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通用卫星测控平台

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通用卫星测控平台

一、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通用卫星测控平台(论文文献综述)

纪春国,卢丹,崔阳[1](2021)在《基于XCKU060和TMS570在轨可重构测控数传一体化系统设计》文中提出针对目前卫星测控分系统、数传分系统分立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CKU060和TMS570的在轨可重构测控数传一体化系统设计,采用软件无线电思路,通过地面测控站上注指令对测控、数传的程序存储器NOR FLASH进行在轨改写,解决了测控、数传一体的设计,同时实现了测控、数传的在轨可重构,有效提高了卫星测控、数传的灵活性。

赵阳[2](2021)在《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测技术在国防和航空航天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软件无线电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遥测设备早已改变了过去由于不同的通信标准而导致不同遥测系统无法通信的状况,但系统的小型化仍是研究的重点方向,由于传统通信所使用的分立器件设计方案,在弹载领域的有限空间内,遥测系统所占用的空间比重依然不小。AD9364搭配ZYNQ所实现的软件无线电遥测系统,既可以降低弹载遥测系统的体积、功耗和重量,而且依托强大的软件可重构性,简化了硬件设计也提高了设备通用性。本文所设计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采用了QPSK调制,使用AD9364+ZYNQ为架构的软件无线电技术完成整个了通信系统。首先,通过对比现阶段数字调制技术,并结合系统所应用的环境,选用了QPSK技术作为系统的调制技术;其次,提出了整体的软件无线电遥测发射系统设计方案,并将整个系统分为了以ZYNQ为核心的基带处理部分和以AD9364为核心的射频发射部分,并依据此作为系统小型化的基础;第三,完成了发射机的硬件电路设计,主要包括数字基带处理电路的ZYNQ电路设计、分布式电源设计和时钟设计以及射频发射电路的射频接口、时钟接口、LVDS数字数据接口、SP I接口、电源和功率放大器电路的设计。最后,完成了发射机的软件设计及仿真,其中数字基带处理模块主要完成了QPSK调制的MATLAB仿真和FPGA的实现,同时射频发射模块的软件设计为:使能状态机设计、SPI接口逻辑设计、LVDS数字数据接口逻辑设计以及AD9364的寄存器配置,其中以AD9364的寄存器配置最为重要。最后,搭建了遥测发射机测试系统,对遥测发射机进行了单音信号测试和调制通信测试,在完成寄存器配置后,通过实时频谱分析仪观察单音信号波形图,说明了单音信号可以正常发送,也证明了寄存器的正确配置,同时,对比接收机接收到的频谱图,判定QPSK调制的通信正确。在数据收发测试中,基带数据速率为8MHz,发射频率为2.26GHz,通过观测分析实时数据接收图,说明了遥测发射机的数据通信成功。

郭静,武晓明,武华,刘洋,张波[3](2021)在《基于GNURadio的伪卫星信号软件发射机设计》文中提出地基伪卫星定位技术是实现全域定位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其硬件实现成本过高已成为制约伪卫星技术走向商业化的重要掣肘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一种利用GNURadio及USRP软件无线电平台实现伪卫星软件发射机的方法,经实验测试验证,该发射机发出的信号可作为伪卫星定位系统使用。

汪梦[4](2021)在《基于USRP的星载超宽带低频雷达信道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信道作为雷达系统中组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星载信道属于时变信道,研究并模拟其传输特性,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实用价值。对于信道模型的研究,人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贴近实际信道的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做出的信道仿真器,这是雷达系统研发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星载雷达备受关注,国外多年前就已经着手研究,已取得不错成果。然而国内起步较晚,对这方面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文以软件无线电技术和信道模拟为研究背景,以星载雷达相关的国家重大仪器专项项目为依托,初步设计了一款软件信道模拟平台。主要开展的研究如下:第一部分:研究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原理和星载雷达信号传输做了理论基础,为星载信道模器平台的搭建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对星载信道模拟器平台的方案进行了设计,软件主要用到了MATLAB软件上的Simulink。硬件平台为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 N210,搭载了射频子板LFTX/LFRX。对软件的运行环境和模块选择进行了分析。于Simulink搭建信道模拟的平台,对不同频点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验证平台的性能。第三部分:基于GNU Radio和Simulink搭建信道模拟器的平台,并进行了实验,对实验结果做了分析比较,为出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措施。

