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万俊亮[1](2019)在《高耐盐雾高光泽商用车水性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我们国家商用车涂料主要还是以溶剂型为主,尤其是要求装饰性比较高的面漆更是如此。在整个世界倡导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趋势的推动下,十九大以来建设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政策号召下,汽车行业的涂装向水性漆方向转型势在必行,用户对水性涂料的需求将有爆发式增长,因此开发适合商用车用的水性漆是国内近几年水性汽车漆的研究热点。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涂料有自己的特点,其表面装饰性的要求相对较低,底面合一水性汽车漆,因其兼具底漆耐腐蚀性和面漆高装饰性,且一次涂装,工艺简单,安全环保,深受用户的欢迎,是当下防腐防护涂料涂装领域的研究热点,但往往涂膜的高防腐蚀性和高装饰性是相矛盾的,难以兼得。同时,商用车用水性面漆的应用研究也为以后汽车面漆的全面水性化打下基础。为此,本论文主要探讨和研究水性漆涂膜的高光泽和耐盐雾性能及水性汽车面漆涂装过程中涂装工艺对表面起痱子、流挂、起油窝的影响。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国内外汽车涂料市场及技术应用情况,详述了我国汽车涂料的水性化进程,并重点介绍了我国商用车水性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概括了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及创新点。第二部分提出了一种计算高光泽度水性漆的光泽度的理论方法,即利用配方中各种材料的折光指数,通过Fresnel公式计算出其涂膜镜面反射率R及光泽度值,并通过大量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凡水性漆的树脂相容性好,涂膜表面光滑平整,无论20度还是60度角的光泽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都保持一致。第三部分采用水性环氧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为成膜物,复合铁钛粉和铁黑为防锈颜料制备了一种光泽度高、耐盐雾性能好的底面合一水性汽车漆。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树脂和防锈颜料、不同用量的催干剂和交联剂以及涂装工艺对涂膜的耐盐雾性、光泽度和早期硬度的影响。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树脂及涂膜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热重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干燥工艺对涂膜交联固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干剂用量为0.4%,色浆细度≤10μm,施工黏度在30 s左右,经80℃/20 min烘烤干燥后,制备的涂膜耐盐雾时间超过504 h,光泽度大于80,放置48 h后硬度达到HB。冬季气温低于10℃时,加入1.5%碳化二亚胺交联剂可增加干燥性。第四部分研究了高光水性汽车面漆的涂装过程中常见弊病如起痱子、流挂、起油窝的工艺影响。本论文采用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物理共混水性丙烯酸树脂,制备了双组分水性面漆。探讨了水性漆黏度、施工膜厚等对于水性汽车面漆涂装时起痱子、流挂、起油窝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膜厚及固化剂用量来降低涂膜表面起痱子的程度;降低湿成膜厚度或者提高涂料黏度可减少水性漆的流挂;加入适量消泡剂能减少涂膜油窝,但加入过多会使涂膜表面变差;流平剂和润湿剂的适量加入能避免涂膜油窝的产生。
张文毓,侯世忠[2](2013)在《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汽车涂料的现状,环保节能汽车涂料、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国内汽车涂料的市场分析,现代汽车涂料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开发环保涂料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及今后发展趋势,高科技涂料的相继问世,为汽车涂装涂料的发展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黄菊梅[3](2012)在《水性丙烯酸酯清漆的制备及漆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全人类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低VOC排放的水性涂料和高固体分涂料以及零污染的粉末涂料逐渐成为世界涂料发展的主流,但粉末涂料和高固体分涂料因施工工艺的特殊而限制了应用,因此,水性涂料正在成为环保性涂料市场的主角。丙烯酸树脂具有优异的耐光、耐候性、户外曝晒耐久性强,紫外光照射不易分解和变黄,能长期保持原有的光泽和色泽,耐热性、耐腐蚀、耐化学品性能良好,有优异的装饰性能和保护性能,是涂料工业中最受青睐的一类树脂。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殊的性质,它的加入可以大大提高涂料的耐冲击、附着力、耐老化、耐腐蚀、抗紫外线等性能。本实验中合成了水性丙烯酸树脂,加交联剂氨基树脂制成水性汽车罩光清漆,并添加纳米Si02进行改性,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树脂分子量对漆膜性能的影响树脂分子量低,粘度小,交联反应可以充分发生,但是因为分子量低,漆膜性能较差,树脂分子量高,粘度较大,交联反应发生不充分。2树脂不同溶剂对漆膜性能的影响以丙二醇甲醚和异丙醇按体积比为2:1做溶剂和以正丁醇和异丙醇以质量比为1:1做溶剂,结果第一种溶剂所做漆膜性能明显优于第二种,可见,第一种溶剂对丙烯酸树脂的溶解性更好,交联反应发生得更充分。3树脂不同单体浓度对漆膜性能的影响以树脂单体浓度分别为75%、70%、65%和60%做成漆膜,结果发现单体浓度越低,交联反应发生得越充分,但是单体浓度降低,也意味着VOC的排放量增大,所以,单体浓度不能过低。4树脂高、低分子量不同比例混合对漆膜性能的影响以高分子量树脂和低分子量树脂的比例为20/80、30/70、40/60、50/50进行混合,并将高分子量树脂分子量上的交联基团增大一倍,以便使成膜的交联网络结构更致密,以此来提升漆膜的各项性能,结果发现,20/80的漆膜耐化学品性能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机械性能仍不合格,原因是漆膜交联度偏高,将低分子量树脂中交联基团数量适当降低,交联剂用量也相应减少,最后获得的漆膜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及耐化学品性能。5不同纳米Si02含量对漆膜性能影响将纳米Si02按成膜物质量的0.5%、1%和2%加入清漆中,结果分散后2%的清漆在静置2小时后部分纳米粒子重新团聚沉入瓶底。0.5%的漆膜硬度提高,但冲击强度下降,1%的漆膜冲击强度下降,并且两者的耐化学品的性能均下降。
