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准确阅读”药材信息

如何“准确阅读”药材信息

一、如何“读准”药材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王龙祥,代顺丽[1](2021)在《浅谈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区别——以《静夜思》的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意义重叠之处在于三者都是试图解决"如何阅读"的,但三者的内涵却存在根本性差异。从理论背景来看,阅读方法是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阅读技能则是基于经验背景的阅读方式,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三者虽都是指向"如何阅读"的工具性概念,但原理完全不同。理解了三者理论背景的差别,能让教师对自己所教的阅读方式进行反思和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力。

杨继苹[2](2021)在《白族高寒山区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云龙县关坪乡胜利村为例》文中认为

敬婷[3](2021)在《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人教版和美国Go Math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2011年,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该渗透到整套教材中”,凸显了教育部门对数学文化的重视。数学教材是数学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赖以学习的知识载体,数学教材知识内容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鉴于此,剖析中美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数学文化的异同之处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具体选取的教材版本分别为: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现行小学教材版本和美国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出版的Go Math教材,综合采用比较研究法、文献研究法以及内容分析法等多种方法对中美小学数学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文化进行了深入剖析。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明晰以下问题:(1)中美两国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分布、呈现形式、运用水平和融入功能有哪些异同?(2)如何借鉴美国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进行教学设计?本研究通过从数学文化的分布、呈现形式、运用水平以及融入功能四个维度,对两国教材中的数学文化进行定量分析,再结合对两国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梳理,借鉴美国教材中优秀的数学文化进行教学设计,得出以下结论:(1)人教版中数学文化的数量要多于Go Math版。(2)数学文化在知识领域的分布上,两版教材都是在“数与代数”领域融入的最多;在栏目的分布上,数学文化都是主要在习题中加以呈现;在内容分布上,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内容占了非常大的比例,其中人教版教材更注重与公共生活相联系,Go Math版则更多与个人生活相联系,而两版教材中包含的数学史、数学与科学技术和数学与人文艺术等数学文化的内容很少,尤其是数学史,美国教材只涉及一处内容。(3)数学文化的呈现形式上,两版教材中主要以文字与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4)在数学史的运用上,中国人教版教材多为附加式,属于比较低水平的运用;在其他三类数学文化的运用上,两版教材多为内在不可分离型,运用水平较高,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5)数学文化的融入功能上,两版教材主要都是用来提供应用性情境的,其余功能都涉及比较少。(6)总体看来,两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在分布、呈现形式、运用水平和融入功能上都存在着显着性的差异,各自在数学文化内容的设计和编排上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两版教材较为突出的问题都是数学文化在分布上不太均衡和数学文化融入功能的体现不够全面。根据研究结果,得出以下启示:数学文化在素材上应当进一步加以丰富;重视数学文化所具有的人文和科学价值;合理分配数学文化在栏目中的分布;提升对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更加全面地体现数学文化的功能。

李林曼[4](2021)在《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教科书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师生教学的主要依据,重要的教育教学构成要素。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关乎课程实施质量、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学习成效。目前,教科书的研究者多为教科书的编写者与使用者,研究视角多集中于教科书的编制、出版与发行等,而关于教师教科书使用方面的研究相对偏少,聚焦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研究的则更少。鉴于此,本文基于教师教科书的使用视角,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与座谈访谈等,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展开研究,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提升与策略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本研究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与座谈访谈等,以孔凡哲教授的“教科书使用水平模型”为基础,结合小学语文教科书内容与特点,构建小学语文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并展开研究。首先,依据教学活动划分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等四大方面对模型细化,将每一维度具体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构建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评估表,编制调查问卷,对信阳市122名小学语文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学校类别、职称、学历、任教年限的教师在教科书使用水平上存在差异。其次,为进一步了解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的使用情况,研究采用课堂实录的评价方式,结合教师任教年限等因素,从问卷调查样本中选择三位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进行个案分析;并针对三位老师开展深度访谈,深入了解教师对教科书使用的认识状况。最后,依据调查分析,探讨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度不高、评判教科书的意识淡薄、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主要有: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增强教师捕捉课堂生成资源敏感性、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评判意识与反思能力、积极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朱玉莹[5](2020)在《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识字教学具有基础性、常用性以及持续性。多音字作为汉字的一种特殊现象,其来源分类复杂多样,学生难以辨析,“识字回生”现象普遍。对于多音字教学,从小学的等闲视之到初中的形同虚设,没有很好地落实识字教学的基本任务。多音字误读会直接影到今后语文学习中文言古诗、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和朗读、听力理解、日常口语交际表达的规范等。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教学的研究,首先运用统计法对课程标准中多音字的收字情况进行考察。针对学生采用多音字认读问卷调查和作业情况分析,针对教师用多音字教学问卷和课例分析,从而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认读和教授的现状。学生多音字误读现象严重,教师在多音字的教学上没有做到知行合一;课堂识字教学草率或教学方法长期单一、僵化,多音字教学更是无一席之地;学生识字兴趣普遍不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基于此,我们需要探寻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教学的着力点和优化策略,从而降低多音字的误读率。在多音字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阶段性认知心理的转变,力求挖掘学生的潜力。一方面,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提出设置多音字板块。另一方面,从教与学的角度依据多音字的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辨音方法,以及多音字趣味教学活动设计等。探究并运用多视角、多维度的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师教学,增强学生的识字效能感。

