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语教》教学新策略(论文文献综述)
韦梦圆[1](2021)在《核心素养目标下生源薄弱学校高中生物教学的应对策略探索 ——以凤山县高级中学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正在步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力图在生物课程中全面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要全面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完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均衡发展,就要关注偏远地区生源薄弱学校的高中生物教学现状。本研究以广西河池市凤山县高级中学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凤山县高级中学生物教师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现状以及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现状进行研究。教师问卷主要调查的内容是教师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策略实施、对自我提升的意识等情况。学生问卷主要调查的内容是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等情况。教师问卷及学生问卷中大部分题项利用选项赋值的方式,通过统计学分析,将教师和学生划分出不同的水平。通过调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教师对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水平一般,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策略实施处于中等水平,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研究四个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二是教师的学历低、教龄短对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存在效果不佳的问题。三是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会降低学生学习效果。四是学生学习目标模糊或缺失阻碍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发展。针对教师在核心素养目标下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效果差的问题,采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对必修1第6章4节内容进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设计和实践,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实践研究对象选择了班级人数、入学成绩、学习氛围以及学习习惯等基本情况一致的两个高一年级班级。教学设计运用了知识发生过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讲授法等教学策略。教学实施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连贯的教学引导,从课前预习、课堂听课、课后作业及反思总结进行学习习惯的纠正和培养。教学有效性通过对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进行两次课堂测试以及期末联考实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教师改变教学策略能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经过调查和实证研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一是重视偏远山区生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二是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三是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长远发展。教师方面,一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二是合理制定教学计划;三是精心设计教学,降低教学难度;四是重视生物实验教学。学生方面,一是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二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扎实打好学习基础。
李茜丝[2](2021)在《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文中提出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和基础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并作为一门覆盖面较大的专业公共课在专业音乐院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大学音乐学院的音乐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其教学内容涵盖视唱、练耳及基础理论等音乐知识技能,是一个多学科结合交叉、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的音乐教育基础学科。文章从高等师范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出发,结合新时代科技发展现状,以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视唱练耳教学技能为主要研究内容,对视唱练耳课程提出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提出视唱练耳教学中借助多种教具提升学生本体性知识能力、学生视唱练耳学习经验培养以及学生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方法等见解,旨在满足新时代学生需求,提升高师院校学生视唱练耳教学技能。文章框架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其中正文包括三个章节。第一章为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综述,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现状进行阐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现阶段高师院校视唱练耳教学以及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等问题。第二章对具体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别从本体性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学习经验评价三个方面论述,以教具为主线,设计新颖、科学的教学形式,采用恰当、灵活的教学策略,以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教学技能,采用三阶段的学习经验评价法对学生教师技能的形成过程进行掌控和调节。第三章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提出建议,注重学生“教与学”的双重定位,为高师视唱练耳的教学提出合理且具有实践性的应用性结论。文章结合当前科技发展、专业学科发展状况,以问题提出、研究、实践的递进关系为研究思路,对新时代背景下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进行剖析。一方面,以科学的态度探讨提升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期培养出集自身专业和综合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性人才。另一方面,采用适应新型教学的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以打破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的被动性、枯燥性,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思考,为视唱练耳学科在新时代的发展提出见解。
