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基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

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基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

一、淋巴细胞分离液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一同[1](2021)在《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恶性腹水是晚期结肠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是临床治疗的难点。西医目前主要采用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全身化疗或联合腹腔灌注化疗等方法,但恶性腹水患者多为肿瘤晚期,经过多程放、化疗治疗,体质较差,再次化疗的敏感性及耐受性降低,且恶性腹水多为血性,无法大量置管引流,使腹胀、喘憋等症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因此需探索更为温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中药腹腔灌注,可避免口服汤药引起的胃肠不适,副反应小,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恶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本团队致力于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研究多年,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有一定的疗效,庄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治疗恶性浆膜腔积液,有效率为66.42%;杨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腔内灌注对于恶性胸水有效率为60.00%;袁等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对于消化系统肿瘤来源恶性腹水有效率为75.4%,疗效更好,但前期研究对于不同癌种患者分层后病例数较少,未进行具体分层讨论。恶性腹水的生成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本团队前期基础研究发现华蟾素注射液能够降低恶性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使腹水颜色变浅,推测华蟾素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干预恶性腹水的生成。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是近年来提出的全新肿瘤血管新生模式,可能与传统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共同促进恶性腹水的生成。既往多数研究关注在华蟾素对内皮细胞参与的肿瘤血管新生的影响,鲜有研究探究华蟾素对VM形成的影响。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明确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对于结肠癌这一单一病种来源的恶性腹水的疗效及该治疗方法对应的优效人群特征,以期为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提供更为个体化的临床指导。实验部分:由临床现象探索内在机制。以VM为新切入点,通过体内、体外实验观察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VM形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从而更为全面地从肿瘤血管新生角度阐述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采用单臂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行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患者临床资料,从腹水量控制率、腹水质改善率、KPS评分改善情况及患者生存期方面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评价安全性。进一步对比不同因素(如肿瘤原发病特点、转移情况、整体及局部中医辨证分型、合并全身治疗等)对疗效的影响,从中筛选优效病例,总结优效人群特征。实验部分:(1)采用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法建立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观察造模前后及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前后裸鼠一般体征、体重、腹围、腹水量、腹水红细胞数量及腹腔转移瘤瘤重等。(2)采用CoCl2化学诱导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缺氧模型;采用CCK-8实验、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3)采用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通过PAS-CD31组织化学与免疫组化双染法显示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VM的形成;显微镜下计数VM形成数目,观察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内、体外VM形成的影响。(4)采用RT-qPCR、Western-blot实验检测缺氧微环境及华蟾素注射液对结肠癌 HCT116 细胞 VM 形成相关靶点 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临床部分:(1)腹水量疗效评价:研究共纳入135例患者。灌注后腹围较灌注前显着减小(P<0.01);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56例,合计有效83例,无效52例,总有效率61.5%。(2)腹水质疗效评价:灌注后腹水红细胞数、腹水肿瘤标记物、腹水乳酸脱氢酶水平较灌注前显着下降(P<0.01);腹水红细胞较治疗前下降≥25%者94例,总有效率74.0%;腹水肿瘤标记物较灌注前下降≥25%者70例,总有效率55.1%,其中CEA、CA199、CA724水平下降显着,铁蛋白水平较灌注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乳酸脱氢酶较治疗前下降≥25%者50例,总有效率39.4%。(3)KPS评分疗效评价:灌注后KPS评分较灌注前显着提高(P<0.01);较治疗前提高者41例,较治疗前稳定者82例,较治疗前减少者12例。(4)生存情况疗效评价:纳入患者截至末次随访,仍存活者2例,腹水生存期为1~31个月,平均腹水生存期5.66±4.59个月,中位腹水生存期4.00个月;腹水1年生存率为9.6%,2年生存率为3.7%,未见大于3年生存者。(5)安全性评价:出现不良反应者27例,占比20.0%,主要不良反应为腹痛(10例)、发热(11例)、恶心呕吐(3例)、腹泻(3例),多可耐受或对症治疗后可较快缓解,为1级轻度不良反应。未见由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肝、肾功能异常及心电图改变,未见腹腔感染、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安全性良好。(6)短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对于男性、有饮酒史、左半结肠、灌注前血液NLR≤2.81、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血性腹水、全身辨证含瘀毒证,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量控制方面疗效更好,其中结肠癌位置、腹水性质、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是影响腹水量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对于有饮酒史、无肝转移、有腹腔淋巴结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患者的腹水颜色改善方面疗效更好,其中肝转移、胆红素升高、腹水性质、局部辨证为影响腹水颜色改善率的独立预后因素。