张文毓[4](2011)在《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汽车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对于车用涂装产业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目前全球汽车涂料行业持续变化的特点,汽车涂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汽车涂料的现状,环保节能汽车涂料,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国内汽车涂料的市场分析,现代汽车涂料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了开发环保涂料是人们永远的追求及今后发展趋势,高科技涂料的相继问世,为新世纪汽车涂装涂料的发展开创了美好的前景。
任红轩[5](2009)在《纳米改性的概念汽车》文中研究指明尽管目前真正采用纳米技术的汽车零部件及维护产品还很有限,但毋庸置疑,纳米技术应用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将成为汽车技术升级的保证。
丁志华,马明亮,欧阳卫强,黄强[6](2008)在《汽车工程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文中指出分析了汽车工程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构材料中钢铁材料所占比例将逐步下降,在性能可靠的的条件下,将尽可能多地采用铝合金、复合材料等轻型、新型材料取代钢铁材料。大量新材料,如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的迅速发展,为现代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张震宇,杭建忠,施利毅,张剑平[7](2007)在《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详细介绍了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的抗石击、耐磨、随角异同色、隔热、抗菌除臭等方面优异的表现,对其作用机理做了详细的阐述。同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纳米汽车涂料研发的最新进展。
钱伯章[8](2007)在《涂料市场和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Ⅱ)》文中研究说明评述了建筑涂料、水性涂料、氟碳涂料、粉末涂料、光固化涂料、保温涂料、涂层涂料、防腐涂料、汽车涂料和纳米涂料的国内外技术进展和市场分析。
昝丽娜,舒武炳,李芸芸[9](2007)在《汽车涂料的发展现状及方向》文中研究表明概述了我国汽车涂料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张震宇,杭建忠,施利毅,张剑平[10](2007)在《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详细介绍了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的抗石击、耐磨、随角异同色、隔热、抗菌除臭等方面的优异表现,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纳米汽车涂料研发的最新进展。
二、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高耐盐雾高光泽商用车水性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国内外汽车涂料概况 |
1.2 水性涂料 |
1.3 水性汽车涂料概述 |
1.3.1 汽车涂料 |
1.3.2 国内汽车涂料的水性化进程 |
1.3.3 水性汽车涂料的种类 |
1.4 水性商用车涂料 |
1.4.1 商用车涂料概况 |
1.4.2 商用车涂料水性化 |
1.4.3 商用车用水性涂料存在的问题 |
1.4.4 解决方案 |
1.5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1.5.1 研究目的 |
1.5.2 研究内容 |
1.5.3 创新点 |
第二章 高光泽水性汽车漆的设计 |
2.1 前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主要原材料 |
2.2.2 主要仪器 |
2.2.3 水性漆涂膜的制备 |
2.2.4 性能测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水性漆用原材料的折光指数加和性 |
2.3.2 单组分水性漆涂膜光泽度的计算与测试 |
2.3.3 双组分水性漆涂膜光泽度的计算 |
2.3.4 高光泽水性漆的设计案例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高耐盐雾高光泽水性汽车漆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3.1 前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
3.2.2 水性漆及其涂膜的制备 |
3.2.3 主要性能测试标准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水性漆原材料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3.2 涂装工艺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3.3.3 红外光谱分析 |
3.4 水性漆涂膜最终性能 |
3.5 现场施工 |
3.5.1 前处理工艺 |
3.5.2 喷涂工艺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性汽车面漆的涂装工艺研究 |