张鹏[5](2021)在《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平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指出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平台是航天地面测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处理设备。以近十年实际工作中开发交付的一系列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平台架构、功能性能的系统分析,总结了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平台的发展现状并梳理了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平台的发展趋势。

唐晗呈[6](2021)在《小型化目标反射信息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雷达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对全天候、多用途以及智能化等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雷达开发方式已面临瓶颈。上世纪90年代出现了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引入军用雷达领域的尝试,随着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日益成熟,软件化雷达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同传统的雷达开发方式相比,软件化雷达具有多用途、硬件复用、可重配置等能力,以及集成化程度高、可靠性强、小型化等应用特性。本文基于通用的软件无线电平台,开展将软件无线电技术应用于FMCW雷达的关键技术研究。本文以AD9361射频前端和Zynq片上系统构成的硬件平台为基础,以可移植、模块化以及标准化为原则,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设计了系统的软硬件总体架构、可编程逻辑以及上位机和嵌入式软件,最后对系统进行了实测分析。具体工作内容包含:1、设计了一种基于Zynq片上系统和AD9361射频前端的软件化雷达架构。详细分析了快斜坡FMCW雷达信号处理各流程并按其特点使用软硬件协同设计方法将算法分配到各软硬件子系统。该架构解决了其他研究方案中存在的对数据吞吐量需求过高、不具备实时性潜力以及收发通道间相干性等工程性难题。2、以模块化、标准化、可移植为原则,设计了层次化的系统软件总体架构并且实现了包括嵌入式底层驱动到用户空间程序在内各层软件。Zynq片上系统软件以移植的Linux操作系统为运行环境,采用内核iio子系统的为底层驱动框架,以libiio运行时库为上位机和Zynq片上系统的通信桥梁,实现了对射频前端的控制、高速数据传输以及与上位机的通信。上位机则以libiio运行时库为通信基础,实现了包括距离多普勒成像、目标检测以及测角等后续算法。3、设计了可编程逻辑的总体架构并且具有可移植、模块化等特点。Zynq中的可编程逻辑主要运行高速的数字处理算法,以AXI和AXI-Lite标准总线协议为核心构建了总体框架,并实现了包括发射链路的FMCW信号发生器,以及接收链路用于产生降采样差频信号的数字下变频在内的自定义IP核。4、在本文实现的软件化FMCW雷达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室内外实验,通过实测分析并验证了本文所设计的软件化雷达的可行性。

周渊,张洵颖,智永锋,门永平[7](2020)在《软件定义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航天器有效载荷硬件平台计算和处理能力不断提升,有效载荷功能主要依赖于软件实现。目前航天器载荷的研制主要以硬件研制为主线,软件研制嵌入到硬件研制流程中,所有硬件和软件功能调试测试完成后才装星发射。这种研制方式研制周期长,且每种载荷产品软、硬件平台均不相同,硬件和软件复用率低,开发效率不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软件定义载荷的解决思路,统筹多种载荷功能需求,提出了软件定义高速数据传输、卫星测控、卫星通信、导航增强等多种载荷功能为一体的硬件架构和软件架构,支持在同一硬件平台上实现不同载荷功能在轨动态切换,实现载荷硬件批产化,载荷功能软件化,满足载荷设备快速集成和低成本要求。这种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卫星研制模式的不足,适用于深空探测领域任务和低成本短周期的微小卫星载荷制造领域。

宋洁琼,褚鹏蛟,贾文婷[8](2020)在《知识产权视角下的微小卫星测控通信技术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微小卫星以体积小、功耗低、开发周期短,可编队组网,可以更低成本完成复杂空间任务的优势,在通信、军事、地质勘探、灾害监测、科学实验和深空探测等领域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也加速了大型卫星星座的建设进程。卫星组网及星座运行需要具备多星同时在轨测控能力、星间高效通信能力和星地实时高精度对接能力,故测控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实现微小卫星高效应用的必要手段。