(7)长期疗效优效人群特征分析:有家族史、左半结肠、无肝转移、无脑转移、转移部位≤2个、灌注前无血中乳酸脱氢酶升高、初诊即诊断恶性腹水、全身辨证非肝肾阴虚证、无不良反应及腹水量得到控制的患者腹水生存期更长,但与外部研究结果对比生存期未见明显延长。实验部分:(1)结肠癌HCT116细胞腹腔+脾脏原位接种可建立较为稳定的BALB/C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模型;Matrigel基质胶细胞三维培养可建立结肠癌HCT116细胞体外VM模型。(2)华蟾素注射液腹腔注射可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生成、降低腹水中红细胞数目,抑制结肠癌腹腔转移瘤的生成。(3)缺氧微环境可促进结肠癌HCT116细胞迁移、侵袭,增强体外VM的形成能力。(4)华蟾素注射液可逆转缺氧对HCT116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抑制其增殖、迁移、侵袭及体内、体外VM的形成。(5)缺氧微环境可上调HCT116细胞HIF-1α、VEGF、MMP2、MMP9、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华蟾素注射液干预后可抑制HIF-1α、VEGF、MMP2、VE-cadherinmRNA及蛋白表达,对MMP9 mRNA及蛋白未见显着影响。研究结论临床部分:(1)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可有效抑制结肠癌恶性腹水的产生,延缓病情进展,降低腹水中的红细胞数量,提高KPS评分,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良好;(2)左半结肠癌、无肝转移、无胆红素升高、血性腹水、局部辨证为湿热毒证及合并全身中医治疗的患者是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的优效人群,通过人群特征初步筛选后用药可提高临床疗效。实验研究: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可能与其逆转肿瘤缺氧微环境,下调HIF-1α、VEGF、MMP2、VE-cadher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结肠癌细胞体内、体外VM的形成,同时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腹腔侵袭有关。

王梦园[2](2021)在《流式免疫分型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浆膜腔积液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多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免疫分型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Hematologic malignancies,HM)并发浆膜腔积液中的诊断意义及预后价值,为早期诊断此类患者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手段。方法:收集本研究中心2017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合并浆膜腔积液的48例患者,所有患者浆膜腔积液均行FCM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FCM与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检出率,并对FCM异常免疫表型细胞所占比例与积液常规细胞分类及生化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比较FCM检测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采用Kaplan-Meier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此类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临床特征:48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6例,性别比2:1,中位年龄60(30~85)岁。其中有淋巴瘤24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白血病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例,淋巴增殖性疾病2例,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1例,原发性淀粉样变性1例。2、恶性浆膜腔积液检出率比较:在48例患者中,由FCM诊断恶性浆膜腔积液者为24例,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者仅4例,FCM对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脱落细胞学检查(P<0.001)。其中有24例患者同时行PET/CT检查,在这24例患者中,FCM 阳性者13例,PET/CT 阳性者8例,FCM与PET/CT两者对HM并发恶性浆膜腔积液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但两者一致性较好,Kappa=0.432。3、FCM异常免疫表型细胞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48例患者浆膜腔积液异常免疫表型细胞比例与积液常规细胞分类及生化指标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但24例流式结果阳性患者浆膜腔积液异常免疫表型细胞比例与积液常规细胞分类及生化指标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4、生存分析:中位随访19.5(1~47)个月,随访结束时26例(54%)患者死亡,22例(46%)患者存活。流式阴性组患者自出现浆膜腔积液至随访结束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较流式阳性组患者显着延长(P=0.035),但二者自确诊至随访结束的OS无显着差异(P=0.098)。无论流式结果如何,积液消失患者自出现浆膜腔积液至随访结束的OS显着优于积液未消失患者(P<0.05)。5、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积液是否消失(P=0.015)、FCM结果(P=0.048)、血小板计数(P=0.006)及肌酐水平(P=0.020)影响患者自出现浆膜腔积液至随访结束的OS,但FCM结果并不影响患者自确诊至随访结束的OS。多因素分析显示,无论是自出现浆膜腔积液还是自确诊时至随访结束,积液是否消失均是影响此类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1、流式免疫分型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恶性浆膜腔积液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脱落细胞学及PET/CT检查,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客观的进行细胞鉴定和分析,可将其作为常规浆膜腔积液检查的必要联合检查项目。2、流式免疫分型结果仅影响患者自出现浆膜腔积液至随访结束的生存时间,但对自确诊至随访结束的生存时间影响不显着。3、积液是否消失、FCM结果、血小板计数及肌酐水平是影响患者自出现浆膜腔积液至随访结束的危险因素,浆膜腔积液是否消失是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将其作为主要治疗目标。

