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失活

食管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失活

一、食管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失活(论文文献综述)

刘攀[1](2020)在《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人群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乙醛脱氢酶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671(G>A)和c12orf30(N-α-乙醛转移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4767364(A>G)与食管癌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新疆地区食管癌患者哈萨克族65例,汉族62例;同一地区无肿瘤病史的正常人群对照哈萨克族75例,汉族50例。采用Taq Man等位基因鉴别技术检测研究对象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基因rs671位点和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型分布;采用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验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rs671位点和rs4767364位点各基因型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的关联。结果: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ALDH2基因rs671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46.15%、40.00%、13.85%和68.00%、26.67%、5.33%,ALDH2基因rs671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rs671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4.84%、40.32%、4.84%和58.00%、38.00%、4.00%,rs671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5.38%、21.54%、3.08%和78.67%、18.67%、2.67%,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中,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4.52%、32.26%、3.23%和66.00%、30.00%、4.00%,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频率在新疆汉族食管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ALDH2基因rs671位点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食管癌预后均相关(P<0.05),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预后相关(P<0.05),与汉族食管癌患者预后无关(P>0.05)。结论:染色体12q24区域中,ALDH2基因rs671(G>A)与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易感性及哈萨克族、汉族的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均相关。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与哈萨克族食管癌患者预后可能相关。通过对ALDH2基因、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得出,ALDH2基因的rs671位点在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中,以及在不同分级的BMI指数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在饮酒人群和不饮酒人群中、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布差异均不显着。C12orf30基因rs4767364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在III+IV级人群中分布差异显着,经性别、诊断年龄、家族史、吸烟、饮酒等因素调整后则无显着相关性。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ALDH2基因、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显示ALDH2基因rs671位点的AA基因型的放疗疗效与其他两个基因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余均与放射敏感性不相关。

李雨珊[2](2020)在《miR-4746对食管鳞癌细胞TE-1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食管癌是发生在食管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有鳞状细胞癌及腺癌两种病理类型,其中我国,90%为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而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则主要发生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国内食管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本病起病隐匿,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中晚期,5年生存率仅为20%[1],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食管癌的生物学标记物筛选和信号通路的阐明对食管癌诊疗具有重大意义。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在21~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由基因组转录调控,并在转录后水平控制基因表达,进而参与炎症、免疫应答、细胞增殖与凋亡等[2]生物学过程。目前的研究报道表明,多种miRNA与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紧密关联。本课题组前期针对食管鳞癌组织,采用基因芯片实验筛选出表达差异的miRNAs,其中miRNA-4746(miR-4746)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大于2倍,并通过生物学信息分析软件分析,miR-4746在TGF-β/Smads通路显着富集。目前国内外关于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报道甚少。因此,本课题通过靶向调控miR-4746的表达,研究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株增殖、迁移、侵袭及细胞周期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miR-4746影响食管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食管癌的临床靶向治疗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和必要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人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EC和食管鳞癌细胞株TE-1和ECA-109中miR-4746的表达量。2.采用CCK-8实验检测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株TE-1增殖能力的影响。3.采用划痕实验检测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株TE-1迁移能力的影响。4.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株TE-1侵袭能力的影响。5.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株TE-1细胞周期的影响。6.用RT-PCR方法检测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株TE-1中TGF-β1 mRNA、TβRIImRNA、Smad4mRNA 的表达的影响。7.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法检测miR-4746对食管癌细胞株TE-1中TGF-β1、TβRII、Smad4的表达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株HEEC相比,食管癌细胞株TE-1、ECA-109中miR-4746表达均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组织中的结果一致。2.CCK-8实验显示,24小时后,上调miR-4746后,TE-1细胞增殖能力显着增强,下调miR-4746后,TE-1细胞增殖能力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划痕实验表明上调miR-4746后,TE-1细胞迁移能力显着增强,下调miR-4746后,TE-1细胞迁移能力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Transwell实验表明上调miR-4746后,TE-1细胞侵袭能力显着增强,下调miR-4746后,TE-1细胞侵袭能力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细胞周期实验表明miR-4746对TE-1细胞周期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RT-PCR实验表明上调miR-4746的表达后TE-1细胞的TGF-β1 mRNA 表达上调,TβR Ⅱ mRNA、Smad4mRNA 表达下调;下调 miR-4746的表达后TE-1细胞的TGF-β1 mRNA表达下调,TβRⅡmRNA、Smad4mRNA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WB实验表明上调miR-4746的表达后TE-1细胞的TGF-β1蛋白表达上调,Smad4蛋白表达下调;下调miR-4746的表达后TE-1细胞的TGF-β1蛋白表达下调,Smad4表达上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βRII蛋白表达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miR-4 746通过调控Smad4,TGF-β/Smads通路抑制,TGF-β1反馈性升高,从而促进食管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

