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论技工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张少华[1](2021)在《“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探究与创新》文中提出"机械制图"是机械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被喻为工程界通用的技术语言。担负着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绘图和读图能力等重要任务,但是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比较抽象,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度大,所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是该课程的首要任务。
胡昊琨[2](2021)在《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中职数控专业CAD/CAM技术应用课程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贺鹏飞[3](2021)在《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文化遗产是包括了工业建筑遗产等诸多类型遗产在内的遗产综合体,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目前城市更新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对工业建筑遗产基础研究的深入,也逐渐开始探讨如何去保护这些遗留下来的城市工业文化特色。但由于我们国家对于这些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认知不全面,比较匮乏,导致近些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有着可供研究的工业建筑遗产被拆除、破坏的现象,在这些被破坏的工业建筑遗产中,建国初期的“156项目”便是这些工业建筑遗产的代表。这些工业项目是我国建国初期的工业支撑和基础,它所含有的一系列丰富的内涵和价值,如历史、科技和社会等需要我们去发现和认识。建国初期,西安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以其原有的工业基础成为了建国初期八大重点工业城市之一。随后,在一五计划期间,由苏联援建和国家重点建设的“156项目”在西安建厂的一共有17个,其中主要的行业代表有电力、机械和军工等三大产业,在之后的几十年,这些工厂的产品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些工厂到目前或拆除或遗留下来的一些价值特色需要我们去进一步的研究和发现。本文以西安高压电瓷厂为例进行分析研究,为西安高压电瓷工业建筑遗产价值作出基础研究,为后续的深入研究其价值等作出理论基础。本文对以西安高压电瓷厂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沿革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梳理了西安电工城工业建筑遗产的背景和规划特征、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的现状、工业建筑遗产的价值构成和评价体系的建构、高压电瓷厂的价值和保护研究等等。首先以高压电瓷厂为研究对象,多次对其进行现状调研和测绘,并就其建筑和厂区进行相关技术图纸的绘制,并分析总结其现状概况;其次,以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构成、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为基础研究对高压电瓷厂进行评价体系建构,然后结合西安高压电瓷工业建筑遗产的实际情况,在对比论证后选取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作为其价值评价方法,从而对高压电瓷厂的价值进行判断并总结是否有对其保护和再利用的可能性;最后,对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进行保护研究,通过梳理高压电瓷厂目前面对的主要问题、保护体系和再利用的相关措施,提出对高压电瓷厂合理的保护和再利用建议,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工业建筑遗产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姚咏垄[4](2021)在《浅谈高级技工职业学校关于机械设备课程的探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当前我国工业机械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大行政用工事业单位对高等机械专业技工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也越来越大。怎样向我国社会输送具备专业技能和技术综合职业素养过硬的高等机械技工人才,成为高级技工学校重点研究探讨的重要内容,而且专业机械技术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高级技工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高级技工职业学校,机械专业教育要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发展导向,在专业教育中充分体现企业服务社会的根本目的,为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培养一批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现阶段高级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育改革存在的一些问题,在进行教育改革过程中必须通过教育目标体系建设、教师队伍素质建设、教育教学手段、方法体制改革等手段完善高级技工学校的机械设备专业教育。
张伶俐[5](2021)在《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提出自2016年李克强总理首次将“工匠精神”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以来,工匠精神培养得到了技工院校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成为热门话题,这是一大幸事。培养大国工匠需要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养?这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困扰技工院校的难点问题。对此,本文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了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可为技工院校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本文以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如何有机融合为研究对象,在充分探寻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全面调研了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分析深层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创新性构建了别具特色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型,并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为例,实践验证了“船舵”模式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确定了“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能为技工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指导。第一部通过文献分析确定本研究的研究目标。这部分充分分析了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过程中迫切需求大量大国工匠的当前形势,指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与新时代要求不匹配的问题,在全面深入梳理工匠精神培养、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发现在技工教育中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鲜有研究,从而准确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内容、思路以及研究重点及创新等。