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改性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不同改性剂的影响

橡胶/改性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不同改性剂的影响

一、橡胶/改性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剂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李明扬,肖庆一,何川,任希鹏[1](2021)在《SBR/有机膨润土矿物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性能分析》文中指出膨润土以其对沥青良好的改性效果与低廉的价格常作为沥青的改性剂,其硅酸盐结构对沥青低温性能存在负面影响;丁苯橡胶(SBR)能显着提高改性沥青低温延度,降低温度敏感性,对高温性能提升有限。由单掺膨润土、SBR及复合改性(膨润土、SBR)后沥青的基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改性剂复合改性可以相互克服单一改性剂的缺点,增强优势。PG分级和BBR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改性沥青高温失效温度和低温劲度模量极限温度均满足华北地区气候条件的要求。采用AC-13型、SMA-13型两种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复合改性技术的混合料高低温性能、水稳定性及耐疲劳性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相比于SBS改性沥青技术,研究提出的复合改性沥青技术具有更好的路用性能表现及社会经济效益。

李华卿[2](2020)在《超细芳纶短纤维改性预分散及其填充橡胶材料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芳纶浆粕是利用原纤化对芳纶纤维进行处理后所得到的一种短纤维产品,其在主干纤维周围存在大量的超细芳纶短纤维,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但相比较于未予处理的芳纶短切纤维,芳纶浆粕与橡胶基体的界面结合点要好于芳纶短切纤维,补强效果更好。本研究主要针对芳纶浆粕的易团聚且与橡胶基体结合性差的问题,对三元丙橡胶、天然橡胶、硅橡胶三种橡胶材料使用芳纶浆粕补强对其性能的影响和补强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芳纶浆粕进行表面改性和预分散处理,以提高芳纶浆粕的分散性以及界面结合性能,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各自的超细芳纶短纤维的改性预分散工艺。研究了改性预处理芳纶浆粕母胶填充的三元乙丙基输送带覆盖胶体系,利用偶联剂和液态隔离剂对芳纶浆粕进行了改性预分散处理制备得APM-E40母胶,有效提高了芳纶浆粕的分散性能和界面结合性能。同时纤维的形貌对其填充胶料的性能有一定影响,在保证纤维分散性的前提下,纤维的长径比越高、比表面积越大,补强效果越明显,其填充胶料的性能越好。APM-E40的用量对其填充胶料性能有较大影响,纤维量的增加会使得胶料的拉伸强度发生下降,定伸应力和模量明显提高,胶料的硬度也随之提高,耐撕裂性能和耐动态切割性能均明显提高。综合其各项性能,芳纶浆粕的纯纤维用量为3Phr时较为合适,可提高输送带覆盖胶的撕裂强度约33%、20%定伸应力约150%以及耐动态切割性能约13%。研究了改性预处理芳纶浆粕母胶填充的天然橡胶基工程胎胎面胶体系,对芳纶浆粕进行改性预分散处理,并将其填充到添加间苯二酚甲醛粘合体系的工程胎胎面胶中。综合其各项性能,对芳纶浆粕进行改性预分散时使用3Phr的封端聚二异氰酸酯以及1Phr的环氧树脂对芳纶浆粕进行表面改性,以液态聚异戊二烯作为液态隔离剂,制备得APM-N431对工程胎胎面胶补强最为合适。同时还应在胶料中加入间苯二酚甲醛树脂粘合体系进一步提高粘合。APM-N431补强工程胎胎面胶的合适用量为纯纤维量1.5Phr。可提高其M20约140%、抗裂纹扩展性能约10%以及纤维取向沿轴向时的耐动态切割性能约30%,但会造成其拉伸强度发生约5%的下降。使用芳纶浆粕提高耐动态切割性能时,相比较于纤维沿周向取向的切割方向,当纤维沿轴向取向时对耐动态切割性能提高更为明显。研究了改性预处理芳纶浆粕母胶填充的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材料配合体系,使用封端聚二异氰酸酯和环氧树脂对芳纶浆粕进行表面改性,乙烯基硅油作为隔离剂进行渗透隔离制备得的APM-Q431母胶,其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补强具有较好的效果。随芳纶浆粕用量的增加,硫化胶的拉伸强度略有降低,硫化胶的定伸应力、模量、撕裂强度以及硬度不断提高。综合胶料的各项性能,在使用芳纶浆粕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进行补强时,在胶料中添加纯纤维量为1.5Phr的APM-Q431比较合适,可提高胶料的M20约287%、撕裂强度约51%,同时还能一定程度提高60℃下的tanδ。

廖美捷[3](2020)在《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的进展,故近些年来在新增里程方面,西部地区增长迅速。中国西部高原地区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年平均气温低、日照时间长、紫外辐射强,多种因素耦合作用极易导致沥青路面的老化,严重影响其使用寿命。本文选用丁苯橡胶胶乳(SBR),纳米蒙脱土粉(MMT)以及纳米二氧化钛粉(TiO2)采用高速剪切法制备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剪切温度为150℃,剪切时间为40min,剪切速率为5000r/min。通过对改性剂掺量与改性沥青常规性能和抗老化性能关系的研究,从而确定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中的改性剂的掺量:1.5%TiO2、4%MMT、6%SBR(胶乳,固含量 60%)。通过分析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流变性能及抗老化性能,得出复合改性沥青拥有较好的低温性能,高温性能也复合规范要求。其中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主要依靠TiO2与MMT的相互作用,低温性能主要依靠MMT与SBR的相互作用。通过沥青老化前后的质量损失分析可知纳米TiO2与纳米MMT共同作用能控制轻组分在老化进程中的挥发。借助电镜扫描、傅里叶红外光谱、凝胶渗透色谱试验从改性沥青的形貌特征、官能团、分子量等角度对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机理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纳米TiO2可作为物理交联点促进MMT与基质沥青的结合;纳米MMT和SBR可以在以沥青为溶剂的体系中互相插层吸附形成致密稳定的网络结构,增大了与沥青的接触面积,有效隔绝氧气进入沥青内部;同时纳米MMT可有效减少纳米TiO2的团聚和SBR胶链的形成。因此3种改性剂共同作用时使得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的微观形貌更为致密稳定,拥有更好的稳定性。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以物理改性为主,分析MMT改性沥青的亚砜基和聚砜基含量可推断MMT与沥青形成的复合结构能有效隔绝氧气从而减缓了亚砜基的继续氧化这一老化过程。因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在老化进程中可有效隔绝氧气、延缓亚砜基的进一步氧化、控制轻组分的挥发,故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拥有较好的抗老化能力。

曹煜成[4](2020)在《硅铝化合物性能调控及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竹浆绿液由于硅含量高,给绿液碱回收系统带来困扰,所以绿液除硅是目前非木浆碱回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在除硅过程中产生的硅铝化合物大多企业选择堆放、填埋或者直接排放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所以本研究主要通过竹浆绿液铝盐法合成硅铝化合物,对其进行性能调控,并研究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以期实现该化合物的资源化利用。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硅铝化合物主要成分为硅铝酸钠,化学推导式为AlNaSi2O6·nH2O,属于无定形结构,表面有大量亲水性较强的极性基团羟基;平均粒径为907.5 nm,比表面积为46.2 m2/g,粒子以团聚体形式存在,具有多孔结构,平均孔径为13.7 nm;作为橡胶密封抄取板填料时,硫酸铝的最佳用量为14%,此时浆料网下滤液澄清透明,打浆度为29.6°SR,pH值为7.15;随着硅铝化合物用量增加,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以及回弹性能逐渐提高,但当用量大于30%后,密度和拉伸强度逐渐下降。当硅铝化合物用量为50%时,密度为1.08 g/cm3,拉伸强度为11.51 MPa,压缩率为7.23%,回弹率为45.70%;与碳酸钙配抄,随着硅铝化合物用量增加,碳酸钙用量减少,材料密度逐渐减小,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大为18.49 MPa,压缩率变化不大,回弹率显着提高,当硅铝化合物用量为45%、碳酸钙用量为0%时,密度为1.14 g/cm3,拉伸强度为12.13 MPa,压缩率为6.97%,回弹率为44.85%,相对于未添加硅铝化合物,回弹率提高了 110.5%。对硅铝化合物进行改性,改性剂KH570以化学键的形式成功接枝到硅铝化合物表面,改性后的硅铝化合物仍为无定形结构,其分散性提高,团聚现象明显减弱;随着改性剂KH570用量增加,硅铝化合物颗粒粒径逐渐减小,活化度和疏水性逐渐提高,当改性剂用量为9%时,其粒径为650.1 nm,活化度为95%,硅铝化合物基本都漂浮在水面上,显示出良好疏水性。KH570改性硅铝化合物加填橡胶密封抄取板,随着改性剂KH570用量增加,密封抄取板拉伸强度逐渐提高,压缩率变化不大,回弹率先上升后下降,在改性剂用量为5%时达到最大值。随着改性硅铝化合物添加量增加,密封抄取板拉伸强度明显提高,同时材料密度也得到提高,压缩率变化不大,回弹率有所提高。当硅铝化合物添加量为35%时,密封抄取板性能最好,此时,材料密度为1.17 g/cm3,拉伸强度为16.04 MPa,压缩率为7.14%,回弹率为46.20%。所以,改性剂KH570用量为5%,改性硅铝化合物添加量为35%时,密封抄取板性能最好。

