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腺叶蔷薇果实化学成分的HPLC-MS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陶铸[1](2019)在《银杏中抗气道炎症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十年来,典型的气道炎症疾病如慢性肺阻塞(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哮喘和肺纤维化的患病率急剧上升。常用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等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因此,开发具有一定疗效且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草药或功能食品,将是一条有效的防治呼吸道炎症的途径。本文对具有平喘止咳效果的中草药进行筛选,最终聚焦于银杏。在中国古代,银杏(Ginkgo biloba)的叶和种子就有用于治疗喘咳的记载。其中,《本草纲目》记载,银杏叶主治温肺益气,定喘咳;《中国药典》中记载,银杏敛肺平喘,用于治疗肺虚咳喘等症状,归心、肺经。但现代研究有关银杏对气道炎症作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银杏治疗气道疾病的效果及其物质基础,并阐明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首先,比较不同的银杏提取物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小鼠的抗气道炎症的效果,再利用HPLC-MS和虚拟筛选技术寻找银杏中潜在的抗气道炎症活性成分;研究探讨了银杏中活性成分如何作用于气道炎症的相关靶点,阐明了活性成分对气道炎症中相关通路的影响;其次,对有效提取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价,最后对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卵清蛋白致敏小鼠,造模后小鼠各炎症因子指标大幅度上升。观察不同银杏提取物(银杏叶乙醇提取物,银杏果乙醇提取物,标准银杏叶提取物,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银杏黄酮提取物以及银杏内酯提取物)对气道炎症模型小鼠的效果。以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炎症因子等为参考指标,结果表明,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明显降低BALF中炎症因子的浓度,在各类提取物中效果最佳。(2)采用HPLC-MS分析发现,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白果黄素、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和紫杉双黄酮这四种银杏双黄酮。动物试验显示:除去银杏双黄酮后,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气道炎症活性明显下降,说明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抗气道炎症的活性成分主要为银杏双黄酮。利用Pharm Mapper预测四种银杏双黄酮在人体内对肺部疾病的潜在作用靶点,发现其可能的作用靶点主要为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 elastase,HNE)。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是一种强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剂,能导致炎症细胞在肺部募集与浸润,同时引起气道黏液蛋白的高表达,在气道炎症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Auto Dock进行虚拟对接,结果显示,银杏黄素与HNE自由结合能为-6.69 kcal/mol,目前唯一上市的HNE抑制剂西维来司钠为-5.36 kcal/mol。虚拟筛选结果表明,银杏双黄酮是一种良好的HNE抑制剂。进一步利用荧光色谱和圆二色谱对银杏黄素在体外抑制HNE的活性进行评价,银杏黄素与HNE结合后能导致HNE蛋白荧光淬灭,其IC50为40.8 nmol/L。圆二色谱观测到银杏黄素与HNE蛋白结合后HNE的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以上实验表明,银杏双黄酮在体外具有抑制HNE的生理活性。(3)采用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对银杏双黄酮抗气道炎症机理进行研究,发现银杏双黄酮能减少由HNE导致的A549细胞中黏液蛋白5AC(Mucin 5AC,MUC5AC)基因的高表达,能抑制HNE处理A549细胞后p38与Akt通路的磷酸化,从而抑制IL-8m RNA的表达。对银杏双黄酮进行纯化,以卵清蛋白致敏小鼠为模型进行灌胃试验。结果显示,随着银杏双黄酮灌胃剂量增加,与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相关的指标IL-8、黏液蛋白(MUC5AC)的表达以及中性粒细胞数目均减少。以上结果表明,银杏双黄酮能抑制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的活性,使气道黏液蛋白分泌减少、炎症因子IL-8降低,从而减轻肺部炎症细胞浸润,达到抑制气道炎症的效果。