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末自测题(论文文献综述)
曾天伟[1](2021)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案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时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发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研究专家和一线教师的关注点。化学知识素材在生活与生产中非常丰富,而项目式教学由于其与生活结合紧密,真实化、情境化的特点,顺理成章地重新走上化学教学的舞台。笔者在本研究中以大量文献、教育心理学、教学论理论和着作以及部分教学实例为基础,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界定。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纸笔测验法等研究方法,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在实际教学中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的测评时应遵循的原则。随后以此为依据开发出三个项目式教学案例:“我是硫酸厂厂长”、“木耳中铁元素的检验及含量测定”、“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相关图像问题”并进行教学实验。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不仅在高一年级新授课实施了项目式教学,还在高三年级综合复习课中开发了两个项目式教学案例,丰富了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课堂的类型,努力实现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各项测试表明,项目式教学实验的开展,有效提高了学生核心素养水平,学生各项学习能力与技能也经项目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发展与落实,验证了各项理论基础的正确性,同时丰富了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的实例,为高中化学一线教师实施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项目式教学提供了思路。
刘楠[2](2020)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资源包的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2014年国务院颁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生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各地依据本地区情况积极落实新高考改革。学生在高中的选学科目会影响到将来高考专业的填报方向,这也意味着学生在高中就会面临未来职业方向的选择,因此在高中阶段就应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但现阶段,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大部分还只停留在大学和职业院校,中学涉及相对较少,在义务教育阶段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基于此,笔者通过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计并开发了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包,并就资源包的使用是否能对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起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展开了研究。笔者通过对鄂尔多斯市某高中高一年级13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该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开展情况和学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讲座和实践活动极少,相对而言,教师们能够偶尔在班级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活动,总体来说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关于学生对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态度情况,59.23%的学生完全同意自己需要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指导;66.92%的学生完全同意在高中阶段学校有必要开展职业教育社会实践活动;63.08%的学生完全同意在高中阶段各学科教师有必要介绍与本学科相关的职业内容;分别有59.23%和64.62%的学生完全同意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会增加自己对生物学及生物学相关职业的兴趣。纵观学生的态度情况,均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呈积极态度,并支持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各种形式的活动。为了更加便捷地在生物教学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笔者设计了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资源包,对设计原则、设计思路、呈现方式、教材内容梳理、案例、实施原则等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在该校高一年级三个班级的生物教学中进行了应用,在资源包使用之前和一个学期的使用之后,分别使用问卷了解学生对自身和生物学相关职业的了解程度。结果显示: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得出两个维度即学生对自我的认知情况和学生对相关职业的认知情况均较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物学教学中使用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现阶段大部分还只停留在大学和职业院校,尤其是职业院校,而中学涉及相对较少;(2)在生物教材中,可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切入点较多,因此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包的设计范围很广泛。(3)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包的使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自我和相关职业的认知程度。