张明[5](2019)在《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液体双酚A环氧树脂,常温下拥有良好的流动性,和固化剂、固化反应促进剂及各类助剂容易混合,因此拥有优越的复配性和工艺适应性,已经被广泛用于粘接、涂覆、浇注、灌封和复合成型等应用领域。然而传统的“自上而下”地针对液体双酚A环氧树脂流变控制和韧性提升改性方法,已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现代工业所带来的对环氧材料的高效化生产、性能精细化控制及高性能等要求。本论文拟采用“自下而上”的改性策略,设计合成拥有固-液相变特性的化合物,通过“分子自组装”及“反应诱导相分离”技术来实现对液体双酚A环氧树脂流变的有效控制及在环氧固化体系中引入增韧微观结构,以提高环氧固化物的韧性,同时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具体研究思路是采用不同的异氰酸基酯与单元醇间的缩合反应,制备2个或3个烷基链封端的氨酯化合物,通过改变醇中的烷基链长度、氨酯化合物中的氨酯基团数目及间隔分子结构来调控范德华力与氢键间作用力的强弱平衡,从而达到控制目标氨酯化合物分子和在液体环氧中的结晶自组装形态,实现对其流变性能的有效控制,赋予液体环氧树脂热可逆的流变性能。同样借助强极性-NHCOO-来调控具有相变特性的聚四氢呋喃(PTMEG)分子链内、链间及与其它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其在环氧固化体系中良好的反应诱导相分离从而得到有利于韧性提升的微结构尺寸及形态。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如下四个部分:1.二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双酚A液体环氧(YN1828)的改性研究通过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含不同烷基链长的单元醇进行缩合反应,合成得到了含两个氨酯基团(-NHCOO-)、两端基为烷基链的不同二氨酯化合物(HB)。通过FT-IR分析研究比较了不同长度的端烷基对HB化合物及其在YN1828中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通过电子偏光显微镜观察了不同HB化合物的相变结晶形态及其在YN1828中的自组装结晶形态;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分析了HB化合物的热行为,并得到了各项热焓指数;使用流变仪研究了HB化合物的含量及温度对其与YN1828的复配体系流变特性的影响;通过循环加热-冷却实验对各复配物进行了流变性观察,研究了HB化合物对YN1828/三乙基四胺(TETA)固化物体系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冷热冲击模拟试验;使用SEM表征分析了固化物内部的微结构形貌。结果表明:HB化合物具有典型的相变特征,即拥有固-液相变和液-固相变行为。HB化合物分子之间存在N─H···O氢键和不同分子端烷链之间的范德华力,两种作用力间的差异是HB化合物形成不同结晶形态的主要原因,也是其在YN1828中发生自组装行为的主驱动力。与工业用气相二氧化硅RY200相比,HB化合物与YN1828的复配物拥有更好的流变响应性,使用1wt%可达到5wt%RY200的效果。含HB化合物的环氧体系拥有良好的流变热可逆性,其固化物的耐冷热冲击性有较好的改善。2.三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双酚A液体环氧的改性研究通过聚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TI-100)与单元醇进行缩合反应,合成得到了对称结构的三氨酯化合物(TB),与YN1828进行了复配。分别使用FT-IR、电子偏光显微镜、DSC、DMA、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合成物及环氧复配体系进行了分子作用力,结晶形态,热行为及流变性能等的分析测定。结果显示:TB化合物具有典型的相变特征,分子之间同样存在N─H···O氢键和范德华力。由于对称结构的引入,TB分子在YN1828中的自组装行为明显不同于二氨酯HB化合物,形成了类球晶的微观结构。非极性烷基端链与环氧分子链间的弱相互作用对TB化合物在YN1828中的自组装行为有影响。TB自组装形成的类球晶形态给其环氧复配体系带来了比二氨酯HB化合物更为理想的剪切变稀流变行为。使用TB化合物的环氧复配物同样拥有良好的流变热可逆性,并对固化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影响不大。3.四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双酚A液体环氧的改性研究先使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与C-16单羟基醇进行预缩合反应得到端异氰酸基的缩合物,缩合物分别再和己二醇及PTMEG进行封端反应,合成得到了两端为C-16烷基链、内含4个-NHCOO-的不同的四氨酯化合物(HPB)。分别使用FT-IR、电子偏光显微镜、DSC、DMA、流变仪和万能试验机等对合成物及环氧复配体系进行了分子作用力、结晶形态、热行为及流变性能等的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HPB化合物拥有典型的相变特征。由于PTMEG长链的引入,氢键和范德华力在PTMEG型HPB化合物分子中有所弱化,而在己二醇型HPB化合物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甚至高于HB二氨酯化合物;在YN1828中,HPB形成了不同的自组装形态与尺寸大小,亚微米级甚至纳米级的颗粒形态给其带来了与RY200类似的剪切变稀流变特性,但形态尺度的不同给其流变响应带来了不同的浓度依赖性。使用HPB改性的环氧复配物同样拥有很好的流变热可逆性,其固化物的Tg更接近实际应用的要求。4.PTMEG及其四氨酯化合物对双酚A液体环氧的改性研究使用HDI及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对拥有不同分子量的PTMEG进行异氰酸基团封端,然后通过端-NCO基团与含-OH的聚丙二醇(PPG400)及脂肪族缩水甘油醚(商品名:EX421)的缩合反应分别得到了以PPG分子链或含环氧基团的分子链封端、内部含四个-NHCOO-的PTMEG四氨酯化合物。重点研究了PTMEG/YN1828/TETA及PTMEG/YN1828/TETA复配体系的粘弹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PTMEG及其不同的四氨酯化合物在YN1828/TETA固化体系中会发生反应诱导相分离。通过引入强极性的-NHCOO-及与YN1828有较好相容性的PPG链及端环氧分子链,可较好的调控PTMEG四氨酯化合物在环氧基体中的分相微结构。通过调整固化温度及四氨酯化合物浓度可得到不同尺寸的分相微结构及不同的固化物性能。PTMEG四氨酯化合物分相微结构的形成对固化物冲击强度有很好的提升作用,其耐冷热冲击性能要明显优于常用工业型增韧剂F-100(反应诱导型相分离剂)及CTBN-13(羧基改性液体丁腈橡胶)。本文研究合成的氨酯类化合物的固-液相变特性可使其与双酚A液体环氧树脂的混合工艺流程大大简化,极大地降低对混合设备及工艺条件的要求,同时能通过其在液体双酚A环氧中的“自组装”结晶行为实现对液体环氧树脂流变的有效控制,并赋予树脂其他常规流变助剂所无法提供的流变热可逆性,为环氧树脂流变控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而具有相变特性的PTMEG四氨酯化合物可通过“反应诱导相分离”在不影响其它固化性能的前提下实现对环氧固化物耐开裂性的明显提升,同时又能提供常规热塑增韧材料所无法提供的低温可操作性,拓展了“反应诱导相分离”增韧方法在常规环氧树脂领域中的应用,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产爽爽[6](2019)在《插层剂MA/GTA的制备及对蒙脱土/SBR复合材料阻燃性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多数有机阻燃剂体系虽具有良好阻燃效果,但均不具有水溶性或低溶解性;季铵盐类阻燃剂在保障阻燃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水溶性,进一步扩宽了有机阻燃剂的应用空间。本文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成功合成出了一种新型季铵盐MA/GTA,运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和热重分析(TGA)对改性剂MA/GT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合成的MA/GTA对钠基蒙脱土(Na-MMT)进行插层改性并与未改性的蒙脱土进行特性对比,通过FTIR和XRD分析MA/GTA改性蒙脱土的结构和层间距变化;接触角测试蒙脱土的极性改善程度;热重分析测试MA/GTA对蒙脱土的接枝效果。最后通过双辊混炼和模压工艺制备了蒙脱土/SBR复合材料,并且利用橡胶加工分析仪及锥型量热仪测试了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和耐热性能。具体分析结论如下:1、以三聚氰胺(MA)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为反应原料,以4-吡咯烷基吡啶作为催化剂,在不同pH值条件下合成了不同收率的MA/GTA制品。通过MA/GTA的收率与pH关系可知,pH为1时达到最大收率41.5%;FTIR和1HNMR的分析表明,MA上的氨基与GTA上的环氧基成功的进行了开环反应,并且1分子MA与3分子GTA反应生成结构对称的季铵盐分子;产品热重分析表明,MA/GTA的热失重温度区间为250℃~310℃,这与大多数高分子材料的分解温度250℃~350℃相近,在300℃时具有最大失重率15%。另外MA/GTA在高温下没有完全失重,这应该是发生了碳化,而碳化的形成正是可以保护有机高分子层,进一步达到阻燃效果。