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发作36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1](2022)在《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文中研究指明据国家统计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2]显示,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60岁)占总人口的18.7%(2.604亿),其中约30%的老年人罹患糖尿病且T2DM占9-5%以上。糖尿病防治已写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在2018年《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3]的基础上,
孔涵[2](2021)在《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所收集病例的一般资料及其它临床情况的数据分析,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信息分布特征基础上,探讨其与肢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以及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1以从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脑病康复科、综合康复科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危险因素、实验室指标、症状改善情况等方面着手分析,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人群的临床信息分布特征。2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着手,分析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从性别、年龄、病程、疗程、糖化血红蛋白等方面着手,分析针刺综合疗法对肢体功能障碍改善程度、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与以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纳入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875例,457例患者年龄低于65岁(52.2%),最小26岁,最大92岁,中位年龄64岁,其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中位年龄低于女性。多数肌力在3级及以上。75例静脉溶栓(8.6%),7例动脉取栓较少(0.8%)。部分存在感染情况(13.8%,121例),以肺部感染(8.1%,71例)居多。262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29.9%),87例患者存在胃肠功能紊乱(9.9%),81例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9.3%)。中医证型以阴虚风动证分布最广(54.5%,477例),其次为风痰阻络证(20%,175例),再次为气虚血瘀证(18.6%,163例),肝阳暴亢证(6.3%,55例)与痰热腑实证(0.6%,5例)分布较少。2危险因素:约49.7%患者既往吸烟史(435例),约39.5%患者饮酒史(346例)。既往病史中既往高血压者最多(77.8%,681例),其次为冠心病(36.9%,323例),房颤(4.5%,39例)与心肌梗死(4.1%,36例)患病率低。家族史中约58.9%患者无相关家族史(515例),存在家族史的患者中以高血压家族史(22%,192例)占比最大,其次为糖尿病家族史(17.7%,155)例、脑血管病家族史(15.8%,139例)、冠心病家族史(2.9%,26例)。3实验室指标:70%以上患者Hb A1c≥7%(630例),其中Hb A1c≥8%者占比40%以上(374例),约80.9%存在血脂异常(708例);约11.8%存在肝功能异常(103例);约29.1%存在肾功能异常(255例);约2.9%存在血小板数偏低(25例),约5.5%存在血小板数偏高(48例),总血小板数异常率约8.4%;约39.7%存在D-二聚体升高(347例);约32.3%存在纤维蛋白原异常(283例);约5.5%存在APTT异常(48例);约10.1%存在血同型半胱氨酸升高(88例)。4治疗情况:纳入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力在3级及以上者居多,约29.5%得到有效改善。多数患者病程及疗程在28天以内。住院天数最长90天,其中男性最长75天,女性最长90天。药物使用情况:治疗过程中约91.3%的患者使用调脂药(799例),约62.1%的患者使用降压药(543例),约86.2%的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754例),约32.1%的患者使用胰岛素(281例)。抗血小板药物方面,阿司匹林的使用率略高于氯吡格雷,约54.1%使用阿司匹林(473例),约49.1%使用氯吡格雷(430例),约15.5%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136例)。叶酸、甲钴胺的使用率均不足10%。症状改善方面,约67.3%存在语言障碍(589例),改善率27.5%;约35.1%存在吞咽障碍(307例),改善率36.2%;约38.7%存在感觉障碍(339例),改善率56.9%。5上肢功能障碍严重程度:DM患者发生脑梗死,在发病7天以内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的DM患者发生脑梗死时所表现出的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未发现性别、年龄与上肢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6下肢功能障碍严重程度:DM患者发生脑梗死,在发病7天以内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发病后8-14天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重。随着年龄增大,发生较重的下肢功能障碍的风险升高。DM患者发生脑梗死时女性比男性更易表现为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重。未发现糖化血红蛋白与下肢功能障碍程度的相关性。7上肢肌力改善方面:DM患者在脑梗死发病14天以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在控制Hb A1c<7%的DM患者中,脑梗死发病7天以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在控制7%≤Hb A1c<8%的DM患者中,脑梗死发病14天以内或者年龄阶段在65岁以下,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8下肢肌力改善方面:DM患者在脑梗死发病7天以内接受针刺综合疗法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女性或者年龄低于65岁的患者更易获得理想疗效。