覃正涛[3](2020)在《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设计与实施》文中指出读写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内容,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方法。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对传统英语读写课堂教学失去兴趣,而翻转课堂正是在此情况下应运而生,并一举成为研究的焦点。有鉴于此,国内外开始对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翻转课堂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且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实践主要以整体的课堂为主,很少有单独讨论课中活动。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分析归纳法相结合的方法,以自主学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为基础,选取某中学高一年级普通班学生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不设置对照组,采取前测和后测结合的方式,对翻转课堂下的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设计进行研究。课中活动设计主要由五部分组成,即课程热身、及时教学、角色扮演(本部分需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方式)、回顾、课程总结。课程开始时,教师选择与本课主题相关的内容开展讨论活动或是游戏,将学生导入课堂学习;然后,根据学生课前任务学习单的完成情况,教师讲解并答疑解惑;接着根据学习内容组织课堂活动;活动结束后再次回顾课前学习任务单内容;最后,作本节课课程总结。本研究旨在解决两个问题:1、如何准确而高效地组织高中英语读写课的翻转课堂活动教学?2、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读写课的课堂活动设计能否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在实验研究开展之前,笔者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能力测试,发现学生们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太难,无法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较低,甚至不愿意自己去学。在此基础上,笔者从2018年9月到2019年1月,对所授高一年级同学,开展了为期4个月的读写课课堂活动。在课堂翻转之前,笔者对实验对象进行两次测试,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在实验结束后,笔者也对学生进行两次测试测试,测试实验进展;最后总结归纳在为期四个月的翻转课堂中的教学经验,并探讨翻转课堂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设计。实验数据分析表明:在翻转式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极大地增强,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大大提高。
张爽[4](2020)在《融合性学习在哈尼族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红河县甲寅镇哈尼族地区属于云南省偏远山区,教育资源落后,乡镇学校普遍使用传统黑板教学。近几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支持下,全县13个乡镇的农村教育网络和教育信息化技术设备得以铺开与普及,而传统黑板教学早已无法满足农村中小学的教学需求。笔者在红河县甲寅小学任教多年,整理出哈尼族小学生阅读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部分问题。并根据其问题,大量查阅、学习、分析相关理论文献后,本论文将以融合性学习为理论指导,通过课堂观察、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充分掌握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偏好和民族特性。结合学前分析,融合一切可利用的教育元素,合理设计融合性学习资源、教学环境、评价等五方面。并对所任教班级展开一学期的实验教学,探索哈尼族地区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融合性学习方式,提高少数民族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性。实验采取行动研究法,对比样本班实验前后的量表、问卷、访谈,获取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本研究结果证明,融合性学习对哈尼族地区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提升有显着效用,可为融合性学习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运用提供研究经验。
李盼[5](2019)在《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不断深入,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智慧课堂的建设和应用逐渐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新常态。在高校思政课探索性的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课堂取得成效后,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也开始进行智慧课堂的探索。智慧课堂是与传统的知识课堂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是以培养政治学科素养为目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依赖于大数据、学习分析等技术,实施学情诊断分析和智能资源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创设有利于协作交流和意义构建、富有智慧的学习环境,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课堂。思想政治智慧课堂不是将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的简单相加,而是将智能技术恰当地运用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环节,转变学习方式,进行立体多元的互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目前关于智慧课堂的研究多集中在技术环境、资源开发和教学模式构建等方面,而关于智慧课堂与具体学科教学实践相融合的研究少之又少。本研究笔者深入思想政治课堂前沿阵地,开展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形成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相关的理论体系,旨在让广大一线的思想政治教师了解智慧课堂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的运用,能对思想政治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研究共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构建的顶层设计和基础支撑,重点阐述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发展背景,描述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基本内涵和特征。第二部分是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应用的落脚点和重点,阐述了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依据、原则,并结合试点学校的教学实际分析了三种不同课型的思想政治教学设计案例。第三部分是对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效果的检验。通过在智慧课堂试点学校进行调研和实验,进行数据分析,呈现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