第二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寻找理论支撑。对工匠精神内涵进行了准确界定,并阐释了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创新性构建工匠精神内涵模型,促进工匠精神与时代同步发展。对工学结合的含义做了解释,梳理了“工”与“学”的关系,明确两者结合的要求。经过充分的研究与对比,确立了建构主义理论、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杜威的“做中学”理论、能力本位思想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确保了本文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合理性。第三部分通过文献分析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融合的现实依据。确定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高度一致性,即两者存在实现目标一致、受益对象一致、价值取向一致、本质内涵一致、实践路径一致,以及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学校打造特色品牌、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等。第四部分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面向广西7所技工院校的师生、6家企业的员工进行调查,以了解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情况。调查发现,目前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存在这些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对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不精准;二是企业参与不深入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缺乏合力;三是工匠精神渐进式成长的培养路线不清晰;四是工匠精神培养的体系不完善载体不丰富;五是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为此,提出了系统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解决思路。第五部分创新性的构建了特色鲜明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文献结合调查结果,依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组成,构建了能为技工院校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改革提供指导的标准化模式。第六部分依据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解决思路,以广西机电技师学院的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为例,详细展示了重构该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即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构建“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按“三阶递进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利用课程矩阵法优化专业课程内容,系统设计“三阶段”企业实习,以及构建校企办学共同体、建立校企混编师资队伍、提升实习基地内涵建设、完善评价体系等。实践证明,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改革后该专业学生多方面发生积极变化,职业素养、技能水平显着提升,企业参与办学更加深入,对毕业生满意度显着提升,建设了一支道德高尚技能精湛的工匠之师,教学成果丰硕。
赵红丽[6](2021)在《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的研究》文中认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技工教育同时肩负着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和民族地区技能扶贫的要务。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进入学校将面临着种种不适,个体必须与外界环境重新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语言行为、思想观念、人际交往等,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适应障碍。本研究旨在探索解决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的学校适应问题,有助于推进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学校适应性,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的方式,运用《技校生学校适应问卷》对贵州省七所技工院校1522名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共1494份。采用半开放式访谈,对40名在校学生进行访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的学校适应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的建议。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的学校适应水平总体较差。在职业适应、情绪适应、师生关系亲密性、学习适应维度得分最低。在学校适应差异性调查中,性别、民族、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家庭交流用语、家庭氛围、家庭经济状况八个方面存在显着差异,而在独生子女方面不存在显着差异。从访谈调查结果来看,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存在学习兴趣不高、情绪调节能力差、职业定位不准、师生互动不足等适应问题。学习兴趣不高表现为学习主观能动性不强,喜欢随大流,缺少归属感;情绪调节能力差表现为缺乏调适方法和调适技巧;职业定位不准表现为盲目选专业,职业理想不明确;师生互动不足表现为与教师关系疏远,学生回避教师。究其原因是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变和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基于结果分析,从个人、学校、教师、家庭、社会五个方面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的相关建议:学生要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合理调节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学校要传承红色基因,构建多元文化,构建长效适应教育,开展心理辅导,优化校园环境;教师要走近学生,关爱弱势群体,营造特色班级氛围;家庭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社会提供多面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王安琪[7](2021)在《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以抚顺市S技工学校三位青年教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教师的专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未来,职业院校教师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然而对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却很少关注。那么技工学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现象如何?遇到哪些问题?学校和教师如何面对这些问题,有必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这些问题。