在控制7%≤Hb A1c<8%的DM患者中,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在下肢肌力改善方面更易获得理想疗效。9未发现性别、年龄、病程、疗程、糖化血红蛋白与神经功能改善的相关性。结论:1我院2019年收治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位年龄64岁,男性居多,住院天数最长90天,肌力多在3级及以上,约29.5%得到有效改善。70%以上患者Hb A1c≥7%,其中Hb A1c≥8%者占比42.7%。2患者发病7天以内表现出的上、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7%的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时所表现出的上肢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发病后8-14天、高龄及女性患者更易表现为下肢功能障碍程度较重。3早期介入针刺综合疗法或者65岁以下的患者更易获得上、下肢肌力改善的理想疗效。女性患者更易获得下肢肌力改善的理想疗效。在控制Hb A1c<7%的糖尿病患者中,脑梗死发病7天以内更易获得上肢肌力改善理想疗效;在控制7%≤Hb A1c<8%的糖尿病患者中,脑梗死发病14天以内或年龄阶段在65岁以下,更易获得上肢肌力改善理想疗效,女性患者更易获得下肢肌力改善理想疗效。
王富丽[3](2020)在《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是发作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二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症状,临床上误诊率极高。尽管国内外均有文献描述了如何将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相互鉴别,但仍有部分非癫痫性发作患者需要数年的时间才能明确诊断,有些甚至被诊断为“难治性癫痫”并应用抗癫痫药物治疗。迄今为止尚无确切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标准。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长程视频脑电图是诊断非癫痫性发作的金标准,其判断方法主要以排除癫痫发作为主,尚缺少系统的关于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的研究,更缺少关于非癫痫性发作脑电图方面的研究。目的:分析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特征,并对其病因学进行归纳总结,为非癫痫性发作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我院综合门诊的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进行视频脑电图监测的患者病例。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既往史、体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结合影像学、心电图、心理测试、常规及特殊血化验等结果,由2名神经科医生和心理科医生明确诊断,并完善病因学诊断。总结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其视频脑电图的背景活动、发作期、发作间期脑电图特征,最终对其进行病因的归纳总结。结果:1.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以发作性症状为主诉并行VEEG监测的患者644例,其中癫痫345例(53.57%),NES 233例(36.18%),痫性发作40例(6.21%),癫痫共患NES 26例(4.04%)。2.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NES患者男女比例为0.78:1,女性多于男性。各年龄段均可发病,0-12岁儿童为30例(12.88%),13-17岁青少年为23例(9.87%),18-40岁青年为59例(25.32%),41-60岁中年为87例(37.34%)所占比例最高,60岁以上老年为34例(14.59%)。平均病程5年,1年以下为60例(25.75%),1-5年为100例(42.92%)所占比例最高,6-10年为39例(16.74%),10年以上为34例(14.59%)。临床表现以运动性发作最为常见共135例(57.94%),其中P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73例(31.33%),生理性NES表现为运动性发作62例(26.61%),具体表现为头部后仰或转头、双上肢抖动、双侧肢体抖动、肚皮抖动、单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睡眠中惊跳、不自主运动、肢体无力及猝倒、发声,其中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为最常见的发作形式;非运动性发作98例(42.06%),其中P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10例(4.29%),生理性NES表现为非运动性发作88例(37.77%),具体表现为头痛、头晕、腹胀、幻觉、惊恐、记忆丧失、意识丧失、肢体麻木,其中意识丧失最为常见。3.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视频脑电图监测结果提示正常节律脑电图为NES患者主要的脑电活动特征;18例(7.73%)出现非特异性快波(β);20例(8.58%)出现非特异性慢波(θ);监测到临床发作的57例患者发作同期脑电图均为干扰波,未见痫样放电。4.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综合门诊中,生理性因素引起的NES最为常见,共150例(64.50%),其中晕厥54例(23.22%)为最常见的病因,晕厥类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排尿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心律失常性晕厥、脑源性晕厥,次为常见的病因为非痫性惊厥,共29例(12.47%),引起非痫性惊厥的病因:低血糖、胰岛细胞瘤、离子紊乱、高热惊厥、酒精戒断综合征、阿-斯综合征,NES的其它病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9例(8.17%)、偏头痛17例(7.31%)、抽动症14例(6.02%)、睡眠障碍7例(3.01%)、短暂性全面遗忘(TGA)3例(1.29%)、运动诱发肌张力障碍(PKD)4例(1.72%)、颈椎病2例(0.86%)、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0.43%);由精神心理疾病引起的PNES共83例(35.50%),其中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病因,共47例(20.10%),其它为焦虑状态28例(11.98%)、抑郁状态6例(2.56%)、躁狂2例(0.86%)。5.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本研究中癫痫共患NES 26例,临床表现均可见2种或以上发作症状,除刻板的癫痫发作症状之外,惊恐发作和幻觉最常见均为8例(30.77%),且多伴有焦虑,此外,伴发其他器质性疾病的更易误诊为癫痫发作,如低血糖、睡眠障碍,其它临床症状包括:双侧肢体强直阵挛样运动4例(15.38%),猝倒1例(3.85%),发声3例(11.54%),头痛2例(7.69%)。26例癫痫共患NES患者的病因:最常见的为精神心理疾病,共16例(61.54%),包括躯体或精神创伤10例,焦虑状态5例,抑郁状态1例;生理性因素10例(38.48%),包括离子紊乱5例,胰岛细胞瘤1例,肝癌并发低血糖1例,偏头痛2例,睡眠障碍1例。结论:1.VEEG是诊断NES的重要依据,NES无发作期特征性脑电图改变,发作间期背景脑电图可作为诊断参考。2.NES临床特征及病因复杂多样,生理性NES以非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晕厥为最常见病因。PNES以运动性发作为主要发作形式,躯体或精神创伤为最常见的病因。NES发作时的伴随症状对病因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重视病因筛查及治疗是NES良好预后的保障。