张喜斌[6](2019)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十五年,通过课程改革的多元化,创新型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关注度较高的教学模式。学生普遍认为物理难学,导致学生对物理心生畏惧,使学生普遍产生放弃学习物理的现象。因此,通过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与创新来改善学生学习物理现状是紧要的。为了证实“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本文首先根据教学经验、阅读文献和分析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背景和意义。根据中学生教育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和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教学和问卷调查,验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高敏[7](2018)在《“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高中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乐趣和积极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三主五步”教学模式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不断增进知识和提升能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一种教学模式。本研究在深入探讨“三主五步”教学模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来探究它的可行性。本研究选取湖南省桑植县第一中学高一年级两个班的11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照实验、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式来探究以下三个问题:(1)“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变得更积极主动?(2)“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改善其英语学习策略?(3)“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使用“三主五步”教学模式教学,对对照组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采集调查问卷和考试的前测和后测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驱动力,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变得更积极主动。(2)“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改善其英语学习策略。(3)“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成绩。基于上述研究,证明了“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王丹[8](2018)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交流与合作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十年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注重对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基于新课标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翻转课堂”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主张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它被认为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变革,已经有很多教师和学校已经开展了翻转课堂的教学。基于此,本研究在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试图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该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改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论文共六章,每章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是绪论。本章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介绍了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二章是整理了翻转课堂研究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理论基础。第三章是信息技术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本章在基于对于学习对象的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确定,如何设计翻转课堂的学习活动,以及课前资源的准备。第四章主要是分析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具体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课前自学、课上活动的组织、教学评价等。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了课前学习任务单、自测题、自学反馈、课上活动实施过程等。第五章主要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数据,包括课前自学资源的数据、课上活动观察数据以及学生访谈数据等,阐述了翻转课堂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施效果。第六章是研究的总结与展望。本章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提出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对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黄睿[9](2018)在《基于ACT-R理论的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上海市不断深入二期课改,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也要不断进步,如何能够在二期课改的理念下,培养有效的数学课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迫切问题。微课是教师基于实际教学需要,自行开发制作,时间在五分钟左右的微小视频课程,着重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提供了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手段,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变化。本文以ACT-R理论为基础,对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概括总结国内外有关微课的研究成果以及ACT-R理论的相关内容,为本文提供研究依据和理论基础。其次,以上海市某高中的高二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分析学生数学学习状况、学习习惯,以及学生对微课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有利于后期开展教学实践。然后,根据调查数据和分析结果,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微课教学的实践研究,探讨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最后,在调查研究结果和教学案例效果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结论。