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udy on 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Salt-resistance of Nitraria sibirica in Coastal Areas with Serious Salt-affected Soil(论文文献综述)
郝文凤,董娇,路秋爽,班鑫超,席敏,李静[1](2020)在《盐碱地改良的植被选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盐碱地是我国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增地减的矛盾日益突出,盐碱地改良利用也随之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因地势、气候、环境等各种原因,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持续受到盐渍危害。对盐渍土采用生物措施改良,特别是种植耐盐植物,不仅能够降低盐碱地土壤的含盐量、提高土壤肥力,而且可以发展优质作物,起到改良和利用的双重作用。该文分析了盐碱地的成因及危害,讨论了耐盐植物的不同特性以及不同的盐碱条件下适宜的耐盐植被品种,并对未来盐碱地生物改良进行了展望。
王尧[2](2020)在《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耐盐性比较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剧,土壤盐渍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大面积盐渍土地被荒废,已成为全世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如何改良、开发和利用盐渍化土地也成为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选育耐盐植物,研究植物耐盐机制,是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的途径之一。因此,本研究以耐盐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和泰山盐肤木(R.taisanensis S.B.Liang)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浓度NaCl(CK、100mmol/L、200mmol/L、300mmol/L)和不同盐胁迫时间(1d、5d、10d)进行处理,比较两种盐肤木对盐胁迫的形态变化及生理响应,利用隶属函数等方法对其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为选育耐盐种质,在盐碱地造林及绿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盐胁迫对两种盐肤木叶片表观伤害的影响:NaCl浓度不足200mmol/L时,两种盐肤木叶片表观伤害相比对照均不明显;当盐浓度大于200mmol/L或胁迫时间大于5d时,二者叶片伤害明显加重。相同处理下盐肤木叶片卷曲、锈斑和干枯现象伤害程度要明显高于泰山盐肤木。2、盐胁迫对两种盐肤木的光合参数的影响:相同胁迫时间下,两种盐肤木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随盐浓度的升高呈持续降低趋势,盐肤木幼苗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呈持续升高趋势;相同盐浓度处理下,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增加,二者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有下降趋势,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泰山盐肤木在盐胁迫下有更强的光合能力。3、盐胁迫对两种盐肤木的生理指标的影响:相同胁迫时间下,两种盐肤木幼苗的叶绿素含量随盐浓度升高呈持续下降趋势,各种抗氧化酶(SOD、CAT、APX)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盐浓度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OD、MDA随盐浓度升高呈持续上升趋势;相同盐浓度处理下,胁迫时间的增长会使MDA含量持续升高,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酶和渗透调节物质活性增强。泰山盐肤木的各项生理指标活性较大,表现出更强的耐性。4、通过隶属函数计算评价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的耐盐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可知:泰山盐肤木的耐性综合评价高于盐肤木,有更强的耐盐性。
刘涛[3](2020)在《宁夏引黄灌区盐碱荒地水肥盐与植物根系调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宁夏中、重度盐碱地蒸降比大、地下水位浅、盐分运移以“上行”占优势、养分含量低等问题,采用覆盖措施、隔离措施,以及海藻肥与“上膜下秸”综合措施对中、重度盐碱地水肥盐进行调控,并从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角度分析,探讨不同技术特点与可行性。主要结论如下:(1)在中度盐碱地上,稻草覆盖下土壤含水量最高,然而过多的土壤水分会进一步加剧其低温效应,使紫穗槐移栽早期生长遭受低温、盐渍双重胁迫。在两年试验中,薄膜覆盖降盐效果最佳。薄膜、沙子覆盖下0~60 cm土层的有机碳先下降后增加。薄膜覆盖在整体剖面改善土壤团聚体(MWD)效果较好。综合改良效果指数CII值排名表明薄膜改良技术最佳。(2)有机碳、土温促进紫穗槐使用粗放型策略(根重密度,根长密度),而电导率则抑制使用;当速效养分随着土层下降时,紫穗槐更多使用密集型策略(比根长、比根面积),而土壤水分增加也有促进效果。薄膜覆盖下紫穗槐细根在不同土层能更好使用两种适应性策略。(3)在重度盐碱地填埋秸秆、沙子、薄膜措施,薄膜隔离措施的蓄水保墒效果最好。不同隔离措施在0~20 cm表土层的SOC先降低后增加,其中,薄膜隔离增加较多;而在20~40 cm土层,仅秸秆隔离率先增加。薄膜隔离在表土层对MWD、容重改善较明显,而秸秆隔离下20~40 cm显着增加。薄膜隔离的综合改良效果弱于秸秆隔离,但其较好的水盐环境更有利于紫穗槐生长发育。(4)在两年中,薄膜隔离在0~20 cm的粗放型策略均较为成功,这与较小的盐分胁迫下紫穗槐较大的营养需求有关,但在2017年40~60 cm土层,其密集型策略指标显着高于秸秆隔离,这与其在该土层的养分较少、向下生长受到拦阻有关。(5)在重度盐碱地采用“上膜下秸”措施的抑盐阻盐作用在0~40 cm效果明显,随着海藻肥浓度的增加,其对土壤养分、结构的改善作用也增加。采用隶属函数分析表明G1_1:50与G2_1:100综合改良效果较好,但在各指标总体差异较小,从施肥量角度,建议采用G2_1:100处理。
倪强[4](2020)在《NaCl胁迫对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组培苗生理及荧光特性的影响》文中提出盐渍化土壤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已发展为迫在眉睫的全球性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与可耕作的盐渍化土地之间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栽培耐盐性较强的植物已然是解决这一矛盾最有效的措施。黑果枸杞是一种典型荒漠盐生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逆境和耐盐碱的能力以及较高的药用、营养、经济和生态价值,也是盐碱地改良的热点先锋树种之一,有良好的开发和经济前景。本文以5个种源阿克苏(新疆)、永靖(甘肃)、焉耆(新疆)、德令哈(青海)、大武口(宁夏)黑果枸杞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NaCl浓度不同时间段处理下,其生理特性及荧光光合的变化情况,综合评价5个种源黑果枸杞抗盐能力的强弱,以期为黑果枸杞的大面积种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NaCl浓度和处理时间段的增加,5个种源黑果枸杞叶片抗氧化酶活性总体呈现倒“V”字型(SOD、CAT),下降趋势(POD)。2随着NaCl浓度和处理时间段的增加,5个种源的黑果枸杞叶片中的脯氨酸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糖的含量总体呈现倒“V”字型,但不同种源又有所差异,200mmol/LNaCl处理,阿克苏黑果枸杞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达到最大,其余4个种源均在150mmol/L时达到最大;可溶性蛋白含量总体趋势呈现“V”字型,均在150mmol/LNaCl处理下达到最小值;MDA、膜相对透性及膜伤害率均呈上升趋势。3随着NaCl浓度和处理时间段的增加,5个种源黑果枸杞叶片内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个种源间也存在不同差异。焉耆叶绿素b和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远高于其余4个种源,而阿克苏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的含量远低于其余4个种源且下降幅度较小;随着NaCl浓度和处理时间段的增加,Fm、Fm?、Fv/Fm、Fv/Fo、Y(II)、qP、ETR值表现为下降趋势,Fo、qN的值表现为上升趋势。4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黑果枸杞各生理和荧光指标进行筛选,可用叶绿素a、相对电导率、叶绿素、膜伤害率、CAT、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Fm?、Fv/Fo、Fv/Fm、Fm、Y(II)、ETR、qP等指标综合评价5个种源黑果枸杞的耐盐能力的强弱及对光合荧光生理的影响;利用隶属函数法对黑果枸杞抗盐能力进行排名,依次为阿克苏、永靖、大武口、德令哈、焉耆。