席梦珂[6](2020)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J小学为例》文中指出预防因应试教育带来的过度操练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强音,这给一线教师最大的启示是教育不应该被固化。但是现阶段小学的教学方向又出现偏向,最明显的就是系统的知识体系被弱化。这表现在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中就是不敢放手进行系统的习作训练,自然而然习作教学中知识点的积累、训练点的强化都受到影响。在真正的教学中,不去刻意追求体系化,但确实存在体系化,这是最好的结果。因此,习作教学策略的提出,是小语界学者们和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现状如何?首先,结合习作教学的概念、依据和原则尤其是中段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展开论述。其次,就J小学中段习作教学过程中的小练笔、阅读单元中的习作部分和习作单元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习作教学的教法多种多样,但是效果不显着,主要是教学策略上仍有不足之处,比如目标不够具体、内容、方法不合理、评价不及时等问题。最后从现有的习作教学中发现不足,系统地整理出影响习作教学在教师和学生方面因素。有哪些行之有效的的策略呢?笔者基于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现状及影响习作教学的因素进行研究。由于这些因素涉及教师教学的目标、方法和评价;学生的兴趣、阅读量和观察角度,因此在部编版教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习作教学的策略。为促进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教师应准确把握教材编排意图,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展开教学,不仅要构建积极的师生关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也要帮助学生提高习作兴趣、夯实基础知识,形成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作教学策略系统。通过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小学中段的习作教学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是一个系统工程且目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一线小学教师在策略上的重点关注。为此我们应以目标、内容和方法为抓手,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为目标,期望最终能为学生书面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鉴丽红[7](2019)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调查与分析这一课题主要以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为研究对象,以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为语料来源,参考《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全球华语大词典》和《新加坡特有词语词典》,系统地整理出中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进行研究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区域词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结合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新加坡区域词主要有三种类型:同形异义词、异形同义词和新加坡特有词语。我们统计出中小学华文教材中有112个区域词,然后分析区域词的复现率,并依据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分析出区域词产生的原因主要受马来语、方言、英语和旧词语的影响。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文化风俗,映射着文化和习惯,词汇标志着语言的发展状况。在对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区域词的计量分析中,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不同类型的区域词、不同词类的区域词、不同年级的区域词和不同义类的区域词。我们结合社会语言学理论和分析的数据结果,得出的规律是:与我们的社会生活越密切的领域,出现的区域词越多,越贴近生活的区域词,其在教材中的复现率越高。语言根植于社会,社会生活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尤其是词汇方面。中小学华文教师和中小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华文教师对教材中的区域词持包容态度,会简单地讲解区域词。教师认为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查找区域词的相关资料,占用课堂的时间,担心给学生造成负担。对学生而言,学生的日常用语是以英语为主,华语水平都不太高,容易记住新加坡华语的意思。学生对学习区域词不感兴趣,也不会主动去学习了解区域词。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一套和华文教材同步、图文并茂、中英双语的类似故事书或漫画书的区域词书籍,可以作为华文教师的参考资料,节省教师的时间。对学生而言,这些图文并茂的书籍可以作为课外读物,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区域词,自然而然地消除区域词带来的交际障碍和误解。