(4)对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安全性评价(50 mg/kg·bw;500 mg/kg·bw;2000 mg/kg·bw),发现小鼠肝肾相关的指标均正常,LD50大于2000 mg/kg,表明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未发现急性毒性。(5)对标准银杏叶提取物(EGB761)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发现银杏双黄酮成分在EGB761中被完全剔除,这也解释了中医古籍记载银杏有止咳平喘功效而现代文献却很少报道EGB761具有抗气道炎症作用的原因。因此,本文研发了一条全新的银杏资源高值化利用技术及工艺,该技术在不改变原有标准银杏提取物(EGB761)提取工艺的同时,还能同步提取得到高含量的银杏双黄酮提取物,四种银杏总双黄酮含量为87.31%,总双黄酮的收率为56.92%。综上,本文主要研究发现了银杏中抗气道炎症的活性成分,并阐明其作用机制,同时,还研发了活性成分的制备工艺,为后续进行银杏资源高值化利用,开发防治气道炎症的功能食品和药品提供了重要理论和实验依据。
耿伟,季晓娟,艾尼娃尔·艾克木,杨梅英[2](2016)在《维吾尔药腺果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测定维吾尔药腺果蔷薇根、茎、叶和果实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比色法测定腺果蔷薇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60%,用量为药物重量的14倍,加热回流2h,2次。以芦丁为对照品求得线性方程为:Y=0.5281X-0.0149(r=0.9998),线性范围为0.21.2mg/m L。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含量测定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作为腺果蔷薇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
崔培珅[3](2013)在《大黄蒽醌ESI-ITMSn质谱行为的量子化学辅助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质谱技术因其强大的鉴别能力,已成为分析学科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在中药的质谱解析过程中,如何从海量的数据中提取有效数据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并总结裂解规律仍然是当今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确定各离子碎片的稳定构型,解释了分子与离子、离子与离子在质谱中的裂解机理,获得了化合物的裂解方式,总结了同类物质的裂解规律。采用电喷雾离子阱多级质谱技术(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rip,ESI-ITMSn),负离子模式下,采用手动提取离子方式,分别获取5种中药蒽醌类物质(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的一级总离子流图和多级质谱图,对各蒽醌类化合物分子的碰撞诱导解离质谱(Collision inductive dissociationmass spectrum,CIDMS)进行分析,初判各离子碎片的结构。用半经验量子化学计算AM1方法,获得所有蒽醌类化合物分子及碎片离子的初始几何构型,然后依据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3LYP/6-31G(d)水平下,对蒽醌类化合物的各级质谱碎片离子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频率计算,对所有离子的前线分子轨道、电荷密度、电荷变化进行分析以及ROB3LYP/6-31G(+)(2d,2p)水平下各碎片离子的键断裂能计算,推断了各碎片离子的稳定结构,确定了断裂位点,获得了裂解途径。结果表明:5种蒽醌类化合物在离子阱电喷雾质谱中均易离子化,裂解过程中主要发生脱氢、脱CO、脱CO2等反应。(1)脱氢。5种蒽醌类化合物的母核均有3个环,其中A环、C环上均连有酚羟基,大黄酸C环上连有羧基,在离子化过程中均具有较高的活性。经能量计算显示,除大黄酸12位上的羧基极易脱去氢外,其余四种化合物的离子化均发生在C环上的14位,使整个体系呈负离子状态,且C环的电荷发生离域性变化,14位上的C-O变成C=O。经几何结构优化结果显示,形成准分子离子后三环均在同一平面,并且各取代基团均处于自由伸展状态。(2)脱CO。该5种化合物在裂解过程中均发生了中性CO小分子丢失,有的甚至发生连续CO丢失的现象。经分析发现,各化合物首次发生CO丢失的反应位点均在B环的10位上,因此位点裂解所需要的能量最小,键长、电荷变化最大,相应的C、O原子自旋密度较大,占有前沿分子轨道的比例较多。同方法分析,后续脱羰基缩环丢失CO小分子主要发生在C环的14位,再次发生在A环的6位上,最后7位上的CO丢失。(3)脱CO2。根据质谱实验数据分析,丢失质量数为44的基团,显然为CO2。对离子碎片结构分析具有邻位羟基结构易以CO2的形式脱去,与此同时不具有此结构的离子碎片,丢失CO2均是先14位上失去O原子6位上再失去CO形成的。综上所述,运用量子化学方法不仅有效地解释了蒽醌类物质在质谱中的裂解行为和规律,还为其它化合物裂解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周先明,吕美红[4](2011)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齐墩果酸 熊果酸含量的应用进展》文中提出齐墩果酸与熊果酸是一对同分异构体,均为五环三萜类化合物,不同之处仅仅是E环上的一个甲基的位置不同,熊果酸是齐墩果酸C20位上的一个甲基移位到C19位上的结果,此两种天然的三萜类化合物,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现已证
