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农耕已成家

“海陆空”农耕已成家

一、“海陆空”养殖发了家(论文文献综述)

徐汉滨[1](2017)在《中国印尼海洋合作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海洋合作是中国发展和强盛的必经之路,随着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海洋合作迅速引发了沿路各国的强烈共鸣。印尼作为首倡国之一,也作为东南亚地区海洋大国,迅速响应并积极寻求合作。2015年3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期间与印尼佐科总统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一致确认“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全球海洋支点”构想高度契合,两国应携手打造“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因此在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和印尼重振海洋强国战略之间大有契合之处的背景下,中国印尼两国有望再次“相会”于海上。印尼作为沿线重点国家,其战略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中国与印尼在海洋资源合作开发、海上互联互通投资建设合作、国际运输合作等方面的合作对接仍然存在许多困难。因此,研究中国印尼海洋合作伙伴关系是两国当前的紧迫任务,应当细致分析中国与印尼海洋合作与对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因素和根本原因,从而找出破解制约因素的方法。本文除导论部分外,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首先,对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印尼“全球海洋战略支点”的基本内涵进行概述,并论述两国进行海洋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其次,主要阐述我国与印尼在进行海洋合作进程中所涉及的主要领域和方面,具体归纳两国海洋合作的主要内容,探寻两国合作的基本途径,并对两国海洋合作已取得的成就进行较为细致的总结。再次,主要从海洋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探讨我国与印尼在现阶段进行海洋合作过程中所存在的滞缓因素,并对滞缓两国海洋合作步伐的主要因素进行理性的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与印尼在海洋合作进程中所产生的阻滞因素,提出与之相应的加强两国海洋合作的对策和建议:加强两国政府间来往,加强沟通对话机制建设,拓宽资金募集渠道,提升开发技术,促进两国旅游、人文和科技教育交流,以逐步化解两国海洋合作的各种困境,从而达到两国海洋合作的应有目标。

鄢志颖[2](2016)在《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就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的特点来看,走特色的产业化之路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的同时,工业对于农业产生的反哺力度也随之提升,农村经济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农民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于是,在新形式下,迫切需要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这使得特色农业产业化成为发展的必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来说,特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其具有深远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能够有效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区域经济注入全新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它将特色农业的发展带上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之路,在实现农产品多样化的同时也大幅提升产出效率。除此之外,农业的发展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同时,缩小了存在于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以及公共服务方面的差异,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在发展产业化的进程中,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市场条件以及经济基础,其发展起步较早,发展快,但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良好的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产出率偏低,综合效益不高,抗灾能力弱等等,在这种情势下,作为一个独立的区域,如何才能够将自身的特色优势资源进行转化,在独具市场竞争实力的同时,还能够推动本区域特色是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进程,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论文阐述了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主要特征和构成要素,以及特色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运营模式和运营机制;深入分析了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明确了湛江特色农业发展定位,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主导产业及空间布局,同时探讨了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监管、构建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和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湛江推动特色农业化发展提供参考及借鉴。

林晓燕[3](2013)在《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岛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以广东南澳岛为例》文中认为实现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科学的定位和可持续的开发,而首要条件是对旅游地的旅游可持续能力进行合理测度。本文采用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研究中较为前沿的生态足迹方法,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引入六个旅游生态足迹子模型来定量衡量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程度;通过理论梳理进行了模型设定和验证,并通过对广东南澳岛的旅游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承载力进行测度,探讨海岛旅游的发展问题。研究发现:广东南澳岛平地面积仅占全岛6.4%,山地面积占主导,草地的供给远小于需求,生态承载力较弱;旅游生态足迹因为目前略显无序的开发而相对较大,其中旅游者的规模、空间行为、饮食结构、住宿设施的规模、档次以及当地居民人口数等是主要影响因素;其旅游生态足迹中,化石能源地所占比例较大,说明旅游活动能源消耗对南澳岛生态环境的影响很大;旅游餐饮、旅游交通和旅游购物这三个生态足迹占了旅游生态足迹的绝大部分,旅游住宿和旅游观光所占比例较小;对比生态足迹和生态系统承载力,发现其生态现状是略有生态盈余,有进行旅游开发的潜力。但随着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强,旅游人口的增长,其旅游生态足迹的增加将在所难免,减少人均旅游生态足迹是当地旅游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因此,减小旅游餐饮、交通以及购物的生态足迹,增加旅游住宿和旅游观光设施的建设对于平衡旅游生态足迹总量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测度结果可得,在广东南澳岛倡导生态旅游开发势在必行,这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双重现实意义。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以南澳岛为代表的我国海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策略和保障建议,期望为当地政府、旅游企业乃至旅游者们找出保护和发展双赢的方法与手段。