周文杰[4](2020)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与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9年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住院的急淋患儿化疗后出现癫痫发作的51例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纳入病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随访、电话随访或再次癫痫发作入院随访,记录或评估患儿初次发作后有无癫痫发作复发、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异常等情况;运动能力、协调能力、语言和社交等方面情况;以及神经影像学情况等。随访成功30例中,有17例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简称儿保科)完成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WYCSI)或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四版(WISC-Ⅳ),评估神经认知功能。对随访成功30例患儿以全球疾病负担重点控制项目(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disease control priorities project,GBD-DCPP)分级,评估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程度。以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分析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神经功能受损程度等,对患儿神经系统后遗症进行分级,对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患儿统计总智商,评估急淋患儿伴发癫痫发作的认知情况。结果:(1)临床表现情况:患儿首次癫痫发作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常见病因包括化疗药物神经毒性、颅内出血、低钠血症、脱髓鞘脑病、热性惊厥、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出血性脑梗塞、静脉窦血栓形成和低血糖等。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相对多见,占全部患儿发作类型的51%,首次发作以癫痫持续状态起病的占16%。患儿癫痫发作后常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差、嗜睡等临床表现,这与引起癫痫发作的不同病因有关。(2)辅助检查情况:共39例行头颅CT或MRI检查,27例异常(69.23%,27/39),12例未见异常,在随访成功的30例中,有14例影像学异常患儿,共获得8例头颅CT或MRI复查结果,其中4例有软化灶形成。39例初次癫痫发作后完成脑电图检查,28例脑电图结果异常,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远期后遗症情况:在随访(随访时间最短6个月,最长7年)的30例患儿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8例(18/30,60.0%),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者12例(12/30,40.0%),其中较轻后遗症8例(8/30,26.7%),严重后遗症者4例(4/30,13.3%)(其中2例合并认知障碍、运动障碍和行为异常),后遗症发生率40.0%(12/30)。(4)韦氏智力量表结果显示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结论:(1)本研究的51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主要在诱导期和移植后期发生,首次发作以全面性发作多见。其中最常见的类型为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2)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数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有影像学异常,异常率达69.23%(27/39),在对神经影像学有异常病灶患儿随访中,病灶多数可吸收,也有部分后遗脑软化灶,说明影像学异常有一定的可逆性,及时处理预后较好。急淋伴发癫痫发作患儿的脑电图以中-高波幅慢波发放为主。(3)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存活患儿神经系统远期预后尚好,在随访的30例中,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者占60.0%,有较轻后遗症占26.7%,仅有13.3%左右预后明显不良(属于严重后遗症)。(4)完成韦氏智力量表的17例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在工作记忆、加工速度和总智商有统计学差异,神经认知功能较正常儿童差,但本文样本量较少,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5)急淋伴发癫痫发作的患儿如果在首次癫痫发作后能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对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郑宏,陆相朋,马丙祥[5](2020)在《遗传代谢病与智力障碍》文中研究说明智力障碍是儿童神经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严重危害患儿身心健康的疾病。智力障碍病因复杂,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遗传性代谢紊乱是其重要病因之一。随着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过早期诊断和治疗,遗传代谢病患儿临床结局往往可获得极大改善。因此,能够尽早明确智力障碍背后的遗传代谢病病因,对于指导患者治疗、改善预后及指导再生育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目前已知的导致智力障碍的多种遗传代谢病,如苯丙酮尿症、线粒体病、尿素循环障碍、肌酸缺乏综合征、溶酶体贮积症等,以了解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认识。