宋文庆,俞岚,陶仪声,吴强[3](2014)在《抑癌基因DPC4/smad4、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DPC4/smad4、P1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TMplus法检测8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抑癌基因DPC4(DPC4/smad4)和p16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DPC4/smad4、P1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和93.0%,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二者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3.7%和31.1%,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食管鳞状细胞癌中,DPC4/smad4、P16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均无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病理分期具有相关性(P<0.01)。癌组织中,DPC4/smad4和P16的表达成正相关性(r=0.898,P<0.01)。结论 P16与DPC4基因的失活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密切相关,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检测P16和DPC4的表达情况可以帮助临床分期评估预后。

陈慧,潘冰,张仙土,潘菊花,池圣亮[4](2013)在《胃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50例胃癌及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50例胃癌组织中的DPC4表达阳性31例(62.0%);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表达均为阳性(100.0%)。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χ2=10.43,P<0.01)。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的统计学关系(P>0.05)。肿瘤直径<2 cm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高-中分化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低-未分化,T12期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T34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DPC4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DPC4基因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过程,其表达程度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与胃癌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恶性转化密切相关。

周信远[5](2013)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PC4/SMAD4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近些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细胞周期调控失调有关,DPC4/SMAD4基因是细胞周期调控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抑癌基因,它的表达缺失对于肿瘤的形成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参与TGF-β信号通路,调节细胞周期与信号的传导。本文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患者中DPC4/SMAD4mRNA的表达量,分析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论证DPC4/SMAD4基因在大肠肿瘤中的作用及病理分型在结直肠恶性肿瘤中的相关性,本文旨在探讨SMAD4能否成为大肠肿瘤重要的生物学标志物,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率,为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预后判断及将来结直肠癌基因治疗的靶点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本研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抽取的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40例癌症患者和2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DPC4/SMAD4mRNA表达情况,并且以内参基因GAPDH为基准,采用2-ΔΔct的方法进行分析,2-ΔΔct“表示目的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相对正常组织中表达量的倍数。利用SPSS17.0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DPC4/SMAD4mRNA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的差异表达,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本研究表明4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DPC4/SMAD4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67,肿瘤组患者的表达量仅为正常组织的0.167倍,表达量呈低表达。(1)结直肠癌患者DPC4/SMAD4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2)SMAD4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无关(P>0.05),但与结直肠肿瘤的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分级有关(P<0.05)。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PC4/SMAD4mRNA的表达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对结直肠癌患者的辅助诊断、决定治疗手段、判断疗效、有否转移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DPC4/SMAD4基因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佳,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逆相关;DPC4/SMAD4mRNA表达水平虽与结直肠癌预后及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但可能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有必要通过大宗实验、更完善的随访方式和更先进的实验技术进一步验证。

周信远,王琛[6](2012)在《抑癌基因DPC4/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DPC4基因,又称SMAD4基因,是新发现的一个抑癌基因,最初从胰腺癌中发现,位于染色体18q21.1上,其编码的SMAD4蛋白属于SMAD4家族,参与调控了TGF-β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近年来,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