史成琳[5](2020)在《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文中提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存支持系统。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现在已经受到严重威胁。而城市生物多样性这一生物多样性的特殊组成部分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寻求自然与城市这一人工环境共存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状态已是每个现代化城市的必然要求。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逐渐被全球范围内各学者、专家所关注,甚至有关生物多样性的知识在普通大众中也已经普及。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东营市为研究对象,以国内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相关文件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规划相关理论,为东营市编制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本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理论分析等方式,从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四个方面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经现状分析发现,东营市的城市生物多样性存在以下特点和问题:乡土及野生植物种类少,植被类型单一且以草甸、沼泽植被为主体;鸟类和水生动物种类丰富、动物均具有明显的湿地特征;湿地景观面积广阔且类型多样;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景观破碎化程度加剧,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严重。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存在的特点与问题,本文从规划总论、空间布局、植物多样性、动物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六个部分着手制定了保护规划方案。在规划总论方面,提出规划理念、规划原则,列举规划依据,制定规划目标、规划范围和期限;在空间布局方面,划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分区,建立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在植物多样性方面,制定乡土植物、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城市绿地植物、野生植物、外来入侵植物、古树名木相关保护规划;在动物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鸟类、鱼类从栖息地保护修复角度制定保护规划,提出了两栖爬行类、兽类的保护措施和建议;在遗传多样性方面,重点针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野大豆提出了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的相关措施;在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制定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湿地植物群落设计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提升规划,制定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主要包括市域范围内的分区规划和基于盐碱地分级的树种规划,制定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包括海洋与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保护布局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措施。希望本文针对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所做的研究和保护规划,能为东营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建议和参考,同时也希望能对今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陈许兵[6](2020)在《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长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盐碱地是我国重要土地资源的一部分,其中,江苏沿海滩涂面积达到65.8万ha,位居全国沿海各省市之首,是江苏省最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饲草高粱作为重要的饲料作物,具有较高的耐盐碱能力,是盐碱地饲草种植首选品种。由于沿海地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畜牧业的发展,饲草资源较为缺少,盐碱地饲草高产栽培技术较为缺乏。因此本试验以加拿大饲草高粱CFSH-30为试验材料,设置密度(300000、500000和700000株/ha)和施氮量(0、150、300 kg N/ha)对饲草高粱幼苗生长、产量、生理特性以及品质的影响,旨在探究盐碱地饲草高粱的抗逆高产栽培措施,为畜牧业对饲草的需求提供保障。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滩涂饲草高粱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随着高粱的生长发育,高粱株高、鲜重、干重不断增加;茎秆伸长率总体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抽穗期-成熟期最小:而相对生长速率总体呈现先大后降低的规律,在旗叶期-孕穗期达到最大。高粱的茎秆伸长率、鲜重、干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变大,高密度条件下达到最大。株高、茎秆伸长率、鲜重、干重、相对生长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高氮(N3)条件下达到最大;在高密度高氮(D3N3)组合下,拔节期、旗叶期和孕穗期的鲜重、干重产量最高,鲜重产量分别达到81255 kg/ha、96232 kg/ha、125024kg/ha,干重产量分别达到20313.8kg/ha、27494.9kg/ha、41674.7kg/ha;在中等密度高氮(D2N3)条件下,抽穗期和成熟期的鲜重、干重产量最高,这两个时期鲜重产量分别达到144113 kg/ha和169763kg/ha,干重产量分别达到51468.9 kg/ha和67905.2 kg/ha。2.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梁生理特性的影响种植密度过高不利于丙二醛(MDA)含量的降低,也不利于蔗糖、淀粉的积累,适当降低密度可以显着降低MDA含量,增加蔗糖、淀粉含量;低密度条件下有利于高粱植株在拔节期、旗叶期和孕穗期N、P、K含量的积累;中等密度有利于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含量以及抽穗期和成熟期N、P、K含量的积累;而密度对脯氨酸、可溶性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影响不显着。