曲平[3](2020)在《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学需要创新,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我国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提倡从20世纪80年代起延续至今,教师教学中依旧存在未有效落实创新教学,创新教学意识淡漠、理念不足,创新素质欠缺等诸多问题,这使得对教师创新教学的持续深入研究尤为必要。且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基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又是小学教学基础中的基础,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教学内容与特点,这些也使得我们对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相关研究尤为重要。因此,本研究以创新教学为出发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政策、文献的梳理与分析,确定采用访谈法、课堂观察以及问卷调查法探究Q市M小学和J市D小学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首先,通过教师访谈,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现行的课堂教学方式;他们对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其认为的语文创新教学的应然;他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实然;影响他们创新教学的因素;他们对未来语文教学中想要做出的创新努力以及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期望等。其次,通过课堂观察,进一步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他们是否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真正落实于实际的教学施行中。最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一方面,通过教师问卷再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的创新教学动机、创新教学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具体的创新教学行为,以更全面地探析他们进行创新教学的影响因素、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自我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学生问卷再更客观地了解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施行现状,了解学生对其语文教师实际课堂创新教学表现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这两所小学语文教师有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误解与不足;未将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理解落实于教学实践;缺乏创新教学实效甚至未有教学创新等诸多问题。本研究进行相应的归因分析:一是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包括国家宏观方面教育教学政策与制度,教学改革与要求等与创新教学相关的具体教学指导;学校方面创新教学氛围的营造、条件的供给等的缺失;二是教师自身创新教学素质的欠缺;三是教学主体——学生,其个体差异、创新学习能动性方面的不足等,影响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由此,本研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优化策略与建议:一是国家宏观教学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更多的创新教学指导;二是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的环境氛围条件;三是教师多方面自主提升创新教学专业素质,优化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本研究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积极探索与重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认知理解,切实优化落实创新教学实践,营造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提升教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质量的能力等,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
何嵘[4](2020)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交互式白板应用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信息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特征和趋势,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信息化时代下的教育,呈现出一个与时俱进地变革形态。作为信息化时代标志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引进是对传统教育的革命性洗礼,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其影响已初步显现。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稳步攀升,但与新时代的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明确新时代下民族教育信息化发展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就要深挖民族基层的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缘由,判定影响因素,设计教学实验优化教学过程,落实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是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是为了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评价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有效使用,提升信息化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本文从研究现状出发,首先进行文献研读,确定截至目前国内外研究重难点和已实践的研究结果。其次,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数所中小学进行多次调研,对教师、学生等相关人员访谈,进行随堂听课和观察记录。在导师指导下,结合所得数据和文献研读笔记,尝试构建交互式白板的应用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通过设计教学实验,收集反馈结果,再与教师和专家访谈,修改完善指标体系,制作评价量表,得到研究结论。从研究过程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理论储备。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向完成前期理论搭建,第一是交互式白板,包括其发展史、应用情况、相关研究等等;第二是有效性,从不同学科和领域明确有效性的内涵和外延,求同存异,国内外关于交互式白板研究的着重点,吸纳影响交互式白板在课堂中应用的因素;(2)第三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背景。本研究第一个针对的内容。实地调研。选择云南省两个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调研,通过访谈、课堂观察的等方法进行现状调查;(3)构建评价体系。遵循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依据有效教学评价标准、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评价标准、信息化教学评价标准等理论,通过层次分析法逐一确定交互式白板应用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三层次指标分别为IWB改良学习过程、IWB优化学习结果、IWB改善学习体验;(4)完善评价体系,得到研究结果。(5)通过具体教学案例实施评价。