乔丽丽[6](2020)在《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探讨胰岛素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方法回顾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收治的34例明确诊断为胰腺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术前化验及定位检查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34例胰岛素瘤患者中男:女为13:21,发病年龄(46.865±17.7007)岁,确诊年龄(50.029±16.8801)岁,病程1~264个月;体质量指数(BMI)20.4~36.7 kg/m2。34例中,其中一例为胰体、胰尾双发肿瘤,共35枚瘤体,位于胰头部14例(48.6%),胰体部10例(28.6%),胰腺体尾交界区6例(11.4%),胰尾部5例(14.3%)。35枚瘤体,瘤体直径在0.7~8cm之间,其中<1cm 6枚(17.1%),1~2cm之间24枚(68.6%),>2cm 5枚(14.3%)。2、32例临床表现为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11例仅表现为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13例仅有中枢神经源低血糖症状,11例即存在自主神经低血糖症状又有中枢神经低血糖症状。23例表现为仅空腹发作低血糖,10例表现为空腹及餐前发作低血糖,1例表现为餐后及餐前低血糖发作;27例表现为体重增加,7例表现为体重无明显变化,体重增加情况:0~25 kg不等;6例被误诊为脑血管病或癫痫等。3、低血糖症发作时化验血糖在0.97~3.26 mmol/L,胰岛素水平5.31~94.55u IU/ml,C肽0.87~7.33 ng/m L;低血糖与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提示C肽释放修正指数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89,其次是胰岛素释放指数相关系数为-0.661,C肽释放指数相关性为-0.627;按肿瘤大小分为直径D<1.0cm,1.0≤D<2.0cm,D≥2.0cm三组,三组患者的血糖值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33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糖耐量曲线结果分为4型,其中18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低平型,9例表现为糖耐量曲线正常型,4例表现为糖耐量减低型,2例表现为糖尿病型;胰岛素释放曲线结果33例均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水平仍处于不恰当增高。34例低血糖发作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胰岛素不恰当增多,其中低血糖发作时34例患者胰岛素、C肽水平均分别高于3u U/m L、0.6ng/m L,80.6%(25/31)胰岛素释放指数即血胰岛素/葡萄糖>0.3;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100%(31/31)>50,C肽释放指数100%(28/28)>53.6,C肽释放修正指数85.7%(24/28)>0.61;胰岛素/C肽均<1(28/28),统计分析胰岛素、胰岛素释放指数、胰岛素释放修正指数、C肽、C肽释放指数、C肽释放修正指数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术前定位检查发现肿瘤的阳性率:经腹超声检查30.8%,普通平扫CT66.7%,增强CT 90.0%,磁共振成像89.5%,增强磁共振100.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100.0%,统计分析得出在胰腺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中经腹超声、普通平扫CT、增强CT、磁共振成像、增强磁共振在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诊断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磁增强要优于其他四种,经腹超声阳性率最低。结论1、胰岛素瘤典型症状多为清晨自发性低血糖症,也可因进餐延误、运动、劳累、精神刺激等导致诱发,进食后症状迅速缓解。另外胰岛素瘤低血糖发作也可发生在餐前,甚至发生在餐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体重增加,少部分体重可无明显变化甚至表现为体重减轻。另外本研究发现胰岛素瘤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肿瘤瘤体大小无关,而与胰岛素、C肽等胰岛功能指标相关,这间接表明肿瘤大小与胰岛素、C肽绝对值等无明显相关。2、低血糖是胰岛素瘤的特征之一,低血糖症状发作时测定血糖值尤为重要,大部分患者低血糖发作时血糖小于2.8mmol/l,一部分发作时测血糖无明显降低。目前筛查胰岛素瘤的常用化验指标为胰岛素释放指数,本研究发现部分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指数小于0.3,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修正胰岛素释放指数及C肽释放指数漏诊率更低。少数胰岛素瘤患者可以表现为低血糖发作时血胰岛素、C肽水平均不高,IRI<0.3,在排除胰岛素瘤的诊断之前,必须在低血糖发作时检测血浆胰岛素原水平,胰岛素原水平大于等于5pmol/L是诊断胰岛素瘤的重要依据。因此,建议在胰岛素瘤定性诊断中血糖、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IRI、修正IRI、CPI及修正CPI等多种指标联合应用降低漏诊率。3、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释放曲线表现为空腹胰岛素不恰当升高,曲线基线上移,240-300分钟胰岛素仍处于不恰当高水平。4、手术是胰岛素瘤主要治疗方法,因此术前精确定位检查是必要的,这可以明确肿瘤位置、大小以及数目以帮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胰岛素瘤通常是较小且为良性,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一,尚无一种检查手段能100%准确定位,关于胰岛素瘤定位检查,本文建议薄层螺旋CT联合CT增强作为胰岛素瘤定位诊断首选,不建议常规筛查经腹超声除外胰岛素瘤;胰腺核磁及核磁增强适用于肿瘤体积过小、靠近血管生长、或CT动态扫描动脉期时相不准以及观察肿瘤与主胰管关系时。当临床及化验室检查高度怀疑胰岛素瘤而影像学CT等检查提示不除外恶性时,建议应用超声内镜检查,可内镜下行细针抽吸活检明确胰腺肿瘤的性质有助于肿瘤诊断及分期,进一步有助于手术方案选择。当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化验检查等高度提示胰岛素瘤,而经腹超声、CT平扫及增强、核磁平扫及增强等常规手段未发现病变时,建议行68Ga-exendin-4PET/CT显像检查。