总体而言,中等施氮量有利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高施氮量显着降低了 MDA含量,提高了 SOD、CAT和POD活性,增加了高粱植株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蔗糖、淀粉、N、P、K含量。密度和氮肥共同作用下,300000株/ha密度、300kg N/ha的氮肥比率处理下显着降低了 MDA含量,增加了植株N、P、K含量。在500000株/ha密度、施氮150kgN/ha时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较高;施氮300 kg N/ha时,SOD、CAT和POD活性,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蔗糖、淀粉含量积累较高。3.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盐碱地饲草高粱品质特性的影响高粱植株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着密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粗蛋白在中密度(500000株/ha)下含量最高,低密度有利于降低高粱中的粗纤维含量。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抽穗期高粱植株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高施氮量(300 kg N/ha)水平下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而粗纤维含量恰好相反,在高施氮量(300 kg N/ha)水平下含量最低。在密度和氮肥共同作用下,中密度高氮(D2N3)处理下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达到89.87g/kg和1.99%;低密度高氮(D1N3)处理下粗脂肪含量最低,为21.21%。本研究表明,在中度盐碱地中,饲草高粱适宜的种植密度是500000株/ha,适宜的施氮量是300kg N/ha。作为青贮饲草,最佳收获期是抽穗期,在抽穗期收获能够兼顾产量和饲草品质。
张婷[7](2020)在《棘孢曲霉对狗牙根盐响应的调控机理研究》文中认为我国现有盐碱地资源5.5亿亩,其中重度盐碱地约占6%,盐碱地直接影响植物的表型形态、生长和生理特性,严重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因此研究植物耐盐机理与植物适应盐胁迫的调节机制,对耐盐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大意义。在现阶段盐渍化土壤严重,水资源短缺的条件下,过度消耗水资源的修复措施将发生重大转变。在众多盐碱地改良措施中,微生物改良作为一种新型的盐碱地改良技术,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棘孢曲霉真菌(Aspergillus aculeatus)不但具备分泌生长素、铁载体、溶磷溶钾等促生功能,而且兼具一定的耐盐能力;接着以两种耐盐能力不同的狗牙根和棘孢曲霉为实验材料,探索盐胁迫下棘孢曲霉对极耐盐和极盐敏感两种狗牙根材料耐盐能力的调控作用,挖掘其调控狗牙根耐盐能力的生长和生理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狗牙根品系的耐盐性综合评价选用17个结实率高的狗牙根品系,进行耐盐性的综合评价,通过测定草坪质量、蒸腾蒸发量、叶绿素等表型和生理指标结合模糊数学法的隶属函数值分析结果得出:“WBD128”和“WBD145”是17个结实率高的狗牙根品系中极耐盐品系和极盐敏感品系,“WBD13”和“WBD177”是相对耐盐性较高的品系,“WBD90”是相对盐敏感的品系。2、狗牙根品系的耐盐性验证采用第一步筛选出的“WBD128”,“WBD13”,“WBD177”,“WBD90”和“WBD145”品系,进行耐盐性的验证。通过对草坪质量、蒸发蒸腾量、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枯叶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渗透调节物、离子含量等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我们发现:2%盐浓度下,耐盐狗牙根品系的各项生长参数和生理指标显着优于盐敏感狗牙根品系,且“WBD128”和“WBD145”是5个结实率高的狗牙根品系中极耐盐品系和极盐敏感品系。3、棘孢曲霉调控狗牙根耐盐能力机理解析在盐胁迫下,采用“WBD128”(极耐盐)和“WBD145”(极盐敏感)两种狗牙根材料,通过生长和生理手段探究棘孢曲霉对“WBD128”和“WBD145”的耐盐能力调控机理,试验结果如下:外源施加棘孢曲霉真菌均能显着提高盐胁迫下“WBD128”和“WBD145”的生长速率、草坪质量、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K+含量,降低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H2O2含量、Na+含量、Na+/Ca2+比、Na+/K+比,以上结果说明,盐胁迫下外源施加棘孢曲霉真菌能够提高植株的生长状态、光合作用、渗透调节和膜稳态,降低活性氧引起的氧化损伤,有效改善两者的生长状态,且“WBD145”的促生长作用相对“WBD128”更强。综合以上试验结果能够得出,盐胁迫下,棘孢曲霉对“WBD128”和“WBD145”的耐盐调控机理不尽相同,但是均促进了其生长发育,且对“WBD145”的促生长作用更强,初步揭示了极耐盐和极盐敏感种质的耐盐调控机理,为培育结实率高的耐盐型品系并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李从娟,王世杰,谢贻军,孙永强,叶艳丽,张恒[8](2017)在《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及其价值,介绍了新疆8种主要盐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指出了目前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今后盐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点。
王文[9](2013)在《唐古特白刺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是北方内陆盐碱地区荒漠植被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之一,为我国特有植物种,具有沙生植物和盐生植物的多重特性。本研究以唐古特白刺为对象,通过根系分布、根际土壤水分、幼苗盐胁迫下生理指标变化、盐离子吸收运输及分布、光响应及叶绿素荧光变化、光合日变化等的观测,对其资源特征及耐盐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其资源利用及盐碱干旱环境生态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取得如下主要研究结果:1.根际土壤水分变化规律明显,0~40cm土层含水量变幅较大,40~80cm土层含水量最高,80cm以下随土层加深而递减,160~300cm土层含水量没有明显变化。平均根长100cm,根幅300cm。主根较粗,入土浅,根长为株丛高的1.32倍,侧根发达,扩展范围较广,根幅为冠幅的3.23倍,地上生物量为根系生物量的1.46倍;有效根系主要分布于0~40cm土层,为吸收和利用水分的重要区域,在0~20cm、20~40cm土层中,有效根重分别占总有效根重的58.69%、22.96%,有效根长分别占总有效根长的59.65%、23.20%。根系的水平走向和浅层大范围分布,有利于及时有效吸收利用因降水而补充的地表水分,是其在干旱荒漠地区大面积分布的重要生存策略之一。2.NaCl胁迫10d、20d、30d后,幼苗叶片抗氧化物酶活性均随NaCl浓度的增大呈相似的变化规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低浓度(25~100mmol·L-1)胁迫时上升,高浓度(200~400mmol·L-1)盐胁迫时下降;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均随NaCl浓度增大持续上升,在相同NaCl浓度下,胁迫10d时上升幅度较大,胁迫20d、30d时上升幅度较小;可溶性蛋白(SP)含量随NaCl浓度增大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可溶性糖(SS)在低NaCl浓度时上升,高NaCl浓度时下降。表明随NaCl浓度增大,幼苗的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大,保护酶在低NaCl浓度下对清除活性氧起到主要作用,并且Pro是维持幼苗渗透压平衡的主要物质,而SS、SP对渗透压平衡具有辅助调节作用。3.