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表现在:(1)学生观看教师发布的微课视频自觉性有限,仅仅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的有效性;(2)学生对数学微课学习的兴趣有待提高,学生对观看微课视频缺乏热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课堂上师生间、同学间的互动交流;(3)学生使用微课进行数学知识学习、复习的习惯尚未养成。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ACT-R理论,本文总结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策略:(1)聚焦典型例题,利用微课进行课前自主学习;(2)精选巩固练习,利用微课进行作业练习辅导;(3)注重迁移理解,利用微课进行复习巩固提升。然后通过教学案例实践加以应用检验:(1)“初高中衔接”案例中,通过微课复习初中知识并加深理解,将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2)“二项式定理”案例中,利用微课教学新知,并通过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提高教学的效率;(3)“三角比练习辅导”案例中,通过微课讲解习题,在夯实学生基础的前提下,达到分层讲解的效果,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张彤[10](2016)在《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L中学“唤醒心灵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构建》文中认为2004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于2012年在全国全面推行。伴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课程实施的研究也不断深化,但是基于学校层面的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研究还不多。为此,本项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依据国家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以下简称《方案》),以一个普通高中L中学为研究个案,考察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状况,分析课程实施中各种要素及其关系,探究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以期提出有效的实施高中课程的建议。本研究通过对个案学校L中学的课程实施状况的深入分析,剖析出学校层面课程实施的若干核心问题。为探索学校如何有效地落实国家制定的《方案》,L中学把握实施过程中的众多因素,以《方案》为依据,以学校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学校文化为依托,以学校现有条件和现状为基础,力争创造性地在学校层面做好课程体系构建,促进课程实施。L中学的课程实施是基于多年形成的学校理念与文化特征,以“构建唤醒心灵课程体系”为主线开展的。唤醒心灵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依据《方案》的要求,将唤醒心灵教育理念作为学校发展特色的灵魂,融入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同时满足社会和家长的需求。唤醒心灵课程体系落实体现在三个维度:一是国家课程的自觉落实,力求保障学生发展的国家课程的全面落实,力求给学生较为充分的选择性,尤其是真正落实能体现学生个性化的课程,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才能真正达到全面的唤醒心灵;二是加大校本课程的选择性,通过建设符合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用以体现课程选择性,力求让每个学生追求自由,放飞心灵,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三是以自主为核心变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以此支撑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在课堂上的落实,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研究表明,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中,以课程体系构建为载体的课程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它保障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方向正确,也保障了过程中的调控和反思;学校课程体系构建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方案》的要求,要构建符合自身理念的课程体系,形成有灵魂的课程规划,保障学校发展特色的持续;学校课程体系构建要依据学生发展特点,满足学生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了学校层面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的一种模式,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将《方案》调试成一种适切的选择来构建课程体系,能够落实国家课程的基本要求,能够体现学校的文化与特色,并能够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求。在研究中笔者还发现由于高中发展的限制因素众多而复杂,学校层面的课程实施仍然存在以下问题:《方案》自身存在缺陷,如描述的清晰度不足等;行政部门在行动的引领、政策的给予、自主权的赋予等方面的力度不足;学校层面缺乏理念、自我规划意识淡薄等。
二、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末自测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末自测题(论文提纲范文)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新时代要求 |
1.1.2 课程标准要求 |
1.1.3 教学现状要求 |
1.2 核心概念界定 |
1.2.1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1.2.2 项目式教学 |
1.2.3 建构主义理论 |
1.2.4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
2. 研究现状与意义 |
2.1 国内研究现状 |
2.2 国外研究现状 |
2.3 研究意义 |
3. 研究方法 |
3.1 文献综述法 |
3.2 问卷调查法 |
3.3 纸笔测验法 |
3.4 访谈法 |
4. 教学案例研究 |
4.1 教学目标的设计 |
4.1.1 紧扣课程标准 |
4.1.2 认真分析学情 |
4.1.3 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
4.1.4 不可忽略学科知识 |
4.2 教学流程的设计 |
4.2.1 选择适当的素材 |
4.2.2 真实情境中开发项目 |
4.2.3 做好项目启动的准备工作 |
4.2.4 全方位落实核心素养 |
4.3 教学效果测评方法的设计 |
4.3.1 注重过程性评价 |
4.3.2 多角度评价 |
4.3.3 教、学、评一体化 |
5. 教学案例 |
5.1 案例一: 我是硫酸厂厂长(硫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 |
5.1.1 案例一课程标准分析 |
5.1.2 案例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
5.1.3 案例一教学前测 |
5.1.4 案例一项目式教学目标 |
5.1.5 案例一项目式教学重难点 |
5.1.6 案例一项目式教学流程 |
5.1.7 案例一项目式教学后测 |
5.2 案例二: 木耳中铁元素的检验及含量测定 |
5.2.1 案例二课程标准分析 |
5.2.2 案例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
5.2.3 案例二项目式教学前测 |
5.2.4 案例二项目式教学目标 |
5.2.5 案例二项目式教学重难点 |
