练 |
5.5.8 应急预案的评审备案 |
5.6 承包商管理 |
5.6.1 承包商的选择 |
5.6.2 资格预审 |
5.6.3 签订协议 |
5.6.4 监理管理 |
5.7 信息管理 |
5.7.1 安全管理信息分类 |
5.7.2 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建立 |
5.7.3 安全管理信息平台的操作流程 |
5.7.4 主要模块与功能 |
5.8 绩效评价 |
5.9 档案管理 |
5.10 本章小结 |
6 结论及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房地产企业安全管理调查问卷 |
致谢 |
(8)新形势下建筑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
1. 安全意识淡薄。 |
2. 安全管理基础薄弱。 |
3.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 |
4. 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还不健全。 |
二、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挑战 |
1.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 |
2. 安全管理制度不落实首先是现场操作工人的管理严重脱节。 |
三、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及对策 |
1. 须合理重新划分建筑安全责任。 |
2. 全面加强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
3. 积极推进建筑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 |
4. 构建市场现场联动的安全监管机制。 |
5. 切实抓好对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9)新形势下建筑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现状 |
2 现阶段我国建筑安全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与挑战 |
3 新形势下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及对策 |
(10)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监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我国建筑业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概况 |
1.1.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
1.1.2 建筑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分析 |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1.3.1 国外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1.3.2 国内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现状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过程及方法 |
第2章 工程项目系统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
2.1 工程项目系统的总体描述 |
2.1.1 概述 |
2.1.2 工程项目系统的组成 |
2.1.3 工程项目系统的特点 |
2.2 工程项目系统管理与安全 |
2.2.1 工程项目系统管理的组成及组织原则 |
2.2.2 工程项目系统安全的内涵 |
2.3 施工项目现场的危险源识别和安全性评价 |
2.3.1 危险源 |
2.3.2 危险辨识、安全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过程 |
2.3.3 安全评价的概念 |
2.4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 |
2.4.1 模糊综合评价的原理 |
2.4.2 层次分析法(AHP法)的基本思路 |
2.4.3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
2.4.4 建筑施工现场的模糊综合安全评价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系统的构建 |
3.1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内容 |
3.1.1 施工安全管理系统的结构 |
3.1.2 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内容 |
3.2 企业的安全方针与目标 |
3.2.1 企业安全方针 |
3.2.2 企业安全目标 |
3.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
3.3.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制定的原则与要求 |
3.3.2 安全管理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 |
3.3.3 安全管理制度的分类 |
3.3.4 安全生产管理五项制度 |
3.4 资质、机构与人员管理 |
3.4.1 相关方的资质和人员资格 |
3.4.2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
3.5 安全技术管理 |
3.6 设备与设施管理 |
3.7 安全生产评价管理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
4.1 PDCA循环模式的基本原理 |
4.1.1 PDCA的概念 |
4.1.2 PDCA的基本内容 |
4.1.3 PDCA循环模式的基本特点 |
4.2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应用PDCA循环与质量管理的差异及难点 |
4.3 PDCA循环应用安全管理的制度要求 |
4.3.1 安全生产的统一制度 |
4.3.2 全员管理制度 |
4.3.3 持续推进制度 |
4.4 PDCA循环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
4.4.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P(计划)阶段 |
4.4.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D(实施)阶段 |
4.4.3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C(检查)阶段 |
4.4.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A(总结)阶段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证研究—湖南科技学院综合信息楼项目PDCA安全管理模式应用 |
5.1 工程项目概况 |
5.1.1 工程建设概况 |
5.1.2 施工条件及施工特点 |
5.2 工程建设管理目标 |
5.3 项目安全管理的PDCA循环 |
5.3.1 综合评价计算 |
5.3.2 评价结果分析 |
5.3.3 第一次执行PDCA循环 |
5.3.4 第二次执行PDCA循环 |
5.3.5 第三次执行PDCA循环 |
5.3.6 PDCA循环的灵活运用 |
5.4 本项目运用PDCA安全管理模式后的效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四、建筑企业如何搞好安全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以安全之姿,护航古都高质量发展——河南省洛阳市城市安全发展侧记[J]. 熊志军,孔晋华,张爱玲,潘文峥,刘建军,李建党,陈小利,桑逢云. 中国安全生产, 2021(11)
- [2]HA建筑施工项目精细化管理优化研究[D]. 宋维有. 广西大学, 2020(07)
- [3]文化自信视域下新中国铁路文化建设研究[D]. 邱铁鑫.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6)
- [4]建筑施工人员安全心理及安全管理研究 ——以Z建筑工程项目为例[D]. 马剑.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5]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对施工管理人员行为影响的研究[D]. 刘顺吉.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法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的探究[D]. 黄培. 武汉工程大学, 2018(08)
- [7]房地产企业建设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研究[D]. 翁方贵.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6)
- [8]新形势下建筑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研究[J]. 张楠. 建筑安全, 2012(05)
- [9]新形势下建筑安全面临的主要矛盾及其对策研究[J]. 刘君贞.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1(11)
- [10]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生产监控对策研究[D]. 付达新. 湖南大学, 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