应荣培[7](2012)在《大肠癌中DPC4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Elivison二步法检测60例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DPC4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患者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取4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作对照。[结果]DPC4蛋白主要在大肠癌和癌旁正常大肠组织的胞浆表达,呈棕黄色细颗粒。60例大肠癌标本中DPC4的阳性表达为21例(35.0%),其中强阳性为4例(6.7%)。40例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DPC4蛋白表达均为阳性,其中强阳性34例(85.0%)。大肠癌组织中DPC4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正常大肠组织(χ2=42.62,P<0.01)。大肠癌组织中DPC4蛋白表达水平随组织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P<0.01),随原发病灶的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出现而下降(P<0.01)。[结论]且DPC4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大肠癌基因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郭炜[8](2011)在《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家族通过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发挥生物学效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TGF-β/Smads通路中任一元件的异常都可导致信号转导的紊乱,影响TGF-β的细胞生物学效应,尤其是失去了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促进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但是针对不同的肿瘤类型,TGF-β/Smads通路中关键基因的缺失及失活机制不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来,贲门癌(gastric cardia adenocarcinoma,GCA)的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但迄今为止,贲门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并不十分明确。因此,深入研究此信号转导通路中关键基因在贲门腺癌中的作用将会为揭示贲门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本研究首先从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了贲门腺癌组织中TGF-β1、TGF-β受体1和受体2(TGF-βreceptor typeⅠ和typeⅡ, TGFBR1和TGFBR2)、Smad2、Smad3、Smad4禾(?)Smad7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指标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其次,从遗传学的角度入手,检测了TGF-β1基因启动子区C-509T、G-800A、C-988A和外显子区T869C、G915C和C788T位点,TGFBR1 Int7G24A和*6A位点及TGFBR2 G-875A位点在贲门腺癌和健康人群中的频率分布,探讨这些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位点与贲门腺癌易感性的关系;然后,检测了贲门腺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TGFBR1、TGFBR2和Smad4基因CpG岛的甲基化状态,并进一步分析了甲基化与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之间的关联性。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第一部分: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目的:研究贲门腺癌中TGF-β/Smads信号通路关键基因TGF-β1及其受体(TGFBR1和TGFBR2)、Smads基因包括受体调节型Smads(Smad2和Smad3)、通用调节型Smad4和抑制型Smad(Smad7)在转录和蛋白水平上的改变,明确此通路中各关键基因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方法检测贲门腺癌中TGF-β1、TGFBR1、TGFBR2、Smad2、Smad3、Smad4和Smad7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贲门腺癌中TGF-β1、TGFBR1、TGFBR2、p-Smad2/3、Smad4及Smad7的蛋白表达。结果:1 GCA组织中TGF-β1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0.8494±0.3024 vs.0.3879±0.1754,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亦显着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P<0.01)。且Ⅲ、Ⅳ期GCA患者的TGF-β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高于Ⅰ、Ⅱ期患者,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TGF-β1在GCA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2 GCA组织中TGFBR1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相应的正常组织(0.4015±0.1758 vs.0.9064±0.2925,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亦显着低于正常组织(P<0.01)。Ⅲ、Ⅳ期GCA患者TGFB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3 GCA组织中TGFBR2的1n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相应的正常组织(0.3879±0.1205 vs.0.8917±0.2765,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亦显着低于正常组织(P<0.01)。Ⅲ、Ⅳ期GCA患者TGFB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Ⅰ、Ⅱ期患者(P<0.05),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TGFBR2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4 GCA组织中Smad2和Smad3的1n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相应的正常组织(0.4956±0.1862 vs.0.8611±0.2914和0.4713±0.1712 vs.0.8314±0.2811,P<0.01)。GCA组织p-Smad2/3的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7%,显着低于相应正常组织的蛋白表达(93.6%)(P<0.01)。Ⅲ、Ⅳ期GCA患者p-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Ⅰ、Ⅱ期患者,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p-Smad2/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5 GCA组织中Smad4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相应的正常组织(0.5145±0.1987 vs.0.8954±0.2856,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亦显着低于正常组织(P<0.01)。Ⅲ、Ⅳ期GCA患者Smad4基因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低于Ⅰ、Ⅱ期患者,且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 Smad4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0.05)6 GCA组织中Smad7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0.5114±0.1962 vs.0.2012±0.1006,P<0.01),其蛋白表达水平亦显着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P<0.01)。