闫俊男[7](2020)在《新生儿低血糖及其脑损伤的回顾性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比较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开奶时间、低血糖最低阈值、低血糖持续时间、有无窒息、感染、母亲孕期合并症及围产期因素(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低、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分析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因素。归纳低血糖脑损伤组a EEG分度情况,归纳研究组中头颅MRI特点。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大于34周、出生体重≥1.5kg发生低血糖的新生儿69例,其中诊断低血糖脑损伤的患儿24例作为研究组,诊断低血糖而无脑损伤的患儿45例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母亲因素等分析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等找到组间影响因素,对筛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血糖脑损伤组进行a EEG检查及头颅MRI平扫,a EEG主要通过分析活动背景、有无癫痫样改变进行分度。结果:1.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胎龄分别为(37.49±1.32)周与(38.19±1.00)周,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重、性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与对照组低血糖持续时间为(12.33±7.67)h与(5.98±2.73)h;研究组与对照组血糖最低阈值分别为(1.47±0.21)mmol/L与(1.78±0.32)mmol/L,低血糖持续时间、血糖最低阈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奶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有新生儿感染的4例(16.67%)、新生儿窒息1例(4.17%),对照组有新生儿感染的5例(11.11%),新生儿窒息的7例(15.5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研究组母亲合并妊娠期高血压有10例(41.67%),对照组有8例(17.78%);母亲合并妊娠期糖尿病研究组9例(37.5%),对照组5例(11.1%);研究组11例(45.83%)胎儿有宫内窘迫,对照组有8例(17.78%),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宫内窘迫统计学有意义(P<0.05)。在母亲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羊水污染、胎膜早破等因素进行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血糖持续时间是低血糖新生儿发生脑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6.研究组中没有患儿表现为正常a EEG,轻度异常a EEG有16例,(66.7%),重度异常a EEG有8例(33.3%)。7.研究组17例完成颅脑MRI,17例病例中累及到双侧顶叶、枕叶的有7例(41.2%),1例(5.9%)患儿病变在双侧顶叶和左侧枕叶,4例(23.5%)患儿胼胝体压部可见异常信号,双侧内囊后肢病变的有3例(17.6%),1例(5.8%)患儿左侧脑室前脚发现病变,1例(5.8%)患儿显示双侧顶深侧脑室三角部周围白质可见异常信号。结论:1.胎龄、血糖最低阈值、低血糖持续时间是低血糖脑损伤与新生儿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低血糖持续时间是发生低血糖脑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低血糖状态维持时间越长越有可能发生脑损伤。2.母亲孕期合并症及围产期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宫内窘迫是低血糖脑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3.a EEG能较好反应脑功能情况,异常a EEG对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具有提示意义。4.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顶叶、枕叶、胼胝体、内囊和脑室旁白质。
徐娜[8](2019)在《成人糖原累积病Ia型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痛风发生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背景: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罕见的糖类代谢异常的遗传性疾病。随着GSD的认识加深,越来越多的婴幼儿患者得以及早诊断和积极治疗,生存期得以延长,很多患者已成年。影响最终预后的问题并不是糖类代谢的原发性缺陷,而是由此引起的并发症。高尿酸血症(Hyperuriemia,HUA)存在于绝大多数GSD患者中,常在青春期并发痛风,生玉米淀粉配合药物治疗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但仍有不少患者并发痛风性关节炎,造成骨质破坏和关节畸形、多发痛风石、肾结石,甚至慢性肾病及肾衰竭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GSD临床罕见且以儿童为主,目前国内外关于成人GSDIa相关HUA的研究极为少见,GSD Ia继发痛风的文献报道仅为少数散在病例报告。关于GSDIa相关HUA的临床特征及血尿酸特点、痛风发生相关因素、以及降尿酸药物治疗时机和目标等问题,目前仍不明确。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GSDIa相关HUA患者、尤其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并发症、血尿酸特点、治疗情况以及随访分析,探索GSDI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痛风发生相关因素等,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为制定GSD规范降尿酸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研究纳入199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于我院就诊且G6PC基因检测确诊为GSDIa型相关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回顾性分析GSD Ia相关HUA/GOUT、尤其成人患者的临床特征、血尿酸特点、并发症、治疗及预后。