方美珠[5](2011)在《新疆一枝蒿黄酮及其抑菌、降血糖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疆一枝蒿(Artemisia rupestris L.)是新疆特有的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抗肿瘤、保肝、抗氧化、解毒和抗过敏等药理作用,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献报道新疆一枝蒿中含有倍半萜类、黄酮类、苷类、挥发油类、酚类和氨基酸等化学成分。黄酮类化合物是新疆一枝蒿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并优化提取工艺是该药材应用的重要途径。为此,本研究对新疆一枝蒿的抑菌活性、总黄酮的提取及工艺优化、降血糖活性及化学成分等方面作了较系统的研究,以期有效控制新疆一枝蒿药材质量,主要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概述如下:1、通过体外抑菌试验研究了新疆一枝蒿的水及醇提取物对10种供试菌的抑制活性,并采用试管预试法对新疆一枝蒿的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新疆一枝蒿的水提物及醇提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无水乙醇提取物的抗菌效果最好,且新疆一枝蒿提取物对G+的抑菌效果优于G-;化学成分系统预试表明,新疆一枝蒿的活性成分可能为香豆素类、苷类和黄酮类等。2、采用超声法提取新疆一枝蒿总黄酮,通过响应面法分析,得到提取新疆一枝蒿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乙醇体积分数76.0%,料液比1:11,超声时间32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新疆一枝蒿总黄酮得率为4.50%,比优化前提高了34.0%。3、采用四氧嘧啶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观察新疆一枝蒿对KM小鼠体重、血糖、SOD以及MDA变化,并对其组织形态进行观察,探究新疆一枝蒿提取液对糖尿病KM小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疆一枝蒿总黄酮具有降血糖活性,最佳的使用剂量为67.5mg/kg。4、为了进一步地了解新疆一枝蒿的降血糖化学成分,以便更全面的综合利用这种植物资源,开发糖尿病新药,本文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分离测定新疆一枝蒿黄酮类化学成分,并对金丝桃苷和木犀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这些黄酮类化合物丰富的生理活性为新疆一枝蒿所表现出来的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迪丽努尔·马力克,毛居代·亚尔买买提,阿孜古丽·木阿赛力木[6](2010)在《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野蔷薇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文中研究指明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测定野蔷薇果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反相液相色谱方法。利用甲醇、异丙醇和水以一定比例1mL/min流速梯度洗脱,360nm波长检测,芦丁和槲皮素在4min内即可达到基线分离。经与标准品对照,野蔷薇果中含有芦丁和槲皮素,含量分别为17.7、94.7μg/gmd。芦丁和槲皮素回收率较好,分别为95.6%和97.3%;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方法重复性较好。本法可用于野蔷薇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检测。
刘建民[7](2010)在《“复瓣玫瑰红”蔷薇的快繁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瓣玫瑰红’蔷薇(R. multiflora var.’multipetal Rose-red’)为蔷薇科蔷薇属野蔷薇的一个栽培变种,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优良性状。本试验从嫁接、组培和扦插三个方面对其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成熟、稳定、高效的快速繁殖体系。通过合理科学地利用嫁接、组培、扦插3种快繁途径,达到周年繁殖‘复瓣玫瑰红’蔷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从而加快其推广应用步伐、推动园林产业化进程。首先,以‘复瓣玫瑰红’蔷薇的带芽茎段为外植体,从采样时间、外植体类型、芽的诱导、不定芽增殖、壮苗和诱导生根、驯化移栽等诸方面对其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的研究,建立了‘复瓣玫瑰红’蔷薇组织培养的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在‘复瓣玫瑰红’蔷薇的组织培养过程中,带芽茎段的最佳取材时期是5月和11月份,最理想的材料是当年生枝条的中间(半木质化)部分。