邵宇聪[9](2020)在《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终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系统提出了与传统航天、航空测控不同的、更苛刻的要求。为提高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系统可靠性,适应复杂的临近空间环境,提升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系统通用性和互操作性,有必要针对临近空间平台测控终端硬件技术进行研究。这是完成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系统项目研制的重要工作内容。测控终端作为临近空间飞行器电子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连接空中与地面的唯一纽带,其硬件可靠性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需要根据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系统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将软件无线电思路运用到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终端硬件设计中,以提高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通信的通用性、灵活性、兼容性和互操作性;同时针对临近空间恶劣的环境,在测控终端工程化实现方案中采取新技术、新手段进行研究和攻关,提高临近空间环境适应性。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为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终端研制及工程化实现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论述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终端硬件系统研究工作的背景、意义,针对该技术领域的研究方向,分析其他作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发展现状,指出还需进一步研究的要点,引出本论文需要解决的问题;2.结合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终端硬件研制任务,确定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产品设计原则,描述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需求,详细论证和分析中频处理架构、灵敏度和链路预算等技术体制和指标,然后根据主要指标及硬件架构,确定硬件总体实现方案,描述硬件组成、工作原理和交联关系;3.分析基于软件无线电架构的数字信号处理模块硬件架构,依据技术体制对变频组合、射频前端、天线和电源等硬件模块进行方案设计,对各个模块电路设计中涉及的主要元器件选型进行分析,然后完成各模块硬件电路原理图及印制板的布局布线设计与实现,完成系统对外硬件接口设计方案;4.针对临近空间环境特征对测控终端硬件的影响进行论证和分析,提出降低环境影响的硬件工程化解决途径,完成从整机到模块的环境适应性硬件设计与工程化实现方案,从而提高测控终端在临近空间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可靠性能力;5.为验证测控终端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归纳出系统测试项目,根据系统测试内容分析测试条件,制定系统详细测试方法,通过测试记录结果分析系统主要功能及技术指标的达标情况,并得出系统测试结论。

韦沛[10](2020)在《GEO卫星无源测定轨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造卫星及相关技术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轨道信息作为卫星的基本参数,对于卫星的测控和应用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常规轨道确定方法需要地面与卫星通信,如统一S波段系统、激光测距技术、转发测定轨技术等,属于有源定轨。基于有源信号的测定轨技术对卫星载荷有一定的要求,如统一S波段系统定轨、激光测距需要星上具备相应载荷,转发测定轨需要占用转发器资源,无法实现对任意卫星的精密轨道确定。而在无线电监测等领域,需要开展无源测定轨。因此,亟需发展一种无源测定轨技术,即通过被动接收卫星信号的方式实现干涉测量和轨道确定。发展无源测定轨技术对卫星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有极大的作用。干涉测量技术无需知晓卫星的信号内容和调制方式,只需卫星发射下行信号,就能通过相关处理获得信号到达两站的时间差,进而获得轨道产品。因此该项技术可以用于没有和观测站形成通讯链路的卫星。基于射电源观测发展起来的干涉测量技术,虽然精度较高,但系统复杂、价格昂贵。以此技术为基础,发展仅用于观测卫星的无源测定轨技术,存在大量的关键技术需要攻克,本文针对其做了研究和探讨,论文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通信卫星的共视时间传递方法,发展了北斗GEO卫星精密共视时间传递技术,联合二者实现了被动式站间高精度时间传递连线干涉技术采用共用频率源,站间钟差可以精确测定;而本文方法采用甚长基线干涉技术,各站使用本地原子钟,必须解决站间高精度时间传递的问题,才能进行卫星测定轨。现有的时间传递技术存在一些问题:伪码共视精度较低、PPP技术需要解算模糊度、双向技术需要发射信号。为实现无源测定轨系统的时间同步,本文提出了基于通信卫星的共视时间频率传递技术、基于全向天线抛物面天线观测的北斗GEO卫星精密共视时间频率传递技术等几项技术,并研究了Vondrak–Cepek平滑方法在上述时间传递方法中的应用,这些技术是被动接收信号的高精度站间时间同步技术,可以为无源测轨技术提供高精度时间产品。2.针对卫星信号强的特点,提出了卫星窄带干涉测量技术,研制了无源测定轨数据采集系统和相关处理原型软件目前干涉时间测量的数据采集系统多是基于射电源观测的,设备带宽高精度高,但数据量大,不便于数据的传输和处理。本文基于软件无线电设备开发了用于卫星干涉时间测量的采集系统并开发了相应的采集软件。该系统的带宽可调,对于卫星发射的强信号,可采用窄带模式采集数据,减少数据量,便于网络传输和数据处理。为验证该系统的性能,本文使用软件无线电设备改造了现有的转发测定轨网的部分天线系统,以此搭建了试验平台并开展了零基线和短基线试验,成功采集到了卫星数据并进行了相关处理,获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3.提出以北斗GEO卫星为校准源的无源测轨系统设备时延改正技术,开展了GEO卫星的无源测定轨试验,验证了该设备时延改正技术的有效性在使用VLBI设备观测卫星时,通常进行射电源和卫星的差分观测,通过已知精确位置的致密射电源来校准卫星观测中的系统差。但是无源测定轨天线系统无法观测射电源,因此需要发展一种基于卫星的系统差改正技术。北斗系统星座中有五颗GEO卫星且可获取到精密轨道产品,可作为无源测定轨技术的参考卫星。但目标卫星和参考卫星角距较大时,无法直接消除系统差。本文提出了一种以北斗卫星为校准源的系统差改正技术,该方法通过参考卫星的精密轨道数据联合站间钟差和大气产品来分离设备时延,从而完成校准。本文基于该方法开展了轨道确定试验,试验表明该方法与射电源校准技术获得的轨道精度相当。