文美鲜[8](2019)在《白云深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部脚跟脚,连续几场大雨。冉家盖的溪沟都暴发出洪水的咆哮。圈栏里的母猪已经打栏嘶叫两三天了。安明英去查看,确定是否到了该找公猪的最佳火候。从圈里出来时,觉得口腔里有多余的硬物,便吐出来,摊在掌心查看,原来是一枚黄澄澄的大牙。这时,天边的云层稀薄起来,几缕斜阳从云缝挤出,投射到并不非遥远的山峦上。从变强一些的光线里,她感到那枚大牙分夕外刺目。疑惑着,感悟出有生以来不小的一次惊骇。没有任何征兆,也没有任何感觉,下牙床上就腾出一个大洞!那枚大牙似乎在明明白白向她警示,它曾赖以生存的肌体正在不知不觉地奔

高利娟[9](2019)在《汉语成语误用的多维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将误用的成语作为研究对象,从成语误用的类型入手,探析成语误用的原因,提出对待成语误用的态度及避免误用的策略,并尝试分析某些误用的成语可持观望态度的原因。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选题缘起、课题的研究现状、课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等。第二部分主要是成语误用类型的描写。从成语误用的形、音、义三方面来考察,第一节是对成语字形的误写,分为形近字误写、同音字误写两类。第二节是对成语字音的误读,分为多音字误读、形声字误读、生僻字误读三类。第三节是对成语字义的误解,分为理性义误解、色彩义误解、语境义误解三类。第三部分主要探析成语误用的原因。成语误用是从使用者角度研究的,分为两个方面,主观误用和客观误用。其中主观误用从追求广告效应和“求新求异”“求简求便”“从众从俗”的心理倾向着手;客观误用有忽视形和音、忽视语义、忽视适用条件、忽视语境、生造成语五方面,并继续细化,对每一类的典型成语进行详细地考察,从成语的语源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其在具体使用中的误用情况。第四部分主要探讨对待成语误用的态度及避免误用的策略。对待成语误用的态度是杜绝或观望,观望的原因是有些成语除了误用频率高,误用有演变机制可循,主要有四个方面:一、语义泛化;二、重新分析;三、语义更新;四、语义淡出与强化,最后从工具书文件、社会和个人层面提出避免误用的策略。第五部分为结语,对文章整体做一个简要的总括,并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及需要改进之处。

岩温罕[10](2018)在《西双版纳傣泐语参考语法》文中研究表明傣泐语是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族的语言,是中国傣语四大方言之一,使用人口约30多万。分布于重国、缅甸、老挝、泰国四国交界的缅甸掸邦东南部的傣语,泰国北部的泰陇语、泰泐语,老挝北部的老泐语和中国西双版纳傣泐语同出一源,至今还使用共同的佛经文字(老傣泐文)。目前,对傣泐语进行专门系统研究的资料还很缺乏,尚未发现采用参考语法的框架体系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泐方言为研究对象,依托详实的语言材料,综合运用田野调查法、描写法、比较法等现代语言学理论,突出参考语法“全面性”、“系统性”、“微观性”和“原创性”等特点,对西双版纳傣泐语的语法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共时描写与分析。以期为进一步开展国内外的傣语方言和土语之间的比较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照,提供详尽扎实的语言材料。同时,研究西双版纳傣泐语参考语法,能够为侗台语族的系属研究提供佐证,为汉藏语系语法理论研究提供一个真实的语法个案。

二、如何“读准”药材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读准”药材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区别——以《静夜思》的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静夜思》的三个教学案例
二、阅读方法、阅读技能及阅读策略的根本区别在于理论背景相异
    1.阅读方法是基于学科理论的阅读方式
    2.阅读技能是基于经验背景的阅读方式
    3.阅读策略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阅读方式
三、理解三者的理论背景对教学的意义