5.2.6 案例二项目式教学流程 |
5.2.7 案例二项目式教学后测 |
5.3 案例三: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相关图像问题 |
5.3.1 案例三课程标准分析 |
5.3.2 案例三教材与学情分析 |
5.3.3 案例三项目式教学目标 |
5.3.4 案例三项目式教学重难点 |
5.3.5 案例三项目式教学流程 |
5.3.6 案例三项目式教学后测 |
6. 研究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我是硫酸厂厂长”项目式教学前测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组内评分表 |
附录三 “我是硫酸厂厂长”项目式教学学生后测试卷 |
附录四 “我是硫酸厂厂长”项目式教学观课议课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五 “木耳中铁元素的检验及含量测定”项目式教学学生学前访谈提纲 |
附录六 “木耳中铁元素的检验及含量测定”项目式教学后测试卷 |
附录七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相关图像问题”项目式教学后测 |
致谢 |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资源包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问题的提出 |
1.1 引言 |
1.1.1 设计课程,为广大教师提供资源参考 |
1.1.2 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促进终身发展 |
1.1.3 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 |
1.1.4 帮助学生进行合理规划职业,提高个人幸福感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问题的提出 |
1.3.1 高考考试科目设置的改革 |
1.3.2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要求 |
1.3.3 国内外职业生涯教育开展现状差距大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依据 |
2.1 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包概念的界定 |
2.2 理论依据 |
2.2.1 霍兰德人格类型论 |
2.2.2 MBTI人格理论 |
2.2.3 帕森斯职业指导理论 |
2.2.4 格林豪斯职业生涯理论 |
2.2.5 斯蒂芬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
2.2.6 建构主义理论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分析 |
3.2.2 问卷调查 |
3.2.3 访谈 |
3.2.4 统计分析 |
3.3 研究工具 |
3.4 研究思路 |
4 研究过程 |
4.1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调查 |
4.2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资源包的设计与应用 |
4.2.1 资源包的设计原则 |
4.2.2 资源包的设计思路 |
4.2.3 资源包的呈现方式 |
4.2.4 教材中与职业生涯教育相关的内容梳理 |
4.2.5 资源包典型案例展示 |
4.2.6 资源包的使用原则 |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
5.1 学生问卷结果及分析 |
5.1.1 同题目前后测的显着性检验 |
5.1.2 相同维度前后测的显着性检验 |
5.2 教师访谈结果及分析 |
5.3 家长访谈结果及分析 |
6 结论与建议 |
6.1 结论 |
6.2 建议 |
6.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和学生态度调查问卷》 |
附录2 《学生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情况调查问卷》 |
附录3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资源包使用效果的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4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教育资源包使用效果的家长访谈提纲》 |
附录5 资源包内容展示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设计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 论文框架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翻转课堂的概念 |
2.2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
2.3 国外研究现状 |
2.4 国内研究现状 |
第3章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设计 |
3.1 高中英语读写课现状分析 |
3.2 课中活动设计基本原则及要素分析 |
3.2.1 课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
3.2.2 学情分析 |
3.2.3 教学材料分析 |
3.2.4 教学目标分析 |
3.3 翻转课堂课中活动的主要类型 |
3.4 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设计案例 |
第4章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实施 |
4.1 课中活动设计的实施问题 |
4.2 课中活动设计的实施对象 |
4.3 课中活动设计的实施工具 |
4.4 课中活动设计的实施过程 |
第5章 课中活动实施效果分析与反思 |
5.1 课中活动实施效果分析 |
5.1.1 问卷调查效果分析 |
5.1.2 测试成绩效果分析 |
5.2 课中活动实施反思 |
5.2.1 学生方面的反思 |
5.2.2 教师方面的反思 |
第6章 结语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不足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一分钟纸上陈述类案例——以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二 Unit 2 Wish you were here An adventure in Africa |
附录 B 成对交流类案例——以苏教版牛津高中英语必修一 Unit3 Looking good,feeling good(Reading) |
附录 C 研究前学生调查问卷 |
附录 D 研究后学生调查问卷 |
致谢 |
(4)融合性学习在哈尼族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问题的提出 |
(一)少数民地区语言环境问题 |
(二)哈尼语与汉语的语言结构存在差异性 |
(三)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理解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四)“部编本”语文教材变革对哈尼族小学生带来的新挑战 |
第二节 融合性学习的启发 |
一、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融合性学习及概念界定 |
二、融合性学习案例研究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内容 |
一、融合性学习理论的研究 |
二、融合性学习教学设计研究 |
(一)教学环境的融合 |
(二)教学方法的融合 |
(三)教学资源的融合 |
(四)教学策略的融合 |
(五)教学评价的融合 |
三、融合性学习教学案例 |
(一)分析环节 |
(二)融合性学习教学设计方案 |
(三)案例实施 |
(四)融合性学习实施效果分析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量表 |
三、访谈法 |
四、观察法 |
五、行动研究法 |
第六节 论文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研究 |
