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MSComm控件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的多机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贾利想[1](2018)在《基于VC++的爬楼轮椅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老年人群与伤残人士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但是,出行问题仍然困扰着大多数的老年人与残疾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课题设计了一种电动智能爬楼轮椅,该爬楼轮椅可以实现上下楼梯及越障功能,而由于轮椅结构的复杂性,如何合理的对轮椅进行控制是本课题的关键,本论文针对这一情况,设计了一种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用于对轮椅的单机与整机控制。首先,根据爬楼轮椅结构对轮椅控制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的主要模块为单机控制与多机控制系统,前者的主要任务为前腿、后腿、座椅及底盘等轮椅机构的单机控制与监控。后者主要对轮椅整机进行多机控制与过程监控。其次,设计串口通信模块。针对操作平台的单机与多机控制分别设计单机与多机通信方式。以后腿控制为例对单机通信思路、通信协议与实现方法进行了介绍。而多机通信是为协调控制轮椅各机构的运动而设计的,它是单机通信的集成,因此,设计多机通信协议并加入多机协调控制算法与各下位机进行交互。最后,使用VC++6.0对操作平台进行具体设计与实现。为实现对轮椅各机构的单机控制,对轮椅前腿、后腿、座椅等机构的结构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其控制指令格式,并由此设计了前腿、后腿等机构的单机控制界面。此外,对前腿机构爬楼行为进行轨迹规划并加入模糊控制算法控制前腿运动。而在单机控制的基础上,设计多机协调控制方法,并与MATLAB联合,根据MATLAB建立的轮椅行为图模型对轮椅爬楼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并在自动控制界面实时监控轮椅运行状况,根据实时传感器数据对轮椅运行情况进行调控。通过对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的测试,证明该操作平台可以很好的实现与下位机的通信,并能通过与下位机的配合完成对轮椅的实时控制与监控。
潘泽浩[2](2018)在《基于DSP 28035的爬楼轮椅电机驱动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驱动器的性能对步进电机的驱动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的步进电机驱动器不能很好的满足智能爬楼轮椅控制系统的要求。因此,需要研发一种适合于爬楼的步进电机驱动器就迫在眉睫。为了满足智能爬楼轮椅的要求,本论文设计了一套步进电机驱动系统,具体包括如下内容:首先,根据爬楼轮椅的设计要求,选择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电机内部磁场的建模对电机的输出转矩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细分驱动可以使步进电机运行更加平稳、精度更高的结论,同时确定本论文设计的驱动方案,即采用正弦波电流细分技术和电流跟踪型脉宽调制(PWM)技术实现对两相混合步进电机的驱动,来满足爬楼轮椅在不同的运动阶段所需要的驱动力矩。其次,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对以DSP28035为核心的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驱动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两相全桥逆变电路驱动电机,为实现更加理想的电机运行效果,采用下桥臂电阻进行电流采样和混合式编码器进行转速检测的方式来进行调节,并将电流、速度的反馈及电机运行状态的信息进行上位机监控,来满足智能爬楼轮椅控制系统的需求。针对以上工作流程设计了电机驱动的硬件系统,并完成了模块化系统的软件设计。最后,对上位机界面及软件进行了设计,并获取电机运行的实验数据,验证实际驱动效果,证实方案的可行性。从结果看,本系统驱动电机效果较为理想,改善了低频振荡、高频失步的缺陷,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王灿[3](2015)在《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力矩陀螺群的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发展,制造及信息技术的进步,海洋装备的功能与结构越来越复杂,对其控制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海洋工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水下航行体的姿态控制是其完成作业任务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航行体作业任务的复杂化,其姿态控制朝着精度化、深度化和更优的操作性能的方向发展。控制力矩陀螺(CMG,control moment gyro)是一种角动量交换装置,具有输出力矩大且连续平滑,装置内置且不依赖于流体运动等诸多优点。本文设计了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执行机构—控制力矩陀螺群(CMGs)控制系统总体方案。对控制力矩陀螺群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驱动电机选型以及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要求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力矩陀螺群的控制要求,设计了控制系统方案,并对硬件电路与软件系统两方面做详细设计。