杨婷[5](2020)在《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研究 ——基于人教版的比较》文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是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要具有拓展性,应有利于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质疑,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显然,对教材的研读是每位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特别是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的使用初期,对教材的研读更为重要,只有充分地对部编教材深入研究,才能更好地使用教材,并实现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本研究以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简称课程标准)理念和编写理念等相关理论,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经验总结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进行系统研究。首先阐述教材分析的依据、教材理念的比较分析,然后对课程改革背景下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各自的编写特色作比较分析。具体分析两版教材的编写理念、范文系统、助读系统、知识系统、练习系统,以凸显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思想情感、语言积累、学习习惯等语文素养的编写特色。再次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目前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寻求客观全面的评价,最后以此为基础形成对部编版小学第一学语文教材编写和使用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本论文基于对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的研究,可以为教材编写人员参与教材编写的专家以及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严艳[6](2020)在《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三位一体”教学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阅读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个体精神境界的建构途径,更是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方式。阅读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对学生的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我国目前有大约40%∽50%的学生无法顺利升入普通高中接受系统的语文教育,其中有部分学生将过早地进入社会,笔者比较担忧这些孩子的将来。PISA阅读素养测评关注的是即将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能否具备适应现实社会和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因此,笔者借鉴PISA的理念和结果,紧扣现行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进行“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探究,旨在引导学生“投入阅读”—“学会阅读”—“读有所成”,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研究通过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问卷调查法,沿着“借鉴PISA什么,基于PISA如何构思教学,结合PISA怎样实施课型”的思路展开,由概要至具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而言,本文由以下六个部分组成:引言与文献综述,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第一章通过归纳测评框架三个层面的价值属性来整体介绍PISA,揭示PISA秉持的阅读理念和分析历次测评结果得出影响学生阅读的关键因素,以此作为本文研究的基础。第二章基于PISA的阅读理念和结果分析提出初中“三位一体“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思,包括教学的指向、教学的思路、课型实施的定位三个方面,这些是阅读课型具体实施的指导理念。第三章将PISA与教学的整体构思相结合,探究“三位一体”阅读课型的有效实施,立足统编教材,依据课型特点,分别提出了三种阅读课型对应的“三位一体”,即教读以“问题·方法·特质”为一体;自读以“权利·表达·迁移”为一体,导读以“桥梁·策略·成果”为一体。第四章以《与朱元思书》为例,对自读课型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展示、分析和改进。最后是结语,总结观点和反思不足,并寄寓美好的期望。
董莉洁[7](2020)在《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汉字,不仅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在小学低学段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部分尤为重要,因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字理识字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该教学法不但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2017年全国正式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识字编排更重视字理规律。因此,本文以部编版低学段语文教材为背景,对字理识字教学进行探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本研究不但能提高小学低学段识字教学效率,也能减轻教师们的识字教学负担,有利于汉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引言与文献综述”主要从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以及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章是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的理性思考。首先分别对“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进行概念界定;其次从教育学和心理学两方面论述了字理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接着论述了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模式与方法;最后论述了字理识字教学的运用价值。第二章从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板块编写内容特点和编写形式特点两方面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进行教材论述,试图把握教材识字编写的整体特色,为字理识字教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对望城区三所小学进行字理识字教学的探究,从而发现了字理识字教学中出现的以下问题:教师的教学形式运用存在误区,识字教学方法的运用效果离融会贯通存在差距,字理识字教辅资源缺乏;针对问题具体分析了原因有以下几点:教师的教材解读意识淡薄,教师字理识字教学意识的匮乏,教师字理识字教学理论知识不足,字理识字教学法受到传统评价方式的禁锢。由此可见,教师在字理识字教学的发展中肩负着巨大的责任与使命。第四章针对字理识字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宏观思考,试图从加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提高意识,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拓展资源,开发相关教学辅导用书等几方面改善字理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进行字理识字教学策略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游戏以及教具进行字理识字教学创新,最后结合字理识字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望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学参考。总而言之,笔者对部编版语文教材背景下的小学低学段字理教学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旨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系列的教学创新和教学设计都在为更广大的人民教师队伍提出切实可行可借鉴的识字教学指导,以期能够真正帮助大家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王小轩[8](2020)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 ——以立体几何为例》文中认为在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它放在了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地位。目前,核心素养和信息化教学都是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但关于如何在信息化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还不多。本文以立体几何为例,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针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1对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一所高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数学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结果的分析,发现了当前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重视程度不够、培养方法单调等问题。2借助教学案例分析了现有的教学模式,探索将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和教育理念融合到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研究适用于当代以及未来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例如“互联网+教育”模式和“AI+大数据+教育”模式。3针对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案例分析,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提出了:做到“四个保证”,实现“三个必须”,遵循“三个方面”的参考策略。