陈刚[3](2021)在《发热伴肺部阴影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PCT、细胞分类的意义》文中提出[目 的]分析以发热伴肺部阴影为表现患者的具体病因及影像学特点,并且检测所有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支气管镜检查当天血清中的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以及BALF中细胞分类,探究BALF及血清中IL-6、PCT,BALF细胞分类对于发热伴肺部阴影不同疾病的鉴别意义,同时比较BALF检测对发热伴肺部阴影不同疾病的鉴别较血清检测是否有优势。[方 法]选取2019年1 1月-2020年1 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病区以发热并且胸部CT提示肺部阴影住院,同时能够配合完成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99例,排除数据资料不全病例8例,治疗中途离院患者3例,剩余病例88例,通过临床、检验、影像、病理相结合的方法,最终明确诊断78例,未能明确诊断者10例,于行支气管镜检查当天检测所有研究对象BALF及血清中的IL-6、PCT水平,BALF中细胞学分类(包括淋巴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巨噬细胞百分比)。本实验首先对发热伴肺部阴影这一类病人的病因及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比较不同疾病患者血清及BALF中的IL-6、PCT水平以及BALF中的细胞分类百分比是否存在差异(本部分并不纳入单组病例数较少及病因不明的疾病),通过ROC曲线分析上述指标鉴别不同疾病的能力。[结 果]1.发热伴肺部阴影可以由多种因素导致,分为感染性疾病(占54.55%)、非感染性疾病(占34.09%)、病因不明的疾病(占11.36%)。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癌、结缔组织疾病、肺栓塞。影像表现有实变影、结节影、间质性改变、磨玻璃影、团块影、实变+结节影,同时还可伴有胸腔积液、空洞。2.发热伴肺部阴影感染性疾病组BALF中的IL-6、PCT水平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ALF中的细胞分类及血清IL-6、PCT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发热伴肺部阴影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肺炎组BALF及血清中的IL-6、PCT水平以及BALF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于肺结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中的淋巴细胞百分比、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巨噬细胞百分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发热伴肺部阴影非感染性疾病中,肺癌组BALF及血清中的IL-6水平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及BALF中PCT水平以及BALF中细胞分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BALF中IL-6、PCT对发热伴肺部阴影感染性病因与非感染性病因鉴别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3.805pg/ml、0.0825ng/ml,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701,IL-6、PCT的敏感性分别为76.1%、60.9%,特异性分别为63.3%、80%。6.BALF中IL-6、P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鉴别发热伴肺部阴影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19.165pg/ml、0.087ng/ml、4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6、0.787、0.724,三者的敏感性分别为40.7%、81.5%、77.8%,特异性分别为94.7%、78.9%、63.2%,血清中IL-6、PCT鉴别发热伴肺部阴影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3 5.42pg/ml、0.075ng/mI,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2、0.771,两者的敏感性分别为48.1%74.1%,特异性分别为94.7%、78.9%。[结 论]1、发热伴肺部阴影可以由感染性疾病(占54.55%)、非感染性疾病(占34.09%)、病因不明的疾病(占11.36%)导致,各疾病影像学表现复杂,临床中应加以甄别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2、BALF中IL-6、PCT的检测对于甄别发热伴肺部阴影感染性病因与非感染性病因有一定作用。3、BALF中PCT检测对于鉴别以发热伴肺部阴影为表现的细菌性肺炎与肺结核能力最优,其次为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鉴别能力偏低。4、发热伴肺部阴影的病因识别中BALF检测较血清检测具有优势。5、IL-6具有鉴别非感染性疾病中肺癌与肺良性疾病的能力。

马润瑶,杨正亮[4](2020)在《胸腹水组合分析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胸腹水性质鉴别中的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胸腹水组合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和血清葡萄糖联合检测对胸腹水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8例胸腹水患者血清CEA、CA125、CA199,血糖、胸腹水脱落细胞,胸腹水CEA、CA125、CA199,胸腹水LDH、ADA、糖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和对胸腹水异常指标检出率的差异。结果:根据临床B超、CT、组织病理等结果将208例患者分为良性胸腹水组152例和恶性胸腹水组56例。脱落细胞学检查见癌细胞42例,检出率为75%;恶性胸腹水组患者ADA和LDH值均高于良性胸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DA与LDH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独检测;血糖/胸腹水糖定量>1.0对鉴别恶性胸腹水有指导意义;血清中CA199、CA125、CEA的浓度均高于胸腹水中CA199、CA125、CEA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腹水脱落细胞学检查鉴别胸腹水性质的特异性高但灵敏度低,容易造成漏检,胸腹水组合分析结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血糖/胸腹水糖定量能有效提高胸腹水良恶性的鉴别率。

王潇[5](2020)在《尿BLCA-4、NMP22在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提出背景:尿路上皮癌(UC)是起源于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尿路上皮细胞的肿瘤,主要包括上尿路上皮细胞癌(UTUC)和膀胱癌(BC)。目前UC的诊断和监测方式主要依靠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膀胱镜检查和CT等常规影像学检查。尿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及常规影像学检查诊断准确性差,而膀胱镜检查成本高且患者依从性差,临床迫切需要一种合理无创检测UC的方法。基于尿液的生物标记物取材方便且无创,可帮助改善UC诊断。BLCA-4是一种核基质蛋白,在目前膀胱癌报道的标志物中具有最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在膀胱癌早期阶段即可表达。NMP22是FDA批准用于膀胱癌诊断的肿瘤标志物之一。UTUC与BC具有相同的细胞起源,两者在许多方面存在共同的特征,理论上膀胱癌肿瘤标志物可用于上尿路上皮癌的诊断,目前少有报道用于诊断UTUC的肿瘤标志物。本研究中,我们探讨了BLCA-4、NMP22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目的:讨论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核基质蛋白22(NMP22)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诊断中的意义,为早期无创检测尿路上皮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实验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共收集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诊疗的146例患者,其中尿路上皮癌组96名,包括初发性膀胱癌患者70名,上尿路上皮癌患者26名,阴性对照组50名,包括干扰疾病患者30名,健康人群20名。2.收集所有患者尿液标本50ml并分组编号,一组用于BLCA-4检测,另一组用于NMP22检测,另外收集尿路上皮癌患者和干扰疾病患者非晨尿尿液样本300ml,用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3.应用spss24.0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BLCA-4、NMP22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单独在UTUC和BC诊断的意义,应用卡方检验或费式确切概率发分析标志物与患者病理分级和分期间的关系。