二、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通用卫星测控平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通用卫星测控平台(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XCKU060和TMS570在轨可重构测控数传一体化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设计
2 详细设计
    2.1 测控天线
    2.2 射频模块
    2.3 基带模块
        2.3.1 XCKU060
        2.3.2 ADS6445
        2.3.3 AD9783
        2.3.4 时钟模块
        2.3.5 TMS570
    2.4 电源模块
3 结论

(2)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遥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历程
        1.2.2 遥测体制的发展及应用
        1.2.3 集成式RF收发器的发展历程
    1.3 弹载小型化遥测系统的关键技术
        1.3.1 基于集成式RF收发器的软件无线电技术
        1.3.2 遥测信号调制技术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遥测发射机方案及设计
    2.1 遥测发射机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2.2 数字基带原理及设计
        2.2.1 数字基带信号的码型选择
        2.2.2 数字滤波器原理及设计
        2.2.3 数字调制技术方案选择
        2.2.4 频率合成技术原理及设计
    2.3 射频发射方案设计
        2.3.1 锁相环技术原理及设计
        2.3.2 上变频原理
        2.3.3 功率放大器方案选择
    2.4 本章小结
3 遥测发射机硬件电路设计
    3.1 系统硬件总体设计
    3.2 数字基带处理电路设计
        3.2.1 ZYNQ电路设计
        3.2.2 分布式电源设计
        3.2.3 时钟设计
    3.3 射频发射电路设计
        3.3.1 AD9364 工作原理
        3.3.2 AD9364 射频接口设计
        3.3.3 时钟接口设计
        3.3.4 LVDS数字数据接口设计
        3.3.5 SPI接口设计
        3.3.6 电源设计
        3.3.7 功率放大电路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遥测发射机软件设计及仿真
    4.1 数字基带处理模块的软件设计
        4.1.1 QPSK调制的MATLAB仿真
        4.1.2 QPSK调制的FPGA实现
    4.2 射频发射模块的软件设计
        4.2.1 使能状态机
        4.2.2 SPI接口逻辑设计
        4.2.3 LVDS数字数据接口逻辑设计
        4.2.4 寄存器配置
    4.3 本章小结
5 遥测发射机性能测试
    5.1 遥测发射机测试系统的搭建
    5.2 单音信号测试与调制通信测试
    5.3 数据收发测试
        5.3.1 数据收发仿真测试
        5.3.2 数据收发的实物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及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GNURadio的伪卫星信号软件发射机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伪卫星信号模型
2 伪卫星软件发射机设计
    ■2.1伪卫星信号发射机设计原理
    ■2.2基于GNURadio的伪卫星基带信号生成软件设计
3 信号验证与测试
    ■3.1伪卫星基带信号波形仿真测试
    ■3.2伪卫星射频信号测试
    ■3.3接收机接收效果验证
4 结论