本研究选取了抚顺市S技工学校三位青年教师,通过个案研究法、访谈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准确揭示每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根据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将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历程分为准备期、适应期、发展期和创造期四个发展阶段,然后利用比较分析法,对三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知识、能力和精神的欠缺以及自主发展意识减弱;影响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其中内在因素包括自主发展意识、教师信念、教学反思、发展动力和教学理念;外部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根据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和影响因素,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了几点促进其专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同类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陈嘉琳[8](2021)在《基于工学结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实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了职业院校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现状,以工学结合模式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课程改革,详细规划教学进程,以及制定相应的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给出具体教学设计范例,对职业院校机械类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意义。
沈海龙[9](2021)在《提升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AutoCAD绘图能力的探索》文中指出随着中国智造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的人工手绘方式渐渐被计算机绘图所代替。其中,AutoCAD绘图更是以高效、便捷的优点被各行各业采用。因此,掌握AutoCAD绘图方法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本文就如何提高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AutoCAD绘图能力进行探讨,从学生、企业、课程、师资等角度进行分析,以促进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AutoCAD绘图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
赖淑貌[10](2020)在《浅谈新型学徒制培训中机械课程的教与学》文中研究说明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不单增强了职业学校教育的水平,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最近几年,现代学徒制中还加入了校企"双主体"的培养模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做铺垫。以现代学徒制作为基础,从课程设计、教学形式、教学经过以及应用实践等部分开展机械制图课程,获得了显着成效。
二、试论技工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试论技工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探究与创新(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械制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1. 在教学方法上 |
2. 在教学内容上 |
3.在实践技能上 |
4.在考核评价方式上 |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开发原则 |
三“机械制图”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
1.调整课程结构 |
2.贯彻“以识图为主”的教学目标 |
3. 相关科目教学与实训一体化 |
4. 教师一体化 |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 |
五一体化教学效果的评价 |
六结束语 |
(3)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缘起 |
1.1.1 我国城市高速发展与城市文化遗产发展的现状 |
1.1.2 国内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和保护策略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3.3 研究方法 |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4.1 研究的对象与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框架 |
2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概况 |
2.1 西安电工城工业建筑概况 |
2.1.1 电工城产生背景 |
2.1.2 规划特征 |
2.1.3 各厂区工业建筑概况 |
2.2 西安高压电瓷厂现状分析 |
2.2.1 历史沿革 |
2.2.2 厂区整体分析 |
2.2.3 厂区建筑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3 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构成和评价标准研究 |
3.1 价值与评价关系辨析 |
3.1.1 概念阐释 |
3.1.2 关系辨析 |
3.2 遗产价值构成研究 |
3.2.1 文化遗产价值构成 |
3.2.2 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构成 |
3.3 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标准 |
3.3.1 代表性 |
3.3.2 稀缺性 |
3.3.3 完整性 |
3.4 相关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3.4.1 相关价值指标体系 |
3.4.2 我国相关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说明 |
3.5 本章小结 |
4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体系建构 |
4.1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指标体系建构 |
4.1.1 指标体系建构原则及评价范围确定 |
4.1.2 指标体系目的及建构步骤 |
4.1.3 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及具体说明 |
4.1.4 指标体系建构 |
4.2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方法选择 |
4.2.1 评价方法分析 |
4.2.2 评价方法筛选及确定 |
4.3 建立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评价模型 |
4.3.1 模型建立思路及原则 |
4.3.2 指标权重确定 |
4.3.3 模糊综合计算 |
4.4 本章小结 |
5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 |
5.1 西安高压电瓷厂主要建筑价值分析 |
5.1.1 历史价值 |
5.1.2 科技价值 |
5.1.3 艺术价值 |
5.1.4 社会价值 |
5.2 西安高压电瓷厂主要建筑体系测评 |
5.2.1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5.2.2 西安高压电瓷厂主厂房车间及办公楼指标体系测评 |
5.2.3 西安高压电瓷厂主厂房车间及办公楼价值测评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保护策略 |
6.1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 |
6.1.1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保存现状 |
6.1.2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
6.2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策略研究 |
6.2.1 保护对象的确定 |