4.讨论标志物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在UC诊断中的价值。结果:1.BLCA-4、NMP22在UTUC组和BC组中表达均高于阴性对照组(B:P<0.001,P<0.001;N:P<0.001,P<0.001)。2.三种检测方法中BLCA-4具有最高的诊断准效能,在诊断尿路上皮癌方面,敏感性为88.54%,特异性为94%,ROC-AUC为0.932(95%CI:0.905~0.959)。3.BLCA-4、NMP22阳性率在尿路上皮癌不同病理分级和分期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4.BLCA-4联合尿脱落细胞检查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AUC为0.949(95%CI:0.905~0.994),敏感性为95.83%,特异性为94%,诊断准确率为95.21%。结论:BLCA-4和NMP22作为肿瘤标志物不仅在膀胱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上尿路上皮癌中也有潜在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尿路上皮癌早期无创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BLCA-4联合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检测具有较高的意义。

董晓波[6](2020)在《完全经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在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分析完全经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PTLNU)与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输尿管开口袖状切除术(RL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的疗效及安全性,进一步探讨两种术式的优劣,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泌尿外科2017年9月-2019年7月收治术后病理证实为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患者,按纳入及排除标准收入41例病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将其分为两组,PTLNU组21例,RLNU组20例。PTLNU组手术入径为经腹路径,输尿管膀胱开口行腹腔镜下袖状切除,RLNU组为经后腹腔路径,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理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异同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BMI、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等一般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PTLNU组与RLNU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留置导尿管时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留置引流管时间、镇痛药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短期肿瘤学结果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完全经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PTLNU)与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输尿管电切术(RLNU)相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住院时间短、留置导尿管时间短;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联合经尿道输尿管电切术(RLNU)术后排气早于完全经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PTLNU);两种术式在短期肿瘤学结果、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别。

李倩[7](2020)在《恶性胸水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胸水CTC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资料,并探讨应用循环肿瘤细胞的检测方法检测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第一部分研究筛选陕西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住院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第二部分研究另外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陕西省肿瘤医院的54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恶性肿瘤组即脱落细胞学检测或组织活检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33例;良性对照组即符合临床诊断为非恶性肿瘤相关疾病,或已经确诊的良性疾病合并胸腔积液患者,21例。两组均采集患者外周血及胸腔积液标本,使用CTCs检测法检测并比较肿瘤细胞含量。绘制CTCs检测的ROC曲线,评价CTCs检测法检测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的潜在应用价值。随访并记录3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信息,统计分析不同基线CTCs计数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差异,评价该项检测技术在预后预测方面的临床意义。结果:1.20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男116例,占56.0%;女91例,占44.0%;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8岁,患者平均年龄(61.16±12.55)岁。原发肿瘤,肺癌137例,占66.1%,其中腺癌98例、占47.34%,鳞癌16例、占7.73%,小细胞癌21例、占10.14%,未分化癌与腺鳞癌各1例,分别占0.48%;消化系统肿瘤27例,占13.04%;乳腺癌13例,占6.28%;生殖/泌尿系统肿瘤13例,占6.28%;淋巴瘤5例,占2.42%;纵隔原发肿瘤3例,占1.45%。2.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原发肿瘤与不同年龄、性别分布间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原发肿瘤以肺癌(84例,72.50%)、消化系统肿瘤(20例,17.20%)多见,女性则以肺癌(53例,58.20%)、乳腺癌(13例,14.30%)多见。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胸腔发生积液最多,88例,占42.5%;其次是左侧胸腔积液71例,占34.3%;双侧胸腔积液48例,占23.2%。3.恶性肿瘤患者的胸水治疗效果与年龄、性别、吸烟史、原发肿瘤、胸腔积液量(大量,中量,少量)、部位(左侧,右侧和双侧)、颜色(血性和非血性)、浑浊度(清亮和浑浊)、是否接受胸腔药物灌注和原发肿瘤的治疗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4.另一项进行CTCs检测的33例恶性肿瘤组患者中,平均年龄(60.303±12.045)岁,男18例,女15例;肺癌(17例)位于发病原因首位,其次是乳腺癌(6例)、淋巴瘤(3例)。5.恶性肿瘤组患者中,外周血CTCs及胸腔积液肿瘤细胞分别为[12.50(7.6500-20.2750)]个单位和[41.30(31.4750-94.8750)]个单位;良性对照组患者中,外周血CTCs及胸腔积液肿瘤细胞分别为[6.40(4.4750-8.1500)]个单位和[5.20(3.1250-19.4000)]个单位。