通过比较成人组和儿童组GSD Ia型相关HUUA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成人GSD Ia继发性痛风与青年原发性痛风患者的痛风发作及血尿酸特点,分析成人GSD Ia相关HUA/GOUT患者的临床特征。成人GSD Ia型相关HUUA患者中,根据有无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分为发生痛风组与未发生痛风组,通过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血尿酸特点以及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治疗情况等,探讨GSD Ia型相关HUA患者的痛风发生相关因素,初步探索GSD Ia型相关HUA患者可能合适的降尿酸治疗时机。结果:1、研究纳入185例GSD la型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其中成人患者95例,儿童患者90例。185例患者的男女比例1.4:1,中位年龄18(1-41)岁。GSD中位发病年龄1岁(1个月-15岁),GSD中位确诊年龄5(1-39)岁。69.2%因腹部膨隆首诊,其他首诊原因包括体检发现肝大或肝功异常、腹泻、低血糖症状、鼻衄、关节肿痛、身材矮小。所有患者均有空腹低血糖、高尿酸血症、高乳酸血症、高脂血症、空腹低血糖、肝大、肝功异常,常见表现包括生长发育迟缓、血小板升高、腹膨隆、鼻衄、低血糖症状、腹泻,其中22.7%患者发现肝占位,23.2%发生贫血,20.5%出现蛋白尿,20.0%发生肾结石,2.7%并发肾功能不全。少数出现肺高压(2.2%)和脑血管狭窄(2.2%)。2、185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年龄存在显着相关性,男性和女性之间无显着性差异。最高血尿酸和平均血尿酸分别为650.8±156.4 umol/L、530.9±106.3umol/L,生玉米淀粉+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尿酸分别为627.2±147.9 umol/L、526.1±121.0 umol/L,两组间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前后的血尿酸的平均下降幅度为104.4±101.1 umol/L。生玉米淀粉治疗后仍有62.7%的患者UA≥480umol/L,45.4%患者UA≥540umol/L。3、95例成人患者中,男57例,女38例,中位年龄22(18-41)岁。GSD中位发病年龄2(0.1-15)岁,GSD中位确诊年龄11(1-39)岁,HUUA中位发现年龄12(1-27)岁。成人组与儿童组患者比较,腹膨隆、鼻衄、脾大、肝占位、肾结石、双肾增大、蛋白尿、镜下血尿、血小板升高、骨质疏松的发生比例显着高于儿童组(P<0.05)。4、95例成人GSD Ia相关HUA患者中,31例(32.6%)发生痛风,其中32.3%的患者在首次痛风发作之后5(1-14)年才确诊为GSD。中位发病年龄18(10-29)岁,男女比例1.8:1,首发关节以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常见。48.4%出现多发痛风石,平均发生年龄21.5±5.2岁,出现于首次关节症状之后2(1~6)年。首次关节症状之后的1、2、3、4、5年内的痛风石发生比例分别为6.5%、29%、32.2%、38.7%和41.9%。GSD Ia型继发性痛风与青年原发性痛风患者比较,女性发生比例显着增高,痛风中位发病年龄显着早于原发性痛风,痛风石、肾结石、蛋白尿、镜下血尿的发生比例显着增高,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显着高于原发性痛风组,而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的患者比例、体重指数、高血压的发生率显着低于原发性痛风组。5、成人GSD Ia相关HUA患者中,所有患者均服用生玉米淀粉治疗,其中47例无症状HUA期加用降尿酸药物。多因素分析显示,成人GSD Ia患者的痛风发生与开始规律服用生玉米淀粉年龄(OR=1.189,95%C.0.009-1.400)、无症状HUA期服用降尿酸药(OR=0.057,95%CI:0.009-0.348)、血尿酸水平(OR=1.012,95%01:1.006-1.019)、血清总胆固醇水平(OR=1.288,95%CI:1.044-1.590概有显着相关性(P<0.5)。6、应用ROC曲线寻找和探究血尿酸控制水平的可能最佳临界值,以生玉米淀粉治疗后的血尿酸水平为检验变量,痛风发生作为预测值,计算预测痛风发生的血尿酸控制水平临界值为 501mmo1/L,ROC 曲线下面积为 0.774(95%CI 0.662-0.885,P<0.001),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25.0%。无症状HUA期治疗后血尿酸<501umol/L组的痛风发生比例显着低于血尿酸≥501umol/L 组(12.5%vs 42.9%,P=0.003)。结论:1、GSD Ia型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高(97.9%),成人期的痛风发生率达35.8%,部分患者甚至以关节肿痛症状首诊。应予以充分关注和监测,以及早发现和针对性的管理和治疗。2、GSD Ia继发痛风患者与青年原发性痛风比较,发病年龄更轻,痛风石、肾结石、蛋白尿和镜下血尿的发生率更高,痛风石出现更早且分布较为广泛。对于发病年龄早、痛风石出现早且分布广泛的青少年痛风,尤其青少年女性,应当注意筛查GSD。3、由于GSD Ia型患者的痛风发生与开始规律服用生玉米淀粉年龄、HUUA期是否服用降尿酸药物、血尿酸水平显着相关,因此应当强调幼年期及早对高尿酸血症进行长期规范的管理和治疗。在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除了生玉米淀粉和生活干预等治疗以外,及早地加用降尿酸药物治疗可能有助于减少痛风发生风险。GSD Ia型生玉米淀粉纠正代谢后血尿酸水平501umol/L以上者,可能需要评估是否加用降尿酸药物、以期降低痛风发生风险,但结果有待进一步前瞻性研究证实。
金辉[9](2018)在《糖尿病急症误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糖尿病急症的误诊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4例糖尿病急症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糖尿病急症首诊误诊率10.7%。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首诊误诊6例,误诊率10.2%,其中1例以昏迷为主要症状,误诊为脑血管意外;1例以发热、呼吸困难及低血压为主要症状,误诊为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4例以腹痛、呕吐为主要症状,分别误诊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阑尾炎和急性胃肠炎。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首诊误诊5例,误诊率8.6%,其中2例以昏迷及偏瘫为主要症状,误诊为脑血管意外;2例以昏迷、癫痫样发作为主要症状,误诊为原发性癫痫;1例以精神异常及躁狂为主要症状,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首诊误诊3例,误诊率21.4%,均以昏迷为主要症状,1例合并癫痫样发作,均误诊为脑梗死。误诊时间219 h。14例后均经追问病史、仔细查体、行血糖测定,部分病例行尿常规、电解质、尿素及血气分析等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急症,给予相关抢救治疗后病情转平稳。结论提高对其认识、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和及时完善快速血糖测定等实验室检查是降低糖尿病急症误诊率的关键。