王定霞[9](2020)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 ——以青海省体育职业技术中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模式已逐渐从传统应试教育向素质化教育转变。新课程标准改革倡导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需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引导学生做到以知促行,知行合一。现阶段生活化教学已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推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的本质在于从学生生活经验以及现有知识结构出发,利用学科知识发掘日常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汲取生活相关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引用恰当的生活实例对教学理论进行支撑,引导学生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知识认识生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制约,现阶段我国部分学校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出于学生升学考虑,而忽略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产生一定的距离。本文以青海省体育职业技术中学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高中学生的生活实际,分析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第一,点明了生活化教学以及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归纳出生活化的教学特征,并以马克思主义生活实践理论、中国共产党人教育理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基础,阐发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第二,基于问卷调查,分析青海省体育职业技术中学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第三,针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学校及思想政治课程教师两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第四,对《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一课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反思等环节,融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从而体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内容,帮助青海省体育职业技术中学乃至我国其他高中学校推进思想政治课程与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有机融合,在基于生活化教学理念对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学科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拓展的同时,将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作为核心目的,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课程打造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
郭家乐[10](2020)在《《论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启示》文中提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在讲话中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它代表着我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自信的内涵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论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作。中学校园是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肥沃土壤,当前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关于核心素养的讨论如火如荼,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进程。《论语》蕴含丰富的思想智慧,其中有关学习、师生情谊、同学关系、品德追求、理想志向的对话讨论,与中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诸多章节内容相契合;《论语》中关于君子、慎独、礼仪教育的教育理念,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相契合,与中学道德与法治培养负责任公民的课程目标相契合;孔子与弟子的良好师生关系、孔子的万世之师形象、孔子对弟子的多元评价方式等,都给中学道德与法治课提供了宝贵的研究价值。新时代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进行时。《论语》与道德与法治课具有浸润性和情境生活化的共同特点,体现为《论语》符合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契合道德与法治课的培养目标,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主题。且与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相关联,孔子提出君子要智、仁、勇,与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有异曲同工之妙,都以“德”为一以贯之的要求。本论文探究了《论语》对当代道德与法治课的启示,在课程内容层面,一是遵循不同学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行为模式,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安排、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讲好道德与法治课;二是结合校园特色,开发地方课程,以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为例,推出礼育系列课程,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为综合素质优秀的学校提供了新范式;在课程教学层面,一是提升教师使命感,塑造新时代教师形象;二是注重自身品德修养,促进良好师生关系;三是关注时代发展,打造教学新策略,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四是温故孔颜之乐,弘扬劳动美德,聚合学校、教师、家长、社会的共同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焕发出新时代中学生的精神面貌。
二、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语教》教学新策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语教》教学新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目标下生源薄弱学校高中生物教学的应对策略探索 ——以凤山县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1.1.2 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 |
1.1.3 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1.2.3 国内生源薄弱学校教学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2.1 理论意义 |