统计发现,恶性肿瘤组患者中,外周血CTCs及胸腔积液肿瘤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肿瘤细胞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原发肿瘤、胸水外观与外周血CTCs及胸腔积液肿瘤细胞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CTCs的cut-off值为8.75个单位,AUC为0.784,约登指数0.584、灵敏度0.727、特异度0.857、准确度0.778。胸腔积液肿瘤细胞的cut-off值为26.50个单位时,AUC为0.900、约登指数0.801、灵敏度0.848、特异度0.952、准确度0.889。CTCs检测法对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7.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TCs及胸腔积液肿瘤细胞水平、原发肿瘤类型及胸水外观均与患者生存预后相关(P<0.05)。胸腔积液肿瘤细胞水平≥41.30个单位的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显着低于肿瘤细胞<41.30个单位的患者(9.2个月vs 18.4个月,P<0.05),外周血CTCs≥12.50个单位的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显着低于CTCs<12.50个单位的患者(8.8个月vs 19.0个月,P<0.05);恶性肿瘤合并血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着低于黄色胸腔积液患者(9.0个月vs 18.2个月,P<0.05);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显着低于其他类型肿瘤患者(8.0个月vs 17.2个月,P<0.05)。结论:1.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特征:好发于中老年肿瘤患者(3565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上以肺癌、消化系统肿瘤、乳腺癌、生殖/泌尿系统肿瘤多见;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原发肿瘤、胸腔积液量、发生部位、胸水外观、是否接受胸腔药物灌注及原发肿瘤的治疗间无统计学差异。2.FR阳性CTCs检测法对鉴别胸腔积液的良恶性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3.恶性肿瘤组患着中,外周血CTCs及胸腔积液中肿瘤细胞的水平越高,预后越差;CTCs水平对判断肿瘤患者生存预后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田浩[8](2020)在《基于iTRAQ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及MRM验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 TRAQ)分析-生物信息学-质谱多反应检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技术的联合策略,筛选并验证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low grade bladder urothelial carcinoma,LBUC)的特异性尿液差异蛋白;应用Meta分析整合其他科研小组获得的BUC尿液差异蛋白,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确定单一候选差异蛋白用于LBUC判别模型的应用标准并验证。方法分别收集健康志愿者和经病理检测确诊为LBUC患者的术前尿液标本,按比例混合后获得对照组(N组)和LBUC组(L组)的混合尿液标本各两例,采用i TRAQ技术对各组尿液标本进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找出两组间的尿液差异蛋白;经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和蛋白Pathway分析,挑选出与BUC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相关的差异蛋白。应用MRM技术在N组和L组尿液(每组各5例独立标本)中验证上述蛋白,最终获得可信的LBUC尿液差异蛋白。利用“膀胱癌”和“尿蛋白”等系列关键词检索在线中英文数据库,收集符合要求的与膀胱癌诊断检测相关的尿蛋白标志物,通过Meta分析,整合其他研究小组发现的BUC尿液差异蛋白,并结合本研究中筛选并验证获得的尿液差异蛋白,共同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搜索STRING数据库(主页:https://string-db.org/),对数据集中的所有蛋白进行蛋白相互作用分析,进一步选择某单一蛋白作为候选差异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其在L组(48例)和N组(36例)尿液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其对LBUC判别诊断的最佳工作点(optimal operating point,OPP),计算相应的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1应用i TRAQ技术共鉴定出1842个蛋白。与对照组比较,LBUC组有145个蛋白表达变化大于1.2倍,包括表达上调的蛋白41个,表达下调的蛋白104个。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蛋白主要与细胞增殖、信号传导、代谢等多方面功能有关。2在表达差异大于1.5倍的67个备选尿液蛋白中,选择16个备选差异蛋白进行MRM验证,成功检测到其中的11个差异蛋白,其中4种蛋白包括α1-抗胰蛋白酶(alpha-1-antitrypsin,A1AT)、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α2-巨球蛋白(alpha-2-macroglobulin,A2MG or A2M)、载脂蛋白A-IV(Apolipoprotein A-IV,APOA4)在LBUC组中表达上调,7种蛋白包括磷脂酶D3(Phospholipase D3,PLD3)、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2(mannose 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2,MASP2)、4F2细胞表面抗原重链(cellsurface antigen heavy chain,4F2)、腓骨蛋白2(fibulin 2,FBLN2)、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黑色素瘤抑制活性蛋白3(melanoma inhibitory activity member 3,MIA3)和磷酸组氨酸磷酸酶(phosphohistidine phosphatase 14k Da,PHP14)在LBUC组中表达下调。3应用Meta分析整合国内外已发现的BUC尿液差异蛋白,获得了3种尿液差异蛋白,包括A1AT、血管生成素(angiogenin,ANG)和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APOA1),与本研究中筛选及验证的11种尿液差异蛋白共同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共13个尿液差异蛋白。4采用ELISA检测尿液中APOE的表达并根据结果绘制ROC曲线后,发现以0.45 pg/ml作为临界点,可将LBUC患者与健康对照组进行较好的区分,灵敏度为81.25%,特异度为88.9%。结论1应用i TRAQ-生物信息学-MRM技术筛选及验证了11种LBUC尿液差异蛋白。2应用Meta分析整合国内外已发现的BUC尿液差异蛋白获得了3种尿液差异蛋白,共同构建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包括A1AT、APOE、A2MG、APOA4、ANG、APOA1、PLD3、MASP2、4F2、FBLN2、SDF1、MIA3和PHP14,共13个尿液差异蛋白。3尿液差异蛋白APOE在LBUC诊断中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图14幅;表17个;参123篇。