根系对盐分离子的吸收比以K+最大,其次为Cl-、Na+;运输比以Ca2+最大,其次为Cl-、Na+。由于土壤介质Cl-、Na+的基数远大于其他离子,所以Cl-、Na+的吸收和运输总量最大,其后依次为K+、Ca2+、Mg2+。在NaCl胁迫下,以叶片优先吸收并积累大量盐分离子为适应特征,茎叶和根系中Cl-、Na+及总离子含量随NaCl浓度的增大而上升。叶片对Cl-、Na+和总无机离子的积累量高于茎和根部,叶片和茎部能够大量积累盐分离子,维持组织细胞的高渗透压和原生质胶体的高亲水性,增大地上部和根部的渗透势差,促进水分向地上部运输。4.NaCl胁迫下,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变化趋势一致,其顺序为:25>CK>50>100>200>400mmol·L-1;水分利用效率(WUE)在200、400mmol·L-1NaCl浓度下显着高于CK和其他处理。随NaCl浓度增大,幼苗的表观量子效率(a)、暗呼吸速率(Rd)、最大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均呈下降趋势,在25mmol·L-1NaCl浓度下其Pnmax、LSP、LCP显着高于其它处理。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唐古特白刺幼苗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增强,对强光的利用能力下降,25mmol·L-1NaCl浓度下光合同化潜力最大,400mmol·L-1NaCl浓度下光合同化潜力最小。随NaCl浓度增大,幼苗的初始荧光(Fo)呈增大趋势,最大荧光(Fm)、PSⅡ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PS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光化学淬灭系数(qP)、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SⅡ实际光合效率(ФPSⅡ)均呈下降趋势。说明NaCl胁迫下幼苗的PSⅡ光反应中心受到的破坏程度随NaCl浓度增大而加重,这也是其Pn下降的主要原因。5.幼苗Pn日变化呈现单峰趋势,峰值出现在上午10:00,之后随光合有效幅射(PAR)的增大而持续下降,无光合“午休”现象;Tr在8:00~10:00随PAR的增加呈现较大幅度上升,10:00-16:00有相对平稳的小幅升降变化,16:00开始下降;WUE的日变化整体表现为8:00-14:00快速下降,14:00以后稳定或小有上升;气孔限制值(Ls)在8:00-14:00整体表现为平稳上升趋势,14:00以后下降。多元回归显示,PAR偏回归系数显着大于其他环境因子,说明PAR与Pn的相关性最大。通径分析结果显示,除800mmol·L-1外,各环境因子与Pn的通径系数趋势为:PAR>大气CO2浓度(Ca)>空气相对湿度(RH)>大气温度(Ta),表明PAR对Pn的贡献最大。不同NaCl浓度下PAR的通径系数随NaCl浓度的上升先升高后降低,环境因子对Pn的效应在100mmol·L-1NaCl浓度下最显着,此浓度下PAR和Ca的利用效率最高,在800mmol·L-1NaCl浓度下,PAR的利用效率最低。
王婧[10](2012)在《黄河上中游盐渍土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在调研、分析黄河上中游主要盐渍区盐渍土资源数量、利用特征、利用潜力与农业利用关键技术的基础上,以河套灌区为例,采用试验实证、调查研究、文献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盐渍土资源农业高效利用实用单项技术的研究与筛选,提出了新的集成技术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建立盐渍化耕地高效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管理体系。本文的主要结论是:1、明确黄河上中游盐渍土主要分布在河套、青铜峡、卫宁、白银-兰州四大盐渍区,并分析了各区盐渍土资源的数量与利用特征;2、以开发利用需求、广度、深度潜力为指标分析了区域盐渍土开发利用潜力,结论是青铜峡盐渍区>卫宁盐渍区>河套盐渍区>兰州-白银盐渍区;3、通过盐渍区农业生产盐害机理与区域技术现状分析,明确黄河上中游盐渍区农业生产关键技术环节为控盐抑盐技术、促苗保苗技术、壮苗壮株技术、调盐高产技术;4、根据盐渍土资源农业高效利用实用单项技术的研究与筛选结果,针对不同程度盐渍土提出了“上膜下秸”技术模式、优化施肥调盐技术模式、高效套作技术模式等新的集成技术模式;5、盐渍区应根据盐渍化程度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轻度盐渍区和脱盐区可采用多种经营高产高效优质模式,中度盐渍区可采用控盐高产高效模式,重度盐渍区可采用特色高效模式。
二、Study on 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Salt-resistance of Nitraria sibirica in Coastal Areas with Serious Salt-affected Soil(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Study on 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Salt-resistance of Nitraria sibirica in Coastal Areas with Serious Salt-affected Soil(论文提纲范文)
(1)盐碱地改良的植被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盐碱地的分布与危害 |
1.1 分布与形成 |
1.2 危害 |
2 盐碱地改良 |
2.1 生物改良 |
2.2 改良措施 |
2.2.1 植树造林 |
2.2.2 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牧草 |
2.2.3 利用高抗盐植物 |
2.2.4 在轻度盐渍地种植抗盐农作物 |
2.2.5 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 |
3 耐盐植物的应用 |
3.1 耐盐植物的特征 |
3.1.1 外性特征 |
3.1.2 泌盐作用 |
3.1.3 聚盐和拒盐 |
3.1.4 通过结构脱落排盐 |
3.2 盐碱地植被类型 |
3.2.1 抗旱、耐盐碱植物 |
3.2.2 耐涝、抗盐碱植物 |
3.3 耐盐植被的选择原则 |
3.3.1 因地择种,循序渐进 |
3.3.2 乡土物种 |
3.3.3 景观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
3.3.4“万能”物种 |
3.3.4. 1 沙枣 |
3.3.4. 2 碱茅 |
3.3.4. 3 紫穗槐 |
3.3.4. 4 枸杞 |
3.3.4. 5 柽柳 |
4 研究展望 |
(2)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耐盐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土壤盐渍化概况 |
1.2 盐胁迫对植物的影响 |
1.2.1 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结构的影响 |
1.2.2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1.2.3 盐胁迫对植物生理特性的影响 |
1.2.3.1 盐胁迫对抗氧化防御酶系统的影响 |
1.2.3.2 盐胁迫对膜结构的影响 |
1.2.3.3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1.3 植物耐盐机理研究 |
1.3.1 离子区域化作用 |
1.3.2 细胞内活性氧的清除 |
1.3.3 细胞内渗透调节物质积累 |
1.3.4 维持细胞膜结构稳定 |
1.4 盐肤木属植物概况和抗逆研究进展 |
1.4.1 盐肤木属植物概况 |
1.4.2 盐肤木属植物抗逆研究进展 |
1.5 植物抗逆性评价研究 |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设计 |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2.3.1 光合指标的测定 |
2.3.2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2.3.3 SOD的测定 |
2.3.4 POD的测定 |
2.3.5 CAT的测定 |
2.3.6 APX的测定 |
2.3.7 MDA的测定 |
2.3.8 可溶性蛋白的测定 |
2.3.9 各指标隶属函数值的计算方法 |
2.3.10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表观伤害 |
3.2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光合指标的影响 |
3.3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生理指标的影响 |