2、以水为溶剂,利用实验室自制的MA/GTA对Na-MMT进行有机化改性,制备了有机蒙脱土。FTIR和XRD数据显示,MA/GTA通过阳离子交换作用成功的插入到Na-MMT的片层间,使得片层间距显着变大;在20%与30%改性剂于80℃下改性蒙脱土 4h后,蒙脱土的层间距分别扩大了 20.11%、19.58%;接触角测试表明,在配比为30%、温度为80℃、时间为4h、pH值为7的条件下,接触角由原来的59.49°扩大到77.89°;热重分析表明,在30%改性剂于80℃条件下改性蒙脱土 4h、20%改性剂于80℃条件下改性蒙脱土 6h后,MA/GTA的接枝率分别为15.07%、5.80%,这表明MA/GTA对蒙脱土有一定的接枝效果。3、通过在混炼技术和模压工艺下制备了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研究发现,MA/GTA改性蒙脱土填充橡胶能够改善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硫化性能,其中30%MA/GTA改性蒙脱土填充橡胶的T10、T90分别减小到0.65min、1.35min,促进了硫化性能;通过改变振幅、频率和温度等对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表明,MA/GTA的添加能够明显降低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损耗因子,提高丁苯橡胶的交联度;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分析表明,MA/GTA的添加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邵氏硬度等;阻燃、阻隔测试表明,MA/GTA的添加使丁苯橡胶复合材料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吸水率明显降低;其中,30%MA/GTA改性蒙脱土填充橡胶的热释放速率均值比同份数下的Na-MMT填充橡胶的热释放速率均值降低48.96%、吸水率降低28.96%。这显示了 MA/GTA的加入不仅能够提高复合材料的界面相容性,而且对蒙脱土的片层也起到了一定的剥离作用,有效改善了蒙脱土/SBR复合体系的阻燃阻隔性能。图[52]表[15]参考文献[89]

吴福东[7](2019)在《多触角AABT-g-PMMA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性膨润土填充高分子复合材料,因其能够提高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载药、力学性能等为工业应用提供了巨大的潜力。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具有良好的光学透明性、耐候性和高强度等性能,但其固有的脆性常常限制了它的工业应用领域。本文用丙烯酸改性碱性钙基膨润土(AABT),再原位引发聚合MMA,成功制备了 AABT表面多接枝PMMA(多触角AABT-g-PMMA)复合材料,对其结构与相关性能进行表征,将其应用于油水分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聚氨酯(TPU)对其进行了改性制备了TPU/AABT-g-PMMA复合材料,对其结构与形状记忆性能、力学性能等进行表征,得到以下结论:1.合成多触角AABT-g-PMMA(M-AABT-g-PMMA)杂化材料过程中,相较于传统制备方法,AABT上的双键被引发的效率更高,锚到膨润土片层上的PMMA链越多,接枝效率更高。与传统AABT-g-PMMA(T-AABT-g-PMMA)相比,M-AABT-g-PMMA的烧失率提高了381%,堆密度下降了20%;且在环己烷中的溶胀率为185%。这种更高效的聚合接枝与层间热效应,一方面使杂化材料中AABT的插层效果提高,同时抑制膨润土片层的再团聚的空间阻碍加强,导致AABT形成剥离的纳米片层效率增加或更好的插层效果,其在杂化材料中分散均匀少团聚,与PMMA基体间相容性更好,致使其脆断面的表面粗糙度增加到11倍,热稳定性提高了23 ℃,阻碍热量传播效果显着,MMA用量为9 wt.%时杂化材料的TG残余量较纯MMA升高了23.1%。2.通过简易低廉的工艺成功将多触角AABT-g-PMMA杂化材料涂覆在不锈钢网上制备出疏水亲油膜,其油水分离效率高达99.9%以上,通量高达8764 L·m-2·h-1且该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耐磨性、耐酸性、耐盐性等性能。3.考察了多触角AABT-g-PMMA杂化材料中AABT含量等工艺参数对材料表面粗糙度、油水分离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ABT用量的提高,表面粗糙度逐渐提高,复合膜的通量先增后显着下降,复合材料中触角的含量越来越高。4.TPU/AABT-g-PMMA复合材料中,AABT以剥离的片层均匀分散在网络结构中,使其热稳定性提高了 17 ℃,阻热效果显着,2%的AABT的加入使得复合材料的残余量提高了约8%,是其本身重量的4倍,拉伸强度提高了5倍,断裂伸长率可到200%以上,低含量下不影响材料的透明性,高含量仍然具有一定的透明性。5.TPU/AABT-g-PMMA复合材料不同温度下均具有良好的形状记忆效果,最佳的固定率与回复率分别为97.7%和99.6%,回复速率高达2.61 θ/s。

田东[8](2019)在《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寒区道路都面临路面积雪结冰的问题,这使得路面抗滑性能严重不足,从而大大影响了交通的安全与快捷。低冰点类养护材料对在役路面进行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路面冰雪,但应用中发现,低冰点填料的加入会影响乳化沥青材料的稳定性,存在破乳过快,无法拌和施工的问题。凝胶状乳化沥青是当下兴起的新型材料,其相比普通乳化沥青具有如下特点:一、材料稠度较大,可稳定储存一个月以上,可以一次生产,多次使用,避免重复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二、材料粘结性能较好,能对石料形成有效裹附,对原路面形成高效粘结。在上述背景下,本论文探究将低冰点填料的抑制冰雪特性与凝胶状乳化沥青的优异使用性能相结合,制备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以更好地满足对在役路面进行养护和主动除冰雪的需要。首先,从凝胶状乳化沥青的使用特性出发,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组成材料对乳化沥青各项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化剂种类将全面影响乳化沥青的使用性能,为了获得良好的乳化效果,应关注乳化剂与沥青的配伍;同时,为了提高乳化沥青的储存稳定性、布氏黏度以及粘结性能,应重点进行乳化剂选择。分析了乳化沥青与低冰点填料的拌和稳定性,结果表明,阴离子型乳化沥青不能与低冰点填料拌和,阳离子型乳化沥青的拌和稳定性受其双电层结构强弱、体积平均粒径以及布氏黏度的影响。进行低冰点填料固体表面Zeta电位分析发现,低冰点填料对带负电荷的阴离子乳化沥青微粒存在强烈的吸附作用,故不能拌和使用。低冰点填料组成成分影响分析表明,冰点下降剂对乳化沥青双电层结构影响最大,原因在于改变了乳液的pH,增加了乳液的离子浓度。低冰点填料物理性能影响分析发现,低冰点填料粒度组成过细,自然堆积密度过小会影响与乳化沥青的拌和。其次,对制备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基质沥青及沥青含量、乳化剂、稳定剂和改性剂做了优选并分析了其发挥的主要作用。其中,乳化剂的主要作用在于增强乳化沥青的双电层结构稳定性,保证与低冰点填料稳定拌和使用;稳定剂的作用在于对乳化沥青增稠、增黏,显着提高其储存稳定性;改性剂的作用在于提高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的粘结性能、高/低温性能以及弹性恢复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拌和稳定时间、布氏黏度、低温粘结性能以及湿轮磨耗损失率为评价指标,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确定了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最佳配比。性能检验表明,低冰点填料赋予了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优异的抑制冰雪特性;所制材料表观上呈凝胶状,针入度指数大于2,具有凝胶型结构;材料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弹性恢复能力、高温稳定性能与低温抗变形能力,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38℃,实现了探究目标。最后,将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成低冰点含砂雾封层材料,确定了其适宜施工用量。各项使用性能检验发现,该养护材料气候适应性强,拌和/施工均匀性好,具有憎水特性;此外,该材料渗透性能、抗渗水性能以及粘结性能表现优异;加速加载磨耗试验、抗冻融试验以及抑制冰雪耐久性检验发现,该低冰点含砂雾封层养护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耐久性能以及主动除冰雪耐久性能,具备实际工程运用条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郭明哲[9](2019)在《纳米膨润土钻井液的研制及对页岩井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石油等常规能源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非常规能源页岩气资源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当前,页岩气勘探开发已经成为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矿产开采的主流,已在北美、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区蓬勃发展。鉴于页岩气丰富的储藏量和广阔的开发利用及经济价值,使得全球掀起一场“页岩气革命”,也改变了目前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本文采用两步法人工合成纳米膨润土,以天然钙基膨润土毛料为原材料。首先通过微波辅助对天然钙基膨润土(Ca-Bt)进行乙酸酸化处理;然后,在水浴能量作用下采用NaCl、Na2CO3、木质素磺酸钠以及聚季铵盐-7两两复配进行酸化膨润土改性得到纳米膨润土复合体,并利用控制变量法分析各个因素对合成的影响;依据傅里叶远红外(FI-IR)测试、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电子扫描电镜(SEM)对复合体进行了化学表征;最后,对页岩井钻井液配方进行优选,分别对钻井液表观粘度、塑性粘度、动切力、动塑比、高温高压滤失量进行测试,得到最佳添加剂加量;另外,利用XRD对页岩样本进行矿物分析,以及对纳米膨润土体系和钻井级膨润土体系下页岩的膨胀性和回收率,以此来研究其对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乙酸浓度为2mol/l,在微波初始温度50℃,功率为400W条件下,照射4min时,膨润土乙酸酸化效果最佳,其中膨胀容可达34ml/g,比原土膨胀容足足提高一倍;在水浴温度为50℃,搅拌速率300r/min条件下优选Na2CO3与聚季铵盐-7作为改性剂,在二者质量比为1:2.5水浴2h下进行纳米化,所得纳米复合体胶质价可达430ml/15g,表观粘度29.6mPa·s,动塑比为0.6。就目前页岩钻井液配方情况,优选增黏剂黄胞胶,降滤失剂磺化沥青,页岩抑制剂硅酸钾。此体系配方为:4%纳米膨润土+0.3%黄胞胶+0.5%磺化沥青+2%硅酸钾;此高效水基钻井液流变性良好,高温高压滤失量较钻井级膨润土体系减小了近一倍。并且通过膨胀率以及回收率实验,此纳米膨润土体系对于页岩井井壁具有极佳的稳定能力。