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Smad7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P<0.05)7 GCA中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多个基因蛋白表达的联合分析显示,TGFBR1和TGFBR2之间、p-Smad2/3和Smad4之间、TGF-β1和Smad7之间、TGFBR1和p-Smad2/3之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74、0.84、0.24和0.38,P值均<0.05);TGF-β1和TGFBR1之间、TGF-β1和p-Smad2/3之间、TGFBR1和Smad7之间呈负相关(r分别为-0.54、-0.49和-0.22,P值均<0.05);p-Smad2/3和Smad7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r=-0.09,P>0.05)。结论:1 GCA组织中TGF-β1和Smad7的过表达可能与GCA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2 GCA组织中TGFBR1、TGFBR2、Smad2、Smad3 (p-Smad2/3)和Smad4的低表达可能与GCA的发生密切相关。3联合分析显示,GCA中TGFBR1和TGFBR2、p-Smad2/3和Smad4、TGF-β1和Smad7、TGFBR1和p-Smad2/3之间的蛋白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TGF-β1和TGFBR1、TGF-β1和p-Smad2/3、TGFBR1和Smad7之间呈负相关,p-Smad2/3和Smad7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提示TGF-β受体、R-Smad和Smad4基因任何一种发生改变,均可使肿瘤细胞失去对TGF-β1的敏感性而发生不受控的异常增殖。第二部分:TGF-β1及其受体1和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贲门腺癌易感性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TGF-β1基因C-509T、G-800A、C-988A、T869C、G915C和C788T,TGFBR1基因Int7G24A和*6A以及TGFBR2基因G-875A等SNP位点与贲门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分别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引物引入限制性内切酶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rimer introduced restriction analysis, PCR-PIRA)、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阻滞突变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PCR-ARMS)、PCR产物长度分析等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ELISA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方法检测贲门腺癌患者及健康对照的TGF-β1血浆水平,采用TUNEL与免疫组化双标方法检测贲门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1 GCA组中UGIC家族史阳性个体比例为36.8%,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的5.1%,表明UGIC家族史可能增加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10.61,95%CI=7.64.12.28)。2 GCA组TGF-β1基因-509T等位基因型频率(52.4%)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44.0%)(P<0.01),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或TT基因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OR分别为1.67和1.89,95%C1分别为1.17-2.45和1.25-2.71)。分层分析发现:与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或TT基因型可显着增加非吸烟人群患GCA(校正后OR分别为1.97和2.33,95%C1分别为1.28-2.87和1.61.3.01)、家族史阴性人群患GCA(校正后OR分别为1.76和1.97,95%C1分别为1.25-2.67和1.10-2.89)及Ⅲ、Ⅳ期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OR分别为1.94和2.35,95%C1分别为1.40-2.57和1.67-2.89)。3 GCA组TGF-β1基因869C等位基因型频率(53.3%)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45.5%)(P<0.01),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TC或CC基因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分别为1.65和1.85,95%C1分别为1.15-2.41和1.21.2.69)。分层分析发现:与TT基因型相比,携带TC或CC基因型可显着增加非吸烟人群患GCA(校正后OR分别为1.98和2.07,95%C1分别为1.31-2.89和1.45.2.91)、家族史阴性人群患GCA(校正OR=1.72和1.87,95%CI=1.23-2.61和1.19-2.78)及Ⅲ期和Ⅳ期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OR=1.90和2.07,95%CI=1.47-2.56和1.54-2.69)。4 TGF.β1基因G-800A、C-988A、G915C和C788T多态性位点的突变等位基因型均较低,它们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GCA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其分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 TGF.β1基因C-509T和T869C两个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状态(D’=0.94)。单体型分布显示,与-509C/869T相比,.509T/869C单体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校正OR=1.92,95%CI=1.38-2.59)。6功能分析显示:携带TGF-β1基因C-509T位点CC基因型的GCA患者TGF-β1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携带TT或CT+TT基因型的GCA患者,携带TGF-β1基因T869C位点TT基因型的GCA患者TGF-β1水平及蛋白表达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携带CC或TC+TT基因型的GCA患者。与携带TGF-β1 -509TT和869CC基因型的GCA患者相比(29.8±1.8%),携带.509CC和869TT基因型的GCA患者其凋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率显着降低(17.3%士1.7%,P<0.05),而杂合型基因携带者无明显差异(25.4±1.5%,P>0.05)。7 GCA组TGFBR1基因Int7G24A多态性位点的A等位基因携带者患GCA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34倍(校正后的OR=1.34,95%CI为1.03-1.87)。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GA和AA基因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为1.34,95%CI为1.02-1.73)。与GG基因型相比,Ⅲ期和Ⅳ期GCA中携带GA和AA基因型可显着增加发病风险(校正OR=1.41,95%CI=1.05-1.98)。TGFBR1基因*6A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在GCA组和对照组之间,其分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Int7G24A和*6A两个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TGFBR1在GCA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8与TGFBR2基因G-875A位点的G等位基因相比,携带A等位基因可使GCA的发病风险降低约30%(校正后的OR=0.73,95%CI为0.49-0.92)。与GG基因型相比,携带GA和AA基因型可显着降低GCA的发病风险(校正后的OR为0.71,95%CI为0.52-0.95)。与GG基因型相比,Ⅲ期和Ⅳ期GCA患者中携带GA和AA基因型可显着降低GCA的发病风险(校正OR=0.70,95%CI=0.47-0.92)。G-875A基因型与TGFBR2在GCA中的表达没有明显的相关性。9与保护性基因型组合-509CC.Int7GG..875AA相比,仅一个位点携带易感基因(杂合子或纯合子)的个体患GCA的风险升高1.31倍(校正OR=1.31,95%CI=1.02-1.58),当两个位点同时存在易感等位基因时,个体患GCA的风险升高1.54倍(校正OR=1.54,95%CI=1.21-1.85),而当三个位点同时存在易感等位基因时可使GCA的风险升高2.05倍(校正OR=2.05,95%CI=1.52-2.61)。趋势性检验显示,携带易感等位基因位点的个数越多,GCA的发病风险越高(x2趋趋=21.843,P趋势<0.01)。结论:1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明显增加GCA的发病风险。