李楠[10](2015)在《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选取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50例,按有无糖尿病史分为有糖尿病史组和无糖尿病史组,各25例。对2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神志清醒时间、血糖恢复正常时间)等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先对患者的糖尿病史、血糖进行检测,然后采用葡萄糖和营养治疗。结果 50例癫痫样发作患者,入院血糖均偏低,癫痫发作的形式多样,经脑电地形图检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所有患者经过治疗之后,癫痫症状得到迅速的改善,癫痫发作终止,脑电地形图检查恢复正常,治疗效果较好。2组患者在3 h之内,神志清醒和血糖恢复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给予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及5%的葡萄糖静脉输液,直到患者的血糖恢复稳定,这种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治疗方法,在有无糖尿病低血糖患者的治疗中,针对无糖尿病史的患者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在6 h之内,神志清醒和血糖恢复的患者人数2组分别为24、25、24、2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在神志清醒后,没有癫痫样抽搐再次的发作的情况,脑电地形图检查均恢复正常。结论低血糖昏迷患者可能伴随着癫痫发作的危险,针对突然抽搐、昏迷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对其糖尿病史、血糖进行检测,及早的对患者的病情做出正确的诊断,然后采取治疗。
二、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发作36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发作36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老年糖尿病的现状和危害 |
二、中国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
三、中国老年糖尿病的诊断与分型 |
1. 老年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
2. 老年糖尿病的分型 |
四、老年T2DM患者的筛查与三级预防 |
1. 老年糖尿病的筛查 |
2. 老年T2DM的三级预防 |
五、老年T2DM患者治疗策略的优化 |
1. 综合评估的策略 |
2.“四早”原则 |
3. 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的制订 |
六、糖尿病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 |
1. 糖尿病教育的目的和内容 |
2.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和支持 |
七、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 |
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治疗 |
九、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血糖监测 |
十、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药物治疗 |
1.降糖药物的选用原则 |
2. 各类降糖药物应用注意要点 |
3.降糖药物应用后的疗效评估和剂量调整 |
4. 其他降血糖治疗 |
十一、老年T2DM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 |
1.合并高血压的管理 |
2.血脂异常的管理 |
3.控制高尿酸血症 |
4.体重管理 |
5.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
6. 其他CVD危险因素的控制 |
7. 联合用药需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
十二、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
1.DKA |
2.HHS |
3.糖尿病相关低血糖 |
十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十四、老年糖尿病住院期间的血糖管理 |
十五、老年糖尿病伴发疾病的防治 |
十六、老年糖尿病管理的社会支持 |
附录:老年糖尿病降糖药参考数据 |
(2)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技术路线图 |
1 研究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内容 |
1.3 诊断标准 |
1.4 病例选择标准 |
1.5 治疗 |
2 研究方法 |
2.1 资料收集方法及目标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观察因素定义 |
2.4 质量控制 |
2.5 统计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肌力分布情况 |
3.2 年龄、性别、病程及疗程分布情况 |
3.3 其他情况 |
3.4 糖化血红蛋白与肢体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
3.5 针刺综合疗法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疗效的相关因素研究 |
4 研究小结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一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一般资料 |
3.1.1 研究对象来源 |
3.1.2 入选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2 研究方法 |
3.2.1 临床资料 |
3.2.2 发作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
3.2.3 视频脑电图监测 |
3.2.4 多导睡眠监测 |
3.2.5 神经心理测试 |
3.3 研究内容 |