杜新亚[10](2019)在《改性蒙脱土-植物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与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低碳环保和绿色循环包装设计理念受到广泛的关注,不可降解的缓冲包装材料被淘汰已经是必然趋势。面对包装材料的刚需,新型的节能环保材料呼之欲出,目前植物纤维发泡材料作为新兴的包装缓冲材料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虽然这种材料就密度和缓冲性能方面已经和普通的泡沫塑料相当,但仍存在着成本高、难以产量化等的问题,致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针对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目前存在的问题,本课题在优化了蔗渣-聚乙烯醇复合发泡材料配方的基础上,通过对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并加入到优化了的蔗渣-聚乙烯醇复合发泡材料中,提高了发泡材料的性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本论文优化了蔗渣-聚乙烯醇复合发泡的配方及反应条件,最终得到兼顾了材料的各项性能的最佳配方比为:蔗渣:PVA:淀粉:发泡剂(NH4HCO3:NaHCO3=1:1):四硼酸钠:碳酸钙=16:3:3:4:0.1:3,发泡时间为15 min,发泡功率700 W(中高火)。最终得到了发泡倍率为1.163、密度为0.110 g/cm3、残余应变为17.8%和弹性比能为0.268J/cm3的蔗渣纤维/聚乙烯醇复合发泡材料。(2)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蒙脱土K10进行插层改性处理,采用SEM电镜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驻波管法吸声测试仪对改性蒙脱土及制备得到的复合发泡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5224 nm增大到1.9621 nm,且当改性蒙脱土的添加量为4%时,制备的改性蒙脱土-蔗渣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各项性能综合最优。此时得到的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为1.223、密度为0.078 g/cm3、残余应变为40%、以及弹性比能为0.322 J/cm3。(3)在目前现有的研究中,采用半自由发泡的方式得到的纤维发泡材料由于表面没有受到压力的控制,会出现材料表面不平整及厚度不均匀的现象。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微波发泡的特点以及发泡过程所需要的条件,开发出具有滤水装置和发泡装置的微波专用发泡装置,并通过多次试验验证了其适用性。综上所述,本课题所制备的改性蒙脱土-植物纤维复合发泡缓冲材料具有优良的缓冲性能、低密度和可降解性,采用新型的配方后制备出的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面结构都有较大的改善。使用了微波发泡专用的模具后,有效解决了自由发泡过程中出现的厚度不均匀及表面凹凸不平的问题。论文的成果优化了已有的配方,弥补了以往的研究上的一些不足,加速了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工业化应用。此外,本文对该新型发泡材料进行了吸声测试,发现该材料吸声性能优越,且改性蒙脱土的加入,使复合发泡材料具备了阻燃性和阻隔性能,弥补了目前在吸声方面应用的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不足之处,拓宽了的改性蒙脱土-蔗渣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应用领域。

二、橡胶/改性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剂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橡胶/改性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剂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SBR/有机膨润土矿物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原材料及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1.2 改性沥青试样制备
    1.3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2 单一/复合改性沥青基础物理性能
    2.1 纳米膨润土改性沥青的基础性能
    2.2 SBR改性沥青的基础性能
    2.3 纳米膨润土/SBR复合改性沥青的基础性能
    2.4 高温条件动态剪切流变性能
    2.5 低温条件弯曲梁流变性能
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技术性能
    3.1 高温稳定性
    3.2 低温稳定性
    3.3 水稳定性
    3.4 耐疲劳性
4 结论

(2)超细芳纶短纤维改性预分散及其填充橡胶材料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芳纶浆粕
        1.1.1 芳纶浆粕的简介
        1.1.2 芳纶浆粕的预分散及改性方法
        1.1.2.1 芳纶浆粕的预处理方法
        1.1.2.2 芳纶浆粕的表面改性方法
        1.1.3 芳纶浆粕的应用
    1.2 以三元乙丙橡胶为基体的输送带覆盖胶
        1.2.1 输送带覆盖胶简介
        1.2.2 三元乙丙橡胶的补强方法
    1.3 以天然橡胶为基体的工程胎胎面胶
        1.3.1 工程胎胎面胶简介
        1.3.2 天然橡胶的补强方法
    1.4 甲基乙烯基硅橡胶及其补强方法
    1.5 课题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5.1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2 本课题的创新性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材料及配方
        2.1.1 实验原材料
        2.1.2 实验配方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工艺
        2.2.1 芳纶浆粕母胶预分散处理工艺
        2.2.1.1 三元乙丙橡胶用芳纶浆粕母胶
        2.2.1.2 天然橡胶用芳纶浆粕母胶
        2.2.1.3 硅橡胶用芳纶浆粕母胶
        2.2.2 芳纶浆粕填充三元乙丙橡胶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2.2.3 芳纶浆粕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2.2.4 芳纶浆粕填充硅橡胶复合材料制备工艺
    2.3 测试标准条件及表征手段
        2.3.1 混炼胶硫化特性测试标准及条件
        2.3.2 混炼胶门尼粘度测试标准及条件
        2.3.3 橡胶加工分析仪(RPA)测试条件
        2.3.4 硫化胶力学性能测试标准及条件
        2.3.5 硫化胶硬度测试
        2.3.6 硫化胶耐动态切割性能测试
        2.3.7 硫化胶抗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测试
        2.3.8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测试
第三章 超细芳纶短纤维改性预分散及其填充输送带覆盖胶性能研究
    3.1 AP的改性预分散处理对其填充EPDM输送带覆盖胶性能影响
        3.1.1 改性预分散处理对AP填充EPDM加工性能的影响
        3.1.2 改性预分散处理对AP在EPDM中分散性能的影响
        3.1.3 改性预分散处理对AP填充EPDM力学性能及硬度的影响
        3.1.4 改性预分散处理对AP填充EPDM耐动态切割性能的影响
    3.2 AP的形貌对其填充EPDM输送带覆盖胶性能影响
        3.2.1 AP的形貌对其填充EPDM橡胶加工性能的影响
        3.2.2 AP的形貌对其胶填充EPDM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3.2.3 AP的形貌对其胶填充EPDM耐动态切割性能的影响
    3.3 AP用量对其填充EPDM输送带覆盖胶性能影响
        3.3.1 AP用量对其填充EPDM加工性能的影响
        3.3.2 AP用量对其填充EPDM力学性能的影响