3.3.1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3.2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3.2.1 对SOD活性的影响 |
3.3.2.2 对POD活性的影响 |
3.3.2.3 对CAT活性的影响 |
3.3.2.4 对APX活性的影响 |
3.3.3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MDA的影响 |
3.3.4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4 耐盐性综合评价 |
3.4.1 隶属函数法评价 |
3.4.2 相关性分析 |
3.4.3 主成分分析 |
4 讨论 |
4.1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表观伤害 |
4.2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4.3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4.4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4.5 盐胁迫对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幼苗叶片细胞膜和渗透调剂物质的影响 |
4.6 盐肤木与泰山盐肤木耐盐性综合评价 |
5 结论 |
6 参考文献 |
7 致谢 |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3)宁夏引黄灌区盐碱荒地水肥盐与植物根系调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资助说明 |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盐碱土概要 |
1.2.1 盐碱土的定义与分类 |
1.2.2 盐碱土成因及危害 |
1.2.3 国内外盐碱土资源分布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盐碱土改良研究进展 |
1.3.2 植物生态策略研究进展 |
1.4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区概况 |
2.1.1 研究区背景概况 |
2.1.2 试验地点简介 |
2.1.3 试验期间气象要素 |
2.2 研究目标 |
2.3 研究内容 |
2.3.1 不同覆盖措施对中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
2.3.2 不同隔离措施对重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
2.3.3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
2.3.4 不同措施下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研究 |
2.4 技术路线 |
2.5 研究方法 |
2.5.1 土壤物理性质 |
2.5.2 土壤化学性质 |
2.5.3 植物生长指标 |
2.5.4 数据分析 |
3 不同覆盖措施对中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
3.1 试验设计 |
3.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热、盐的影响 |
3.3.2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3.3.3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
3.3.4 基于隶属函数的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 |
3.3.5 不同覆盖措施下紫穗槐生长状态 |
3.3.6 不同覆盖下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 |
3.4 本章小结 |
4 不同隔离措施对重度盐碱荒地的改良效果 |
4.1 试验设计 |
4.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不同隔离措施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
4.3.2 不同隔离措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4.3.3 不同隔离措施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
4.3.4 基于隶属函数的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 |
4.3.5 不同隔离措施下紫穗槐生长状态 |
4.3.6 不同隔离措施下紫穗槐根系适应策略 |
4.4 本章小结 |
5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效果 |
5.1 试验设计 |
5.2 测定项目和方法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土壤水盐的影响 |
5.3.2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5.3.3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
5.3.4 基于隶属函数的盐碱地改良效果评价 |
5.3.5 不同浓度海藻肥与“上膜下秸”条件下紫穗槐生长状态 |
5.4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结论 |
6.2 主要进展 |
6.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导师简介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致谢 |
(4)NaCl胁迫对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组培苗生理及荧光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第一章 绪论 |
1.1 土壤盐渍化现状 |
1.2 盐渍土改良方法 |
1.3 盐生植物学研究进展 |
1.3.1 盐生植物综述 |
1.3.2 国内研究进展 |
1.3.3 国外研究进展 |
1.4 盐分对植物的危害及作用机理 |
1.4.1 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 |
1.4.2 盐胁迫对植物伤害的作用机制 |
1.4.3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
1.4.4 盐胁迫对植物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
1.4.5 盐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
1.4.6 盐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4.7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1.4.8 盐胁迫对植物叶片荧光光合的影响 |
1.5 黑果枸杞的研究进展 |
1.5.1 黑果枸杞的生物学特性 |
1.5.2 黑果枸杞的耐盐性研究进展 |
1.5.3 黑果枸杞其他方面的研究进展 |
1.5.4 黑果枸杞盐胁迫研究方法 |
1.6 研究内容 |
1.6.1 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
1.6.2 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荧光反应的影响 |
1.7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8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实验设计 |
2.3 实验方法 |
2.3.1 植株根茎长,含水量的测定 |
2.3.2 抗氧化酶(POD、SOD、CAT)活性的测定 |
2.3.3 渗透调节物的测定 |
2.3.4 膜透性相关指标测定 |
2.3.5 叶绿素及叶绿素荧光生理相关指标测定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Na Cl处理对根茎长和含水量(MC)的影响 |
3.1.1 对根长的影响 |
3.1.2 对茎长的影响 |
3.1.3 对含水量的影响 |
3.2 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2.1 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
3.2.2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