刘向东[4](2005)在《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从国际上看,世界上经济大国莫不是海洋大国。21世纪是人类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世纪,海洋问题已成为世界各沿海国家高度关注的议题。我国既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国,也是海洋大国。保持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离不开海洋。1995年江泽民主席指出:“我国是一个陆地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大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我国已经确定,在21世纪初期实施国家发展战略时,适时启动和实施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生态环境健康、海洋综合国力强大的海洋强国。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青岛市聚集了大量的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科研机构,是我国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城最具潜力的城市。20世纪90年代初,我市部分专家学者提出了“从海洋科学城走向海洋产业城”的初步构想,市政府已经把发展海洋科技和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跨世纪发展高新技术、加快产业升级的两大重点,并决定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创建“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以下简称“创城”)。 青岛市的“创城”工作已经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并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明确支持。2001年1月21日,科技部召开第35次部务会议,研究组建青岛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问题。会议支持青岛建设海洋科技城。因此,尽快把青岛市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海洋科技产业城,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加快推进实施我国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大量调研和系统论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青岛市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应用新产业区理论以及区域经济理论和开发模式等,追索了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理论渊源。 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类型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区位布局、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政府促进园区发展的法规政策,试图为规划设计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总体思路。

吴强,王昌平[5](2000)在《“海陆空”养殖“肥”了家》文中研究指明 常家明是湖北省枣阳市姚岗镇清凉村农民,过去由于妻子常年多病,家境非常贫困,眼看周围的乡亲们有的搞种植,有的搞养殖,有的搞加工业,一家家都富了起来,他心里很着急。在一次阅报中,山西太原农村一位农民上养鸽下养鱼致富的事例对他

吴海明[6](2000)在《从“养鸡大嫂”到养殖能手——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人大代表、东台市许河镇养殖能手周克玲》文中指出 她,年届不惑,一位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然而,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凭着一股从不服输的闻劲,率先靠养鸡走上了致富路,并带动一大批农家妇女奔上了小康大道。中央电视台一、二、四频道都曾经专题报道过她的事迹。她就是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人大代表、东台市许河镇东进村2组养殖能手——周克玲。周克玲生活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苏北农村。改革开放前,全家人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1984年春,她同丈夫商量:现在市场上鸡卖得起价钱,而养鸡的人

吴强,王昌平[7](2000)在《“海陆空”养殖发了家》文中提出 湖北省枣阳市姚岗镇清凉村农民常家明,近年来依托资源优势,围绕市场需求,实行水中养鱼、鸭,陆地养鸡,空中养鸽的三位一体养殖模式,实现产值13万元,获利10万元,从而靠立体养殖"肥"了家,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杨曲[8](1995)在《梦想“海南第一村”》文中指出 谭孔居说要在今后三五年内把他的家乡——海南儋州市那大军屯管区——建设成现代化的“海南第一村”。这位年仅30出头的独臂村民有什么资本敢夸此海口? 了解谭孔居的人说,他的承诺不是空口白话,说来玩玩的。他的确有资本。10年前凭3000元贷款起家,现在他已拥有一个占地400亩的成材林场,一个日产值4000多元的石料加工场,一个占地30亩的综合型鱼塘。承包的一个小型水库,投资500万创建的金鑫实业公司以及个人的高质量生活。他的更重要的资本是经济头脑和实干精神。