        3.3.3 AP用量对其填充EPDM耐动态切割性能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超细芳纶短纤维改性预分散及其填充工程胎胎面胶性能研究
    4.1 改性预分散AP母胶对其填充工程胎胎面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1.1 AP表面改性对其填充工程胎胎面胶硫化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1.2 间苯二酚甲醛粘合体系对AP填充工程胎胎面胶力学性能的影响
        4.1.3 改性预分散AP母胶用量对其填充工程胎胎面胶力学性能影响
    4.2 改性预分散AP对其填充工程胎胎面胶耐动态切割性能的影响
        4.2.1 AP的表面改性对其填充工程胎胎面胶耐动态切割性能影响
        4.2.2 间苯二酚甲醛粘合体系对AP填充工程胎胎面胶耐动态切割性能的影响
        4.2.3 改性预分散AP母胶用量对工程胎胎面胶耐动态切割性能影响
    4.3 改性预分散AP母胶对其填充NR加工性能的影响
        4.3.1 AP表面改性对其填充胶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4.3.2 间苯二酚甲醛粘合体系对胶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4.3.3 AP的用量对其填充NR胶料加工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超细芳纶短纤维改性预分散及其填充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性能研究
    5.1 AP的改性预分散处理对其填充MVQ性能影响
        5.1.1 AP改性预分散处理对其填充MVQ力学性能的影响
        5.1.2 AP改性预分散处理对其填充MVQ硫化特性的影响
        5.1.3 AP改性预分散处理对其填充MVQ阻尼性能的影响
    5.2 AP用量对其填充MVQ性能影响
        5.2.1 AP用量对其填充MVQ力学性能的影响
        5.2.2 AP用量对其填充MVQ硫化性能的影响
        5.2.3 AP用量对其填充MVQ阻尼性能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已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和作者简介
附件

(3)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改性沥青研究现状
        1.2.2 改性沥青老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试验材料
    2.2 制备工艺和流程
    2.3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中改性剂掺量确定
        2.3.1 确定改性剂掺量
        2.3.2 验证改性剂掺量的合理性
    2.4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2.4.1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分析
        2.4.2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低温性能分析
        2.4.3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黏度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研究
    3.1 模拟沥青热氧及紫外老化试验
    3.2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抗热氧老化性能研究
        3.2.1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后高温性能
        3.2.2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后低温性能
        3.2.3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热氧老化后黏度
    3.3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抗紫外老化性能研究
        3.3.1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紫外老化后高温性能
        3.3.2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紫外老化后低温性能
        3.3.3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紫外老化后黏度
        3.3.4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质量损失分析
    3.4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比较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纳米TiO_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机理研究
    4.1 扫描电子显微镜试验分析
        4.1.1 试验原理及试件制备
        4.1.2 结果分析
    4.2 红外光谱试验分析
        4.2.1 试验原理及试件制备
        4.2.2 结果分析
    4.3 凝胶渗透色谱试验分析
        4.3.1 试验原理及试件制备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4)硅铝化合物性能调控及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引言
    1.1 绿液除硅方法研究现状
    1.2 橡胶密封抄取板研究现状
        1.2.1 橡胶密封抄取板分类
        1.2.2 橡胶密封抄取板生产工艺
        1.2.3 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研究现状
        1.2.4 橡胶密封抄取板组成
    1.3 填料
        1.3.1 填料的分类及选用原则
        1.3.2 硅铝化合物填料
    1.4 硅铝化合物改性技术
        1.4.1 煅烧法
        1.4.2 表面反应法
        1.4.3 表面包覆法
        1.4.4 偶联剂改性法
        1.4.5 改性工艺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1.5.1 选题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硅铝化合物制备及其对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硅铝化合物制备
        2.3.2 硅铝化合物表征
        2.3.3 硫磺分散体制备
        2.3.4 橡胶密封抄取板制备
        2.3.5 密封抄取板性能检测
    2.4 结果与讨论
        2.4.1 硅铝化合物能谱分析
        2.4.2 硅铝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2.4.3 硅铝化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
        2.4.4 硅铝化合物扫描电镜分析
        2.4.5 硅铝化合物粒度分析
        2.4.6 硅铝化合物N_2吸附分析
        2.4.7 硫酸铝用量对浆料助留助滤性能影响
        2.4.8 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2.4.9 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2.4.10 硅铝化合物与碳酸钙配比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2.4.11 硅铝化合物与碳酸钙配比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性硅铝化合物制备及其加填对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药品及仪器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改性硅铝化合物制备
        3.3.2 密封抄取板制备
        3.3.3 改性硅铝化合物表征
        3.3.4 密封抄取板性能测定
    3.4 结果与讨论
        3.4.1 改性硅铝化合物红外光谱分析
        3.4.2 改性硅铝化合物XRD分析
        3.4.3 改性硅铝化合物SEM分析
        3.4.4 改性硅铝化合物粒度分析
        3.4.5 改性剂KH570用量对硅铝化合物活化度影响
        3.4.6 改性剂KH570用量对硅铝化合物沉降性能影响
        3.4.7 改性剂KH570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3.4.8 改性剂KH570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3.4.9 改性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密度和拉伸强度影响
        3.4.10 改性硅铝化合物用量对密封抄取板压缩回弹性能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4.1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4.2 本论文的创新点
    4.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于“由下而上”策略的材料设计方法