3.3.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
3.3.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
3.3.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
3.3.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
3.3.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不同类型发作性疾病占比分析 |
4.2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
4.2.1 发病年龄与性别 |
4.2.2 病程 |
4.2.3 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表现分析 |
4.3 非癫痫性发作的脑电图特征分析 |
4.4 非癫痫性发作的病因学分析 |
4.5 癫痫共患非癫痫性发作的临床特征与病因学分析 |
4.5.1 临床特征分析 |
4.5.2 病因学分析 |
第5章 讨论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NES、癫痫共患NES典型病例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癫痫发作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典型病例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本课题基金资助项目 |
致谢 |
(6)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研究方法 |
1.1.3 指标与计算 |
1.1.4 统计学研究方法 |
1.2 结果 |
1.2.1 一般临床资料 |
1.2.2 临床表现 |
1.2.3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
1.2.4 血糖与各胰岛功能指标相关性研究 |
1.2.5 低血糖与肿瘤大小相关性研究 |
1.3 讨论 |
1.3.1 流行病学 |
1.3.2 临床表现 |
1.3.3 实验室检查 |
1.3.4 术前定位检查 |
1.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胰岛素瘤的诊断与治疗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新生儿低血糖及其脑损伤的回顾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新生儿低血糖及低血糖脑损伤的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成人糖原累积病Ia型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痛风发生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参考文献 |
资料与方法 |
研究结果 |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重视青少年痛风患者的罕见病因—Ⅰ型糖原累积病 |
参考文献 |
附录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工作 |
(9)糖尿病急症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
1.1 一般资料 |
1.2 临床表现 |
1.3 误诊及确诊经过 |
1.3.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误诊6例: |
1.3.2 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误诊5例: |
1.3.3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误诊3例: |
1.4 治疗与预后 |
2 讨论 |
2.1 临床特点 |
2.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
2.1.2 糖尿病药物性低血糖: |
2.1.3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状态: |
2.1.4 糖尿病乳酸酸中毒: |
2.2 鉴别诊断 |
2.2.1 脑血管意外: |
2.2.2 原发性癫痫: |
2.2.3 精神分裂症: |
2.2.4感染性休克: |
2.2.5 肺部感染: |
2.2.6 腹盆腔病变引起的急腹症: |
2.3 误诊原因分析 |
2.4 防范误诊措施 |
(10)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低血糖症状 |
3.2 低血糖脑病的发病机理 |
3.3 葡糖糖对低血糖患者的重要性 |
3.4 低血糖的产生因素 |
3.5 低血糖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四、以脑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发作36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编写组.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22(01)
- [2]基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探讨针刺综合疗法改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研究[D]. 孔涵.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非癫痫性发作的电-临床特征及病因学分析[D]. 王富丽. 吉林大学, 2020(08)
- [4]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发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及其随访研究[D]. 周文杰. 苏州大学, 2020
- [5]遗传代谢病与智力障碍[J]. 郑宏,陆相朋,马丙祥.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09)
- [6]胰岛素瘤术前诊断临床分析研究[D]. 乔丽丽.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7]新生儿低血糖及其脑损伤的回顾性临床研究[D]. 闫俊男.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8]成人糖原累积病Ia型相关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痛风发生相关因素研究[D]. 徐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9(02)
- [9]糖尿病急症误诊分析[J]. 金辉. 临床误诊误治, 2018(05)
- [10]癫痫样发作的低血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探讨[J]. 李楠. 当代医学, 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