3.2.3 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
3.3 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NaCl处理对渗透调节物含量的影响 |
3.3.1 对脯氨酸(pro)含量的影响 |
3.3.2 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3.3.3 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3.4 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NaCl处理对膜透性的影响 |
3.4.1 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4.2 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
3.4.3 对膜伤害率的影响 |
3.5 不同浓度不同时间段NaCl处理对叶绿素含量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
3.5.1 对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 |
3.5.2 对叶绿素b含量的影响 |
3.5.3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3.5.4 对F0的影响 |
3.5.5 对Fm的影响 |
3.5.6 对Fm'的影响 |
3.5.7 对Fv/Fm的影响 |
3.5.8 对Fv/Fo的影响 |
3.5.9 对Y(II)影响 |
3.5.10 对qN的影响 |
3.5.11 对qP的影响 |
3.5.12 对ETR的影响 |
3.6 相关分析 |
3.6.1 黑果枸杞各生理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
3.6.1.1 相关性分析 |
3.6.1.2 主成分分析 |
3.6.2 黑果枸杞各荧光指标间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 |
3.6.2.1 相关性分析 |
3.6.2.2 主成分分析 |
3.7 隶属函数分析 |
第四章 讨论与结论 |
4.1 讨论 |
4.1.1 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根茎长和叶片含水量的影响 |
4.1.2 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叶片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4.1.3 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叶片渗透调节物的影响 |
4.1.4 NaCl处理对膜系统的影响 |
4.1.5 NaCl处理对黑果枸杞叶绿素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
4.2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5)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相关概念解析及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生物多样性 |
1.2.2 城市生物多样性 |
1.2.3 国外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
1.2.4 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区域概况 |
2.1 研究区范围 |
2.2 地理区位概况 |
2.3 自然环境概况 |
2.4 社会经济概况 |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3.1 研究内容 |
3.2 研究方法 |
4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1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1.1 植物多样性现状 |
4.1.2 植物区系分布区型分析 |
4.1.3 种子植物区系特征 |
4.1.4 外来入侵植物物种现状 |
4.1.5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分析 |
4.1.6 东营市植被现状及分析 |
4.2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2.1 鸟类多样性现状 |
4.2.2 鱼类多样性现状 |
4.2.2.1 海洋鱼类 |
4.2.2.2 淡水鱼类 |
4.2.3 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现状 |
4.2.4 兽类多样性现状 |
4.3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3.1 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
4.3.2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
4.3.3 海洋生态系统多样性现状 |
4.4 东营市景观多样性现状及分析 |
4.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特点 |
5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1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总论 |
5.1.1 规划理念 |
5.1.2 规划原则 |
5.1.3 规划依据 |
5.1.4 规划目标 |
5.1.4.1 总体目标 |
5.1.4.2 分期目标 |
5.1.5 规划范围与期限 |
5.2 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布局规划 |
5.2.1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分区规划 |
5.2.2 生物栖息地保护网络规划 |
5.2.2.1 斑块规划 |
5.2.2.2 廊道规划 |
5.3 东营市植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3.1 乡土植物保护规划 |
5.3.2 重点保护和濒危植物种类及保护建议 |
5.3.3 城市绿地植物多样性规划 |
5.3.3.1 城市绿地植物树种推荐 |
5.3.4 野生植物保护规划 |
5.3.5 入侵植物防治 |
5.3.6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
5.3.6.1 保护范围 |
5.3.6.2 保护措施 |
5.4 东营市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1 鸟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1.1 重点保护和珍稀濒危鸟类 |
5.4.1.2 东营市鸟类栖息地保护布局 |
5.4.1.3 湿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
5.4.1.4 林地栖息地保护规划 |
5.4.2 鱼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2.1 鱼类栖息地保护 |
5.4.2.2 鱼类栖息地修复和构建 |
5.4.3 两栖爬行类动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
5.4.4 兽类多样性保护规划 |
5.5 东营市遗传多样性保护规划 |
5.5.1 黄河三角洲野大豆遗传多样性保护 |
5.6 东营市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规划 |
5.6.1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
5.6.1.1 湿地自然植物群落保护规划 |
5.6.1.2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提升 |
5.6.2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
5.6.3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
6 结论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国内外盐碱地现状 |
2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及生理机制 |
2.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2.2 盐胁迫对作物生理代谢的影响 |
2.3 盐胁迫对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