一、融合性学习 |
二、分层教学 |
三、小组合作学习 |
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
(一)阅读兴趣的重要性 |
(二)阅读评价的多元化 |
(三)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的融合 |
第二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融合性学习理论 |
二、活动理论 |
三、教学设计理论 |
四、建构主义理论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提升哈尼族地区学生阅读能力的融合性学习方案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学前分析 |
一、学生特征 |
(一)少数民族特性分析 |
(二)学习者个性化特征分析 |
(三)认知特点 |
二、哈尼族地区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
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分析 |
第二节 融合性学习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融合性教学环境 |
(一)甲寅小学教学环境现状分析 |
(二)融合性学习环境设计 |
二、融合性教学资源 |
(一)教学资源设计 |
(二)融合性教学资源开发与实施 |
(三)融合性教学资源的实施情况 |
三、 融合性教学策略设计 |
(一)课外阅读策略设计与实施 |
(二)阅读理解教学策略设计与实施 |
(三)口语交际策略设计与实施 |
(四)目标导向的激励策略设计 |
四、融合性教学方式设计 |
五、融合性教学评价 |
(一)融合性学习评价设计 |
(二)过程性评价实施 |
(三)融合性评价的指导意义 |
六、融合性学习活动基本框架 |
第四章 哈尼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融合性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 |
第一节 课前准备 |
一、预习任务设计 |
二、早自习活动 |
第二节 课堂教学 |
第三节 课后学习 |
第五章 融合性学习的有效性探索 |
第一节 实验过程设计 |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假设 |
三、实验中的变量 |
四、实验样本 |
五、实验过程设计 |
(一)实验周期 |
(二)试验模式 |
(三)实验过程具体设计 |
第二节 实验课堂实录及反馈 |
一、《登鹳雀楼》课堂实录 |
二、教师点评 |
第三节 问卷调查及访谈情况分析 |
一、学习者的学习满意度调查 |
二、学生访谈 |
(一)融合性学习效用的访谈 |
(二)融合性教学策略的访谈 |
第四节 数据分析 |
一、学习者学习偏好相关分析 |
(一)基本情况 |
(二)融合性教学前后学习偏好分析 |
(三)问卷调查统计与分析 |
(四)小结 |
二、融合性教学前后成绩分析 |
三、小组合作学习与融合性学习相关性分析 |
四、试卷数据分析 |
五、阅读能力水平测试分析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实验研究总结 |
二、研究建议 |
三、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附录 |
附录A 学习风格问卷调查表 |
附录B 学习偏好调查问卷 |
附录C 《小学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问卷调查 |
附录D 融合性学习在哈尼族地区小学语文阅读中的效用访谈 |
附录E 融合性教学策略效用的访谈 |
附录F 甲寅小学二年级(3)班实验前后期末成绩对比表 |
附录G 语文二年级夺冠王第一单元测试(阅读部分) |
附录H 语文二年级夺冠王第八单元测试(阅读部分) |
附录I 甲寅小学二年级(3)班实验前后阅读能力水平测试对比表 |
(5)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意义 |
(三) 研究现状分析 |
1. 国外研究现状 |
2. 国内研究现状 |
(四)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研究方法 |
一、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基本概念与特征 |
(一) 基本概念 |
1. 智慧与智慧教育 |
2. 智慧校园与智慧课堂 |
3.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 |
(二)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特征 |
1. 知识层面——开放共享性 |
2. 互动层面——多层高频性 |
3. 效率层面——科学高效性 |
4. 教学评价层面——多元动态性 |
5. 教学目标层面——学科素养导向性 |
二、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 |
(一)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设计的依据 |
1.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
2. 教材内容分析 |
3. 学生学情分析 |
(二)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设计的原则 |
1. 坚持德育性和知识性相统一的原则 |
2. 坚持情境创设真实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
3. 坚持互动层次性和全面性相统一的原则 |
4. 坚持教学评价多元性和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 |
5. 坚持教学设计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 |
(三)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设计思路 |
1. 课前准备环节 |
2. 课中探究环节 |
3. 课后检测反馈环节 |
(四) 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实例分析 |
1. 常规新课智慧课堂教学实例与评析(以《价格变动的影响》为例) |
2. 复习课智慧课堂教学实例与评析(以高三年级二轮复习《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为例) |
3. 实践课智慧课堂教学实例与评析(以“模拟人大活动”为例) |
三、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实践效果分析 |
(一) 学生问卷结果评价 |
(二) 教师访谈结果评价 |
1. 杨老师的访谈记录 |
2. 蔡老师访谈记录 |
(三) 试点班级教学效果追踪分析 |
1. 教学试点背景 |
2. 教学试点对象 |
3. 试点数据统计与分析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的过程与内容 |
1.3.1 研究过程 |
1.3.2 研究内容 |
第2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
2.1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理论 |
2.2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
2.3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与建议 |
第3章 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3.1 问卷设计 |
3.1.1 调查目的 |
3.1.2 调查对象 |
3.1.3 调查实施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
4.1 建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
4.2 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过程 |
4.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图 |