余炳峰[9](2020)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NOSES术的细菌学及肿瘤学的评价》文中提出目的:探究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经肛门途径)结直肠癌根治术(Lapar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by NOSES,La-NOSES)是否会提高肠道细菌异位腹腔引起腹腔感染(postoperative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PIAI)和肿瘤细胞异位盆腹腔造成种植转移的风险,以及该术式对患者机体炎症、免疫应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三科43例常规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Conventional laparoscopic-assisted radical operation for colorectal cancer,CLA)和26例腹腔镜经自然腔道取标本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对两组(La-NOSES组和CLA组)患者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围术期参数、细菌学结果、肿瘤学结果,以及炎性、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肿瘤学结果通过对术后腹腔冲洗液进行脱落细胞学检测(Enfoliative cytology,EC)及流式细胞学DNA倍体(Flow-cytometry-DNA,FCM-DNA)分析来评估;细菌学结果通过对术后腹腔冲洗液进行一般细菌及厌氧菌培养来评估;炎性指标通过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液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来评估。免疫学指标通过测量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液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来评估。结果:26例腹腔镜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结果7例阳性,阳性率为26.92%;43例常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腹腔冲洗液细菌培养结果10例阳性,阳性率为23.2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腹腔冲洗液EC检测及FCM-DNA分析,阳性率均为0。La-NOSES组术后第二天CRP、PCT水平均明显高于CLA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NOSES组术后第二天CD3、CD4/CD8均高于CLA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未提高患者肠道细菌异位腹腔引起腹腔污染和肿瘤细胞游离异位腹腔引起腹腔肿瘤细胞种植的风险。腹腔镜下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可能引起患者术后短期较高的炎症应激反应,但最终转归伴随术后治疗,炎症应激逐渐降低甚至恢复至正常状态。腹腔镜下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系统影响较小,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可能,促进患者康复。早期细菌学、肿瘤学,及炎症、免疫检测结果表明,腹腔镜NOSES结直肠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曹依静[10](2020)在《IL-27、YKL-40和IP-10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白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人软骨糖蛋白39(Human Cartilage Glycoprotein 39,YKL-40)和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nterferon-gamma 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在结核性胸腔积液(Tuberculosis Pleural Effusion,TPE)与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确诊为TPE与MPE的患者。在治疗前采集血液和胸水。IL-27、IP-10、YKL-40水平的测定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IL-27、IP-10、YKL-40的敏感性、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等指标评价其对TPE与MPE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0例成年患者。分为TPE组50人,MPE组50人。1.从性别分布来看:TPE组男性比例(76.0%)较MPE组(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年龄分布看:TPE组年龄(38.58±14.97岁)较MPE组(52.80±7.74岁)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生化检查中:TPE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29.63±6.72U/L)高于MPE组(16.52±4.47U/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在胸水肿瘤标志物及酶学检查中:TPE组患者胸水CEA水平为3.94(1.49,26.09)ug/L低于MPE组的72.02(18.3,90.89)u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E组胸水ADA水平为46.93(24.21,62.76)U/L高于MPE组的21.49(14.7,28.71)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EA、ADA、CEA+ADA的灵敏度为60%、58%、82%,特异度为100%、96%、92%,AUC为0.856、0.8170、0.944。4.在胸水细胞因子中:TPE组胸水中IP-10、IL-27为3739.67±1128.09pg/ml和1869.19±597.58pg/ml,明显高于MPE组平均水平1911.68±527.13pg/ml和625.94±169.73pg/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PE组YKL-40的水平2366.19±224.07pg/ml低于MPE组2512.78±190.24pg/m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胸水细胞因子的诊断价值:单独检测时,胸水IP-10、IL-27、YKL-40的灵敏度为90%、86%、76%,特异度为68%、92%、62%,AUC为0.839、0.956、0.722。在联合检测中,IP-10+IL-27、IP-10+YKL-40、IL-27+YKL-40、IP-10+IL-27+YKL-40的灵敏度为94%、92%、84%、96%,特异度为96%、68%、92%、98%,AUC为0.988、0.844、0.960、0.990。结论:1.胸水IP-10、IL-27、YKL-40水平在TPE组和MPE组有差异,提示其可作为鉴别TPE与MPE的检查指标。2.胸水IL-27、IP-10、YKL-40单独检测时,胸水IL-27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联合检测时,IP-10+IL-27+YKL-40最有助于鉴别TPE与MPE。

二、淋巴细胞分离液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淋巴细胞分离液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恶性腹水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恶性腹水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恶性腹水的形成机制
        1.2 恶性腹水的西医诊断
        1.3 恶性腹水的西医治疗
        2. 恶性腹水的中医研究进展
        2.1 恶性腹水的中医病因病机
        2.2 恶性腹水的中医辨证
        2.3 恶性腹水的中医治疗
        3.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血管生成拟态(VM)在结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1. 结肠癌VM的发现及生物学特性
        2. VM的形成机制
        2.1 肿瘤缺氧微环境与VM
        2.2 肿瘤干细胞与VM
        2.3 上皮间质转化与VM
        2.4 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与VM
        2.5 VM形成相关信号通路
        3. VM与结肠癌不良预后的相关性