2与TGF-β1-509CC基因型相比,携带CT或TT基因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与TGF-β1869TT基因型相比,携带TC或CC基因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并且在Ⅲ、Ⅳ期GCA患者中此作用更加明显。携带-509CC或869TT基因型的GCA患者其TGF-β1水平、蛋白表达及凋亡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率均显着降低。TGF-β1C-509T和T869C两个位点处于强连锁不平衡,与一509C/869T相比,-509T/869C单体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3 TGF-β1基因G-800A、C-988A、G915C和C788T多态性位点与GCA的发病风险无关。4与TGFBR1基因Int7G24A多态性位点的GG基因型相比,携带GA和AA基因型可显着增加GCA的发病风险,并且在Ⅲ、Ⅳ期GCA患者中此作用更加明显。TGFBR1基因*6A多态性位点与GCA的发病风险无关。Int7G24A和*6A多态性位点与TGFBR1的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5与TGFBR2基因G-875A多态性位点的GG基因型相比,携带GA和AA基因型可显着降低GCA的发病风险。但此位点与TGFBR2的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6与保护性基因型组合-509CC-Int7GG--875AA相比,携带易感等位基因位点的个数越多,GCA的发病风险越高。第三部分:贲门腺癌中TGF-p受体1、受体2及Smad4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目的:探讨贲门腺癌中TGFBR1、TGFBR2和(?)Smad4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及其与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确定此三种基因甲基化在责门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SP)检测贲门腺癌及上皮内瘤变组织中TGFBR1、TGFBR2及Smad4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其与各临床指标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1 TGFBR1基因在正常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GCA组织中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8%(2/110)、3.8%(1/26)、11.4%(4/35)和30.9%(34/1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GCA组织中TGFBR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P<0.05)。Ⅲ期和Ⅳ期GCA患者癌组织中TGFBR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着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2 TGFBR1基因甲基化阳性的GCA组织其mRNA表达显着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GCA组织(0.1816士0.0816 vs.0.6514±0.2187,P<0.01)。发生TGFBR1高甲基化的肿瘤组织蛋白表达均为阴性,TGFBR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3 TGFBR2基因-25和-140位点的甲基化率在正常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GCA组织中相同,分别为3.6%(4/110)、7.7%(2/26)、25.7%(9/35)和47.3%(52/1 1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GCA组织中TGFBR2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P<0.01),Ⅲ期和Ⅳ期GCA患者中TGFBR2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着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高、中、低分化的肿瘤组织发生甲基化的比率亦有显着性差异(P<0.05),分化程度越低,甲基化率越高。4 TGFBR2基因甲基化阳性的GCA组织其mRNA表达显着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GCA组织(0.1745士0.0756 vs.0.5894±0.2061,P<0.01)。发生TGFBR2高甲基化的52例肿瘤组织中有47例蛋白表达为阴性,TGFBR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其蛋白表达缺失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5对于-248-26位点,GCA组织中Smad4的甲基化率为5.5%,而相应正常粘膜及上皮内瘤变组织均未检测到甲基化,癌组织Smad4基因-248-26位点甲基化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P<0.05)。对于30-171位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GCA组织Smad4的甲基化率分别为8.6%(3/35)和24.5%(27/110),相应正常粘膜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均未检测到甲基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组织Smad4基因30-171位点甲基化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P<0.05)。Ⅲ期和Ⅳ期GCA患者中Smad4基因此位点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着高于Ⅰ期和Ⅱ期患者(P<0.05),高、中、低分化肿瘤组发生甲基化的比例亦有明显差异(P<0.05),分化程度越低,其甲基化率越高。6对于-248-26位点,发生甲基化的GCA组织其Smad4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与未发生甲基化的GCA组织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对于30-171位点,甲基化阳性的GCA组织其Smad4基因mRNA表达显着低于未发生甲基化的GCA组织(0.2987士0.0925 vs.0.6415±0.2814,P<0.01),且发生30-171区域高甲基化的27例GCA组织有24例(?)Smad4蛋白表达为阴性,其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缺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7贲门腺癌中TGFBR1、TGFBR2及Smad4基因甲基化状态的联合分析显示,随着肿瘤分期的增高,至少一个基因发生甲基化、至少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及三个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明显增加(P值均<0.05)当按病理分级进行分析时,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至少一个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比率呈现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至少两个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及三个基因同时发生甲基化的比率则有明显差异,随着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甲基化率逐渐增加(P<0.05)。结论:1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GCA组织中TGFBR1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且TGFBR1在GCA中的甲基化与肿瘤临床分期有关,与组织分化无关。GCA中TGFBR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其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2 TGFBR2基因.25和.140位点的甲基化率在正常组织、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GCA组织中相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癌组织中TGFBR2基因发生甲基化的比率显着高于正常组织,且TGFBR2在GCA中的甲基化与肿瘤临床分期和分化有关。GCA中TGFBR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与其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3对于Smad4基因,GCA中30-171位点的甲基化率高于-248-26位点,且与GCA的肿瘤分期和分化有关。对于30-171位点,其甲基化与GCA组织的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4 TGFBR1、TGFBR2及Smad4三种基因甲基化的联合检测有助于贲门腺癌的预后及进展的判断。