采用1/2 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1mg/L NAA+1.0mg/L BAP的激素组合,腋芽萌发效果最好,其萌发率最高可达100%。(2)‘复瓣玫瑰红’蔷薇继代培养时,采用NAA和BAP组合较为理想,1/2 MS+0.2mg/L NAA+2.0mg/L BAP培养基的增殖效果最好,其增殖系数可达8.3。(3)‘复瓣玫瑰红’蔷薇生根试验证明,培养基1/2 MS+0.1mg/L NAA+0.2mg/L BAP的生根率最高,可达97.1%。(4)在‘复瓣玫瑰红’蔷薇的组培苗移栽时,以蛭石为基质,经炼苗9-13d,保持雾状喷水,移栽成活率可达80.0%。其次,采用芽接和枝接两种方式,对‘复瓣玫瑰红’蔷薇进行了嫁接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贴芽接是一种相对简便、成活率高、效率高的嫁接方式。最后,在获得大量的材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复瓣玫瑰红’蔷薇的嫩枝扦插技术。以‘复瓣玫瑰红’蔷薇半木质化枝条为试材,按正交设计排列,因素和水平采用L24(31×41×24),分别研究了生根剂类型、基质种类、枝条木质化程度、插穗所留叶片及其腋芽数量等多个因素对“复瓣玫瑰红”蔷薇插穗生根、植株成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枝条的木质化程度和生根剂种类对生根率的影响最大,基质、插穗所留叶片及其腋芽数量对扦插生根率的影响次之;采用半木质化插穗、用生根剂“根旺”速沾1秒钟左右,扦插在砂壤土中,可使其插穗生根率达89.0%左右;上述各因素对移栽大田后的苗木生长无显着影响。
迪丽努尔·马里克,热依曼,木合塔尔·艾买提[8](2009)在《浅谈蔷薇属植物对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功能的作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介绍了蔷薇的原植物种类,重点分析了蔷薇植物在干旱地区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所具备的独特性能。蔷薇的原植物种类,并对蔷薇化学成分及经济价值进行了综述。
李锐[9](2007)在《有机质谱裂解规律及智能解析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学位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报道了用串联质谱快速分析合成药物中的微量杂质成分以及分析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第二部分报道了通过质谱和串联质谱发现并合成新型的PdPincer催化剂,同时对其活性进行测试。第三部分为串联质谱自动解析软件的设计及应用。第四部分概述了应用在质谱中的各种碎裂方式。第一部分首先总结了5-溴粉防己碱及其类似物的裂解规律,并以此为根据推测出2个微量杂质的结构。随后针对无患子(Sapindus mukurossi Gatren.)中的皂苷成分,由ESI-QTOF得到各个皂苷成份的高分辨质量数据进而得到其分子式,然后利用ESI-IT电喷雾串联质谱对无患子总皂苷中各皂苷成分的结构进行进一步的鉴定。进而以同样的方式,先通过ESI-QTOF得到黄山药(Dioscorea panthaica)总皂苷中各个组分化合物的分子式,然后对已有的薯蓣皂苷标准品做串联质谱分析,以得到该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并给出解析该类化合物的流程图。在此利用计算化学的方法讨论了离子的丰度与裂解活化能之间的关系。然后应用APCI-MS/MS方法探讨了四对同分异构体和几个已知的化合物,并最后用液质联用对其进行确认,同时还给出了4个未知化合物的可能结构。第二部分报道通过质谱和串联质谱发现并合成新型的PdPincer催化剂,同时对其活性进行测试。钯催化的交联反应是有机合成中C-C键形成的最有效的方法,且硫脲是一类对空气和水都稳定的化合物,因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的硫脲钯催化剂并得到了很好的催化活性。我们在对其中一类环状双硫脲化合物进行质谱实验的时候,在正离子模式下发现了反常的[M-H]+,通过串联质谱进一步确定了它是一种新型的PdPincer结构。我们将其合成出来并通过X-ray衍射实验确定了它的结构。同时测定其催化活性并与未形成pincer的类似物进行比较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较宽的底物适用性。第三部分为串联质谱自动解析软件的设计及应用。通过前面两部分的启示,独立设计开发了AuMass(1.0)。其算法是:先通过查找特殊的碎片离子,中性丢失或碎片离子质量差来确定某类化合物的骨架结构,然后利用该类化合物的自动解析流程来对其周边取代基进行确认。通过它快速地对白芍中的化学成分进行解析,并对未知的化合物进行了推测。为了增加它的解析能力,我又对其它类型的化合物裂解规律进行总结,并给出了自动解析流程。实践证明该软件具有相当好的应用价值。第四部分综述了应用在质谱上的各类母离子的碎裂技术。这里包括了碰撞诱导裂解(CID)、光诱导碎裂(LID)、电子捕获裂解/电子转移裂解(ECD/ETD)、红外多光子解离(IRMPD)、黑体辐射解离(BIRD)和PQD裂解技术。