1.3.2.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2.1 文献研究法 |
1.4.2.2 问卷调查法 |
1.4.2.3 实证研究法 |
1.4.3 研究思路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关键概念的界定 |
2.1.1 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
2.1.2 生源薄弱学校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 |
2.2.2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
2.2.3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
2.2.4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 |
2.2.5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
3 核心素养目标下生源薄弱学校高中生物教学和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3.1 学校生源概况 |
3.2 生物教学工作计划现状 |
3.3 核心素养目标下生源薄弱学校高中生物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3.3.1 调查目的 |
3.3.2 调查对象 |
3.3.3 问卷编制 |
3.3.4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3.5 调查结果分析 |
3.3.5.1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情况 |
3.3.5.2 教师关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认知情况 |
3.3.5.3 教师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情况 |
3.3.5.4 教师对自我提升的意识情况 |
3.3.5.5 学历对于教师生物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
3.3.5.6 专业对于教师生物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
3.3.5.7 教龄对于教师生物教学现状的成因分析 |
3.4 核心素养目标下生源薄弱学校高中生物学习现状调查及分析 |
3.4.1 调查目的 |
3.4.2 调查对象 |
3.4.3 问卷编制 |
3.4.4 问卷的信度检验 |
3.4.5 调查结果分析 |
3.4.5.1 学生学习基础情况 |
3.4.5.2 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
3.4.5.3 学生课上听课情况 |
3.4.5.4 学生课后作业情况 |
3.4.5.5 学生学习后反思、总结情况 |
3.4.5.6 学习基础对于学生学习现状的成因分析 |
3.4.5.7 学习目标对于学生学习现状的成因分析 |
3.5 调查研究结论 |
4 核心素养目标下的教学实践探索 |
4.1 实践研究目的 |
4.2 实践研究对象 |
4.3 教学实例设计 |
4.3.1 《细胞的增殖》教学设计 |
4.3.2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
4.3.3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学设计 |
4.3.4 《细胞的癌变》教学设计 |
4.4 教学有效性测试及结果分析 |
4.4.1 测试的目的 |
4.4.2 试题的检测 |
4.4.3 课堂测试成绩分析 |
4.4.4 期末联考实践成绩分析 |
5 对策及建议 |
5.1 教育行政部门方面 |
5.1.1 重视偏远山区生物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
5.1.2 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 |
5.1.3 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教师长远发展 |
5.2 教师方面 |
5.2.1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
5.2.2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
5.2.3 精心设计教学,降低教学难度 |
5.2.4 重视生物实验教学 |
5.3 学生方面 |
5.3.1 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
5.3.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5.3.3 扎实打好学习基础 |
5.4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物教师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中学生生物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土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2)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 |
四、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综述 |
第一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特点及现状分析 |
一、高师视唱练耳学科综述 |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目的 |
三、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内容和特点 |
四、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分析 |
第二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分析 |
一、高师视唱练耳培养教学技能现状分析 |
二、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内容分析 |
第二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实践研究 |
第一节 视唱练耳本体性知识教学实践研究 |
一、钢琴教具本体性知识教学研究 |
二、多种器乐本体性知识教学研究 |
第二节 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研究 |
一、设计课程活动能力培养 |
二、课程教学技能培养 |
三、评价技能培养 |
四、研究技能培养 |
第三节 视唱练耳学习经验评价研究 |
一、教学过程前学生经验认知 |
二、教学过程中学习经验评价 |
三、教学成果性的学习经验评价 |
第三章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能力培养方法研究 |
第一节 高师视唱练耳本体性知识培养方法 |
一、学生阶段特点分析 |
二、学生学科知识能力培养 |
第二节 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多种乐器教学方法 |
一、钢琴作为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教具 |
二、多样乐器作为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教具 |
第三节 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定位 |
一、教与学双重定位 |
二、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列入视唱练耳课程考核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3)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新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创新教学的要求 |
2.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课堂创新教学的要求 |
3.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的紧迫性 |
4.个人的研究兴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3.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特点及价值 |
(一)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内涵 |
(二)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特点 |
1.创造性 |
2.研究性 |
3.智慧性 |
4.生成性 |
5.民主性 |
(三)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价值意义 |
二、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的研究分析 |
(一)研究设计 |
1.研究目的 |
2.研究对象及内容 |
3.研究工具 |
(二)研究实施 |
(三)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