李永春[9](2011)在《食管癌组织中MT-3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食管癌是人类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死率逐年上升,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我国作为世界上食管癌的高发国家,特别是河南、河北、山西、江苏的某些区域,食管癌的病死率是是全世界最高的地区之一。因此,尽快明确食管癌的发病机制,对我们临床上有效地防治食管癌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涉及到多种基因的改变,是多种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长期共同和/或协同作用的结果。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生物界的低分子量、高金属含量、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质,具有重金属的解毒、维持金属离子的内稳态,清除自由基等重要的功能。它包括4个亚型:MT-1、MT-2、MT-3和MT-4。由于MT-3是一种新发现的抑癌基因,临床上的相关研究较少,MT-3作为MT家族的一员,而且与MT家族的其他成员有高度的同源性。因此,它不仅具有MT相似的生理功能,而且还具有抑制细胞的增殖的独特功能。本课题以食管鳞状细胞癌为研究对象,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探讨金属硫蛋白-3(metallotionein-3, MT-3)和P53在食管鳞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进而了解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展演变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食管癌的发病原因、早期诊断、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1选取我院2010年4月至2010年6月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共31对标本。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S-P法检测31例食管鳞转细胞癌组织及31例癌旁正常组织中MT-3和P53基因在的蛋白表达情况。3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MT-3和P53在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量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两者在食管癌发病机制中的临床病理关系。结果:1 MT-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8.71%(12/3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45%(2/31),二者有统计学意义(X2 =11.273,P<0.05)。2 MT-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食管癌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其中在高中分化食管癌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9/27),在低分化食管癌的阳性表达率100%(4/4),低分化癌中的MT-3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X2 =6.359,P<0.05。)3 MT-3在TNM分期为Ⅰ+Ⅱ期的食管鳞癌中MT-3的阳性表达率为23.53%(4/17),TNM分期为Ⅲ+Ⅳ期中MT-3的阳性表达率为64.29%(9/14),Ⅲ+Ⅳ期中的MT-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中的MT-3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X2 =4.693,P<0.05)。4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中MT-3的阳性表达率为69.23%(9/13),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中MT-3的阳性表达率为22.22%(4/18),有淋巴结转移的MT-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MT-3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X2 =6.850,P<0.05)。5 P5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8.39%(15/31),明显高于在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9.68%(3/31),二者有统计学意义(X2 =9.226,P<0.05)。6 P5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随着食管癌的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高,其中在高中分化食管癌的阳性表达率为40.74%(11/27),在低分化食管癌的阳性表达率100%(4/4),低分化癌中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的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X2 =4.899,P<0.05)。7 P53在TNM分期为Ⅰ+Ⅱ期的食管鳞癌中MT-3的阳性表达率为29.41%(5/17),TNM分期为Ⅲ+Ⅳ期中MT-3的阳性表达率为71.43%(10/14),Ⅲ+Ⅳ期中的P53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中的P53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X2 =5.427,P<0.05)。8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76.92%(10/13),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癌中P53的阳性表达率为27.78%(5/18),有淋巴结转移的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P53阳性表达率,有统计学意义(X2 =7.300,P<0.05)。9 MT-3和P5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总体趋势上呈正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914,P=0.000)。结论:1 MT-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MT-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可能与其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2 P5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P53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并且可能与其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一定的关系。3 MT-3、P53可能都参与了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病理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两者呈正相关的关系。