甄云鹏[10](2007)在《苦荞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与其组分分离、测定》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究了以苦荞壳为原料提取总黄酮的工艺方法,同时对提取的总黄酮进行了提纯除杂及对其中的主要单体组分进行了分离测定。(1)从苦荞壳中提取总黄酮工艺方法的研究,重点对比研究了超声波和微波辅助提取法,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的效果优于前者。并对其进行了正交实验设计,对影响提取的主要因素如溶剂种类及浓度、提取时间、温度、pH、液固比等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优化的提取条件,结果表明,当介质为乙醇时的微波萃取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提取方法,黄酮提取率可达2.90%以上;与文献方法相比,提取率明显提高,与超声波法相比时间缩短了一半。(2)对提取液中总黄酮的提纯研究。筛选确定了D101型号大孔吸附树脂对苦荞壳中总黄酮提取液进行分离除杂纯化,对树脂的吸附和解吸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D101型号对黄酮有较好的吸附解吸及除杂效果。最大吸附量为13.1mg/mL,解吸率达97.71%。(3)采用了HPLC-MS联用技术对苦荞壳中总黄酮各种单体进行了分离测定。HPLC的实验结果表明,苦荞壳中含有芦丁、槲皮素、杨梅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再通过质谱得到了进一步研究。本文对苦荞壳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为工业上大规模综合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苦荞麦的深加工提供有益参考。
二、腺叶蔷薇果实化学成分的HPLC-MS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腺叶蔷薇果实化学成分的HPLC-M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银杏中抗气道炎症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气道炎症疾病的研究进展 |
1.2 银杏的应用研究进展 |
1.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2 银杏中不同提取物抗气道炎症作用研究 |
2.1 试剂与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3 银杏抗气道炎症活性成分的分析鉴定 |
3.1 试剂与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4 银杏双黄酮抗气道炎症的作用靶点研究 |
4.1 试剂与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5 银杏双黄酮抗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 |
5.1 试剂与材料 |
5.2 实验方法 |
5.3 实验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6 银杏叶乙酸乙酯提取物急性毒性评价 |
6.1 试剂与材料 |
6.2 实验方法 |
6.3 实验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7 银杏双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
7.1 试剂与材料 |
7.2 实验方法 |
7.3 实验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8.总结与展望 |
8.1 总结 |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8.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Ⅱ 主要缩略词 |
附录Ⅲ Pharm Mapper数据库对接结果 |
(2)维吾尔药腺果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材料 |
1.1 仪器 |
1.2 材料 |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
2.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3 波长的选择 |
2.4 方法学考察 |
2.4.1 线性关系考察 |
2.4.2 精密度实验 |
2.4.3 稳定性实验 |
2.4.3. 1 显色稳定性实验 |
2.4.3. 2 样品稳定性实验 |
2.4.4 重复性实验 |
2.4.5 回收率实验 |
2.5 提取工艺的考察 |
2.5.1 不同提取溶剂的考察 |
2.5.2 不同提取方法的考察 |
2.5.3 提取温度的考察 |
2.5.4 提取工艺正交试验 |
2.5.5 验证试验 |
2.6 不同部位腺果蔷薇的总黄酮含量测定 |
3 讨论 |
(3)大黄蒽醌ESI-ITMSn质谱行为的量子化学辅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1 蒽醌类物质简介 |
1.2 中药研究现状 |
1.3 质谱 |
1.3.1 质谱概述 |
1.3.2 质谱组成 |
1.3.3 离子源 |
1.3.4 质量分析系统 |
1.3.5 质谱联用 |
1.3.6 质谱裂解机理 |
1.4 量子化学理论与方法介绍 |
1.4.1 历史概述 |
1.4.2 基础与计算方法 |
1.5 质谱学与量子化学的联系 |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7 研究主要内容 |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仪器与试剂 |