二、“海陆空”养殖发了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陆空”养殖发了家(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印尼海洋合作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 选题依据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的意义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研究现状
        2. 国内研究现状
    (四) 基本概念界定
        1. 中国“21世纪海上新丝绸之路”
        2. 印尼“全球海洋战略支点”
        3. 海洋合作
    (五)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1. 研究方法
        2. 创新点
二、中印尼海洋战略简介及海洋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 中国“21世纪海上新丝绸之路”和印尼海洋战略概述
        1. 中国“21世纪海上新丝绸之路”战略的基本内容
        2. 印尼“全球海洋战略支点”的基本内容
    (二) 中印尼海洋合作的必要性
        1. 一国之力难以相济的必然要求
        2、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3、两国互利共赢的必然要求
    (三) 中印尼海洋合作的可能性
        1. 较强互依性使合作成为可能
        2. 广阔合作空间使合作成为可能
        3. 两国的海洋战略高度契合使合作成为可能
三、中印尼海洋合作的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和主要成就
    (一) 中印尼海洋合作的主要内容
        1. 海洋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
        2. 海上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3. 相关的陆上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
        4. 海洋旅游业方面的合作
    (二) 中印尼海洋合作的基本途径
        1. 政府间的对话沟通是做好合作顶层设计的根本途径
        2. 完善与制定海洋合作的机制和政策是重要保障途径
        3. 海上合作基金和“一湾链七国”是合作的领航途径
        4. 加强人文交流是促进两国海洋合作的辅助途径
    (三) 中印尼海洋合作的主要成就
        1. 海洋能源作为合作的“新发动机”取得显着成就
        2. 海上互联互通建设等方面合作的成就
        3. 陆上互联互通建设等方面合作的成就
        4.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业等方面合作的成就
四、中印尼海洋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 中印尼海洋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印尼国内对华不友好风气的存在影响两国合作
        2. 海上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步履蹒跚
        3. 海洋油气、渔业等资源的开发存在诸多困难
        4. 南中国海纷争也是干扰合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 中印尼海洋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 印尼国内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是影响合作的主要原因
        2. 印尼经济萎靡是互联互通建设步履蹒跚的关键原因
        3. 资金不足技术落后是海洋资源开发困难的重要原因
        4. 美国等域外力量介入也是阻碍合作的重要原因
五、加强中印尼海洋合作的对策建议
    (一) 加强两国海洋合作沟通对话及其机制建设
        1. 加强两国政府间往来与沟通以促进合作
        2. 完善中印尼海洋战略合作的相关对话机制
    (二) 拓宽资金募集渠道破除互联互通建设步履蹒跚局面
        1. 想方设法破除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困局
        2. 提升开发技术破除海洋资源开发中的诸多困境
        3. 进一步拓宽合作融资渠道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 加强两国旅游、人文和科技教育交流促进两国海洋合作
        1. 加强两国人文旅游和社会交流促进两国海洋合作
        2. 加强科技教育交流合作打造两国海洋合作的新增长点
    (四) 妥善解决好南中国海争端以维护两国海洋合作的持续稳定
        1. 双方要以海洋合作为大局加强沟通管控好分歧
        2. 两国要充分利用相关协议和机制来和平解决争端
        3. 消除“中国威胁论”的误解以巩固与加强合作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2)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特色农业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图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特色农业产业化的理论基础
    2.1 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2.2 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构成要素
        2.2.1 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2.2.2 龙头企业
        2.2.3 农民专业合作社
        2.2.4 农户
        2.2.5 农业生产基地
        2.2.6 政府
        2.2.7 利益联接机制
    2.3 特色农业产业化运营的理论框架
        2.3.1 特色农业产业化运营的理论基础
        2.3.2 特色农业产业化运营的基本模式
        2.3.3 特色农业产业化运营机制
3 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农业资源现状
        3.1.1 农业自然资源
        3.1.2 农业社会经济资源
    3.2 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3.2.1 知名农业生产企业
        3.2.2 农业生产合作社
        3.2.3 农业生产基地
        3.2.4 特色农产品营销体系
        3.2.5 经营模式
    3.3 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3.1 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3.3.2 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4 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
    4.1 发展定位
    4.2 特色主导产业的确定及布局
        4.2.1 特色主导产业的确定
        4.2.2 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区位布局
    4.3 确定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
        4.3.1 龙头企业带动型
        4.3.2 市场带动型
        4.3.3 专业合作组织带动型
5 加快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5.2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5.3 加快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5.4 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5.5 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监管