4.1 前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主要原材料及仪器 |
4.2.2 主要仪器 |
4.2.3 水性汽车面漆的制备 |
4.2.4 性能测试及标准 |
4.3 水性汽车面漆的涂装弊病的工艺影响 |
4.3.1水性面漆起痱子实验 |
4.3.2水性面漆流挂实验 |
4.3.3水性面漆起油窝实验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2)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涂料的发展现状 |
2 节能环保的汽车涂料 |
3 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 |
4 国内汽车涂料的市场分析 |
5 现代汽车涂料的发展趋势 |
6 结语 |
(3)水性丙烯酸酯清漆的制备及漆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
1.1 概述 |
1.2 水性汽车涂料的发展及应用状况 |
1.3 水性罩光清漆的发展及应用 |
1.4 丙烯酸树脂的应用状况 |
1.5 纳米材料的特点及在涂料中的应用 |
1.6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
2.1 实验部分 |
2.1.1 原料与仪器 |
2.1.2 水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 |
2.1.3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 |
2.1.4 中和度及中和温度的确定 |
2.1.5 树脂结构测定 |
2.2 结果与讨论 |
2.2.1 树脂结构测定 |
2.2.2 单体转化率测定 |
2.2.3 中和温度的确定 |
2.3 小结 |
第三章 漆膜性能的研究 |
3.1 实验部分 |
3.1.1 原料与仪器 |
3.1.2 水性清漆的配制 |
3.1.3 清漆交联固化及漆膜性能测试方法 |
3.2 结果与讨论 |
3.2.1 流平剂种类的选择及用量的确定 |
3.2.2 树脂不同分子量对漆膜交联度的影响 |
3.2.3 树脂不同溶剂对漆膜耐化学品性的影响 |
3.2.4 不同单体浓度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2.5 高、低分子量树脂混合对漆膜性能的影响 |
3.3 小结 |
第四章 纳米SiO_2对漆膜改性的研究 |
4.1 实验部分 |
4.1.1 原料与仪器 |
4.1.2 水性纳米清漆的配制 |
4.2 结果与讨论 |
4.3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纳米改性的概念汽车(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高汽车安全性的纳米技术 |
1. 纳米电子传感器在汽车上的应用 |
2. 纳米改性塑料在汽车上的应用 |
二、提高汽车舒适性的纳米技术 |
1. 车用纳米改性橡胶 |
2. 车身用纳米改性涂层 |
三、提高汽车环保性的纳米技术 |
1. 车用排气触媒材料 |
2. 自清洁防雾玻璃 |
3. 纳米改性的电池系统 |
4. 纳米技术检测汽车尾气上的应用 |
四、提高汽车节能性的纳米技术 |
1. 纳米润滑技术 |
2. 纳米陶瓷改性的发动机系统 |
五、展望 |
(6)汽车工程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汽车工程材料的现状分析 |
1.1 国内现状分析 |
1.2 结构性材料 |
1.2.1 轻质材料 |
1.2.2 高强度钢板材料[8] |
1.2.3 复合材料 |
1.3 功能性材料 |
1.3.1 高性能磁性材料 |
1.3.2 摩擦材料 |
1.3.3 尾气净化材料 |
1.3.4 汽车安全材料 |
1.3.5 纳米汽车涂料 |
1.3.6 密封材料 |
1.4 新型材料 |
2 汽车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分析 |
3 结语 |
(8)涂料市场和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Ⅱ)(论文提纲范文)
6 保温涂料研究开发渐热 |
7 涂层涂料新技术脱颖而出 |
8 防腐涂料向无污染和节能高效发展 |
9 汽车涂料是涂料产业的支柱之一 |
1 0 纳米涂料初露端倪 |
(10)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进展 |
1.1 耐刮伤抗石击纳米汽车涂料 |
1.2 耐腐蚀纳米汽车涂料 |
1.3 随角异色纳米汽车涂料 |
1.4 纳米透明隔热涂料 |
1.5 抗菌纳米汽车涂料 |
2 展望 |
四、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耐盐雾高光泽商用车水性漆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万俊亮.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2]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J]. 张文毓,侯世忠.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13(01)
- [3]水性丙烯酸酯清漆的制备及漆膜性能的研究[D]. 黄菊梅. 郑州大学, 2012(09)
- [4]汽车涂料的发展与应用[A]. 张文毓. 2011汽车车身内外饰产品及新材料应用国际研讨会暨展览会论文集, 2011
- [5]纳米改性的概念汽车[J]. 任红轩. 新材料产业, 2009(12)
- [6]汽车工程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J]. 丁志华,马明亮,欧阳卫强,黄强. 热加工工艺, 2008(24)
- [7]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进展[J]. 张震宇,杭建忠,施利毅,张剑平. 材料保护, 2007(11)
- [8]涂料市场和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Ⅱ)[J]. 钱伯章. 涂料技术与文摘, 2007(10)
- [9]汽车涂料的发展现状及方向[J]. 昝丽娜,舒武炳,李芸芸. 现代涂料与涂装, 2007(06)
- [10]纳米材料在汽车涂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张震宇,杭建忠,施利毅,张剑平. 材料导报, 2007(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