分析了CMGs工作性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展开控制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论述了基于专用集成电路的电机驱动电路与下位机单片机控制器电路的详细设计过程。根据电机驱动原理和控制需求,分别详细设计了基于MC33035的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和基于L298N的直流电机驱动电路。采用单片机控制器作为下位机单独控制一组CMG驱动电机,4组控制器与上位机PC端采用基于RS-485的多机通信方式。设计了下位机控制器串口通信、D/A转换、继电器输出及数码管显示等电路模块,以实现对CMG的监控功能。利用电子设计软件完成了相关电路的原理图与PCB图设计,制作了电路板,实现了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根据CMGs控制原理及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分为上位机监控程序和下位机控制程序。在VC++开发环境下,设计了基于MFC的监控应用程序,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既可以控制CMGs改变航行体姿态,也可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利用MSCOMM串口通信控件配合单片机多机通信模式,实现了上下位机多机通信,自定义通信协议。下位机利用定时器与外部中断检测电机转速,通过串口通信反馈至上位机。对软硬件系统进行单独调试与联合调试,在完成调试并修改的基础上展开相关航行体姿态控制试验。试验效果与仿真结果一致,试验中控制系统运行良好。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地控制控制力矩陀螺群以控制航行体姿态,满足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需求。
孟庆波,曲素荣[4](2013)在《基于计算机-多单片机系统的表决通信软件设计》文中提出根据计算机-多单片机系统的多级分层结构,采用异步串行多机通信和主从呼叫响应的通信模式,对表决通信软件的系统功能进行规划。选择和约定了通信模式、通信协议。对下位机通信软件、上位机通信软件和上下位机间的通信过程进行了设计。引入了多机通信的差错控制。系统构建的多机网络模型和上下位机软件模块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杨芳[5](2013)在《基于主从分布式串行多机通信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单片机的串行通信原理,设计了一种RS485通信接口的主从分布式串行多机通信系统.搭建了在PC机控制下的多个步进电机运转的硬件电路,设计了VC++的人机交互界面和主从机通信软件.系统具有性能稳定、运行可靠、扩展性强的特点,可用于远距离通信,适用于工业控制系统.
赵双[6](2012)在《用于实践性教学的电磁场与波智能实验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在既有的电磁场与波实验系统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1套全新的用于实践性教学的电磁场与波智能实验系统。该系统不仅改进了既有实验系统在长期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的种种不足,更扩展了该系统的实验接口,为以后该实验系统的功能扩展提供了有力保障。通过串口网络的引用,使得以前孤立的实验平台和教师PC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实践性教学这两大电磁场与波辅助教学手段的结合成为了可能,为未来电磁场与波实践性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更加广阔的前景。
朱熙,郭赣[7](2011)在《航天器温度数字测量系统的多机通信》文中研究指明温度测量是真空热试验中一个重要的测量项目,数字测量技术是适应真空热试验温度测量需求多样性的一项新的应用技术,而实现多机通信则是数字测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文章建立了具有多种多机通信模式的真空热试验航天器温度数字测量系统,阐述了不同多机通信模式的通信原理与协议,介绍了利用上位机管理软件VB6.0实现串行通信以及对温度数据进行管理的方法。
孙媛,郭键[8](2010)在《嵌入式人造湿法制革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湿法人造革生产线的温湿度和DMF浓度监控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人工监控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DMF严重伤害人的身体。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引入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采集器,并与PC机组成自动监控网络,给出了监控系统详尽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已投产使用,其性能稳定、效果良好。
王正富,刘觉民,陈雄[9](2009)在《基于MODBUS协议的发电机原动系统仿真器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从应用的角度利用VisualBasic6.0中的Microsoft Communication控件和MODBUS的RTU协议,成功实现了以80C196KC单片机为核心处理器的发电机原动系统仿真器与PC机之间的串行通信功能。通信采用RS485总线标准,选用MAX485作为单片机与PC之间的接口芯片,串口通信采用中断方式接收和发送数据。设计的系统经实验检验,满足实时监控要求。