    5.6 构建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5.7 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3)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岛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以广东南澳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内容结构
        2. 研究方法
    (三)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二、海岛生态旅游
    (一) 生态旅游的涵义
    (二) 生态旅游理念在我国海岛旅游中应用的必要性
        1. 海岛自然属性的要求
        2. 海岛旅游对生态环境、人文历史的依赖
        3. 传统海岛旅游开发面临问题亟需的解决之道
    (三) 海岛开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可能的制约因素
        1. 海岛生态旅游的比较优势
        2. 海岛生态旅游可能的制约因素
三、生态足迹研究的相关概念
    (一) 生态足迹的模型与计算方法
        1. 假设前提
        2. 生物生产面积
        3. 生态足迹初步计算方法
        4. 中国生态足迹现状概述
    (二) 生态足迹相关基础模型与计算方法
        1. 生态系统承载力的内涵及计算方法
        2.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三) 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与方法
四、案例验证--广东南澳岛生态足迹探析
    (一) 南澳岛基本情况
        1. 南澳岛自然环境概况
        2. 南澳岛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3. 南澳岛旅游资源构成
        4. 南澳岛主要外部环境
        5. 南澳岛旅游发展现状
    (二) 南澳岛生态足迹计算及分析
        1. 南澳岛旅游生态足迹计算
        2. 南澳本底生态足迹计算
        3. 南澳岛生态承载力计算
        4. 南澳岛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比较
        5. 旅游生态足迹对南澳岛生态旅游开发的指导意义
五、结论与讨论
    (一) 结论
    (二) 讨论
        1. 南澳岛发展生态旅游的适用性与可行性
        2. 南澳岛生态旅游开发对策与建议
        3. 南澳岛生态旅游开发的保障建议
六、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4)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中华民族的未来取决于海洋
        1.1.2 我国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得益于海洋
        1.1.3 开发海洋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
        1.1.4 创建海洋科技城是时代赋予青岛的历史使命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论文基本概念的界定
        1.3.1 海洋科技
        1.3.2 海洋产业或者海洋经济
        1.3.3 海洋科技产业城
2. 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理论渊源
    2.1 科学城的基本概念
    2.2 科学城的建设依据
        2.2.1 国外大学城和工业区的启示
        2.2.2 现代交通运输和通讯业与科学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3 科学城的区位优势
        2.3.1 鲜明的科技特征与性质
        2.3.2 雄厚的智力资源
        2.3.3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2.3.4 发达的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
    2.4 科学城的区位理论
        2.4.1 早期个别科学城的区位
        2.4.2 中期科学城的区位
        2.4.3 成熟期的科学城
        2.4.4 产业集聚区与地域形象的塑造
    2.5 新产业区理论与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
        2.5.1 区域经济的发展: 理论演讲
        2.5.2 新产业区的概念、特征与类型
        2.5.3 新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
        2.5.4 新产业区理论视角
    2.6 城市创新系统与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
    2.7 与海洋产业城建设相关的区域经济理论和开发模式
        2.7.1 地域分工论
        2.7.2 空间投资论
        2.7.3 增长极模式
        2.7.4 点轴开发模式
        2.7.5 都市圈经济模式
    2.8 政府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边界分析
        2.8.1 硅谷悖论与模仿陷阱
        2.8.2 成长困境与优惠双刃
        2.8.3 政策租金与理性边界
        2.8.4 产权诉求与创新动机
    2.9 产业集成与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
3.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比较借鉴
    3.1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发展的历程和分布
        3.1.1 科学园区的发展历程
        3.1.2 全球科学工业园的地区分布
    3.2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基本类型
        3.2.1 孵化器
        3.2.2 科学城
        3.2.3 科学园
        3.2.4 科学工业园
        3.2.5 高科技产业带
        3.2.6 高科技产品出口加工区
        3.2.7 技术城
    3.3 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模式比较研究
        3.3.1 市场主导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3.3.2 政府扶持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3.3.3 计划型的产业集聚模式
    3.4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
        3.4.1 政府主导型
        3.4.2 大学管理型
        3.4.3 公司运营型
        3.4.4 基金管理型
    3.5 世界科学工业园的运行机制
        3.5.1 “官、学、研”协办机制
        3.5.2 多元融资机制
        3.5.3 企业准入机制
        3.5.4 要素流动机制
        3.5.5 风险投资机制
        3.5.6 创业孵化机制
    3.6 世界科学工业园区的法规政策
        3.6.1 制定统一政策
        3.6.2 加强园区立法
        3.6.3 提供财政支持
        3.6.4 实行优惠政策
4. 青岛市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
    4.1 优越的地理区位与悠久的海洋经济传统
        4.1.1 地理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4.1.2 海洋科技教育独占鳌头
        4.1.3 海洋产业与临海工业基础十分雄厚
        4.1.4 海洋自然资源相对丰富
        4.1.5 各级政府对创建海洋科技产业程已初步形成共识
    4.2 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与良好的外部环境
        4.2.1 经济全球性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发展趋势