        1.2.1 分子自组装
        1.2.1.1 自组装原理和特点
        1.2.1.2 分子间作用力
        1.2.1.3 自组装方法
        1.2.1.4 自组装形态控制
        1.2.1.5 自组装小分子凝胶因子
        1.2.2 反应诱导相分离
        1.2.2.1 高分子共混体系相分离理论:热力学理论和动力学理论
        1.2.2.2 反应诱导相分离
        1.2.2.3 反应诱导相分离形成的相结构
    1.3 相变材料
        1.3.1 相变材料
        1.3.2 相变材料的固-液相变行为
        1.3.3 有机固-液相变材料
    1.4 环氧树脂改性
        1.4.1 双酚A环氧树脂
        1.4.2 双酚A环氧树脂的韧性改性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4.3 双酚A环氧树脂的流变性改性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5 立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二氨酯化合物对液体双酚A环氧的改性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2.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2.2.3 不同端烷链二氨酯化合物的合成
        2.2.4 二氨酯化合物的表征
        2.2.5 二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RY200/双酚A环氧树脂复配物的制备
        2.2.6 二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RY200/双酚A环氧树脂复配物的性能表征
        2.2.7 二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TETA热固化材料的制备
        2.2.8 二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TETA固化物冷热冲击实验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二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FT-IR分析
        2.3.2 二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复配物的FT-IR分析
        2.3.3 二氨酯化合物及其与YN1828 复配物的偏光显微镜分析
        2.3.4 二氨酯化合物的相变热性能分析
        2.3.5 二氨酯化合物/YN1828 复配物的热可逆实验
        2.3.6 二氨酯化合物/YN1828 复配物的流变性能
        2.3.7 二氨酯化合物/YN1828/TETA固化性能研究
        2.3.8 二氨酯化合物/YN1828/TETA固化物冷热冲击实验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三氨酯化合物对液体双酚A环氧的改性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3.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3.2.3 不同端烷链三氨酯化合物的合成
        3.2.4 三氨酯化合物的表征
        3.2.5 三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RY200/双酚A环氧树脂复配物的制备
        3.2.6 三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RY200/双酚A环氧树脂复配物的性能表征
        3.2.7 三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TETA热固化材料的制备
        3.2.8 三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TETA固化物冷热冲击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三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FT-IR分析
        3.3.2 YN1828/三氨酯化合物的复配物IR分析
        3.3.3 三氨酯化合物及其与YN1828 复配物的偏光显微镜分析及XRD分析
        3.3.4 三氨酯化合物的相变热性能分析
        3.3.5 三氨酯化合物/YN1828 复配物的热可逆实验
        3.3.6 三氨酯化合物/YN1828 复配物的流变性能
        3.3.7 三氨酯化合物/YN1828/TETA固化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氨酯化合物对液体双酚A环氧的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4.2.3 C-16 端基四氨酯化合物的合成
        4.2.4 C-16 端基四氨酯化合物的表征
        4.2.5 四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RY200/双酚A环氧树脂复配物的制备
        4.2.6 四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RY200/双酚A环氧树脂复配物的性能表征
        4.2.7 四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TETA热固化材料的制备
        4.2.8 四氨酯化合物/双酚A环氧树脂/TETA固化物冷热冲击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四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YN1828 复配物的FT-IR分析
        4.3.2 四氨酯化合物及其与YN1828 复配物的偏光显微镜及XRD分析
        4.3.3 四氨酯化合物的相变热性能分析
        4.3.4 四氨酯化合物/YN1828 复配物的热可逆实验
        4.3.5 四氨酯化合物/YN1828 复配物的流变性能
        4.3.6 HPB-1000 与不同类型液体环氧的复配物流变性能
        4.3.7 四氨酯化合物/YN1828/TETA固化性能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PTMEG及其四氨酯化合物对液体双酚A环氧的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主要原料及试剂
        5.2.2 主要仪器和设备
        5.2.3 PTMEG四氨酯化合物的合成
        5.2.4 PTMEG四氨酯化合物的表征
        5.2.5 不同聚醚多元醇/YN1828及PTMEG四氨酯化合物/YN1828 复配物的制备
        5.2.6 PTMEG/YN1828 复配物的性能表征
        5.2.7 PTMEG/YN1828/TETA固化体系样品的制备
        5.2.8 PTMEG/YN1828/TETA固化体系样品表征
        5.2.9 PTMEG四氨酯化合物/YN1828/TETA固化体系样品制备
        5.2.10 PTMEG四氨酯化合物/YN1828/TETA固化物性能表征
        5.2.11 PTMEG四氨酯化合物/YN1828/TETA固化物冷热冲击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YN1828/PTMEG复配混合物的流变行为
        5.3.2 PTMEG在 YN1828/TETA固化体系中的反应诱导相分离行为
        5.3.3 PTMEG/YN1828/TETA体系中的反应诱导相分离机理
        5.3.4 PTMEG四氨酯化合物的FT-IR及 DSC表征
        5.3.5 PTMEG四氨酯化合物与YN1828及YN1828/TETA复配物中的粘弹流变性能
        5.3.6 PTMEG1000 四氨酯化合物(HT1P4)反应诱导相分离及对应固化物性能
        5.3.7 PTMEG2000 四氨酯化合物(HT2P4)反应诱导相分离及对应固化物性能
        5.3.8 不同PTMEG2000 四氨酯化合物反应诱导相分离及对应固化物性能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插层剂MA/GTA的制备及对蒙脱土/SBR复合材料阻燃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阻燃剂研究概述
        1.2.1 三聚氰胺阻燃剂简介
        1.2.2 阻燃剂的种类
        1.2.3 阻燃剂的阻燃机理
    1.3 蒙脱土的结构及有机化改性
        1.3.1 蒙脱土的结构及性质
        1.3.2 蒙脱土的有机化改性
    1.4 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
        1.4.1 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结构及特性
        1.4.2 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1.4.3 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4.4 聚合物/蒙脱土复合材料的性能
    1.5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5.1 本课题研究意义
        1.5.2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改性剂MA/GTA的合成与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内容
        2.2.1 实验药品
        2.2.2 实验仪器