喻桂兰,彭宇宁,赵开开[10](2009)在《VB 6.0与RS-232在多机通信技术中的应用》文中认为RS-232接口是为点对点通信而设计的。文章绍了一种简单、经济、实用的基于VB6.0与RS-232接口的多机通信系统及其在开放式实验管理系统中的应用。该系统由一台PC机与多台单片机组成,操作方便,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非常友好的人机界面。实验结果表明此系统能达到设计的预期目的,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二、MSComm控件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的多机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MSComm控件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的多机通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VC++的爬楼轮椅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爬楼梯轮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2.2 智能轮椅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工作安排 |
第二章 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方案设计 |
2.1 软件设计方法 |
2.2 爬楼梯轮椅整体结构 |
2.3 爬楼梯轮椅控制系统整体结构 |
2.4 单机控制系统概述 |
2.4.1 单机控制系统功能需求 |
2.4.2 单机控制系统模块划分 |
2.4.3 单机控制系统总体流程概述 |
2.5 多机控制系统概述 |
2.5.1 多机控制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2.5.2 多机控制系统模块划分 |
2.5.3 多机控制系统流程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信模块设计与实现 |
3.1 单机通信模块 |
3.1.1 串口通信设计思路 |
3.1.2 单机通信协议 |
3.1.3 Win API通信方式的实现步骤 |
3.1.4 单机通信详细实现 |
3.2 多机通信模块 |
3.2.1 多机通信设计思路 |
3.2.2 多机通信协议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设计与实现 |
4.1 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
4.2 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基本框架的设计 |
4.3 主菜单与主界面设计 |
4.4 单机控制界面设计与实现 |
4.4.1 串口配置界面设计 |
4.4.2 前腿控制界面设计与实现 |
4.4.3 后腿与控制手柄控制界面设计与实现 |
4.4.4 底盘界面设计 |
4.4.5 座椅姿态调节机构控制界面设计 |
4.5 多机控制界面设计 |
4.5.1 点动控制界面设计 |
4.5.2 自动控制界面设计与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运行结果及分析 |
5.1 单机控制界面测试 |
5.1.1 实验环境介绍 |
5.1.2 前腿控制界面测试 |
5.1.3 后腿与控制手柄控制界面测试 |
5.1.4 底盘控制界面测试 |
5.1.5 座椅姿态调节机构控制界面测试 |
5.2 多机控制界面测试 |
5.2.1 手动控制界面测试 |
5.2.2 自动控制界面测试与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2)基于DSP 28035的爬楼轮椅电机驱动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1.2 爬楼轮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腿足式爬楼梯轮椅 |
1.2.2 轮组式爬楼轮椅 |
1.2.3 履带式爬楼轮椅 |
1.2.4 复合式爬楼轮椅 |
1.3 爬楼轮椅的智能化发展及关键技术研究 |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研究内容及期望目标 |
第二章 两相混合电机的工作原理及驱动策略 |
2.1 电机的分类及选型 |
2.2 混合步进电机内部结构及相关参数介绍 |
2.2.1 混合电机内部结构 |
2.2.2 电机相关参数 |
2.3 两相混合式步进电机建模及方案设计 |
2.3.1 几种常见的电机方式 |
2.3.2 电磁网络的建立 |
2.3.3 电磁模型的建立 |
2.3.4 细分驱动的控制原理 |
2.3.5 细分驱动的实现方法 |
2.4 基于PWM的相电流跟随细分驱动的实现 |
2.4.1 PWM技术 |
2.4.2 绕组相电流跟随方案实现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电机驱动的硬件系统设计 |
3.1 硬件系统的整体结构 |
3.2 DSP28035 最小体统及外围电路设计 |
3.3 步进电机驱动模块 |
3.3.1 驱动原理的分析 |
3.3.2 驱动器件的选择 |
3.4 光电编码器反馈模块 |
3.4.1 编码器的原理介绍 |
3.4.2 编码器反馈模块应用电路 |
3.5 串口通信模块的硬件设计 |
3.6 电流反馈模块电路图 |
3.7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电机驱动系统的软件设计 |
4.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
4.2 主程序设计 |
4.3 AD中断子程序设计 |
4.4 ePWM模块程序设计 |
4.4.1 ePWM模块介绍 |
4.4.2 ePWM模块子程序设计 |
4.5 eQEP模块子程序设计 |
4.6 SCI通信中断子模块程序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5.1 实验环境的介绍 |
5.2 实验结果 |
5.3 实验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3)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力矩陀螺群的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1.2 控制力矩陀螺 |