姜孝芳,李恵武[10](2010)在《食管癌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

二、食管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失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管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失活(论文提纲范文)

(1)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ALDH2 基因rs671、C12orf30 基因rs4767364 多态性在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中的分布情况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随访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ALDH2 基因、C12orf30 基因多态性与吸烟、饮酒及体重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ALDH2 基因、C12orf30 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ESCC放射敏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2)miR-4746对食管鳞癌细胞TE-1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Smad4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3)抑癌基因DPC4/smad4、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和方法
    1.标本来源
    2.试剂
    3.实验方法
    4.结果判断
    5.统计学方法
结 果
    1.食管鳞状细胞癌中DPC4/Smad4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2.食管鳞状细胞癌中P16的表达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3.食管鳞状细胞癌中DPC4/smad4与P16的关系
    4.生存分析
    5.多因素分析
讨 论

(4)胃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 免疫组化染色
    1.3 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DPC4阳性率比较
    2.2 胃癌组织中DPC4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
3 讨论

(5)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PC4/SMAD4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索引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抑癌基因DPC4/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DPC4/SMAD4基因及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二、DPC4/SMAD4基因和消化系统肿瘤
    1. 食管癌:
    2. 胃癌:
    3. 胰腺癌:
    4. 大肠癌:
    5. 其他肿瘤:
三、结语

(7)大肠癌中DPC4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免疫组化染色
    1.3 结果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DPC4蛋白在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2.2 DPC4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 讨论

(8)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引言
第一部分: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在贲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TGF-β1及其受体1和受体2基因多态性与贲门腺癌易感性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贲门腺癌中TGF-β受体1、受体2及Smad4基因甲基化状态分析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肿瘤中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遗传学及表遗传学变异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食管癌组织中MT-3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癌相关抑癌基因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一、一般情况
    二、个人经历
    三、发表论文

(10)食管癌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p53基因
    1.1 p53基因突变类型及分布
    1.2 p53突变与影响因素
2 p16基因
    2.1 p16基因突变类型
    2.2 p16基因失活机制
3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4 其他基因
5 突变检测意义

四、食管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失活(论文参考文献)

  • [1]ALDH2和C12orf30基因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D]. 刘攀.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2]miR-4746对食管鳞癌细胞TE-1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D]. 李雨珊. 川北医学院, 2020(06)
  • [3]抑癌基因DPC4/smad4、P16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宋文庆,俞岚,陶仪声,吴强.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014(05)
  • [4]胃癌组织中DPC4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 陈慧,潘冰,张仙土,潘菊花,池圣亮. 中国现代医生, 2013(14)
  • [5]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DPC4/SMAD4 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周信远. 兰州大学, 2013(12)
  • [6]抑癌基因DPC4/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J]. 周信远,王琛.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07)
  • [7]大肠癌中DPC4蛋白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 应荣培. 肿瘤学杂志, 2012(02)
  • [8]TGF-β/Smads信号转导通路关键基因在贲门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理研究[D]. 郭炜.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1)
  • [9]食管癌组织中MT-3和P53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研究[D]. 李永春.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10]食管癌相关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J]. 姜孝芳,李恵武.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0(07)

标签:;  ;  ;  ;  ;  

食管癌组织中DPC_4基因的失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