(4)基于USRP的星载超宽带低频雷达信道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1.2.2 信道模拟器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章节内容
第2章 信道模拟设计的关键技术
    2.1 概述
    2.2 软件无线电技术
        2.2.1 软件无线电原理
        2.2.2 软件无线电架构
        2.2.3 软件无线电开发平台和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
    2.3 信道模拟理论分析
        2.3.1 采样率
        2.3.2 星地信道传输特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信道模拟器与分系统方案设计
    3.1 信道模拟器方案设计
        3.1.1 信道模拟器系统需求分析
        3.1.2 分系统的设备和平台方案简介
        3.1.3 系统设计目标
        3.1.4 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
    3.2 分系统设计
        3.2.1 雷达分系统设计
        3.2.2 USRP信道模拟分系统的设计
        3.2.3 时域模型分系统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信道模拟性能测试与性能分析
    4.1 信道模拟实验设计
    4.2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成果

(5)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平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联合式系统平台
    1.1 CPCI架构的信号处理平台
    1.2 PIGMG1.3的PCIE信号处理平台
    1.3 VPX架构的信号处理平台
2 综合化系统平台
    2.1 综合化基带池架构的信号处理平台
    2.2 多波束阵列信号处理平台
    2.3 CPU-GPU信号处理平台
3 展 望
    (1)低成本方向
    (2)资源池方向
    (3)软解调方向

(6)小型化目标反射信息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1.2.1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软件化雷达的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FMCW雷达理论与天线设计
    2.1 引言
    2.2 FMCW雷达的基本结构
    2.3 FMCW信号模型
        2.3.1 三角波调制FMCW信号模型
        2.3.2 慢斜坡模式FMCW信号模型
        2.3.3 快斜坡模式FMCW信号模型
    2.4 快斜坡模式FMCW信号处理
        2.4.1 二维FFT差频信号处理
        2.4.2 二维FFT的分辨率
        2.4.3 二维恒虚警目标检测
        2.4.4 快斜坡模式FMCW仿真分析
    2.5 FMCW雷达测角方法
        2.5.1 振幅法测角
        2.5.2 双天线相位法测角
    2.6 FMCW雷达天线设计
        2.6.1 微带天线单元结构
        2.6.2 串联馈电微带阵列天线结构
        2.6.3 微带阵列天线设计与仿真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软件化FMCW雷达的实现
    3.1 软件无线电技术分析
        3.1.1 软件无线电的系统架构
        3.1.2 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3.2 无线电硬件平台介绍
        3.2.1 射频前端
        3.2.2 数字处理平台
    3.3 系统总体架构
    3.4 系统软件设计
        3.4.1 软件总体架构
        3.4.2 基于iio子系统的底层驱动
        3.4.3 Libiio运行时库
    3.5 可编程逻辑设计
        3.5.1 可编程逻辑总体架构
        3.5.2 发射链路逻辑设计
        3.5.3 接收链路逻辑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实测与分析
    4.1 测试平台介绍
    4.2 系统模块测试
        4.2.1 发射链路测试
        4.2.2 接收链路测试
        4.2.3 天线测试
    4.3 系统总体测试
        4.3.1 实验室静态测试
        4.3.2 单目标外场测试
        4.3.3 多目标外场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7)软件定义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软件定义卫星载荷系统架构方案
2 软件定义卫星载荷关键技术
    2.1 支持软件定义的通用可扩展硬件平台
        1) 电源管理单元:
        2) 平台接口单元:
        3) 高速载荷接口单元:
        4) 通用/综合处理器:
        5) 信号/信息处理单元:
        6) 存储单元:
        7) 高速宽带AD/DA单元:
        8) 智能伺服驱动单元:
        9) 高速路由单元:
    2.2 系统功能在轨重构
    2.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及中间件技术
    2.4 统一的接口和协议
    2.5 智能射频通道技术
3 软件定义卫星载荷的应用
4 结 论