        4. VM与结肠癌的治疗
        5.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1. 肿瘤血管生成的病理机制
        2. 华蟾素注射液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
        3. 华蟾素注射液干预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
        3.1 VEGF/VEGFR通路抑制作用
        3.2 MMPs/TIMPs通路抑制作用
        3.3 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凋亡作用
        3.4 其他潜在靶点
        4. 结语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华蟾素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疗效评价及优效人群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1.2 研究对象
        1.3 病例筛选方法
        1.4 治疗方法
        1.5 提取指标
        1.6 疗效评价
        1.7 安全性评价
        1.8 统计方法
        1.9 技术路线图
    2. 研究结果
        2.1 总体资料分析
        2.2 疗效评价
        2.3 安全性评价
        2.4 优效人群特征筛选
    3. 讨论
        3.1 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治疗现状
        3.2 优效人群研究的必要性
        3.3 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恶性腹水的潜在机制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基于血管生成拟态(VM)研究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血性腹水的机制
    实验一: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裸鼠结肠癌血性腹水生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华蟾素注射液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华蟾素注射液体内、体外抑制结肠癌细胞VM形成的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华蟾素注射液抑制结肠癌VM形成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创新性
    3. 不足与展望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2)流式免疫分型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浆膜腔积液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前言
第2章 流式免疫分型与其他实验室检查方法对HM并发恶性浆膜腔积液检出率的比较
    2.1.病例收集
        2.1.1.病例纳入标准
        2.1.2.病例排除标准
        2.1.3.检测指标结果的收集
    2.2.材料与方法
        2.2.1.流式细胞术
        2.2.2.细胞形态学检查
        2.2.3.~(18)F-FDG PET/CT检查
    2.3.统计学处理
    2.4.结果
        2.4.1.基本临床资料
        2.4.2.浆膜腔积液部位及性质
        2.4.3.FCM与脱落细胞学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检出率比较
        2.4.4.FCM与PET/CT对恶性浆膜腔积液检出率比较
        2.4.5.FCM检测的异常免疫表型细胞所占比例与实验室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第3章 流式免疫分型在HM并发浆膜腔积液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3.1.病例收集
    3.2.材料与方法
    3.3.随访
    3.4.统计学处理
    3.5.结果
        3.5.1.基本临床资料
        3.5.2.不同FCM结果的患者生存分析比较
        3.5.3.不同FCM结果及积液是否消失的患者生存分析比较
        3.5.4.不同FCM结果及积液出现时间的患者生存分析比较
        3.5.5.预后因素分析
第4章 讨论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发热伴肺部阴影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PCT、细胞分类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相关检测在肺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胸腹水组合分析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胸腹水性质鉴别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仪器与试剂
    1.3 检测方法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5)尿BLCA-4、NMP22在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临床样本的排除标准
    2.3 尿液标本的收集与处理
    2.4 主要试剂、仪器和器材
    2.5 实验步骤
    2.6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BLCA-4、NMP22 在尿路上皮癌组和阴性对照组间的表达水平的比较
    3.2 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尿路上皮癌组及阴性对照组之间的表达
    3.3 肿瘤标志物ROC曲线的意义
    3.4 肿瘤标志物、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与尿路上皮癌不同病理分期和分级的关系
    3.5 三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尿路上皮癌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4.1 尿路上皮癌的研究现状
    4.2 膀胱癌特异性核基质蛋白-4(BLCA-4)
    4.3 核基质蛋白22(NMP22)
    4.4 尿脱落细胞检查(Urine cytology)
    4.5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4.6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或缩略词表
致谢

(6)完全经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在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概述
    2.2 临床背景
        2.2.1 流行病学
        2.2.2 分级分期
        2.2.3 UTUC与 UCB的异同
    2.3 临床诊疗
        2.3.1 诊断
        2.3.1.1 细胞学检查
        2.3.1.2 静脉肾盂造影和逆行肾盂造影
        2.3.1.3 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造影
        2.3.1.4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尿路造影
        2.3.1.5 内镜诊断技术
        2.3.2 治疗
        2.3.2.1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
        2.3.2.2 保肾手术
        2.3.2.3 膀胱灌注
        2.3.2.4 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
        2.3.2.5 靶向治疗
    2.4 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纳入标准