6.2.2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保护体系 |
6.2.3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保护策略研究 |
6.2.4 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的再利用策略研究 |
6.3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读研期间研究成果 |
表录 |
图录 |
附表 |
附表一: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表 |
附表二:西安电工城工业建筑遗产调研现状 |
(4)浅谈高级技工职业学校关于机械设备课程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一、课程内容和框架 |
二、现阶段高级技术学校机械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 |
2.1传授的知识太陈旧了 |
2.2教师素质不高 |
2.3教育设备不足 |
三、关于技工机械教育的几点建议 |
3.1灵活设置教学内容 |
3.2创新教学方法 |
四、结束语 |
(5)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工匠精神的国内外研究 |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国内外研究 |
3.工匠精神与工学结合人才培育结合的研究 |
4.国内外研究评述 |
(三)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五)技术路线 |
(六)研究重点与创新 |
1.研究的重点 |
2.创新点 |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 |
1.工匠精神 |
2.工学结合 |
3.人才培养模式 |
(二)理论依据 |
1.建构主义理论 |
2.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
4.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
5.能力本位思想 |
三、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融合的现实依据 |
(一)工匠精神培育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高度一致性 |
1.实现目标一致 |
2.受益对象一致 |
3.价值取向一致 |
4.本质内涵一致 |
5.实施路径一致 |
(二)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
1.有利于提升学校内涵打造特色品牌 |
2.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技双修全面发展 |
3.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我管理 |
4.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 |
四、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
(一)调查概况 |
(二)调查结果分析 |
(三)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现状 |
1.人才培养目标对工匠精神培养的要求不精准 |
2.企业参与不深入导致工匠精神培养缺乏合力 |
3.工匠精神渐进式成长的培养路线不清晰 |
4.工匠精神培养的体系不完善载体不丰富 |
5.工匠精神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
(四)工匠精神融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困境的解决思路 |
五、建构特色鲜明的“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一)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船舵”模式构建 |
(二)“船舵”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各部分构成及建设要领 |
1.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预备工匠 |
2.校企双元深度融合协同育人 |
3.规划学生职业成长的三阶递进式发展路线 |
4.构建“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 |
5.建立“八合一”的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
六、“船舵”模型的实践案例剖析 |
(一)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现有基础 |
1.专业概况 |
2.原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
(二)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
1.行业企业调研 |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
3.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三)构建三阶递进的“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 |
1.构建“三版块三载体”立体化育人版块群 |
2.按照“三阶递进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
3.课程矩阵法优化专业课程内容 |
4.系统设计“三阶段”企业实习 |
(四)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
1.打造校企办学共同体 |
2.建立校企混编师资队伍 |
3.提升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
4.完善评价体系 |
(五)实践总结 |
1.实践成效 |
2.实践启示 |
七、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关键)素质、能力表 |
附录三 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描述 |
附录四 过程考核量化表 |
攻硕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6)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缘由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缘由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节 研究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一、研究理论基础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不足 |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
二、现阶段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现状调查 |
第一节 调查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工具 |
三、数据统计与分析 |
四、研究有效性检验 |
第二节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调查 |
一、学校适应性的总体情况 |
二、学校适应的差异性调查 |
第三章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调查结果讨论 |
第一节 调查结果讨论 |
一、学校适应总体水平不良的原因分析 |
二、学校适应的差异性调查结果讨论 |
第二节 小结 |
第四章 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的建议 |
第一节 学生自身方面的建议 |
一、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
二、合理调节情绪,营造健康氛围 |
三、关注专业发展,激发学习兴趣 |
第二节 学校方面的建议 |
一、传承红色基因,树立正确“三观” |
二、构建多元文化,促进各族学生和谐发展 |
三、完善学生档案,构建长效适应教育 |
四、健全心理档案,开展心理辅导 |
五、优化校园环境 |
第三节 教师方面的建议 |
一、走近学生,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
二、关爱弱势群体,助其健康成长 |
三、营造特色班级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 |
第四节 家庭方面的建议 |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