1.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分析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讨论 |
三、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一)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存在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存在误解 |
2.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不足 |
(二)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与施行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
1.教师对创新教学准备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2.教师对教学资源创新利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3.教师对教学内容创新设计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4.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运用的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5.教师对创新教学评价的认知理解与施行的不一致 |
(三)教师对创新教学的施行存在问题 |
1.教师重教轻学,缺乏实质创新 |
2.创新流于形式,缺乏教学实效 |
四、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
(一)创新教学环境的缺失 |
1.国家宏观教学要求的偏失 |
2.学校创新氛围条件的薄弱 |
(二)教师创新教学素养的欠缺 |
1.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落后 |
2.教师自我教学反思的淡漠 |
3.教师创新教学素质的缺乏 |
(三)学生个体能动性的不足 |
1.学生个性差异的束缚 |
2.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缺位 |
五、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教学的优化策略与建议 |
(一)国家宏观要求具体明确,给予教师创新教学指导 |
1.创新教学内涵的正确清晰定位 |
2.新课改与新教材的切实明晰指引 |
3.教育考试制度的适时有效调整 |
(二)学校完善组织创新联动,营造创新教学氛围条件 |
1.创设良好的创新教学环境 |
2.完善教学资源条件的供给 |
3.改善教师评价与奖励体制 |
4.减轻教与学的双重压力 |
(三)教师自主创新提升,优化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 |
1.增强创新教学意识及理念 |
2.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素养 |
3.生成具体的创新教学实践 |
4.强化教师的学生主体意识 |
5.加强教师的自我教学反思 |
6.形成个性的教学艺术风格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二 课堂观察记录表 |
附录三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四 教师调查问卷 |
致谢 |
(4)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交互式白板应用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引言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交互式白板 |
二、民族教育信息化 |
第三节 问题的提出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访谈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层次分析法 |
五、德尔菲法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基础理论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 |
一、交互式白板 |
二、有效性 |
三、教育信息化 |
四、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
五、民族教育信息化 |
第二节 基础理论 |
一、多元智能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元认知理论 |
四、有效教学和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
第三章 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目标 |
第二节 调查方法 |
第三节 结构化问卷的设计 |
第四节 调研过程 |
第四章 指标体系构建 |
第一节 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
一、科学性原则 |
二、系统性原则 |
三、诊断性原则 |
四、可操作、可量化的原则 |
五、不重叠与不交叉与典型性的原则 |
第二节 交互式白板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依据 |
第三节 指标的确立 |
一、一级指标的确立 |
二、二级指标的确立 |
三、三级指标的确立 |
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五章 交互式白板有效性评价的实施过程 |
第一节 确定数据采集方法 |
第二节 评价量表的设计 |
第三节 信度与效度检验 |
第四节 评价数据的处理 |
第五节 交互式白板有效性评价的案例设计 |
第六章 数据结果分析 |
第一节 收集原始数据 |
第二节 评价数据的效度检验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5)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研究 ——基于人教版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一、选取人教版作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对象的原因 |
二、选取人教版作为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比较对象的原因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价值 |
二、应用价值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教材 |
二、语文教材 |
三、小学第一学段 |
四、人教版 |
五、部编版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对已有文献的评价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经验总结法 |
三、内容分析法 |
四、文本分析法 |
五、比较研究法 |
六、调查问卷法 |
七、访谈法 |
第一章 教材分析的依据 |
第一节 新时代下教育事业发展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要求 |
第二节 小学语文学科特点对教材的要求 |
一、基础性 |
二、工具性 |
三、文化性 |
第三节 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材的要求 |
第二章 教材理念的分析比较 |
第一节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
第二节 部编版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理念的比较分析 |
一、人教版教材的编写理念 |
二、部编版教材的核心编写理念 |
三、两个版本教材编写理念的比较分析 |
第三章 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编写特色的比较分析 |
第一节 范文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体裁 |
二、题材 |
三、选文数量 |
四、小结 |
第二节 知识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汉语拼音知识 |
二、识字与写字 |
三、口语交际知识 |
四、写话 |
五、小结 |
第三节 助读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图像类助读 |
二、提示类助读 |
三、附录类助读 |
四、小结 |
第四节 练习系统的比较分析 |
一、共同之处 |
二、各自特点 |
三、小结 |
第四章 部编版和人教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使用反馈调查 |
第一节 教师访谈记录 |
第二节 访谈结论 |
第三节 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
一、教师 |
二、学生 |
第四节 小结 |
第五章 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教学和编写的建议 |
第一节 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教学建议 |
一、汉语拼音的教学建议 |
二、识字与写字的教学建议 |
三、阅读教学建议 |