        2.2.3 改性剂MA/GTA的制备
        2.2.4 改性剂MA/GTA的表征
    2.3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2.3.1 产物收率的分析
        2.3.2 改性剂MA/GTA的红外光谱分析
        2.3.3 改性剂MA/GTA的核磁共振氢谱分析
        2.3.4 改性剂MA/GTA的热重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性剂MA/GTA改性蒙脱土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内容
        3.2.1 实验药品
        3.2.2 实验仪器
        3.2.3 改性剂改性蒙脱土的研究
    3.3 改性蒙脱土的表征
        3.3.1 改性蒙脱土的红外光谱表征
        3.3.2 改性蒙脱土的XRD测试
        3.3.3 改性蒙脱土的接触角测试
        3.3.4 改性蒙脱土的热重测试
    3.4 实验结果分析
        3.4.1 改性蒙脱土的红外光谱分析
        3.4.2 改性蒙脱土的XRD分析
        3.4.3 改性蒙脱土的接触角分析
        3.4.4 改性蒙脱土的热重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改性蒙脱土对丁苯橡胶力学及热行为的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内容
        4.2.1 实验药品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配方
        4.2.4 实验样品的制备
    4.3 实验样品的测试及表征
        4.3.1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XRD测试
        4.3.2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动态加工性能测试
        4.3.3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测试
        4.3.4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阻隔性能测试
        4.3.5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测试
        4.3.6 蒙脱土/SBR热重测试
    4.4 实验结果分析和讨论
        4.4.1 蒙脱土/SBR复合物硫化体系的确定
        4.4.2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XRD表征
        4.4.3 不同蒙脱土含量对蒙脱土/SBR复合材料动态加工性能分析
        4.4.4 不同改性剂含量对蒙脱土/SBR复合材料动态加工性能分析
        4.4.5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静态力学性能分析
        4.4.6 蒙脱土/SBR阻隔性能分析
        4.4.7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分析
        4.4.8 蒙脱土/SBR复合材料的热重表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7)多触角AABT-g-PMMA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粘土/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1.1 膨润土的结构
        1.1.2 膨润土的改性
        1.1.3 粘土/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结构
        1.1.4 粘土/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1.5 粘土/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应用
    1.2 PMMA/粘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1.3 脆性聚合物改性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二章 多触角AABT/PMMA纳米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2.1 实验原理
    2.2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2.3 实验步骤
        2.3.1 膨润土的活化及碱性钙基膨润土的制备
        2.3.2 丙烯酸膨润土的制备
        2.3.3 多触角AABT-g-PMMA改性土的制备
        2.3.4 多触角AABT-g-PMMA杂化材料的制备
        2.3.5 疏水亲油膜的制备
        2.3.6 工艺流程图与装置图
    2.4 材料结构的表征与测试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2.5.1 多触角AABT-g-PMMA改性土的表征
        2.5.2 多触角AABT-g-PMMA杂化材料的形貌观察
        2.5.3 热稳定性分析
    2.6 多触角AAJBT-g-PMMA杂化材料涂覆膜的疏水及稳定性能分析
        2.6.1 接触角测定
        2.6.2 多触角AABT/PMMA杂化材料的溶胀测试
        2.6.3 研究了膜表面在各种苛刻环境下的润湿性能
        2.6.4 疏水性测试
        2.6.5 耐压能力测试
        2.6.6 耐磨性测试
    2.7 重力驱动的油水分离实验
    2.8 不锈钢网膜具有疏水亲油性的机理探讨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PU改性多触角AABT-g-PMMA聚合物的制备及形状记忆研究
    3.1 实验材料与设备
        3.1.1 此次试验中所需要的主要试剂
    3.2 TPU/AABT-g-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原理
        3.2.1 TPU/AABT-g-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
        3.2.2 TPU/AABT-g-PMMA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
        3.2.3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SEM、EDAS分析
        3.3.2 热稳定性分析
        3.3.3 红外分析
        3.3.4 透光率测试
        3.3.5 化学稳定性分析
        3.3.6 静态力学性能分析
        3.3.7 流变性能分析
    3.4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乳化沥青的研究与应用
        1.2.2 低冰点填料的研究与应用
        1.2.3 含砂雾封层的研究与应用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组成材料对低冰点凝胶状乳化沥青性能的影响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及制备工艺
        2.2.1 沥青
        2.2.2 乳化剂
        2.2.3 试验用水
        2.2.4 制备工艺
    2.3 凝胶状乳化沥青性能分析
        2.3.1 沥青与乳化剂配伍性分析
        2.3.2 储存稳定性分析
        2.3.3 黏度分析
        2.3.4 粘结性能分析
    2.4 凝胶状乳化沥青与低冰点填料的拌和稳定性分析
        2.4.1 凝胶状乳化沥青离子类型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2 低冰点填料表面电性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3 低冰点填料组成成分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4.4 低冰点填料物理性能对拌和稳定性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与优化
    3.1 引言
    3.2 原材料选择
        3.2.1 沥青及沥青含量
        3.2.2 乳化剂
        3.2.3 稳定剂
        3.2.4 改性剂
        3.2.5 低冰点填料
    3.3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配比优化
        3.3.1 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选择
        3.3.2 星点设计
        3.3.3 目标性能测试
        3.3.4 效应面优化分析
        3.3.5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制备
    3.4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性能检验
        3.4.1 材料抑制冰雪特性
        3.4.2 材料储存稳定性
        3.4.3 材料粘结性能
        3.4.4 材料低温性能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养护应用研究
    4.1 引言
    4.2 养护材料制备
    4.3 养护材料用量确定
    4.4 养护材料性能检验
        4.4.1 气候因素对材料固化性能的影响
        4.4.2 材料拌和/施工均匀性
        4.4.3 材料憎水性能