3 植物耐盐机理及提高植物耐盐的途径 |
3.1 植物耐盐的相关机理 |
3.2 提高作物抗盐性的途径 |
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和目标 |
4.1 目的与意义 |
4.2 内容和目标 |
4.3 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长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株高和茎秆伸长率的影响 |
2.2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物产量和相对生长速率的影响 |
3 小结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案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2.2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2.3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2.4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光合色素的影响 |
2.5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同化物积累的影响 |
2.6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养分积累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3.2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3.3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 |
3.4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光合色素的影响 |
3.5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
3.6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养分吸收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品质特性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试验方案设计 |
1.3 测定指标及方法 |
1.4 数据分析 |
2 结果分析 |
2.1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粗蛋白(CP)含量的影响 |
2.2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2.3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与结论 |
3.1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3.2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粗脂肪含量的影响 |
3.3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1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
2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理特性的影响 |
3 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品质特性的影响 |
4 结论 |
5 本研究存在的问题 |
6 需要进一步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课题 |
致谢 |
(7)棘孢曲霉对狗牙根盐响应的调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绪论 |
1.1 土壤盐渍化的形成与分布 |
1.2 盐渍化土壤的危害 |
1.3 盐渍化对植物的危害 |
1.3.1 盐胁迫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3.2 盐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1.3.3 盐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1.3.4 盐胁迫对植物膜稳态的影响 |
1.3.5 盐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1.3.6 盐胁迫对植物体内离子稳态的影响 |
1.4 盐渍化土壤的治理措施 |
1.5 棘孢曲霉概况 |
1.6 狗牙根概况 |
1.6.1 狗牙根的分布与应用 |
1.6.2 狗牙根耐盐能力的研究进展 |
1.6.3 狗牙根与微生物互作研究进展 |
1.7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7.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7.2 研究内容 |
1.7.3 技术路线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2.1 狗牙根品系的耐盐性筛选 |
2.1.1 狗牙根材料的培养 |
2.1.2 盐胁迫处理 |
2.1.3 测定指标 |
2.2 狗牙根品系的耐盐性验证 |
2.2.1 材料培养 |
2.2.2 盐胁迫处理 |
2.2.3 测定指标 |
2.2.4 统计分析 |
2.3 外源添加棘孢曲霉对极耐盐和极敏感的狗牙根品系的影响 |
2.3.1 材料培养 |
2.3.2 棘孢曲霉的培养与扩繁 |
2.3.3 试验处理 |
2.3.4 测定指标 |
2.3.5 统计分析 |
第3章 研究结果 |
3.1 狗牙根品系的耐盐性综合评价 |
3.2 狗牙根品系的耐盐性验证 |
3.2.1 盐胁迫对狗牙根生长特性的影响 |
3.2.2 盐胁迫对狗牙根光合特性的影响 |
3.2.3 盐胁迫对狗牙根生理特性的影响 |
3.2.4 盐胁迫对狗牙根渗透调节的影响 |
3.2.5 盐胁迫对狗牙根离子稳态的影响 |
3.3 外源添加棘孢曲霉对极耐盐和极盐敏感狗牙根品系的影响 |
3.3.1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表型形态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
3.3.2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根系活力的影响 |
3.3.3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
3.3.4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渗透调节的影响 |
3.3.5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细胞膜稳态的影响 |
3.3.6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3.3.7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离子稳态的影响 |
第4章 分析与讨论 |
4.1 狗牙根耐盐能力的综合评价 |
4.2 耐盐和盐敏感狗牙根的验证 |
4.3 棘孢曲霉对狗牙根耐盐能力的影响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8)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盐生植物概念和分类 |
2 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及其价值 |
2.1 医药原料 |
2.2 园林绿化 |
2.3 食品原料 |
2.4 纤维原料 |
2.5 饲料和牧草 |
3 新疆几种主要盐生植物开发利用现状 |
3.1 枸杞 |
3.2 黑果枸杞 |
3.3 白刺 |
3.4 甘草 |
3.5罗布麻 |
3.6 碱蓬属 |
3.7 骆驼刺 |
3.8 肉苁蓉 |
4 展望 |
(9)唐古特白刺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Summary |
缩略语表 |
目录 |
绪论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生态及资源特征 |
1.2.1.1 灌丛沙包及根系分布 |
1.2.1.2 对盐碱和干旱生境的适应性 |
1.2.2 生物活性成分研究 |
1.2.3 生理特征及水分胁迫的影响研究 |
1.2.3.1 光合特征 |
1.2.3.2 水分胁迫对生理指标的影响 |
1.2.4 盐生植物的基础生理研究 |
1.2.4.1 渗透调节和离子区域化 |
1.2.4.2 细胞内 K~+/Na~+平衡 |
1.2.4.3 K~+通道 |
1.2.4.4 Cl~-通道 |