(3)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人教版和美国Go Math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数学文化在教育中的价值
        1.1.2 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
        1.1.3 中美数学教育的差异性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研究框架
    1.7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教材比较的研究
    2.2 数学文化的研究
    2.3 文献综述小结
第3章 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分类
    3.1 数学文化内容的分类
    3.2 数学文化运用水平的分类
    3.3 数学文化融入功能的分类
第4章 中美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
    4.1 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分布
        4.1.1 数学文化的知识领域分布
        4.1.2 数学文化的栏目分布
        4.1.3 数学文化的内容分布
    4.2 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呈现形式
    4.3 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
        4.3.1 数学史的运用水平
        4.3.2 其他三类数学文化的运用水平
    4.4 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融入功能
第5章 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
    5.1“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5.1.1 中美两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5.1.2 教学设计
    5.2“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5.2.1 中美两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5.2.2 教学设计
    5.3“折线统计图”教学设计
        5.3.1 中美两版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5.3.2 教学设计
第6章 结论与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基于研究结论的启示
    6.3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4)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新时期教科书研究的热点
        (二)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的重要性
        (三)课程标准对教师教科书使用的新要求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研究思路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四)技术路线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分析框架构建
    一、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
        (二)教师使用教科书
    二、理论基础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框架构建
        (一)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构建的依据
        (二)教科书使用水平分析框架的设计
        (三)教科书使用水平评估表
第三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调查与分析
    一、问卷设计
        (一)样本的选择
        (二)问卷的编制
        (三)数据的收集
        (四)数据的编码与分析
    二、调查结果
        (一)教师基本信息统计情况
        (二)教师“备课”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三)教师“上课”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四)教师“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五)教师“课外辅导”环节使用教科书的情况分析
    三、差异性分析
        (一)学校类别差异分析
        (二)任教年限差异分析
        (三)学历因素差异分析
        (四)职称因素差异分析
第四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课堂观察
    一、观察工具
    二、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一)A教师的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二)B教师的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三)C教师的观察过程与评判结果
    三、课堂观察结果分析
第五章 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水平的访谈分析
    一、访谈工具设计
        (一)访谈目的
        (二)访谈对象
        (三)访谈提纲
    二、访谈过程
        (一)访谈前准备工作
        (二)预约访谈
        (三)正式访谈
        (四)访谈资料整理
    三、访谈结果分析
        (一)访谈记录
        (二)访谈分析
第六章 问题与对策
    一、小学语文教师使用教科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
        (二)整合其他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
        (三)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度不高
        (四)评判教科书的意识淡薄
        (五)师资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二、有效提高教科书使用水平的建议
        (一)加强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深入学习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资源整合能力
        (三)增强教师捕捉课堂生成资源的敏感性
        (四)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科书评判意识与反思能力
        (五)积极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第七章 结论与反思
    一、主要结论
        (一)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维度调查结果所得结论
        (二)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分因素调查结果所得结论
    二、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A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B 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C
致谢