4.2.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 |
4.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
4.3.1 前测的统计与分析 |
4.3.2 教学实践 |
4.3.3 后测的统计与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期待 |
5.1 研究总结 |
5.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关于普通高中学生物理学习方式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实验班与控制班10月份考试成绩 |
附录3 :实验班与控制班期末考试成绩 |
致谢 |
(7)“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2.1 “三主五步”教学模式 |
2.1.1 “三主五步”的内涵 |
2.1.2 “三主五步”的主要特点 |
2.1.3 “三主五步”的基本理念 |
2.1.4 “三主五步”的五个转变 |
2.1.5 “三主五步”的基本要求 |
2.1.6 “三主五步”的核心 |
2.2 “三主五步”教学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3.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3.3 多伊奇目标结构理论 |
第四章 研究方法 |
4.1 研究问题 |
4.2 实验对象 |
4.3 研究工具 |
4.3.1 问卷 |
4.3.2 测试 |
4.3.3 对照实验 |
4.4 数据与分析 |
第五章 “三主五步”教学模式的运用 |
5.1 树立“三主”的教学理念 |
5.2 建设班级小组 |
5.3 编写“导学案” |
5.4 实施“五步”教学 |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6.1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与讨论 |
6.2 考试成绩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七章 结论 |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
7.2 本研究的局限性及不足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前测问卷 |
附录2 后测问卷 |
附录3 前测试卷 |
附录4 后测试卷 |
附录5 导学案 |
附录6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
(8)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翻转课堂的研究现状 |
1.3 翻转课堂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
1.3.1 可行性分析 |
1.3.2 必要性分析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翻转课堂”的定义 |
2.1.2 “翻转课堂”的本质 |
2.2 理论基础 |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2.2 掌握学习理论 |
2.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2.4 合作学习理论 |
3 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
3.1 学习者分析 |
3.1.1 学习者分析的重要性 |
3.1.2 高中生的特征分析 |
3.2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研究 |
3.2.1 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研究 |
3.2.2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研究 |
3.3 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3.3.1 构建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型 |
3.3.2 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分类 |
3.3.3 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支持平台 |
4 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课堂实施过程 |
4.1 课下阶段 |
4.1.1 教学准备 |
4.1.2 课前自学 |
4.1.3 课下学习活动过程 |
4.2 课上阶段 |
4.2.1 课上活动 |
4.2.2 课上总结 |
4.2.3 课上学习实施过程 |
5 高中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实施效果与分析 |
5.1 翻转课堂的实施分析 |
5.1.1 课前自学数据分析 |
5.1.2 观察、访谈情况分析 |
5.1.3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
5.2 翻转课堂的效果分析 |
5.2.1 课堂参与度对比分析 |
5.2.2 不同知识类型学习效果对比分析 |
5.2.3 学生成绩和完成作业情况对比分析 |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不足之处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关于信息技术“翻转课堂”应用效果的访谈提纲 |
附录二: “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9)基于ACT-R理论的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问题 |
1.3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ACT-R理论概述 |
2.1.1 陈述性知识 |
2.1.2 程序性知识 |
2.1.3 目标层级 |
2.1.4 ACT-R理论对数学教学的启示 |
2.2 微课与翻转课堂文献综述 |
2.2.1 国外微课的研究现状 |
2.2.2 国内微课的研究现状 |
2.2.3 综述小结 |
第三章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
3.1 调查目的 |
3.2 调查过程 |
3.3 学生现状分析 |
3.4 微课教学分析 |
第四章 基于ACT-R理论的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案例 |
4.1 基于ACT-R理论的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
4.2 微课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的实践 |
4.3 微课在“二项式定理”教学中的实践 |
4.4 微课在“三角比练习辅导”教学中的实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高中生数学学习现状的调查问卷 |
附录2 高一数学第二学期《三角比》练习 |
致谢 |
(10)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L中学“唤醒心灵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研究 |
一、关于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历程的研究 |
二、关于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基本内容的研究 |
三、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现实和反思 |
第二节 关于课程实施的研究 |
一、课程实施的内涵 |
二、课程实施的取向 |
三、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
四、课程实施的策略与模式 |
五、课程实施程度的研究 |
第三节 我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相关研究 |
一、高中新课程实施总体情况的研究 |