四、口语交际的教学建议 |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编写的建议 |
一、教科书编写需要进一步贴合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实际 |
二、教科书素材形式设计要符合儿童认知规律 |
三、教科书编写需要进一步平衡语文学科能力和综合能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着作类 |
期刊论文类 |
硕博论文类 |
附录 |
附录一 :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四 :教师访谈实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成果 |
致谢 |
(6)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三位一体”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一章 PISA阅读素养测评的价值体现 |
第一节 PISA整体框架三个层面的价值属性 |
一、测评指向的“深远性和时代性” |
二、素养定义的“适切性和全面性” |
三、评价指标的“多维性和开创性” |
第二节 PISA测评关于学生阅读的核心理念 |
一、认为阅读关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二、主张基于反思和评价的深度阅读 |
三、强调真实的阅读与情境共存共生 |
第三节 PISA结果显示影响阅读的关键因素 |
一、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深广程度 |
二、学生运用元认知策略的能力 |
三、学生阅读之后的交流与表达 |
第二章 基于PISA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整体构思 |
第一节 基于PISA测评理念的阅读教学指向 |
一、教学目标旨在培养“终身阅读者” |
二、教学任务意在实现“学习型阅读” |
三、教学实施重在创设“优化的情境” |
第二节 基于PISA测评结果的阅读教学思路 |
一、帮助学生建构意义以持续投入阅读 |
二、教方法练策略并行以提高自学能力 |
三、组织语言实践活动以发展语文素养 |
第三节 综合以上分析的阅读课型实施定位 |
一、满足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内部驱动力 |
二、聚焦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本质 |
三、实现阅读过程的递进以及良性循环 |
第三章 结合PISA与整体构思的“三位一体”课型实施 |
第一节 教读课型以“问题·方法·特质”为一体 |
一、创设情境问题,调动认知内驱力 |
二、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解读妥当性 |
三、呈现多层特质,思绎情理相融通 |
第二节 自读课型以“权利·表达·迁移”为一体 |
一、归还自读权利,激发参与积极性 |
二、鼓励自我表达,满足合群内驱力 |
三、促使自主迁移,实现应用以自得 |
第三节 导读课型以“桥梁·策略·成果”为一体 |
一、搭建认知桥梁,导入探究的情境 |
二、教授调控策略,导向自觉之学习 |
三、组织共享成果,导引下学而上达 |
第四章 “三位一体”自读课型教学案例分析 |
第一节 《与朱元思书》的教学案例 |
第二节 基于自读课型三要素的分析 |
第三节 依据分析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学生问卷及调查结果简表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成果 |
致谢 |
(7)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一、选题缘由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缘由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字理识字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 |
(二)字理识字教学的相关实践研究 |
(三)部编版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板块研究 |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一章 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理性思考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部编版语文教材 |
二、小学低学段 |
三、字理识字教学 |
第二节 字理识字教学的理论基础 |
一、教育学基础 |
二、心理学基础 |
第三节 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模式与方法 |
一、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原则 |
二、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模式 |
三、字理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 |
第四节 字理识字教学的运用价值 |
一、激发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 |
二、遵循汉字规律,发展儿童思维 |
三、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
四、领会编者意图,用好用活教材 |
第二章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板块编写特点 |
第一节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板块编写内容特点 |
一、教学地位有所提升 |
二、文化内涵得以呈现 |
三、学习规律得以遵循 |
四、学法指导更加明确 |
第二节 部编版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识字写字板块编排形式特点 |
一、先学汉字再学拼音的编排 |
二、字种、字序及字量的合理安排 |
三、语文要素的螺旋递进排列 |
四、多板块识字的有机融合 |
第三章 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现状研究 |
第一节 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调查与观察 |
一、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调查 |
二、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观察 |
三、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研究结果的呈现 |
第二节 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问题分析 |
一、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
二、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四章 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的策略及实践 |
第一节 改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问题的宏观思考 |
一、加强学习,提升教师自身综合素养 |
二、提高意识,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
三、拓展资源,开发相关教学辅导用书 |
第二节 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创新策略 |
一、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识字潜能 |
二、开发趣味性游戏,培养学生识字兴趣 |
三、把握教材特点,创造性使用教具学具 |
第三节 基于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设计与反思 |
一、《树之歌》教学设计案例 |
二、《树之歌》教学设计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 ——以立体几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方法 |
1.4.1 文献检索法 |
1.4.2 观察法 |
1.4.3 问卷调查法 |
1.4.4 访谈法 |
2 文献综述 |
2.1 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 |
2.1.3 信息化教学 |
2.2 研究现状 |
2.2.1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2.2.2 数学核心素养研究现状 |
2.2.3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现状 |
2.2.4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相关研究现状 |
3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调查分析 |
3.1 学生情况调查分析 |
3.1.1 调查对象 |
3.1.2 维度的选取 |
3.1.3 问卷的信度分析 |
3.1.4 问卷的效度分析 |
3.1.5 高中立体几何信息化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6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调查结果与分析 |