1.2 供试品溶液制备 |
1.3 质谱条件的确定 |
1.4 计算方法与理论模型 |
结果 |
1 大黄酸的质谱分析 |
1.1 准分子离子的平衡几何分析 |
1.2 MS2解离过程的分析 |
1.3 MS3中210.8 碎片离子的分析 |
1.4 碎片离子丰度与能量的关系 |
2 大黄素的质谱分析 |
2.1 大黄素质谱数据的初步分析 |
2.2 大黄素准分子离子的分析 |
2.3 MS2质谱碎片离子的解析 |
2.4 MS3质谱解析 |
2.5 MS4质谱碎片离子的解析 |
3 大黄酚的质谱分析 |
3.1 大黄酚质谱数据的初步分析 |
3.2 MS2质谱解析 |
3.3 质荷比224.9 的MS3质谱解析 |
3.4 大黄酚的MS4质谱解析 |
4 芦荟大黄素的质谱分析 |
4.1 芦荟大黄素质谱数据的初步分析 |
4.2 芦荟大黄素的MS2质谱碎片离子解析 |
4.3 芦荟大黄素的MS3质谱碎片离子 |
4.4 芦荟大黄素的MS4质谱碎片离子 |
5 大黄素甲醚的质谱分析 |
5.1 大黄素甲醚质谱数据的初步分析 |
5.2 大黄素甲醚的MS2质谱碎片解析 |
5.3 大黄素甲醚的MS3质谱解析 |
5.4 大黄素甲醚的MS4质谱解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英文缩写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齐墩果酸 熊果酸含量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测定方法 |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各色谱系统 |
1.1.1 含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常用中草药及其所属科 |
1.1.2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各色谱系统 |
1.2 齐墩果酸与熊果酸在各色谱条件下色谱行为分析 |
1.2.1 色谱柱 |
1.2.2 流动相 |
1.2.2.1 以甲醇-水系统为流动相 |
1.2.2.2 以乙腈-水系统为流动相 |
1.2.2.3 以甲醇-乙腈-水系统为流动相 |
1.2.3 检测器 |
1.2.4 检测波长 |
1.2.5 柱温 |
1.2.6 流速 |
1.2.7 线性范围 |
1.2.8 对照液与供试液的制备 |
1.2.9 回流提取、索氏提取与超声提取 |
2 小结 |
(5)新疆一枝蒿黄酮及其抑菌、降血糖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部分 |
1.1 新疆一枝蒿研究概述 |
1.1.1 新疆一枝蒿的生物学特性及地理分布 |
1.1.2 新疆一枝蒿的化学成分研究 |
1.1.3 新疆一枝蒿的药理活性研究 |
1.1.4 新疆一枝蒿的临床应用 |
1.2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概述 |
1.2.1 概述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
1.2.3 黄酮类化合物主要结构特征及分布特点 |
1.2.4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法 |
1.2.5 黄酮类化合物分离纯化 |
1.2.6 黄酮类化合物药用价值研究 |
第二章 新疆一枝蒿粗提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
2.1 材料 |
2.1.1 样品 |
2.1.2 供试菌种 |
2.1.3 主要试剂 |
2.1.4 实验仪器设备 |
2.1.5 培养基 |
2.2 基本方法 |
2.2.1 新疆一枝蒿不同溶剂提取物的制备 |
2.2.2 菌悬液的制备 |
2.2.3 滤纸片的制备 |
2.2.4 抑菌谱的测定 |
2.2.5 水提液及醇提物中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 |
2.2.6 新疆一枝蒿不同部位抑菌作用的比较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新疆一枝蒿不同溶剂提取物抑菌活性测定 |
2.3.2 新疆一枝蒿水提取物及醇提取物对供试菌的MIC 及MBC 测定 |
2.3.3 新疆一枝蒿水提物及醇提物中活性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 |
2.3.4 新疆一枝蒿不同部位抑菌活性的比较 |
2.4 讨论 |
第三章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3.1 材料 |
3.1.1 样品 |
3.1.2 主要试剂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总黄酮的提取 |
3.2.2 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鉴定 |
3.2.3 总黄酮的测定 |
3.2.4 新疆一枝蒿超声波提取条件优化单因素试验 |
3.2.5 响应面法优化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黄酮的定性实验 |
3.3.2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含量测定 |
3.3.3 单因素试验 |
3.3.4 响应面优化试验设计 |
3.4 讨论 |
第四章 新疆一枝蒿黄酮降血糖活性的研究 |
4.1 材料 |
4.1.1 样品 |
4.1.2 实验动物 |
4.1.3 主要试剂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AF)的提取 |