二、高中具体学科新课程实施情况的研究 |
小结 |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一节 研究思路 |
第二节 研究方法 |
一、研究取向 |
二、进入研究现场 |
三、搜集数据方法 |
四、分析数据的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
一、研究的信度问题 |
二、研究的效度问题 |
三、处理好实践者与研究者的角色 |
第四节 研究伦理 |
第三章 个案学校状况描述:一路走来 持续改进 |
第一节 学校发展的总体情况 |
一、学校的基本状况 |
二、学校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 |
第二节 唤醒心灵教育理念的形成与落实 |
一、唤醒心灵教育理念的探索之路 |
二、唤醒心灵教育理念的落实 |
第三节 学校文化系统的形成和推介 |
一、学校文化的形成 |
二、学校文化的推介和完善 |
第四节 三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形成和完善 |
一、三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 |
二、三化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特征 |
第四章 学校课程规划:唤醒心灵课程体系 |
第一节 课程规划的基本依据 |
一、理解《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二、融入唤醒心灵教育理念 |
三、分析学生发展需求 |
第二节 课程规划的历程 |
一、最初的梦想 |
二、认识课程规划的重要 |
三、尝试推进综合素质培养 |
四、关注课堂教学改革 |
五、借助国际合作办学契机 |
第三节 课程规划方案 |
一、唤醒心灵课程体系的整体结构 |
二、课程规划中的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
三、唤醒心灵课程体系的运行策略 |
第五章 国家课程校本化:理想与现实的博弈 |
第一节 国家课程方案的总体实施 |
一、满足开足和开齐各类课程的基本要求 |
二、制定学生选课指导与课程修习计划 |
三、逐步推进多元化评价 |
第二节 国家课程的分类实施 |
一、保证核心课程的基础性 |
二、设计基于学生兴趣需要的拓展课程 |
三、充分体现选择性的音乐体育美术课程 |
四、举步维艰的技术课程 |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合与落实 |
第三节 国家课程的分层实施 |
一、学生能力分组的意义与操作 |
二、不同能力分组下的学科课程分层教学 |
三、同一能力分组下的分层教学 |
四、分层教学选择性的限制 |
第四节 调适:理想课程与现实课程的博弈 |
一、“基础性+选择性”是高中课程调适的前提 |
二、应对高考与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衡 |
第六章 学校特色课程建构:可以放飞的天空 |
第一节 学校特色课程建构的基本思路 |
一、适应课程改革理念与要求 |
二、体现学校教育理念与文化 |
三、满足学生素质培养的需要 |
第二节 学校特色课程体系的建构 |
一、高位设计 目标统一 |
二、探寻价值 博雅育人 |
三、统筹规划 体系设置 |
第三节 学校特色课程的实施 |
一、强化教师指导作用 |
二、鼓励学生身心活动 |
三、建立“小先生”机制 |
四、合理利用零散资源 |
五、建构多元评价机制 |
第四节 学校特色课程的效果与反思 |
一、学校特色课程的成效 |
二、学校特色课程实施的困境 |
第五节 小结 |
第七章 学校课程实施的焦点:课堂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进 |
第一节 单元整体学习——基于教学内容整合的课程实施 |
一、单元整体学习的选择 |
二、单元整体学习的操作实践 |
三、单元整体学习的案例 |
第二节 问题式自主学习——基于课堂结构改进的课程实施 |
一、问题式自主学习的演进 |
二、问题式自主学习的实践 |
三、问题式自主学习的课例 |
第三节 学习共同体——基于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 |
一、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缘由 |
二、学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
三、学生学习共同体的实践案例 |
第八章 课程实施影响因素分析 |
第一节 课程实施历程与关键点 |
一、课程实施的历程 |
二、课程实施的关键点 |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中的影响因素 |
一、课程政策本身的影响 |
二、课程实施主体的影响 |
三、学校文化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四、课程资源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五、管理手段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L中学在实施高中新课程中呈现了课程实施的张力 |
二、课程变革是学校专业习惯基础上的文化渐变过程 |
三、校长的“使命感”是学校课程变革的核心动力 |
四、课程实施是变革动力与变革阻力相互抗衡的过程 |
五、一所学校的课程实施形态是妥协与创新并存的课程调适的结果 |
第二节 建议 |
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
二、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 |
三、为高中教育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 |
四、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
四、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末自测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化学项目式教学案例研究[D]. 曾天伟.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2]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的资源包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 刘楠.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3]基于翻转课堂的高中英语读写课课中活动设计与实施[D]. 覃正涛. 湖南科技大学, 2020(06)
- [4]融合性学习在哈尼族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 张爽.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5]高中思想政治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 李盼.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2)
- [6]“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物理必修1教学中应用的研究[D]. 张喜斌.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9(01)
- [7]“三主五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D]. 高敏.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1)
- [8]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王丹.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4)
- [9]基于ACT-R理论的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黄睿. 上海师范大学, 2018(08)
- [10]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L中学“唤醒心灵教育”理念下的课程构建[D]. 张彤.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