        4.4.4 材料的渗透性能
        4.4.5 材料的抗渗水性能
        4.4.6 材料的粘结性能
        4.4.7 加速加载磨耗分析
        4.4.8 材料抗冻融性能
        4.4.9 材料抑制冰雪耐久性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纳米膨润土钻井液的研制及对页岩井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意义
    1.2 膨润土概述
        1.2.1 Bt地质分布特征
        1.2.2 Bt组成
        1.2.3 改性Bt制备工艺
    1.3 页岩井钻井液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页岩井油基钻井液
        1.3.2 页岩井水基钻井液
    1.4 纳米页岩井钻井液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纳米硅水基钻井液
        1.4.2 纳米氧化石墨烯钻井液
        1.4.3 纳米复合剂钻井液
    1.5 课题研究思路及内容
        1.5.1 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1.5.2 纳米膨润土复合体合成
        1.5.3 页岩膨润土基钻井液配方优选
2 实验方法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2 实验步骤
        2.2.1 原天然Ca-Bt与钻井级膨润土参数测定
        2.2.2 微波辅助乙酸酸化天然Ca-Bt
        2.2.3 纳米膨润土复合体制备
        2.2.4 纳米Bt基钻井液配方优选
        2.2.5 纳米Bt基钻井液对页岩井壁稳定性的影响
3 纳米膨润土复合体合成与钻井液参数测定
    3.1 天然钙基膨润土乙酸酸化
        3.1.1 膨润土参数测定
        3.1.2 乙酸浓度对酸化的影响
        3.1.3 微波时间对膨润土乙酸酸化的影响
        3.1.4 微波温度对膨润土乙酸酸化的影响
        3.1.5 微波功率对膨润土乙酸酸化的影响
    3.2 纳米膨润土复合体合成
        3.2.1 改性剂组合对纳米膨润土复合体的影响
        3.2.2 无机与有机的比例对纳米膨润土复合体的影响
        3.2.3 水浴时间对纳米膨润土复合体的影响
        3.2.4 水浴温度对纳米膨润土复合体的影响
        3.2.5 搅拌速率对纳米膨润土复合体的影响
    3.3 化学微观表征
        3.3.1 傅里叶红外光谱
        3.3.2 X射线衍射
        3.3.3 扫描电镜
4 纳米合成膨润土复合体性能测试
    4.1 纳米膨润土复合体流变性测试
    4.2 纳米膨润土复合体悬浮性测试
    4.3 纳米膨润土复合体滤失性测试
5 纳米膨润土页岩井钻井液配方优选
    5.1 钻井液基浆优选
        5.1.1 膨润土加量优选
        5.1.2 硅酸钾加量优选
    5.2 增黏剂优选
    5.3 降滤失剂优选
    5.4 钻井液体系性能评价
        5.4.1 纳米膨润土钻井液体系流变性评价
        5.4.2 纳米膨润土钻井液体系高温高压滤失性评价
        5.4.3 纳米膨润土钻井液体系稳定页岩井壁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符号说明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改性蒙脱土-植物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植物纤维简介
        1.2.1 植物纤维来源
        1.2.2 植物纤维的特性
        1.2.3 蔗渣纤维
    1.3 植物纤维发泡材料概述
    1.4 有机改性蒙脱土研究现状
        1.4.1 蒙脱土的结构和性质
        1.4.2 蒙脱土的改性方法及研究现状
    1.5 本论文的思路和内容
        1.5.1 本论文的思路
        1.5.2 本论文的内容
第二章 改性蒙脱土-植物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发泡机理研究
    2.1 植物纤维发泡工艺及泡孔形成机理
        2.1.1 发泡方式
        2.1.2 成型方式
        2.1.3 泡孔形成过程
        2.1.4 泡孔形成机理
    2.2 改性蒙脱土-植物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发泡机理
        2.2.1 改性蒙脱土的结构和性质
        2.2.2 改性蒙脱土对发泡材料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蔗渣纤维/聚乙烯醇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正交实验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仪器和设备
        3.2.3 制备步骤
        3.2.4 测试与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发泡倍率极差分析
        3.3.2 密度极差分析
        3.3.3 对材料残余应变极差分析
        3.3.4 对材料残弹性比能极差分析
        3.3.5 各因素对材料综合性能影响的分析评定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蒙脱土的有机改性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设备
        4.2.3 实验步骤
        4.2.4 测试与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有机改性蒙脱土红外光谱表征
        4.3.2 蒙脱土改性前后XRD分析
        4.3.3 有机改性蒙脱土扫描电镜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机改性蒙脱土/蔗渣纤维/聚乙烯醇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及探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设备
        5.2.3 实验步骤
        5.2.4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改性蒙脱土用量对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
        5.3.2 改性蒙脱土用量对发泡材料表面结构的影响
        5.3.3 加入改性蒙脱土和蒙脱土对发泡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
        5.3.4 改性蒙脱土对发泡材料吸声性能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用于植物纤维发泡材料的发泡模具及装备设计
    6.1 设计依据及要求
        6.1.1 设计依据
        6.1.2 设计要求
    6.2 设计说明
        6.2.1 模具的设计研究
        6.2.2 模具材料的选择
        6.2.3 模具尺寸的确定
    6.3 模具使用性能测评
        6.3.1 表面形态对比
        6.3.2 纵向形态对比
    6.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创新点
    三、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橡胶/改性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不同改性剂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SBR/有机膨润土矿物复合改性沥青及混合料技术性能分析[J]. 李明扬,肖庆一,何川,任希鹏.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2021(01)
  • [2]超细芳纶短纤维改性预分散及其填充橡胶材料性能研究[D]. 李华卿. 北京化工大学, 2020(02)
  • [3]纳米TiO2/MMT/SBR复合改性沥青抗老化性能研究[D]. 廖美捷. 长沙理工大学, 2020(07)
  • [4]硅铝化合物性能调控及其对非石棉橡胶密封抄取板性能影响研究[D]. 曹煜成.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2)
  • [5]氨酯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环氧树脂的改性研究[D]. 张明. 江南大学, 2019(05)
  • [6]插层剂MA/GTA的制备及对蒙脱土/SBR复合材料阻燃性的影响[D]. 产爽爽.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7]多触角AABT-g-PMMA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改性研究[D]. 吴福东. 广西大学, 2019(01)
  • [8]低冰点凝胶状高黏乳化沥青的研制与应用研究[D]. 田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纳米膨润土钻井液的研制及对页岩井壁稳定性影响的研究[D]. 郭明哲.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2019(06)
  • [10]改性蒙脱土-植物纤维复合发泡材料的制备与研究[D]. 杜新亚.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橡胶/改性膨润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不同改性剂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