        4.2.2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青岛融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契机
        4.2.3 举办奥运为青岛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
        4.2.4 地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将推动青岛市的现代化进程
    4.3 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制约因素
        4.3.1 世界范围内的城市竞争日趋激烈
        4.3.2 科研结构存在诸多失衡现象
        4.3.3 海洋科技成果突出表现为“两低”现象
        4.3.4 海洋科技投入严重不足,资金强度不够
        4.3.5 海洋科技管理体制缺乏整和力和贯通力
        4.3.6 社会支撑体系待完善
5. 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建设的远景设想
    5.1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定位
        5.1.1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内涵
        5.1.2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特征
        5.1.3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功能定位
    5.2 总体思路
        5.2.1 指导思想
        5.2.2 基本原则
        5.2.3 基本思路
    5.3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发展目标
        5.3.1 总体发展目标
        5.3.2 阶段性发展目标
    5.4 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建设指标
        5.4.1 建设标准要全面
        5.4.2 标准设定要量化
        5.4.3 目标的实现要有阶段性
    5.5 创建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基本设想
        5.5.1 建立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创新系统
        5.5.2 发展目标定位
        5.5.3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的领域
        5.5.4 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依托
        5.5.5 形成科技产业城各生产要素协同作用的创新网络
        5.5.6 努力构建有利于创新的文化环境
        5.5.7 正确处理好与其它创城目标的关系
    5.6 积极攻克重大海洋科技关键技术
6. 构建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的基础框架
    6.1 加快建立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
    6.2 总体构想
        6.2.1 定位
        6.2.2 目标
        6.2.3 任务
    6.3 建设方案
        6.3.1 组建方案
        6.3.2 建设内容
    6.4 组织结构和运行管理机制
        6.4.1 机构设置
        6.4.2 管理体制
        6.4.3 运行机制
    6.5 推进青岛国家海洋科技产业园建设
        6.5.1 意义
        6.5.2 功能与特点
        6.5.3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6.5.4 建设内容
        6.5.5 投入及收入分配方式
    6.6 加快大学科技园建设
        6.6.1 目的意义
        6.6.2 功能与定位
        6.6.3 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基本状况
        6.6.4 青岛市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基本情况
        6.6.5 加快青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对策建议
7. 海洋科技产业化运行机制研究
    7.1 科技产业化
        7.1.1 科技产业化的含义
        7.1.2 科技产业化的原则
        7.1.3 海洋科技产业化的实现途径
        7.1.4 国外海洋科技产业化的两点启示
    7.2 海洋科技必须走产业化之路
    7.3 海洋科技向海洋产业转化的运行机制
        7.3.1 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条件、机制与特点
        7.3.2 海洋科技产业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7.3.3 海洋科技产业化的应用模式
    7.4 海洋科研成果转化缓慢的原因与对策建议
        7.4.1 主要原因
        7.4.2 对策建议
8. 创建青岛海洋科技产业城的战略重点与保障措施
    8.1 战略重点
        8.1.1 释放区位优势,培植优势海洋产业,实现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
        8.1.2 加快海洋功能区划,为创城提供科学依据
        8.1.3 抓好技术开发,突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8.1.4 促进高科技产业生长
        8.1.5 建设科技型产业化基地
        8.1.6 组建规模化的海洋产业集团
    8.2 保障措施
        8.2.1 增强海洋意识,努力经营好海洋科技资源
        8.2.2 明确阐明创城的意义,争取获得国家支持
        8.2.3 整合科技队伍,理顺管理体制
        8.2.4 健全政策法规,搞好协调管理
        8.2.5 拓展融资渠道,加大海洋开发的资金投入
        8.2.6 加快“两园一区”建设,努力扶持海洋高新技术企业
        8.2.7 积极培育技术市场,建立健全海洋科技服务体系
        8.2.8 释放区位优势,实现优势海洋产业跨越式发展
        8.2.9 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海洋合作
        8.2.10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整理,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8.3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海陆空”养殖发了家(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印尼海洋合作问题研究[D]. 徐汉滨. 广西师范大学, 2017(10)
  • [2]湛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鄢志颖. 广东海洋大学, 2016(04)
  • [3]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岛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以广东南澳岛为例[D]. 林晓燕. 厦门大学, 2013(05)
  • [4]创建我国海洋科技产业城研究[D]. 刘向东. 中国海洋大学, 2005(03)
  • [5]“海陆空”养殖“肥”了家[J]. 吴强,王昌平. 致富天地, 2000(03)
  • [6]从“养鸡大嫂”到养殖能手——记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苏省人大代表、东台市许河镇养殖能手周克玲[J]. 吴海明. 新农村, 2000(02)
  • [7]“海陆空”养殖发了家[J]. 吴强,王昌平. 农村.农业.农民, 2000(01)
  • [8]梦想“海南第一村”[J]. 杨曲. 中国残疾人, 1995(10)

标签:;  ;  ;  ;  ;  

“海陆空”农耕已成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