4.2.2 实验性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4.2.3 新疆一枝蒿总黄酮对实验性高血糖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
4.2.4 酶活力实验 |
4.2.5 小鼠肝脏、肾脏组织形态学检测 |
4.2.6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糖尿病模型复制 |
4.3.2 临床症状观察 |
4.3.3 实验期间小鼠体重变化情况 |
4.3.4 新疆一枝蒿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的影响 |
4.3.5 新疆一枝蒿黄酮对糖尿病小鼠SOD 和MDA 水平的影响 |
4.3.6 组织形态学观察 |
4.4 讨论 |
第五章 新疆一枝蒿黄酮类成分分析 |
5.1 材料 |
5.1.1 样品 |
5.1.2 主要试剂 |
5.1.3 实验仪器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样品液的制备 |
5.2.2 标准溶液制备 |
5.2.3 HPLC 测定色谱条件 |
5.2.4 质谱条件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样品的定性分析 |
5.3.2 新疆一枝蒿黄酮粗提物的HPLC-MS 分析 |
5.3.3 样品中木犀草素及金丝桃苷的定量分析 |
5.4 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图 |
中英文缩略表 |
致谢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6)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野蔷薇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样品制备 |
1.4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5 色谱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最佳波长的选择 |
2.2 LC分离条件的优化 |
2.3 线性范围及检出限 |
2.4 实际样品分析 |
3 结论 |
(7)“复瓣玫瑰红”蔷薇的快繁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蔷薇的品种特性及分类 |
1.2 蔷薇的种质资源和利用情况 |
1.3 蔷薇的经济价值和用途 |
1.4 国内外蔷薇繁殖方法研究进展 |
1.5 ‘复瓣玫瑰红’蔷薇的特性 |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2 ‘复瓣玫瑰红’蔷薇组织培养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2.1 材料与方法 |
2.2 结果与讨论 |
2.3 小结 |
3 ‘复瓣玫瑰红’蔷薇嫁接快繁技术的研究 |
3.1 材料与方法 |
3.2 嫁接后的管理 |
3.3 结果 |
3.4 小结 |
4 ‘复瓣玫瑰红’蔷薇嫩枝扦插快繁技术的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小结 |
5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
5.1 主要结论 |
5.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8)浅谈蔷薇属植物对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功能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蔷薇的种类及生境分布 |
2 化学成分及经济价值 |
3 蔷薇植物在干旱地区固沙及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
3.1 蔷薇提高了植物物种多样性 |
3.2 蔷薇的土壤改良功能 |
3.3 蔷薇对降雨的截留作用及水土保持功能 |
3.4 蔷薇固沙带的生态防护效应 |
3.5 蔷薇的调节气候和净化环境效能 |
4 结论 |
(9)有机质谱裂解规律及智能解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几类化合物的串联质谱分析 |
1.1 5溴粉防己碱合成产物中微量杂质的ESI-MS~n快速鉴定 |
1.1.1 引言 |
1.1.2 5-溴粉防己碱合成产物的电喷雾全扫描鉴定 |
1.1.3 5-溴粉防己碱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
1.1.4 微量杂质成分A1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
1.1.5 微量杂质成分A2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
1.1.6 实验部分 |
1.2 无患子皂苷成分的串联质谱分析 |
1.2.1 前言 |
1.2.2 各皂苷成分的分子式确定 |
1.2.3 三萜皂苷的ESI-MS~n串联质谱解析 |
1.2.4 倍半萜皂苷的ESI-MS~n串联质谱解析 |
1.2.5 实验部分 |
1.3 利用ESI-QqTOF-MS/MS和APCI-IT-MS/MS分析黄山药中的甾体皂苷成分 |
1.3.1 前言 |
1.3.2 黄山药提取物的全扫描高分辨数据 |
1.3.3 利用ESI-QqTOF-MS/MS进行结构解析 |
1.3.4 APCI-MS/MS对甾体皂苷化学成分的结构解析 |
1.3.5 APCI-MS/MS分析黄山药中未知的甾体皂苷 |