(5)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文献述评
        (一)相关研究记录
        (二)研究述评
    四、概念界定
    五、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多音字考察
    第一节 课程标准中多音字汇总
        一、课程标准中多音字总量统计及特点分析
        二、课程标准中多音字的总量分布状况
    第二节 课程标准中多音字分类
        一、按声韵调的异同分类
        二、按多音字的音项数量分类
        三、按多音字的来源分类
    小结
第二章 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的认读现状
    第一节 多音字认读检测分析
        一、多音字误辨比率普遍偏高
        二、多音字不同音项误读比率差距大
    第二节 多音字作业情况分析
        一、作业缺乏层次性
        二、作业题型多样,考查方式机械
    小结
第三章 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的教授现状
    第一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学态度:知行不合一
        二、教师的相关专业知识匮乏
        三、多音字教学方法循规蹈矩有余,创新不足
        四、教师认同教材增设多音字板块的建议
    第二节 多音字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不清晰
        二、课堂教学简化,学生怠惰因循
        三、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中对字典依赖性较强
第四章 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教学策略
    第一节 教材编写应设置多音字板块,凸显教学内容
        一、优化多音字的注释,增强教材的“学本”功能
        二、创新多音字练习设计,挖掘学生潜力
        三、增设多音字“知识补白”,辅助教与学
    第二节 依据多音字不同类型,采用相宜的辨音方法
        一、根据词性的不同,区别多音字读音
        二、根据意义的不同,辨析多音字读音
        三、从文白异读区别多音字
        四、拓展课堂资源,区别多音字专名特殊音
    第三节 探索多音字的学习规律和技巧
        一、利用故事、笑话巧记多音字
        二、创意编写多音字顺口溜、打油诗和绕口令
        三、利用游戏方式识别多音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J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
        1.2.1 从理论上扩充现有研究
        1.2.2 从实践上指导习作教学
    1.3 文献综述
        1.3.1 部编版教材中习作板块的创新点研究
        1.3.2 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1.3.3 良好习作教学策略的创建研究
        1.3.4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参与式观察
        1.6.3 问卷调查法
        1.6.4 访谈法
第二章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概述
    2.1 习作及习作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2.1.1 关于习作的概念界定
        2.1.2 关于习作教学策略的概念界定
    2.2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依据
        2.2.1 课标对小学中段的写作要求
        2.2.2 小学中段学生的心理发展
    2.3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的原则
        2.3.1 序列性与整体性统一
        2.3.2 目的性与生成性并进
第三章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三个维度的现状
    3.1 随堂学习中的小练笔——从模仿文本到深化文本
        3.1.1 起步期模仿随堂学习中的文本
        3.1.2 实施期拓展随堂学习中的文本
        3.1.3 升华期深化随堂学习中的文本
    3.2 阅读单元中的习作练习——从明确要素到落实要素
        3.2.1 起步期明确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要素
        3.2.2 实施期围绕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要素
        3.2.3 升华期落实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要素
    3.3 专项训练中的的习作单元——从引出主题到学写主题
        3.3.1 起步期引出习作单元中的主题
        3.3.2 实施期模仿习作单元中的主题
        3.3.3 升华期学写习作单元中的主题
第四章 习作教学中的不足及影响因素
    4.1 小学中段教师习作教学中的不足
        4.1.1 目标易偏离教学重点和阶段特点
        4.1.2 内容指导操作性不强
        4.1.3 反馈评价形式有限且个别评价不合理
    4.2 中段教师教学的目标、方法和评价
        4.2.1 三、四年级的阶段目标不明确
        4.2.2 重视各种作文训练方法,轻视实践运用
        4.2.3 忽视中段学生的心理特征,习作评价不合理
    4.3 中段学生的兴趣、阅读量和观察角度
        4.3.1 中段学生对习作认识不足且缺乏兴趣
        4.3.2 过渡阶段的中段学生阅读量匮乏
        4.3.3 观察角度有限且易受经验影响
第五章 在部编教材的基础上促进中段习作教学的策略
    5.1 习作起步阶段,目标具体明确
    5.2 习作实施阶段,内容方法结合
        5.2.1 短小结合,让课后的小练笔精准发力
        5.2.2 导评结合,让大作文的训练提升品质
        5.2.3 读写结合,让习作专项训练落地生根
    5.3 习作升华阶段,合理反馈评价
        5.3.1 逐一记录,据实评价
        5.3.2 有针对性的指导反馈
        5.3.3 适时进行二次习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区域词对学生及新移民的交际影响
        二、学生从小接触了解区域词,消除交际障碍,避免误解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范围
    第五节 研究综述
        一、新加坡及欧美国家的相关研究
        二、中国相关研究
    第六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华语和华文
        二、区域词的概念及界定
        三、新加坡区域词的类型
    第七节 新加坡的语言国情及华文教育现状
        一、新加坡的社会与语言情况简介
        二、新加坡的华语教育现状简介
        三、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的使用情况
        四、本文调查的华文教材
第二章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调查
    第一节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统计
        一、新加坡小学华文教材中出现的区域词统计分析
        二、小学华文教材中区域词产生的原因
        三、新加坡中学华文教材中出现的区域词统计分析
        四、中学华文教材中区域词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区域词的计量分析
        一、不同类型区域词的计量统计
        二、不同词类区域词的计量统计
        三、不同年级区域词的计量统计
        四、不同义类区域词的计量统计
第三章 新加坡中小学生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和学习情况
    第一节 中小学生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和学习掌握情况
        一、小学生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和学习掌握情况(六年级学生为对象)
        二、中学生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和学习掌握情况(中四学生)
    第二节 新加坡中小学生学习区域词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教学调查及建议
    第一节 中小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态度与教学处理
        一、小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与态度
        二、中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与态度
        三、小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教学处理
        四、中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教学处理
    第二节 中小学华文教师在区域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中小学华文教师在区域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小学生对华文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情况问卷结果
附录B 中学生对华文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情况问卷结果
附录C 小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与态度问卷结果
附录D 中学华文教师对教材中区域词的认知与态度问卷结果
附录E 3份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8)白云深处(论文提纲范文)