3.1.7 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果与分析 |
3.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 教学设计 |
4.1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
4.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
5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 |
5.1 教学方面 |
5.2 核心素养方面 |
5.3 信息技术方面 |
5.4 多学科多技术层面的融合 |
6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启示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学生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2 教师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9)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 ——以青海省体育职业技术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论文研究的基本方法 |
四、研究特色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概述 |
第一节 教学内涵 |
一、生活化教学内涵 |
二、思想政治课生活化 |
第二节 教学特征 |
一、教育对象的成长性 |
二、教育环境的开放性 |
三、教育方法的灵活性 |
四、教育内容的生活性 |
第三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理论依据 |
一、马克思主义生活实践理论 |
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理论 |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
第四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必要性 |
一、学生培养需要 |
二、教师发展需要 |
三、教学深化需要 |
第二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现状 |
第一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应用现状调查 |
一、问卷设计目的 |
二、调查问卷设计 |
三、调查样本结构 |
第二节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 |
一、学生对生活化教学认知程度较低 |
二、教师生活化教学应用情况不理想 |
三、教学评价不全面 |
第三节 生活化教学现存问题的原因 |
一、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 |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
三、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
第三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对策思考 |
第一节 加强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主体参与 |
一、激发学生对生活化教学的兴趣 |
二、加强对学生理论结合生活实践的引导 |
三、巧妙转换师生角色 |
第二节 提升教师适应生活化教学的专业素质 |
一、树立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
(一)深入理解生活化教学 |
(二)重视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
二、选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
(一)立足学生生活实际 |
(二)立足社会实际 |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 |
(一)模拟生活法 |
(二)小组合作法 |
(三)理论联系实际法 |
第三节 完善生活化教学的评价体系 |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
二、评价内容综合化 |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 |
第四章 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课前准备阶段 |
一、明确教学目标 |
二、选择生活化教学内容 |
三、布置课前任务 |
第二节 课堂实施阶段 |
一、新课导入 |
二、课程教授 |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
(二)设计生活化探究问题 |
(三)实施生活化课堂活动 |
第三节 课后反思阶段 |
一、布置作业 |
二、教师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
(10)《论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的来源与意义 |
(一)选题来源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借鉴与启示 |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一)研究方法 |
(二)创新之处 |
第一章 《论语》对道德与法治课的价值 |
(一)道德滋养 |
(二)规则意识 |
(三)为学为人 |
(四)礼仪教育 |
(五)文化素养 |
第二章 《论语》与道德与法治课的关联 |
一、《论语》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关联 |
(一)《论语》与道德与法治教材的与时俱进 |
(二)《论语》入选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原因 |
(三)道德与法治教材的《论语》内容概述 |
二、《论语》对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
三、《论语》与道德与法治课的共同特点 |
(一)浸润性 |
(二)情境生活化 |
第三章 《论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启示 |
一、对课程内容的启示 |
(一)遵循学龄段特点,注重因材施教 |
(二)开发特色地方课程,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二、对课程教学的启示 |
(一)提升师德使命感,注重品德修养 |
(二)注重品德修养,促进师生关系 |
(三)关注时代发展,打造教学新策略 |
(四)温故孔颜之乐,弘扬劳动美德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辞典类 |
二、着作类 |
三、论文类 |
致谢 |
四、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构建《语教》教学新策略(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目标下生源薄弱学校高中生物教学的应对策略探索 ——以凤山县高级中学为例[D]. 韦梦圆. 南宁师范大学, 2021(02)
- [2]高等师范院校视唱练耳教学技能培养研究[D]. 李茜丝.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3]小学语文教师对创新教学的理解及施行状况研究[D]. 曲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4]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交互式白板应用的有效性研究[D]. 何嵘.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部编版小学第一学段语文教材研究 ——基于人教版的比较[D]. 杨婷.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PISA阅读测评的初中“三位一体”教学探究[D]. 严艳.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2)
- [7]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小学低学段字理识字教学研究[D]. 董莉洁.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 ——以立体几何为例[D]. 王小轩. 洛阳师范学院, 2020(07)
- [9]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研究 ——以青海省体育职业技术中学为例[D]. 王定霞. 青海师范大学, 2020(06)
- [10]《论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启示[D]. 郭家乐.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标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教学技能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教师技能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