1.2.4.5 Ca~(2+)通道 |
第二章 唐古特白刺根际土壤水分与根系分布 |
2.1 材料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测定指标和方法 |
2.1.2.1 根系特性 |
2.1.2.2 土壤水分 |
2.1.2.3 叶面扫描及透射观察 |
2.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根际土壤水分季节性变化 |
2.2.2 根际土壤中有效根垂直空间分布与贮水量关系 |
2.2.3 根系水平分布规律 |
2.2.4 有效根长密度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 |
2.2.5 有效根重密度的垂直和水平分布规律 |
2.2.6 根系与地上株丛分布 |
2.2.7 叶面气孔分布及叶绿体超微结构 |
2.3 讨论 |
2.4 结论 |
第三章 NaCl 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3.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NaCl 胁迫下幼苗叶片 SOD、CAT 和 POD 变化 |
3.2.2 NaCl 胁迫下幼苗叶片 MDA 含量变化 |
3.2.3 NaCl 胁迫下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变化 |
3.3 讨论 |
3.3.1 NaCl 胁迫与幼苗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
3.3.2 NaCl 胁迫与幼苗叶片 MDA 含量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关系 |
3.4 结论 |
第四章 NaCl 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幼苗离子吸收与运输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4.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NaCl 胁迫下幼苗生长介质及植株各器管盐分离子分布特征 |
4.2.2 NaCl 胁迫对幼苗器管 Ca~(2+)/Na~+、Mg~(2+)/Na~+、K~+/Na~+和 Cl~-/Na~+的影响 |
4.2.3 NaCl 胁迫对幼苗根系与茎叶盐分离子吸收和运输比的影响 |
4.2.4 NaCl 胁迫对幼苗各器官 Na~+、K~+选择性吸收和运输特性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根系对盐分离子的吸收 |
4.3.2 根系对盐分离子的运输 |
4.4 结论 |
第五章 NaCl 胁迫对唐古特白刺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5.1 材料与方法 |
5.1.1 试验材料 |
5.1.2 试验设计 |
5.1.2.1 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 |
5.1.2.2 光和日变化 |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
5.1.3.1 光响应曲线和叶绿素荧光 |
5.1.3.2 光和日变化 |
5.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5.2 结果与分析 |
5.2.1 光响应特性 |
5.2.1.1 NaCl 胁迫对幼苗光响应特性的影响 |
5.2.1.2 NaCl 胁迫对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5.2.2 叶绿素荧光特性 |
5.2.3 光合日变化特性 |
5.2.3.1 环境因子日变化 |
5.2.3.2 环境因子对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5.2.3.3 不同 NaCl 浓度处理下光合参数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5.2.3.4 通径分析 |
5.3 讨论 |
5.3.1 NaCl 胁迫与光响应特性的关系 |
5.3.2 NaCl 胁迫与气体交换参数的关系 |
5.3.3 NaCl 胁迫与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关系 |
5.3.4 NaCl 胁迫与光合日变化的关系 |
5.4 结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1 |
导师简介2 |
(10)黄河上中游盐渍土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章 盐渍土农业高效利用研究概述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盐渍区农作制度研究与评述 |
1.3 盐渍土水盐肥联合调控规律及管理研究与评述 |
1.4 盐渍土农业高效利用模式与改良技术研究与评述 |
1.5 盐渍土农业盐害与模式评价研究与评述 |
1.6 本文研究简介 |
1.7 本研究试验简介 |
第二章 黄河上中游区盐渍土资源现状与农业利用潜力 |
2.1 黄河上中游主要盐渍区与盐渍土资源现状 |
2.2 黄河上中游区盐渍土的发生与演变 |
2.3 黄河上中游区农田水盐平衡 |
2.4 黄河上中游地区盐渍土资源农业开发利用潜力 |
2.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黄河上中游区盐渍土农业生产问题与关键技术研究 |
3.1 黄河上中游区盐渍土资源农业利用特征 |
3.2 黄河上中游区盐渍土农业利用技术现状 |
3.3 黄河上中游区盐渍土农业生产主要问题研究 |
3.4 黄河上中游盐渍土农业生产关键技术与新技术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河套盐渍区盐渍土农业高效利用技术的研究与筛选 |
4.1 研究区域与盐渍土利用现状 |
4.2 河套盐渍区耕作控盐技术的研究与筛选 |
4.3 河套盐渍区盐渍土肥盐高效调控技术的研究与筛选 |
4.4 河套盐渍区盐渍土耐盐食葵品种筛选研究 |
4.5 河套盐渍区节水灌溉控盐技术的研究与筛选 |
4.6 河套盐渍区盐渍土调理剂与抗盐碱专用肥产品筛选研究 |
4.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河套盐渍区盐渍土农业利用技术模式的筛选、优化与集成 |
5.1 河套盐渍区高效套作技术模式的调研与筛选 |
5.2 河套盐渍区“上膜下秸”模式的研究与集成 |
5.3 河套盐渍区优化施肥调盐模式的研究与集成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盐渍土资源高效安全与可持续利用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建立 |
6.1 黄河上中游盐渍区农业耐盐高效种植结构调整 |
6.2 区域盐渍土农业发展模式 |
6.3 区域配套技术方案构建 |
6.4 黄河上中游地区盐渍化耕地农业利用标准 |
6.5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主要结论 |
致谢 |
博士后个人简历 |
博士生与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 |
永久通信地址 |
附件 |
四、Study on Cultural Technologies and Salt-resistance of Nitraria sibirica in Coastal Areas with Serious Salt-affected Soil(论文参考文献)
- [1]盐碱地改良的植被选择研究[J]. 郝文凤,董娇,路秋爽,班鑫超,席敏,李静. 安徽农学通报, 2020(22)
- [2]盐肤木和泰山盐肤木耐盐性比较研究[D]. 王尧.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3]宁夏引黄灌区盐碱荒地水肥盐与植物根系调控技术研究[D]. 刘涛. 北京林业大学, 2020
- [4]NaCl胁迫对不同种源黑果枸杞组培苗生理及荧光特性的影响[D]. 倪强. 甘肃农业大学, 2020(12)
- [5]东营市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研究[D]. 史成琳. 山东农业大学, 2020(11)
- [6]栽培密度与施氮量对沿海盐碱地饲草高粱生长的影响[D]. 陈许兵. 扬州大学, 2020
- [7]棘孢曲霉对狗牙根盐响应的调控机理研究[D]. 张婷. 鲁东大学, 2020(01)
- [8]新疆盐生植物资源及开发利用[J]. 李从娟,王世杰,谢贻军,孙永强,叶艳丽,张恒. 安徽农业科学, 2017(23)
- [9]唐古特白刺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D]. 王文. 甘肃农业大学, 2013(04)
- [10]黄河上中游盐渍土农业高效利用技术与模式研究[D]. 王婧.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