(9)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终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的发展现状分析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二章 需求分析及总体设计
    2.1 需求分析
    2.2 总体指标要求
    2.3 设计原则
    2.4 系统体制及指标分析
        2.4.1 工作频率选择
        2.4.2 中频处理架构分析
        2.4.3 接收机灵敏度分析
        2.4.4 链路预算分析
    2.5 总体方案设计
        2.5.1 系统硬件设计
        2.5.2 工作原理设计
        2.5.3 模块交联关系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电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3.1 信号处理模块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3.1.1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硬件架构
        3.1.2 主要软件功能
        3.1.3 FPGA电路
        3.1.4 时钟电路
        3.1.5 数模转换电路
        3.1.6 模数转换电路
        3.1.7 接口电路设计
        3.1.8 硬件电路的实现
    3.2 电源模块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3.2.1 主要功能及原理
        3.2.2 硬件电路详细设计
        3.2.3 系统电源功率分析
        3.2.4 硬件电路的实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频电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4.1 射频模块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4.1.1 主要功能
        4.1.2 工作原理
        4.1.3 变频组合模块
        4.1.4 射频前端模块
    4.2 天线硬件的设计与实现
        4.2.1 机载全向天线
        4.2.2 地面定向天线
        4.2.3 地面伺服控制系统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临近空间环境适应性设计与实现
    5.1 临近空间环境主要特征分析
    5.2 环境特征影响及解决途径
        5.2.1 低温低气压特征
        5.2.2 低气压放电特征
        5.2.3 临近空间粒子特征
    5.3 密闭机箱架构的实现
    5.4 组合化模块的实现
    5.5 硬件接口的实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项目
    6.2 测试条件
        6.2.1 系统测试设备及仪器
        6.2.2 实验室有线通信测试条件
        6.2.3 外场无线通信测试条件
    6.3 实验室有线通信测试
        6.3.1 测试方法
        6.3.2 性能测试及达标情况分析
    6.4 外场无线通信测试
        6.4.1 测试方法
        6.4.2 性能测试及达标情况分析
    6.5 系统测试结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后续工作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GEO卫星无源测定轨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人造卫星的应用和高精度轨道的意义
        1.1.2 卫星观测技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常用的有源卫星测定轨技术
        1.2.2 常用的无源卫星测定轨技术
    1.3 研究意义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卫星干涉测量简介
    2.1 测量原理
    2.2 相时延测量和群时延测量
        2.2.1 相时延测量
        2.2.2 群时延测量
    2.3 观测模式
        2.3.1 连线干涉模式
        2.3.2 GPS辅助的VLBI模式
        2.3.3 射电源校准的ΔVLBI模式
        2.3.4 卫星校准的ΔVLBI模式
        2.3.5 观测模式选择
    2.4 系统可行性分析
        2.4.1 VLBI系统的要求
        2.4.2 天线要求
        2.4.3 天线噪声温度
        2.4.4 数据速率
        2.4.5 原子频率标准
        2.4.6 无源测定轨系统信噪比估计
        2.4.7 无源测定轨的关键技术分析
第3章 无源测定轨技术的误差分析
    3.1 无源测定轨的测量模型的主要误差源
    3.2 精度衰减因子及仿真分析
        3.2.1 测站的布局
        3.2.2 站心直角坐标系
        3.2.3 仿真条件
        3.2.4 仿真结果
        3.2.5 仿真结论
    3.3 实际测站分析
    3.4 无源测定轨的测量模型的误差分析
    3.5 小结
第4章 高精度站间时间同步技术
    4.1 常用技术及其优缺点分析
        4.1.1 双向卫星时间频率传递技术