第五节 社会方面的建议 |
一、家校企多方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
二、政府和社会提供多面支持,提高学生适应水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表 |
(7)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以抚顺市S技工学校三位青年教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一) 技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应然受到国家的重视 |
(二) 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决定学校未来发展 |
二、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 技工学校 |
(二) 青年教师 |
(三) 教师专业发展 |
(四) “双师型”教师 |
四、文献综述 |
(一) 教师专业发展 |
(二)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
(三)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 |
五、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思路 |
(三)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 |
一、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
(一)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内容及特点 |
(二)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阶段 |
二、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一)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特点 |
(二)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路径 |
三、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要求 |
(一) 强调企业实践经历经验 |
(二) 强调不断增强职业核心素养 |
第三章 抚顺市S技工学校三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案例 |
一、研究设计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对象 |
(三) 研究伦理 |
二、三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案例 |
(一) 个案A——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
(二) 个案B——我的路在何方? |
(三) 个案C——我只能“单腿蹦”? |
三、三位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总结 |
(一) 个案A小结 |
(二) 个案B小结 |
(三) 个案C小结 |
(四) 个案对比 |
第四章 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
一、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
(一) 专业精神态度消极、落后 |
(二) 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更新滞后 |
(三) 能力结构发展失衡、水平提升缓慢 |
二、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
(一) 内部因素 |
(二) 外部因素 |
第五章 促进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
一、激发技工学校青年教师自主发展 |
(一) 提高意识激发动力 |
(二)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
(三) 坚持自主学习实践 |
(四) 不断进行自我反思 |
二、创造利于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环境 |
(一) 完善学校规章制度 |
(二)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 |
(三) 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
三、建立支持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
(一) 完善技工学校“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评价制度 |
(二) 完善技工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及激励机制 |
(三) 加大对技工学校教师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 |
(四) 提高技工学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个人简介 |
致谢 |
(8)基于工学结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 |
(一)阶段式的课程设置 |
(二)结合式的课程设置 |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建设的实施 |
(一)明确教学目标 |
(二)规划教学进程 |
(三)设计教学内容 |
(四)课程考核 |
三、总结 |
(9)提升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AutoCAD绘图能力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生现状分析 |
二、企业需求分析 |
三、课程分析 |
四、师资队伍要求 |
五、教学设计安排 |
(10)浅谈新型学徒制培训中机械课程的教与学(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课程内容改革 |
2 现代学徒制育人优势 |
3 课程教学设计本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
4 现代学徒制下《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实践 |
4.1 制定课程标准 |
4.2 实施教学过程 |
4.2.1 明确目标和对象 |
4.2.2 教学资源准备 |
4.2.3 组织教学过程 |
4.2.4 实训教学的改革 |
4.2.5 考核评价 |
5 教学效果 |
6 结语 |
四、试论技工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学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机械制图”一体化教学的探究与创新[J]. 张少华.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21(10)
- [2]基于项目教学法的中职数控专业CAD/CAM技术应用课程开发研究[D]. 胡昊琨. 长春师范大学, 2021
- [3]西安高压电瓷厂工业建筑遗产价值评价研究[D]. 贺鹏飞.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浅谈高级技工职业学校关于机械设备课程的探讨[J]. 姚咏垄. 中国新通信, 2021(11)
- [5]工匠精神视域下技工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张伶俐.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6]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技校生学校适应性的研究[D]. 赵红丽.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2021(12)
- [7]技工学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以抚顺市S技工学校三位青年教师为例[D]. 王安琪. 沈阳师范大学, 2021
- [8]基于工学结合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实践研究[J]. 陈嘉琳. 现代职业教育, 2021(16)
- [9]提升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AutoCAD绘图能力的探索[J]. 沈海龙. 职业, 2021(02)
- [10]浅谈新型学徒制培训中机械课程的教与学[J]. 赖淑貌. 内燃机与配件, 2020(23)
标签:教学理论论文;