上部
下部

(9)汉语成语误用的多维考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成语误用的界定
    0.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0.2.1 成语误用的研究现状
        0.2.2 成语规范的研究现状
    0.3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0.4 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0.4.1 共时与历时相结合
        0.4.2 描写与解释相结合
        0.4.3 语料来源
1 成语误用的类型
    1.1 对“形”的误写
        1.1.1 形近字误写
        1.1.2 同音字误写
    1.2 对“音”的误读
        1.2.1 多音字误读
        1.2.2 形声字误读
        1.2.3 生僻字误读
    1.3 对“义”的误解
        1.3.1 理性义误解
        1.3.1.1 字面义误解
        1.3.1.2 引申义误解
        1.3.1.3 形容义误解
        1.3.1.4 比喻义误解
        1.3.2 色彩义误解
        1.3.3 语境义误解
2 成语误用的原因
    2.1 主观误用
        2.1.1 广告效应
        2.1.2 心理倾向
        2.1.3 生造成语
    2.2 客观误用
        2.2.1 忽视形、音
        2.2.2 忽视语义
        2.2.2.1 望文生义
        2.2.2.2 断章取义
        2.2.2.3 以今释古
        2.2.3 忽视适用条件
        2.2.3.1 褒贬颠倒
        2.2.3.2 对象错用
        2.2.3.3 谦敬失当
        2.2.4 忽视语境
        2.2.4.1 叠床架屋
        2.2.4.2 语义冲突
        2.2.4.3 成分残缺
3 对待成语误用的态度及避免误用的策略
    3.1 对待成语误用的态度
        3.1.1 杜绝的理由
        3.1.2 观望的原因
        3.1.2.1 语义泛化
        3.1.2.2 重新分析
        3.1.2.3 语义更新
        3.1.2.4 语义淡出与强化
    3.2 避免误用的策略
        3.2.1 从工具书、文件层面
        3.2.2 从社会、个人层面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10)西双版纳傣泐语参考语法(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傣族概况和傣语系属
        1.1.1 傣族的分布和方言划分
        1.1.2 傣语系属
    1.2 西双版纳的傣泐及其语言生活
        1.2.1 西双版纳的人文地理
        1.2.2 西双版纳傣泐的语言生活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价值
        1.3.2 理论指导、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
        1.3.3 傣语研究回顾
        1.3.4 论文的框架和创新点
第二章 语音系统
    2.1 音位系统
        2.1.1 声母
        2.1.2 韵母
        2.1.3 声调
    2.2 音节结构
    2.3 音变
        2.3.1 变调
        2.3.2 复辅音倾向
        2.3.3 音位变体
    2.4 现代汉语借词语音
        2.4.1 辅音方面
        2.4.2 元音方面
        2.4.3 声调方面
第三章 构词
    3.1 构词法
        3.1.1 单纯词
        3.1.2 复合式合成词
        3.1.3 词缀式合成词
    3.2 语义关系
        3.2.1 同音词
        3.2.2 同义词
        3.2.3 多义词
        3.2.4 近义词
        3.2.5 反义词
    3.3 傣泐语词汇的组成
        3.3.1 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3.3.2 古语词
        3.3.3 外来词
第四章 四音格词
    4.1 四音格词的语音特征
        4.1.1 四音格词的音节形式
        4.1.2 四音格词的韵律特征
    4.2 四音格词的语素及语素间的语义关系
        4.2.1 四音格词的语素构成
        4.2.2 四音格词的语义关系
    4.3 四音格词的结构特征
        4.3.1 单层结构的四音格词
        4.3.2 双层结构的四音格词
    4.4 四音格词的句法功能
        4.4.1 四音格词的词性
        4.4.2 四音格词的句法功能
    4.5 四音格词的形成机制
        4.5.1 四音格词的成分来源
        4.5.2 四音格词的形成机制
第五章 词类
    5.1 名词
        5.1.1 名词的分类
        5.1.2 名词的前缀
        5.1.3 名词的性
        5.1.4 名词的数
        5.1.5 名词的指大与指小
        5.1.6 名词的语法功能
        5.1.7 名词的副类——时间名词、方位名词
    5.2 代词
        5.2.1 人称代词
        5.2.2 疑问代词
        5.2.3 指示代词
    5.3 数词
        5.3.1 数词的类别
        5.3.2 数词的组合功能
    5.4 量词
        5.4.1 名量词
        5.4.2 动量词
        5.4.3 傣泐语量词的主要特点
    5.5 动词
        5.5.1 动词的分类