1.3 CMGs国内外发展现状 |
1.4 本论文主要内容 |
1.5 本章小结 |
2 控制力矩陀螺姿态控制系统 |
2.1 引言 |
2.2 航行体及CMGS |
2.3 基于CMGs的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 |
2.4 数学模型与CMGs操纵律 |
2.5 本章小结 |
3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 |
3.1 引言 |
3.2 控制系统硬件电路总体设计 |
3.3 无刷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
3.4 直流电机驱动电路 |
3.5 单片机控制器电路 |
3.6 本章小结 |
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引言 |
4.2 上位机控制系统界面 |
4.3 上位机串.通信程序 |
4.4 下位机控制程序 |
4.5 本章小结 |
5 控制系统调试与试验 |
5.1 引言 |
5.2 控制系统软硬件调试 |
5.3 系统调试 |
5.4 姿态控制试验 |
5.5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6.2 对后续实验工作的展望及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4)基于计算机-多单片机系统的表决通信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系统结构设计 |
2.1 系统的多级分层结构 |
2.2 软件系统功能设计 |
3 通信模式选择 |
4 通信协议设计 |
5 下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
5.1 底层软件概述 |
5.2 主控制器通信软件 |
5.3 分支控制器通信软件 |
5.4 表决器通信软件 |
5.5 通信过程 |
6 上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
7 多机通信的差错控制 |
8 结语 |
(5)基于主从分布式串行多机通信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系统设计方案 |
(1) 上位机PC机模块 |
(2) RS232/485接口转换模块 |
(3) 从机控制模块 |
(4)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
2 硬件电路设计 |
(1) RS232/485转换器 |
(2) RS485接口 |
(3) 单片机控制器 |
(4) 电机控制电路 |
(5) 限位开关 |
(6) 扩展的E2PROM存储器 |
3 系统软件设计 |
3.1 主从机的通信方式 |
3.2 人机交互界面 |
3.3 主机通信程序 |
3.4 从机通信程序 |
4 结 语 |
(6)用于实践性教学的电磁场与波智能实验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实验平台整体方案 |
3 智能频率源设计 |
4 串口网络设计 |
5 单片机端的串口通信软件实现 |
6 主机PC端软件的实现 |
7 效果体验 |
8 结语 |
(10)VB 6.0与RS-232在多机通信技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 言 |
2 硬件分析与设计 |
2.1 RS-232简介 |
2.2 RS-232多机通信技术在本系统中的应用 |
2.2.1 RS-232串口的扩展 |
2.2.2 通信协议 |
2.2.3 波特率 |
3 系统软件分析与设计 |
3.1 MSComm通信控件简介 |
3.2 上位机通信程序设计 |
3.3 下位机的通信程序设计流程 |
4 系统投运 |
四、MSComm控件实现计算机与单片机的多机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VC++的爬楼轮椅上位机控制系统操作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贾利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2]基于DSP 28035的爬楼轮椅电机驱动系统设计[D]. 潘泽浩.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3]水下航行体姿态控制力矩陀螺群的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D]. 王灿. 华中科技大学, 2015(06)
- [4]基于计算机-多单片机系统的表决通信软件设计[J]. 孟庆波,曲素荣.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13(07)
- [5]基于主从分布式串行多机通信的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杨芳. 上海电力学院学报, 2013(03)
- [6]用于实践性教学的电磁场与波智能实验系统[J]. 赵双. 大众科技, 2012(03)
- [7]航天器温度数字测量系统的多机通信[J]. 朱熙,郭赣.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11(05)
- [8]嵌入式人造湿法制革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孙媛,郭键. 微处理机, 2010(03)
- [9]基于MODBUS协议的发电机原动系统仿真器监控系统的设计[J]. 王正富,刘觉民,陈雄.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09(09)
- [10]VB 6.0与RS-232在多机通信技术中的应用[J]. 喻桂兰,彭宇宁,赵开开.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09(04)
标签:通信论文; 上位机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系统论文; 计算机控制系统论文; 驱动电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