1.3.6 实验部分 |
2 ESI-MS/MS指导下发现并合成新型硫脲型Pd Pincer |
2.1 引言 |
2.2 ESI-MS/MS分析配体及Pd配合物 |
2.3 PdPincer对Suzuki偶联反应的催化活性测试 |
2.4 实验条件 |
2.5 设计合成发散型环状双硫脲类的Pd催化剂 |
3 串联质谱自动解析软件的设计及应用 |
3.1 引言 |
3.2 算法 |
3.3 软件的意义与价值 |
3.4 应用实例 |
3.4.1 白芍的化学成分研究 |
3.4.2 林可霉素类化合物的自动解析 |
3.4.3 ESI-MS/MS 快速分析瑞香型二萜原酸酯类化合物的自动解析 |
4 质谱离子碎裂技术(综述) |
4.1 引言 |
4.2 碰撞诱导裂解(ICD) |
4.2.1 简介 |
4.2.2 气体碰撞诱导解离 |
4.2.3 表面诱导裂解 |
4.3 新的裂解技术─ECD/ETD原理极其应用 |
4.4 光诱导裂解 |
4.4.1 红外多光子解离IRMPD |
4.4.2 黑体红外辐射解离(BIRD) |
附录:部分AuMass的源程序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致谢 |
(10)苦荞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与其组分分离、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苦荞壳中的黄酮组分 |
1.2.2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分类 |
1.2.3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 |
1.2.4 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
1.2.5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方法进展 |
1.2.6 黄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测定和结构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1.3 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2.1.1 实验仪器 |
2.1.2 实验材料及试剂 |
2.2 总黄酮提取实验 |
2.2.1 样品的前处理 |
2.2.2 配制芦丁标准溶液 |
2.2.3 实验步骤 |
2.2.4 水浸提取总黄酮正交实验 |
2.2.5 乙醇浸提提取总黄酮正交实验 |
2.2.6 超声波辅助提取 |
2.2.7 微波辅助萃取(MAE) |
2.2.8 提取方法结果与讨论 |
2.3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苦荞壳中总黄酮 |
2.3.1 树脂的选择 |
2.3.2 树脂的预处理 |
2.3.3 静态吸附实验 |
2.3.4 大孔吸附树脂对苦荞壳总黄酮的静态吸附效果比较 |
2.3.5 动态吸附实验 |
2.3.6 大孔树脂吸附结果与讨论 |
2.4 苦荞壳中黄酮单体分离及其化学成份鉴定 |
2.4.1 HPLC色谱条件选择 |
2.4.2 液相色谱分离结果与讨论 |
2.4.3 质谱(MS)条件选择 |
2.4.4 质谱(MS)结果与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
四、腺叶蔷薇果实化学成分的HPLC-MS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银杏中抗气道炎症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 陶铸.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1)
- [2]维吾尔药腺果蔷薇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测定[J]. 耿伟,季晓娟,艾尼娃尔·艾克木,杨梅英. 中医药导报, 2016(11)
- [3]大黄蒽醌ESI-ITMSn质谱行为的量子化学辅助研究[D]. 崔培珅. 佳木斯大学, 2013(02)
-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草药中齐墩果酸 熊果酸含量的应用进展[J]. 周先明,吕美红. 安徽医学, 2011(11)
- [5]新疆一枝蒿黄酮及其抑菌、降血糖活性研究[D]. 方美珠. 新疆大学, 2011(11)
- [6]反相液相色谱法测定新疆野蔷薇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 迪丽努尔·马力克,毛居代·亚尔买买提,阿孜古丽·木阿赛力木. 食品科学, 2010(12)
- [7]“复瓣玫瑰红”蔷薇的快繁技术研究[D]. 刘建民. 山东农业大学, 2010(06)
- [8]浅谈蔷薇属植物对改善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功能的作用[J]. 迪丽努尔·马里克,热依曼,木合塔尔·艾买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1)
- [9]有机质谱裂解规律及智能解析方法研究[D]. 李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007(01)
- [10]苦荞壳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纯化与其组分分离、测定[D]. 甄云鹏. 成都理工大学,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