        3.1.2 排除标准
    3.2 研究方法
        3.2.1 围手术期管理
        3.2.2 手术方法(以右侧为例)
        3.2.2.1 PTLNU组
        3.2.2.2 RLNU组
    3.3 随访
    3.4 观察指标
    3.5 统计方法
第4章 结果
第5章 讨论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获得科研成果
致谢

(7)恶性胸水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胸水CTC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恶性胸腔积液的研究
    2 CTCs的研究
        2.1 CTCs的概述
        2.2 CTCs的分子学背景
        2.3 CTCs的富集与检测
        2.4 FR阳性CTCs的研究
    3 CTCs的临床应用
        3.1 肺癌
        3.2 乳腺癌
        3.3 结肠癌
        3.4 前列腺癌
第一部分 207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分析
        3.2 MPE原发肿瘤与年龄分布的关系
        3.3 MPE原发肿瘤与性别分布的关系
        3.4 恶性胸腔积液疗效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4 讨论
第二部分 FR阳性CTCs的检测
    1 研究对象
        1.1 实验设备
        1.2 实验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FR阳性CTCs的富集与鉴定
        2.2 荧光定量PCR检测
    3 结果
        3.1 恶性肿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
        3.2 FR阳性CTCs的表达水平
        3.3 FR阳性CTCs的水平与临床特征间的关系
        3.4 FR阳性CTCs检测的ROC曲线分析
        3.5 FR阳性CTCs水平对预后的影响
    4 讨论
        4.1 FR阳性CTCs的水平
        4.2 FR阳性CTCs检测的ROC曲线分析
        4.3 FR阳性CTCs的水平与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基于iTRAQ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及MRM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应用iTRAQ-生物信息学-MRM技术筛选及验证LBUC尿液差异蛋白
    1.1 材料与方法
        1.1.1 实验材料
        1.1.2 实验方法
    1.2 结果
        1.2.1 应用iTRAQ技术筛选LBUC尿液差异蛋白
        1.2.2 LBUC尿液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2.3 备选尿液差异蛋白的MRM验证
    1.3 讨论
        1.3.1 采用iTRAQ技术筛选与LBUC有关的尿液差异蛋白标志物
        1.3.2 生物信息学分析在膀胱癌尿液标志物鉴定中的作用
        1.3.3 采用MRM技术验证iTRAQ技术筛选获得的LBUC尿液差异蛋白
        1.3.4 尿液差异蛋白在LBUC诊断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BUC尿液判别模型的初步探索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2.1 膀胱癌尿液蛋白标志物的Meta分析
        2.2.2 BUC尿液差异蛋白数据集的构建及PPI分析
        2.2.3 ELISA定量检测APOE在尿液中的含量
        2.2.4 APOE诊断LBUC的正确性评价
    2.3 讨论
        2.3.1 尿液差异蛋白对于膀胱癌诊断的Meta分析
        2.3.2 应用Meta分析获得的差异蛋白与BUC的潜在关系
        2.3.3 APOE作为LBUC临床诊断指标的评价
        2.3.4 BUC判别模型的初步探索
    2.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3章 综述 膀胱尿路上皮癌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3.1 膀胱癌流行病学特点
    3.2 BUC的诊断
        3.2.1 BUC的影像学检查
        3.2.2 BUC的化学标记物检查
    3.3 BUC的治疗
        3.3.1 BUC的手术治疗
        3.3.2 BUC的非手术治疗
    3.4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9)腹腔镜下结直肠癌NOSES术的细菌学及肿瘤学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信息
    2.主要实验试剂和检测仪器以及手术设备、手术耗材
        2.1 主要实验试剂及检测仪器
        2.2 主要手术设备及耗材
    3.围术期管理
        3.1 术前处理
        3.2 主要手术步骤
        3.3 术中抗生素使用及补液量
        3.4 术后处理
    4.标本采集
        4.1 术中腹腔冲洗液标本收集
        4.2 术前、术后血液标本收集
    5.康复出院标准
    6.观察指标及检测方式
        6.1 腹腔冲洗液细菌学培养及检测阳性率
        6.2 腹腔冲洗液肿瘤学检测及检测阳性率
        6.3 术前、术后炎性指标及免疫指标检测
    7.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10)IL-27、YKL-40和IP-10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2.3 实验分组
    2.4 研究方法及内容
    2.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四、淋巴细胞分离液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蟾素注射液治疗结肠癌腹水的优效人群分析及对VM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一同.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流式免疫分型在恶性血液病并发浆膜腔积液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D]. 王梦园. 扬州大学, 2021
  • [3]发热伴肺部阴影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6、PCT、细胞分类的意义[D]. 陈刚. 昆明医科大学, 2021(01)
  • [4]胸腹水组合分析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胸腹水性质鉴别中的价值[J]. 马润瑶,杨正亮.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2020(06)
  • [5]尿BLCA-4、NMP22在尿路上皮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王潇. 青岛大学, 2020(01)
  • [6]完全经腹腹腔镜肾输尿管切除术在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中的临床应用[D]. 董晓波. 吉林大学, 2020(08)
  • [7]恶性胸水的临床特征分析及胸水CTC检测的临床意义研究[D]. 李倩. 西安医学院, 2020(08)
  • [8]基于iTRAQ的低级别膀胱尿路上皮癌蛋白质组标志物定量表达谱分析及MRM验证[D]. 田浩.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2)
  • [9]腹腔镜下结直肠癌NOSES术的细菌学及肿瘤学的评价[D]. 余炳峰.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10]IL-27、YKL-40和IP-10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D]. 曹依静.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淋巴细胞分离培养基在脱落细胞学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