        5.5.2 动词的体
        5.5.3 动词的重叠
        5.5.4 动词的名词化和动名同型
        5.5.5 存在动词
        5.5.6 判断动词
        5.5.7 趋向动词
        5.5.8 能愿动词
        5.5.9 一些动词的特殊用法
    5.6 形容词
        5.6.1 形容词的类别
        5.6.2 形容词的重叠
        5.6.3 形容词的后附成分
        5.6.4 形容词的动词化
        5.6.5 形容词的名物化
        5.6.6 形容词的否定式
        5.6.7 形容词的体
        5.6.8 形容词的句法功能
    5.7 副词
        5.7.1 程度副词
        5.7.2 范围副词
        5.7.3 时间副词
        5.7.4 否定副词
        5.7.5 语气副词
        5.7.6 情态副词
    5.8 介词
    5.9 连词
    5.10 助词
        5.10.1 结构助词
        5.10.2 体助词
    5.11 语气词
    5.12 感叹词
第六章 短语
    6.1 短语及其特征、分类
    6.2 并列短语
        6.2.1 紧式并列短语
        6.2.2 松式并列短语
    6.3 修饰短语
        6.3.1 名词中心语加修饰成分
        6.3.2 动词中心词加修饰成分
        6.3.3 形容词中心词加修饰成分
    6.4 述宾短语
        6.4.1 动词做述语的述宾短语
        6.4.2 动词宾语的语义类别
        6.4.3 “形+宾”与“动+宾”比较
    6.5 述补短语
        6.5.1 补语的结构类别
        6.5.2 述补短语的否定式
    6.6 主谓短语
        6.6.1 主谓短语的结构类型
        6.6.2 主谓短语的语义类型
        6.6.3 主谓短语的句法功能
    6.7 数量短语
        6.7.1 数量短语的构成
        6.7.2 数量短语的重叠
        6.7.3 数量短语的句法功能
    6.8 其他短语
        6.8.1 同位短语
        6.8.2 连谓短语
        6.8.3 兼语短语
        6.8.4 介词短语
        6.8.5 “的”字短语
        6.8.6 固定短语
第七章 句法成分
    7.1 主语
        7.1.1 充当主语的成分
        7.1.2 主语与谓语的语义关系
    7.2 谓语
        7.2.1 充当谓语的成分
        7.2.2 谓语的语义类型
    7.3 宾语
        7.3.1 充当宾语的成分
        7.3.2 宾语的语义类型
    7.4 定语
        7.4.1 充当定语的成分
        7.4.2 定语的语义类型
        7.4.3 多层次定语的语序
    7.5 状语
        7.5.1 状语的语序类型
        7.5.2 状语的语义类型
        7.5.3 多层次状语的语序
    7.6 补语
        7.6.1 充当补语的成分
        7.6.2 补语的语义类型
第八章 句型
    8.1 单句
        8.1.1 主谓句
        8.1.2 非主谓句
    8.2 复句
        8.2.1 联合复句
        8.2.2 偏正复句
    8.3 被动句
        8.3.1 句法结构
        8.3.2 语义特点
        8.3.3 “着”的语法化
    8.4 比较句
        8.4.1 差比句
        8.4.2 等比句
    8.5 处置句
第九章 句类
    9.1 陈述句
        9.1.1 陈述句的结构类型
        9.1.2 陈述句的语义类型
    9.2 疑问句
        9.2.1 表示疑问的手段
        9.2.2 疑问句的疑问域
    9.3 祈使句
    9.4 感叹句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如何“读准”药材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与阅读策略的区别——以《静夜思》的教学为例[J]. 王龙祥,代顺丽. 语文建设, 2021(16)
  • [2]白族高寒山区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云龙县关坪乡胜利村为例[D]. 杨继苹.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1
  • [3]中美两国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以中国人教版和美国Go Math版为例[D]. 敬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4]小学语文教师教科书使用水平与策略研究[D]. 李林曼.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5]义务教育阶段多音字教学研究[D]. 朱玉莹. 贵州师范大学, 2020(12)
  • [6]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 ——以J小学为例[D]. 席梦珂. 山西大学, 2020(01)
  • [7]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材中的区域词调查与分析[D]. 鉴丽红. 华侨大学, 2019(01)
  • [8]白云深处[J]. 文美鲜. 民族文学, 2019(05)
  • [9]汉语成语误用的多维考察[D]. 高利娟. 辽宁大学, 2019(01)
  • [10]西双版纳傣泐语参考语法[D]. 岩温罕.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如何“准确阅读”药材信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