        4.1.2 GNSS共视/全视时间频率传递技术
        4.1.3 基于GNSS载波数据的时间频率传递技术
        4.1.4 无源测轨网中的站间时间同步应用
    4.2 基于通信卫星的共视时间频率传递技术
        4.2.1 方法原理
        4.2.2 轨道误差影响
        4.2.3 试验与结果分析
        4.2.4 结论
    4.3 基于IGSO卫星的时间传递方法
        4.3.1 高精度预报轨道约束的IGSO双向时间传递方法
        4.3.2 观测频率修正
        4.3.3 卫星运动引入的误差
        4.3.4 IGSO双向时间传递试验结果与分析
        4.3.5 转发共视技术在IGSO卫星观测中的应用
        4.3.6 结论
    4.4 气象数据获取方法
        4.4.1 常用的对流层模型
        4.4.2 其他获取气象参数的途径
        4.4.3 不同对流层延迟产品的比较分析
        4.4.4 结论
    4.5 基于北斗GEO卫星的精密共视时间频率传递技术
        4.5.1 BDPCV方法的原理
        4.5.2 误差分析
        4.5.3 试验与结果
        4.5.4 结论
    4.6 基于抛物面天线观测的精密共视时间频率传递技术
        4.6.1 抛物面天线观测北斗GEO卫星的方法
        4.6.2 试验与结果分析
        4.6.3 结论
    4.7 Vondrak–Cepek平滑方法及其在站间时间传递中的应用
        4.7.1 Vondrak–Cepek平滑方法原理
        4.7.2 Vondrak–Cepek平滑方法在联合TWSTFT和 PPP数据中的应用
        4.7.3 Vondrak–Cepek平滑方法在本文试验中的应用
        4.7.4 结论
    4.8 总结
第5章 卫星干涉时间测量的数据采集技术研究与试验
    5.1 系统设计
        5.1.1 系统组成介绍
        5.1.2 数据采集设备介绍
    5.2 软件介绍
        5.2.1 时标信息
        5.2.2 Mark5B格式
        5.2.3 数据的采集
        5.2.4 数据的预处理
        5.2.5 软件流程图
    5.3 观测试验
        5.3.1 积分时间选取
        5.3.2 群时延
        5.3.3 相时延
        5.3.4 一天群时延观测结果
    5.4 总结
第6章 以北斗卫星为校准源的系统差改正技术及轨道确定试验
    6.1 基于差分观测数据轨道确定技术的仿真试验
        6.1.1 ODTT网的副站-副站轨道确定模式
        6.1.2 基于L波段直发式数据的差分轨道确定试验
        6.1.3 北斗GEO卫星的定轨统计分析
        6.1.4 基于抛物面天线的频间偏差确定方法
        6.1.5 小结
    6.2 以北斗卫星为校准源的系统差改正技术及轨道确定试验
        6.2.1 原理
        6.2.2 试验安排与干涉测量结果
        6.2.3 结果与分析
        6.2.4 小结
    6.3 基于以北斗卫星为校准源的系统差改正技术的短弧段轨道确定
        6.3.1 短弧定轨
        6.3.2 短弧预报
    6.4 总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7.1.1 主要创新点
        7.1.2 主要工作
    7.2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用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通用卫星测控平台(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XCKU060和TMS570在轨可重构测控数传一体化系统设计[J]. 纪春国,卢丹,崔阳. 电子设计工程, 2021
  • [2]基于AD9364的弹载小型化遥测发射机设计[D]. 赵阳. 中北大学, 2021(09)
  • [3]基于GNURadio的伪卫星信号软件发射机设计[J]. 郭静,武晓明,武华,刘洋,张波. 电子制作, 2021(11)
  • [4]基于USRP的星载超宽带低频雷达信道模拟器的设计与实现[D]. 汪梦. 南昌大学, 2021
  • [5]航天测控信号处理平台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张鹏. 电讯技术, 2021(05)
  • [6]小型化目标反射信息探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 唐晗呈.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7]软件定义卫星有效载荷技术研究[J]. 周渊,张洵颖,智永锋,门永平.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0(S1)
  • [8]知识产权视角下的微小卫星测控通信技术发展研究[J]. 宋洁琼,褚鹏蛟,贾文婷. 中国航天, 2020(11)
  • [9]临近空间飞行器测控终端硬件的设计与实现[D]. 邵宇聪.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3)
  • [10]GEO卫星无源测定轨关键技术研究[D]. 韦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 2020

标签:;  ;  ;  ;  ;  

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通用卫星测控平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